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教案(第24章)
第24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治哲学考察
一、传统与现代:政府公共形象的消解
(一)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共同体——社会(滕尼斯);休戚与共——自由竞争(舍勒);巫魅——理性(韦伯);身份——契约(梅因)。
(二)在传统社会结构和道德图式瓦解的背景下,坚持个人本位,并为个人追求世俗感性幸福的自然权利作辩护,构成了现代生活的基本品格。就本质而言,这种品格属于现代,而不管它在形式上怎样与传统发生关联。
(三)就公共选择理论而言,在逻辑前提上,政治学对人的假设是政治人,并且假设政治人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为了追求公共利益而活动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经济学对人的假设是经济人,其基本出发点认为人是自私自利的,经济活动中的个人时刻在追求个人私利的最大化;同一个人,如果在经济领域是自私自利的,不可能在政治领域发生彻底的改变,不可能仅仅因为他的政治角色而变得大公无私,即经济人与政治人同质。
(四)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政府行为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经济人动机的影响,从而导致公共利益被严重虚置。正如布坎南所言:如果认为国家代表着社会的公共利益,那是一种无知„„除了个人目标之外,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社会目标或国家目标。”国家或政府的崇高感和政治家的最后神圣感被“恶之花”所湮灭。
二、社群与原子:生活在碎片之中
(一)社群主义强调高级的善,尤其强调最高级的善即“公共的善”而名闻遐迩,以至于社群主义理论既被人们称为“公益政治学”,又被称为“美德政治学”。用麦金太尔的话来说,作为个人的自我的善和社群中其他同胞的善是同一的,我追求我的利益绝不会与他人的利益相冲突。社群主义用这种共同的善来界定社群的生活方式。这种共同的善与其说调整着个人的偏好,还不如说提供了一种评价这种偏好的标准。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贡献是运用研究个人主义的方法来研究集体行为。公共选择理论采用了基于“谋求最大发展自我利益”的个人的逻辑演绎方法,这与原子主义如出一辙。通过经济人逻辑起点,经济学家对政治活动进行重新诠释,不再认为政府机构是具有强烈独立倾向的集体,而认为其是由一个个的经济人组成的,其行为的目的是谋求最大的私利。
(三)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肥沃土壤就是自由竞争,而自由竞争一旦摆脱道义原则的约束,那些赚钱有方、钻营有门、投机有道的“强者”肯定会张狂到无所顾忌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强者的自由既无法与弱者的自由共存,其活动结果也不能为底层民众共享,毋宁说,它骨子里具有分裂性,实已蜕变为“在社会上压制大多数人的东西了”。
(四)“经济人”价值观从孕育和发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一种颇为褊狭的功利取向,具有强烈的文化霸权。这种取向把自由片面地归结为自由地追逐物质财富,从而使人企望道德高洁的努力变得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了,现实的功利主义不得不在“快乐原则是首席法官”的正义法庭下保护自己。人们只能生活在道德的“碎片”之中。“如果不加以缓解,独自面对道德的永恒困惑的孤独,将是伴随生活的巨大痛苦。”社群主义拿什么来拯救?
1第二节 政治人的经济人本性2
[英]齐格蒙·鲍曼著,郁建兴等译:《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详见徐大同主编:《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05—409页。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治现象基于三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交换政治学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一、经济人假设
(一)涵义
“经济人假设”假定每一个活动于经济过程中的个人都以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为动机,面临选择时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最大收益的机会,每个参与者都依据自己的偏好,用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活动。
(二)特点
两个基本特点:自利和理性。
(三)如何评价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
1、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并不总是把追求私利当做惟一的目标,理想、信仰、情感等非经济因素都可能成为行为动机
2、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可能选择做出精确的利益计算
3、人也不总是理性的,人们可能出自意识形态的原因甘愿做出自我牺牲,也可能由于观念的支配而维持一种低效的经济活动
4、经济人假设缺乏经验依据,对政党行为、官僚行为、立法者行为的利益最大化假设就显得经验证据不足
二、交换政治学
(一)涵义
政治活动像经济活动一样,政治是个体、团体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与市场过程一样,基础是交易行为,是利益的互换。
(三)政治中的交换与经济中的交换之不同
1、市场上交换的是商品的归属,政治中通过交易形成的是协定、契约、规章、条例等公共物品
2、市场交换发生在个体之间,政治是集团之间的交换
3、经济基本上是一种商品交换,政治则是“服从与统治的交换”
三、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一)涵义
即坚持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从个体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被看做一种个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总量效果,政治和国家被当做个人得以通过它寻求自身利益的一种机构。集体行动是一些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共同行动,并承诺遵守相应规则的活动。集体行动不过是个体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
(二)表现
1、个人是政治决策的基本单位
2、政府不是一个抽象的实体
3、个人主义是评价一切行为的出发点
第三节 投票机制和中位选民1
从西方学者的观点来看,在非市场决策过程中,投票是最重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行为及其过程构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投票和社会偏好
公共选择的目的被区分为两种:为了提高社会福利或是进行再分配。在对公共选择的程序进 1 详见樊勇明、杜莉编著:《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0—93页。行安排的时候,必须区分不同的目的来选择不同的公共选择程序。
民众通过投票行为表达自己的偏好。因此投票行为的作用是将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在此,个人偏好的表达成为研究的重点。
1、投票行为所显示的个人偏好信息是不完全的。
2、人们在投票过程中,往往不是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偏好。几种情况:(1)隐瞒偏好;(2)策略性投票;(3)无意参与投票;(4)偏好强度差异。因此,要保证投票行为能够实现人们的偏好,必须在投票行为发生之前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选民表现真实偏好。
二、多数决策与投票悖论
西方学者认为,民主有两种基本形式: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在投票方式方面的区别是:直接民主要求民众的投票针对被选方案,而代议制民主要求民众的投票针对人,即代表,再由代表的活动来针对被选方案。
