第一篇:小学作文教学之路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 主讲人:吴银碧
提示:作文教学难,小学作文教学更难。《小学作文教学之路》将告诉你什么?捷径?方法?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一、新课标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课程标准》,把作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1-2年级阶段和3-6年级阶段。
1-2年级阶段的作文叫做“写话”;3-6年级阶段的作文叫做“习作”。从作文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写话,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或者别人说的话,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习作,“习”是练习的“习”,即试试看的意思,“作”是作文的“作”,即写文章的意思。习作,就是试着写文章。显然,《课程标准》对1-2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比较低,对3-6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相对高些。但“习作”和“作文”又是有区别的,“习作”是试着写文章,而“作文”就是写文章。《课程标准》还把小学1-6年级分为三个学段,并对各学段的作文又分别作了要求。
(一)1-2年级学段对写话的要求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好、感叹号。
(二)3-4年级学段对作文的要求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主要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地或印象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地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年16次左右。
(三)5-6年级学段对作文的要求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解,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二、目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走向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间,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作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需求,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如: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创立了情境作文教学法;黑龙江省常青老师设计并推广了写作基本训练分格教学法;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研究员从前苏联引进了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方法;湖南省邵阳一中语文特级教师杨初春倡导了中学快速作文教学法;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提出了大作文改革实验以及中央教科所国家“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等等,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的作文教学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但为何独具特色且风靡一时的各种作文教学方法,至今却没有一种能够为我们长期受用呢?这里就存在一个让不少改革者意识到了,但又感到十分困惑的共同难题,那就是作文教学的走向问题。
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下,关于目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方向问题,学术界有人将其概述为三个走向,即:小学作文走向综合,小学作文走向开放,小学作文走向情趣。窃以为,言之有理,现就此谈一些感想,仅供参考。
(一)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综合
走向“综合”就是不再把作文训练看成是单纯的写作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把作文训练与观察、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的训练,与写作兴趣、审美情感的激发、培养,与阅读教学乃至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与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一句话,就是把写作教学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学生的 “生本教育”(郭思乐教授语)结合起来。
1、综合性思维训练
2、综合性听说训练
3、综合性技能训练
(二)小学作文教学走向开放
1、开放作文题目,凸现学生个性
儿童智力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决定了作文题目的开放性。只有开放性的题目才能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最优的发展。
(1)题目制定的多元性
(2)题目展示的渐进性
(3)题目要求的层次性
2、开放作文内容,凸现生活精彩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
(1)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
(2)把想象的自由让给学生
(3)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
3、开放作文形式,凸现创新能力
(1)情趣型作文教学
(2)实践型作文教学
(3)创造型作文教学
(4)研型作文教学
(5)信息型作文教学
(6)体验型作文教学
(7)综合型作文教学
4、开放作文的评价,凸现发展理念
(1)开放评价的目标
(2)开放评价的理念
(3)开放评价的方式
(4)开放评价的尺子
(三)小学作文教学走向情趣
1、实施情趣化策略
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源于学习中感受到的情趣。实践证明,善于激发情感、拨动心弦、富有趣味的教学,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在教学上,老师应该追求的是“有意识”,而不是“有意义”。情趣是认识的前提,作文教学过程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一是作文材料情趣化。
二是教师自身情趣化。
三是教学活动情趣化。
2、实施情趣化教学
(1)设计作文教学趣情方案
(2)设计作文教学趣点
