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与古建筑、古服饰之间联系方面(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05:0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与古建筑、古服饰之间联系方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与古建筑、古服饰之间联系方面》。

第一篇:浅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与古建筑、古服饰之间联系方面

浅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与古建筑、古服饰之间联系方面

——探析文字与美术之间的融合

宗洁 王丹凤

摘要: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一员,同时作为从古留传下来的古建筑与古服饰艺术,同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这三者或者说这两部分艺术(古建筑、古服饰与古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方面,寻找这其中微妙的那个角度,发掘这古树上的一抹翠绿,是新时代下需要的精神,是本研究的灵魂所在。关键词:时代精神;古典文学;古建筑;古服饰;微妙视角

引言:书此论文之所以用“浅谈”二字,并非研究项目浅显,而是内容谈及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在其中任何一方面,没有亲身经历只是研究,恐是研究一生都仍认为知之甚少。我辈处在这断代的文化中,只能积极研究追溯不敢懈怠,以继承这华贵的珍宝。

一 探寻古文化的时代性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其建筑不像基本以石材为主的西方国家,至今保留着的建筑形态基本仍是历史中的模样,而是当中出于一些舒适度和其他方面的考虑,建筑多采用木材,因此保留下来的已经为数不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服装除一些少数民族外都已普遍国际化,没有古服饰传承下来的特点了。弥留至今的“国宝”已经越来越少,我们要做到继承就要去深入研究每一个方面,才能去其糟粕,汲取它的精华的部分,从而在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引用与创新。本项研究即是在阅读研究古文学作品中,从一个美术的角度,观察古语言下当时的建筑与服饰是怎么展现在字里行间的。它综合了文字与图画的研究,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阐释了文学与美术之间的联系与寻沿点。本项研究在全面探寻各个角度的中国文化,从而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并发扬与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发展,使民族文化发展到当下的时代中,愈走愈有中华味道是本项研究最初的一个期许。

“让历史文化走向大众”,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通过解读文学著作寻找语言中建筑、服饰美学方面与艺术的契合点,以权威的著作为基点用己有的想法对文化现象做具有世界视域的现代人的解读。让广大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更方便、更便捷、更正确的了解建筑、服饰语言的基础知识,从而在慢慢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过程中时产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发读者追寻中华文化的兴趣就是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宗旨。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一员,将古典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当之无愧。不同的读者阅读同一部文学类作品,或是一个读者从不同的思考角度阅读一本文学作品,它的启迪在多方面是迥异的。

同时作为从古留传下来艺术的古建筑与古服饰,与古文学作品一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这三者或者说这两部分艺术(古建筑、古服饰与古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寻找这其中微妙的那个角度,发掘这古树上的一抹翠绿,是新时代下需要的精神。

二 文学、建筑、服饰之间的美学所在

本项研究致力于通过代表性的专业文字与术词的整理(通过部分画面再现)让读者在当阅读文学作品时,无论是哪个类别的文学作品,激发他们在阅读有自己感想的同时也能扩充其他方面的知识,从而将中国文化一步步的传承下来。

我们通过《尔雅》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建筑的古代专有名词解释,翻览纵观此书,现实让我们为后知后觉感到惭愧,这众多的古知识吾辈却一直误解、不知一二。读到这部所释大量表名物的专用名词的百科性名物词典,阅读下来感念它的全面性,终得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感想。

(一)“墙”之美

感受纵多,应着眼于当下,这次研究最大的特性就是书与书之间的联系体现在古研究方面的相互性居重。比如《尔雅·释宫》中言:”墙谓之墉。疏云:‘墙者,室之防也。名墉。李巡曰:谓垣墙也。’所谓“垣”,依《释名·释宫室》“援也,人所依阻,以为援卫也。”而墉的意思,即是“容”,而容即是障隐。综合而得:墙壁具有隐蔽风寒,一组,援卫的基本功能。另外,像墙壁在古代的称辞,其他著作中亦有写到。在《诗经·小雅》中“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诗经·大雅》中有一段描写周王朝营造宗庙的情景写到:“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家室。”《尔雅》解释‘司空’是古代建筑中管理木工的,又称‘司工’;司徒为管理古建的木工。进而写到的一部分是古建筑的筑墙之法:“其绳则直,缩版作庙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其中“缩版”在《尔雅》中解释为:“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即筑墙的大版称为业,筑墙时用绳子扎住筑墙版,称为缩。《诗经·大雅》这一段中的“堵”即是墙壁。墙有大小之分,其建造高度在《诗经》有云:“一丈为板,五板为堵”;《春秋传》记载“五板为堵,五堵为雉”。另有“女墙”。在李渔的《一家言·居室部》中谈及“女墙者,城上小墙,一名睥睨,言于城上窥人也。予以私意释之,此名甚美。”什么样的墙可以成为“女墙”,李渔又写到“似不必定指垣,凡予以内之及肩小墙,皆以此名之。羞女者,妇人未嫁之称,不过言其纤小,若定指城上小墙,则登城御敌,岂妇人女子之事哉,至于墙上嵌花或露孔,是内外得以相视,如近时园圃所筑者,益可名为女墙,盖仿睥睨之制而成者,其法穷奇极巧,如园圃所载诸式,殆无遗义矣”。

(二)“屋顶、梁”之妙

在中国土木建筑中,最符其特点的莫不过建筑的屋顶了。它特有的反宇飞檐在《诗经·小雅·斯干》中被形容为“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在《楚辞》中形容屋顶是“筑石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般的美妙。再者就是古建中特有的“梁。《尔雅·释宫》部分讲到:“梁,疆梁也。”疆有疆界的意思,这说明梁是屋架中的一种横跨构件,与立柱成垂直角度。从文字的角度解析,“梁”字从水,从木,原为驾凌小河的木桥,即所谓的河梁。疆者,强也,因此“梁”的功用为承受由上部桁檩转达的屋顶重载,再下传到立柱于地基上。梁作为建筑构件,不但在建筑功用中发挥甚者,从它的文字美学的赏味角度看,它也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抒发人文情怀,发挥了寄情于物的功用。比如杜甫“江山扶绣户,日月近雕梁”,郭璞“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等等古今盛名的诗句。

(三)“窗、门”之丽

谈到窗户,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事物,我们现代将它理解为一个整体,然而在古代,二者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窗,即是窗子。在古建中对各个位置窗的称呼也是不同的,室和堂之间的窗子叫做“牖”;室北面的一个窗子叫“向”(《诗经》中的“塞向墐户”便指此);上古的窗子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窗子的美,王国维的《扶南曲歌词》中间接表达了出来:“朝日照绮窗,佳人坐临镜”,窗在这里的使用增添了惬意秀境的美好状态。而“户”则是门,《尔雅》释户为室两旁的单扇房门。《论语·雍也》中的“谁能出不由户?”即是这个意思。《诗经》中“庶人,摹户”,指的是一般老百姓的门,以荆竹编扎,亦可称为“柴门”。柴门时候是成为山野村夫,贫寒之士家的象征。唐代杜甫就有形容,《羌村三首》之一云:“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宋代叶绍翁云:“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柴门”一次在句中有清静高雅的点睛之笔,可见在文学中建筑及其构件所体现的美给人一种别有韵味的享受。

