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 让主题活动更有效(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5:3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化教学策略, 让主题活动更有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化教学策略, 让主题活动更有效》。

第一篇:优化教学策略, 让主题活动更有效

优化教学策略, 让主题活动更有效

幼儿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立足于学生的兴趣,从教育的角度选择活动主题,挖掘教育生长点,确定活动目标,并充分搜集活动素材,精心设计活动流程。在实施过程中,要能够适时、合理地调整、补充、改进活动预设,生成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行为;要鼓励家长踊跃参与,家校联手,形成合力,从而有效推动活动的开展;要善于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跟着幼儿兴趣走,调动参与积极性

兴趣是一种能够给予学习者推动力的非智力因素,幼儿园主题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与活动的设计上,都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为了让主题活动走向有效,教师要通过平日的观察,及时捕捉每位幼儿对不同事物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了解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倾向,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

在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中,节日是重要内容之一,他们天生对节日有着深厚的感情,谈起节日,孩子们总是眉飞色舞、兴致勃勃,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抓住幼儿对节日情有独钟的心理,我常常组织幼儿开展一些跟节日有关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我曾经带领大班幼儿开展过“我们一起过圣诞”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参与讨论,了解幼儿的想法,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讲述着圣诞节的有关知识和见闻:圣诞老人可好了,给小朋友送礼物;商场里有棵大圣诞树,上面挂了好多好多的小礼物……孩子们还说出了想做圣诞节礼物的想法:有的想做圣诞面具,有的想做圣诞贺卡,有的想做圣诞礼盒,有的想跟好朋友一起做圣诞树……孩子们的交谈流露出了对圣诞节的浓厚兴趣,我决定跟可爱的孩子们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圣诞节。于是,我跟孩子们开始共同设计圣诞节活动,孩子们兴致盎然,争相献计献策。幼儿甲说:“我们几个小朋友一起做圣诞面具和圣诞礼物。”幼儿乙说:“我做一棵圣诞树放在活动室里,然后把小朋友们带来的礼物都挂在上面。”幼儿丙说:“我们小组的几个小朋友化好妆,戴上圣诞帽,大家在对圣诞树旁一起唱歌、跳舞,多好哇!”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真可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听着孩子们的热情建议,我进行价值判断,考虑到本班的现实条件,初步策划圣诞主题活动的大致流程及相关环节的内容。

由此可见,在主题活动内容的确定上,教师要跟着幼儿的兴趣走,围绕幼儿兴趣动脑筋、做文章。只有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才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情感,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主题活动,使之真正体验到跟老师和同伴共同活动、共同生活的无限快乐。

二、教师家长携起手,形成合力促交流

幼教不单单是学校的事,家长理应成为幼教不可或缺的伙伴。教师与家长应携手形成合力,促进交流,增强教育实效。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应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为原则,尤其要鼓励家长多来学校看看,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向老师提出合理建议。教师要如实地向家长们介绍幼儿在校的表现情况,并有责任、有义务向家长传授家教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能力。如,上述“我们一起过圣诞”主题活动的开展,就取得家长们的热情支持。有的家长从家里带来了不同的圣诞饰物布置活动室环境,有的家长建议在圣诞节举办亲子活动,有的家长毛遂自荐为大家一展歌喉,为活动助兴……他们表现出的兴趣和热情感动了我。根据家长的反馈意见,在征得园长同意后,我组织召开了家长会,商讨亲子活动安排,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活动中运用制作、表演、游戏、品尝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了西方的圣诞文化气息,拓展了幼儿眼界,使之领略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这是一次有家长参与的生活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幼儿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此次活动,我充分相信家长,发挥了家长教育资源的作用,焕发他们支持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热情。活动中,通过“家长园地”,使家长了解到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及取得的可喜进步。我尊重家长们提出的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并真诚地邀请家长经常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发动家长为幼教活动提供资宝贵资源,做幼教的合作伙伴。

三、生生齐心搞活动,合作能力在提高

将来的社会离不开合作,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幼儿开始。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现有水平,将艺术和科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求答案,调动参与热情,发挥创造性,促进幼儿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及经验,提高合作能力。

