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 要:工程力学是地质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索分析了工程力学在地质工程中的重要性,从工程力学理论联系地质现象,教学内容设计和例题和习题的讲解等方面阐述了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的教学思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力学知识运用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力学 地质现象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E2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167-01
《工程力学》是工科众多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既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工程性。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工程力学教学内容不断扩充,而课堂教学时数相对减少。目前《工程力学》教材大多适用于力学等相关专业。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地质类专业的特色。因此,如何提高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上面的认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现对如何提高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加以分析和探讨。了解工程力学在地质类专业中的重要性
《工程力学》是地质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直接影响着构造地质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的教学内容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无论是鉴定每一种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辨别构造形迹的序次及等级,还是探讨岩石力学性质和各种类型的构造体系中的应力活动方式,以及建立地质力学模型,追溯地质构造的形成条件及发展过程,都需要工程力学的知识。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工程力学在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辩证地认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联系地质现象,提高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与地质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在构造的动力学中,需要用到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恢复古构造应力-应变场。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工程力学在地质专业领域中的应力,笔者与地质工程专业老师多次沟通,并翻阅相关地质力学资料,了解力学在地质类专业中的应用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列举出力学与地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实例一:运用力不知识解释常见地质现象
绪论中举例运用力学知识解释褶皱、断层、透镜体等一系列的地质构造现象。说明力学与地质专业具有紧密的联系。还进一步地向学生指出地质力学是地质专业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地质力学是地质学与力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由于地壳非理想的刚体,而是具有弹性和塑性力学性质,地壳的各个部分在地应力作用下,形成永久变形。学习工程力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根据地壳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永久变形(塑性变形),运用力学知识来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过程。
实例二:材料力学性质的应用
地质工程专业中,岩石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以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质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岩石的弹性及塑性特征。岩石的弹性特性有冲击地压、地震弹性波及常见的应力解除;岩石的塑性表象有岩层褶皱、第四纪冰川砾石的变形和地震塑性波。利用材料力学性质还可以解释常见的地质现象。以石香肠为例,它是地质构造中常见的地质现象之一。典型的石香肠形成于较薄(通常最厚约1 m)且比围岩较强硬的岩层中。这是因为在大致垂直层面的挤压作用下,使石香肠的围岩沿着层理发生张拉,出现细颈化或破裂,进而形成透镜体现象。
实例三:应力状态的应用
工程力学中的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似乎与地质工程无关。然而在地质工程中,当分析岩石断裂时就有其用武之地了。由于地壳是以水平应力场为主,一般情况下,最大压应力和最大张应力是近水平的,中间应力轴是近垂直于地面。在地应力作用下,压性断裂面与最大压应力直交;张性断裂面与最大张应力直交。此外,局部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主轴的空间方位不一定都是与地面完全平等或垂直,这是由于种种边界条件影响,三轴和地面呈斜交状态。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压性、张性、扭性破裂面以水平应力场为标准确定,这些断裂面就兼有压扭性质或张扭性质。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对教授内容注重讲概念、讲思路、讲方法。注意围绕重点、难点精讲多练。例如在讲授静力学内容时,应以一般力系为主,严格要求解题思路,强调正确的解题方法。在画受力图时学生容易出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复强调画受力图应注意的事项,并且增加习题课。
教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所学知识。比如材料力学中轴力、剪力、扭矩和弯矩均为内力。内力的正负号有各自相应的定义,针对分离体画受力图时,一定要画正的内力,但在列平衡方程时,所有的内力则变为外力。材料力学中,概念多,符号多,公式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时,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的定义出发、分析每一种力学模型、采用力学平衡方程推导出应力计算公式。从而明确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精解例题、重视习题
教师除了要精心组织授课内容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例题都需要精心准备,选择典型的例题。解题前,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解题思路。解题时,采用板书的形式分析解题过程,此时也学生提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时,教会同学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入手分析,如何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结语
经过严格训练,学生才会思路清晰、计算准确、书写工整。学生在每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均应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互动,踊跃向中心发言的学生或老师提问,及时澄清问题、解除疑惑。
参考文献
[1] 曾佐勋,樊光明.构造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2] 段洁利.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应加强习题课和课后作业[J].新课程研究,2012(273):66-67.[3] 刘鸿文.材料力学(I)[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二篇: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张玉英,刘迎春
(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寿光 262700)
摘要:突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针对三年制高职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构建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与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A
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在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 以培养“有创新精神、技术应用素质高”的人才为宗旨,坚持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上摸索出自己独特的方式,形成了以专业实验室和创新教育实践基地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机械工程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做法是:以分批送出去“充电”的方式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通过对外协作获得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强化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建立与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一、加强培训,提高实验教师业务素质 在实验教学方面,机械工程学院强调“四大明确”,即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明确、实验课课程表明确、实验项目表明确、实验考核要求明确。要求教师做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学生实验报告完整,实验实训成绩评定标准完善合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师资是关键。为此,机械工程学院坚持以培养“双师型”实验教学人员队伍为目标,实行教师派出培训制度。去年派送了六名实验教师外出培训,教师的实践技能明显提高;今年暑假派送两名教师接受数控技术空间曲面加工工艺及自动编程方面的培训,两名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特种加工工艺及设备的操作,教师业务素质显著提高。