门作为屋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子》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在古建中有很多的称谓。《尔雅·释宫》中有关门制有颇为丰富的解说,“閍谓之门,正门谓之应门,观谓之阙。宫中之门谓之闱,其小者谓之闺。小闺谓之阁,衖门谓之闳。柣谓之阈,枨谓之楔,楣谓之梁,枢谓之椳。枢达北方,谓之落时,落时谓之戺”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代宗庙的门成为閍。王宫的正门叫做应门。宫门之外有高台,高台上有望楼称为观,观就是阙。而宫中的门自然比整座宫城的们小,这宫中的门成为闱(“闱”是宫城中供皇族女眷所居宫殿的门),比闱门更小的是闺门,比闺门更小的是閤。其中阈是门槛,门限;楔是门两旁所竖立的木柱,即门框。梁是框上的横木,实际指门楣。门上有转轴叫椳(“椳”是支撑门中转轴的门臼),落时又名戺,是宫室撑持门枢之木。

(四)“门外”之秀

门外有柱有栏杆,《淮南子·说林训》言“山云蒸,柱础润”,这种浸人心田的画面:远处虚景的山云和近处实景的柱础相得益彰。栏杆又名“勾阑”(也作“勾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写到“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的莲华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里的“勾栏”是宋元时期百戏杂剧的主要演出场所)。栏杆的秀姿在文学中甚多。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清平调》中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在诗文上,被称作“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写《拙政园梦隐楼》中“回首帝京何处是?倚栏惟是暮色苍”,作者忧国情怀,抒发感伤的脆弱在“倚栏”处得以尽显。

(五)“瓦”之锦

另外与屋顶紧密相连的毋庸置疑则是“瓦”了,“瓦”的种类有很多,在文海的深处有各种关于“瓦”的阐述与描写。《唐书·宗室传》“齐物子复字初阳,为岭南节度使时,教民做陶瓦”,此处的“陶瓦”是“泥瓦”。《绀彩集》中“虢国夫人,夺韦嗣立宅,以广居室,皆复以木瓦。后复归韦氏,因大风折木坠堂上,不损。视之皆坚木业。”此乃“木瓦”的写照。更有一些悉数罕见的瓦是现代我们闻所未闻的,像《明一统志》中的“庐山天池寺,洪武间敕建。殿皆铁瓦”;《天中记一》中的“西域泥婆罗宫中,有七重楼,覆铜瓦”;《唐书·南蛮传》“王居,以金为甓,覆银瓦(《尔雅·释宫》中言“瓴甋,谓之甓。注,甋,甎也”,这是四个关于砖瓦的古字)”;另有“竹瓦”在《南征八郡志》中有:“岭南峰州冀令县,有大竹数围,任屋梁柱,复用之,则当瓦”;甚至有“布瓦”,《汉武帝故事》中说到“武帝起神明殿,砌以文石,用布当瓦,而涂漆其外,四门并如之”。相比之下,琉璃瓦便耳熟一些了,《谷跖集》“琉璃瓦,名缥瓦”,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为装饰物,到元代时皇宫建筑大规模使用琉璃瓦,明代十三陵与九龙壁都是琉璃瓦建筑史上的杰作。

(六)“礼节”之慧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古代,礼仪的要求遍布各处,房屋亦然。在古文学中有系统阐述古学者对住宅缜密思考的理论。北宋司马光所书的《涑水家仪》其中一篇有关居家杂仪的文章即是很显著的由重生活礼仪而考虑建造住宅的,“凡为宫室,必辨内外,深宫固门,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室,不共厕......女仆无故不出宫门,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它在现如今徽派的中型以上的住宅中有明显体现;或是南宋袁宷的《袁氏世范三卷》中记述的治家和住宅兴造方面的篇论,如其中的“盖起造之时,必先与匠者谋”,或是“人之居家,须令墙垣高厚,藩篱周密,窗壁门关坚牢,随损随修”,或是“居宅不可无邻家,虑有火烛无人救应”,“居止或在山谷村野僻静之地,须于周围要害去处置立庄屋,找诱丁多人居之,或有火烛窃盗,可以相救应”等等。

在住宅形制方面,清代的林牧在《阳宅会心集》上卷“恪式总论”中言“屋式以前后两进两边作辅弼护屋者第一,后进作三间,一厅两室......以作主屋,中间做四字天井,两边做对两廊,前进亦作一厅两室”,这即是四合屋。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记“见人家多楼上架楼,未尝有无楼之屋也。记一室之居,可抵二三室,而又无尺寸隙地”,这里说的是台

院式的两层(或两层以上)楼。

(七)“服饰”之隽

像这种文学作品中侧面或者微角度表现建筑的还有者甚多,服饰也是同样的。中国服饰渊源流长,着装除了实质性的遮蔽和保暖作用外,在何时于何地着什么样的服装同样也是礼仪的一种体现。

帝王家的服饰在礼仪方面的体现是最为显著的。比如《周礼·春官》中提到了天子穿的六中冕服代表性的诠释了这一点。《周礼·天官·司裘》:“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 云:“大裘,黑羔裘,服以祀天,示质”,《孔子家语·郊问》:“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衮象天,乘素车,贵其质也”,《周礼·春官·司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这里的大裘冕服是六种冕服里最复杂的一种,其玄衣上面绘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玄衣上绣有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衣服上共有的图案就有十二种,相当繁琐了。“大裘”除了表面释义,在古代亦被诗者文人象征化为功能性强大的物质或精神表态,比如在唐代白居易的《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中写道:“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或是清代唐孙华的《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之三中:“大裘百丈遮寒士,修绠千寻援溺人”等等都是表作者心中情思以寄托情感的代表。

这里的大裘冕服是天子祭祀时穿的,而随着天子所要做的事情的改变,相应穿着的衣服随之变化。比如在《周礼·司服》中提到的天子祭祀先王时穿的:“王之吉服,享先王则衮冕。――《周礼·司服》。司农注:“衮衣,卷龙衣也”。这里的衮冕服指的是衮衣和冕,即是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在《说文解字》解释到:“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常。幅一龙,蟠阿上乡(向)”。衮衣的玄衣详细覆有龙、山、华虫、火、宗彝,纁裳绣有藻、粉米、黼、黻共九章的图案,而古代上公穿的礼服,绣有龙纹。龙首向下,与天子礼服有别。后世称三公为衮服衮而朝(见《后汉书·张衡传》)。“享先公飨射则鷩冕”,鷩冕是天子在打猎的时候穿的,衣服上覆有七章图案(华、火、宗彝、藻、粉米、黼、黻);“祀四望山川则毳冕”,这是天子在祭祀天下名山大川时所穿的“毳冕”,其上共有五章图案(宗彝、粉米、藻、黼、黻);“祭射击五祀则絺冕”,絺冕是天子和诸侯在祭祀天地神、谷神、门户井、灶、中霤诸神所穿,上着粉米、黼、黻三章图案;“祭群小则玄冕”,玄冕这六种冕服中是最简单的一种,它是天子和诸侯在祭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时穿着的,其上玄衣没有绣着图案,纁裳只有黼一章图案。

