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监教育教案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5:0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出监教育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出监教育教案》。

第一篇:出监教育教案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法纪教育 第一讲

第一章 法律基本知识

第一节 法律概述

一、什么是法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者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怎样行为、必须怎样行为或不得怎样行为。

(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定意志性

国家制定,指国定立法机关根据其职权创新法律;国家认可,指国家立法机关赋予社会上业已流行的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制定或认是国家创立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法律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我们以常常把法律称为“国法”。

(三)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国家强制力主要指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法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四)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因而具有普遍性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法具有普遍约束力,即法作为一个整体在本国主权范围内,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必须遵守法。

三、法与道德的区别 法与道德作为人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都有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社会生活有序进行的作用。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映照。

(一)两者起源时间不同

法是随着阶段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道德则是任何社会都有的社会意识形式,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道德的存在。道德的出现远早于法。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二讲

第一章 法律基本知识

第一节 法律概述

三、法与道德的区别

(二)两者表现形式不同

法同国家制定或认可,其制定、修改、废除都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强调通常是约定俗成的,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这中。

(三)两者内容规定不同 法的内容更具体、更明确,既规定人们的义务,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强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道德侧重于人们的义务而不是权利,也不要求体现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四)两者实现方式不同

法凭借国家的强制力实施;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使人们自觉维护;

(五)两者调整范围不同

法律只调整人们的外在行为;道德调整的对象不仅是人们现实的行为,还包括人们的思想、品格和行为动机。道德比法律调整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一)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离开民主讲法制,法制就没有依据;反之没有法制,民主就没有保障。所以我国社会主义法首先就是要确认和维护我们的国家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要保护人民民主,并对敌对势力实行专政,有效打击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

(二)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心。社会主义法在这一方面的作用首先体现为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社会主义公有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按劳分配,等等;保护和促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制裁各种破坏改革的活动,包括以改革之名而行犯罪之实的活动,等等。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三讲

第一章 法律基本知识

第二节 我国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一、我国的立法体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立法体制是统一、多层级的立法体制,立法权限的划分如下。

(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2、全国人在常委会有权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帽相抵触。

(二)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所属机关的立法权限

1、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制定暂行规定或条例。

2、国务院各部、委和具有行政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思考题

1.我国立法有哪些流程? 2.我国法律适应的原则有哪些?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五讲

第一章 法律基本知识

第二节 我国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一、我国的立法体制

(三)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

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 务委员会有权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3、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在的高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高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4、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四)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立法权限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二、我国的立法流程

(一)提出法律议案

在实践中,所有法律议案都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审议后,属于基本法律的,由常务委员 会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不属于基本法律的,由常务委员会通过。

(二)审议法律草案

首先在全国人全体会议或者常委会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对法律草案的说明,然后由各代表团或者常委会分组会议进行审议;再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最后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统一审议,提出审议报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

(三)表决法律草案

由全国人在常委会提请大会审议的法律草案,表决时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由全国人在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表决时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四)公布法律

法律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并及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和委员会公报》及全国发行的报纸上刊登。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六讲

第一章 法律基本知识

第二节 我国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三、我国法律的实施

(一)什么是法律实施

法律的实施,即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

(二)我国法律适用的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3、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七讲

第一章 法律基本知识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什么是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按照法律规范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及其所包含的不同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内部不谐一致、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一)法律体系的性质取决于社会制度的性质 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价格体系的性质决定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

(二)法律体系的内容取决于国家的国情

法律体系的内容,是由一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反映和体现一个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活条件。

(三)法律体系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

法律体系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一定阶段的法律体系,反映和体现一定阶段的社会实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保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以各个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的不同来分类,可以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七个法律部门。

(一)宪法及其相关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生活基本准则和社会生活的根本准则,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统帅作用,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二)民商法

民商法是规范民事、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法律规范 的总称。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八讲

第一章 法律基本知识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四)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因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五)社会法

社会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六)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七)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九讲 第二章 宪法

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服刑罪犯应该同所有公民一样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和性质

(一)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法。

(二)宪法的性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与其他法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1、内容上不同于其他法律,带有根本性,所涉及的内容是国家最根本的内容。

2、效力上高于其法律,具最高的法律效力。

3、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严格。

二、宪法的作用

宪法的作用,亦称宪法的功能、职能,是指宪法对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的行为以及社会现实生活的影响,是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表现,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保障和促进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

