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广宁中学基本教案

时间:2019-05-15 05:2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广宁中学基本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广宁中学基本教案》。

第一篇: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广宁中学基本教案

广宁中学基本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

一、教学课题: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二、教学目标:

1.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三、教学重点:

1.从知识的考查看,主要立足公民政治参与,重点考查影响民主选举的因素;

四、教学难点: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五、预备知识与工具: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多媒体、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六、近年高考相关知识点及试题: 1.(2008年高考)29.某区通过居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产生新一届居委会。这反映了(BC)

A.居民通过选举基层政府,参与民主管理

B.居委会干部居民选,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 C.居委会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D.本居住地区全体居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居委会 5.(2010年文综)27.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选举法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委员会应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这些规定

①体现了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 ③体现了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的结合 ④有利于选民了解和鉴别候选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本题考查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的知识。选举法的修改是2010年的热点问题,所以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关注时政热点。“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选举委员会应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有利于选民了解和鉴别候选人。③正确,但材料没涉及,故排除;①是一个干扰项,记住只有与题干的中心意思联系最直接、最贴近的才能选,不能作无限延伸。故正确答案为C。

七、教学内容取舍:

老师: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总要参与政治、总会参与政治。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在这么多的政治自由和权利中,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那么,关于选举,我们了解多少呢? 幻灯片显示:

1、选举有何方式?

2、我国的选举方式是怎么样?为什么?

3、怎样珍惜这个公民的最基本政治权利? 老师:问题答案何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究。

(二)讲授新课

1、选举面面观

图片①:美国布什和克里总统选举大战; 图片②: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

图片③:我国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国家领导人。

老师:图片中人们在做什么?图片①和图片③有何区别?

学生甲:图片①显示的是美国全国上下直接选举总统,图片③选举我国的领导人是通过全国人大代表来选举的。图片②则是我国的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老师:很好。图片①和②是直接选举代表,图片③则是代表选举代表。所以我们从选举人的角度出发,选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2、选举方式的选择

①:从选举人的角度来看,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2)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难点)

老师: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各有何千秋呢?请同学们结合P16第一段和方框内的探讨活动,讨论一下它们的优劣,讨论时间3分钟,然后归纳总结。3分钟后,老师:好,时间到。请哪位同学总结一下?

学生乙:结合书本对这两者的定义,直接选举的优点是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间接选举的有点则是适用选民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老师:乙同学总结了两者的优点,很好。那么它们的缺点何在?对比一下两者,间接选举适用于选民多、分布广的情况,那么反过来,直接选举呢? 学生丙:直接选举就不宜用于选民多,分布广的!

老师:对。我们看美国的选举,一选就是几个月,程序复杂,效率低,还有小布什当选总统,花了多少钱,单位是以亿美元计的。所以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效率低是直接选举的局限所在。同样的道理,直接选举能直接表达选民意愿,那么间接选举就不能直接表达了,这是间接选举的局限性。幻灯片显示: 【直接选举】:

优点——能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局限性——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效率低)

适用范围——①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②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③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间接选举】:

优点——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操作性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局限性——不能表达每一个公民的意愿

适用范围——①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②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老师:每个选民能否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能否适用,从这两方面考虑,我们可以得出两者的优缺。再仔细看看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呢?我有的,你没有;我没有的,你反而有。

全体学生:互补!

老师:不错,两者存在着互补的关系。正是因为这样,崇尚中庸之道的我国也就采取了两者结合的选举方式,但具体原因是不是这样呢,暂且卖个关子。(3)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难点)

老师:我们从选举人的角度出发,可以把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那么从被选举人也即候选人的角度看,又可以分为什么呢?假如我是候选人,而候选人就我一个,那也就稳坐钓鱼台,非我莫属了;假如非候选人非我一个,而宝座也就Only One,那时鹿死谁手暂吴定论。于是从被选人角度看,选举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幻灯片显示:

选举的分类②:从被选人(候选人)角度看

正式候选人 = 应选名额 ——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 > 应选名额 —— 差额选举

老师:这两者的优点和局限性又是什么呢?是不是也是互补关系?讨论3分钟。3分钟后,老师:时间到,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说一下?