比如,我曾在小班里搞过这样一次主题活动――“我小的时候”。活动目标:要求孩子用流畅的语言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和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能够大胆地提出有关小时候的问题;学习用询问他人、查找图书等方法找寻问题的答案。活动内容有:引导幼儿看照片说说小时候的样子;引导幼儿说说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引导幼儿提出有关小时候方面的问题;教师以图文形式记录幼儿的问题;师生共同布置“我的成长照片展”――布置照片展是幼儿自己想出来的,孩子们几个人围成一起,互相讨论,想出了好多点子,如做拉花贴在照片的旁边,画些画儿贴在墙上,等等。我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在他们自由讨论后,再给予适时点拨。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让幼儿自由地分成四组,并选出每组的负责人,让其带领大家共同完成,我退居幕后,为他们提供需要的材料、物品,并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帮助。孩子们看着自己亲手布置的照片展,都得意地告诉我:“是我们自己布置的!”“你们真棒!”我竖起了大拇指,夸奖孩子,他们都开心地笑了。我放起了音乐,孩子们跟着音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有的驻足在照片前,陷入了对小时候的深情回忆……孩子们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中。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与同伴合作完成了任务。当看到通过自己劳动所带来的成果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教师设计与开展主题活动,要向幼儿进行合作意识的渗透,关注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幼儿不断地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自我服务及为他人服务,克服自私、孤僻的心理,养成互助习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各种能力的发展。当然,这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合作。

第二篇: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理想追求。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呢?

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做到一下两点:

一、要深入解读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中寻找语文的美。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每次备课,我总是反反复复地读课文,或朗诵,或默思,或圈点,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才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全国知名教育大师于永正老师也多次说:语文教师备课就是备读,读出了“味儿”,也就能讲出“味儿”,任何一篇文章,只要自己读出了感觉,就能把学生的热情给“激”起来。比如:《争吵》这篇课文,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表面的内容——同学之间友谊的伟大,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读出文字背后的深远含义——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以及问题如何解决,让学生在平实的语言文字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体会语文的美。再比如: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通过诵读,学生都能领会到母亲给予孩子的真爱,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关爱,我们还可以通过品读交流和联系学生情感经历进行深入思考,紧扣中心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中的“扑”“抓”“忍”挖掘出文字背后的内涵,即:关爱生命和珍惜生命的生命意识,不但要好好儿活,还要活出自己的生命精彩等,从而真正触及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在字里行间深受震撼,在文本阅读中思考未来,在语文教学中感受文字之美,思想之美,心灵之美。

二、要深入解读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中寻找语文的美。

教师要走进文本,在与文本交流中寻找语文的美。

读什么想什么,将自己的心贴近文本人物的心,你将听到他内心深处的东西。窦桂梅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让孩子闭上眼睛,一边倾听自己美美的描述一边用诗句回答此时的美景,乡村生活的怡然自乐和景色宜人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在窦老师的描述中清晰可见,我们仿佛看到了篱笆墙、幽静的小路、飘落的花朵、稀疏的树阴、奔跑的儿童、金黄的油菜花、漂亮的蝴蝶,又好像看到了“儿童急走追黄碟”的小心谨慎和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无可奈何,我们又为一个小男孩儿惊人的想象力啧啧称赞,他在窦老师的语言引领下走近蝴蝶,双手悄悄合拢,竟然捕捉到一只蝴蝶,一只金黄色的、正扇动着翅膀想要逃跑的大蝴蝶,惊喜与激动在他的小脸上浮现,吃惊与兴奋在他微闭的大眼睛中忽闪着。好美的意境,好惬意的心境,就连我们这些听课教师也如同在油菜花中寻觅蝴蝶心驰神往了。窦老师这种“过电影”似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学生的阅读体验转化为审美想象,帮助学生体会一种“朦胧而舒心的快乐”,从而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森林”,使学生养成了“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如何做好有效的阅读教学呢?

