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遵道学校的剪纸特色之路
遵道学校的剪纸特色之路
遵道学校廖继慧
如果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可以简单迅速的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你愿意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吗?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剪纸带给人的无穷魅力,剪纸因为其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它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剪纸也是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以祥和、喜庆、质朴、单纯的风格深受民众的喜爱。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用剪刀或者刻刀将纸剪刻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窗户、门、墙壁、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更受到孩子们的普遍喜爱。为了传承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剪纸的历史和艺术风格,熟练的掌握剪纸操作技法,让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遵道学校开设特色剪纸课程,让剪纸走进孩子的世界。
学校在三至六年级的孩子中开设剪纸课程,每周每班一节剪纸课,而且在每周星期五下午开展全校性的剪纸社团活动。课程的效果取决于老师的专业素养。因此,遵道学校让剪纸的老师开阔视野,增强专业素养,如:去四川省著名的剪纸学校三台七一小学学习特色剪纸教育的具体操作;去参加南京名校长艺术教师交流活动,看看外面的剪纸世界;作为绵竹市首批艺术教师参加了四川省文化艺术学院非遗培训,通过培训,系统学习团花剪纸的设计与操作……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剪纸教师专业水平有很大的提升,受益匪浅。在教学中剪纸教师深入钻研剪纸的相关知识与技法,博采众家之长。于2015年6月首次出版了我们自主创作设计的校本剪纸教材,教材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而且书中的不少作品就是我们学校孩子自己原创的,因此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一本校本教材。在教学中,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因为绵竹是中国的四大年画基地之一,年画是我们这座古老城市的名片,所以我们深入挖掘剪纸中的年画元素,将绵竹年画融入剪纸作品中,让绵竹年画剪纸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剪纸品种,在宣传我们绵竹年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对三至六年级的孩子年龄特征和智力接收能力的不同,我们学校采取了分层教学模式,如三年级主要学会像剪“囍”,剪蝴蝶,剪蜻蜓,剪青蛙,剪连续图案,剪简单的团花等这些比较喜闻乐见简单易学的内容。四年级就要求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剪纸技法,安全灵活运用剪纸工具,会设计剪刻比较复杂的团花,会生肖动物剪纸,喜庆剪纸,生活场景剪纸,卡通剪纸。五年级在此基础上会花鸟剪纸,人物剪纸,风景剪纸,年画剪纸这些比较复杂的剪纸。六年级的孩子们在此基础上还要会很复杂的细致的剪纸图案,而且更要学会难度最大的套色剪纸和着色剪纸。通过这种分层教学的模式,让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兴趣盎然,都有所收获。
当孩子们收获满满的时候,学校给了他们一个又一个的展示平台,学校的食堂里,可以看到孩子们创作的节约粮食,爱惜粮食,提倡光盘行动等内容的剪纸;大厅的廊柱上,可以看见孩子们创作的精美团花图案组成的中国结吊饰;教室的墙壁上,处处可以看见孩子们的人物风景花鸟等剪纸作品;剪纸工作室里,装饰板和展示柜上的漂亮精致的彩色剪纸作品,获得了所有来访者的广泛赞誉。每一年,学校都会举办全校性的像《中国梦剪纸情》,《小巧手团花大赛》这样的剪纸比赛,一双双小巧手剪出了对古老的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记者们的镜头之下,孩子们让我们遵道学校的剪纸特色教育得以很好的诠释。每一年,总有几十幅上百幅的孩子们的精美作品被万科集团选走,作为馈赠客人的特别礼物。由周玉婷同学创作的《遵道学校》还被万科集团制成了近百幅精美的蜀绣,赠送给集团高级管理层。今年在德阳艺术工作坊展示活动中的优秀剪纸作品《三星高照》,用高温制作成精美的展示盘,这一份礼物的新颖别致的让万科的解冻主席一行爱不释手。一些优秀的剪纸特长生,如四年级二班的李雨萱同学,艺高人胆大,在教来遵道学校视察的王石爷爷剪纸,教来德阳市中小学生艺术工作坊参观的四川省教育厅戴厅长剪纸,教来艺术工作坊参观的德阳市宣传部卢也部长剪纸的过程中,其温婉有礼,落落大方的小老师形象给他们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这种多平台的展示,给孩子们了满满的成就感。辛勤的特色汗水,浇灌出硕果累累。
2013年5月,学生的剪纸作品参加“素质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荣获8个金奖,10个银奖。遵道学校获得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称号。剪纸教师获得素质教育优秀教师称号。
2015年3月,剪纸教师撰写的《剪纸》教案荣获四川省优秀论文二等奖。2016年2月,剪纸教师撰写的《让剪纸课堂真正愉快起来》在中国教育系统年度论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2016年4月,参加“童眼看四川,最美是家乡”文艺作品征集比赛活动中,贾淑怡同学的剪纸作品《山溪春茶早》荣获德阳市二等奖,李雪琴同学的剪纸作品《麓堂风光》荣获德阳市优秀奖。
2016年5月,学生的剪纸作品参加“素质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荣获6个金奖,8个银奖。遵道学校获得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称号。剪纸教师获得素质教育优秀教师称号。
2017年5月,参加德阳市中小学生艺术工作坊展示活动,指导学生剪纸,王思瑶、李婧媛、李雨萱、李妍秋4人获得德阳市优秀奖(最高奖),剪纸老师获得德阳市优秀指导教师。
