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药理学教学整合的探索

时间:2019-05-15 05:5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药理学教学整合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药理学教学整合的探索》。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药理学教学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与药理学教学整合的探索

白建平

于肯明

张慧芝

闫艳燕

(大同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大同 037009)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势所趋。运用信息技术与药理学教学整合,创设图文并茂、视听一体化、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调控实验教学过程,使药理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改革; BL-420生物信号实验系统;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如何创造性的探索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两类教学环境下的优势互补或整合,从而构建教育信息化下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医学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高校教师,我们以《运用信息技术与药理学教学整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题,以药理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为研究主体,就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调控实验教学过程,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多媒体技术引入药理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诸多缺陷,往往是由教师用粉笔加黑板唱主角,信息功能薄弱,教学方法单调,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1]。我们组织教研室的老师,按教学各章制成形象生动、直观的药理学多媒体课件用于理论课讲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有如下体会。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符合药理学课程特点。

药物作用、用途、不良反应众多,非常枯燥,难于记忆。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对各章教学内容要进行筛选、整理归纳,撰写成精简、扼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突出重点的文字稿,然后用PowerPoint或Flash软件进行加工处理,集文字、动画于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促进记忆;药物作用的机制复杂、抽象,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而效果一般。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把一些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变化过程复杂的药物作用机制做成新颖有趣、直观、形象的动画,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如讲利尿药作用原理时,将尿液生成过程中各种离子和水的转运,小管液和髓质间液的渗透压变化,药物作用部位及如何影响不同离子转运的过程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大促进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记忆。另外,作用于传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等一些药的作用原理都比较复杂,难于理解,我们均通过用图形、图像技术动态的表现了药物作用发生、发展的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学生评教,药理学课程排名均是名列前茅。

(二)多媒体课件中要有一定的病例用药分析[2]。

在幻灯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典型的常见的病例,并提几个相关的问题,先放映出来,即引导学生进入“医疗现场”,他们对如何治疗这个疾病产生强烈的兴趣,会主动积极思考,提出一些用药方案。然后老师与学生一块进行讨论,共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后老师把本次课要讲的内容以病例分析的形式总结在课件中,讲授给学生,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获得用药知识的强烈愿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药物的记忆。另外,在分析病例时必须结合基础课知识,用药时又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及药物作用,全面应用所学知识,不仅起到复习已学过知识的作用,而且由书本的表面阶段逐步深入到临床用药的具体阶段,整个过程使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

(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要有机的结合。

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辅助和补充,并不是对传统手段的彻底否定。在教学设计中不可完全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传统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与口授、板书恰当的交替使用,切记不可成为课件的放映员[3]。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及制作药理学多媒体课件的原则应是易学易用,直观明了,操作简便;制作内容以统编教材为基础,以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如专科与本科、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美容医学与中医学,制做不同的课件内容;多媒体课件中文字的选择很重要,太多,相当于教科书的翻版或浓缩版,讲授时几乎是照读,还读不完,学生忙于抄笔记,影响听。太少,除了大标题只有图片,很难把重点难点讲清,所以文字多少要适当;图片的应用使教学较为直观和生动,有利于学生对形态结构的理解记忆,但教学不是各种图片的展览,选用图片不宜过多,应根据教学的内容来选择;多媒体课堂教学应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要适量,不能一味地追求“快”,“多”,在课堂上应及时观察学生的反馈信息,课后多听取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思维能够跟上;课件背景颜色、字体大小,行距这些均要进行合理设计,要美观、大方、清楚。

二、计算机技术引入药理学实验中

药理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整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优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层次,促进实验教学向现代化发展,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们在药理实验教学中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4-5]。

(一)引入生物信号实验系统,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BL-420生物信号实验系统为几乎所有的生理及药理实验教学项目预设置了实验模块,一机多用,功能强大。整个实验过程实时的信号采集、数字、图形显示,存储,实验结果的处理、打印,点击鼠标自动进行,实现了药理实验教学的自动化。利用这个先进的实验教学系统,可以获得许多以前无法获得的实验指标,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不仅使他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学生应用现代化的仪器,自己设置各项实验参数,编辑实验标记,自行设计开展实验工作,边操作,边思考,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己选择实验处理内容,得出准确的结果、结论。提高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引入图像分析实验系统为研究生教育提供科研平台。

