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教学讲稿b
紫金县小学教师培训
《阅读课有效课堂》讲义
尊敬的各位校长,尊敬的各位同行:
大家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阅读教学这一块。
一、语文阅读课的12345 要想了解阅读课的基本情况,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概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次大家要知道每周的语文课究竟是多少节,这些时间怎样安排。(1-6年级语文课时分别是987766-----高年级其实是2节习作课,1节写字课,2节阅读课、半节口语交际课,半节综合训练课,还要1节课进行单元测试,我们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平均每课书最多2课时,时间明显不够。我也是一线教师,我知道大部分老师都在占用除中英数以外的其他课程。为什么老师都说阅读教学时间不够呢?原因就是方法出了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阅读课呢?我认为大家要明确一条主线,上好两种课型,采用三种方法,突出四大特征,用好五个程序。
明确一条主线:以读为本(朗读、默读、品读、浏览、背诵„„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大法。
上好两种课型:精读课;略读课。课型一般是这两种。还有一种方法是课外阅读,浏览。大家知道,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不是万能,但离开大量阅读却是万万不能。因为阅读教学要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要求。
采用三种方法:
1、品词、品句、品文;
2、感悟、积累、应用;
3、自主、合作、探究;
当然,要想上好阅读课,必须找出重难点。教学重点就是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
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
找重难点的主要方法:一看文章内容(方法:多读),二看课后习题(方法:多练),三看单元导读(方法:多思)。看单元导读,要知道该单元基本特点是,把体裁相同或相似的若干篇课文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教学阶段。一个单元组文,第一部分是“导读”部分,编者把“导读”部分安排在组文之初,其意图是对本组教材的基本组成及主要训练重点,作了交代,为组文教学活动作好了“计划”和“准备”,布置了任务。我们在教学前,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此类文章体裁的基础知识,然后学习“导读”和教参单元说明,接着用精读课的讲授带好略读课的学习,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突出四大特征:①书声琅琅(导读);②议论纷纷(导说);③高潮迭起:(感知、理解、欣赏);④写写练练。
(1)、书声琅琅:是阅读课十分鲜明的特征,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读书训练放在第一位,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层次地读书。阅读方式:默读、轻声读、有感情朗读;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全班读、表演读;引导读、示范读、师生合作读、生生比赛读、分角色朗读、比较句子朗读。其中,朗读、默读、占重要地位。(导读)
(2)、议论纷纷: 要求言之有序、有理、有情。要达到这个要求,老师在导问过程中要做到:提示教学重点;紧扣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诊断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导问)
(3)、高潮迭起:
要想高潮迭起,大家必须把握好三个层次:一是感知性阅读。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知道课文里讲了些什么;二是理解性阅读。即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把课文重点章节读懂、读畅、读出节奏感;三是欣赏性阅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式朗读,把课文内在的感情读出来,把文章的韵味读出来。要达到这个要求,老师要方法多: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指导学生---画画、唱歌、表演、编歌„„(导方法)
(4)、写写练练:
怎样进行写写练练呢?
一是要保证练习的时间。一节课写写练练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何况学生还要笔试。
二是要注意练习的方法。强调写写练练,并不是要练得越多越好。好的练习要“练得准、练得巧、练得及时”。
三是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巧妙、新颖、有吸引力。练习的设计要和本单元、本课文的训练目的一致,讲什么就应练什么,讲练结合。不同年段,不同课时,训练的重点应有所不同。
四是讲练要紧密配合。讲了什么马上就练什么,不能今天讲的拖到明后天才去练,否则讲练脱节,练习起不到及时巩固的作用,也就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用好五个程序:情境入课、目标导向、异步导学、反馈强化、通心结课。五程序指:情境入课;目标导向;异步导学;反馈强化;通心结课。这是紫金县教育局教研室提出的“五程序”教学流程,我认为对于指导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确实好用、实用。
1、情境入课:精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一门学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心倾神往。
2、目标导向:
大家要知道:“课标”里面提出的是“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外。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理解为“学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过程与方法理解为“会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理解为“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会、会学到乐学,实际上基本诠释了三维目标的落实。一般情况下,三维目标在教案中出现,由老师把控;知识与技能目标表述要简洁,在入课后提示,下课前小结,做到首尾呼应。
3、异步导学:围绕重难点来设计导学提纲,一般三步走:一是感知性阅读。
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知道课文里讲了些什么;二是理解性阅读。即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把课文重点章节读懂、读畅、读出节奏感;三是欣赏性阅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式朗读,把课文内在的感情读出来,把文章的韵味读出来。要达到这个要求,老师要方法多: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指导学生---画画、唱歌、表演、编歌„„(导方法)
4、反馈强化:一是要保证练习的时间。一节课写写练练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0分钟。二是要注意练习的方法。好的练习要“练得准、练得巧、练得及时”。三是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学什么就就练什么。四是练讲要紧密配合,讲了什么马上就练什么,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课后思考和练习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放在一边;同步训练要结合起来。)
5、通心结课:一般围绕目标结课,确保一课一得或者是一课多得。布置按要求作业(一般:
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计算,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
三、低年级阅读教学的“123” 围绕一条主线:以读为主线; 突出两个重点:识字、写字; 落实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课文找生字——送生字 “回家”。(初读课文---自主认字---读通读顺);(找出---会读----把课文读通读顺,不齐读--怕唱读);方法:即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对照生字表,把文中的生字找出来,圈上圆圈,把生字读通读顺,再去认读课文。
