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创感时代的课堂教学创新
浅谈创感时代的课堂教学创新
韶关市仁化县董塘中心小学 黄喜娣
【内容摘要】:21世纪,创新将引领世界。基于境脉思维方式的“创感时代”将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本文着眼于课堂教学实践,从创造的课堂、智慧的课堂、拓展的课堂、人性的课堂、快乐的课堂等几方面,谈教师应如何以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全新思维。
【关键词】:创感 全新思维 课堂教学 智慧 学生 【正文】:
21世纪,创新将引领世界。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顾问丹尼尔·平克写了一本书叫《全新思维》,他认为:左脑统治的逻辑、线性、基于推理思维方式的“信息时代”即将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注重右脑:综合的,创造性的,基于境脉思维方式的“创感时代”。《全新思维》这本书告诉我们:“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与众不同的思维,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创新”。“创新教育”,我们已经进行很多年的实践,也提出了很多的实践方法。但是这些方法,还是基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即是在不违背“左脑”思维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适当的“右脑”培养和开发。但《全新思维》则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方法:六感教育——设计感、故事感、交响感、共情感、娱乐感、意义感。那么,在现在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来结合这六感教育,用全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发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的全新思维呢?
一、创感教育,打造创造的课堂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直接影响到学生受教育的质量。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必须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常见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探究、发现,学生学习知识纯粹是被动接受或只是记忆知识形成的结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阻碍思维能力的发展。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放手让学生探究和发现。
在日常科普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唯一没有教材的课程,科普老师根据学校周边条件开发出 《奥运在我们的身边》、《畅谈公交你我他》、《仁化县垃圾的回收及利用现状调查》等校本资源,促进实践活动常规化、规范化、实效化。同时,每学期还组织学生到国防教育基地体验生活,到污水处理中心、自来水厂等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在生活思考,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孩子的天性里埋下了创造的种子,教育就是把这种天性激发出来。
此外,学校还应高度重视第二课堂的开设,要求教师运用智慧,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为出发点,开设剪纸班,泥塑班,绘画班、科技发明小组、七巧板班等特色班级和兴趣小组。为学生搭建平台,制造动手、动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班级里可开展班级名片的设计活动。不妨让同学们给班级取个响亮的名字,如:海燕、扬帆、小海豚„„根据确定的班名,还要设计相对应的班级口号。班名及口号是一个班精神的象征,它便于特色班级的培养,提高班级凝聚力,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这项活动不仅包含对班级精神的提炼和概括,而且也涉及美术设计知识的运用,在设计中启发学生的思考,追求设计和生活经验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意义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感教育,打造智慧的课堂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智慧的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也就是说,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要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要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老师在设计教学程序时,要尽可能地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努力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智慧的课堂应该追求教学的真质量,追求课堂的真效益。它应该包括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差异的知识建构和创新的智慧发展。
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展现自己的天性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就是学生思维激荡的舞会,杜绝“一言堂”,不问“是非”题。在数学课上多问“你是怎么想到的?”;语文课上多问“你还会想到什么?”“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多设计开放式题目,鼓励多种多样的答案,教会学生创造的方法,使课堂上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还可以还利用早读课前十分钟的时间开辟 “智慧十分钟课堂”,在课堂上专门讲解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加爱思考,活化灵性。课堂里智慧火花四溅,创感无限!有的班级开辟“智慧角”,由学生负责收集智慧题目,和大家分享。有的老师设计了“开心IQ”在课前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一条IQ题目和大家一起猜,既能活跃课堂氛围也能激发学生思维。