2017年6月,剪纸老师创作的绵竹年画剪纸《幸福》被绵竹市教育局评为一等奖选送给德阳市教育局,参加德阳市教师艺术节艺术作品展评。
第二篇:遵道学校2017春后勤工作行事历
遵道学校2017年春后勤工作行事历
二月:
1、开学前与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对学校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2、认真做好新学期开学准备、添置教学办公用品、清洁卫生工具。打扫校园环境卫生。
3、召集后勤工作人员会议,对后勤人员进行分工,明确后勤人员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责任,提高后勤服务意识。
4、做好厨房清洁卫生工作,加强厨房安全管理。
5、做好学生宿舍建设准备工作。
6、做好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三月
1、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2、召开后勤工作例会,加强纪律意识,培养服务观念。
3、做好校园绿化工作。
4、加强学生宿舍建设监督工作。
5、做好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四月
1、加强对校舍、器材和物品等方面的管理。
2、加强学生宿舍建设安全监督工作。
3、加强对学校厨房的监督和管理。
4、做好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五月
1、加强对学校厨房的监督和管理。
2、做好暑假维修报批工作。
3、加强学生宿舍建设安全质量监督工作。
4、做好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六月
1、财物保管人员对仓库物品和校产进行检查核对。
2、做好期末校园饮食卫生、物品供应和各项服务工作。
3、。加强学生宿舍建设安全质量监督工作。
4、做好办公室、班级教室的贵重物品等财产的回收、保管工作。
5、拟订本学期工作总结和下学期总务工作计划。
6、做好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五日
第三篇:绵竹市遵道学校2014年春季开学工作自查报告
突出重点 坚持规范 主动出击 服务细致
——遵道学校2014年春季开学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新春伊始,遵道学校紧紧围绕绵竹市教育局学期总体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兼顾,规范主动,以周到细致的服务促使学校开学各项工作快速步入正轨。
一、开学工作基本情况
2月11日,学校提前召开了行政开学工作会,对新学期工作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进一步明确了学期工作重点与个工作细节;2月15日,学校召开了全体教师大会,组织教师学习了教育部、省、市、县各级师德师风建设文件精神,根据行政会议精神对新学期工作进行了细致安排;2月16日,学校按照绵竹市教育局要求规范组织实施了学生报到注册工作;2月17日,全校师生按作息时间正式行课。
时值报告上交之日,我校在校中小幼学生总数为
人,其中小学
人,初中
人,幼儿
人;在编在岗教职工人数为107人;
二、开学工作主要措施
1、安全规范,早作准备,周到服务。
寒假前,我们就提前对学校开学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利用假期及早筹备开学工作,确保学生进校之前,学校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到位。
在此过程中,坚持做到“五个到位”,即工作计划制定到位;学校安全排查整改到位;校园环境全面整治到位;设备检修维护到位;学校后勤保障到位。坚持做到“十项规范管理”,即计划管理规范、教师到岗规范、控流保学管理规范、课程设置规范、教学常规规范、环境文化建设管理规范、安全维稳工作规范、收费管理规范、后勤服务管理规范、教辅资料管理规范。
由于谋划早、准备充分,学校开学工作安全规范,顺利实施。
2、常规挂帅、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新学期,学校继续以“创义务教育品牌”为目标,在坚持“质量立校、精神强校、科研兴校、特色扬校”的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安全规范、自主教育与课改、目标流程、细致主动”的工作口号。
学校开学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目标、精神与口号,认真落实了以下工作:创建布置了课改工作室,布置好第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和第一次教研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兴趣队组活动计划与调整;开展了全校性的环境整治活动;各班陆续办起了第一期黑板报;上好了形式多样的安全第一课和班队课;隆重举行了新学期首次升旗仪式和开学典礼;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寒假生活等。
2013年2月16日
第四篇:陕西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
陕西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同时它作为中国本源文化的哲学体现,在表现形式,色彩构成等方面都有着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表现语言,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特质充分的表现出来,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剪纸艺术中,古老而纯朴的陕西剪纸以它特有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陕西剪纸,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
陕西自古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传说中的黄帝就葬于陕西境内的共同陵桥山,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都发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周秦汉唐等13朝都在陕西建都,留下了丰厚的民俗文化遗产。