(3)设计有趣的作文题目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是现代化、素质化、个性化和社会化交融的作文教学,它将走向生活化、实践化、综合化、智慧化。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小学作文教学将是生动的、活泼的、自主的、合作的、创造的、充满生命力的。教师应当明白:作文教学绝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纯技术训练,而是现代社会人类所必备的一种生存能力教育。所以,学生必须为真情而作文,为兴趣而作文,为交际而作文,为实用而作文;教师必须向生活靠拢,以作文教学内容为中心,以生活世界为对象进行作文教学。
三、“变型训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变型训练”是通过本人多年实验总结,可用于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种可行性方法。变型训练作文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必须对作文教学内容的异动板块进行求异创新,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设计出系列变型训练个案进行教学,以激活学生内在动因和教师本能潜质,去实现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变型写作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从而限时限量达到课标教学目标的一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一)变型训练的基本原则
1、板块切入,生先后师原则
变型训练作文教学能否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作文教学内容切入点的选择是否恰当。为确保切入点的选择能够贴近学生,该原则强调作文教学异动板块切入点的选择,由学生提出,学生和教师互动后当场确定。这样,有助于学生课前自学时多动脑筋,多查阅资料。这一做法,从表面看是在增加学生自学的难度和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但此举却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作文兴趣本能,大大缩小了学生作文学习和教师作文教学的距离。该原则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本能需求选择作文习作教学内容和确定异动板块切入点,并沿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努力把“学生需要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作为变型训练教学的终极目标。该原则所涉及的异动板块,指的是教材或教辅用于作文教学能够使读者读有所思、易于想象的地方,如教学内容的字、词、句、段、篇等等。
2、变型训练,不教本能原则
变型训练,即教师从异动板块的切入点出发,精心设计变型训练路径,多角度、多层面、有目的、有计划的对作文内容进行训练,激活学生发散思维或变异思维。不教本能,指的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或已经知道了的东西,教师应尽量不教或者少教,其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本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本能被激活后,会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这是变型训练的最佳时期,教师应注意把握,因势利导,完成变型训练中学生变型技能和变型思维的双重训练任务。
3、限时作文,生评师点原则
该原则主要运用于学生作文过程和学生的作文评价。限时作文,包含学生“30分钟内写完作文”和生师“10分钟左右评完作文”两项内容。该原则强调:学生当堂完成习作后,评价也在当堂完成。作文评价由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即生评师点。这样,既可有助于挖掘学生作文的兴趣潜能,又可保证在规定的时段内完成作文教学目标任务。
(二)变型训练的基本方法
1、单字变型训练法
【例】原题:色彩、水彩、彩虹;思想、心思、思考;幸福、幸运、幸好;传递、传统、传呼。
变型1:
彩
思
()()()
()()()
幸
传
()()()
()()()
变型2:
彩()()()
思()()()
幸()()()
传()()()
2、“词语伸头”变型训练法
【例】识字学词:苹果。
变型如下:
一次“伸头”(加颜色):
红苹果
二次“伸头”(再加数量):
一个红苹果
3、“词语伸尾”变型训练法
【例】一个红苹果
变型1
一个红苹果,我拿给奶奶吃。
变型2
一个红苹果,真好看!
变型3
一个红苹果,像红红的灯笼。
4、“词语伸头伸尾”变型训练法
词语“伸头”变型训练:
变型1
星期天,妈妈给我买来一个红苹果。
变型2
昨天,我的同学郝南给我一个红苹果。
变型3
今天,老师拿来一个红苹果。
词语“伸尾”变型训练:
变型1
一个红苹果,我拿给奶奶吃。
变型2
一个红苹果,真好看!
变型3
一个红苹果,像红红的灯笼。
5、补充内容变型训练法
就是探究课文中的空白块,找到内容来补充这一空白的训练。要求:
(1)以教材安排重点和难点,以教学任务为依据,在完成课文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变型训练。
(2)激发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空白块。
(3)找到填补空白块的内容。
(4)学生自拟题目,写出片段习作。
6、提取内容变型训练法
即是把课文原文异变性较大的段落提出来进行作文变型训练。以达到一课多学,一课多想,学一多练的作文变型训练目标。
附:“小学作文变型训练”课题成果
2002年,“小学作文变型训练”课题创立。
2004年,《小学作文“变型训练”研究课题实验》(载2004年第1期《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即《凯里学院学报》),荣获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5年,《小学变型作文》(课题)荣获黔东南州“第三届基础教育教改实验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6年,《小学变型作文》(课题)荣获“2005年贵州省基础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6年,《小学变型作文》被中国教育学会列入基础教育研究丛书,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年,《小学变型作文课题实验研究探索》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第20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同时,“小学作文变型训练“课题实验还顺带了下列个人荣誉:
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2004)
贵州省骨干教师(2006)
贵州省特级教师(2007)
贵州省巾帼建功标兵(2007)
贵州省小学中高级教师(2008)
贵州省中小学教育名师(2009)
第二篇:读写结合,拓展小学作文教学之路
读写结合,拓展小学作文教学之路
河街乡陈胡小学
语文