三、创感教育,打造拓展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拓展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要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优化教学情境,加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在声、图、音、像的多媒体环境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课堂上不只是简单的“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而应该还包括“引导和体验”的关系,而且后者在日后的教育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学校应利用活动课,开展拓展训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懂得生活的道理、学会处事方式和与人交往。要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在服务过程中他们总会遭遇许多尴尬事、烦心事,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学生会去留心观察,认真倾听,积极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参加街道清洁公益活动时,他们会体验到清洁工人劳动的艰辛,从而触动他们去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当学生在敬老院看到一些老人落寞的神情时,他们急于想去了解老人们曾经的故事,在倾听中体会老人的情感,从而以实际行动去关爱老人、关爱长辈;当学生在福利院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的处境,学生同样会深有感触„„这些情景会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在感同身受中训练他们的共情能力。更有价值的是,志愿者活动不仅能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集体和个人在有关问题上的观点和态度,经常“三省吾身”,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断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建构良好的自我意识。
四、创感教育,打造人性的课堂
人性是教育的精髓和根本。教师首先要帮助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要懂得人生的意义,前提是要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开展生命教育,把人性之中最真、最美、最善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领悟人性的光辉。
教师还要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目标的人。人一旦有了目标,就会激发出强大的能量,为了目标而奋不顾身,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不至于茫然。教师帮助不了孩子确立目标,或许我们帮孩子定的目标或理想会过高而不符合孩子的年龄实际,但我们可以问:“想象一下你明年会是什么样子?”或者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们:“你希望你到了15岁、20岁、30岁甚至是90岁是什么样的?” 如果那个时候让你回顾自己的走过的路,你想自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你想取得了什么成就?你做出了什么贡献?你后悔的事情可能是什么?孩子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只要我们用心聆听并对积极因素进行热情鼓励,就达到教育目的了。
其次,还要开展“心田教育”,润泽学生心灵。学生要能成“大器”,前提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小就养成自尊、自强、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宽厚善良、为人正直、孝亲尊长、勤劳节俭、富有责任感的优良美德。因此,我们开始了建立“心田教育”体系的探索,教育孩子成为“为祖国的强大而做个强大的人”、“为家庭的和谐做个和谐的人”。
五、创感教育,打造快乐的课堂
印度一位心理学家叫买丹·卡塔瑞尔(Madan Kataria)他研究得出:“当人感到快乐的时候,右脑就会受到刺激,主导逻辑的左脑会受到限制。右脑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帮助人们做好任何事情。”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说:“中国教育整体来说肯定是非改不可,一个国家的未来就是孩子,教育水平高低决定这个国家的力量,我们接触很多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两个问题:第一他们生活得不快乐,第二他们生活得没有创造力。“这句话或多或少说明我们教育严重缺乏快乐和创造力的现状。在这个物资充足的年代,人已经不再为基本的生理生存的需要而迫于开拓创新时,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创造,在创造中享受快乐已成为迫切的课题。
打造快乐的课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优美的“图片、影片”创设愉悦的课堂情景;运用快乐的“游戏、竞赛”组合,使课堂在游戏、竞赛活动中,趣味性、激励性、交际性融为一体;运用快乐的“体态语、表演”组合,发挥教师自身的就是一个课件的作用,以此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浓厚兴趣。