第二步:细读课文识生字——看生字“干活”(自主识字----指导识字---自主朗读);老师确认学生能读顺课文后,让学生通过工具书认字,然后指导学生识二类字;最后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即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读清楚,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顿读、不唱读,读通读顺课文。
第三步:熟读课文写生字——带生字 “出门”(指导写字---自主写字---熟读课文)。方法:老师确认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识字以后,紧接着带生字 “出门”,指导学生写一类字。
四、高年级精读课教学“四读法”。
1、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关注两大重点:生字新词(会写会用);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概括内容情节,理清行文思路、领会思想感情)。
2、细读课文,揣摩结构。
这一环节关注三个重点:标题(理解标题的含义);开头与结尾(掌握其特点与作用);过渡与照应(学会找语言标志)。
3、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这一环节关注三个重点:词语(品味关键词语的表现力);句子(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句式、修辞上的特点和表达效果);段落(能概括内容、归纳写法、理解其与中心的关系)。
4、赏读课文,反思体验。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做三件事: ①积累了什么知识(摘抄积累佳词丽句);
②锻炼了什么能力——交流(书面、口头)感受启示,总结写作技巧; ③学习了什么方法——联系自身生活体验写作文(简单的日记也可)。
五、高年级精读课品悟词句方法 怎样读呢?
优美的句子----小声读; 对话较多的句子---分角色读;
复杂的句群、段落---层层点拨,步步引读; 名言警句---反复齐读;
为了提高效果---比赛读、表演读。悟什么呢?
一悟词句,通过充分的读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悟内容,知道文章写什么;
三悟思路,了解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悟写法,发现表达上的特点。必须指出的是,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悟”,悟出的可能不全面不正确,这不要紧,关键是引导学生经历这个在读中自悟的过程。
六、古诗词教学“四读法”:
在课堂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可以采用“四读法”:
1、范读明基调(知诗人、释诗题的基础上,老师范读、学生听读)
2、熟读懂大意(读诗句,晓诗意。借助注释,自读自悟,大体把握诗意)
3、品读想意境(看插图,悟诗情,想意境)
4、诵读悟情感(入情入境地读,置身其中,诵诗句,记于心)。
六、关于略读课
长久以来,许多教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因而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因此成为教师培养和检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工具,我们应当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但是略读课文通常只安排一课时的教学时间(有的两课时,总之比精读课时间要短),在一节课中要认识生字词,了解主要内容,还要深入分析、朗读,解决重难点,拓展延伸,要做的工作确实不少,是不能和精读课文采用一样的教学模式的。然而,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却把略读与精读混为一谈,没有主次,没有差异,一课时的课,变成了两课时、三课时,还觉余兴未了。
其实,略读课文是介于精读课文与课外阅读之间的一种课文类型。它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基本上依靠自己的努力读懂课文,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一、略读课文的特点:
1、教学任务: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学生不必像精读课文那样精读细研,只要基本上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即可。
2、教学方法: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不必像精读课文的教学那样作过细的指
导。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就要注意抓整体、抓关键,每一步教学都以问题开路,每一步教学都应以读为基础,做到读、思、练相结合。
教师的指导主要是:第一步:激发兴趣,提出要求;第二步:巡视辅导,解疑释难;第三步:组织讨论,适时小结。
3、教学策略:整体求略、部分求精,只略教师的教,不略学生的学。略逐词逐段分析,不略重点难点品读;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略教师精密预设,不略学生自主学习。有舍才有得,“略”为“不略”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突出了这一特点,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范围,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老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提纲,提纲要解决 “学什么”的问题。所以,提纲既要体现略读课文的“训练点”,又要能反映对课文自学的“水平层次”,尤其是要突出自学重点。按要求,略读课文一般安排一课时完成,如果目标分散和重点过多,教师就完不成任务,学生也会一知半解,影响自学质量。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本课的导学提纲。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可提高自学效果。
(2)让学生知道怎样学。自主阅读就是解决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学的方式一般采用默读、浏览,以读为主线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根据教材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学法,可以读,可以说,可以写,可以画。学生利用课文注释,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工具书等一切辅助信息,围绕导学提纲自学课文。自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巡回指点,对自学受阻或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及时把握自学的进程,维护好课堂秩序,为学生自学创设良好氛围,必要时,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点拨或答疑。
(3)要知道学生读得怎么样。我们要对这堂课的自学效果进行检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小测验。检测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可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可自检自测,或互检互测,当然也可以是教师出示测试题,确保学有所得。
二、常用教学步骤:
1、三步指导法:
第一步: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第二步:巡视辅导,解疑释难; 第三步:组织讨论,适时小结。
2、四步教学法。即: 第一步:出示本课检测题。
第二步: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测题。第三步:在教师的带领下订正答案。第四步:解决课文阅读中的其他问题。
3、三读教学法。即:
初读──读顺(自主识字----通过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熟读──读懂(整体感知----通过默读了解文章内容); 品读──感悟(综合训练----通过思考完成课后练习)。