一、书声琅琅,不绝于耳

书声琅琅,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琅琅书声,亦可把我们汉语言文字中所特有的音韵意味传诵出来。语文课上书声琅琅,须讲究三种境界:

第一字字词词求正确

读准每个字词的音,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我们尤其应把着力点放在生字新词的读音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复的读、记,要善于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轻松地读、记。人生求学识字始,可以这样说,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课堂上的第一缕语文味,要让它历久弥香。

第二句句段段求通畅

这有一个过程,教师要将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内的初读检查结合起来,由读正确到读通畅。文不读通不开讲,磨刀不误砍柴工。当然,读通畅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这容易变成你一遍、我一遍、他一遍的机械重复,反复单调的重复必然会消解语文的味道。因而,我们需要在朗读的形式上不断创新。比如,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男女声读,老师范读,录音范读,轻声读,比赛读,重点句段反复读······

第三感情朗读求真情

有些老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方面存在一种误区,以为有感情朗读就是大声朗读,就是比谁的嗓门大,结果学生越读越累,有感情朗读应达到的以声传情的效果大打折扣。其实,有感情朗读须讲究一个“真”字,要真有感情,真有感悟,读出真情,读出真心,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则是附着在真情之上的。唯有这样的真情朗读,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品尝到语言的“有声味道”。

语文课上书声琅琅,让学生开了口,动了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课标”提出“语文要课内外结合”、“树立大语文教学思想”、“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理念,这些理念确实反应了语文学习的必然规律,但是我们的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是外来的东西占据了主流,课堂上唱、跳、画、演等形式层出不穷,新鲜的花样真不少,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不得不问自己:语文课,还有语文味吗?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学科综合的本意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这样吗?

不容置疑,众多的花样,虚化了语文,虚化了小学语文课堂!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最主要的任务还应该是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形象。正本清源,这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魂。其他的那些形式可以做为语文学习的补充,课堂上我们决不能肥了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园。

三、自由对话,焕发异彩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以及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要创设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身心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去尽情释放、洒脱驰骋。彼此敞开心扉,相互倾吐,相互接纳,感受到心灵的愉悦,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关注生成,随机应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的体验。师生彼此是学习的伙伴,是“教学相长”,老师应该以学定教,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理念,用自己的经历去“配合”学生,或者说是师生合作。学生的思绪是不确定的,因此,课堂是动态的,是生成的,美就美在学生的不可预料,美就美在老师的随机应变。

《雷雨》的最后一自然段——“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又叫起来了。”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听着美妙的乐曲,想象雨后美景图:“同学们,你们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啊!雨渐渐地停了,太阳公公笑眯眯地从山后升起来。天边,一道道美丽的彩

虹!……”学生们入情入境地感受了雨后空气清新、彩虹高挂的美景。我不禁喜上眉梢。

“啊!雨后空气清新,彩虹高挂,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感受一下这种美吧!”我趁势引入课文。随着导语,动情的朗读开始了,同学们都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这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觉得课文写得不美。”原来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打破了。

气氛变得严肃起来,大家都盯着他,又望望我。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我压住心中的扫兴和遗憾,不失温和地问。

“因为他写得不够生动、具体。比如说“太阳出来了”。为什么不说“红脸蛋的太阳公公笑眯眯地出来”?这样写出太阳的样子和颜色,多生动啊!你从前不是说过吗?写作文要生动、具体,所以我觉得不好。“

哦!原来如此,我蓦然想起来了。

——我告诉孩子们,写文章要生动、具体,要形象地描绘,要细致地刻画,要用上好词好句。

课堂上孩子迸发出的无限活力和神奇想像会令我们的教学焕发异彩。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关注生成,才能感受到那一个个鲜活、独具特色的生命,才能使四十分钟展露生生不息的活力,体现出最迷人的魅力。

语文阅读,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的语文阅读教学,让阅读更有效。

第三篇:优化教学设计,让中高段阅读教学更有效

时下,关于教学的话题,谈论最多的莫过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前,学校里崇尚吃苦耐劳、起早摸黑的教师是好教师。现在,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课程设置更趋向于综合化。单以小学阶段中高年段为例,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就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另外还有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技能类课程。当学生在校时间总量不变,并要在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广大教育者聚焦的话题。

当然,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但是,依据我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设计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所在。下面我以中高年段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研读文本,确定教学目标和价值取向

浙教版教材以专题为单元编排,多数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有句话说得好: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上几个来回,“导游”自己还不熟悉路,那怎么行?所以有效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教师必须精心研读文本。