打造快乐的课堂,我们还可以实行快乐的多元评价。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是快乐评价的灵魂。对待孩子的不足,用爱心来感染和转化。评价同样需要“童心”,只有我们同时也拥有一颗童心,让自己的话童趣盎然,并尽可能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用孩子的心灵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才会真正从心底里接受老师,并因“亲其师”而“信其道”。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使我们国家要赢得未来的市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从童年时代开始培养中华民族下一代的全新思维,开发学生21世纪新能力,做电脑无法做的事情,用创感参与竞争,这是我们教育者新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Daniel H.Pink:《全新思维》,2005 姚康伟:创感时代——探索“创感时代”学校教育教学新思维
(广东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三等)
第二篇:努力做创感时代的教师
努力做创感时代的教师 ——听黎加厚教授报告有感
似乎很久没有接近教育技术的一些先进理念了,工作以来一直都把学校学习的东西当成是自己掌握的,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当成是我所要灌输给学生的,一直以为这些都是对的,是千古不变的,可是,今天黎教授的报告给我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冲击。眼前的黎教授,虽风尘仆仆却仍显得精神矍铄。他像一位卓杰、执着而勤勉的布道者,马不停蹄地向我们宣讲起《时代变化与创新教育》,循循善诱地指出用信息化教育振兴民族教育事业的理想、责任和方向。
黎教授从信息时代迈进创感时代说起,从创感时代的特征,到全新思维的培养,再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成功的启示。培训在轻松、互动中进行。每一位培训者都真切体会到,中国教育的未来在于培养学生的全新思维,这需要有创感的教师,创感的校长。黎教授讲到20世纪90年代是信息技术素养的教育年代,而到21世纪则是技能教育的年代——21st Century Skills。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要求学生了解整个世界,具有创新思维,批判性地对待信息来源,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进而黎教授提出了一个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概念词——“创感时代”。我们的教育需要From Information Age toConceptual Age,这对于我来说是新奇的、陌生的。可是听了讲座后,我又觉得这是必须的,我们中国乃至亚洲、世界都需要这样的变革,理念都需要这样的更新,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不需要廉价的劳动力,不需要机械的工作,我们要的是一颗创新的头脑。
谈到教育的创新,从新课改的开始我们就应该有所涉及。但将创新思维与情感意识进行有机的融合用于课堂教学研究的创感教育,却是第一次聆听。创感教育这一全新的理念打开了我思维的火花,让我对未来的创感教育的培训之路充满着渴望与向往。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的创新,黎教授站在整个民族的高度,放眼于世界,慎思美国教育的创新元素,提出了创感教育这一全新的名词,可谓是再一次推陈出新,充分发扬了世界教育的创新元素与中国所特有的情感的完美结合,必将掀起中国教育改革的一次新革命。当我们还习惯于进行机械化记忆的时候,当我们还处于标准化测验,用粉笔黑板、投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已不再是现在学校学生获得成功的最需要的东西,这也不再是最佳的培养学生成才的途径。21世纪的教育,已从信息化时代迈进到创感时代,右脑将掌控未来?这样的提法让我非常吃惊,为什么会这样呢?经黎教授的讲解之后,豁然开朗:左脑统治的逻辑、线性、善于推理的思维方式,将进入到全新的注重综合性、创造性、基于境脉的思维方式。信息时代将迈入创感时代。让我不得不惊呼:教育革新的日新月异。
21世纪的未来属于拥有不同思维的人。而丰富的物质、亚洲的崛起、自动化和中国的命运促使创感时代的快速到来。黎教授不仅是创新思维的创造者,更是创新思维的实践者。从爱国的责任感的角度,他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思路,为什么中国只是世界的加工厂?为什么中国在全球化的脑分工之中处于最低层次?一组组发人深思的数据、一个个催人深醒的事实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要赢得未来的市场,需要开发21世纪的新能力,用创感参与竞争。
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培养学生21世纪的创新能力,需要让我们的学生有丰富的情感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做电脑和机器无法做的事情,学会解决现在根本还不存在的问题,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不是课本上的“人工问题”,如:往一个池子同时注水和放水,多长时间能加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我们传统教育中规中矩,它的答案不是A就是B,我们很难说出第三个答案,它已经被我们定势的思维所牵绊,难道我们还要来残害下一代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记得以前听过一个故事,很简单就说一个老师提问“雪融化了是什么”,一个小孩回答是“春天”,结果被批评了。其实我们以前就在提倡素质、创新教育,可是面对现在的中考、高考,很多老师也很无奈的,没有成绩,对于老师来说,再好的点子也只能放在抽屉里。创感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全新思维,黎教授提出了全新思维的6感及相应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设计感:不只关注设计,还重设计。学习方式:随身携带设计本、画图日记;阅读设计杂志、参观博物馆;积极参与各种设计活动。课堂教学:基于设计的学习;基于设计的研究。我想: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方案(教案)中可以有所体现,让学生在课堂之中多问、多记、多思几个为什么?