即:一读,读通读顺,口诵心惟;(边读边想边解决生字新词)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三读,熟读欣赏,积累语言。这样,一课下来,学生既能较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学时,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书,做到读、思、划结合,手、口、脑并用,并完成课后练习。
七、阅读教学的要求:
1、第一学段(1~2年级):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⑤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⑥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⑦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⑧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⑨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⑩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2、第二学段(3~4年级):
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④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⑥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⑦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⑨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⑩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第三学段(5~6年级):
①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③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④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⑤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⑥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⑦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⑧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⑨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⑩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八、课堂练习题
1、认真审题,想一想;(5分钟)
2、积极讨论,说一说;(10分钟)
3、妙笔生花,写一写。(25分钟)
提示:下节课完成,下午放学前交上来即可。
九、课堂练习题及答题思路
▲问题一: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答题思路: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
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问题二: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答题思路:优点:
1、辩论这种组织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3、在辩论的过程中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组织策略,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辩论的题目值得推敲。
▲问题三: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丢——上街时,小明把爸爸丢了。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怎样处理?
▲答题思路: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小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个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生动,想象力丰富。
第二篇:家长学校教学讲稿
家长学校教学讲稿
(九年级家长会)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中参加今天的家长会。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学校要对家长教育方法进行培训,并要求家长认真学习,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今天有幸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我很高兴。我今天讲三个方面的问题。讲得不对的地方,恳请家长提出宝贵意见。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尤为重视。我们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一讲中指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所以家长要胜任教师这一角色。
1、家庭教育早期性;
2、家庭教育连续性;
3、家庭教育权威性;
4、家庭教育感染性;
5、家庭教育及时性
二、目前,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
有关调查表明:
1.受传统观念影响,教育方法不当。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希望子女胜过自己,但不少父母既不懂孩子心理,又不了解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更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有的则根据父辈教育自己的办法教育孩子,教育手段粗暴,使孩子感到压抑,无所适从,因此产生逆反心理。调查中,85%的学生挨过父母或其他长辈的训斥,15%的经常被父母打骂。
2.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教育的家长少。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相当关心,但与老师的联系极少。在调查中60%以上的学生家长从未主动打电话给班主任或学校联系,25%的家长从未专程到学校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家长与学校缺乏很好的理解与沟通,同时也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
3.身教重于言教的家庭教育观念得不到落实,部分家长行为缺陷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提升。如家长吸烟、讲粗话、赌博、不讲卫生、不爱看书读报、看黄色录像等等,他们只图自己娱乐而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毫不避讳地将一些在孩子这个年龄不应知道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不拘小节的生活坏习惯展现在孩-1-
子面前,很容易被孩子仿效,其教育结果可想而知。
4、外出打工的家长较多,留守儿童较多。致使家庭教育缺失。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对策与建议
1、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如: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2、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学习。作为农村孩子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而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3、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4、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加强学校寄宿制管理,教师转换角色,补充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不足; ○
