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

时间:2019-05-15 05:1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实验小学:孙利

21世纪人类社会是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信息化整合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有崭新的教学方法、形式,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教学作为创新型教学的尝试,它摒弃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标。所以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科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方式的整合 1.观察类型课的整合教学:

我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作了如下的探索实践。即把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环境和加工工具,通过在线学习使学生获得真实可信、印象深刻的感性知识,从而正确感知事物的性状特征,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例如:《我们的动植物》一课,是以我们的动植物身体的共同特征以及其他相关我们的动植物知识为内容的综合型观察课。按照以往的科学课传统教学方法,只是提供给学生有限的几盒我们的动植物标本或几张投影片,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教学过程认识几种我们的动植物,然后从动物的头、胸、腹到触角、足、翅膀,从植物的根、茎、叶到种子、果实等一一进行归类概括,从而了解我们的动植物的身体特征,形成我们的动植物的概念。这样的学习,学生只能是被动、机械地接受。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初始阶段的教学方式则是运用多媒体演示型课件。这种整合方式当然可以增加我们的动植物画面的能见度,而且有些课件还能根据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认识我们的动植物身体特征时把各种我们的动物的头、胸、腹,植物的根、茎、叶、种子、果实分解开来,帮助学生观察、归类,化解了教学的难点,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我们的动植物知识的兴趣。但这种教学方式仍然没有打破传统自然观察课的“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媒体现,学生看”的被动接受程式。而现在采取以资源为中心的学科整合发展阶段的教学,则是以现代认知理论—“发现法”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整理资料以及探究性学习为重点,引导学生围绕“ 我们的动植物”这一主题从网上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这种以资源为中心的在线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建构起新的知识框架。教学过程是采用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检索资料,自己分析比较,自己整理归类,自己自学拓展,自主探究答案”的教学策略。首先,学生围绕“我们的动植物”提出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我们的动植物的身体是怎样的?”“我们的动植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我们的动植物是生活在哪里的?”“我们的动物都吃些什么东西„„”然后,教师在网上推荐部分我们的动植物身体构造的画面资料,供学生自己分析、比较;接着,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应用Word整理表格,对有关我们的动植物体形特点进行逐一整理、归类、填写,从而得出我们的动植物身体的共同特征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其中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一到二对翅膀和三对足;最后,学生在对我们的动植物身体特征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在线网络自主选择教师介绍的各种我们的动植物网站,以独立自学或协作探究的方式拓展有关我们的动植物的其他知识,突破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材束缚,并由课堂虚拟网扩展到课外城域网。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提高了自身信息素养,又丰富了知识、学会了网上选择、检索信息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呈现了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有机整合。本课除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商会话能力的培养外,还充分运用了在线网络人机交互的优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从而构建起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学习态度“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学科教学新架构,并在在线网络的资源设计等方面,突破了仅呈现教材内容和情景画面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内容以及由局域网扩展到与城域网或广域网之间的超链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主动发展精神。2.实验类型课的整合教学:

小学科学实验课,是诸多课型中最常见、最基本的课型之一。实验课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以获得正确的知识并形成技能,培养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科学态度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有机整合,特别是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电和磁》的单元中,我对其中“暗盒简单电路的判断与接线方式”作了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教学整合的探索。

“暗盒简单电路的判断与接线方式”一课的教学任务是1.通过实验和推理,使学生学会简单的电路连接方式,正确判断暗盒内接头的通断情况。2.运用计算机研究暗盒内多个接头的连接方式,提高学生的假设、推理能力。3.通过假设推理及探究验证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本课教学重点是研究暗盒内接头的连接方式;难点是根据一定的规律找出暗合内接头的不同连接方式。按照传统的自然实验教学方法,通常是先让学生动手用暗盒外接电路做个实验,以证明暗盒中接头连接是否良好。然后,教师用演示图片或投影展示暗盒内接头的连接状况,讲解暗盒中几种电路连接形式。这样的先动手后观察分析,似乎是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但实质上学生只作了简单的操作与判断,无需多动脑筋思考,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与发散、创新能力。这样的实验实际也是一种填灌式的教学,无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科学素质。为了从根本上改革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我在这节课中按照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将信息技术与实验过程设计进行了充分的整合。在强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即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验课的操作程序就是按照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分为:提出问题—推理假设—进行验证—作出结论四个阶段开展。其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本课所设计的工具型教学课件为教和学提供了极好的支持。