苏改锋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现在拈来,有点老生常谈。但以我十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来看,这是个常青的话题。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由此可见,读写结合是多么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此而可得,“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乃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正确地处理两者的关系,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呢?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根据读写结合的要求,我提出以下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对于写作是何等的重要。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我们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信息,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达到习作的目的。
新课标下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资源。所以立足教材,依托阅读,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那么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成为学生的习作范本,每一节语文课都可以让习作与阅读同行。在读一篇文章时要仔细认真,勤思多想,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阅读。文章拿到手,自己先想一想:这种题目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中心词是什么?有什么限制?让我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作者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先前的想法与这篇文章相比有哪些差异等等。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一文时,我让学生先齐读三遍课题,提出疑问“只看课题,你认为课文会描述什么?”孩子们众说纷纭,有的说“课文写夜莺的歌声是如何美妙动听” ;有的说“夜莺找不到妈妈了,用自己的歌声唤回了妈妈” ;还有的说“夜莺跟其他鸟类比赛,用自己最动听的歌声赢得‘歌后’的美称”。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兴趣高涨的读完课文,而后激烈地讨论起了课文内容。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平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主要从课内和课外这两方面以读促写的。
(一)课内阅读勤思考
“以读促写”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最初阶段应放在课内,课内阅读教师主要能直接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通过教师有目的的问题设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怎样练习。让学生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以读促写”的问题。
1.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如教学《颐和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一中心句,跟随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按照游览的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依次写了各个景点的景色。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归纳出写游记的一般写法。
2.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如《永生的眼睛》一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侧面描写”。整篇文章没有直接去描写妈妈的言谈举止,而是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体现母亲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而让学生体会侧面描写的手法。
3.感受文章的表达技巧。《燕子》一文中,郑振铎先生有一段经典的外形描写:一身乌黑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短短一段话寥寥37个字,勾勒出了燕子的独特外形。这样的白描手法真是神来之笔。细细体会,作者抓住燕子的特点,采用了对仗、拟人、倒装等多种句式,才使得燕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样的表达技巧实为大家手笔。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
(二)课外阅读记笔记。
“以读促写”在课外的阅读中要求学生多做笔记,灵活运用。多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为今后自己的习作打下坚实的语言词汇基础。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当然,课外也应该适当地指导,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往往为求知欲所支配,为浓厚的兴趣所驱使,他们还可以运用自己课内学到的方法自己尝试,因此,读到好文章,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二.以写促读,有效训练。“以写促读”,自然是以“写”为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定向阅读和拓展阅读。它也是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将内心所想转化为真实体验。提到写作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本着以读为本,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结合不同的课文的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训练。