2建议家长既要考虑外出打工赚钱,又要考虑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双方留一○
人在家管孩子;
3监护人多与学校联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三、对目前我校学生在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与家长进行沟通
(一)毕业班学生家长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多与孩子交流,切不可认为交流只是老师的事情,这一点在调查表上也提出来了,您也有必要腾出空来了解一下孩子目前的学习成绩、思想动态,然后
对症下药,帮孩子拟定合理的时间表,并陪他(她)学习一段时间,让他感到马虎不得,感到再不认真就说不过去。切不可简单粗暴。
2、家长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不给孩子过于加压,让孩子心情轻松、自信、健康,保持最佳发挥状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在温馨、宽松的氛围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从三方面入手:
1、思想上鼓劲:明确目标,相信孩子的能力,关键在于为与不为;不同分数上不同学校。
2、生活上贴心照顾:思想高度紧张,精力高度集中,身体便容易虚弱。这时一定要坚持劳逸结合,保证较充足的睡眠,实现学习与休息的良性循环,如果晚上开夜车,白天倒没精神,只能导致功课没长进,身体也垮了。这个时候,家长也要关心孩子的起居饮食,督促孩子劳逸结合,调整好生物钟。
3、心理上热情疏导:要学会欣赏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让他们认识自己能行,是好样的。试想当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很优秀,当他内心成材成功的欲望被激起时,能学不好吗?要理解、尊重他们,不要对他们施加太多压力。事实上,有时家长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慈爱的眼神就可使他们很满足、充满动力。
四个注意点:
①切忌期望过高。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爱把“至少要考500,550或600分”、“一定要上‘一中’”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因此,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接纳孩子的现状,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你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注重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切记家长不要包办代替,要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切忌制造紧张空气。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有些家长刻意制造出紧张的状态,如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勤”,晚上绝不打开电视等等。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最佳的做法是,家长该干嘛就干嘛,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③切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能让学生把现有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在这个阶段,家长对孩子要鼓励、肯定,不要动辄批评、指责。当孩子某一次测验
失利时,一味责骂只会让孩子更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这时,家长最好多与老师、孩子沟通,共同找出失利的原因,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失利的阴影。
④切忌唠叨。在九年级这个期间,一些家长总爱在孩子面前反复念叨“你要加把劲啊!”、“你一定要考好呀!”等等,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包袱,因为在学校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个,回到家了应该注意避免。
(二)学生零用钱的管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手中的钱也越来越多,如何让孩子用好这笔钱,已经成为家长、老师最为头痛的问题。
小学生的消费倾向与中学生的消费倾向有明显不同。常买一些“整人玩具”或贴图和零食。只是花很少的钱在学校冲卡吃饭
像中学生这些年龄稍大的孩子,则更注重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他们常买的东西是CD唱片、偶像的画册、纪念章、mp3等。
而赠送朋友礼物等社交行为的比例在中学生中也有提高,另外,上游戏厅、网吧等也成为中学生零用钱消费的主要去向。有的甚至不吃饭,把省下来的钱去上网。
对于学生零用钱的管理,家长要多与班主任联系,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703班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三)不要给学生配手机,学生使用手机害处较多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心理。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⑥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的管理者比我们更早地遇到了这一问题,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的同学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四)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上学回家的安全。
首先要教育学生不违章骑车,按照我国交通法规定:(1)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2)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其次是不乘坐“三无”和超载车辆(“三无”车辆即无车牌、无行驶证、无养路费行驶的机动车辆)。第三是要求学生按时上学、按时回家,在回家途中不爬树、不下河洗澡等。
4、家长与学校要加强联系,共同教育孩子。
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这里只起到一个抛砖的作用,更多的是要求家长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最后,我代表邬阳民族中心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对一向关心支持我校工作的各位家长表示中心的感谢!同时、我衷心的祝您:合家欢乐,身体健康。祝愿您的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更大的进步!
谢谢大家!
第三篇:有效教学讲稿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由“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韩
正
江
2011.4.18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由“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引起的思考
韩正江
一、蔡林森简介
蔡林森,原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校长,在任24年,他用20多年的心血搞了20多年的课改,逐步形成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把一所面临被合并的农村学校,打造成了名满天下的教育品牌,制造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神话。2006年他功成身退后,又受邀被聘担任河南省沁阳市永威学校校长,在不过3年多的时间里,他又把一所生源基础较差、师资水平薄弱的民办学校,塑造成了河南教育界一张名片,成了全国名校。
蔡林森校长曾说过:和洋思一样,永威在我的生命里也是独一无二的,我把洋思精神带到永威,又以永威特色丰富洋思理念,走出了一条扎根我们中国土壤,又充满我个人色彩的教育改革之路。欢迎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与我们一同前行!