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以根本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公民权利行使的原则,规定国家机关的权力范围,防止规范国家机关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确认和维护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

首先宪法从属于国家权力,双对国家权力起巩固和保护作用;其次,宪法确认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再次,宪法规范了国家机关的权力运行,宪法授予国家机关权力又限制国家机关权力。

(三)规范国家经济活动 一是确认了国家的经济制度。二是确认了国家经济体制。三是规定了国家经济政策。

(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宪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文明创造了宪法,宪法反映文明,进而巩固了文明的发展。

(五)是法制建设的基础和依据

宪法是法治的核心,是国家法制建设总的依据。一是为普通法律的制定提供立法依据;二是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

三、新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宪法性文件是1949年9月9日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通过并公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1978年、1982年又先后颁布了三部宪法。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十讲 第二章 宪法

第二节 宪法主要内容

我国《宪法》主要规定了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性质、国家政体等最重要的问题。

一、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一)什么是国体,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国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性质,也即国家的阶级本质。

(二)什么是政体,我国的政体是什么 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一国的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起来的行使国家权力、实现统治阶级任务和国家管理职能的政权机关的组织活动的体制。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统一,不可分离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享受权利和义务的主体是一致的、平等的。

2、公民某些权利和义务是可以相互结合的。

3、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

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性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权利。

2、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的政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 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十一讲 第二章 宪法

第二节 宪法主要内容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4、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肉体与精神不受非法侵犯,有权支配自己的身体,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自由,不受非法限制、搜查、拘留和逮捕,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 《宪法》规定,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6、社会经济权利(1)财产权

是指对财产的权利,如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2)劳动权

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能够获得劳动机会,并通过从事劳动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3)休息权

是指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而享有的休息和休养的权利。(4)退休权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达到一定年龄和工龄后,离职休息并享有相应的生活待遇的权利。(5)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是指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7、受教育的权利

是指公民有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类学校和机构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权利。

8、其他方面的权利

其他方面的权利主要是指《宪法》规定的特定人群,如妇女、退休人员、军烈属、母亲、儿童、老人、青少年、华侨、归侨和侨着等的权利保障。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十二讲 第二章 宪法

第二节 宪法主要内容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3、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4、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5、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6、依法纳税的义务

三、我国的国家机关

(一)中央国家机关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最高国家军事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最高国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地方国家机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市的市人民政府,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乡、民族乡的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县、自治县、市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 特别行政区自治机关。

四、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特别行政区的概念

指根据宪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

(二)设立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设立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方针。

(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四)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是一个主权国家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或者说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进行管辖和特别行政区在中央监督下实行高度自治而产生的相互关系。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十三讲 第三章 行政法 第五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并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共六间一百一十九条。

二、处罚的种类及适用

(一)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1、警告;;

2、罚款;

3、行政拘留;

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二)从重处罚、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的情形

1、从重处罚的情形

2、减轻或不予处罚的情形

(三)应给予行政拘留处罚而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情形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3、七十周岁以上的;

4、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四)对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理

第十五务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十四讲 第三章 行政法 第五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

三、几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一)扰乱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秩序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1、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是指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案例:略。

2、扰乱交通工具秩序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秩序,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案例:略。

(二)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案例:略。

(三)寻衅滋事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寻衅滋事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四)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五)盗窃公私财物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六)拒绝、阻碍执行公务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

(七)卖淫、嫖娼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十五讲 第三章 行政法 第五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

四、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及执行

(一)治安管理处罚的决定机关

(二)决定的程序

1、查明事实

2、公安机关的告知义务

3、被处罚人的陈述和申辩

4、案件的审查

5、处理的决定

(三)当场处罚程序

1、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2、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

(四)治安管理处罚的执行

1、行政拘留的执行

2、罚款的执行 思考题:

1、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醉酒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如何处罚?

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寻衅滋事的行为应如何处罚?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十六讲 第三章 行政法 第六节 禁毒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于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其七章七十一条,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二、国家对毒品的管制措施

(一)毒品的范围

(二)具体管制措施

第六节 禁毒法

三、戒毒措施

四、违反《禁毒法》相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二)非法持有毒品的

(三)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思考题:

1、《禁毒法》规定的毒品范围有哪些?