1.研究教材的教学价值

拿到一篇教材时,教师要撇开这是一篇课文的思维定式,要像学生一样,捧起书,有滋有味地朗读。你可以无拘无束地在文字的旷野里漫步,遇到投缘的文字,让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从中生发,如骤雨初降时土地悄然升腾的烟气。或许你会被跌宕的情节吸引,或许你会被真挚的情感打动,或许你会倾心与优美抒情的文字之中„„读到精彩处,你会不由自主地提笔圈点,甚至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自己的认真阅读,有利于对教材的思想内容、结构特点、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掌握,而这些就构成了中高段语文教学的内容。我们要依据课标精神,结合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班级实际,取舍一定的教学内容,切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扔了西瓜捡芝麻。读完文章后,我们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明确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二要站在编者的角度,审视编者的编排意图是什么;三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2.“三维”目标交叉渗透

“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指向和归宿,课堂教学设计是“三维”目标的载体。我们用课堂教学设计承载“三维”目标的过程,常常会有顾此失彼、偏废或超重的感觉。这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缺乏协调,没有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所致。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每篇课文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对“三维”目标取其精魂,去其枝叶,综合考虑而不能割裂,有效地对它们进行协调、衔接和融合,确保各个目标都能实现。如四年级上册《搭石》一课,可以把教学“三维”目标组合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涵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这三个目标虽然看似简单,但“三维”目标都体现在里边,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容,互相渗透,衔接顺畅。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对“三维”目标做类似的优化处理,课堂教学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二、关注细节,凸显开放设计,落实有效教学

精心研读文本,确定教学目标后,下一步就要进行教学流程的预设。教学流程的预设集中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水平,彰显着教师的教学智慧。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有一首题画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预设也如同作画,要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主线,抓重点、去枝叶,抓关键、促有效,力求删繁就简、以约驭博,深入浅出、以少胜多,不要面面俱到、滴水不漏,提倡根据不同的文本体裁、内容特色设计粗犷的、开放的教学板块。而细节则是让教学设计流畅、自然,得以开展的保障,是对课堂进行重彩渲染,细致勾勒的点睛之笔。

目标定下了,教学框架有了,具体通过哪些细节的打造,哪些平台的搭建来丰厚课堂教学,完成课标提出的各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呢?语文,姓语属文,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言和文字的训练,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通过挖掘有效的读、思、说、练的语言训练点,使学生理解、体悟、积累、运用语言,以达到阅读教学的最大效力。

1.关键语言重锤敲击

到了中高年级,文本篇幅较长,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后,接下来进行的就是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品味感悟,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文内涵,并通过朗读、想象等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就成了教学设计中需要重锤敲击的对象。请看《普罗米修斯》的一个细节预设。

引出句子: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①哪个词让你揪心?(死死地锁)

②指导读词。

③“死死地锁”是怎样地锁?(牢牢 紧紧 一动也不能动)

④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个词。(指名朗读)

⑤这“死死地锁”锁住了什么?(结合读句:“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这“死死地锁”锁不住什么?(结合读句:“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⑥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说话,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无奈。)

⑦播放课件,教师旁白:这死死地一锁可就是漫长的几千年啊!当烈日暴晒,当风雨交加,当大雪纷飞,冰雹砸落的时候,他那酸麻的四肢,伤痕累累的身体会承受怎样的痛苦?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被锁在这光秃秃的悬崖上,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又是如何煎熬着他的心?读到这里,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他说,请动情地说出来吧。

2.重要语言反复引读

小学第二学段有一个重要的阅读教学任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面对这样抽象的教学目标,如何有效地将它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呢?笔者在教学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通过在不同时段反复朗读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圆明园的语段,激发了学生对昔日圆明园辉煌景观的赞叹,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也激发了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师(在学生看完课文插图,自学课文后问):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板书“恨”字)

师:同学们,你读到课文哪一段你最恨?