在这两种民主制度下都存在如何加总投票的问题,也就是将个人偏好加总为社会偏好,将个人选择变为社会选择。这里有多种投票原则:全体一致原则、简单多数原则、2/3多数原则等。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普遍采用的是简单多数投票原则和2/3多数投票原则。在只存在两种备选方案的时候,多数投票原则是非常有效的。
1952年,肯尼斯·O·梅提出了有关多数通过规则的梅氏定理。梅氏定理表明,如果考虑到三个或更多个备选方案时,多数投票原则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的现象。在多数投票原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这种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
三、阿罗不可能定理和中位选民定理
经济学家一直都致力于消除投票悖论,但循环罗通过研究证明,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并不存在。这就是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由投票悖论演化而来,它揭示了民主政治存在内在的弊端。它强调无论在哪种规则之下,政府决策都是可能产生偏差的。从民主政治的这种不完美性出发,就能够理解投票行为中的互投赞成票和操纵投票这些非正规程序。
尽管在投票过程中会出现以上各种各样的影响投票结果的不确定因素,经济学家也发现了影响投票行为的普遍规律,这就是中位选民定理。
处于所有投票者最优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为中位选民。中位选民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提供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西方经济学家将此称为中位选民定理。中位选民定理在西方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包含两个方面:对政党而言,他们必须寻找中位选民的偏好以此获得最多的选票而当选,各个政党的竞争会导致一个代表大多数人意见的政治纲要;对社会福利而言,中位选民定理能将社会福利损失降到最低点。
第四节 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1
一、利益集团的定义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利益集团,利益集团被定义为具有同样的嗜好的个人群体。每个人都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一员。每一个人的效用和等同与其所在的利益集团获得的效用。
二、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在公共选择中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通过与立法机关的联系和通过与行政机关的联系。
三、利益集团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 1 详见樊勇明、杜莉编著:《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3—100页。可进一步阅读徐大同主编:《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6—427页。除了研究利益集团作为整体的存在原因和行为方式外,公共选择理论的重大研究成果是探讨利益集团和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益集团的存在对社会福利带来的影响。
曼瑟尔·奥尔森(M.Olson)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从经济人的成本——收益法则出发,奥尔森界定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利益集团:相容性的利益集团和排他性的利益集团。
四、寻租
公共选择理论将利益集团或者个人通过影响公共选择和决策为己谋利的行为定义为寻租行为。
戈登·塔洛克(G.Tullock)在1976年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寻租行为。布坎南将寻租行为造成的社会成本分三类:(1)保持垄断地位的支出;(2)政府部门对这类支出做出反应的努力;(3)寻租行为所引起的第三方的各种扭曲行为。
利益集团的存在实际上降低了社会福利。而更极端的情况是,垄断所获得的租金被付出的社会成本抵消,甚至于造成了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对利益集团而言,集团的福利可能获得了提高,而对于社会而言,则福利降低。
第五节 官僚与政府膨胀1
官僚行为属于公共选择过程中供给方的行为。官僚存在的意义本身是为了维持公共产品的供给,他们是公共决策的直接执行者。在盛行西方式选举制度的国家里,政府的组成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人:政治家和官僚。官僚和政治家之间相对的独立性是政府膨胀的根源之一。
马克斯·韦伯在1947年出版的《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认为,官员的目标是权力,这如同经济人的目标是利润一样。尼斯卡宁则认为,官员追求的目标是在他的任期内获得最大化预算。官员的效用函数包括薪金、机构或职员的规模、社会名望、额外所得、权力或地位。作为效用最大化的官员必然追求预算最大化。
一、官僚行为的特点与政府赤字
官僚机构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为与市场环境下的企业提供私人产品的行为有较大的区别,具体体现在:(1)缺乏竞争性;(2)缺乏激励机制;(3)非利润化;(4)缺乏敏感性;(5)个人影响力较大。
官僚作为经济人,也是为了获得个人的最大利益。通过对政治过程的观察,可以发现官僚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与政府支出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官僚有不断扩大本部门的权限的趋势,导致政府规模的扩大。
二、两种官僚模型
尼斯卡宁运用经济人的假设对此做出解释。他认为官僚追求的个人利益是其所属部门权力的最大化。所以官僚行为必然带来政府膨胀的趋势。因此,尼斯卡宁提出两种官僚模型:官员预算最大化和官员效用最大化。
由此,在官员、政治家和选民之间形成了三角博弈:官员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从政治家那里寻求预算规模最大化;而政治家为了获得政治支持或选票最大化,将尽可能扩大预算规模以便满足选民的需要,只要这种预算规模在选民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三、对官僚行为的限制
以上的两种模型(官员预算最大化和官员效用最大化)导致了对官僚行为(政府机构越来越臃肿和政府预算规模越来越大)产生忧虑,如何控制这种减少社会福利的趋势,公共选择理论对官僚行为的研究表明,尽管官僚行为普遍存在导致政府膨胀的趋势,合适的公共选择方式可以约束官僚的行为。
详见樊勇明、杜莉编著:《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109页。
第六节 政治经济周期和政府失败1
公共选择理论在宏观层面上的运用之一就是解释政治经济周期。公共选择理论在宏观层面上对政府行为的关注还体现在研究政府失败现象。
一、政治经济周期
政治经济周期的形成和选举行为直接有关。对选民而言,选举是为了选择公共产品的供应水平和种类。结果,由于候选人追求的目标是选票而不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导致了选举服务于个人赢得选票的目的,选举的意义发生偏离。因此,在候选人之间发生的政治竞争不是社会福利最大化方案之间的竞争,而是再分配方案的竞争。最后,中位选民定理决定哪一个再分配方案胜出。
一旦政府行为成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政府可以通过其行为主导一定时期的经济状况,由此形成独特的政治经济周期。政治经济周期可以定义为:经济活动往往围绕大选日期波动,政府一般在大选之前寻求有利的经济结果,而把不利的经济结果拖延到大选之后。
二、政府失败
从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度看待政府,政府失败具体体现在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供给数量过多(过高的预算支出)、供给成本超过实际所需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等方面。