故事感:不只关注证据,还重故事。学习方式:经常写博客;记录别人的故事;多读。课堂教学:学科故事设计与表达;撰写学习叙事;制作数字故事。我想:在我们的平时的课堂教学之时,要善于营造本堂课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讲一些学科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我们撰写博客的同时,可否考虑有条件的话,让学生也写博客,在教学片断的营造的时候,可否形成故事片断,特别是营造一些学科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化小故事。
交响感:不只关注专业,还重整合。学习方式:聆听音乐;记录比喻日记;涂鸦灵感记录、图片日志;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课堂教学:找出事物之间的关联;整合不同事物,形成新的事物。我想:这实际是一种整合能力,对课堂教学的片断进行整合,对片断教学中的事例进行整合。不仅注重知识的联系,还要注重知识的迭代与发展。
共情感:不只关注逻辑,还重共情。学习方式:理解他人;构建关系;关心他人。课堂教学: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分享经历。我想:这是一种高尚情感的体现,一个教师应该有无私奉献和关注弱势群体的高尚情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蹲下身子,关注全体学生,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给予他们赞许与鼓励,你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娱乐感:不只关注严肃,还重娱乐。学习方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旅游、运动、儿童游戏;休闲、玩耍;课堂教学:基于游戏的学习;体验式学习。我想:一个善于教师的老师,也是一个善于娱乐的人。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地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乐,乐中学。在生活中,要劳逸结合,享受生活。
意义感:不只关注事务,还重意义。学习方式:思考人生意义;社会责任感的理解;阅读历史故事;学习哲学。课堂教学:历史故事的学习;基本问题的思考与分享。我想: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为什么而从教?课堂教学是为了什么?当我们在哲人那里找到了答案的时候,我们就能为自己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耐心、细心、安心地关注课堂,关注教学,关注我们的教育,关注我们的人生,在价值感的驱使下营造一片精彩的教育时空。
黎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报告以项目的形式来进行,寓教于乐,游戏互动,带给了我们快乐与思考。创感教育给我带来快乐,让我们共浴创感教育的春风,在挑战中成长,在历练中欢笑,在竞争中进取,与创感教育共行!
第三篇:时代呼唤创新
中国创造”呼唤创新型人才
http://.cn2011-01-31 14:42
有资料显示,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我国货物出口的55%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90%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由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使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利润少,风险高。要改变这种局面,中国的企业不能继续走“中国制造”的老路,而应迅速创立自己的自主品牌,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中国创造”之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虽是一字之差,却是意义非凡。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企业五百强中,中国内地仅有11家企业榜上有名,而且多数属于电力、石油、银行等国家垄断性行业,至于国际上耳熟能详的中国著名品牌更是凤毛麟角。中国没有出现如通用、摩托罗拉之类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也就是说,中国没有自主的知名品牌,中国对国际市场份额的占领很大程度上是“广种薄收”。我国制造业实现向“中国创造”转变,关键是创造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可以打开多种不同类型产品潜在市场大门的关键性技术,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产业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方面。据资料介绍,减碳技术之一的节能LED(发光二极管)技术,直接将电转化为光,是继火、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第四次人类照明革命的代表作。在同样亮度下,LED照明的电能消耗仅为白炽灯照明的八分之一。今年,我国照明耗电估计在3225亿度以上,假如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照明改用LED,那么一年可节电近1000亿度,节省标准煤12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73吨。然而,占利润70%的外延片和芯片是国外企业生产,我们主要是做LED的封装和应用。国内生产的芯片品质与国外相比,至少有5年以上差距。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硅材料制备技术落后,只能依赖国外设备厂商,使得大部分利润落到他人囊中。正是由于我们缺少核心技术,我们的制造业只能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的装配环节上。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我国制造业的当务之急是促进产业升级,创造自己的核心技术,进而增加经济的贡献率。
核心技术哪里来,谁来创造、掌握和应用核心技术?毫无疑问,这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支撑经济命脉的脊梁。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只有创新型科技人才,才能创造、掌握和应用核心技术,谱写“中国创造”的新篇章。
创新型人才,通常是指个人拥有独特经验、技能和心智模式,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根据社会大生产和现代化管理要求,创新型人才包括知识创新人才、技术创新人才、产品创新人才、管理创新人才和制度创新人才等。概括说来,创新型人才具有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努力的创新意识,具有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创新品质,具有不轻言放弃、锲而不舍的创新意志,具有见微知著、触类旁通的创新视觉,具有善于发现事物内在联系、预知事物发展趋向的创新思维,具有精通专业、了解相邻学科的创新学识。毋庸讳言,我国目前这样的创新型人才还相当匮乏,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国家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就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建设创新国家的需求为基准,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打破影响创新型人才发展的户籍、身份、年龄、职称、资历等障碍,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对企业来说,要拥有创新型人才,一是要立足自己培养,二是要积极引进。总之,“中国创造”在呼唤创新型人才。我们只有培养和造就大批能够创造、掌握和应用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人才,才能顺利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美好蓝图才能变成现实。
第四篇:课堂教学创新
课堂教学创新
————课改与洋思理念的践行
一、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反思。