学生丁:等额选举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却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挫。差额选举则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能让候选人之间形成竞争,但容易出现贿选的情况,我们村的选举就存在这种情况。老师:丁同学结合实际,说了自己的看法,回答的很正确。能否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能否形成竞争、是否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和选民积极性有没有受影响,这是两者的区别所在。幻灯片显示: 【等额选举】:

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影响参加选举的积极性

适用范围——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

【差额选举】:

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局限性——在被选举人之间会形成相应的竞争,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

适用范围——人大代表的选举。1979以后,在我国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 老师:从表格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优点和局限性,这两者很明显的也是互补关系。

(4)选举方式的选择(重难点)

老师: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都有各自的优点,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应怎样选择选举方式呢?我们且看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幻灯片显示: 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1995年,我国简化了直接选举的程序。

◆2003年,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老师:从中,我们看出我国的民主选举有何变化?为何变化?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一下。

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来看:

——新中国成立初,人大代表的选举,主要在小范围内(乡镇一级)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的不断提高,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了普遍的差额选举。

结论:选举的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老师:为何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呢?

1、民主政治的产生何发展,必须与经济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民主方式的选择也是如此。

2、建国初,我国经济十分落后,交通不便,人民群众民主意识还不强,实行较大范围的直接选择不现实。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公民民主意识何政治参与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围,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但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等状况没有根本改善。从这个国情出发,我们仍要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幻灯片显示:

选择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选民文化水平和国家性质。

老师: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笼统的说哪种方式更好,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来确定。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5分钟)

老师:学习了选举的方式及如何选择选举方式,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公民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呢? 幻灯片显示:

思考:(1)如果我们都不珍惜自己的选举权,那么我们的国家将会出现什么后果?

(2)那么作为将来选民和被选举人,你们认为应具有那些政治素养才能适应? 学生结合书本思考 灯片显示:

(1)(提示)不行使或不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意味着我们将不能选举出能为人民谋福利的当家人,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由重蹈旧中国的覆辙。

(2)从态度上讲: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从能力上讲: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议政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结论: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态度和能力),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

八、要注意的问题:

1.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利弊,我们不能说哪种选举方式更好,采取何种选举方式要依据本国国情。

2.选举制度作为一项政治制度,根本上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九、配套例题和练习:

1.某省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有的实行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的实行“海选”(不确定候选人的选举)。与“海选”相比,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节约选举成本 ②减少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③有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

④有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D 此题考查对民主选举的理解。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利于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有利于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故③④的说法正确。差额选举成本并不一定低于“海选”,再者成本低并不是主要优势,排除①。差额选举能够增强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故排除②。

第二篇:《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理解目标:

(1)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2)理解民主选举的意义

(3)学生通过讨论,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理解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珍惜得来不易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得一票选出人民满意得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质之间的关系。

2、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三、教学过程: 温故而知新:

在我国。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这意味着()

A、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B、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每一位公民在法律上都有一样的权利和义务。

D、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通过选择题,重温上节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一)导入题

同学们,在上节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在这么多的政治自由和权利中,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公民意识的制约,公民的选举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现在让我们重温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二)讲授新

1、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1)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幻灯片“蛇口民主选举的第一枪”,形象的把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表述为“干部选干部——人民选干部”。并注重引出制约我国民主选举方式的原因。(教师教授)

2、民主选举方式的选择 社会经济制度 物质生活水平选民文化水平国家性质 选举方式

3、民主选举的方式(1)民主选举方式的分类

从选举人的角度来看,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从被选举人的角度来看,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2)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指导学生看书,自己找出直接选集和间接选举的不同,并归纳他们的优缺点。最后由教师通过图表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总结。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每个选民能否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能否适用 优 缺 优 缺

通过上表格,形象的向学生展现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之间的区别,并且通过表格更形象的告诉学生,其实这两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是互补的。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3)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根据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优缺点之间的互补关系,让学生思考: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是不是也是互补的? 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能否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能否形成竞争 是否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积极性有没有受影响 优 缺 优 缺

通过表格,形象的告诉学生,这两种选举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互补的关系。(4)选举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笼统的说哪种方式更好,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采取何种选举方式是不同的。县以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选举、城市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委会选举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选举方式。

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的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举方式。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思考:如果我们都不珍惜自己的选举权,那么我们的国家将会出现什么后果?(不行使或不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意味着我们将不能选举出能为人民谋福利的当家人,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由重蹈旧中国的覆辙。)

(2)那么作为将来选民和被选举人,你们认为应具有那些政治素养才能适应?