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提供多功能生物显微镜,可以清晰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细胞自动计数,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等。教研室多名研究生进行脑缺血再灌、心肌缺血再灌研究,取缺血再灌后的脑及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均利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自动测量阳性分布面积,平均灰度和平均光密度等参数,以确定TNF-α(肿瘤坏死因子)、NF-κβ(核转录因子-κβ)、ICAM(细胞间粘附分子)等因子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可直接导入excel进行处理,切片图像可直接粘到word保存,用于论文的撰写数据精确可靠,促进了药理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建设药理学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是教师备课、教案撰写、课件制作的基本素材,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最好平台。我们制作了药理学精品课程挂在大学校园网,内容不仅有各位老师药理学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的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模拟试题、教材、资料,教授授课录像、科研项目、成果、论文等,而且与多个医学院校建立连接。利用网络便于传输的特点,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教师可在办公室或家里利用院校间的链接以最快捷的方式了解学术动态,搜索相关教学信息。学生可在图书馆或在宿舍通过联网的计算机点播课件进行自学或复习。由于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对于药理学的教与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受到老师和学生一致好评。药理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参考文献〕

〔1〕刘立东,刘开明.医学多媒体教学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77-79.〔2〕薛宏伟,梁龙彦,穆实,等.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10-11.〔3〕李晓枫,黄重庆,高晓红,等.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4,26(4):317-318.〔4〕俞朝阳.实验操作课信息处理教学与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71-72.〔5〕杨拯,张晓,等.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16.-17 注:此研究为校级教研名师项目(项目编号:2008JYMS04)作者简介:白建平,女,回族,教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药理学 联系方式:电话:0352-5025977 手机:*** 电子信箱:baijianping2002@163.com 详细地址:大同大学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Explo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harmacology teaching ntegration Bai Jianping,Yu Kenming Zhang Huizhi YanYanyan(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Medicai College of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037009,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curriculum is the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harmacology teaching integration,creating excellent pictures and texts, audio-visual integration, vivid teaching environment, optimiz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 effective control experiment teaching process, causes the pharmacology teaching quality was improved obviously, this to promo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developmen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information technology;multimedia technology;teaching reform;BL – 420 organism signal experimental system;BI-2000 medical image analysis system

第二篇: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已将计算机引进课堂教学。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内涵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信息技术核心的模式下,就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浅显的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

如在学习“空气污染”时,我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1: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演示2:燃放烟花爆竹;演示3:2013年1月在京津冀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能见度下降,人们出门都戴上了口罩。提出问题1:你认为上述现象对空气质量产生什么污染?2:你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哪些污染源?有什么危害?3:你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并在课后尝试撰写有关环境污染的小论文。在老师的影响下,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有的自己上网搜集大气污染的资料,撰写小论文,有的逛书店或到图书馆或到工厂拍照,制作有关空气污染的手抄报,有的自己制作近期保定市PM2.5浓度变化示意图,提示大家在雾霾天气减少外出。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让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热点。

二、运用多媒体解剖化学难点

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把静态图示转变为动态图示,把微观问题宏观化,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使“教”与“学”变得易于开展。

如在学习苯酚的性质时,我就让学生观看计算机动态演示的 苯酚分子结构模式,再根据苯酚的结构,讨论苯酚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被苯酚的动态模型所吸引,讨论热烈,他们在讨论中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再通过联想和 类比,认为苯酚分子中含有苯基,应具有苯相似的性质,可能发生卤化、磺化、硫化、还可能具有可燃性;又因为苯酚分子中含有羟基,应具有与醇相似的性质,可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以及与活泼金属(如钠)反应。再提出同学们能否自己设 计实验方案呢?讨论又达高潮,有的学生提出:将金属钠与苯酚直接混合加热,有的学生考虑到固体物质间接触面小,于是想先配成苯酚的水溶液或苯酚的乙醇溶液,有的学生讨论出苯酚溶解在苯或四氯化碳中配成浓溶液,学生讨论热烈,讨论出的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最后借助实物投影仪演示实验全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也得到一次升华。