(一)挖掘素材,善于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借用在学生作文当中,很能说明问题。学生只有大量而广泛的积累资料,写起作文才得心应手,言之有物。对于学生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包括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情景、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感受、体验,作品的思想内涵等。教学中,教师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贴近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并引导学生将文本生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次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那么,基于这种阅读的写作就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解读作品、提升认识、积累经验的最佳途径。例如,学习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触摸春天》《生命 生命》等,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和美好,感悟生命的意义,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那么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或者让学生结合生活阐释文中精彩的语句,如“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对人生的指导意义,都可以达到增进文章理解、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作用,与单元的重点密切结合。
(二)写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以写促读”中的“写”不同于一般的作文,它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读,是读的延伸,是阅读成果的表达,是阅读过程当中产生的观点、思想情感的表达,是阅读材料中的典型表达技巧的学习借鉴,写的内容丰富多彩,因文而异。这就决定了写的形式灵活多样,写的篇幅长短不一。可以口头表达,围绕一个问题发表意见,提出观点,阐述观点;也可以从某些方面深入开掘,广泛联系,形之于文;可以三五十字,也可以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依葫芦画瓢——仿写训练。
叶圣陶说过,“文章就是例子”。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有的是名篇著作,文质兼美;有的则经过专家反复修改,语言文字规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范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能力正处于扶床学步的状态,因此借助课文指导学生仿写,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收到较好的训练的效果。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如写《我爱我家的玫瑰花》,可模仿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学生这样写道:花。我看见过美丽的迎春花,观赏过火红的香山红叶,却从没看见过玫瑰这样的花。玫瑰真红啊,红的好像战士的鲜血;玫瑰真美啊,美得让人陶醉;玫瑰真香啊,香的招引来了几只蜜蜂;我静静地看着,看着那仙女般的,娇嫩的玫瑰,让正在观赏的我陶醉在那里。总之从课文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等各方面都为学生提供了可以模仿的范例。学生在一次次的模仿训练中,不断地“吸收”和“消化”着别人的好词好句、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从而丰富了作文积累。以此再逐步过渡到独立作文,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2、有感而发——读后感训练。
对于有些课文学生学了以后或启发不少、或思绪万千、或情感共鸣„„他们感到有话要说,这时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就为他们提供了发表感想的平台。学生在情感宣泄的同时,也经历了一次写作锻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撰写读后感是一种可以借鉴的作文训练形式。如三年级上册《母亲的账单》一课学后让学生对比这两张账单说说你是怎么看小彼得和妈妈的?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学生一定有很多要说的话,此时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添枝加叶——扩写训练。
课文中有些段落会叙述的比较简单,对于这样的段落,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运用累积的知识进行加工,做适当的补充,使之成为一篇内容充实、描写具体、结构完整的文章。扩写时要找准“扩写点”。如针对五年级学生教材学习的特点,主要让学生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活动、动作、语言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扩写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人物的认识。如五年级下册《桥》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很是简练,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当时村长的人们当时面对这一切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写训练,定会使文章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相信一定能够水到渠成,在语文教学中科学的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实现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仿写结合,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结合为每一位学生探索出了一条学习语文的有效之路。
第三篇: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之路初探
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
开城中心小学
王小琼
内容摘要:针对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本文找出病因,并指导学生怎样写作,只要学生能按照文中的五点去做{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四、加强指导,教给写作方法;
五、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作文水平会提高很快的。关键词: 提高兴趣
培养能力
引导积累
指导修改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作文,老师叫头疼,这就是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主要是:
1、重模仿,轻创作;