长期以来,由于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偏重知识灌输的影响,严重阻挠了师生双方心智的发展以及良好的情操、意志、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极端的升学压力下发生位移,教学方式呆板,目标缺失、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目前最大的危机是缺乏对课堂教学本质的理解,忽视对课堂教学自身本质力量的确认。要割除传统教学的弊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能力、个性乃至全体教学的培养目标,应高扬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寻求以创造而不是以理解与记忆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价值取向。在教学中,不但要加强“双基”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要更加注重丰富的情感和个性,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课堂教学创新的研究旨在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出发,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形成和创新潜能开发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二、对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考。
所谓课堂教学创新是指以创新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创新性学习是相对于维持性学习(或称适应性学习)来说的。维持性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它重视模仿继承,重视获取知识和积累信息的能力;创新性学习更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应变能力,它重视思维过程,具有独立思考、大胆求索的精神,不仅能吸收新信息,而且能发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创新性学习是学习活动的高层次表现,它涵盖了学习的创造性、合作性和参与性,是通过学习充分发展个体潜能,使学习主体具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和变革现实的能力。创新性学习最终所形成的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或学习的能力,它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叶澜语)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并且从过程中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拓展性以及创造性的特征。
三、对课堂教学创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创新应以发展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运用创新教育的观念和理论指导教育。通过对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程序设计、基本策略和评价改革的研究,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创新潜能开发的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
致力于培养、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转变和更新教师的学习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努力形成融科学性、创新性、实验性为一体的我校办学特色。
四、课堂教学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
教学民主是创新性教学的重要条件。它要求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正如苏联学者雅各得钦所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
2、探索性原则。
教学实践证明,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映了教学相长,掌握知识技能与培养创造能力的统一性等教学规律的要求。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造成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灵活性原则。
创新性教学的灵活性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变式”教学,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全面而灵活地对问题作综合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品质。
5、独创性原则。
教学工作的最本质的特点在于独创,而教学过程的独创性却集中在教师保护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独创性上。教学中保护和培养这种品质,必然对传授知识、培养智能、发展创造力有重要的作用。培养独创性,教师应当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能力,消除盲目从师从众的心理。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独创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进取,畅所欲言,直抒己见,对学生富于创造性的想法或作法要满腔热情地支持。
6、培养非智力因素原则
教育工作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证明,学生心理品质中的智力因素,固然影响着他们创造才能的发展,但非智力因素,如理想、信念、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往往发挥着更突出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发挥它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动力作用。
五、课堂教学创新操作要点:
1、课堂创新教学的目标定位。
(1)认真分析全面把握教材。
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时,老师要明确该教材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明确重点、难点及关键,全面把握,整体了解,寻找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智因素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区、开发点,使自己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学习。
(2)确立课堂教学创新目标
课堂教学的总目标应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充分感受学习之乐,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它应是认识性目标、情感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的整合。认知目标应遵循基础性、普及性和阶段性。情感性目标应体现渗透性、趣味性。社会目标体现交往性、参与性和合作性。
①、合作参与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我们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变专制、权威性的师生关系为伙伴性的师生关系。其次要重视课堂结构的优化,畅通多向交流的渠道,形成群体学习的“场”效应,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目标导向激励,学生中个体和群体激励的有机统一,从而让每个学生参与