如前所说,选民偏好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投票机制的选择和投票加总方式的选择,都制约着选民实际的选择能力,降低了其对公共产品供应者的约束能力。利益集团的活动摧毁了选民对公共选择结果的平等的影响力。尤其重要的是,不论用何种方式作出的公共选择,最后的施行者是缺乏竞争约束的官僚机构。而政治家或者称为候选人只关注当选和执政,他们在选举之前对公共产品供应问题的承诺往往在当选后不了不之。因此,在西方国家,政府失败从逻辑上看是必然的。在传统的政治学理论中,对政治人的假设使得选民抱有幻想:政治家和官僚会为了公众利益而工作,政府失败只是偶尔的操作失误,可以由政府自身加以纠正。公共选择理论打破了这一幻想。政府失败不可避免,为了将政府失败降低最小的程度,公共选择的参与者所能够做到的是尽量完善决策过程,加强对决策者的监督,加大约束力度。然而,无论如何,公共选择理论始终对国家或者政府行为表现出一种“忧郁”的心情。
详见樊勇明、杜莉编著:《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114页。
第二篇:2011年:《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教案(第14、19章)(拷贝版)
第14章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
【背景资料一】
辽宁铁岭市竟然有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
因为看了网上一篇《辽宁铁岭市委澄清西丰原县委书记履新传言》帖子,无意中顺便浏览了一下辽宁铁岭市政府的网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城市竟然有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具体分工如下:
市 长:张竞强
副市长:袁卫亮 王恩卿 周轶赢 张启发 胡俊波 孙德兰 谷凤杰 郭治鑫 于中城 市长助理:恒利 王绍斌 陈绍宏
秘书长:丁晓晨
副秘书长:任久生 刘国臣 刘义杰 张维范 李阳坡 刘长纯 刘立臣 李长涛 孟符 刘力坚 赵明引 王志勇 李军 周德辉 辛颖 张治家 曾科 那永平张铁成 苗永新
(来源:2008年11月各大网站)
【背景资料二】
河南新乡设11位副市长 副职扎堆超铁岭
荆楚网2008年12月2日报道 12月2日,网民“朝北”在荆楚网东湖社区爆料,称河南省新乡市副市长编制比铁岭还多了2个,有11个副市长,16个副秘书长、6个调研员。“朝北”感叹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新乡的副市长、副秘书长多得扎堆,打麻将可以凑几桌。” 爆料者描述,他在网上看到《辽宁铁岭市政府被曝设了20个副秘书长》帖子后,出于好奇,浏览了河南新乡市政府的网站,发现该市的副市长编制比铁岭还多了2个,有11个副市长,秘书长下面有16个副秘书长、6个调研员协助副市长工作,用他的话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记者随后登陆新乡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市政府文件一栏,发现了该市2008年10月通过的《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等分工的通知》和《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等分工的通知》两个文件,文件表明,河南省新乡市设有11名副市长;1名秘书长,16名副秘书长;此外还有6名调研员协助副市长工作。
(作者:余宽宏来源:荆楚网2008-12-02)
【背景资料三】
贫困县有15个县长助理领导班子快成“千手观音”
2007年11月,记者在山东省沾化县采访发现,这个不足40万人口的贫困县,除了一名县长、六名副县长(其中一名挂职)之外,竟然另有15个县长助理。在沾化县委、县政府官方网站“领导专页”里,这15个县长助理也赫然在列。
有当地干部和群众对记者说,县政府从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直到“第二十二把手”,沾化县政府领导班子快成了“千手观音”。
沾化县位于山东省北部,该县辖六镇、四乡和一个办事处,总人口38万,是山东省最后一个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县,目前仍然是山东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去年,该县地方财政收入近2.8亿元,属于“吃饭财政”。(来源:新华网2008-11-28)1
【讨论题】
一、上述现象可否用帕金森定律进行分析?如何分析?
二、假如可以用帕金森定律分析外,你认为有无其他原因?为什么?
【背景资料四】
政府行政管理经费:20年增长23倍
“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行政管理费用增长23倍,而同期GDP增长了14.6倍。”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用数据表明了快速增长的政府行政管理费用确实令人担忧,“而这种超常规增长与政府浪费现象有关。”
全国人大代表蒋福弟认为,企业讲成本,政府也必须讲成本。
冯培恩委员为我们列举出的是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和事例:
——公务用车浪费:我国目前有公车数百万辆,每年消耗超过2000多亿元,其中真正用于公务的约占三分之一,且党政机关部门公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成倍高出社会轿车的运输成本。——公款吃喝浪费:近20年来中央下发了数十个旨在遏制公款吃喝的文件,但收效并不显著,粗略统计每年公款吃喝的费用达上千亿元。
——公费出国旅游:近年来官员出国考察和培训热在各地持续升温,不必要的出国甚至变相的公费旅游屡禁不止,公费出国一年耗资数以千亿计。
——“政绩工程”和办公楼建设浪费:一些政府举巨债打造超豪华大广场、大剧院、大体育馆、高尔夫球场及大学城等标志性工程。有关部门披露,我国五分之一的城镇建设存在“政绩工程”。我国各级政府的办公楼也愈来愈气派,甚至一些欠发达地区政府也盖起一座座豪华建筑,例如,我国中部一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年财政预算不足1亿元,有的部门却建起了耗资1000多万元的办公楼;我国南部一个只有7名村干部的村委会耗资400多万元兴建办公楼。
(来源:新华社北京2007年3月6日电)
【背景资料五】
“三公消费”过高一直备受百姓诟病,虽然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但其数量巨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在《新闻1+1》节目中透露的9000亿元,更是引爆了百姓对“三公消费”的不满。
值得庆幸的是,中央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三公消费”过高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压缩一般性支出,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2011年3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两天之后,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强调,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行政经费,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抓紧研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车管理使用改革,今年拿出改革方案,在一些部门试行。公务出差、公务接待要严格控制经费,严格执行标准,严禁赠送礼品,一律吃工作餐。(来源:上海金融报2011年3月29日)
【讨论题】
一、假如可以用帕金森定律分析外,结合中国国情和行政管理相关知识,你认为还有其他原因吗?为什么?
二、有媒体称:大部制改革须先破“帕金森定律”。你的看法如何?为什么?
第19章彼得的彼得原理
【讨论题】
一、试用彼得原理解释中国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二、试用彼得原理解释拿破仑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三、联系日常生活,请问如何超越“彼得原理”?
【预习题】
一、自学《第17章 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理论》,并思考以下问题:
1、里格斯为何要主张行政生态学的研究?
2、你认为三大行政模式分类科学吗?为什么?