2、对非法持有毒品的犯罪行为有关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四监区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法律常识教育

参加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十七讲 第三节 婚姻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概述

新婚姻法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正出台。共六章五十一条。

二、结婚

(一)结婚的条件

1、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

2、结婚时必须达到法定结婚所龄。

3、结婚双方均无配偶。

(二)禁止结婚的情形

1、直第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第血亲,禁止结婚;

2、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禁止结婚。

(三)结婚登记程序

1、申请

2、审查

3、登记

三、家庭关系

(二)财产关系 案例:略。

(二)夫妻间的权利义务

(三)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

四、离婚

(一)协议离婚

(二)诉讼离婚

(三)损害赔偿 案例:略。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介绍

六、罪犯的结婚和离婚相关问题 思考题:

1、结婚的条件、禁止结婚的条件、婚姻无效的情形分别有哪些?

2、什么是夫妻共同财产、夫妻个人财产、约定财产?

3、离婚的种类有哪些?并简述其内容?

4、哪些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

5、属于夫妻一方财产的情形有哪些?

6、讨论:罪犯如何正确对待婚姻关系。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四监区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前途教育

参加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前途教育 第一讲 人生就要不断学习

1、挫折是人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正确的选择是对学习的检验

3、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实践、听取、思考、选择

4、对过去的反思和正确对待决定了今后的选择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四监区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前途教育

参加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二讲

一、学习实践技能,为新生的成长储备生存的本领

二、继续发扬狱内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对待艰苦的社会生活

三、通过赎罪,洗刷过去的污垢,清清白白走以后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你会获得成功!

四、人生长短,是否有收获,就看你怎么过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四监区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前途教育

参加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三讲

一、服刑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短暂的停留会让你学到更多的哲理,为今后的人生之路铺垫更加通顺的坦途。

二、服刑期间学到的文化知识和实用技能,在回归社会后要学以致用,以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境遇。

三、懂得自尊自爱,回归社会以后更加要珍惜自己的人生,在自尊和自爱中寻求真正的生活。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四监区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前途教育

参加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四讲

一、人生之旅有坎坷,如何转变自己的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深思自己的罪责;

2、认真的悔改,赎罪,才是自己新生的第一步;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1、服刑人员是触犯法律而正在接受刑罚的公民

2、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行为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知识

3、诚信做人,认真悔改,健全人格,重塑人生,真诚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人生观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人生观教育 第一讲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

第一节 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一、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基本含义

(一)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在事件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三)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二、世界观是人们的思想指南

一般地说,任何一个思想健全的人都在其生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

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真正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在人生的航行中越过重重暗礁险滩,达到理想的彼岸。

三、人生观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选择

什么是人生?古往今来人们也有许多说法。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生首先是指一个人生命的自然过程,人生的生老病死展现了这一过程。

四、价值观时时刻发挥作用的内心指令

价值观,是一个人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人们说话做事经常要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是一种价值判断。也就是说,价值观从由来、实质和运用角度定义,就是指人们的社会实践行为和活动的评价与判断。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综合楼教室 主讲:

主题:人生观教育

参学人员:应到 人 实到 人

第二讲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

第二节 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的形成受到社会制度、社会环境的制约,人们因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经济地位、不同的教育程度、不同的根本利益、不同的实践能力,导致了世界观的多样性,或明显的差别。因此说,每个人的世界观不是绝对一样的。

第二篇:出监教育工作规定

出监教育工作规定

第一条 监狱对即将服刑期满的罪犯,应当集中进行出监教育,时限为3个月。

第二条 监狱组织出监教育,应当对罪犯进行形势、政策、前途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必要的就业指导,开展多种类型、比较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罪犯回归社会后适应社会、就业谋生的能力。

第三条 监狱应当邀请当地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向罪犯介绍有关治安、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情况,教育罪犯做好出监后应对各方面问题的思想准备,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第四条 监狱应当根据罪犯在服刑期间的考核情况、奖惩情况、心理测验情况,对其改造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具体评价指标、评估方法,另行规定。

第五条 监狱应当在罪犯刑满前一个月,将其在监狱服刑改造的评估意见、刑满释放的时间,本人职业技能特长和回归社会后的择业意向,以及对地方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建议,填入《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寄送服刑人员原户籍所在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

第六条 监狱应当对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的情况进行了解,评估教育改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总结推广教育改造工作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质量。

第三篇:监狱执法悖论与出监教育(范文模版)

监狱执法悖论与出监教育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类矛盾大量涌现,在这一背景下关于监狱执法的悖论研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些悖论是各种思想激荡的具体体现,是执法困难的全息展示。对于这些悖论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警惕鉴于执法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误区,同时也为我们解决作中遇到的难题提供可能的线索。