古服饰除了规定场合方面的礼仪制度外,其不同种类衣服的做法也是礼仪方面的一个体现。比如《礼记·深衣》中“古者深衣盖有制度,袂圆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片”,这句话指的是袖口圆如规,领口方如矩,象征君子行为规矩方正,合乎礼仪。《觚不觚录》(明朝,王世贞)中言袍子的形态:“腰中间断以一线横之,谓之程子衣,无线道者谓之道袍,又曰直缀”;衫由袍演变而来,最大的特点是衣身和袖子都很宽阔长大,袖口敞开无袪,这一特点在《宋书·周郎传》中“凡一袖之大,正断为两,一裾之长,可分为二”处尽的体现。在古服饰中仍有无袖种类的衣服,比如《事物纪原》中提到的“隋大业中,内宫多服半臂”,这里的“半臂”指的是无袖的外套;另有《元史》中记载:“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绊,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这里的“比甲”值得是无袖长外衣;再如《尚书正义》中的“甲胄”,“甲胄,秦世以来始有铠,兜鍪之文。古之作甲用皮,秦汉以来用铁。铠鍪二字皆从金,盖用铁为之,而因以作名也”。这些服饰的命名或是由来是有着社会性与历史性的,不同朝代,或是同一朝代不同等级阶层给予其命名或规定是不同的。

随着研究一步步深入,该项目点最终页豁然开朗了。在众多古文学作品中,或是记人或是叙事,在古建筑或是古服饰方面或大或小的角度透露着该时代的人文景观与历史文化特征。大角度指专门叙述解释建筑或服饰方面的书籍,比如建筑方面的《尔雅·释宫室》、《一

家言·居室部》、《涑水家仪》,服饰方面的《礼记·深衣》、《尔雅·释衣服》等等;小角度则是文学典籍里面侧面带出的有关建筑或服饰方面的关键字词,这方面在众多古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凡是记述人物、地点等或是寄情于物、托物言志等方面均会提到古服饰或是古建筑的某个构件。

像此类的角度比比皆是,项目的研究意义便是希望通过此切入点学习得到的结果激发对古文化感兴趣的志同道合者,使他们在阅读之时去感受文学和艺术相映成辉的趣味,将自己的现代之情融合至古文化中,不畏芜杂,但求情之所至。这将是一个“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的滋味。

参考文献:

[1]《尔雅》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2011.02 [2](清)方玉润,朱杰人 《诗经·大雅》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06 [3] 李渔(清)《一家言·居室部》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 2010.01.[4](汉)朝许慎撰,(清)段玉裁 《说文解字》 中华国图书出版社

2011.01 [5] 孔安国《尚书正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2007.12

第二篇: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具体绘画作品谈谈中西方

绘画的区别

[内容摘要] : 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在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

术中的主要代表没数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比较,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关键词]

中西方艺术比较;西方美术;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绘画题材;绘画风格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画家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中国花鸟画既形似又神似,不仅表现了花鸟之美,而且花鸟都被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鸡雏待饲图》描绘的是两只卧立各

一、茸茸可爱的雏鸡,通过它们张开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张望企盼的情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它们对画外母鸡迫不及待地“叽叽”呼唤,这呼唤可能是它们表达见到母鸡的喜悦之情,也可能是诉说它们饥饿难耐之苦。画中两只雏鸡虽然向同一方向张望,但它们的动态却完全不同,一只是欲立前瞻,一只为侧身回顾,给人以静中寓动之感。这幅画没有任何配景,显得非常单纯,但却笔墨无多意更浓。中国的人物画虽不能明确表现出人的相貌,但人物的动作神情却非常真实。《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它描绘了诗人曹植在洛水上,遇见了已成为洛神的旧日恋人的情景。在这幅画中,画家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他把那位似来似去、飘忽不定,在水面上凌波微步的洛神描绘得非常娴雅而传情;而处于惊疑、恍惚中的曹植,在洛水之滨与洛神遥遥相对,留恋徘徊可望而不可及的样子,也十分传神,透出无限的惆怅和哀伤。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虽然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如齐白石所画的《虾》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西方传统绘画虽然偏重再现,但从各个时期代表画家,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及后来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也总力图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倾注其中。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方传统绘画,它们都 能以此给人们美的熏陶。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天津: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2]宗白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徐建融。中国绘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第三篇:物流与市场营销之间的联系2

一、物流与市场营销之间的联系。表现为物流与市场营销相互作用

(一)物流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物流对市场营销具有直接性、决定性的影响,没有高效的物流,就不能实现时间和空间效用,即使市场营销不断创新,也难以赢得顾客满意。物流的有效性、通畅性和及时性直接决定产品的生产与创新;物流各个环节的成本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构成,物流成本直接影响产品的最终价格,一般来说,产品的制造成本已不足总成本的10%,而与储存、搬运、运输、销售、包装等活动耗费的时间相比,产品的加工时间只有这些活动耗时的1/20,物流成本大约占商品总成本的30%-40%;物流的通达性和网络结构直接影响产品分销渠道的有效性,影响消费者接受该产品的方便性;物流的及时性与多功能直接影响促销战略的实施;物流的信息化处理能力直接影响企业与下游客户的沟通。

1.物流服务对营销组合(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的影响。物流本身提供的主要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有形的产品,其服务就必须要考虑服务的范围、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等,其中物流服务中向顾客提供的服务水平是影响顾客购买和连续购买的关键因素。物流对产品策略的影响:新产品开发能否成功推向市场,除了本身的因素外,还取决于是否具有充足的货源且成本合理的原材料,一个符合实际又有生命力的产品开发策略,是不能独立于物流活动之外的。在扩大产品生产线时,应当充分考虑新增产品线的组合状况及平均销售规模以及物流成本的影响,因为产品线的无限扩大,会直接影响物流效率,对企业利润的增加起到抑制作用;在确定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包装时,必须要考虑物流的可行性与物流费用,需要市场营销部门与生产部门、物流部门互相配合协作;在进行产品包装决策,处理与产品包装相关的问题时,需注意包装的规格、标准等既要达到保护产品质量和促销功能,又要符合降低物流成本、方便产品运输的要求。物流对价格策略的影响: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运输费等物流费用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市场营销部门必须要估计到为顾客提供不同服务水平与物流费用之间的增减变化,制定出最佳的定价决策,一般来说,增大订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物流费用,营销部门要与物流部门一起制定合理的“数量折扣”定价政策。物流系统研究对市场营销的主要影响反映在成本削减上,据营销专家估算,物流成本降低潜力比任何市场营销环节要大得多。物流对分销策略的影响:物流服务的渠道选择是客户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服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客户一般喜好较近的物流提供商,这样可以提供极大的便利性,更能降低成本。有效的物流配送使分销渠道更有竞争力,使产品更有吸引力;库存点的增减、一定场所出入库商品数的增减、输送、通讯、订货处理或仓库装卸、在库水准的变动等,都对销售服务产生影响。在进行物资采购决策时,应对供应商的生产规模、企业性质、技术能力、设备状况、资金信誉等进行市场调查,建立供应商档案,规范供应商的管理,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和供应商评价体系,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信息的反馈工作。物流对促销策略的影响:提高产品发送的速度,保证准时送货,便利顾客随时能买到所需的产品,提供商品在途运输情况查询服务等,有利于顾客降低库存,赢得顾客的信赖,可以与顾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产品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在产品促销过程中,也需要物流与促销人员协作,如促销人员利用广告大力宣传推销某种产品时,物流部门要进行严格管理,密切配合,做到市场随时有现货供应,以方便顾客购买。合理安排、确立商品销售高峰期产品的制造、输送、在库管理、事务处理等各种物流要素和活动,并使设备投资和在库管理有利于缓和销售高峰期对商品输送所造成的压力,促进促销活动的顺利开展。