3、运用里格斯的五种行政生态要素来分析公共行政足够吗?你认为还可以运用哪些要素进行分析?
4、如何运用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理论分析转型中国的公共行政?在分析过程中你有哪些启发?
二、重点阅读《第20章德罗尔的政策科学理论》,紧密联系此次食盐抢购风潮,详细分析我国政府对逆境的政策制定反应的几种形式(教材P242-243)。
第三篇:公共行政
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之建设法制政府
经过多年的改革,从总体上看,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管理职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直接从事和干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大大削弱,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综合协调的职能明显增强;单一追求高增长目标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工作重心逐渐集中到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来;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不断丰富,政府的政策方针更多注重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内,政府只有从直接微观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重审批重管理转到重执法服务上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经济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法治政府,关键环节在政府职能的转变,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制度建设
要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就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机制做保障,通过制度把政府的职能固化下来,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显得非常重要。要注重通过提高立法质量,完善配套制度机制,确保政府及其部门实现行使职权的法制化、规范化。
二、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法制是发展环境的基础,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是政府的职责,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政府的失职。因此,有必要加大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力度,加强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要把依法行政与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以法制意识和执法水平论干部,确保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三、塑造诚信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从不同角度看,转变政府职能,实际就是转变政府形象,努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具体操作中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着力改善软环境;要增强为民意识,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尽心尽责,心系群众,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坚持在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塑造政府新形象;要大兴学习研究之风,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摆脱冗长的会议,挤出更多的时间,集中更多的精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把各项决策建立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树立起新时期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
第四篇: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公共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新公共管理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新公共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而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不无借鉴意义。
【关 键 词】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传统公共行政
【 正 文】
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曾经主导西方公共行政领域近一个世纪之久,并被誉为是行之有效、甚至是最佳的传统或称主流的公共行政,遭受到新的外部环境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其近乎刻板、僵化的科层体制愈来愈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社会和经济生活,其赖以建立的两大理论基础——威尔逊和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科层管理论均无法回答和解决政府所面对的日益严重的问题和困难:政府财政危机,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政府机构日趋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公众对政府能力失去信心,“政府失败”论开始占主导地位。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NewpublicManagement)在80年代的英美两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与以往传统的公共行政框架内进行的变革不同,新公共管理不是对现存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进行某种程度的局部调整,或仅仅是为了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减少行政费用开支,更重要的是,它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种全面清算和否定。
一、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论为其理论支撑点的话,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的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从成本—效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私营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新公共行政管理认为,私营部门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可为公共部门所借用。如私营部门的组织形式能灵活地适应环境,而不是韦伯所说的僵化的科层制;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对私营部门来说,产出就意味着利润,而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要获取利润就必须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而不是只管投入,不重产出;人事管理上实现灵活的合同雇佣制和绩效工资制,而不是一经录用,永久任职,等等。总之,新公共管理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为私营部门所成功地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并非为私营部门所独有,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有部门的管理中。
二、新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
新公共管理是个非常松散的概念,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管理理论,又指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还指在当代西方公共行政领域持续进行的改革运动。其名称在西方各国也不尽相同,如在英国叫“管理主义”,在美国则称为“企业家的政府”或“新公共管理”,在其他一些国家又称为“市场导向型公共行政”等等,但它们都具有大体相同的特征。
首先,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近年来,英、德、荷兰等国政府采取的简化服务手续、制订并公布服务标准、在某一级行政区域和某些部门或行业开办“一站商店”服务等,就是在这种新的政府—社会关系模式下所施行的一些具体措施。
其次,与传统公共行政只计投入,不计产出不同,新公共管理更加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即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由此而重视赋予“一线经理和管理人员”(即中低级文官)以职、权、责,如在计划和预算上,重视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长期计划,强调对预算的“总量”控制,给一线经理在资源配置、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充分的自主权,以适应变化不定的外部环境和公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第三,与上一点紧密相联,新公共管理反对传统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规,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即主要通过法规、制度控制),而实现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示标(performanceindicator)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由此而产生了所谓的三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ency)和效果(effect)等三大变量。
第四,与传统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和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如“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等,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固然是向社会提供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公共服务都应由政府直接提供。政府应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
1、此项服务活动是由宪法明文规定的属政府职责范围之内,同时也没有其他竞争者,如国防,应由政府承担。
2、虽属宪法规定的政府职责,但同时有其他竞争者的存在,即其他非政府部门也在从事此项活动,如医院,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并非一定要亲自提供此项服务,而大可通过招标、合同出租等形式,将其出租给其他公营或私营部门,政府只要对其绩效目标进行测定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报酬,便不失为一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这也就是《重塑政府》一书的作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所说的政府应该“掌舵而不是划桨”。