本题作为后研究题。(以小组为单位,后研究,并于下节堂发言)、堂练习

第三篇:高一政治《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

高一政治《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选举的四种具体方式

(2)知道四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

(3)理解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4)懂得珍惜和正确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

2.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的理论,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拥护我国的选举制度。关注社会,培养公民意识。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努力提高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点和局限性

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难点:选择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学生尚未成年,对于民主选举比较陌生,缺乏亲身经历和体会,加上本框涉及的知识内容理论难度比较大,就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教师应力求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另外,学生家庭和社会上的一些对民主选举的错误认识也可能会影响学生,使他们产生对民主选举的片面理解或是偏激言论,因此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民主政治观。

四、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情境教学法。

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教材P15—P18页内容,并完成学案“自主预习”部分的习题。

【新课学习】

(一)导入新课:时政播报

学生播报员播报新闻:党的十八大闭幕,选举结果,由此引出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三)预习反馈

学生小组内交流预习习题答案,并提出疑问。组内不能解答的请求助其他小组或老师。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点拨或指导。

(四)课堂探究

活动一:策划选举方案

我校即将召开两年一届的学生代表大会,我班获得一名学生代表名额,谁能代表咱班参会,请你选择合理的选举方式,简单策划一下选举方案,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主持,引导同学分析、权衡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

教师点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策划的这个选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选举。严格意义上的选举应该是选举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的行为。而同学们参与本次选举是否就是行使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呢?

教师过渡:综上所述,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笼统的说哪种方式更好,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采取何种选举方式是不同的。那么应怎样来选择选举方式呢?下面我们通过两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活动二:观看视频,分享感悟

视频一:1953年选举:农村妇女因选举有了自己的名字。

视频二:XX年北京石景山区人大代表选举:候选代表与选民见面。

学生说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国的选举制度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进步。民主建设是受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的制约,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教师过渡:那么我国目前的选举制度是什么?有人认为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今年是各国的大选年。除了我们国家,美、日、韩等国家都先后选出了国家的领导人。于是乎,总是有一些外国人在质疑:中国为什么不实行全国性的直选?接下来我们进行角色扮演的Pk赛。

活动三:“我来当回总理”

一学生模拟外国记者,另一学生模拟温总理,就“中国何时实现全国直选问题”答记者问。而后,互换角色。看哪位“温总理”答得精彩。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国的选举制度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我国的民主制度要依照国情循序渐进地发展。

教师过渡:我们再回到刚才咱们班的学生代表选举中来。在选举中,老师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你们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

活动四:评析观点:“选谁不选谁由我说了算,谁对我好,我就选谁。”,“学生代表是班干部的事,选举与我无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理性思考,审慎投票。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六)反馈检测(见学案)

【板书设计】(略)

第四篇:“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

田建军(陕西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课标要求】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选举方式的多样性,学会评价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等方式,从我国国情出发,能够理性选择选举方式。2.方法与过程:通过分析政治现象,比较选举与世袭、差额与等额、直接与间接、提名候选人与海选等异同,明确选择选举方式的依据。在模拟选举活动中,培养候选人意识和选民意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珍惜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教学重点】我国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重大意义。【教学难点】选举制度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教材分析】当代中学生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当家作主有诸多要求和表现,其中参与民主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表现。本框题共包括“民主选举面面观”、“选举方式的选择”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等内容,体现着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重新返回实际生活的过程,启发学生正确对待选举活动,珍惜公民的选举权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归纳法。【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前诊断明方向,古今中外相结合(估计需要6分钟)。多媒体显示“你知道吗?”,分别展示现任英国女王和法国总统照片;“豆选”和选举十二届人大代表的图片;我国领导人习近平的照片。思考下列问题: ①英国与法国的国家元首的称谓是否相同?伊丽莎白是怎样成为英国女王的?奥朗德是怎样成为法国总统的? ②你是否知道“豆选”“海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差额选举与等额选举”、? ③习近平是怎样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 ④结合你参加过的选举活动,谈谈你对选举活动的看法?可以是选举班长等学校生活负责人,也可以是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或者居民委员会主任等。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选举活动,初步认识选举名词,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在学生广泛交流基础上,教师适度点拨,师生共同概括和归纳。