二、拓宽渠道,获得更多优质教学资源 机械工程学院在对外合作交流中,十分注重通过与相关企业的交流获得实验教学的优质资源。校外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的主战场,在校外实习基地
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一方面依托单位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增强实习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力量;另一
方面,实习师生可依托实习单位开展技术培训、科技开发等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训基地,从而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路子。机械工程学院现有万龙模具有限公司、泰丰汽车底盘制造有限公司、凯马汽车有限公司、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大型企业为校外实验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及实训中心对学生全天开放。
该院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和实践班,如CAD平面绘图设计兴趣小组、三维实体建模及数控仿真加工实践班、数控编程及CAM软件培训实践班等。对各种兴趣小组和实践班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并推选优秀学生参加省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
三、突出实践,建立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各专业方向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40%,不少于24周的整周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将实践教学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强化技能训练等三个层次,建立一个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有公共课(基础理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专门化方向技术课(技术应用)三大模块。以实践性
环节为中心线索,串接这三大模块,使这三大模块既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围绕着实践性环节有机地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整体。机械工程学院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机械制图测绘、电工基础实验实训、生产见习、金工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机床电器维修实践、电力电子与电机控制实训、智能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训、PLC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强化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实训、毕业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模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编程等)、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工程学院实践教学环节和实验课安排与理论教学穿插进行,本着与理论教学相协调的原则,制定了独立的实践环节教学安排进程表和实验课课程表,并安排专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为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机械工程学院的做法有:
一、优化实习实训课教学结构,要求实验实习课必须体现讲(教学精讲)、演(教师示范操作)、练(学生练习)、结(教师讲评总结)四个环节,或者必须体现“明确目标——精讲点拨——示范操作——操作练习——评议反馈”五个环节,使实习课达到了高密度、高强度,当堂讲授、当堂实践、当堂掌握的要求;
二、创新专业课教学方法,在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推广应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训练教学法,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营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浓厚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明确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和教材,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单、卡、实验报告,实习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文件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在实践教学计划中,明确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制定了完备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的大纲。实践教学大纲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每个实践教学环节、项目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学时安排,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以及考核方式、方法等应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实践教学用书,一般应包括教材、讲义、实验实习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技能训练指导书、实训项目单、实训项目卡、实训项目报告、设备操作手册、各类专业技术规范等。
实训项目主要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图测绘、金工实习等。机械工程学院为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如金工实习的教学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金工实习属于基本技能实训。05级数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本学期进行了机械加工方面的实训。在班级多,设备有限的条件下,安排每班一周循环实习。每班分成三组,共三名指导教师,每组两台车床,其他铣床、刨床等共用。这样既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又能满足教学需求。
2.详细设计了金工实习要求学生完成的加工零件的图纸及工艺,并为学生订购了《金工实习》教材、金工实习报告及习题集,使学生明确了学习内容和目标。
3.制定了《金工实习教学任务书》、《金工实习学生成绩评价标准》,使教师明确了教学内容和达到的教学目的。
4.制定了《金工实习安全卫生管理规则》、《学生出勤记录》,制定了《车工操作规程》、《大型设备使用记录》等,进一步强化了金工实习实践教学的管理。
五、规范管理,建立与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与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建立这一评价体系,要对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技术队伍、实验条件、教风与学风、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效果等进行全面的评价。按照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原则,改革专业课考试重理论、轻操作的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办法,出台理论考试成绩比例小、技能测试成绩比例大的评价制度,每学期照此办法进行一次系统的技能测试,形成测试成绩与学生学业成绩挂钩、教师考核挂钩、教师评优挂钩的激励机制。
通过试验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教学质量考核,可以从实验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检查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发现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质量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一)集中考核内容
实验教学集中考核主要是对实验教学文件(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实验报告、考核与考试、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详细检查,并按百分制评分。对实验教学文件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实验项目设置是否有依据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学时是否合理,实验开出率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有实验教学大纲,且规范可行;是否有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且正规实用;对教材熟悉程度,教案内容是否充实、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实验教学方法能否理论联系实际,并方法多样。对实验教学过程检查的内容主要是:仪器设备是否按实验要求分组备好、技术状态良好;实验材料、工具等是否准备充足;实验教学方法、内容、开展实验教学研究、自制仪器设备等方面做的怎样、实验教学态度能否做到讲授认真、指导耐心,不脱岗,无教学事故。对实验教学效果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实验报告的记录数据是否准确,实验结果是否合理,批改是否认真;是否有明确的考试和考核办法,是否有学生成绩纪录;实际操作能力是否符合实验教学大纲要求、达到实验目的。
(二)对学生问卷调查内容
主要是以下这些方面让学生做出评价:讲解实验原理方法,介绍实验仪器装置;精练多练、实验方法多样;实验教学态度认真、准备充分;熟悉实验仪器装置,示范动作准备;实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实验教师自我评价内容