2.物流管理是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管理是指“对原料和最终产品从原

点向使用点转移,以满足顾客需要,并从中获得实物流通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这一观点受到美国市场营销权威菲利普·科特勒的支持;1985年美国营销协会(A-merica Marketing Association.AMA)对修改的市场营销定义可概括为:市场营销是为了满足个人或组织的目标而进行的交换,并就有关交换的意识、财务、服务的概念、价格设定、促进销售、物流等方面进行计划和加以实施的过程。市场营销这一概念中涉及物流的内容;市场营销由“创造需求”和“需求满足”组成,以创造需求为主要对象,需求满足是其后续处理的补助性活动,物流活动可作为后续处理的补助性活动,是市场营销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场营销强调在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价格将适当的商品提供给目标市场,满足顾客的需要,市场营销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能否吸引和满足顾客,在很大程度上受卖方物流管理能力和决策的制约;物流策略组合是市场营销组合的组成部分,从市场营销活动角度看,物流主要由运输、仓储、存货控制、商品搬运和订单处理等方面活动组成,物流策略组合实际上是这些方面决策的结合,其决策的指导思想同市场营销组合一样,是追求整体活动的协调和整体结构的优化。

3.物流管理的改善对市场营销的影响。物流管理的改善能增加交易中的价值,物流或在库管理的现代化,不仅使服务的可信赖性得以提高,而且也使交易能够迅速开展,有利于商品价值的及时实现,缩短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时空距离,使生产经营行为能够真正建立在顾客实际需求之上。此外,新的物流管理策略也为市场营销组织提供了服务的基准和发展的空间,进而对广泛开展营销活动,提高经营绩效提供更多的机会。如JIT准时化策略能排除中间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按照顾客的要求快速满足其需要,这在一定程度可扩大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物料计划策略根据销售预测来制订生产计划和存货计划,改善物料计划可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价格,吸引新的顾客,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营销效果;物流系统优化策略是把分散的物料转变为系统的物流活动,协调生产、财务、销售及机构的决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使适销对路的产品以适当的批量,在需要的时间内达到用户指定的地点;物流信息化策略包括物流活动之间的信息控制,订货储存、搬运、进出库、发货、运输、结算等各物流环节之间的信息控制,物流数据的生成系统,网上营销与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物流信息管理等,是当代市场营销发展的趋势;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就是要实现物流客户关系营销,建立客户数据库,保持与客户的联系,倾听客户的声音,强化同顾客以及其他合作者的关系,在经营的过程中考虑客户的利益,实现双赢的局面,一方面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为自身物流管理的改进提供参考;物流管理整合市场营销策略需要企业在关注产品的基础上,分析客户的需求,生产有市场的产品而不是生产自己想生产的产品,产品出来后,要采用多种分销和促销方法来实现产品的销售,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

总之,物流活动能够对营销活动提供支持,做好物流管理能够有力地促进营销战略的实施。譬如好的逆向物流不仅可以积累产品数据,为预测、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是顾客保持忠诚的重要营销手段。因此,物流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重视市场营销。

(二)市场营销对物流的影响。

市场营销是设计物流系统的起点,主要包括在产品多样化和反应时间方面顾客的需求,如企业经营多品种时,相应地与生产、订货处理、在库管理、输送等相关的物流问题就会变得十分复杂;在时间、质量、数量及其他市场促销形式下顾客的委托,决定物流系统中物流服务的领域;营销组织对市场预测是否与实际需求相符合,直接关系到物流活动的合理性。

1.营销组合对物流的影响。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确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传播的物流活动也因营销策略不同而不同。针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物流管理,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思考,统筹安排。(1)产品策略对物流的影响:从产品策略的角度看,物流活动中的采购、推销、顾客服务、库存控制与之关系最为密切,如:企业购进的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零配件可能会由于产品衰退期的到来而造成库存积压,此时,产品策略须与生产规划、库存控制进行有效的协调,以便不断地调整物流活动,以适应新产品或产品系列的变化;另外,一个好的产品策略,是不能独立于物流活动之外的。(2)价格策略对物流的影响:价格策略的正确与否将影响物流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及其顺畅性;价格策略中对顾客的数量折扣将影响顾客的订货规模,适宜的折扣优惠,将吸引顾客加大订货量,仓库的作业将趋向于处理大宗货物,搬运和运输作业都将变得简单而高效;要制订出一个能够满足营销和物流综合需求的定价策略,须从营销和物流两个角度综合考虑。(3)分销策略对物流的影响:销售渠道是否合理、畅通,对产品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必须保持从生产到顾客这一物流活动的畅通快捷;流通渠道各阶段的管理与整合以及变革,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物流的格局和物流的经济性;销售渠道策略与物流活动中有关需求量预测、订单处理、包装、运输等环节密切相关,只有它们紧密结合,并严格在各个层次中执行,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分销策略成功地付诸实施。(4)促销策略对物流的影响:对广告、公共宣传等促销活动大量投资是对推销人员提高销售量的一种支持,如果物流系统不能及时把产品供应到顾客手中,销售量将得不到如期的扩大,需要在物流部门与营销部门之间建立便于信息快速传递的信息系统,不断沟通并协调促销活动的规模与库存、运输、顾客服务等物流环节;整个物流链必须在时间、地点、质量和产品多样性方面由营销部门进行积极的促销活动。