3、宪法既没有规定是政府的职责,同时又没有或缺乏从事此项活动的竞争者,如高等院校,这时政府就应积极培育市场,鼓励人们参与此项活动,以提高此项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有效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只是典型的四种公共服务类型,在现实中,更多是介于这四种之间的混合型服务领域,因此,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自己是否直接介入以及介入的程度、范围、方式和力度。
第五,在看待文官与政务官的关系上,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存在着明显的分野。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强调文官(包括高级文官)保持政治中立和匿名原则;新公共管理则正视行政所具有的浓厚的政治色彩,强调文官与政务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渗透关系,特别是对部分高级文官应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因此不应将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截然分开。事实上传统公共行政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在现实中也根本行不通,因为国会、总统等政治机构及政务官对于政策问题往往只是提出原则性目标,而具体的政策方案是由行政机构及文官制定并加以落实的,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即政治决策的过程,其间不可避免地掺杂着文官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当文官对政务官制定的政策心存疑虑甚至不满时,他们甚至会蓄意阻挠执行。除此以外,文官所拥有的五大优势决定了文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支配政务官的决策,一是任期优势,事务有的任期长,而政务官随政府更换任期短(美国政务官平均任期仅22个月)。二是专业知识优势,这是事务官长期在一个部门任职而政务官调动频繁的必然结果。三是信息优势。送达政务官的信息由事务官筛选加工,而筛选加工信息大有文章可做。四是时间优势。事务官主要精力放在部内工作上,而政务官主要精力放在应付议会质询、内阁会议、联系选民等事务上。五是人数现模优势,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比例严重失调,美国联邦政府现有文官250万,而政务官仅4000人左右,这使得“两官”力量失去平衡,政务官基本上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部门。如英国卫生和社会保险部的七位政务官实际上根本无法控制他们的96850名文官。在这种情况下,若硬性规定文官的政治中立,既不可行,也不合理,它只会使文官失去政治敏感性和对公众要求的响应力,只有正视行政机构和文官的政治功能,才能提高他们的自觉意识,即除了尽职尽责地执行政策外,更以主动的态度设计政策议程,并善用裁量权发展公共政策,使政策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第六,与传统公共行政热衷于扩展政府干预,扩大公共部门规模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张对某些公营部门实行私有化,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即通过扩大对私人市场的利用以替代政府公共部门。需要说明的是,许多新公共管理的拥护、支持者也认为,公营部门的私有化并非新公共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特征。
第七,与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僵硬的人事管理体制不同,新公共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管理环节上的灵活性,如以短期合同制取代常任制,实行不以固定职位而以工作实绩为依据的绩效工资制等等。
三、对新公共管理的批评
新公共管理在西方各国日趋流行的同时,也遭受到许多批评和指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新公共管理无视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的根本差别,盲目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但两者在根本目标上并不相同,前者是提供公共服务,后者则以利润为最终目的。
2、新公共管理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公共服务的供给,这是不适当的,把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完全等同于供方与顾客的市场关系,实际上是把前者简单化。因为相对于政府来说,公众具有彼此冲突的双重角色,他们既是享受政府服务的“顾客”,又是作为政府税收来源的纳税人。一方面,他们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服务,另一方面又抱怨自己交的税太多。
3、新公共管理强调对产出或绩效目标进行精确的界定、测量和评估,但政府的许多服务项目,其产出、成本以及绩效都是难以量化的,因而也就难以准确测量和评估。
4、新公共管理主张公营部门私有化,实际上是放弃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逃避提供社会福利的责任。
5、新公共管理强调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新泰勒主义”。
6、新公共管理主张对高级文官实行政治任命,以加强对他们的政治控制,破坏了传统的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政治上的腐败和滥用职权。
7、新公共管理强调的所谓“顾客导向”、长期计划和预算总量控制很难付诸实施。
尽管新公共管理受到了各种指责和批评,但在西方公共行政领域,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8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开展的一系列的行政改革便是这一潮流的集中反映,从美国的“重塑政府”运动到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其他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市场导向和顾客导向的行政改革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践着新公共管理,体现出新公共管理的诸般特征。
四、几点启示
新公共管理既是西方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产物(如前所述),又在一定程度上凸现出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而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具有一些可供借鉴之处。
第一,新公共管理调整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如实行“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鼓励私人投资和经营公共服务行业,打破政府的垄断,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行业长期存在着因资金短缺而造成的“基础瓶颈”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因此,可以借鉴西方的做法,在加强“产业管制”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非国有产权进入这些领域与国有产权合作或单独投资和经营,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和压力结构,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新公共管理注重遵守既然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特别是顾客(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方向发展。这应被视为是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更为成熟的一种标志。当然,在我国现阶段公共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健全一健套行政法规和人事法规(如制订《国家公务员法》),并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实现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法制化。但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政府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在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时,应始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取向,始终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公众需求。
第三,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尽管公共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公有部门与私有部门,在各自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上均有种种差异,完全采用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的管理方法来实施公共行政管理并不可行,但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管理重视效率,重视产出,重视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为公共行政管理包括中国公共行政管理所借鉴。
最后,有必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同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欧美各国,由于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其实行新公共管理的进程、速度、重点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均各有特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借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时,更应立足国情,走“内生化发展的道路”,简单地照抄照搬,无益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主要参阅书目
①Christopher Hood:《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public Administration》Vol 69 Spring1991(3-9).②Owen Hghes;《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5。
③Owen Hghes:《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An Introduction》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1994.④MetcalfeLes RuhardSue:《Improving(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public Management》London:Sega publication1987.⑤>David Osborne And Ted Gaebler:《Rein-venting Government》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 1992p.25.⑥>Norman Flynn And Franz Strehl:《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in Europe》prenticeHall Europe Campus4001996.
第五篇:公共行政心得体会
公共行政心得体会
篇一:读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心得浅谈