陕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剪纸艺术中,古老而纯朴的陕西剪纸以它特有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陕西剪纸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窗花最为普遍。每逢春节,不论那里的农村,给窗子糊上洁白的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喜庆新年。陕西的窗花在表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陕西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淳朴、粗犷、简炼、明朗为特点。她们创作的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具有古朴的民风。他们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仔细入微的观察和理解,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并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自己 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在陕西剪纸艺术中,首推陕北民间剪纸。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闭塞,地处偏 僻,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却被农家妇女承袭下来,代代相传。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如农家春节门上贴的《瓜子娃娃》的四肢用纸剪出,头用瓜子代替。由于作者都是农民,面广人多,年龄相异,所以剪纸的题材丰富多采。蔬菜花木、放牧纺织、婚丧嫁娶、民间传说等是老年作者表现的对象。关中剪纸以其造型优美,细致逼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陕南剪纸人数较少,以其夸张中带精巧、细致中藏真情的特点。
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北曾有“找媳妇,要巧的”的习俗,给娃找媳妇,“不问人瞎好,先看手儿巧”,手儿巧就是看剪纸绣花。有“一看窗子二看帘”的说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门帘是看绣花的本事。人们普遍认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聪明,以后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聪明的。而今陕北农村,谁会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每到腊月天婆姨女子们在一起相互学着剪花,有好样子出来,争相替样。正月妇女们相互串门看谁的窗花好,看谁手最巧。
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
陕北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在内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据说孔圣人教化天下,唯独遗漏了陕北,于是陕北人的性情不像关中人那么中庸,所以创造性极强,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痛快,所以个性极强。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人们有三边剪纸,剪纸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纤细入微,小巧玲珑,小中见大,刻画精到。打出的“乐乐”细如针尖,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延安绥,剪纸粗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写实。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他们带着家眷在这里生活,也带来了水乡的民间文化,与当地古拙的民间艺术待以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三边剪纸。
差距地区因为经济基础较好,剪纸的形式变得多样起来,单色、点彩、拼贴、纸塑等多种形式相互运用,内容上以戏曲人物为主,花鸟动物中常常加进象征文化符号的琴棋书画,八宝等,有浓烈的中原文化特征。库淑兰是旬邑县民间拼贴剪纸的高手,今年八十多岁,陕西省文化厅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她把拼贴剪纸发展到极致,使专家学者惊叹不已,台湾汉声为库淑兰出版了大型专辑画册。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进行报导。合阳县罗占花老人创作的纸塑剪纸,人物的造型采自于戏剧,把戏剧人物的一招一式刻画的栩栩如生。渭北的单色剪纸受其皮影造型的影响,而西府的单色剪纸受木板年画影响,可以看出中原文化深厚的底蕴。
|
第五篇:走民族学校办学的特色之路
走民族学校办学的特色之路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乡第二中学校
陈大勇
一、民族学校的办学理念要有特色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一所学校,要想使自己的学校办得好,办出水平,办出质量,首先就要有自己先进的、现代的办学理念。有了它,学校才有办学发展的方向,有了它,学校才有办学的内在动力,才能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办学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的追求。它是对自己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等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或思想观念。它是办学者对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如何办等一系列问题的比较系统、比较成熟的理性思考和认识,是长期办学经验、思路及理性思维的积累、提炼、升华。