①请同学们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把你的恨读出来。(自由读或指名读)

②出示句子:“他们把院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师:从这些画线的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些词语突出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他们对所有的东西都不放过)

师(出示红色字体): 掠、搬、毁、放火。你发现这变红的词是对英法联军的什么描写?(是对侵略者行径的描写)

师:价值连城的国宝统统掠走,这个“掠”活化了侵略者的嘴脸,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三可恨,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同学们,任意破坏的是无价之宝呀!最可恨的,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得了吗?同学们再看书,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嘴脸,一齐把最后一段读一读,1860年10月6日──读。(生齐读)

师: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在学生读了课文,对“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了深入的了解后提问)

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第2、3、4自然段?(会以十分自豪、十分高兴的语气去读)

师:可惜圆明园终究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书拿起来,再次读这一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生齐读)

师: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4自然段?(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

师: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走了,毁掉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这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拿好书再读一读。1860年,读──

师:记住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通过对比,反复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激起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对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3.特色语言随时模仿

细看文本,我们会发现,表达上特殊的句式、句群,比如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还有各种组段的方式,如总分结构、并列结构、转折结构、因果结构、举例说明等,这些语言现象,都需要教师选择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或仿写。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对于“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描写就运用了许多特殊句式,在分析这一语言特色后,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积累外,还必须安排仿写练习。有些语言的仿写,也可来自于对课文内涵的提炼,这需要教师独具匠心,抛砖引玉。如在《搭石》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仿写的练习。

师: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的身边,就蕴藏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出示:美就在那平凡的小事中。

美是瑟瑟秋风中,伏下身子背老人走搭石。

美是______,______。(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有一颗真诚善感的心,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确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让我们书写下平凡小事中的美吧。写的时候可以学着刚才的样子,先加上一个富有诗意的背景,再具体地描述事情。(学生自由练写)

总之,要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扎实有效,教师必须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灵活调控,上下联动,以扎实、朴实、平实的教学理念引领课堂教学。

第四篇:传道,让教学更有效

传道:让教学更有效(基础教育课程丛书——今日如何做教师)

者: 曹志祥,付宜红 总主编;郑琰 本册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        出版时间: 2008-1-1 字

数: 326000 版

次: 1 页

数: 428 印刷时间: 2008-1-1 开

本: 32开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300087122 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而系统的变革,广大教师在课改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惑和问题,他们不禁发出这样的呼喊——“今日如何做教师”,“如何做优秀的教师”?本套丛书从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角度入手,旨在帮助教师广泛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愿每位读者都能在体验经典、阅读佳作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最终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话题,力图帮助广大教师解决新课程到底该怎么上课以及怎样的课堂才更有实效等问题。编者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从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困惑和关心的内容——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怎样找寻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如何设计好教案、如何导入与引导、怎样的情境更有价值、怎样让预设生成都精彩、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等——人手,并配以系统的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讲解、案例和拓展阅读,是广大教师和师范院校学生的必备书籍。目录

开篇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课堂教学的本质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北京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谈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章 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第一节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余文森教授答“三维目标”四问

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案例一:如何确定“责任”主题的单元教学目标

案例二:设计目标要注意五结合 延伸:“动态目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第二节 怎样找寻和利用身边的资源

课堂上该利用哪些资源

案例一:重视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案例二:生活处处皆资源

案例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

延伸:课程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第三节 如何设计好教案

什么样的教案是好教案

教案设计六要点

教案编写应趋向开放

案例一:谈中学政治课教案的编写

案例二:简单并精彩着

延伸:给教案一个精彩的“教后记” 第四节 板书有哪些讲究

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板书中存在的细节 问题

案例一:高中生物教学常用板书技法

案例二: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要体现“九性”

案例三:中学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板书形式

延伸:对新教师板书设计的“四点建议” 第二章 实施有效优质的教学

第一节 如何导人与引导

导入要做到“快”、“奇”、“准”

案例一:“导入”设计的实践与认识

案例二:巧析标题灵活导入

案例三:怎样导入物理新课

延伸:“引导”?“牵引”?

第二节 怎样的情境更有价值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什么样

透析问题情境中的“问题”

案例一:这样的情境不要也罢!