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再次,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必须要以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课堂内最大限度地完成认知任务,达到课堂效益的提高。
②、分层激励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学生层次往往存在三个差异,即学生基础有差异,接受能力有差异,行为习惯有差异,如果对全体学生按同一目标,同一练习来进行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必须实施分层异步激励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学习效率、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质量检测各方面均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要课前分层设计、课中分层教学、课后分层辅导、作业分层完成、测评后分层激励。
③、创新性学习的导学目标。语文教学要初步养成学生在阅读、表达、思维、听课、作业、讨论、交流、自学、计划等学习方面的良好态度、技能和习惯,加强语言实践,重视语感的领悟,割除“以讲懂为中心”的教学弊端,采用以熟练为前提,会读为基础,读懂为原则,读透为目标的“三位(即识、读、诵)同步”教学法。英语学科运用听说读写四种教学手段,突出听说能力的养成,采用“英语六步教学法”,即A、设景;B、导读;C、操练;
D、朗读;E、归纳;F、运用;数学教学采用“导——行——知——行”的模式,即教师精心创设情景,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索。其操作程序为:A、导,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启发导入;B、行,动手操作,多向交流,主动参与;C、知,揭示规律,形成共识,建立认知结构;D、行,实践运用,拓展创新,巩固深化。其中以行引知,以行促知。音乐教学采用“引——赏——评——析”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引析激趣、赏析演练、评析表达、简析评述。美术教学采用“四激”教学模式,通过“激趣——激活——激动——激励”四步教学,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
(3)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是学生。备课时,应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教师要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组织形式、反馈形式,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有操作、实验的机会,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创新的程序设计。
我们根据认知构建理论、合作教学理论及创造力的人格特征理论,从师生两个层面着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情感、激励、控制过程,设计创新性课堂教学的一般性程序。
(1)、明确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做到明确、具体、适度、留有余地。课堂教学目标可分为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实际,更有实效。
(2)、整体感知。创造条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在整体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根据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情况,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品德、审美等内容有个简约的、大概的了解。
(3)、深入探微。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状态,对教材内容作全面的、深入细致的、纵横联系的学习与探索,使学生弄懂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发展思维,形成技能,陶冶情操。
(4)、优化发展。在整体感知、深入探微两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思维、情趣、美感等方面扩展、延拓、生发开去,变换角度、方法与形式,从不同层次去分析、理解、思考、记忆。
(5)、简要概括。引导学生积极认真地把一堂课的内容以恰当的形式简要地进行概括,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形成知识网络。
(6)、模拟创新。通过练习、谈论、独立钻研,以求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学生个体知识体系,并积极启发、鼓励学生思维有新意,对知识有新领悟,逐步学会思维的方法,形成能力。3、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策略
(1)基础知识策略
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支撑点,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基础和起点。这一策略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注重展开学科知识教学的全过程:
①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②重视知识之间内部联系的教学。
③重视知识横向拓展、知识重组的教学。
④重视知识运用的教学。
⑤重视知识的掌握方法的教学。
⑥重视知识探索的教学。
(2)环境与行为策略
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高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①有计划地组织小组讨论。讨论的时机可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可在理解知识的关键之处;可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理解受阻时;可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或有多种解题思路时。②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可以在初次接触教材时鼓励学生提问;可以在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提问;可以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质疑;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在这方面,教师应当注意两点,一是热情鼓励,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二是教给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发问质量。
③有组织地开展“小老师”活动。可以把评选“小老师”作为对学生鼓励性地评价。“小老师”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引入竞争机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注意创造条件,让中差生也有当“小老师”的机会。
④设计有创造因素的作业。课堂作业要有层次,允许学生有选择地练习,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的设计要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尽可能与
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围绕新知识进行引申和拓宽,进行变式性练习、强化性练习、对比性练习、开放性练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思维更灵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运用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实验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是对知识的转化、想象和创造。