当下,在基础教育阶段生源普遍萎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我长青二中也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学校领导班子经过深思熟虑一致认为“学校要发展,理念必先行”,理念变,天地变,理念不变原地打转。作为一所满族民族学校的校长,在办学理念上既要注重民族性也要注重时代性。民族性是我们的优势,为我们的特色发展提供空间和可能;时代性是我们必须努力追求的,因为一个落后于时代的学校必将遭到时代的淘汰。创办特色化的民族学校,既要坚持民族学校的办学宗旨,把握办学方向,面向民族子弟,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培养优秀民族人才;更要注重把民族优势和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协调起来。容为一体,使之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独特性,从而形成办学特色。
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治校办学新理念:校训——责任、奉献、高效、创新;办学理念——办好一方教育、造福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办学宗旨——抓基础、育素质、创特色;办学目标——办农村品牌学校、训德才兼备教师、育高素质人才。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制度的完善,制度完善了,学校才能和谐有序地发展。因此,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学校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以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为本,使学校成为学生和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
二、民族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有特色
我们长青二中在坚决落实国家课程,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立足农村实际,依托“乡村少年宫”开设许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课程。目前我们有十几个社团,其中大部分社团成为艺体2+1+1的重要阵地。“满族花棍秧歌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聘请村里老艺人担任指导,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花棍舞社团”。学校把社团课程扩展到学校,成为学校每日必做的校操。花棍舞课程,引导孩子们对乡村文化的自豪感、亲切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将来所担当传承责任意识。
我校的茶艺社团,学茶艺,重细节,静心神,修身性,品茶道,共和谐。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烧水、洗杯、泡茶、倒茶如行云流水一般。
我校的非洲鼓社团、棋类社团、快板社团、“百家讲坛”社团、版画社团、小百灵合唱团等等,这些课程都做到有课时、有规划、有内容、有专职教师、有展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单纯的教学生唱首歌、画幅画,开展一两门课内外实践或者文艺活动,不能叫做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该是长期长效有规划的,能对孩子在走出校门之后的健康成长仍然产生影响和帮助的宝贵财富。关键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和熏陶。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一个孩子走进校园都应该享受到这样一种教育:在学习知识之外,培养一两个能受益终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即使将来考不上大学也能激情的面对人生,吹着牧笛去放牛,在田间地头休息时也能品茶香、论茶道,做一个有雅趣的新型农民,幸福对待每一天的生活。
三、民族学校的教学模式要有特色
多年来,我们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学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件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到教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现代教育离不开科学理性的教学研究,这已经是教育界的常识。要使教学水平真正提升,就必须提高科研水平,把科研工程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做为一所农村学校,在师资、设备、生源等方面都与城里学校存在较大差异,教学质量不理想,缺乏办学吸引力。要改变现状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狠抓课堂教学改革。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总结出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我们在总结以杜郎口为代表的成功课改范例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校情学情设计的一个具有课改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体验式培训、理论测试等环节,开始在课堂实践中进行探索。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各学科的特点,再好的模式也不能机械化,硬搬套用,不能一“模”到底,必须本土化。经过实验教师研究并且明确“五步三查”是一个超越课时局限的动态的教学流程,起步阶段主要抓两种课型:一是平时的学习课型;二是阶段集中展示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有课前预习案,指导学生做什么。课中导学案,教师可根据个人风格自主编制有逻辑的任务链。课后巩固案,针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薄弱地方或者回忆学习过程的侧重点加以巩固。
通过课堂模式的改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每一堂课都有展示,每一堂课都有收获,长青二中的课堂“活”起来了。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逐步形成反思、发问、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学习成绩提供了方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