读《公共行政学》心得浅谈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范围比较广泛的独特学科,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但有一般的远离原则、基本范畴、研究方法,还有若干分支学科和许多专门问题。笔者作为一名本科理学学士的转专业行政管理研究生,通读由张国庆老师主编著的《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后,颇有感悟,在此得出些许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
行政学与理学学科的交互理解
在任何学习或研究的过程中,将毕生所学融汇贯通,多以联想的方式进行探索,本身是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行政学是一门复杂多样的学科,读《公共行政学》时,本人经常不禁地将各种理学学科知识与行政学理论联想到一起。简单的字里行间,一样需要我们挖掘其中的因果联系和逻辑关系,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借助逻辑的思维体系和各学科的知识构架来理解一门学科,不仅是学习研究的客观要求,更是读者追逐学识的幸福源泉,是一种让人乐在其中的享受。
《公共行政学》第二章第四节讲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果单纯地用常识来理解“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将很难突破一般思路中“越公平效率越高”的思维障碍。此处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行政学知识点,不得不放下“公平”在伦理上“公正”的概念,用数理的概念将“公平”理解为“平均”、“平等”,那么接下来的思路中就面对的是一个“平等”与“效率”二者相关关系的理学模型,用来考量这一模型的工具可能是数学函数、化学勒夏特列原理、物理楞次定律或者生物学1/2K值原理等理学知识。
挖掘行政学理论中的因果联系和逻辑联系,也依赖于理性思维的“三段论”演绎推理方式。《公共行政学》第三章第一节:“权力的来源主要有三:人格、财产和组织”,一句寥寥数字的业界通识,却蕴含了千言万语都未必能阐明的理性逻辑。笔者尽量用通俗的话语简言之:权力的实质是让客体为达到主体的目的而做事的能力,因为主体有足够优良的个人品行和性格使得客体从根本上心悦诚服并且愿意为其做事,所以主体拥有权力。这样一个“三段论”的思路,从逻辑上
证明了“人格是权力的来源之一”,那么同样的思路来辅助理解“财产和组织是权力的来源”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逻辑方舟贯穿于行政学每一处理论细节,带领笔者“知其然”并能“举一反三”,遨游于学识的海洋当中。行政学中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在《公共行政学》一书中,“合理性”与“合法性”两词在整本书中出现频次极高,几乎在所有与政策或行为相关处都必然提及合理合法。众所周知,“合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合理”,“合理”是“合法”的基本前提。“存在即合理”,世间万物的机理以及任何一项具体的政策和制度,都以“合理”为最原始最本质的基础。笔者认为,明白何所谓理,懂得什么才是合理,可谓抓住了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的命脉,掌握了行政学的精髓。
正如艺术家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一样,笔者对于“何所谓理”的探求也将穷极一生。以目前笔者才薄学浅的认识,“理”的内涵与民族和地域有关,无狭义上的定论,但处处体现在社会主流价值观中。比方说,极少有公民阅读过所有的法律文献但又几乎所有具备正常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都知道明显的违法行为有哪些,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范围内,不由明文指引却又客观存在的一些被社会主流达成广泛共识的“合理”与“不合理”。所以,社会主流价值观是“道理”的局部体现,对于个人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与公共行政学之间存在着反馈与负反聩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行政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读《公共行政学》乃至研究行政管理这门学科,需要我们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明知笃行,全面提升自我修养。
行政学思路中的结构感和层次感 笔者由本科学习生物科学转专业接触社会科学,读《公共行政学》感受到人文社科与自然学科的显著不同之一在于学习思路中的层次感和结构感。一句话中包含信息量巨大,字数繁多足以构成一整段的情况司空见惯。在阅读和思考时,我们不得不抽丝剥茧,捋顺作者话语中的结构,在脑海中映射出独立的细节概念,再有序地带入整体构建成有层次的知识框架。
《公共行政学》第一张第一节讲述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行政泛指各级国
家行政机关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依据宪法及法律的规定,通过科学、及时地制定和准确、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保证公共安全、提供公共产品、实施公共服务的活动。”从中能够提炼出来的信息分为若干个结构——主体: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目的:公共利益、依据:宪法及法律、方式: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实质:活动、属性:公共性。那么由“主体、目的、依据、方式、实质、属性”这一系列细节结构,有序地构成了层次性很强的公共行政整体概念。
显而易见地,分门别类的有序性表述,是研究行政管理学的基石之一。而各项分类之间也绝非杂乱无章,其中存在着具有极强层次感的内在联系。《公共行政学》第五章第二节讲述目标的合理化的认知程度和条件分为四个方面:1.社会承认、2.组织能力、3.团体状态、4.成员意识。稍微有心就能感受到四个方面是由大到小、由社会到个人所需满足的条件,然后再整体带入“目标的合理化”的总条件“客观需求”,不难理解四个方面的条件逐步满足总条件将构成“目标合理化的条件”这一整体概念。这么一来,读《公共行政学》就使笔者感受到了极强的横向的结构感和纵向的层次感。
总的来说,笔者读《公共行政学》受益匪浅,寥寥几千字不足以言尽读后的感触。度《公共行政学》开启了本人在行政管理学领域学习的篇章,期待在日后的学习道路中,能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学识,充满整个人生。
公共管理学院 14级行政管理 201431030602 徐海沙
篇二:行政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行政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系统学习集团举办的行政管理方面理论和知识,听了有关专家和老师的教导,以及平时工作实践,使得我对加强行政工作与服务水平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三次的培训,我感到学有所获,对我今后正确的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作有所帮助。现将本人的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对公文写作的再认识。公文是一种应用性文章,是让人看、让人听,要对实际工作起指导、推动作用的。在起草公文时,写作目的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公文的行文方向、结构设置、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述。我的体会是,有明晰的效果预期未必能写成好公文,因为写好公文还需要其他重要条件,但没有明晰的效果预期,必然写不出好公文。公文要有一个好的表述习惯,这是说服受众、引领工作、发挥效用的重要条件。什么是好的表述?就是要有说服力,要有观点有典型、有数据、有事实、有分析、有对策、有目标、有效果。归纳起来说,公文起草者需要养成基本的表述习惯:
1、是深刻地表述;
2、是精确地表述;
3、是清晰地表述。
二、对常用礼仪的重新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文明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商务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一直将文明礼仪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文明礼仪更显得尤为重要,它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可谓包罗万象,无处不在。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对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通过这次文明礼仪学习,使我们意识到,原来平时忽略的细小问题,其实带给对方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大的,试想当客户走进到我们大厦门口,看见一个精神不振、衣冠不整的接待人员时会是什么的感觉,相信他们会有不愉快的心情,甚至会产生怀疑吧。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好自身形象,树好集团形象,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温馨和谐。
三、档案管理学习理解。半天的档案管理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学习强度很大,巨大的收获是不容置疑的。通过学习,我系统地了解了档案与档案工作概述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对各类档案进行收集、分类、立卷、归档、利用等管理程序,全方位地了解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看到日后管理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但这些正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它促使我不断地思索,不断地进步。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比资产(本)更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信息业的组成部分,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作为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等各方面正积极地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以上,是我在参加行政管理培训的认识、收获和体会。我坚信在领导的重视和公司各部门齐心协力的配合下,行政管理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篇三:行政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行政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系统学习集团举办的行政管理方面理论和知识,听了有关专家和老师的教导,以及
平时工作实践,使得我对加强行政工作与服务水平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三次的培训,我感到学
有所获,对我今后正确的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作有所帮助。现将本人的学习体会汇报如
下:
一、对公文写作的再认识。公文是一种应用性文章,是让人看、让人听,要对实际工作
起指导、推动作用的。在起草公文时,写作目的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公文的行文方向、结构
设置、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述。我的体会是,有明晰的效果预期未必能写成好公文,因为写好
公文还需要其他重要条件,但没有明晰的效果预期,必然写不出好公文。公文要有一个好的
表述习惯,这是说服受众、引领工作、发挥效用的重要条件。什么是好的表述?就是要有说
服力,要有观点有典型、有数据、有事实、有分析、有对策、有目标、有效果。归纳起来说,公文起草者需要养成基本的表述习惯:
1、是深刻地表述;
2、是精确地表述;
3、是清晰地表
述。
二、对常用礼仪的重新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人交
往的日益频繁,文明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商务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明