二战结束后,人权保障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各国刑事政策纷纷向此倾斜,注重人权的社会防卫思想便诞生于此时。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权保障意识的提高,也使监禁刑的执行作为刑罚执行的最基本方式与其目的之间存在的悖论愈加显著。监狱执法中存在最大悖论在于罪犯监狱化和罪犯再社会化的矛盾,监狱执法所具有的一系列悖论基本上都是由此而派生。笔者认为优化出监是如何成功缓解罪犯再社会化这一千古悖论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一、监狱执法悖论

(一)监狱执法概念与特点

广义的执法或法的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的执法是指法的执行,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1监狱和监狱人民警察履行刑罚执行职能的过程就是监狱执法。监狱执法是指享有行刑权的国家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生效刑事裁判文书所确定的刑罚内容,对受罪刑宣告的犯罪人实施惩罚和改造的刑事司法活动。监狱执法的对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监狱执法权是一种国家权力,这种权力的实施是在一定价值指导下的实践活动,监狱执法者应当以积极的行动主动执行法律、履行职责,表明监狱执法具有强制性、特殊性、指向性和主动性等特点。

(二)什么是悖论

悖论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在逻辑学上指可以同时推导或证明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理论体系或命题。悖论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由一个被承认是真的命题为前提,设为B,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后,得出一个与前提互为矛盾命题的结论非B;反之,以非B为前提,亦可推得B。那么命题B就是一个悖论。当然非B也是一个悖论。

(三)监狱执法悖论

监狱行刑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性和不合理性称为监狱行刑悖论。我们认为:监狱机关及民警在执法实践中产生或显现的相互矛盾制度、理念、手段等称为监狱执法悖论,简称执法悖论。监狱执法中存在最大悖论在于罪犯监狱化和罪犯再社会化的矛盾,监狱执法所具有的一系列悖论基本上都是由此而派生。

二、监狱化与社会化悖论

(一)社会化与监狱化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二是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不同环境的社会造成不同的社会化结果,其受到环境封闭程度、文化传统等各类因素影响。

“监狱化”是美国社会学家唐纳德·克莱默描述监狱使人异化的概念,是指服刑人员从投入监狱开始至出狱为止,逐渐适应监狱习惯、生活和环境以至被同化,从而导致个人思想和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改变的过程。由于罪犯监狱化的过程主要是对监狱亚文化的学习与接受过程,因此,罪犯监狱化过程是一种反社会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犯罪化的过程,使罪犯出狱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罪犯来自社会,最终还是要回归社会,再社会化是罪犯服刑改造的最终目标。同时,长期的监禁生活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即容易促使罪犯监狱化人格的形成。这两者之间构成矛盾。

(二)社会化与监狱化悖论的产生因素

1、刑期因素。只要有监禁,就有监狱化。当然,监狱化的程度与刑罚的种类,刑期的长短,服刑的次数等方面是相关的。不同戒备程度的监禁形式、不同的刑期对罪犯监狱化程度是不同的。

2、身心因素。这里的身心因素指的个体特征,包括罪犯的人身危险性、身心状况、意志特征、文化程度等方面。

3、文化因素。美国社会学家唐纳德·克莱默认为:“监狱化的过程是罪犯对监狱文化的学习与内化过程。”他还指出,罪犯所适应的监狱文化分监狱亚文化、监狱管理文化和普通文化三个方面。

4、环境相拟程度。监狱环境与社会环境越相近,监狱化程度越小。反之,监狱化程度越明显。

三、出监教育衔接再社会化

(一)出监教育的意义

加强出监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对服刑人员监管改造成果的巩固,调整好服刑人员的出监心理,顺利地实现和社会的接轨,降低重新犯罪率,实现罪犯再社会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出监教育是认清形势,树立信心,重塑新人形象的需要。通过出监教育,给即将回归的服刑人员传授法律法规等,帮助她们在思想上、心理上、知识上做好准备,达到从“大墙人”向“社会人”的平稳顺利转化。

(二)、优化出监教育缓解监狱化悖论

强化出监教育优化监狱化向社会化的衔接。出监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罪犯离开监狱重返社会生活做一个铺垫和衔接的作用,这便要求出监教育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出监监区的管理模式、制度体系、教育内容等要有利于罪犯回归社会。要开展刑释前的教育和心理调适工作,让罪犯提前预演社会人角色,并探索根据罪犯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罪犯自管。