2、重数量,轻质量。并且,小学生作文时常常会遇到“三难”的拦路虎:开头难、结尾难、过渡难。针对目前小学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我粗浅地谈几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点燃写作的热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优”,生“优”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众所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里力。习作教学若想激活孩子们的创作欲望,教者必须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用“童真”“童趣”去拨动他们心里诗的琴弦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比如:有一次我上作文课,上课伊始,我激情洋溢地朗诵了一首诗:《假如》假如没有农民伯伯的春种秋收,我们将饿断饥肠;假如没有纺织工人纺纱织布,我们将光着脊梁;假如没有邮递员叔叔传递信息,我们将如聋似盲。《假如》假如有了各行各业的人,我们的航船才能返航,有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努力工作,我们的世界才越来越漂亮。朗诵完后我就问学生:“同学们假如你是ⅹⅹⅹ,你会怎样做呢?”在我的指导下,学生的情感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倾吐各自的奇思妙想,他们的想象如霓虹般五彩缤纷,有的说,假如我是警察就要把所有的小偷抓住;有的说,假如我是纺织工人我就会纺出各种各样的纱;有的说,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展开最美的姿态给人们欣赏……上天、入地、下海无奇不有,任其想象驰聘。一时间,课堂上热闹非凡,学生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中来,为写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联系实际,强化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1、指向观察训练,即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为此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喷水池,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揭示。
2、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联系教材实际,我从指导学生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盆花、一株树,进而过度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如写一个小动物,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活动场面等等。
3、联系实例观察训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观察情境,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如教学《夏天》一文后,我要学生背诵相关段落,课外,我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炎热的气候,以及雷前雷后周围的景色变化,面对眼前真实的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课文中的句子。
三、引导积累,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那么,如何积累雄厚素材呢?我总结了过去的教学实践,主要有几种途径:
1、观察生活,提供素材。
写作离开素材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做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不断开发教育资源的意识和潜能,整合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充满激情地,想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词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应教给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方法。作文必须从儿童兴趣出发,涉及孩子的情感领域,才会激发写作内驱力,激发他们写作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悦作文。一方面多开展形式新颖的活动,抓住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游戏,进行适时引导,从生活的小镜头、细节中捕捉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关注孩子最新动向,捕捉孩子兴奋点,探寻教师文化与孩子文化的共鸣区,诱发写作欲望,建构孩子们特有的文化世界,拓宽学生作文渠道,引出作文的“源头活水”。
2、广泛阅读,注重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正说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没有大量的阅读,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不同内容的有价值的好书不定期地介绍给孩子,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读的好文章,激励孩子多读书看报,并借助阅读量统计表(每周一统计)促进孩子加大阅读的力度。(每班都有,不断完善,标出书名,字数,红旗形式)。阅读的同时,我们重视背诵,号召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丰富语言积淀、储备。背好词佳句,熟背一定量的例文,这样作品中的精华部分可以内化为学生的文化底蕴。此外,使文中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法、修辞手段等,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各种写作的“范型”。心中有类型,手中有范文,这样学生就会文行笔随,挥洒自如。
每节课前我们要求教师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我汇报、自我展示:成语接龙,每日格言,每日新闻,背诵古诗(低年),美文片断赏析,专题演讲等等。根据本班实际,每天安排一项或两项,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受益匪浅。
3、读写结合,循序作文。
我们学校教学特色是韵语实验,几年来我们尝到了韵语教学的甜头。它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学生作文能力训练特别实,体现这部分训练的教材编写的特别好,为韵语教学起到画龙点睛之笔,更为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学“雪中送炭。” 于是,我们把“作文训练指导”这部分介绍给所有语文教师,并鼓励他们集众家所长,厚积薄发,灵活运用,同时还向他们推荐其他优秀教师的好的作文方法,使他们在探索作文教学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同时,我们提出课堂要精讲多练,削枝强干,讲练结合,把练笔实实在在落实在课堂中,教师备课时要找准课文中能体现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训练点,结合文章体现读写结合切磨点的精彩片断,进行小练笔、片断训练、口头作文训练……(续写、仿写、改写……)“精讲重点、尝试练笔、再读再写、循环提高”这种读写准确而巧妙的结合,使课堂上既完成读的任务,又完成一定量写的任务,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自习课上教师将作文的具体要求布置给学生,由于课堂上学生作文主体框架已形成,此刻再拿起笔二次完善作文就感到轻而易举,即使是学困生也知道从何下笔,不再头痛,减轻了负担,同时二次推敲激发了学生为写出好文章需再阅读的愿望、兴趣。