2.营销需求随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不同而不断变化,物流管理也应随时调整。一个具体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会经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顾客所需要的服务随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变化,物流活动应当在自身的领域内对市场营销的成功提供积极的支持。(1)引入期:市场营销的目的是让潜在的顾客了解产品的各种属性,说服他们购买,创造产品的知名度,提高试用率,新产品在市场获得立足之处,其策略是提供基本产品,用成本加成法确定价格,建立选择性分销,投入大量广告,创建知名度,其重点放在大量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上。物流系统的设计应在对产品市场前景充分预测的基础上,考虑系统的供给能力,物流策略要有高度的产品可得性和物流灵活性,物流管理的重点是迅速而准确地提供产品补给,尽量满足顾客随时可以获得产品的需求,在充分提供物流服务与回避过多负担之间需寻求一种平衡。(2)成长期:市场营销的核心工作是尽可能实现收支平衡的销售量,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各种盈利目标,其策略是扩大服务保证,采用渗透市场市价法确定价格,建立密集分销,通过广告在大众市场建立知名度。营销活动主要是具体的物流服务。营销活动对物流支持的要求简单而又明确,物流活动的重点应当侧重于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如何实现规模经济,需要从不惜任何代价提供所需支持,转变为更趋平衡的服务与成本绩效,实现顾客基本服务承诺。(3)成熟期:营销目标是保护市场份额,努力在主要顾客中创造忠诚度,争取最大利润,其策略是强调产品品牌的差异化和型号的多样化,以提供独特的增殖服务,建立更密集的分销。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大大增加,其目的在于有能力满足来自许多渠道的各种服务需求,物流活动的核心工作是确保向关键顾客提供特殊的服务。(4)衰退期:营销的目标是压缩开支,榨取品牌价值,其策略是逐步撤出衰退产品,降低产品价格,有选择地减少无利润渠道出口,广告降低至维持绝对忠诚者的水平。物流活动的目的主要是维持相应的服务和减少物流活动成本,在放盘出售产品和继续有限配送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一方

面,物流活动必须定位于继续维持相应的递送业务;另一方面,当产品万一被剔除时,又不至于冒过多的风险。

3.市场营销理念的转变要求物流管理的理念相应地转变。正如市场营销经历过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以及绿色市场营销观念等营销哲学的转变一样,物流管理的观念也应该不断发展。传统的物流观念是以工厂的产品为出发点,企业力图寻找费用最少的途径,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这种观念是以现有产品为中心的供应观念,对应于市场营销理念中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物流管理的市场后勤观念不是以企业现有的产品为出发点,而是以市场需求为起点思考问题,物流活动要为满足顾客需要和提高市场营销绩效服务,这对应于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求物流管理具备社会化、一体化物流观念;绿色市场营销观念要求物流管理具备绿色物流观念。

总之,市场营销对物流具有反作用,成功的市场 营销策略,有利于促进物流管理工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市场营销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应以市场营销为导向,符合企业整体营销策略。因此,市场营销工作过程中要加强物流管理。在进行市场营销管理,制定营销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物流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物流活动中的顾客服务对市场营销产生重要影响,能否迅速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保持物流服务的稳定和信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现代的物流管理方法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大的服务和发展空间。

二、物流与市场营销之间的联系具体表现在实现产品价值、顾客服务、实现顾客满意度、维系顾客忠诚度等方面

(一)实现产品价值方面的联系。

市场营销与物流在这方面的目的是一致的。市场营销是从企业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来研究产品的实现问题,产品向货币转化一方面实现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保证社会再生产继续进行,使社会需求得到满足,保证以货币形式补偿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必要的耗费,另一方面实现物质资料实物形态的转移,保证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消耗使该产品从生产地转移到消耗地。市场营销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产品的交换过程中,实现产品的全部转化,被消费者全部买走,尽量减少产品滞销、积压,促进产品的快速转化,促进产品价值的实现;物流是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中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同样担负着产品价值实现的任务。市场营销藉物流的强有力支持,使物畅其流,通过加快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快速转移,减少资金的占压,降低流通费用,节省流通环节的时间,同时通过物流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而赢得客户,牢牢地站稳市场。

(二)顾客服务方面的联系。

市场营销的三个基本思想是:顾客需求比产品或服务更重要,产品或服务只有在已定位并可获得时才对顾客有意义,数量相对利润来说是次要的。顾客服务最基本的三个方面为可得性、作业绩效和可靠性。实现可得性就是按顾客订货进行存货准备,于是仓库的数目、位置和储存政策就成了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作业绩效可用速度、一致性、灵活性等指标来考核,速度指从订货到货物抵达顾客手中的时间,反映物流作业效率,一致性指必须按时对顾客的递送履行的处理能力,灵活性指处理异常的顾客服务需求的能力;可靠性指供应商能否及时迅速提供有关物流作业和顾客订货状况的精确信息,顾客通常不希望发生意外事

件,如果他们能够事前收到信息的话,就能够对缺货或服务递送等意外情况作出调整。如在策划开发研制新产品时,必须要大量搜集市场信息,了解顾客的需求、开发最具市场潜力的新产品,由于从事销售和顾客服务的人员处在市场前沿,对市场信息最为敏感,这就要求从事物流活动的人员,需要有意识地收集该产品及相关产品的需求意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市场营销策划部门,为制定产品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实现顾客满意度方面的联系。

物流活动和市场营销的出发点一致,都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满足顾客的需求被企业看作是隐藏在所有活动背后的动机,市场营销观念主张识别顾客的具体要求,把可利用的资源集中起来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以期对那些需求做出反应。对于物流活动来说,无论产品递送出于何种动机或目的,接受服务的顾客始终是形成物流需求的核心与动力,物流活动表现出的差异化和细分化,正是为了满足顾客的具体要求,物流的最终目标是使顾客满意。营销的成功依赖于顾客满意,而物流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让顾客满意。通常市场营销为了让顾客迅速、有效地满足需求,促进产品附加值实现,要求物流活动具备三种能力:快速地向顾客提供服务;以平均速度提供服务的稳定性和依赖性;拥有即时交易保有量(即产品销售的库存量)。

维系顾客忠诚度方面的联系,“获得和保持住客户”是市场营销的一个经典定义,而在现实中营销力量集中在“获得”客户上,而不是“保持”住老客户,营销偏重于市场份额的提高,而不是客户忠诚度,但有效的物流系统在保持老顾客的同时,还可以诱发新需求,包括一部分顾客从竞争者处转移过来,更包括一部分原先没有该需求的顾客产生需求。

三、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区别

(一)物流与市场营销之间存在交替损益关系,各职能绩效评价标准不同。

物流与市场营销有各自的利益目标,而这些目标往往相互冲突。譬如,营销部门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扩大销售量,希望小批量频繁生产,但导致较高的运输成本;营销部门希望采用快速的定单处理系统提高顾客满意度,但增加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成本;营销部门希望实行较宽松的退货政策,但增加逆向物流成本等。

(二)市场营销是企业前沿的工作。

企业的产品能否卖出去,销售额如何,市场营销是关键,物流是企业后勤的工作,在让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合适的地点的同时,成本是否得到控制,物流是关键;营销人员以与外界客户接洽为主,了解客户的市场需求,制定有效的销售方案,物流管理人员更多地接触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组织;营销管理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广告、宣传活动、特价、折扣、赠送等方式多卖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物流管理更多地考虑在满足市场供应的前提下,如何压缩成本,保障供应。

四、结语

物流与市场营销相互作用,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为企业的长远

发展提供条件。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往往因为独立运行而脱节,使企业得不到有效的投资回报率,企业要成功,须加强物流管理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的合作和沟通,实行一体化管理,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协调物流与市场营销,保证物流与市场营销的无缝合作,消除物流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利益冲突,使企业在实现既定顾客服务水平的前提下真正实现总成本最小化。