三、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加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通过实验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基础化学教学中,教师是非常重视化学实验的。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化学实验教学上的弊端,使化学实验教学得到优化。

1、放大实验现象。

目前做化学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多为试管。一个明显的实验现象,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而多媒体能够将实验现象经过投影可以放大几倍,使教室中远离演示台的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有些实验只有细微的变化或变化现象可见度不高,如果通过投影放大,可以清晰地反映在银幕上。如钠与水的反应,使用实物投影仪“现场直播”,学生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金属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在钠球的后面,画出一道道美丽的红色尾迹的实验现象,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2、可以做反面实验。

在实验课上,有些实验是不能做的,比如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还有错误操做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造成水倒吸试管炸裂等

四、扩大教学容量

运用电脑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其大信息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原因之一就是做习题负担太重。教师若在教学中使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来辅助教学,不但能增大教学容量,加大训练密度还能减轻师生抄题、擦题等无谓的负担,让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究发现。在复习课中,展示一个单元乃至一个专题内容的知识网络,更整齐的表格,有利于学生思维清晰的接受知识之间的互相关联。当然,信息量一定要把握好度,课堂容量要适当,不能一味地增加容量而不顾学生实际,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确定适当的容量。

五、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1、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必须按信息技术和其他手段相结合的设计原则,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要做到对每节课都能认真备课。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才是信息化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信息手段必须服从于学生,服从于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不脱离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的长处与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长处相结合,充分实现教学的完美。

2、同一知识内容,经过讨论、板书、实验、录像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更替出现,可以促进记忆。但要注意,不同手段展示同一内容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层次,否则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思维的积极性。另外,要根据不同角度,不同思维要求实施分层 教学。把知识的传授过程设计成一个斜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竿爬”。随着教学手段的丰富,还要考虑各手段应用空间的分配问题。怎样把学生从兴趣引入思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不要让学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让他们怎样深入研究下去是教师应时刻注意的。

3、模拟实验不能取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模拟,可以这样说,中学化学几乎所有的演示实验计算机都能较好模拟出来。正因为如此,许多课件在开发时,就将演示实验百分之百的模拟化,表面上其效果是即节省大量教学时间,又让学生在音乐、动画中轻松记住了,这些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但忽略了学生实 3 验无异抹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因此,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仍要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传统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与问题。只要教师敢于利用信息技术,同时紧紧结合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中心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就必能大幅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

【2】龚从荣、何浪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3】郭绍青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电化教育研究 》

【4】钱扬义等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 《课程 教材 教法》 【5】余敬忠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CAI时的几点思考 《中学化学教与学》

第三篇: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沾益县菱角乡第二中学:王永梅 联系电话:***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得出了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整合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曾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课题”,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争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验表明: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筛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

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样重要,这些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学过程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的。这种必然性导致人们提出了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的焦急呼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我们知道,教学内容是繁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更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意义是深刻的,作用是巨大的。和信息技术一样,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其作用主要有:

1、教学演示的工具。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

2、主体交流的媒体。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外界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 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知识构建的载体。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缘在于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信息技术的开放的服务理念、先进的工作手段、简捷的操作平台和优越的育人环境,使得它在教学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在经济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必然承担起教育现代化的重担。这种担纲作用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担负着教育发展之纲、社会进步之纲。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既是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归结起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其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

1、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打好扎实、全面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利用素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方式变革了,教学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就成为他们学习过程的主要内容,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实际,融入网络时代,利用信息能力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大势所趋,当今“终身学习”已经由人们的单纯的愿望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时势可以铸造英才,时势也可淘汰庸人,现实实际迫使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上,有独到工夫。这种整合,使得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种革命式的变革。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如何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旧教学方式的区别,最根本的就在于能力掌握与否。在信息时代,知识和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本身的激增、剧变、更新,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同时知识本身的高度综合和 学科渗透、交叉,使得人类的一切领域都受到广泛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科学技术