学生作文是“由仿到创”的过程中提高起来的,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就是在仿写中逐步掌握在仿中表达思想的要领,范文的写作技巧变为学生自己运用自如的表达技能,由此实现创的飞跃。由仿到创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的迁移,写作水平在极短时间内有较大提高,培养写作兴趣,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变为爱写作文。
我校从四年级开始训练学生即兴作文,即:末经学生事先酝酿现场出题,一定时间内现场创作,它是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它的特点:“构思快,行文快,入题快”。由于学生信息量大,会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因而写作欲望强,更关注与己密不可分的生存环境,激兴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乐趣,是一种竞争,一个表现自我的好时机,学生的作文能力也逐渐提高。要提高作文能力,除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外,还必须有一定量的写作练笔,这样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我们要求学生写一定数量的日记,鼓励孩子天天记日记,低年级孩子在老师指导下可记周记,可写“观察日记~生活日记~看图日记~影视日记~读书日记等等。
以上仅仅是我们学校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写水平方面的几点做法,我们感到学生们比以前更爱作文,爱祖国语言文字,通过写作陶冶情操,思想得到净化,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情感,发展思维,我们将不断探索。
四、加强指导,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
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第二、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 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 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 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 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 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 游刃有余”。
第三、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切记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
第四、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话连篇,从早上眼睛一睁写到晚上上床熄灯,一笔流水帐。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过程。如何帮助学生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下面就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五、指导修改,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可见,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修改作文的方法,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时,教师要把握好习作修改的重点──“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这主要是指明显的与事实不符合或表达不清楚的语句。如,有这样一个习作片段:“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个同学当老鹰,一个同学当鸡妈妈,其他同学当小鸡。小鸡们都抱着鸡妈妈的腰,大家玩得可开心了。”像这样的习作应不应该修改呢?很显然,不是所有的小鸡都抱着鸡妈妈的腰,这就是属于与事实不符合的情况,必须加以修改。对于那些典型的用词不当的地方,语句不完整、不通顺的地方也一定要修改,而对于那些成人觉得不够妥当,但体现童心、童趣、童语的地方,又该如何看待呢?斯霞老师曾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例子:
(1)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
(2)向日葵一天天地长大了,有的比老师还高,有的比同学还高。
关于例(1),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因为在儿童时期,他们对阿姨等词的意义还不完全理解,只要他们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关于例(2),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有长度的观念,可是不知道怎样来表达。在生活中他知道老师比同
学高,就把高的向日葵与老师比,矮的向日葵与同学比,成人绝不会这样比。但出于孩子的思维,是可以保留的。
斯霞老师的做法对我们当前的习作教学很有启发。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老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习作,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要用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学生。习作修改,要主张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这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多期
2、《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2年3月
3《享受生活 快乐作文》(江雨珍著)
4、《语文学习法》 日新编著
5、《快速作文教学》 作者:杨初春
2011年12月1日
第四篇:我的作文教学之路
我的作文教学之路
田林二中
童丽
再听曾老师的讲座,温故而知新。
对讲座内容我已非常熟悉,因为曾经和曾老师一起做过许多研究,收获不少;但对讲座的精髓我再次思考、领悟,以及觉醒。结合当前自身的发展情况,不妨对自己从教十年来的作文教学之路做个小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希望从中启发,并再次出发。