1、加强心理辅导、缓解心里障碍

罪犯在长期封闭环境下生活,面对即将回归的社会新环境难免存在各类心理问题。回归社会如何适应生活、如何面对家人、如何接受新事物都是临释罪犯释放前夕所面临的常见问题。我们应当针对罪犯心理健康状况开展针对心的授课辅导。对临时罪犯在出监教育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并针对每种具体没问题一一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节方法。尤其是对临释罪犯担心的出狱后可能遇到的社会歧视、人际关系困难等问题进行专门的辅导。良好健康的心里能够帮助刑释人员更快、更好的回归社会。

2、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守法意识

重新违法犯罪,被我们认为是罪犯刑释后再社会化失败的重要表现。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检验监狱工作的“首要标准”,也是监管改造的最终目标。法律意识淡薄是刑释罪犯重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应当从源头出发尽可能的通过加强各类法律教育的方式,增强刑释人员的法制意识,从而达到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是刑释罪犯实现再社会化的目的。通过一定程度的法制教育,不但能够防止罪犯因不懂法而重新走上违反犯罪道路,同时可以使其学会以法律的方式保护自己,从而跟好的立足社会。

3、强化技能培训、化解生存危机 罪犯出监后,既存在思想上的问题,也面临生存问题。只有全面了解社会的需求转化为罪犯学习的内容,是罪犯释后具有一技之长才能更好地帮助出监罪犯重返社会重新生活。为了防止监狱教育与外界社会发展相脱节,必须利用社会力量促进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创新。监狱可以合理组织安排各种技能教育力量,制定具体教育计划、内容,协同监狱内部教育改造力量共同进行对即将刑释人员的出监教育。良好的教育形式能帮助出监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积极开展罪犯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罪犯生存发展素质,努力提高罪犯刑释后就业谋生能力。综合全面的教育内容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作为监狱教育应当在政策法规教育与工作技能教育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

4、开展社会模拟、提前环境适应

从监狱环境角度分析。基于悖论的影响因素分析,要求我们在确保监管安全的前提之下的,提高监狱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相拟程度是缓解社会化与监狱化之间的矛盾重要途径。在罪犯管理过程中,建立与社会相仿的环境。如组织罪犯劳动中,要认识到其现代意义应当立足于促使罪犯再社会化,体现罪犯自我改造的需要与社会化的内在需求和国家的外在要求相结合。同时,通过学习劳动的社会化行为方式,适应社会化的道德、法律规范、竞争环境,向着社会化要求发展。在其他方面,也可以模拟社会环境,如把超市引进高墙内、发放“模拟工资”等,将高度发达的社会生活工具、传媒工具、信息工具都可以变换一定的形式应用到监狱中来,模拟社会实训基地设立模拟交通服务站、模拟派出所、模拟人才市场、模拟行政办证中心、模拟银行等功能室,对罪犯开展适应社会的专项训练。让罪犯亲身体验各项社会生活,帮助罪犯学习在社会立足和谋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四篇:2 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出监衔接

案由: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出监衔接

提案人:

内容:建立监所与社会出监衔接机制,加强预防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工作,一直是特殊人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明确要求:要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的安置帮教工作起步早,基础好,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刑释解教人员数量有所增加,受政府管理体制的制约,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出现了一些滞后、脱节现象,特别是在刑释解教人员出监环节,一些刑释解教人员出监后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生活来源,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障,重新违法犯罪机率增大,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出监衔接: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出监衔接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出监后的有效衔接,保障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预防其因无法融入社会而重新违法犯罪。很有必要确定监所与社会“出监衔接”的“九大机制”:

一是源头预防机制。监狱、劳教所、看守所要切实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创新教育改造方法,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开展法制教育,促进服刑在教人员学法、知法、守法;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服刑在教人员适应社会能力;强化心理干预,消除服刑在教人员心理疾患。尤其要突出抓好出监所教育,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信息互通机制。建立监狱、劳教所与地方安置帮教部门信息专用网和全省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数据库,对刑释解教人员实行信息化管理。罪犯劳教人员出监所前一个月,监狱、劳教所将刑释解教人员认罪服法情况、改造表现、刑释解教时间、技术特长、择业意向、出监(所)评估情况及安置帮教建议,通过专用网提供给刑释解教人员户籍所在地的县级安置帮教部门和公安机关,被送达机关应在7日内反馈回执单。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每月应当将被采取刑事拘留以上强制措施的刑释解教人员信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每季度分别将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和失业登记、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和社会救助、从事个体经营扶助等情况,反馈刑释解教人员户籍地的县级安置帮教部门,由当地安置帮教部门通过信息网反馈到刑释解教人员原服刑劳教的监狱和劳教所。