由于本课的信息技术是作为一种“研发工具”与实验教学整合,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成为本课的主体,由此,使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空前高涨,在整堂课中,不仅大大发挥了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而且使他们做到了人人积极动脑思考,创新思维的灵感火花不断迸发,从而使全班学生都获得了一种成就感并大大提高了自信心。

以上是我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探索研究中的两个实例,目前这种整合还是处于探索的过程中,但已经深深地感到这样的整合对于改革科学教学的模式、策略等方面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相信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深入发展,必将使整合进入全方位的改革阶段,实现课程改革的更高目标,科学教学也必将与其它学科一样,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更好、更多地为培养21世纪信息化社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服务。

在科学教学之外,我总是先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信息,从学生最关注的淄博的空气以及环境现状入手,了解淄博的空气以及环境现状,并且注意从学生周围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科学知识的“原型”和最新的信息,查询有关图片以及文字资料。然后马上让学生在网上查询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和对新鲜事物及新信息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研究环境污染的形成过程。然而这些教学内容比较宏观、抽象,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因此我们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宏观的现象浓缩进教室,把横山的环境状况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复杂的污染环境的成因,变得集中、具体和形象。不仅让学生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以及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更使学生经历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称之为“课前小研究”。

教学中,我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手段,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改变传统的科学教学内容,不但使科学教材“活”起来,更让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拓展了教师的知识视野。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需注意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感到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进行教学,其中计算机只是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而且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2、从科学课程的教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是要发挥计算机长处,而不是抛开传统教学的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了。

3、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但重复现象较多,质量比较低,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若是全部由教师进行自制,又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又受到一定技术水平的制约,不能精确地表现出设计的需求,还会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学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学

信息技术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系统,它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参与性、重视力和受控性强的特点,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目的。它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往往起到优化幼儿学习心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媲美而又望尘莫及的。

一、调动多种感官,优化学习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认知心理表明,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生动的场景,往往可以诱发幼儿的认知内驱力,使幼儿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如此,如:大班科学活动《蝌蚪和青蛙》,我们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小蝌蚪从卵里钻出来、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小尾巴慢慢不见了、变成小青蛙等动态画面,言简意赅、富有童趣的解说,再配合悦耳动听的音乐,亲切柔和的赞扬等,向幼儿展示“小蝌蚪变青蛙”这一过程,促使幼儿对该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熟悉与陌生”是一对心理矛盾,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影响。运用信息技术所展示的形象,是经过教师加工的一种“熟悉的陌生形象”,使幼儿既感到“似曾相识”,又“难道其详”,无疑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如上述例子中的小蝌蚪和青蛙是幼儿所熟悉的,但它的转变过程幼儿虽然知道但是没有真正见过,从而使幼儿产生探究的兴趣,最终了解小青蛙成长的全过程。信息技术集声、象、视频等于一身,通过形象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孩子们接受和理解,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而同时正是由于孩子们有了兴趣,才能较多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而学习上的成功,又反过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更高涨的学习情绪,从而带来对学习内容的更大的关注,于是学习的良性循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二、运用仿真模拟,突破重点难点,优化学习过程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许多常识、科学现象凭借传统教具演示,孩子很难理解,但凭借信息技术的仿真模拟功能,问题便迎刃而解。信息技术利用图形演示可以使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复杂的事物简化,把时间的过程缩短,把空间的距离变近,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把宏观的事物缩小,不但能给出结论,而且能演示变化的过程,使那些原来需要教师费尽口舌、花费许多时间仍然讲不清楚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比如,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哪去了》,教师讲起来很困难,幼儿听起来也很无趣。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垃圾被人们通过多种方法处理或者再利用的场景、画面直观地展现出来,关键之处可以调整画面比例和演示速度,使困难问题顿时变得容易起来,让幼儿轻松地了解到人们处理垃圾的各种办法。另外,利用计算机还可以模拟许多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宏观或微观上的结构和变化过程,真正实现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的,任何高深的科学知识,可以利用合适的结构传授给任何年龄的孩子的论断。

三、挖掘探究素材,启迪创新思维,完善学习能力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运用信息技术挖掘探究素材,就是启发幼儿在学习中发现某种需要和矛盾,从而进行大胆假设,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使问题获得解决或满足某种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将教材中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揭示出来,使幼儿置身其中,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并设想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大班科学活动《笔》,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笔的发展、改革过程,使幼儿看