二、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认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蔡林森校长在洋思中学研究、实施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这8个字辩证的处理了“教”和“学”的关系,把“学”放在了首位。“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虽然只是一个次序变更,但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来说,“先学后教”无疑是一场革命,从哲学观点看,“先学后教”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升华,是符合现代教学观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个这个教育理念基础上的。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科学的处理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辩证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总是把“教”放在主要位置,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教学效率低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改变了这种状况,也切合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实际,可以因材施教,使学生容易理解,学得活、记得住、学得兴趣并且印象深刻,易于巩固。“当堂训练”既能及时巩固,又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这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最好方法,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具有普遍意义。
“当堂训练”就是不把教学时间前移和后推,达到“堂堂清”,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有序地学习、思考、探究做作业,当堂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教学方法,并非教学规律本身。有的老师说:“小学生连1+2等于几都不知道,怎么先学后教?”,这就有点机械的理解“先学后教”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总是在某种场合适用,某种场合不适用,但是他的精神实质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传统教育中教师“满堂灌”的状况,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流程
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当堂批改。
具体操作:
数学、常识课采用“四个一”的教学模式,即看一看(学生看例题)、做一做(学生模仿例题做习题)、议一议(学生更正、讨论,教师点拨、归纳)、练一练(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语文、英语课采用“五个比”的教学模式,即比读书、比认字词、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每一个“比”都是一次“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学生先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先去了解教材、多动脑筋,初步认识所要认识的事物,同时产生疑问,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答疑;对学生没有理解或领会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对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就可以少讲和不讲,从而节约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疑难问题。把课外时间留给学生,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
“当堂训练”其实不是什么新方法,但是却切中当前教学实际的要害。(简述以前课堂情况:复习铺垫5分钟,讲授15-20分钟,复习巩固10分钟,作业5分钟),许多老师只顾当堂讲授,把讲授充满课堂,把训练巩固留在课外,试想我们一节课罗里罗嗦说这么多学生能真正的记住多少呢?知识是不是需要学生消化在吸收?我们的语言是不是也需要学生消化在吸收?可是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从何而来?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疑问也无法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许多学校的经验都说明,老师在课堂上少讲一些,留给学生的时间多一些,教学效果反而更好一些。我们往往低估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其实学生对许多学科的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四、学习后的思考
1、课堂教学要注重提高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 蔡林森校长从多年前九主张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这句话乍一听觉得有些极端,但仔细一想也有道理:现在全国正在为推荐素质教育的艰难而困惑。其实,推荐素质教育,除了要克服教育外部的干扰以外,最根本分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的老师课堂教学效率很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紧张起来,知识并没有真正掌握,只能课上损失课下补,校内损失校外补,作业越来越多,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紧张起来,把应该掌握的知识学懂了,学会了,练习了,巩固了,课外的负担就减轻了。这样,课外时间就可以还给学生,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就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
2、课堂教学要回归文本,注重对课标和教材的把握