三是人员交接机制。安置帮教部门接到罪犯劳教人员即将出监所的信息后,应及时通知其亲属将刑释解教人员接回;对无亲属的刑释解教人员,由基层乡镇、街办或司法所工作人员负责接回,并到其户籍地或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报到;对其中可能危害社会的高风险人员,由监狱、看守所和劳教所派人将其送回户籍地或居住地,并与户籍地或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完成公文、人员交接工作,逐人落实后续管理措施;对应当列为重点人口管理的刑释解教人员,公安派出所应按规定将其列为重点人口管理,并会同当地司法所落实管控措施;对出监(所)后不到户籍所在地报到、落户或因住所搬迁造成人户分离以及其他原因而流散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其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公安机关会同安置帮教办公室查清情况,摸清去向,减少漏管失控。

四是社会帮教机制。县级以上安置帮教部门要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团体、企业和社会志愿者,定期到监狱、劳教所开展帮教活动,向罪犯、劳教人员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文化图书、医疗防疫、心理辅导、困难帮扶等服务。基层安置帮教组织要与共青团、妇联、村(居)委会共同建立帮教队伍,发动党员、干部和社会志愿者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结对帮扶。县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协调民政、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财政等部门帮助解决刑释解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生活、就学等困难。

五是过渡安置机制。采取政府投资、划拨土地等办法在省会城市、设区市和重点县(市区)建立集食宿、教育、培训为一体的专门接纳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基地或经济实体,过渡性地解决“三无”刑释解教人员安身、就业问题。安置基地或经济实体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工商、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政策上予以扶持。

六是就业帮扶机制。监狱、劳教所要组织三个月内刑释解教的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合格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刑释解教人员处于失业状态的,凭释放证明或解除劳动教养证明到其户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登记失业的刑释解教人员首次申办个体工商户的,工商部门应自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且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行业除外),可按实际招用人数,享受我省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从事灵活就业,进行了就业登记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规定享受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接受安置就业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以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各级金融机构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创业就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可制定特殊政策,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实现就业。

七是社会保障机制。对生活困难、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刑释解教人员家庭,应当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符合“五保”条件的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应当纳入“五保”范围。已经参加失业保险的,刑释解教后失业的,按规定核发或恢复给付失业保险待遇。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刑释解教时未到退休年龄的,继续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退休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刑释解教时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且符合条件的,按判刑或劳动教养前的标准发给基本养老金并参加下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刑释解教时没有达到退休年龄的,重新就业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在属地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城镇灵活就业的,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属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没有实现就业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属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当地政府要及时落实责任田或责任山,并按规定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八是动态管理机制。安置帮教部门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专门档案,定期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清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每半年对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一次统计分析,有针对性改进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对外出务工的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户籍所在地安置帮教部门和公安机关要主动与外出务工刑释解教人员暂住地的安置帮教部门和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共同做好稳控帮教工作;建立监所与地方安置帮教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情况,通报信息,共同做好教育改造和安置帮教工作。

九是考核奖惩机制。各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量化目标任务,细化考核内容,落实工作责任,每年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评,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引发重大案(事)件的地方实行责任倒查,并视情建议同级综治委给予限期整改、或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的处罚。

通过以上几点建议,希望能极大的促进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出监衔接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出监后的有效衔接,保障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预防其因无法融入社会而重新违法犯罪。

第五篇:出壳了教案

《 出壳了》教案 中华园小学 陈文娟

教学目标:

1、探索生命伊始的奥秘,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的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生物出壳时的情景。

2、通过观察、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良好品质,提高观察、想象、探索、联想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表现出生动的画面。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欣赏法 教学准备: 师:课件、范画 生:色彩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观察小鸡出壳的录像。思考:小鸡是怎样一步一步从壳里面出来的。教师用绘画的形式进行板书,展示小鸡出壳的步骤。

三、了解其他卵生动物

1、你知道自然界还有哪些动物也是从壳里面出来的吗?(鸭、企鹅、鸵鸟„„)

2、引导学生观察小蛇、乌龟、鸵鸟、鳄鱼、鸭嘴兽出壳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诞生时所用的努力。

3、知道像这种从蛋里面出来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4、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动物出壳后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看录像《小企鹅出生记》 思考:

1、第一只小企鹅出生后做了件什么事?