案例二:初中科学创设情境教学的探讨

案例三:《体育与健康》课堂多元情境的创设

延伸: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第三节 怎样让预设生成都精彩

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

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点在哪里

案例一:改诗引起的**

案例二:我是怎样捕捉和利用课堂动态资源的 延伸:课堂教学要随时准备“二度设计”

第四节 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走进真正的合作

哪些内容适合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分组的三大误区

案例一:找准小组讨论的时机

案例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

延伸:拨开乌云见彩虹

第五节 怎样让学生会发问

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案例一:因疑而导,让学生发问

案例二:在学生的“满堂问”中成长

延伸: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

第六节 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技巧有哪些

课堂提问的技巧

为“问题”会会诊

案例一:课堂提问的策略

……

第三章 安排好课后的内容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第一节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余文森教授答“三维目标”四问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问:“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 余教授:“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首先,“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其次,“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先发展,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金字塔。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经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和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最后,“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失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

第五篇:让作文教学更有效

让作文教学更有效

——小学语文专题研讨之五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2、学生不会积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作文教学的要求,更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真正想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才能做好作文。那么,怎样才能逐步实现这一作文教学目标呢?

一、腹有诗书文自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胸藏万汇凭吞吐。”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胸藏万汇”,必须把大量的词汇识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如果把它们藏在笔记本里,那就难以应用了。作文就是用文字说话,作者通过它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的物品。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发容易。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培养他们的阅读水平。

而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读书成长袋即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又有学生参加活动的录音,还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要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除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之外,还要在读写结合上花大的气力。

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就像人体摄取营养,储存能量那样。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吸取养分。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培养辩证的思想方法,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这一切,对于写无疑是不可缺少的;读可以帮学生见到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造成的难以亲自耳闻目睹的东西,使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读可以让学生接触许许多多的文章样式和品种,它们能为写提供良好的方式和借鉴,更何况有的文章就是在传授写作的原理和方法,告诉读者写作的规律和途径。

但是,读要靠写来促。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跟学了数理定理再去解答习题大不相同,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对词语运用、篇章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像秦牧那样先有一篇文章的初步构思,再去阅读,广泛搜集有关材料,丰富文章的内容。这样,以写促读,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读只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为了写去读别人的东西,就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来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叔本华说:“这样的读书可以教导我们如果发现自己的天赋,也可以借以培养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光彩。

二、题有生趣心自动

学生们的写作潜力能否被开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教材中以什么题就以什么为题,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划一。因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而并非“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如:《一件苦笑不得的事》《我和小树一起长》、《新的高度跳过去了》、《小飞机上天了》比起《一件事》、《植树》、《跳高》、《航模表演》就显得具体、形象,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儿童作文的动机有较强的诱发力。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由于学生对此类素材已有感知,加之对童话、寓言和科幻故事是他们喜闻乐见的,让他们去编写诸如《黑猫警长的新发现》、《狐狸送礼》、《小丸子有了新妈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重归于好》、《空气的声声哭诉》、《病菌,不许你来探访!》等。这些题目很容易让孩子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正如叶圣陶所言:“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

三、情有感触言自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只有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才能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说:“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如此看来,活动是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所在。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

如:让学生介绍怎样去自己家这么一篇作文,若只是按一般的教学,要求学生把地址,路线,交通工具等说清楚,学生往往很容易草草了事。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则使我们大受启发:

老师说:每一个同学都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近来,我突然萌发一个愿望,开始它只在我心里一闪,像交响乐中极不引人注意的音符,仅发出微弱的音响;现在这音符发展了,强烈了,壮大了,终于成为激烈的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时时在我心里激荡。可是,我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说,您说呀!”大家叫起来。

“我非常非常想去你们家玩。”学生听了,个个流露了出“欢喜”的神情。“可我怎么寻找你们的家呢?”正在学生为难之时,老师说:“我有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不知你们……”还没等老师说完,他们就热情地吵断了老师的话语。于是,老师便趁机在黑板上写下《老师,您这样寻找我的家》。他们恍然大悟,随即便摸纸拿笔,跃跃欲试。老师又进一步提出要求,说:“同学们该不会乱写一气,故意让老师找不到你们的家吧?到时,我按你们指点的路线寻找,丢失了,以后你们就没有语文教师了。”一阵欢笑过后,大家在轻松、激动、兴奋的心理情绪支配下动笔了。