(3)情感与思维策略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双方心理双向交流的动力和支柱。在课堂教学创新中,知识的学习不在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要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特别要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走向创新学习之路铺路架桥。①以深沉而持久的师爱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当在理智闪光的同时予以情感投入,采取与学生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产生情感协调效应。
②重视运用联想规律和知识迁移规律,加强对知识的横向、纵向和逆向联想。教师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等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集中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寻求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意识。
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课堂教学创新的评价改革
(1)、以创新性学习标准为主的评价取代过去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
①要由过去主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
②要有过去主要注意传授和学习形成了的知识,转变为更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创新的能力。
③要由过去主要根据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质量,转变为更注重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的角度评价质量。
④要由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变为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特别注重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发展。
(2)、激励导向性的评价。
①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和失败。
②注重发展性评价。以纵向评价为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③以激励导向为主,以多元化的素质教学目标为标准。
总之以多元评价取代过去的单一评价,做到自评、互评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有效借鉴课改和洋思经验的精髓努力构建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
第五篇:移动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培训体会
“物联网+教育”时代对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培训体会
互联网时代,奇迹每天都在发生。“互联网+”是2015年的热词,被李克强总理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从总理口中说出来,着实火了一把。
对于什么是“互联网+”,可以这样理解: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交通,滴滴打车出现了„„也就是说,“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甚至现在又出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
毫无疑问,将“互联网+”模式运用于教育教学,一定会掀起一场关于教学模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多方面的,既关于教育者又关于学习者。
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直接或间接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互联网+教育”将重塑教学形态,掀起教学模式的变革,完全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进一步拓展空间和延伸时间。比如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网上,形成了在线课程MOOC等等;将课堂启发拓展到线上解惑,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课堂互动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实现“人-机-人”的互动模式„„值得欣慰的是虽然“互联网+”下的互动耗费了教师的大量时间,但是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高了,要知道,问题的背后隐藏着思考!——因为提问题的过程,也是自己梳理知识、搜集资料、训练思维的过程,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复习和补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手段应用于教学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完善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的学习评价从传统的点线结合变成了线面结合,从仅仅靠学期考试成绩和整个学期的平时成绩评价学生变成了教师对学生考试成绩、平时网络互动提问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互答等等,增加了维度与广度,形成了多维度多视角的评价机制,更能反应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从这个角度看,评价一门学科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效性)也同样更完善,从单一的“以成绩评价”转变为与之相关联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位的评价。
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倒逼了教师的自身能力的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老师应该有时代感,要跟得上时代,从某种程度上说,“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对我们教师来说,这既是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另一方面,老师不用特别担心技术上的事情,这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最根本的还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所以“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要想拥有更大的舞台,必须从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开始。
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需要保持一份冷静
“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从教学模式到教学理念,但是不会取代传统学校教育。两者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教师才是教育的根本。教师不能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单纯地依靠将课堂教学分离一部分 到网络教学是肤浅的,是形式主义。教师在进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尝试和教学改革的时候必须牢记教育的本质,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或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