到笔的种类有许多种:毛笔、铅笔、水彩笔等,而笔的演变是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笔的制作工艺也进一步提高,如材料的选择、色彩的运用、功能的具备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这些抽象的知识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孩子们很受启发,提出了许多大胆建议,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多功能笔、记忆笔、残疾人笔等应运而生。

四、注重反馈评价,促使学得其所,提高学习效果

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幼儿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与计算机的交流和对话中完成的。在学习时或学习结束后,计算机内部可以存贮每个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将幼儿学习质量的测评和教师的教学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让幼儿自主学习、充分学习和有效学习。它将“学习→反馈、调节→再学习时成功”的学习环境设计到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去,为幼儿提供“尝试学习”“尝试成功”的机会,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效果。其中,运用信息技术给予幼儿的鼓励性评价,更是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它对幼儿的评价客观、真实、公正、及时、鼓励性强,消除了成人评价中的不利方面。对于信息技术的鼓励性评价,我把它设计为三种情况:一是物质奖励,比如以苹果、红花或闪亮的五角星作为奖品,有时还以小动物哭笑为奖励手段;二是语言奖励,如你真棒、加油、别灰心等;三是定量评价,通过计时、打分进行。这些对幼儿的评价形式,真正体现了幼儿教育里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尊重幼儿”。如电脑在孩子出现判断错误时,总是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比如“给一个烂苹果”、“小兔子哇哇大哭”等)告诉孩子:“再试一下!”每当发现自己的错误,幼儿首先感觉到的不是沮丧,而是挺好玩,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自尊心,避免传统教学当中由于人为的因素在孩子不听话或回答不了问题时那种粗暴的语言所造成对孩子人格的伤害。如在教学大班科学《认识时钟》时,我们以小博士的评价“你真棒”“加油”的形式来判断幼儿的认识是否有误,整个活动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个个投入,乐趣无穷。这些富有生气的、活泼生动的奖励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孩子们那种互帮互助、共同探索科学知识的场面更是令人欣慰。

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教育手段,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便于幼儿掌握和理解演示内容;它充分给予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幼儿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为此,我们应该不断研究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更好地为幼儿园科学教学服务。

2012年7月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科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科学整合

内 容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关键词:网络资源

科学整合 新型手段

拓宽视野

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学过程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接受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搭建的是两个平台,一个是多媒体运作的平台,另一个是网络信息的平台。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如何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实现有效的整合,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呢?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和感受。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运用电教手段,能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提高学生对感知对象的理解程度,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讲授《一夜的工作》时,教师从网上搜集大量的周总理生前劳苦工作和简朴生活的图片,在讲课过程中播放这些图片,从而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使学生感受伟人的高尚人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文延伸处,出示总理去世前的感人工作事迹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举国同悲的场面,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

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们无不为之动容,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教学效果非常好。

还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又如《蝙蝠与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其教学的难点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是如何辨别障碍物和方向的。这一原理源于蝙蝠,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为此教师借用了多媒体动画,将“(蝙蝠——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立即反射回来”这一原理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成为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思维的独创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教育网站上还存储了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和优秀教案等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随之改变。教师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功能更应集中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如何把“信息”化为“知识”,把“智能”化为“智慧”。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

学生通过操作多媒体课件, 观察课件,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例如:学生可以随时在计算机上观察他需要的动画、图像, 或查询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宇词;学生还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口述课文;学生也可以通过关键词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信息, 在搜集的过程中,随时制作电子读书卡片, 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结合, 进行信息的初步筛选、整理。在这个环节中, 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导者, 通过人机交互自主独立学习, 掌握学习重点,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呈现给学生, 指导学生逐次学习。学生一边面对计算机良好的界面, 一边聆听教师对阅读的指导, 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共同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即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可以拓展学习的范围, 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实际中有几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 要认真把握,不能让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它只能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

一、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

我们应该看到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结构带来的冲击,应该充分肯定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但不可盲目,被动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不能让它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超文本的交互方便和丰富的信息绝不等于探索、发现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学习语文,绝不是仅仅让学生享受感官的愉悦,学生通过讨论,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思想仍然是语文教学智能训练的主要途径。