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发现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学生就是这样极其乐意地开始了介绍。在这种高昂的情绪中,他们也必定会想法设法让自己的语言详细、具体、明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开始了真切地表达。

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情感是真实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汩汩如泉,“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习作自然而又真实。

四、学有所用笔自勤

美国的一位名叫德优的女教师,面对班上混乱局面,微笑着布置给同学们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作一份口头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的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

其实,作文不应该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我想,与各门学科结合起来,这是完全行得通的,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学生在上了科学课后,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有关情况,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科学现象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组织材料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讨。学生上了数学课,让学生好好体会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会学生学习重难点的,练习是怎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推理解决问题,把自己求知的过程和巩固新知的过程写下来,这不仅是次绝好的思维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听课品质,深入领会到作文的作用,为学生写科学论文作好准备。同样,上音乐课,把听到的各种声音写下来,把自己听到的每个音符、每段旋律的感受写下来。美术课是关于线条和色彩的,是强化规范训练学生视觉的最好途径。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一起训练学生观察形体、色彩能力,并使这种能力自觉地迁移到写作中来。体育课需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教会学生练习各种运动方式,语文老师也可和体育老师一起,让体育老师讲清运动的具体动作后,让学生说一说,再做一做,加深印象,然后作一次小练笔,描写一下体育课所掌握的一次运动是如何进行的,按顺序地说清每一个动作及要领,进行中有何得失,有什么感受。

把写作任务交给全体教师,是习作教学的新理念。语文教师若能与大家一起合作,把各个学科整合在一起,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作文教学将散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五、文有好评劲自足

特级教师管建刚认为“作文课主要有两个表现形式,一为“指导”,二为“讲评”。他崇尚讲评,“讲评”重于“指导”。他认为上讲评课,要研究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的最为有力的起点。讲评课是研究学生作文后的一个最好表现形式。“讲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将作文读一读,教师讲一讲,评一评。“号”过“脉”,得出诊断结果,再开处方,这药就能下得准,就能药到病除。讲评课,还要“练一练”。教师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点,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或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这样的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学生也有心理认同感。这样的训练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写后教”,“以写定教”。

真正的“评讲课”,是一次性的,是“班本化”的。研读这个班的这次作文,只能在“这个班”上“这次课”。这节课只能在这个“班”上,绝不能搬到第二个“班”,上第二次。讲评课,是典型的“班本化”教学。校本培训最能发展教师,而“班本化教学”最能发展学生。

总之,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才是有效的作文教学。

(作者介绍:郧西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教科室主任,省市小语会会员,十堰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中心研究组、郧西县小学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

(校对:张光印)

下载优化教学策略, 让主题活动更有效(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化教学策略, 让主题活动更有效(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怎样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效性,另一个就是课堂上学生学的有效性,对于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效性,大家研究的比较多,但我们的课堂已......

    让管理更有效读后感

    通过前段时间对《让管理更有效》一书的阅读使我对管理上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认为这本书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明过程管理的基本准则,目的在于帮助管理人员不再......

    如何让广告更有效

    如何让广告更有效?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体泛滥的世界,不管是在商场,还是在电梯口都可以受到广告的骚扰,甚至到公共场合的洗手间都能看到各种形式的广告。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已经让......

    浅谈如何让主题班会的导入更有效(共5篇)

    浅谈如何让主题班会的导入更有效 浅谈如何让主题班会的导入更有效我们都知道主题班会活动是班级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日常教育形式,它能发挥集体的......

    如何让识字教学更有效

    如何让识字教学更有效 张惠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千课万人”两岸三地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研讨观摩会,各种语文风格的课都有,有庄重、扎实的“京派”课,有流畅、流动、变化多端......

    如何让校本培训更有效

    如何让校本培训更有效 培训之“痒” 教师们给学校和上级提建议时,都会提到“希望得到更多的机会参加培训”。这说明教师:一是对形势及自己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的素质......

    传道 让教学更有效 读后感

    读《传道-让教学更有效》有感 范丹鸣 这个学期以来,有幸阅读了《传道-让教学更有效》一书,本书从三个主要方面讲解了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这一观点,通过课前准备,教学的实施和......

    反思,让有效教学更深入

    反思,让有效教学更深入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它包含哪些内容呢?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