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一直
将文明礼仪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文明
礼仪更显得尤为重要,它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可谓包罗万象,无处不在。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对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通过这次文明礼仪学习,使我们意识到,原来平时忽略的细小问题,其实带给对方的负
面影响是十分大的,试想当客户走进到我们大厦门口,看见一个精神不振、衣冠不整的接待 人员时会是什么的感觉,相信他们会有不愉快的心情,甚至会产生怀疑吧。相信,如果我们
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树好自身形象,树好集团形象,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
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温馨和谐。
三、档案管理学习理解。半天的档案管理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学习强度很大,巨大
的收获是不容置疑的。通过学习,我系统地了解了档案与档案工作概述的基本知识,以及如
何对各类档案进行收集、分类、立卷、归档、利用等管理程序,全方位地了解了档案管理工
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看到日后管理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但这些正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它促使我不断地思索,不断地进
步。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比资产(本)更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信息业的组成部分,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
和经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作为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在企业
管理等各方面正积极地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以上,是我在参加行政管理培训的认识、收获和体会。我坚信在领导的重视和公司各部
门齐心协力的配合下,行政管理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篇二:行政管理学习总结 学习总结 行政管理(10春)班张辉学号:1032001101 为期近三年的行政管理课程学习已尽尾声,我也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了所有的课业,即
将毕业。回顾这三年来在电大的学习和生活,我收获颇多,在此总结如下: 第一,电大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成人再教育的学习的平台,它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面授为
辅,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授课方式,给我们这些上班族以方便。自从开始在电大学习以来,我平日工作,周末上课,工作、生活、学习都不耽误。另外在学习过程中,电大丰富的媒体
教学资源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使我逐渐培养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这将对我今后不断获取知识和提高教育层次非常有益。第二,通过这三年的学习,还使我认识到学习一定要有目标性和计划性。我学习行政管
理课程,一方面是有感于自己知识的匮乏,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增长知识,更好的胜任目前的
工作;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为实现更加广阔的人生蓝图打好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严格按照学习计划准时上下课,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每年按
计划逐步完成课业,现在我毕业了,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由此我认识到,明确的学习目
标是顺利完成全部课程的前提和动力,而严格执行的学习计划则是顺利完成全部课程的基础
和保障。学习如此,工作也是如此。第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将思维停留在课堂上,将知识隐藏在书
本里是不行的,还要积极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际日常工作当中。行政管理本就是一门实用性
很强的学科,可以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虽说在某些时候不能完全匹配,但一法通万法通,仍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在学习过程中,我就将一些知识运用在了部门的管理中,取得了不错
的结果,更坚定了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第四,通过在电大的学习,我除了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外,还认识了不少的良师益友,扩大了我的社交范围,这些对我来说又是一笔宝贵的收获。最后,我能够顺利的从电大毕业,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辛勤教育和关怀,在此我对培养过
我的吴中电大的老师们由衷的说声谢谢!篇三:《行政管理学》学习体会与感想 行政管理学总结
我叫董怡茹,女 2011年1月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函授教育)行政管理专业。2012 年6月份进入晋煤集团泽州天安靖丰煤业后勤保障部工作,从事管理档案资料工作,下面是
我半年来的总结: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
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对将来考公务员和
从事行政管理方面工作的人有很大的帮助。自其发展至,有些发达国家已将行政管理学设成
为一个独立的且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行政管理学
在各种管理中都起到了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
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我国行政管理学起步较晚,是在改革开放后才有进一步的发展,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密切关注理论发展和我国行政发展的实践。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以及分析研究了我国行政管理,特别是行政改革
所面临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注意学习国外先进优秀的行政理论和实践经验,但不套用西方
的理论模式和价值观念,努力反映行政学的发展,广泛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建构属于中国 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一般理论、主体、行政组织机
构、过程、保障以及其目的,正确地发挥行政职能,科学地处理政府政务,提高工作办事效
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如下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的素质,进而
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
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自学过行政管理这门课程后,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在此之前,我觉得自己还是不能很
好的管理好,有时对一些小事都处理得不是特别恰当,那时感觉自己很没用,连这点事都做不
好,以后还怎么在社会混啊!然而,通过学习行政管理后才发现自己以前在管理上的不足,其实管理方面是有技巧的,只要抓住其中的技巧,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感觉还不
赖。这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水平,为自己以后进军管理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创造了一
个和谐的学习氛围,真可谓是一箭双雕啊!总之呢,学习行政管理学,一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需要;二是适应当代科技革命和
世界发展趋势的需要;三是 当前改革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管理学经验,加深自我的政
治修养,为共建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辉煌!篇四:《行政管理学》学习体会与感想
《行政管理学》选修学习体会与感想 经过几周的《行政管理学》学习,使我对《行政管理学》有了新的认识,学到很多实用
的知识,受益匪浅。学校开设的《行政管理学》选修课,对我们以后尤其是将来考公务员和
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 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
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
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行政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
会的发展。
我国行政管理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行政管理的规
律性和方法。该学科密切关注理论发展和我国行政发展的实践,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分析研究我国行政管理,特
别是中国行政改革所面临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外行政理论和实践经验,但不套用西方的理论模式和价值观念,努力反映行政学的发展,广泛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建
构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大体包括:
1、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
学是一门综合性、应 用性的科学,行政环境和行政职能是行政活动的依据和基础。
2、行政管理的主体。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组织和机构,行政领导以及执行公务的工作
人员。
3、行政管理的过程。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是一个由多个环节和有机部门组成并有
效运作的过程。它们主要有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行政信息、行政监督
4、行政管理的保障。主要研究和了解:行政管理过程要能够顺利运行达到预期效果,必
须依据一系列的保障手段。主要有:财务行政、行政法治、行政方法、行政道德。
5、行政管理的目的。主要研究和了解: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行
政改革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
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 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1.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我们
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
向。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行政管理也面临着不断改革的重要任务。但是行