和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变得更为重要。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将能迎刃而解。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促成了教学改革的深化,使教育教学领域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巨变,教学方法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操作的简捷化等,因此而逐步成为现实。这种整合的作用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这种整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学习,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文字处理、图象组合、信息集成、科技创作和知识构建。简单地说,应该这样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1、要提高认识,负起担纲意识。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学习、宣传、观摩、实验、实际操作和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兴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活当事人的思维机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条件,既要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又要从内心自省,深刻认识形势的紧迫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大家共同努力,为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2、要更新观念,想法引进资金。一般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资金有限,最需要大胆改革,通过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引进资金,加大投入,武装自己。这需要联系各校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3、要创设环境,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创造数字化硬件环境、搭建应用软件平台、构造信息资源总库、开展示范性推广活动等,逐步使整合过程科学、规范、完型,达到规定要求。

4、要优化管理,全面推进整合。学校要制定积极的配套政策,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加强整合管理,努力将信息化教学制度化、规范化,还要通过师资培训、教材建设、内外交流、学术探讨、效果评估等,促成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有机整合这一综合模式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在语文的理解和表达体系中,阅读与写作是最重要的板块。如前所述,在信息社会的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力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指导学生学会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和写作。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发挥出它的实效性,达到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呢?首先要明确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识、记,这属于硬性灌输式教学。学生对知识可能记得很牢固。但是,当理论知识遭遇实践时,往往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高分低能”,并且这种学生,在需要发挥想象时,难以超越书本的局限,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注重知识的记忆,而没有调动学生的直觉感官与抽象思维的配合。总之,这样的教育还是存在着许多的缺憾与不足。

现在,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对人才的取舍标准、方式变了。人才不仅要跟上时代,还要有创新意识的时间,超前意识的实践。运用信息技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方式也由原来的灌输式变为启发式。在课堂上,老师不再过多地讲解课文或答案,而是通过设疑或激趣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教学情境。教师交给孩子的是学习的方法,而非结果。孩子有了正确的方法,自然会悟出正确答案,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因此,信息技术在新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更是必不可少。

语文教学中,不仅是教会学生识字、释词、分段、归纳段意等,更要寓情于教,寓理于教。尤其释面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如果只是单纯、机械的讲解、分析课文,原本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将变得面目可憎。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推广及应用,逐步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一是它的方便、快捷,资源共享可让教师们互相总结有利经验,互取所长。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播放课件或幻灯片、应用实物投影等在教学中,也节省了教师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的时间,而且效果更好。二是它的直观、形象,这一特点也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尤其是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东西,如果制作一个生动有趣的课件,在教学中播放,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初二语文《中国石拱桥》,这是一篇说

明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介绍我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说明赵州桥时,讲了它的四个特点:

(一)一个大拱长37.4m,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大拱,(二)大拱两肩各有一个小拱;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四)全桥结构匀称。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让学生读课文,教师再结合课文内容讲解,那么,课堂气氛会很沉闷。但若将相关内容制成课件,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此桥,再结合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对课文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三是它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应用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加大对学生的刺激力度,将注意力吸引过来,自觉完成任务。如初一语文《春》,若单纯的让学生感悟、教师讲解,优美的散文将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但利用多媒体找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几幅图,让孩子们直观欣赏,再配以适时得朗读。那么一定能有效地提高效率,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响应课堂教学。

但我们也不能滥用信息技术,传统教学地许多优点是值得我们传承的。如读、写,让同学们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以使其更好的感悟课文。板书,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巧妙设计,往往只有简单、不变的字,却包含着课文的主要脉络,而工整的板书、清秀的字迹,也对培养学生的美感,规范其书写有着有益的影响。故,在教学中,我们应用信息技术时,不能太激进、不能滥用。

对一堂课而言,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时间、顺序应多样化。没有一定的程序、模式。每篇课文也不同,故我们不强求每堂课都用,而要注意课堂的生成、时机成熟。比如《春》这篇课文,适合在课文开始和结束部分使用多媒体,中间部分则适宜教师讲解。