一、选举方式的多样性 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元首是世袭制和终身制,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元首采用选举制和任期制。选举方式具有多样性,“豆选”是当年抗日根据地的一种普遍的选举形式。当时流传的歌谣是“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海选”是我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是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并根据提名得票多少按照差额选举的原则确定正式候选人的办法。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归根到底由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选举,国家主席归根到底由选民选举。可见,了解选举活动必须知道选什么、谁来选和怎样选等基本问题。直接选举指选民直接给正式候选人投票,间接选举则是先选出选民代表,由选民代表给正式候选人投票。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差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数大于应选人数的选举。用图示表示: 教学环节二:设计方案辨选举,理论实际相结合(估计需要20分钟)探究情景:某校高中部具有24个教学班,每班50名左右学生,请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学生会主席的选举方案,并说明设计原则和优缺点。时间安排20分钟。奇数排学生向后转,每六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由左前角学生主持讨论,由右后角学生负责记录,从候选人产生和举行选举活动等方面设计方案。设计完成后,由中间的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方案。讨论前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生会是学校最重要的学生组织。学生会主席是校学生会最高负责人。选举方案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体现人人平等和各班之间平等;选举方案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切合学校实际,体现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可能出现的主要方案是: 方案一:学生自愿报名,表达当选学生会主席的意愿。在一定范围内竞选成为正式候选人。由全体学生直接选举,得票最多者当选主席。这个方案中,每个学生都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面向校团委和上届学生会成员,竞选成为正式候选人;面向全体学生发表竞选演说,张贴竞选海报,由全体学生公开、公平选举,最终产生学生会主席。该方案的核心是实行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方案二:把选举活动分为选举正式候选人、推举学生会主席选举人和正式选举等三个部分。第一环节是限定时间由学生自愿报名,面向校团委和上届学生会成员竞选,成为正式候选人。第二环节是各班产生学生会主席选举人,既按照各班人数多少分配选举人人数,以体现人人平等,又按照各班平等的原则,给每班两名选举人.以班为单位推举学生会主席选举人。第三环节是举行正式选举活动,在正式候选人演讲基础上,实行同票同权的原则,得票多者当选学生会主席。该方案的核心是实行差额选举和间接选举。教师讲解:各小组都主张实行差额选举,以调动学生参与选举活动的积极性。第一种方案主张实行直接选举,使每个学生都能直接表达自己意愿,实现了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第二种方案主张实行间接选举,无论自愿报名者之间的竞选,还是正式候选人之间的竞选,组织难度小,选举成本低。那么,是否存在最好的选举方式呢?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性(估计需要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在讨论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把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1.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这是按照选民与正式候选人之间的关系划分的。前者是选民直接给正式候选人投票,选民意愿能够直接表达,激发参加选举活动的积极性。在选民人数较多的情况下,组织难度大,选举成本高。间接选举便于组织和开展选举活动,选举成本低。其实质是选民把自己的选举意愿委托给选举人,由选举人代表自己给正式候选人投票。由于选民意愿不能直接表达,会出现扭曲选民意愿的情形。2.差额选举与等额选举。这是根据正式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之间的关系划分的。差额选举的正式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必将出现个别正式候选人落选,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调动选民参加选举活动的积极性。但是,为了防止落选,个别候选人会虚假宣传、贿赂选民、金钱交易,更重要的是不能保障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等额选举的正式候选人数等于应选人数,有利于保障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容易使人产生内定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余地,影响选民参加选举活动的积极性。3.选择选举方式的依据。教学资料一:1953年,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26%。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的规定为8:1。1995年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9.04%,于是,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修改为4:1。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例达到49.68%,这一比例被修改为1:1。教学资料二: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讲,选举难度较大。十亿选民需要招募不少于800万的选务工作人员来开展工作。假设每三千人设置一个投票点,那么中国需要设置35万个投票点,如果需要10个工作日完成的话,每人每天工资补贴150元,需要120亿元。这个支出还仅仅是人力支出,还要投入宣传、印制各种票证等,保守估计中国组织一次大选可能需要320亿元人民币。教学资料三: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都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2007年,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2010年,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根据背景材料,归纳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然后抽象概括选择选举方式的重要因素。①国家性质决定选举方式。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选举方式的选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选举方式要与国情相适应,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②选举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的变化而变化。③世界上没有最好的选举方式,只有更符合国情的选举方式。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要实行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我国政府、法院和检察院领导人,由相应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课堂练习】试说出下列人员的产生办法? ①西安市市长和西安市雁塔区区长。②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书记。③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人大代表。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⑤广西宜州市合寨村村委会主任。教学环节三:演讲活动启智慧,课内课外相结合(估计需要7分钟)选举是民主制度的重要体现,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管理国家事务和基层社会事务,都离不开选举活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就要负责任地对待选举活动,既要积极争当候选人,行使自己的被选举权,又要认真行使选举权,投出理性的一票。参加学生会主席竞选是一种选举实践,将来参加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国家领导人的选举,这些都需要增强民主意识,培养民主习惯。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假如我是候选人„„”“我的这一票投给谁?”为题,举行演讲活动。在每个学生列出演讲提纲的基础上,邀请3名学生正式演讲。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教师归纳相关知识。