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永威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紧扣课本,首先让学生把课本学好,有余力才拓展教材。课本是课程标准的直接体现,抓好了课本就是落实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9年了,9年来,我们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但是学生的负担依然很重,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只注重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而忽视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二是对学生的引领和指导。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不能把握,对学生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就很有限。所以作为教师,也应“先学后教”在上课之前就要先认真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教学。最后,我用蔡林森校长的话来结束我的发言:我更加坚信,只要遵循教育规律,老老实实的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就一定能让学生学好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继续服务教育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大好机会。我十分珍惜,一定不负众望,继续当好课改的排头兵,为沁阳,为教育事业不断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教学能手讲稿
爱岗敬业扎实工作
在今年教学能手评选中,我有幸获得了参选的机会,并以微弱的优势当选。我于1994年参加工作,原来我一直担任体育教学工作,2005年来中学,学校地理教师紧缺,领导要我除担任体育教学还担任地理教学,对于地理教学,我心里有些忐忑,生怕教不好,辜负领导的重托。领导知道后与我谈心,要我放下包袱,大胆的教。回顾这几年在地理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我要感谢关心我的领导,帮助我的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教的地理在云溪区这几年中考中成绩较好。在我的教学中,每一个课堂的瞬间,每一次教学的感悟,每一次同行间的交流探讨都促进了我个人在地理教学领域中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会给我带来了新的感悟与收获,从众多学生的成功与失败中,我总结着经验,吸取着教训,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唤醒了我为人师的责任意识,又是他们承载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归属感,所以说,选择了老师这份职业我从未后悔过。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汇报一下我个人业务成长过程中的感悟。
一,心中有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
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没有任何感情的老师会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会有什么建树,更难想象一个对学生没有爱心的老师会在教学中感受到职业幸福感。我见过、听过来自于某些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厌倦和对学生太多的抱怨,他们常常纠结于教师职业的倦怠感,而忽略了教学中来自于学生、来自于教育本身的感动与幸福。想起自己刚刚走上讲台的那一瞬间,主要的感觉是紧张但更多的是激动,望着一张张向日葵般灿烂的年轻面庞,我在心里暗暗与自己较上了劲:一定要做个家长信任、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真心、诚心加爱心,绝不辜负自己少年时期的梦想,用心教授知识,努力传承文明,在播种知识的前沿,做一个快乐、阳光的教师。
我觉得自己对教育、对学生有着很深的浪漫理想主义情怀,所以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教师是一个让人厌倦的清苦职业。也许是性格使然,我应该算个乐天派吧。刚工作时,220元的工资都让我很知足,从一个不名一文的学生娃到自己能养活自己是很有成就感的。尤其是来自于学生的尊敬更让我热衷于这份工作。有次我到长炼去购物,在逛衣店时有人亲切地叫李老师,我一看原来是学生家长,旁边还有一个抱着小孩的妇女也在叫我李老师好。她说感谢李老师关心照顾,她激动地回忆读书时下课玩耍手被摔成了骨折,是我把她送到医院,事后还上门看望她,好了后还给她补课。其实,回首与学生一起走过的岁月,有多少这样的感动啊,数不清也说不完。远在外地的学生的信件电话的问候和教师节贺卡,都是我教学生涯乃至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二、绽放学科魅力,培养学生兴趣
我教地理学科也只有七年时间。七年的地理教学生涯中,我对地理学科倾注了很深的热情。其实,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魅力,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将这种学科所蕴含的魅力传递给学生,点燃他们学习的激情,因为激情是可以跨越一切障碍的动力。每次接过新一届的学生,我都不会急于按照教科书中的模式去切入正题、追求教学进度。如果我接的班是初一的新生,那么我的第一节课一般是引领同学们去感知地理是什么,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理解地理并不仅仅是教科书上枯燥的知识,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我会让学生从身边、从教室里任意的挑选出一个事物,然后告诉他们这个事物与地理是怎样的关系。有了这种初步的兴趣引领,在接下来的地理课堂教学、学习中,我会根据相关的地理知识与学生一起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鼓励学生大胆对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进行重组,尝试探究某一个区域内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对比分析不同区域内相同地理要素的对比分析。地理的教与学是有生命力的,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地理环境中,我们的生产生活
无时无刻不与地理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把地理意识更深切的镶嵌到脑海中,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都会筛选出那些我们当地生产生活、或现实世界中正在发生的与地理环境相关的时事热点,与学生一起分析,这样学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将地理知识找到最直观的载体,渐渐形成正确的地理观与环境观,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因为他们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那么他们学习的兴趣便会日渐高涨。为了降低学生学习记忆难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我与学生一起总结出了很多有趣的方法。比如口诀法记忆各地物产:1以东南亚物产为例:马来西亚盛产锡,泰国油胶数第一,泰国越南缅甸米,椰子椰油菲律宾,印尼文莱石油好。2美国农业带:南棉北乳西灌溉,中间着玉米带,玉米两侧种小麦。像这样的口诀有很多,有的是借鉴也有自己创造,学生记起来琅琅上口,在我的影响下,学生自己也编了很多有趣的口诀,当他们有展示机会的时候,他们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作为一名教师,所谓教一行爱一行,就有义务用自己对学科的热爱,做个有心人,适时引领学生领略学科魅力,引导他们乐学会学,从而实现学会。