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必要的,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较形象的事物、道理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媒介,更易为学生理解、接受。

总之,应用信息技术是必要的,在实践中的应用是随机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相整合的目的旨在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所以,我们将此观念深入课题研究中,在实践中完善。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2、俞高敏:《信息技术与语文创新教育研究课题报告》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一、学生分层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是“电脑迷”,有的学生对电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讨厌信息技术课。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根据个体差异我把学生分为特长生、普通生和急需帮助的学生。

二、分层备课 有了前面的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就更明确了(大前提,特长生要对基础知识已经了解的透彻,而且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也是需要你进行课前调查摸底)。对于特长生,我就寻找一些在竞赛类,具有开发智力,超出课本之外的知识,但是,不能太难,特别是一些自己心里都没谱的题目不宜拿来当作学生的作业或者习题,没必要,这样反过来被学生问倒了;对于普遍的普通生来说,我对问题的设计就大致没有脱离课本,像课后的习题可以当作是课堂中的小练习,但这部分学生还要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也应该适当的加些提高型的练习,像课本中的“想一想,练一练”之类的题就可以交之完成;最后剩下的那一批学生的大前提是在小学阶段基本没过多接触过电脑,所以在刚上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需要帮助,如何帮助呢?一是利用课余的时间给他们补补差,先让他们从最基本的怎样使用鼠标学起,当然这要安排的妥当,不能太占用他们的时间,也不能让他们没有收获而回;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找一些相当基础型的题目,上课时有空就给他们开点小灶。

有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后,给我的备课增添了相当大的难度,一个课时的备课相当于三个课时,但最终还是很好的为分层上课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三、分层授课

上课的内容首先是要能保证大纲的要求,落实大纲中的基本操作,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我事先准备好的适合他们的练习,“放”要“放”的适度,“放”中要有“抓”,“抓”一些高水平的学生的骄傲现象,“抓”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厌学现象。

在上课的分层上我们还可以引用这么一些资源,因为课堂中只有一个教师,所以有时候会忙不过来,这时候,我会让一些特长生在完成题目的前提下,帮助第三批学生,这样既可以让特长生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能从中受益,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例如,在讲解Microsoft Word 启动方法时,可重点讲解两种方法

方法一: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 Word”程序图标。

方法二:双击桌面上的“Microsoft Word”快捷图标。

在学生实践操作掌握上述两种方法后,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其他方法,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经过多次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指出启动程序的五种方法:

方法一:从“开始”菜单的“程序”子菜单中启动应用程序; 方法二:双击桌面的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的图标; 方法三:单击任务栏上的快捷方式的图标;

方法四:从窗口或资源管理器中双击应用程序的文件名; 方法五:从“开始”菜单的“运行”项中启动应用程序。

四、分层训练

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作业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从作业难度上又要设计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大纲规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分层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不采用统一评价的方式,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依据少儿NIT的教学模式,每生都有《作业设计考核表》和《过程式考核记录表》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地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与创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陈彦文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也应随着技术的发展进行探索和创新。高中学生学习驱动力主要来自高考,缺乏这一动力的信息技术课在教学活动中充满了困难,它是非高考科目,课堂上的信息技术教师也常常面临尴尬处境。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现象.在新课程环境下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模式;创新

《信息技术基础》作为高中的必修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为主线,强调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总是怀着复杂的心情,希望信息技术也如高考学科一样受学生重视。为了使每堂课尽量的精彩,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中普遍存在“喜欢玩电脑,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不正常现象,尽管我们一再强调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要参加全省的学业水平考试,并通过上课监管学生机、设立用户权限、禁止游戏安装、禁止USB接口等手段来强化管理,让教师头痛的是有部分同学找到漏洞绕过限制上网并告诉别的学生,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这种现实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期望不对称,其结果是教学效果低下。这种情况除了制度性原因之外,个人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索

1、讲授教学法

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高一阶段的教学中我深有体会,高一的新生刚入学,学习方式上还处于对高中教师新教法的适应和接受的阶段,初中阶段接受的是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十分有利。