二、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关系

信息技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它永远不会取代我们人类的智慧,它只能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辨证地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思想性。语文教育活动是人文教育的综合,是师生之间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体现在口语、阅读、书面表达等方面。在这方面,盲目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没办法替代人和人之间的交流的。离开教师的正确引导,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是远远达不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科学整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我们只有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使之用到实处,一定能发挥出它的教学优势,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语文教学的科学研究将跨入更广阔的领域。我将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使用多媒体的水平,使信息技术与我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上出高质量的课,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第四篇:寻找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结合点

寻找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结合点

景东县民族小学叶志铭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越发广泛地运用更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大量事实证明,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模式已走进了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其优势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本文是作者多年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运用的过程中长期研究积累的点滴心得,本文就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把科学课的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如何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成功地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实验电化教学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电化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是传统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很快解决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抽象的问题,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整合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新课,使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集声音、画面、文字、显示于一体,能扩展微观世界,微缩宏观世界,模拟实验现象,打破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让学生用各种感官来感知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如在《灭绝了的恐龙》一课中利用网络收集各种恐龙图片,在授课时进行情景教学,这样就把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了。同时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并且将动态与静态进行有机结合,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结构,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

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辅助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实验课的操作程序就是按照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分为:提出问题—推理假设—进行验证—作出结论四个阶段开展。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实现四个阶段活动的开展,还能将微观的、宏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浅显易懂,效果显著,能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1、多媒体课件、幻灯增大实验可见度,弥补视觉局限

传统自然实验教学存在许多弊病,有很多内容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无法用实验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有的实验学生也根本无法看见和亲自操作。在科学实验中,教师利用投影仪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放映幻灯片是最简单、最实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化教学手段。如《日食和月食》一课,学生对于日食、月食的发生原因及变化过程很难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用flash动画展示月球、地球、太阳三种天体的位置关系,演示三球同时运动,当月球绕地球运动到地球在太阳照射下的影区时,月球逐渐由部分变暗到全部变暗,此时月偏食、月全食便发生了。这种动画的辅助,使月食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变得比较形象易懂,学生可以借助动画来理解、概括出三种天体的运动关系,帮助学生认识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及月相变化等知识。在这里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地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起了突破难点,化难为易的重要作用。又如《面包发霉了》、《铁钉生锈了》等实验,学生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到这种现象的形成过程,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却在几分种内就非常直观地解决了课题的形成问题。

2、实物投影将模糊变清晰、将枯燥变生动、将复杂变简单、将难点变明了

实验可使学生动起手来,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的兴趣。但在教学中,实验也会受到仪器、演示可见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讲解时也会变枯燥、乏味。如《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课,要让学生学会组装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但没有演示板,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边组装,学生看不到老师的操作,或站起来争着看从而影响纪律,或只能凭想象。如果用上实物投影展台就能很好地避免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展台上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在大屏幕上直接看到老师做的步骤,简单明了,效果极佳。实物投影也能解决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如在教学《叶和花》一课中,常常对比叶之间的某种关系:叶脉、叶缘、叶序的关系时,把学生带来的叶片选择性投影出来,可以让学生清晰辨认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

三、运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构建,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构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相整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课堂教学进网络

我校拥有计算机教室,四年级以上的学生们都有一定上网的能力,为Internet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如在《塑料》一课的教学中,课前教师组织学生上网搜集大量有关塑料材料的使用,并将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在全班交流各自搜集到的图片资料。这样的网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能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差异,由学生自主选择所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意识到材料的使用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资源是有限的,从小树立保护自然资源的环境意识。

2、通过网络展示学生作业情况及探索成果

学生将科学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输入、处理、分析,借助特定的教学软件,通过控制、切换来分别展示学生的成果,由于大家的作业和搜集的信息各不相同,所以通过作业与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孩子们完整的掌握事物的相关信息资料。同时在展示与交流中,学生可以分享他人取得的成功经验,从而激励自己的探索欲望。有了多媒体网络,学生的作业情况以及课内外探索成果的展示对象就变得更为广泛,不只是单独面向教师的点评,转而面向与全体师生的交流和点评,有助于学生对理论、实验或实践证据进行反思,同时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信息技术课程和科学课程两者双赢。如制作包装盒时,学生有不同的创新,全年级有200多张作品,要在课堂上一一交流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实现互动、交流、互评,进一步加强学生设计理念,完成课堂中难于实现的任务。