一、快乐作文
做了老师之后,发现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不少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老师也在作文教学上一筹莫展,常常敷衍了事。二期课程改革标准里,又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这明显又提高了作文的要求,身为语文老师,必须寻找一条新的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认为作文,它本身就应该是件快乐的事。“言为心声”,每个人都有个丰富的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拿笔写自己想说的话,是释放情感,抒发胸臆,是身心的自然放松。所以在陈友勤老师和李颖老师的帮助下,我开始做快乐作文的实践研究,用了一个选修课“写吧”,通过命题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和评价的柔和性三个方面探索,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了解学生的写作心理和现有水平,消解学生对作文的偏见;用命题的开放、形式的多样、评价的柔和,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获取写作的快乐体验。第二阶段,在兴趣的基础上,从内容和形式方面逐渐提高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多角度进行写作。第三阶段,进一步用各种作文训练方式,激发学生从思维到文字的创作;加强学生在语言的生动、结构的建架、文风文采等方面的诱导和练习。
这种快乐作文教学法的尝试,使学生抛开了旧作文模式的阴影和压力,能够轻松自然地作文,并且促使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兴趣、情感、追求不断发展,从而渐渐对作文产生兴趣,进而不断地练习,逐步提高表达能力。对老师而言,重拾了作文教学的兴趣和信心。每次新的命题给学生后,我总渴望着看同学们的文字,我相信认真真挚的作文就是一个人的内心。“文如其人”“诗言志”,作文本身就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文字方式。但是进入语文课堂,着手大作文时,或是面对考试命题时,似乎效果不佳。研究虽是获得一定的区级奖项,但并没有发挥它的实效性。
二、有效作文
后来,遇到了曾宪一老师做教研员,他是个实干的专家,有幸和他一起研究 了中考考点,出版了专训。更是在中考作文全攻略上受益匪浅,也让我的作文教学之路进入了有效作文阶段。
首先是“主题”作文教学,“感动”是曾老师最推崇的一个主题,这也的确是学生有必要写好的一个主题。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感动的事情也是美好的事情。作文里能看到感动和美好,这样的作文不就能打动人心,不就是佳作吗?2008年,我们一起编写了一本感动素材,几乎都是来自学生的习作,给当时的考生很大的启发,同时也在告诉他们,作文就是把生活中这样一些细微的美妙的感动表达出来。
除了感动,还有成长、美丽、生命、读书、努力等专题,曾老师教我们怎样做素材积累,那年夏天我们在新读写上出版了作文的十二个主题。还记得当时我接到的任务是做“人生 生命”这个主题。刚开始我不知如何,因为觉得这个主题对初中生来说似乎太大,后来在渐渐摸索中,发现生活中很多的细节都是对生命的热爱,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朦朦胧胧地在作文中涉及到该主题。通过从主题诠释到例文欣赏的8个部分的整理之后,我开始在自己班级尝试主题作文教学,有些学生果然悟性很高,作文明显有起色。
其次是“选材”作文教学。在我们作文教学中,取材是很关键的一步。可是有些学生苦于自己不知选取哪些有价值的材料,有些学生很难提炼材料背后的精髓,曾老师对作文材料价值判断的见解给我很大启发。他认为材料应从事件到事理再到事情;人物应从行动到互动到情动,事件应是物质到心理再到精神层面。这些层次分明的价值判断对学生取材的把握有很好的指向作用。
最后是“技巧”作文教学。曾老师还给我们在作文技巧上传授了许多好方法。如何写好开头结尾,如何运用小标题和题记,如何写好点睛之笔,记叙和描写的区别,如何用相近题目来练习审题,如何佳作转换等等。这些都是作文教学的专题,都需要语文老师一个个去研究探讨,给学生以正确有效的指导。
但是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我又始终觉得是在追求高分教学,似乎离作文的本质偏离,中学生学习写作究竟是为什么,在进行一个个主题写作,素材积累过程中,他们对作文这一语文能力的理解和掌握究竟如何呢?我心生疑惑,而且迷雾重重。
三、生命作文
曾老师去做了校长,我的疑惑不好意思再和他沟通,在这样彷徨的时候,很有幸的是我进入了余党绪老师的工作室,他的工作室主题正是作文教学。他的宣传口号是:写作即表达,表达既生命。我感觉我的作文教学即将进入一个生命教学阶段。
在听了余老师的几次讲座和谈话后,我对余老师提出来的“公民写作素养” 2 这个名词非常感兴趣,对研究的前景和结果很是期待。而我本人对学生写作的原动力这点有些个人的想法,而且特别想从这方面做点研究。我认为,“诗言志”,“文载道”,而学生的作文就是表达自己的心声,只要他们受到一定的启发,得到一定的感染,就能凭着多年学习语文的积累,开始自己的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目前许多同学不喜欢作文,也写不出像样的作文,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表达的欲望,也没有表达的需要。这似乎和我第一个阶段研究的初衷是一致的。
事隔多年,我仍想通过实践与探索,端正学生的写作心态,进入良好的写作状态,从写作的原动力入手,激发学生思维,激荡学生情感,进行愉快地心甘情愿地表达。所以我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在观察体验、学习思考、参与研究、实践总结的反复过程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自己的教学中。
目前我们的教材对作文这一块可以说是缺失的,它没有一个序列,没有具体的指导,没有明确的各年段的要求。老师的教学随意性很大,学生的写作多是“被动式”写作,更多的是出于无奈,根本上失去了写作活动原本具有的创造乐趣。写作,其实是按照自己的设想与设计来创造一件作品,可是我们的学生普遍没有“作品”的意识。他们宁愿将时间与精力用在寻找毫无道理的写作秘诀上,或者生搬硬套一些所谓的范文上,也不愿老老实实的独立实践,“制作”出来的东西看起来很美,实则很是不堪。一个人可以不喜欢写作,但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应该明白:写作的真谛在于真实而得体的表达自我的情感和思想。
所以目前我们工作室想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是以写作教学为核心,以“公民写作素养”为基础课题;第二是整理研究学生写作教学问题,并结合病症下药;第三十建立学生写作成长档案。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教学“玄妙笼统”,严重妨碍了师生的教学。我想只有基于教学实践的写作研究,着眼于构建符合实际、具有实效的写作案例,从不同角度来丰富课程的各个要素,如课程的内容、教学的策略、评价的方式等等,最可贵的就是要拿出既实际又有实效的教学案例来。
最后套用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你我还须努力。
第五篇:我的作文教学之路
(2005——2006学年上学期)
不知不觉,时光之窗迎来了2006年的第一缕阳光。