2、第二只小企鹅出生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后来怎么解决的?期间了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3、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到,这些有趣的出生故事都是我们绘画的题材。

五、欣赏“小鸭出壳了”连环画

1、请学生根据连环画讲讲故事?

2、说说画面中的主体和背景?知道主体要画大且画在突出的位置,以及鸭妈妈和鸭宝宝的比例大小。

六、欣赏学生绘画作品

七、学生作业

1、要求:创作一幅“出壳了”的画,注意主体的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知道,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八、展示作品且互评

九、组织下课

生:组织学生加入讲故事系列,编出不同的过程和结尾:(1)谁会第一个从蛋壳里钻出来呢?(2)会不会只是小鸡呢?

(3)鸡妈妈会不会带着一群宝宝回家了?有小野鸭、小天鹅、小孔雀、小鸵鸟,甚至是小鳄鱼┉(4)除了你知道的动物,还会不会有一些神秘的物种呢?

二、讲授新课

1、观察蛋壳中的神秘现象

10天——血管象树根一样输送营养。

20天——宝宝的身体成形了。安静的睡在里边。

29天——宝宝的身体越来越大,觉得里边的空间太挤了,它们开始动起来了,想冲出这个黑暗的房间。

观察孵卵的剖面图,联想图形加深印象。

2、表演:

(1)假如你是蛋宝宝,你怎么出来?请表演一下。(设计一个大纸袋、塑料袋或者是透明的雨衣,打上几个出气孔,假设鸡蛋内的空间。)

学生:组织学生带上尖尖的嘴巴,体会蛋宝宝出壳的艰难和勇气。

(2)怎样用嘴巴啄蛋壳?

生: 啄破一个洞,啄破一圈。用脚蹬开,露出一半身体,滚出来„„(3)出来时的心情和动态是什么样子的?惊奇、兴奋、自豪、害羞?

讨论心情的具体表现:

兴奋的走来走去;自豪的伸长脖子;害羞的低下头;躲在妈妈的身后。(4)蛋宝宝看见这么多与自己长得不一样的同伴,会怎么样呢? 生:马上成为好朋友,用动作表示友好。

用眼睛看,用嘴巴碰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表示奇怪与友善。帮助未出壳的宝宝出来。

3、构图思路:

(1)生命自然形成的连接图。

(2)先出来的宝宝帮助正在出生的宝宝里呼外应。

4、教师示范作画,学生观察

5、欣赏学生作品

三、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展评作品:

(1)选出感情最生动、友情动人的作品。(2)谁画的家庭成员种类最多?(3)找出画面里面最有意思的地方。(4)提出一个好的改进建议来。(5)挣脱蛋壳情趣点。

(6)妈妈关注保护蛋宝宝的情节。(7)你喜欢哪个家庭?为什么? 生:分小组讨论推荐典型的画面。

下载出监教育教案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出监教育教案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出则悌教案

    第二章《入则孝》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入则孝》,使孩子们知道父母养育后代很辛苦,应当敬爱父母,关心、孝敬父母,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想、说、读、......

    《太阳出来啦》教案

    《太阳出来啦》教案 课题 欣赏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啦》。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太阳出来啦》,让同学们体会高音的魅力和云南歌曲之美。 教学重点 欣赏音乐,体会男高音特点。 教......

    《小鸡出壳》教案

    小鸡出壳 ——中班美术活动 一、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活动应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

    安全警示教育(安监)

    安全警示教育(安监部)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使广大职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能,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

    病人出入院护理教案

    第二章病人入院和出院护理 [授课对象] 中专护理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教师]宁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入院和出院的程序 2、掌握病区入院护理、出院护理 [教学内容、步......

    《电路出故障了》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4.电路出故障了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科学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9页至第10页,本课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

    《四渡赤水出奇兵》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分析、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组歌的概念和特点,体验力度、速度的变化在作品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让学生在......

    班会课教案 勤奋出天才

    第十一周主题班会勤奋出天才 ——四(7)班 班会目的: 1. 联系语文课《说勤奋》,结合段考情况,开展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勤奋学习的重要,明白“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从而确立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