四、在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研究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1、电化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教师不是机械的操作者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其作用是辅助教学,利用它来揭示知识的形成及来龙去脉,让人感到生动、形象、真实,让学生易于接受。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听课中,大部分课件的播放时间达到了四分之三,课件成了讲课的主体,代替教师讲,而教师则成了课件的辅助工具,起的作用只不过是让课件一步一步往前走,教师只不过做简单的解说,成为电脑的操作者,本末倒置,电脑成了讲课老师的奴隶,而教师成了电脑的操纵者、指使者,夸大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我认为多媒体课件要适量、适度,不是量越大越好,让他牵着鼻子走。

2、找到信息技术与本节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是有效利用好多媒体的关键

一节课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可以利用一个教学片断,一个具体事例,解决一个知识点,一个具体问题,这样的简单课件也同样是一个好课件,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不是信息技术用的越多越好,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要用到恰到好处,要与传统教学取长补短,交相辉映。

3、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辅助教学几乎都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相对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定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和一些趣味练习及智力游戏等。例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导入的情景:两个朋友在玩乒乓球,不慎将乒乓球掉入了一个很深的洞中,接着出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将乒乓球取出来。同学们在这种情景下充分讨论,教师在热烈的讨论中顺势导入新课。通过这样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活动得到了充分的促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科学课程的整合后,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科学教学效果,而且随着学科课程的学习,师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将会逐步提高。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从不同角度去看,许多科学学科内容的教学非常适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沃土”,在实验教学中,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利用好它,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具体的问题简单化,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会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的教学过程也必须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从而实现科学教育教学现代化,获取时代性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章剑卫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郝京华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教学

信息技术与教学

一分街小学

王采霞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从备课到查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等都可以应用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融入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和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新的理念上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最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信息技术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得到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媒体,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图、文、声并茂,拓展了课堂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事物的建构更加完整、准确,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意义。

1、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场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直观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许多形象直观的教学动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母的督促和教师的简单说教,因而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的“兴趣”这根弦,尤为重要。近年来,在教学中恰当融入电教媒体,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我在讲 “圆的认识”时,课堂教学中需要补充许多课外的例子,同时补充一些课堂练习,板书内容很大;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显示工具后,就可避免在课堂内书写大量的板书,节省大量的时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比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泛泛讲读要好得多。

2、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中,将生活中的一些抽象的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原他的本色,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易于理解。比如,语文老师在教《雨中登泰山》时,就较好地运用了电教媒体手段。泰山是五岳独尊,是一座名山,它上面有许多名胜,然而学生根本没有到过。为了让学生一览泰山风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可以从网上收录了许多关于泰山介绍的文字、图片等,制作声图并茂的课件。通过屏幕的展现,五岳独尊碑、奇松、怪石、云海、虎山水库、对松山、探海石、迎客松、十八盘、空中索道等一幅幅泰山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再与优美动听的课文和谐相配,让学生产生了一种亲临其境之感。尤其有关八仙、《金刚经》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较深的理解。音乐制造了氛围,图画、图片再现了文章内容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多媒体进行教学,节省了教学的时间,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可使课堂教学密度增加,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不同的场景、对象,在45分钟之内大大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并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不至于因为不断重复同样的内容而感到厌倦。多媒体的使用增大了课堂容量,缩短了板书时间,加快了教学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示范作用。板书更规范,工整,使抽象变形象。便于直观演示,增添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再现场景或实物。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大势所趋,当今“终身学习”已经由人们的单纯的愿望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时势可以铸造英才,时势也可淘汰庸人,现实实际迫使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上,有独到工夫。这种整合,使得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种革命式的变革。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如何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学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有着潜在的优势,但一切是为学生的学,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研究学生为途径,以各学生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努力探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下载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的信息化,而科学教学的改革也得益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促使当前的初中教学发展中,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呈现已经成为初中教育发展的趋势,其在提......

    网络与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网络与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科学教学,一直以来被教师公认为是最难上的一门课程。很多教师一谈及科学课程教学就感觉头疼,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想到了许多办法,尽力......

    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

    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心得

    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心得(修改)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 学科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科学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面广,应用现代信......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评价设计策略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评价设计策略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引入信息技术到小学科学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几点心得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几点心得 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陈炳龙【摘要】本文是作者多年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运用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点滴心得。在信息技......

    信息技术与多元智能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协调发展,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有利于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 纵观以往作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教学过程呈现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单向性。 老师展示教材上的题目,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做指导,学生按老师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