三、理性参加民主选举 人民有权管理社会事务和国家事务。参加选举是把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委托给谁行使的大事,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形式。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公民积极参加选举,能够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明辨是非,理性选择。既要行使选举权,又要行使被选举权;既要重视选举民主,又要重要协商民主。【课外探究】正确认识选举民主,需要正确处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选举与选拔之间的关系。请查找相关资料,归纳选举与选拔、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估计需要2分钟)1.选举与选拔的区别。选举不等于选拔。选举的主角是民众,提拔的主角是领导;选举是多数人从多数人中选人,提拔是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选举是公开竞争,提拔难免暗箱操作;选举是“赛场赛马”,提拔是“伯乐相马”;选举是“开门”,选拔是“关门”;选举是民主推荐,选拔是个人或少数人意愿;选举不到最后一刻不知谁当选,选拔在没开选之前就知道谁要升了;选举出来的人对选民负责,提拔出来的人对选拔人负责;由公民投票选举官员,被选举出来的官员势必打心眼里感恩于选民,对选民充满敬畏感,须得时时处处讨选民的欢心,千方百计地为选民服务。2.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选举民主只能决定谁适合当国家或者其他政治组织的领导人,无法保证当选后能否实施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选举民主崇尚少数服从多数,往往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为代价,只能是多数人当家做主。协商民主在成员互相交流和妥协的基础上,寻求成员之间共同利益的交汇点,获得最大公约数,就共同利益的问题达成共识,其核心是强调民主地协商、平等地对话、自由地交流并形成广泛的共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协商民主不能完全替代选举民主,不能抛弃或忽略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的发展也需要选举。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可以同时发展,在选举民主不发达的情况下,协商民主也可以发展。【专家点评】(段威,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教师)本节课由课前诊断明方向,古今中外相结合、设计方案辨选举,理论实际相结合、演讲活动启智慧,课内课外相结合等三部分组成。它从生活出发,深入理论探讨,最终回归现实生活,接地气有实效。逻辑推理严密,教学过程严谨,探究问题有深度,课程资源有广度,显示了政

第五篇:第二课第一课时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第一课时讲课要义

海口市海港中学高级教师、海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王建中

1、(识记)民主选举的方式有哪些?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理解)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优缺点

直接选举: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优点:每个选民都可以选出自己信赖的人,缺点:在选民多分布广的地区不适应。间接选举:有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参与选举的方式。优点:在选民多分布广的地区适应,可以减少成本。缺点:每个选民都不能直接选出自己信赖的人,3、(理解)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的优缺点:

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优点:能充分考虑到当选者的结构合理性。缺点: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选民的选择。差额选举:正式选举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其优点: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4、(理解)影响选举方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首先,必须体现国家性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选择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第二,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等具体条件来决定。第三,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来决定。

5、(理解、能力与觉悟)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一时不强的表现。

(2)行使选举权。公民应处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下载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广宁中学基本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广宁中学基本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