第四篇:中国古建筑与导游讲解(范文)

中国古建筑与导游讲解

作者:铅笔盒子

论文摘要:

中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沉淀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开发中国古建筑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导游讲解,导游讲解推动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在进行中国古建筑资源开发的同时,应该注重导游讲解的作用发挥,适当合理使用导游语言,融入多方面元素,可以为游客带来新奇的同时,加快古建筑旅游的发展。中国古建筑资源开发与导游讲解密不可分。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旅游导游讲解导游语言

前言:

中国古建筑泛指近代西方文明决定性地影响中华文明之前,在中国古文化主导下产生的建筑物、构筑物、建筑方法和相关体制。原始建筑中国古建筑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现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对我国古建筑这一巨大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日渐提上议事日程。这边各地对我国古建筑资源的开发与发展风风火火的进行着,那边许多古建筑资源开发相关性研究也正继续着。民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曾提出保护北京城民间古建筑的方案;现在又有许多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从多个角度多种关系上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在这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古建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与导游讲解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国古建筑资源开发的特点,讨论导游讲解方面对这一旅游资源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在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经过改良改善导游讲解从而对这一旅游资源进行充分的保护与开发,从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正文:

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在目睹传说中名人所常到的地方以后,比听人谈论起这些名人的行为及其所著书籍更能产生强烈的情绪。【1】虽然人们也许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书籍电视报纸上网等途径对一些古建筑耳濡目染,有一定的了解,但这也遏制不住人们想亲眼目睹,近距离接触的渴望,随着兴趣的加浓,进而产生旅游的欲望,古建筑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问题也便引起了人们的思索。人们组织出游活动,涉及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导游,可以说导游人员服务素质高低直接

影响人们出游旅游的价值体现。这里,本人主要通过五大方面逐步阐述中国古建筑与导游讲解之间的关系,及相关问题分析解决,分别是对中国古建筑发展的历史概述、中国古建筑资源迄今为止的开发现状、导游相关古建筑资源讲解现状、导游讲解的优化措施。

一 中国古建筑发展的历史概述

古建筑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民族在某一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建筑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它综合地反映了该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所达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水平,是当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2】

(1)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人们的居住处所从原始社会早期的天然崖洞或构木为巢,到原始社会晚期的用木架和草泥搭造简单的房子,之后逐渐中国现今的建筑体系。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由于在这一时期砖瓦的产量、质量和木架构技术都有所提高,在兴建佛教建筑形势的导向下,出现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3)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砖、琉璃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建筑构件比例趋向定型化。建筑雕刻装饰进一步融会、提高,创造出了统一和谐的风格。

(4)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其规模较小,但更为精致秀丽,变化多端,且出现了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装饰绚丽多彩建筑构件日趋标准化。

(5)元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又一发展时期。规模巨大、规划完整的元大都,许多藏传佛教寺院和塔,陆续兴建的伊斯兰教清真寺等,都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建筑发展的另一种方向和形势。

(6)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期。明朝制砖手工业的发展,砖的大量生产,琉璃碗的质量和数量大大的提高。官式建筑和民间建筑各自不同方向的完善,地方及民族建筑特色更加显著。

二现今中国古建筑资源的开发现状

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浸润,多少朝代的更迭,为后代留下了无

数珍贵的文化遗迹,古建筑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气势宏伟,皇权象征的北京的紫禁城,雕梁画柱,精致典雅的苏州园林,纯洁神圣的西藏布达拉宫,令人叹为观止的客家围屋。明朝的寺院、古庙、墟场、驿站,清朝的书院、行台衙门、钱庄、银号、会馆、作坊、店铺、客栈、妓院,民国的烟馆、茶楼、洋行、学堂、报社等遗址.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民国时的门匾、楹联、石雕、石刻、题字等。古城建筑、宫廷建筑、陵园建筑、寺庙建筑、石窟建筑、佛塔建筑和桥梁建筑,这些都是我国宝贵的古建筑资源,充分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多层次多形式开发是现阶段进行古建筑旅游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

可惜的是,中国现今古建筑资源的旅游开发大多集中在观光上,人们对前往这些地方出游的目的大多也仅局限于观光游览罢了,并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比如说,现代人在登上长城时感受到的是震撼,局限于外形的感叹,而不是深究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及历史文化;庐山的聪明泉是每个来庐山的游客觉得惊奇有趣的景点,游客们来到这个景点,只是为了瞧上一眼这“传说中的泉水”,而不是带着那种探究访古的心情,纯粹是一种低层次的欣赏。

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文化修养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另外一大重要目的,为适应这一消费人群的需要,我国古建筑旅游开发也日渐兴盛起来。形式日益多样化,内容不再单一死板,开始朝着建筑观光和精神文化探究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使人们在享受这一震撼的视觉盛宴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中华文化到给游客的精神冲击,达到双重个的快感。那天堂一景,人间一梦的杭州印象西湖带给游客的就是这么一种感觉。会声会影的水战西湖,凄美哀婉的梅妻鹤子,亭台楼阁下的爱情印迹,还有那震惊全场的惊艳的西湖之旅。看完印象西湖,你会感到胸中有一股热气在冲撞,这就是共鸣,对这唯美表演的惊叹,更是对西湖亭台楼阁下的悠久文化的震撼。这便是真正的古建筑资源开发:基于现实,借助遗迹,在时空交替穿梭中体会文化的精粹。

三 导游相关古建筑讲解现状

在现代旅游过程中,导游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导游服务起着沟通和传播精神文化,为人类创造精神财富的作用,直接间接地起着传播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作用。【3】古建筑旅游资源开发,离不开导游服务,而导游讲解又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实践证明,导游人员的导游讲解和日常交谈,是

游客特别是团体游客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4】

现在,相信有过旅游经验的人都知道,到一个古建筑地旅游无非是看看逛逛再拍拍照,导游讲解仅局限于景点地名来源传说等的肤浅的介绍,上升不到一个高的层面,要不就是严肃认真的布道式的教育宣传,索然无味,致使游客难以产生再次游览的兴致。事实上,许多导游在讲解的过程中,只是完成任务般盲目的讲说,可以说是没有一点儿特色性。按理说每个景点都有它与众不同的特点和方面,导游讲解就不应该按照千篇一律的模式。所以,开发古建筑旅游资源,作为其中一大重要因素的导游,更应该充分发挥其旅游媒介的沟通作用,做好导游讲解工作。

四 导游讲解的优化措施

(1)提升导游语言的应用

在景点介绍过程中,导游讲解主要依托的是导游语言,要优化导游讲解,就必须提升导游语言的应用。作为导游交际工具的导游语言,在旅游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导游人员进行导游工作所凭借的手段,是导游人员和旅游者沟通的纽带,也是旅游者从更高层次感受、认识、欣赏、评价旅游客体的媒介。

【5】所以在导游对古建筑景点讲解的时候,要充分熟练掌握导游语言的应用,在适当景点场合正确适当使用导游语言,这是在古建筑旅游资源开发时对导游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色景点特别讲解