回顾一学期走过的路,仿佛就在昨天。忙忙碌碌中,辛勤耕耘劳作,一直无暇整理行囊里的收获。如果说几个月来最值得欣慰,最能见证自己没有虚度时光的,恐怕只有我的作文教学。深一脚,浅一脚的足迹中,如果硬要挑出富有诗意且值得留作纪念的漂亮的足印,那就莫过于此了:
一、观察训练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善写必善发现。因此,观察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也是重要前提。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观察方法,感受观察的快乐,并将观察与感受,以及写作技巧做到有机融合。我以一堂“胡海”——胡说八道,海阔天空的作文思维训练课入手,对观察能力训练方法作了一些初步尝试,引导孩子们通过看、闻、触、尝、听等感观观察事物,感受世界。在观察中,孩子们的思维得到训练,表达角度不断丰富。更为重要的是,从观察中,孩子们发现了美,发现了创作的快乐。
二、入题训练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作也是如此。针对孩子们写作中存在的难路虎,我对作文开头进行了专项训练。
记得开学初的第一篇习作——《我喜欢的一个人》。为了激发孩子写作的欲望,就开头这一环节,我就进行了很耐心的引导。我将文章的开头比做一个人的脸面。漂亮的人首先有一张俊俏的脸蛋。一篇文章的开头,好比是一个人的脸面。开头之美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引人入胜,开门见山,四面埋伏,声东击西。具体可以表现为:谜语引入法,引用法,对比法,欲扬先抑法,直截了当法,言他法……我以《我的爸爸》为题作了以下几个角度的引导:
①我的爸爸是一位商人。他个子不高,但却精明能干。他眼睛不大,却敏锐聪慧。(开门见山法)
②瞧,照片上那个帅气的高大的男人,这就是我的爸爸。
③不知道的人,一定会想,就你这模样,你爸也强不到哪。可你们错了,我爸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在我心目中,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人物!(对比法)
④你们猜一猜,我最怕的人是谁?我最敬的人是谁?最信赖的人是谁?对了,他就是我的爸爸。(引人入胜法)
⑤同学们,你一定为自己有一个富有的爸爸而骄傲,也一定为自己有一个精明的父亲而自豪,或许你正为自己有一个能呼风唤雨的爸爸而得意,或许你还为自己有一个顺从的爸爸而感到幸福。我也常常羡慕别人,甚至常常埋怨自已,为什么我的爸爸是那么平凡而普通。(四面埋伏法)……
在《秋天》及《美丽的广州》等几篇文章的写作中,我也应用了不同方法引导孩子写作。
三、描绘训练
人物心情,神态,动作的描写在本册课文中有所体现。结合教材的典型课文——《陶罐和铁罐》《风筝》《狮子和鹿》等课文,有针对性进行训练。
1、让人物动起来。在教学中,我通过比较,朗读,换词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动作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让人物活起来。人物的鲜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描写的成功。我引导孩子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主人公的悲喜哀愁。让读者产生共鸣。
3、让人物笑起来。神态的描写可以让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训练时,我让孩子们通过()地说,()地跑等形式,尽量使用成语、歇后语等,让文章增色生辉。
在理解人物描写一词时,我从“描”字入手,从美术的角度鲜明形象地了解“绘”的含义。(上色、彩描、细描)
4、让景物美起来。写景的文章,我通过修辞手法的应用让孩子们感受作文的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联想,想象,衬托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去描摹事物,也可以让景物变得立体起来。如描写瀑布,可以从听的角度写声音,可以从看的角度写形象,可以从触的角度写感受,可以从想的角度写境界。在写声音,形状,感受时,又可以采用不同的修辞方法。
四、写法训练
1、主次分明法:本学期所教童话故事及景物描写、人物介绍等文章时,我教给学生确定中心的同时,一定要选择好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有侧重点进行介绍描写。我将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比作是一场戏剧的主角,没有主角不成戏。尤其是童话创作中,我强调孩子们注意寓意与角色的对应。在写景时,注重景物的代表性。在写人时,强调人物的特征性。这些都应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一波三折法:写文章讲求生动有趣,曲伏跌宕。尤其是童话及叙事性文章。在教学童话故事时,我以《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例,让孩子们通过情节的变化,体会什么是波?什么是折?什么是平铺直叙,什么是曲径通幽。
3、一线贯穿法
三年级的孩子在写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思维的不连贯,表现在写作中就是:所选题材与中心不吻合;开头与正文内容不衔接;转移话题;离题万里等。
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在写作开始,就选材与立意,我也进行了专项训练。在训练中,我强调题材的典型性,题材的新颖性,题材的切入手法。例如介绍一个我喜欢的人。我引导孩子先确定所选人物的特征,再根据特征选取典型事例。否则,容易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笑话,影响作文质量。
4、移步换景法:对于写景的文章,我除了让孩子明白景点的选取要有代表性之外,还强调按照游览线路写。
五、模仿与创作
对于语文教学,我向来很重视功用性。好文章不仅要积累,更重要的是要模仿创作。《东方之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佳词美句不计其数。对于刚学写作的孩子来说,是一篇很规范的范文。在教学中,我没有用剖析讲解的方法去感受课文,而是从写作欣赏的角度引导孩子去品悟。由此,孩子们不仅得到了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介绍一个城市。就在四十分钟的欣赏课后,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得到大大的激发。在习作〈美丽的广州〉中,孩子们的模仿创作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及〈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也采用了欣赏的方法。一方面积累词语,一方面赏析写法。
六、积累与应用
之有序体现了技法的重要;言之有物体现了选材的重要;
言之有味体现了文彩的重要;这三者对于写作者都非常重要。
了提高孩子的表现能力,我一方面重点培养阅读习惯,拓宽阅读视野,另一方面我从课文出发,工具书出发,注重词语积累。通过 各种形式的比赛,让孩子从阅读中去收获。
积累的另一方面还体现在生活的点滴感受中。我鼓励孩子自我创作格言,用一两句简短的话语凝练性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与见解。以此,训练孩子对生活的积累。有了积累,写作才会有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