有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熟悉教材,讲解实验原理方法,介绍实验仪器装置,且正确使用;精讲多练、条理清楚、实验方法多样;实验教学态度认真;实验组织能力强;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做到认真无差错;严格要求学生;仪器设备经常保持完好状态,维护及保养及时;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掌握及实验操作能力有提高。
参考文献:
[1]宁波大学.关于深化实验实习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Z].[2]山师大.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G].责任编辑:周衍庆
Machinery Class Specialized Practice Educational Reform
ZhANG Yu-ying, LIU Ying-chun
(Wei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Shouguang 262700,Sandong Province)
Abstract: Laying stress on practical teaching was the ke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Aiming to practical-teaching of the major of mechanical, The article proposed that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e-teaching system which was independent of the theoretical-teaching, reinforcing the practical-teaching management energetically and establishing and consummating the experimental-teaching were the core of raising the teaching quality.Key words: Practice-teaching system;Practice-teaching management, Experiment-teaching assessing system
作者简介:张玉英(1965-),女,山东潍坊人,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
收稿日期:2007//05/28
第三篇:地质类专业介绍
地质工程专业(综合找矿方向)
地质工程专业(综合找矿方向)(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基础地质学、矿产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工程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和运用综合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各类工程建设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综合勘查、评价、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面向国土资源、油气能源、工程勘察、地质灾害、水利水电、环保、城市规划管理等地质工程相关部门或科研院校。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和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勘查技术方法与手段,进行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及矿产资源评价、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工程等勘探方法的选择、设计、施工、数据处理以及成果地质解释和综合勘查与运用的初步能力,具有对资源环境做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基础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磁法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地震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掘工程学、综合勘查技术、遥感技术、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学、采矿工程与矿山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等。
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方向)
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方向)(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进行地质工程综合分析、勘察设计、施工设计、岩土工程施工、岩土改良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对地质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具有从事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规划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地质学、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地球物理勘察、工程钻探、岩土体室内和现场测试、地基基础施工和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备利用计算机和测试仪器进行勘察、制图、统计和分析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基本原理、工程测量、岩石力学、土质学与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工程测试技术、岩土工程设计、基础工程、地基处理、灾害地质学、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工程监理等。资源勘查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地质、应用地质和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化勘探方法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具有对资源环境做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及对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综合评价和管理的初步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主要专业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能源地质学、资源勘探学、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资源管理与评价等。
第四篇:实践与探索教学设计说明
实践与探索(2)教学设计说明
海口市第一中学 陈佳琪
“实践与探索(2)——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它是华东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下册第十八章第五节“实践与探索”的第2课时内容。现对本课教案作如下说明:
一、本节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以及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注重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 《实践与探索(2)》是建立在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等内容的认识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探索。在本节课的前一节,教材已经利用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探索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而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是对一次函数及相关内容更深入更全面的学习,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从函数的角度对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重新进行分析,这种再认识不是原来水平的回顾复习,而是站在更高起点上的动态分析,是用函数将上述三个内容统一起来,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实践与探索”这一内容也是华东师大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之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鉴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2.通过对比、联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能应用其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践与探索的过程,加强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融会贯通,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
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是重点,而归纳它们的联系以及应用其解决问题是难点。
三、教学诊断分析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刚刚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因此先进行复习,并且教学时注意循序渐进;
2.函数是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的联系的,比较抽象,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 3.学生本身对利用图形的方法来研究代数问题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却不能灵活应用,本节课再次加深他们对“形”的理解;
4.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不过各有其优劣,一题多解的方式也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
5.本节知识重在实践、探究,所以观察的过程,合作学习以及思考的过程又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任务的分析以及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问题的思考,我采用如下的教学策略并分析预期效果:
(一)复习回顾
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复习,帮助学生回顾一次函数图象并明确图象和x轴交点是如何求得的,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基于本节课的难度比较高,故在探索部分分层次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散难点。在探索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情况,利用表格的直观性、对比性来突出相应内容,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真知,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让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三)讨论归纳
这一部分内容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学生虽然在表达上不易准确,但只要他们理解并掌握了实质便可。故设计填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降低难度,给学生阶梯,让学生拾阶而上,学案的设计也是课堂有效性的一大亮点。
(四)知识应用
为了合理的应用本节所学知识,故设计了两道练习题。通过学生自我解答、自我讲解、不同方法的对比来提高其应用能力,很好的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优点,并在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方法的优劣。
(五)课堂小结
利用课堂小结的平台,除了小结知识外,还希望学生小结方法,小结态度,从而实现多元化的目的。
(六)课后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问题链接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学习新知。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欣赏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猜想、探究。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始终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知识的生成由易到难,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了难点、落实了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轻松,愉快、有效,较好地实现逻辑顺序与心里顺序的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统一。
第五篇: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标》强调:教育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强调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传统的大班额教学体制下,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个性差异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切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均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养成受到严重的挑战。学习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体验的程度大相径庭,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学生的个性差异难以兼顾,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整体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认真分析研究,实施科学分层走班。
认真分析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A、B层次。A组为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的学生,在A班上课,B组为相对各方面较差的学生,在B班上课。这一工作可在开学初,结合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总分进行。
分层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差生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A、B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设计的、基础性的习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A班学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A班必做。鼓励B班学生去做,但不强求。
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B班学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班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5、辅导:对A班学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并进行拓宽、提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B班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三)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5年3月—2016年3月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讨论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制定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成果形式: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
对课题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评价和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一一探索、实践、改进、总结提高,完善分层教学的实效性和时效性,通过观察、调研、问卷、成绩分析等手段反馈信息,总结本阶段研究工作,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成果形式:课题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完善、提高和结题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汇集整理各项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并完成结题工作;专题上传ftp,形成资源共享。
四、主要结论
走班制分层教学在初二年级推行了一年,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两极分化进一步加深,学困生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呈流感是蔓延,学生的浮躁心理日趋严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无以不昭示了分层教学模式探索的失败,我与同课头老师认真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五、课题效果体会
首先:分层教学加大了老师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备课环节花费更大的力气,因为需要分层备教材、分层备学生、分层备教法;B班因学困生扎堆,课堂管理难度大;A班学生和科任老师的距离感十分明显,老师作业的检查督促难度加大。
其次:学生问题愈来愈额突出
学困生人数急剧增长。走班后,学困生集中到B班,原本并不熟悉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融合到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相互标榜,相互蚕食。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于是,差生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于是,学生的厌学情绪就像初秋的流感,一发则难以收拾。B班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不可能学好,失去学习的信心,产生厌学、弃学现象.课堂听讲失去兴趣,影响课堂秩序、作业不完成或应付完成,一副破罐子破摔的的样子。最终分层的目的没有达到,反倒助推学困生面的迅速增大,助推了两极分化的加剧,尤其对B班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我觉得,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但是,的确不太适合初中学生,因为他们年龄太小,缺乏足够的定性和韧性,缺乏必要的正确与否的判断力,缺乏是非观念。
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大。A班学生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课堂效率都最好的,无任何干扰的;无论是老师知识拓展的难度、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一路领先的,而且会越走越快,越走越远,能真正做到:师傅引进门,修行个人做。一切都是良性发展的。但是B班情况却恰恰相反:课堂上,问题学生相互影响,相互蚕食,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老师为维护课堂秩序,挤占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时间,教学的难度、广度与深度依次下降,长此以往,两极分化无可避免的加大。从两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可以验证,差生面在进一步增大,每班不及格的学生从最初的10名,到20名,如今已经发展到40多名。数字显示:分层教学将近一半的学生推进了学困生的深渊。
学生的浮躁心理日趋严重。由于走班,学生背着书包穿梭在不同班级之间,不同座位之间,同桌的面孔不停的变换着,也不断的要适应着不同性格的同学,甚至老师。每每走班时,上课前,教室必定一团糟,等彻底安静下来,两三分钟已经过去了。而且,对于学生的问题,老师没有办法进行课后辅导,或是批评矫正,长此以往,增加了学生的懈怠心理,浮躁心理潜移默化的滋长。
分层教学推行到今天,或许有诸多理论上的优势,但其中的弊端也已经暴露无遗。而且弊端远远多与优势,尽快放弃分层,让学生回归正常的教学环境,是我们老师的深切期望,也是学生的长远发展的需求。
党月娥
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