我们知道,建筑的美主要表现在,符合几何规律的整体形态,符合力学规律的构图形式,各类材料恰当的使用和配合,以及建筑物各部分的比例、色彩、布局及各方面的统一。【6】而每个景点的构图形式、材料、比例、色彩、布局等都不会完全一样,在共性下又有个性,所以在导游讲解时要区别对待,针对某个特殊景点要特别讲解,这样灵活性的导游讲解才能更加契合建筑景点特色,同时也将该建筑景点完完全全的展示给了游客,加深了游客对这一景点的认识了解,为景点进一步发展做了宣传。

(3)迎合新时代潮流思想,导游讲解亦是与时俱进

要在导游讲解中添加新时代潮流元素,寻找中国古建筑欣赏与前沿思想的契合点,借用现代流行思想分析古建筑,加深游客对中国古建筑的认识。就比如,中国古建筑的设计和布局非常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配合与协调,使建筑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7】在古建筑资源开发发展过程中,导游讲解要契合古建筑整体营造的那种和谐氛围,结合当前和谐思潮,使导游对古建筑的讲解带有时势感,不再是落后潮流的“四书五经”,这样游客既能对导游讲解的知识充分理解,有加深了游客对这一古建筑景观的印象。

(4)导游讲解要前卫,引导游客新思想

现代导游要勇于创新,不拘泥于景点介绍,可以迎合当前形势,基于景点内容,在政府的授予下传播新的进步理念,让导游讲解成为一堂新思想课堂,使在增进游客思想修养的同时也提升了景点的思想价值。如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需要的发展。【8】在古建筑景点讲解上,导游在涉及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可再恰当场合向游客提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游客在旅游的同时也提升了思想深度,给人们为政府日后的某项政策施行打上了“预防针”。

论文小结:

中国古建筑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无限,但由于古建筑资源的特殊性,在其开发初期阶段,导游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导游讲解到位,迎合了游客的口味,游客才能在心理上接受这一古建筑到旅游景点的转变。可以说古建筑旅游资源开发初期就是靠导游的那张嘴,而其接着的发展就需要进一步的旅游策划,不过导游讲解仍是重要的一个部分,但这时候起的就有宣传促销的作用了。

所以在中国古建筑旅游开发过程中,导游讲解是一个重要方面,要发展中国古建筑旅游,就必须加大导游讲解力度,不论是在质上,还是量上。参考文献:

【1】古罗马西塞罗语.学丛'旅游专刊[J].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84:39

【2】周凤杰,周宜君.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9

【3】毛福禄,樊志勇.导游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12

【4】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导游业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31

【5】韩荔华.导游语言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4

【6】乔修业.旅游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13

【7】骆高远.旅游资源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5

【8】明庆忠,李庆雷.旅游规划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26

第五篇:地产文化-中国古建筑与风水

中国古建筑与风水

文/楼庆西

澎湖锁港石敢当

中国风水讲究背山面水

诸葛八卦村

在1980年出版的《辞海》中对“风水”有如下的定义:“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式,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这段定义代表了当时一些学者对风水的认识,但是也有相当一些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包含有丰富的内容,不能简单地与迷信划等号。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尤其是建筑界对风水研究者日益增多,发表了不少论文与专注,对风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风水是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有的认为是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具有神秘色彩、朴素思想、浓厚迷信成分、少许合理因素的经验积淀。也有的认为风水是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伦理学、预测学、人体学、美学于一体,综汇性极高的一门学术等等。在这里,自然不能对风水这门庞大而又繁杂的学问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笔者仅选择风水盛行的乡土建筑来说明风水学对这些乡村和建筑的关系,并略加评论。

风水学与古建筑

风水这个名称的定义,学术界公认为晋代郭璞所著《葬书》中首先提出的:“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则不散,行之使者止,故谓之风水。”这里说的是死人安葬需选择有生气之地,生气遇风则散,有水则止,所以只有避风聚水才能获得生气。什么是生气,综观风水著作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生气可以促发万物之生成,有生气之地是使万物获得蓬勃生机的一种自然环境。

什么地方能够避风聚水,这就产生了风水学中选择环境和处理环境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正是这套理论与方法构成了风水学的主要内容。风水学的选择环境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觅龙、察砂、观水和点穴。

一、觅龙:在风水学中,龙就是山脉,山上长植物,山中藏动物,从原始人类开始,生活就离不开山,由此而产生了对山的崇拜与信仰,成为人类对自然崇拜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在人类生存环境的选择中,首先要觅龙即寻山。寻山首先从山脉的出处开始,古人认为那里是祖宗居住的最高处,在找近处山脉的入首出,从远而近分别成为太祖山、太宗山、少祖山、少宗山及父母山,后来简化为祖山、少祖山及主山。寻到山脉还得要看山之形式,远观得势,近观得形,总的要求群峰起伏,山势奔驰为好,认为这种山势为藏气之地。在宋朝黄妙应所著《博山篇》“论龙”中说:“认得真龙,真龙居中,后有托的,有送的,旁有护的,有缠的。托多、松多、护多、缠多,龙神大贵、中贵、小贵,凭这可推。”真龙居中,两旁还需有护、有缠的,才称得上是贵地。这护和缠就是“察砂”要解决的问题。

二、察砂:砂就是主山脉四周的小山,在《博山篇》“论砂”中讲:“两边鹄立,命曰待砂,能遮恶风,最为有力。从龙抱拥,命曰卫砂,外御凹风,内增气势。”在主山的两侧有上砂与待砂相拥抱,能遮挡住外来恶风,增加小环境的气势,在前面远处还有低平的迎砂,这也是贵地的象征。风水学又把这四周的山与象征着地上前后左右四方位的神兽相联系,形成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环抱形态,这就是觅龙察砂的理想环境。

三、观水:但是有龙砂环绕的环境还不行,重要的还要观察水的状况。人的生命离不开水,尤其在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国,更把水视作福之所倚,财之所依,所以风水学中把观水视为比觅龙更为重要的内容。观水首先看水口,所谓水口即这个环境的水的入口处与出口处,在风水学看来:“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夫水本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则用不竭。”(《入山眼图说》)所以水来处要开敞,水去处宜封闭,这样才能留住财源。观水还要看水形。“洋朝汪汪,水格之富。湾环曲折,水格之贵。直流直去,下贱无比。”(《博山篇》论水)除水形外还得察看水的质量,这就是风水中的“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其中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酸涩,若发馊,不足论。”(《博山篇》论水)古人用眼、口、鼻检查水之色、味、气从而判断水质之优劣,而水质之优劣又直接关系到环境之生气。

四、点穴:就是决定人住的阳宅和葬地阴宅的位置。从上面所说觅龙、察砂、观水中实际上已经决定了穴的最佳所在环境。当然在具体确定一座阳宅、阴宅时还有许多风水讲究。

风水学中所说的理想环境应该是背靠祖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二山相辅,前景开扩,远处有案山相对;有水流自山间流来,呈曲折绕前方而去;四周之山最好有多层次,即青龙,白虎之外还有护山相拥,前方案山之外还有朝山相对;朝向最好座北向南;如此即形成一个四周有山环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良好地段。这样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用现代科学观念来分析,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背山可以阻挡冬季寒风;前方开扩可以得到良好日照,可以接纳夏日凉风;四周山丘可以提供木材、燃料,山上植被既能保持水土防止山洪,也能形成适宜的小气候;流水既保证了生活与农田灌溉用水,又适宜水中养殖。