政改革不能是一种盲目的行动,而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动,必须要有科学研究为先导。具体
而言,要改革我国的行政管理,我们必须弄清楚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或者说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因为改革的实质就是要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之健康发展。
在行政管理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揭示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探讨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目标、基本任务、方式,说明行政管理为什么要改革,以
及应该如何改革、朝着什么方向改革,以便为我国的行政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2.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 水平。一个国家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素质的提高。因为任何行
政管理工作都是国家公务员去做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公务员素质低,这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水
平也不会高。因此,要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而研究和学习行
政管理学是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甚至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这已为很
多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所证实,也为近20年来我国的实践经验所证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
期行政管理学在我国恢复和发展以来,我国的各类教育机构对相当数量的公务员进行了行政
管理学的培训,广大公务员也认真学习行政管理学知识,相当一部分学习过行政管理学知识
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对从整体上
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水平也发挥了积极作用。3.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
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行政管理学不仅是国家公务员的必修课,而且也应该是各类企业
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必修课。我们知道,行政管理是 一种执行法律、政策的管理活动。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离不开政
府,离不开国家政策。企业和事业单位都必须接受政府的指导,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按
国家法律和政策办事。因此,作为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不仅要熟悉和掌握企业管理知
识和事业单位管理知识,而且要了解政府,懂得法律,掌握政策。对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
理人员来说,学习行政管理学是了解政府及其运行规律的一条重要途径。人类文明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这新的岁月,科学技术革命将以新的动力推
动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生活的变革。新的观念、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出现,使国家管理更加复杂化。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都认
为,科学、技术和管理是现代文明的“三鼎足”,知识、能力、身心和人格是个人适应现代文
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四素质”。有为才有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竞争态势已
初露端倪。所以,在学习中,我们首先应从当前社会、财智时代、地球一村、数字世界的全
球视角出发,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贯彻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
展战略,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和个人业绩的争辉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出发,赶快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首要的是文化素质,做识时务的俊杰,为国家、为人民建新功,创新业。行政管理在当代社会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正确
地发挥行政职能,科学地处理政府政务,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体地说,学习
和研究行政管理学,一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需要。只有把握和运用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才可能提高效率,实 现政府管理目标。二是适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需要。客观形势发展要求我们尽快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和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使我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三是
当前改革的需要。行政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又为经济改革和文
化改革提供必要的条件。四是提高国家公务员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行政管理学是
国家公务员必备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公务员尤需增进这方面的知识。总之,行政学是治国
兴邦的科学,是促进广大管理干部成才、成长的科学,是管理干部的必修课。俗话说,信心是事业成功的一半。从上说来,如果学习的指导思想端正了,提高自我素
质的期望值紧迫了,学习目的明确了,那么信心应该倍增,就应寻桥觅舟,想方设法到达目
标的彼岸。此时此刻潜在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激情便会燃起、爆发。创
新并不是某个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办到的。古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要有创新的素质、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都可创新。中外历史上名人
学家,每一次创新都是在经过艰苦的努力,战胜主客观的不利因素后取得的。每个创新者,在未成名前,均为“小人物”、普通者,只不过是他们有勇气,有胆略,敢于把自己的聪明才
智变成行动,敢于承认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激励自己最终达到目的。古人说,人一能之,已十之;人十能之,已百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妙算还
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日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方,一分辛
苦一分才。所以,学习应勤奋刻苦,治学要严谨,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辉煌。篇 五:《行政管理》学习心得行政管理学习心得
在未接触这个专业之前,还不知道行政管理是一门学问。曾经以为,行政管理无非是企
业里的后勤打杂部门,管理管理办公室的卫生和纪律,补给办公用品和保障同事们的生活用
品。然而在学习了一些本专业的专业课后,如《公共关系学》、《管理心里学》、《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法学概论》、《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概论》和《市政学》等等,给我启
发很大。作为一个行政管理人员,首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其次是较好的自身修养和较为高尚的情操,方能将公司内政和外交处理的有条不紊,对内营
造一个积极、健康和和谐的办公室氛围,于外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履行企业的社会责
任,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援引马斯诺原理,人的需求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
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加入了wto之后的中国,无论政治和经济都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外资企业不断的涌入中国,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聚集在北上广等大城
市,然而作为外资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注重已经不再是生理和安全等基本层次上需要,公司
的职员更多的需要社交、尊重甚至是自我实现等搞层次上满足。作为一个自然人,是无法脱
离群体和生存生活的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仅是指优越的物质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所
营造出来的氛围。举个例子,在一个世界500强的金茂大厦办公室里,50多位白骨精(白领、骨干和精英)工作在中国最顶级最豪华的88层的观光loft office,享受着一线江景,笑看
脚下的车水马龙。然后,他(她)们似乎并不快乐,紧张的工作节奏和办公室政治下的勾心斗
角使得办公室气氛压抑,人人都戴着面具虚伪讲着不痛不痒的话,下班时间一到作鸟兽散,谁也不愿意待在那个地方多留一刻。那最为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做些什么呢?我觉得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1.了解职员所在国家/地区的文化,让
来自不同地方的员工都能在办公室里感受到尊重。2.定期举办一些主题活动,如郊游、团队
打造和一些运动累比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3.行政部记住每位员工的生日甚至他们的结婚
纪念日,哪怕是一张小小卡片都会给员工莫大的欣慰。4.联系外部资源,做一些培训、分享
类的活动,让员工能感觉到充实。5.倡议员工参与到公司的决策上来,广开言路,消除有些
员工想说不敢说的顾虑,将洗手间里才敢谈的话题通过例如员工信箱等方式传达到管理层。
等等,有许多许多的方法都可以改善办公室里所诟病的乌烟瘴气,不一一枚举。管理是一门艺术,行政管理更是一门区别于
职能管理的艺术。行政工作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企业各方面。行政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的沟通和协调。行政管理的广度,涉及到一个企业的全部运作过程;行政管理的深
度,又涉及到许多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细微末节;行政管理的重要,是因为它是领导和各部门、众员工之间的桥梁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如公司要举行一个展览,行政部是展会的主要负责部门,你该怎么办?要想成功地举办展览会,你除了本部门的资源,不还需要销售、技术、物流、财务甚至it部门的协助。你如何去协调呢?如果你采取通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