三、参与教学教研,提高自身学科素质。
刚毕业时,看到一些老教师一沓沓的荣誉证书,除了羡慕,自己心里也曾梦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有自己的教研成果。那时,教学研究在我的意识里是一个遥不可及、不敢涉足的领域。平时多看些地理资料,关心时事信息,多听有经验的教师上课,多向老教师请教。我边学边总结,先后撰写了一些简短的文章获奖。从此,我意识到,教学研究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要做个有心人,将自己教学实践中的认识、感悟、经验、教训甚至困惑积累起来,根植于教学,敢于探究,积极参与,与同行教师精心合作,每个人都会在教研的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
其实,无论是一个成绩卓著还是一个业务平平的人,在每个人的教学生涯中,都曾付出过自己的心血,有着自己对教学教育独到的理解。只不过有的人善于盘点和感悟,而有的人只是默默无闻地去做罢了。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健康的、蓬勃的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鲜活个体,这本身就是很鼓舞人心的事情。如果我们能用心去体会去感悟,我们同学生在一起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有值得铭记的快乐细节。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也有个性的,他们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学会欣赏他们,对我们的心情也是一种滋润。把我们的教学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去经营,满怀着激情与兴趣,就容易体会到那些细小的感动和惊喜,即便是每年重复的教材也会让你有许多新的发现。多些宽容,拿着放大镜去寻找同事战友的优点吧,你会觉得大家并肩在一起真好。教师职业的特性就是平淡笃定,在平淡中坚持和守望我们的幸福,工作着,快乐着,生活着,幸福着-------
当听到学生用我教给他的知识去说服别人时,我深感骄傲;当看到学生知错而改时,我心里释然;当学生懂事的要老师注意休息时,我心生感动;当师生为不同的观点据理力争时,我心潮澎湃;当学生学有所成远走高飞时,我满怀欣慰----------所以说,我们的幸福是多角度的,虽简单却是丰富的。
我已做了十八个年头的老师,以后还要一如既往地做下去。虽然岁月流逝,青春不再,但我的衣钵有我的学生去继承,我的信念有他们去传承,夫复何求啊?我经常有这样一个感觉:老师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明星,学生就是我们忠实的粉丝。他们追随着、尊重着、维护着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这份工作呢?学会吸纳,学会反思,不断总结,做个永不服输永葆青春心态的老师,就是我对自己教师生涯最高境界的追求,在我自己的感觉中,教学能手的当选对我来讲只是我教书育人历程中一个不经意的收获。
路正长,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将心无旁骛,日夜兼程。
第五篇:习作教学讲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我们师生面对的一个难题。《课标》中明确指出读写要结合,其实这一理念就是一剂良药,能为我们的习作教学带来福音。通过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我认为读写结合既能让学生喜欢写作,又能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习作教学降低了难度,是习作教学的可行之路。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搭桥呢?
一、抓住练笔的最佳时机
教材中有读写结合的安排,如学习了《穷人》这样有想象空间的文章安排续写的练笔;学习了《回乡偶书》这样有生活情境的诗安排了改写记叙文的练笔等。除抓好教材中安排的读写结合练笔外,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或问题类型等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如学了写人写事的文章后要及时练习写人的文章,如在教学《山中访友》、《山雨》这样的美文后学生被陶醉了,趁学生还未尽兴,可安排改写小诗;学习了诗歌这样题材的内容后可安排学生练写诗歌,(我班在学了《童年的水墨画》诗歌后安排了练笔,刚好赶上区级小学生诗歌竞赛,我班就有现成的作品,获奖人数很多,一等奖就有三名。)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样能激发情感的文章后可及时安排写感受的练笔;对有些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地方可安排学生进行补白练笔等,总之要在阅读教学中抓住练笔的最佳时机,给学生创造练写的机会。(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互相牵连的,不能抛开一方单爪另一方。)
(二)抓好仿写。写作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的获得必须借助于现有的经验迁移,然后在实践中再发展和提高。简言之,知道了“怎样做”,还须亲自“做”,即有意识的模仿。借助课文,教师给初学者一个模仿的手杖,以便让他们早日借梯上楼、借桥过河,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那就是仿写。但有些老师说仿写的文章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但缺乏自己的独特感受,创新的文章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但在
结构、条理及语句方面较为欠缺,怎样评判这两种文章?
我要说仿写与创新绝不矛盾。真正的仿写是指模仿范文的构段方式、或写作思路、或语言的运用技巧等,再填充上自己的内容,仿写出的文章框架、思路有范文的影子,但内容是截然不同的,既然内容是不同的,那就是有了独特感受。况且对小学生来说,既便有写作的素材也不一定会用文字表达出来,那就更需要效仿现成的文章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同班中爱读书的学生习作水平比不爱阅读的学生要好,那是因为他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了词句、积累了好文章的写法而无意中运用上了,所以习作自然写得好。之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说向他人学得多了,下笔时既有内容又知道怎样写出来了。(再说仿照好的写法进行习作这正体现了知识的运用,积累知识就是为了运用,只积累不运用那不是无效的学习吗?)