关于阴宅与阳宅,也是风水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尤其是阴宅,古代风水学著作中,专门论述阴宅的为数不少,其中以晋代郭璞所著《葬书》最著名,并被当作风水著作中之经典。《葬书》中提出:“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即将藏风得水方能获得生气作为选择阴宅的标准,这当然也是选择阳宅的标准。古人重阴宅的根本原因,是希望祖先遗骸得到生气,子孙就能受到荫佑,厚葬死人是为了活人。

清朝吴鼒所著《阳宅撮要》是专门讲阳宅的风水著作,据学者分析,此书集阳宅文献之大成,书中撮合了清以前许多部风水著作之要点,所以成为有关阳宅风水的重要著作。《阳宅撮要》从阳宅的选地、阳宅的外貌、间数、开门、天井直至室内的床位、灶位,室外的井、厕位置,以及宅内外的排水都有论述,内容相当齐全。

这些关于阳宅环境和形态的风水讲究实际上都是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弊与得失,只不过用了风水语言来表达。

风水学的实际应用

风水学在中国乡村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代表有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山西沁水县西文兴村、浙江武义县郭洞村等,但从小到大的各种风水建筑与符号则在广大乡村屡见不鲜。

风水学关于环境的选择,阳宅、阴宅的定点、定向,住房形态的分析等等论述与主张反映了实际生活的利弊,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生态环境自然适合人的居住生活;住房选地当然应该尽量远离古墓、茅厕、妓院和屠宰场;住宅堂屋、天井的方整、明亮在实际使用和在视觉、心理上都会感到舒适。而且风水学往往还将这些经验经过整理,用形象和口语化的方式表达。正是这种表达方式才使风水学在广大百姓中有了基础,才使风水学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久行不衰。

但是风水学中确有大量的迷信于不科学的成分,其中表现得比较明显的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自然环境中的山、水道路和建筑的各种形态简单地与人间吉凶、福祸相联系,因而导引出违背实际的结论。例如环境中的山形,在《博山篇》和《论砂》中明确提出:“„„有尖射的,破透顶的,探出头的,身反向的,顺水走的,高压穴的,皆凶相也。”山对人之有利有害,取决于山脉所组成的环境,尽管有的因素也会从山的外貌形态上表现出来,但这些外貌绝说明不了诸多复杂的内容,当然更决定不了对人的吉凶祸福。到如今,这些被风水定为凶相的山,说不定正以它的“凶”相而被开发为吸引参观者的旅游区。

第二,风水学除了对环境进行选择以外,还有对环境进行改造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改造使环境由不利转为有利,能逢凶化吉,这也是风水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种改造之法归纳起来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自然界的山、水、地势本身进行改造。例如遇到缺水或水势不佳的地区,则用开沟引水,挖湖、塘蓄水,筑堤坝拦水等办法取得宝贵的水;遇到不利的山则用山上植树,挖补山形以达到由凶化吉等等,这些主张和办法无疑都是有益的。第二种办法是采取象征性的办法,如水口建桥、造亭以锁住水源;村头筑塔建阁以保住文运,等等。恰恰是这类在风水中应用得十分广泛的方法却带有明显的非科学性。

我们在江南的许多农村的村头村口往往可以见到耸立于田间的宝塔,竖立于桥头路边的文昌阁。这些塔的形式与佛教塔相似但它们并非佛塔而是一种文峰塔。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实行很久,成了普通百姓通向仕途的唯一途径。一个村,一个世族,一个家庭之发迹不发迹,就看出了几个秀才、举人、进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村里出读书人,中科举成了村里有无文运的标志。风水学正是看中这一点,提出了在村头建塔造阁的主张,文昌阁供奉的文昌帝君在神仙中是主管文运的,从佛教中借来形象显著而且具有神圣意义的佛塔,换以“文峰”之名也成了文运亨通的象征,所以这类塔也称为风水塔。它们有时和石桥、石亭、寺庙组合在一起,对一个村落,一个地区起着锁水口、留财源,兴文运,出人才的综合作用,它们成了风水中的一种符号,一种具有特点象征作用的符号。

塔与阁当然属大型符号,在村里,在房宅内外还有不少各种小型的符号,一所房舍当风水师测定朝向不吉,则一可将大门改变朝向,我们在农村有时见到住宅大门不直对街巷而有意保持一个斜度,其因皆由于风水。二可以在门前巷口的墙上立一条石,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此类“石敢当”可以镇鬼魔、压灾祸,成了百姓的图腾石,往往在村口、路边多能见到。另外在住宅里常见有画在大门、正梁或屋顶上的太极图像,图形显示一阴一阳,一虚一实,象征着旋转不已,生生不息。挂在大门上的照妖镜、铁叉、五色布以及各种符号文字,它们都以形象、色彩、内容起着纳福招财、去灾避祸的风水符号作用。

对于风水学中迷信成分,古代各朝皆有人进行评论。风水认为围墙内不宜种树,因“口中有木,困字不详”。东汉有一位士人讽刺说:围墙内有人,岂不成“囚”,人还能在院中活动么?据《闻见后录》记载:宋嘉祐年间,朝廷要修理宫中东华门,太史进言太岁在东不可犯。宋仁宗批奏:东家之西乃西家之东,西家之东乃东家之西,太岁果何在?命令照常施工。风水与建筑需要研究,更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批判。

下载浅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与古建筑、古服饰之间联系方面(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与古建筑、古服饰之间联系方面(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世界四个文明古国中产生的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仅存下来的文化体系,它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遗产。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讨......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阅读与赏析之《孔雀东南飞》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阅读与赏析全部赏析名篇下载请到http://第一篇婀娜多姿哀婉动人 ——谈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 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全诗三百五十五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

    反省”的与“反帝”的民族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谈谈你理解的“反省”的与“反帝”的民族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某一群体对一个民族的忠诚度、奉献精神以及归属感,尤......

    加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加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有人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比作语文教学的两条腿,而“作文教学”这条腿比“阅读教学”这条腿短了一大截。我觉得这一比喻很形象,而......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根据公司的基本法律制度,论述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答:公司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人数较少,不......

    分析发现滑石粉与卵巢癌之间的联系

    分析发现滑石粉与卵巢癌之间的联系对于许多女性来说,粉末喷粉有助于清新阴道区域。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玉米淀粉为原料的产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欧迪玛veva研究人员表明,粉末可......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章节答案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章节答案 第一章 1【多选题】建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与绘画、雕塑有何不同? A.建筑艺术不能表现人物 B.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场景 C.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具体情节......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考试答案

    1岳阳楼的屋顶式样是什么? A、歇山式 B、卷棚式 C、盔顶式 D、悬山式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语形容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哪个特点? A、建筑高度高 B、建筑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