2、示范与实践操作结合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通过这种方法就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学。比如,在PPT制作演示后,设计一个相关知识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最后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演示给其他学生看。这样对演示的学生有鼓舞作用,对其他的学生也有激励作用。演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就可以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大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任务式教学法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内容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定得太少或太容易,则造成时间浪费,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灵活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要求,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探索

1、“主题活动”教学评价。

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评价方法,使学生不再是面对试题进行作答,而是通过参加特定的主题活动,重视对活动的过程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并在活动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体现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生学完WORD软件后,组织了一次以“我的军训生活”为主题的电子报刊制作活动,让学生以自己的军训为主题,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报刊。学生根据军训期间在自己身边发生的感人事迹以及自己的体会完成这次制作活动,除了制作出作品外,还要写一份制作报告,详细记录制作的过程、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除了以作品的完成情况外,更重要是考查作品的制作报告,对学生的制作的过程进行客观评价。评价以能力方面为主,具体分四个方面能力的评定:⑴评价学生搜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⑵评价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⑶评价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⑷评价学生创新的能力。

这种评价方法体现了新的教学评价机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⑵体现了学生是课堂评价的主人;⑶体现出学生的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⑷在评价体现了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⑸灵活运用多种处理信息手段;⑹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积累经验。

2.“文件夹”教学评价。

借鉴国外教育评价前沿正在探索的“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地导向、诊断、调整和强化中进行。针对学生参加信息技术课的表现、体验及取得的活动成果所进行的评价,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的检验,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如知识水平的提高、应用能力的增强等),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以及思想和情感的积极变化。为此,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信息技术课的“文件夹”,在这个特别的“文件夹”中,记录有学生信息技术作业、上信息技术课时对学生的观察所作的记录、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映某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取得的进步,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以此作为评定学生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文件夹”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在创建文件夹的过程中,要挑选、提炼、评价自己的学习样本,成为自己进步的积极评定者,积极地思考、评价他们自身的学习过程,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三、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发展

1、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原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主要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入门介绍、互联网使用三个方面,教学活动停留在应用技术的层面,仅仅是“为了教而教”。而现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新教材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需要。高一开设的《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来说其中就涉及到“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等,需要向学生介绍多种软件的应用,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以后开设选修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要学而教”。其中涉及的一些技术与软件平时接触的机会很少,这就要求教师为了更好的推进新课程改革,必须不断鞭策自己提高信息技术的专业水平与修养。

2、教师应进一步打破学科本位,增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和互动。

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时效性和应用性决定其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新精神。”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信息技术教育更要跳出“学科本位”的思想,“注意培养学生利用

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所需的信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的目的。同时,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切勿成为为了整合而整合,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整合知识,避免生硬地将别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因此,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应是一种观念,而不是模式。

四、结束语

教学是动态的、发展的。我们也要以发展的态度开展教学探索和创新。在信息技术教学探索和创新上,要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乐教、好教、能教;学生会学、好学、能学。今后,除继续探索和创新外,还要进一步总结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任学宾:《浅论我国21世纪的中小学信息教育》

[3]何克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4]赵海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与实践》

[5]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6]吴娟:《网上协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教育技术通讯2000.10)

[7]李艺,李冬梅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庄小云:《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广东华侨中学)

[9]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三——教学评价[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6)

作者简介:

陈彦文: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学。

下载信息技术与药理学教学整合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药理学教学整合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索 陕西省山阳中学刘小菊 [摘要] 信息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目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网络技术的日......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初步探索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初步探索 营口市鲅鱼圈区望海学校 孙秀义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

    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时间和空间跨度大,长期以来依靠挂图、手画图等传统的教育手段进行教育,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有其局限性,现代信息技术爆炸性发展为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

    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摘要:目的: 为适应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建设的要求,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步伐,提高教育改革成效,探索职业教育新方法,现将PBL教......

    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摘 要】目的:在药理学教学中,对PBL教学法应用进行探索。方法: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进行传统教学法和PBL......

    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拾以萍‘王再学2 (1.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221116; 2.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1140) 摘要:21世纪是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急需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 买尼瓦尔1 (1 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三中学,新疆 8353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