要让仿写有效,其一是要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选择仿写的方面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中有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片段,教学时,可安排仿照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的片断练笔,再像《全神贯注》这样的文章中有一段描写罗丹修改雕像时全神贯注的细节描写,教学中也可安排仿写一个反映人物特点的细节描写片断(练习抓环境去描写;抓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神态等去描写。);像《索溪峪的野》等有些课文属结构比较清晰的文章,教学中,可安排仿照这种结构写整篇文章(练写总分总、分总、总分结构),像《桂林山水》中运用了精彩的排比手法,教学后可安排学生仿照运用此类修辞手法练写句式等,这样对学生的写作会有很大帮助。仿写句式,可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仿写手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仿写结构,可以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也就是说创新是在继承的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其二,要让仿写有效,教师还要做好学生习作中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指导。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情实感准确具体地在习作中表达出来。
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材真实,选材真实是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而且要放手让学生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语言去描述,这样学生就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感情准确具体地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记得当时我班在学了《别饿坏了那匹马》练写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的片断时,有的学生写到今天我考了100分,走在放学的路上,天空比平日都晴朗,风儿轻轻吹着我的脸,花儿好像特别艳丽,就连小鸟也好像在向我打招呼„„)在学习了《全神贯注》后练写反映人物特点的细节描写片断时,有一位学生的小练笔《爸爸给我缝书包》中写到:“爸爸用他那又粗又大的手把线头捻了一下,眯缝着眼睛,把线头对准了针眼,一下没穿过、两下还没穿过,于是又把线头捻了一下再穿,一下,两下„„本来就很小的眼睛,这一眯简直成了老鼠眼睛,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好像在与自己的笨手进行激烈争吵,最后终于穿好了针线,他舒了一口气。”我不禁偷偷地笑了。还有一位同学在学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小练笔《大肚子爸爸》中写到:“爸爸的肚子好大,他坐到那里,我说像个弥勒佛,妈妈说就像孕妇要生个大胖小子了。”这些在仿写中真实的、具体的、出自孩子之口的描述当然就觉得有真情实感了,这样的仿写学生又喜欢,写出的片段又精彩,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要注意:如果将不同特点的内容,经过仿写与范文中的一样了,那就不是仿写,不是运用知识,而是抄写了。如有的学生在写《门前的小溪》中仿《桂林山水》中写漓江水的方法,运用排比句,这是很好的,但如果也写“小溪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就不恰当了,应根据小溪的特点去写,如小溪的水真欢快呀,欢快得都唱起了歌儿,也不能照搬写成“小溪的水真清呀,清的能看见石子”,而要写成“小溪的水真清呀,清得几乎能数出小石子的个数”(因为小溪要比江水浅得多)这样的仿写才不缺乏自己的真实感受,才是可
取的。
其三是,我们老师还要教学生做到选材新颖,在选材上大家都有同感,如果写父母关心自己的事,大多学生就选父母送自己上医院,辅导学习、辛苦地为自己做饭等这些常见的材料吧,如果老师不指导,在选材上会千篇一律,若再仿写同一类文章的写法,那写出的文章更是一个模子的了,那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要指导学生搜集与众不同的素材。曾经在我班写作课上就这样,我就指导学生选择不是大家的父母都做的事(生1吃西瓜;生2应付奶奶。生3骑自行车硬是放手让我摔跤;生4以我的文章已登载了的善意谎言鼓励我的)选材非常就广泛了,全班的习作丰富多彩。所以要教学生选材,素材选得与众不同,就是效仿了同一种文章去写也不会使学生写出的文章雷同、乏味了。
总之,将阅读与写作统一起来,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经验,是促使写作知识迁移的有效方法,而且这种迁移时间长了,学生就对习作不陌生了,认为难度小了、不惧怕了。
二.注重习作评改
任何习作教学都应注重交流、评议、修改。无论是单元习作还是平时的小练笔都及时交流评议修改,在交流评议修改中互相学习,再次提高。
(一)小练笔可由教师巡视自评自改和四人小组内评议相结合,教师巡视于伏案的学生之中,随时和学生讨论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纠正学生习作中的错别字、错句和病句等。若发现普遍性问题可拿到全班来“现场评改”。教师可指出优、良、中几个层次的各几名学生读,师生口头评议,甚至可以现场打分。小作者也可以作介绍、谈体会。师生在交流和品味中,共同体验习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单元习作教师要细评,可先由生生互评再由老师评议。自评与互评要有层次区别,自评要求低一些,可从字词的正确与否、句子的通顺与否等方面去自评自改。互评要求高一些,可针对写作质量
上评价,如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是否运用了好的写作方法等。另外,老师在习作的指导和评议中,首先要注意渗透本次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训练学生审题的习惯。其次再从质量上评议。再次是老师在评议的时候既要对小作者的修改自评能力进行评价,还应对小老师的互评能力进行评价。小老师的修改,评价合理吗?老师要再评价,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互改互评能力,也就间接地提高了作者和评价者的习作水平。这样只要坚持下去,不出一年学生的互评习作的能力、写作的能力都明显地强于同级的其它班级学生。抓好习作评改让孩子们收获很多。
(三)习作本上既有原稿,又有誊写稿最好,可知道学生是否写完后认真修改,修改的能力怎样,这样慢慢就让学生体会到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也养成了认真习作的习惯。
虽然作文教学是个难点,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摸索,以新课标的作文教学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指导学生的写作技能,追求学生的“灵性”,注重习作评改,不断总结就会 “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