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九课 对花
第九课 对花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对花》,并能即兴创编,且能用手绢舞进行歌表演。
2、能认真聆听笛子二重奏《顶嘴》,感知乐器的音色,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
3、了解对唱、表演唱这两种声乐演唱形式,并在听赏中跟唱《挂红灯》和《沂蒙山小调》的读谱唱词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对花》这首歌,并即兴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2、上滑音与倚音的实际演唱效果。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对花》、《顶嘴》与手绢舞 第二课时:《挂红灯》、《沂蒙山小调》与吹口风琴 教具准备:
CAI课件、钢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与体验
1、听音乐(聆听《对花》,老师拿手绢扭秧歌)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手上的手绢与生活中的手绢有什么不一样吗?
我是怎么拿这块手绢的?
河北的民间舞蹈以秧歌为主,主要的道具就是手绢
2、看歌舞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舞蹈,请你们仔细看清楚,有些什么样的动作?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作?我们来学一学
二、了解与认识
1、看
师:刚才我们学了秧歌的一些动作,老师和我们班里的同学也编了一段小舞蹈,你们看(播放《对花》的音乐)
2、听
师:刚才那首歌里唱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对唱)
三、学唱《对花》
1、教师范唱
以季节为题问答花名是歌中常见的内容,歌唱者一问答的形式对猜花名。
2、曲谱学习
上滑音与倚音的实际演唱
3、歌词学习对唱
四、创编与表现
师:同学们,一年中的四季花开,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绚丽多彩。你们知道春季还有什么花开?夏季呢?你能编段歌词吗?
五、欣赏《顶嘴》(了解对唱和二重奏)
师:刚才我们唱的这首歌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唱的,这叫对唱,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河北的笛子二重奏《顶嘴》,也是两个人演奏的,但方式却不一样,听。
六、评价总结,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对花》
二、听赏与跟唱《挂红灯》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河北民歌的特点,今天我们来熟悉一下山东民歌的特点,首先,请听山东民歌《挂红灯》
2、跟唱并扭秧歌
三、读谱唱词《沂蒙山小调》
1、唱谱
2、唱词
3、山东民歌的特点是什么?请你来说说。
四、用口琴来吹一吹《沂蒙山小调》
1、练习
2、分组吹奏
3、指名演奏
五、课堂小结
第二篇:《对花》教案
《对花》
教学目标:
1、感受《对花》的风格特点,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够用对唱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对花》。
3、通过欣赏黄梅戏《对花》与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从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及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富有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
教学难点:
运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播放视频《刘海砍樵》)
这首歌曲是湖南花鼓戏,一首男女对唱的歌曲。
对唱:是两个或两组演唱者的对答式演唱,形式活泼,根据人声的不同还可分为:女生对唱、男生对唱、男女对唱等。
(二)、学唱新歌
1、欣赏《对花》,了解 “对唱”的形式
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有哪些常见的节奏型和装饰音?
2、学唱《对花》
(1)熟悉歌词,跟唱全曲;
(2)轻唱歌曲,提出有困难的乐句,教师指导;(3)完整演唱,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4)变换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三)、拓展延伸
欣赏黄梅戏《对花》,并与河北民歌《对花》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体会不同地区音乐的风格特点,感知中国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
第三篇:《对花》教案
第九课
对花
教学目标:
1、能在快乐的气氛中演唱河北民歌《对花》,初步体会河北民歌的特色;
2、能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能掌握上滑音、倚音的演唱方法;
3、了解民歌最基本的创作方法,能在《对花》的基础上进行歌词创作。教学重点:
学会用富有河北民歌特色的音调演唱《对花》 教学难点:
1、《对花》的歌词创作
2、河北秧歌动作的学习
教具准备:手绢、电子琴、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音乐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河北民间,那里的人们每逢过节或遇喜庆的事情大伙儿就聚集起来,载歌载舞,非常热闹。这不,那里又在过节呢?大家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舞蹈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热闹喜庆的气氛吧?(教师跳一段秧歌舞、拿着手绢,《对花》为伴奏音乐)
师:大家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了吗?大家觉得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呢?
师:今天,老师也带领大家到他们的庆祝活动中来,学习一首河北民间歌曲《对花》。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找出这首歌曲中最有意思的一句,然后学习)让大家看书
师:大家学得最有特色的一句是那句啊? 生:七拨弄东采咚采,得儿色。
师:这句歌词跟其它的歌词不一样,没有特定的意义,有没有觉得在模仿什么声音呢?(模仿鼓的声音。)
师:那让我们来学习下这句好吗?
2、复听歌曲(找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对唱,学习第一句)师:大家说说这首歌曲是怎样的演唱形式呢?(对唱)师:对了什么呢?(对花)
师:对花是中国传统民歌中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小调,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方式嬉戏娱乐、歌曲的演唱形式也很多样,有的用乐器伴奏,甚至伴以锣、鼓边舞边歌。
2、学习歌曲(解决难点)教师范唱一遍
师:下面跟老师一起唱一下乐谱吧…… 师:跟老师一起演唱歌词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小记号啊?(上滑音、倚音)
师:那大家听老师演唱对比一下,这些小记号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师:有了这些记号啊,更能表达演唱者或劳动人民欢快、美滋滋的心情。我们试着模仿一下吧。
(跟琴伴奏齐唱一遍,不好的地方停下来练。然后跟录音来演唱一次)师:下面,我想跟同学们来对唱,我问大家来答好吗?(唱一遍)同学们分两组对唱,跟伴奏。
三、创编与表演
师:同学们,一年中四季花开,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彩,你们知道春季还有什么花儿开吗? 师:夏季还有什么花儿?秋季还有什么花儿?冬季有什么花儿?好,我们分组比赛创编歌词,看谁编的最好。
(分秋季组、冬季组两个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表演)
春:桃花、杏花、丁香花;夏:荷花;秋:桂花、月季花、万寿菊;冬:腊梅花。师生互评
四、评价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河北民歌对花,大家都表现得不错,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戴上属于自己的四季花。板书设计:
第九课
对花
上滑音
倚音
第四篇:《对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课的歌曲《对花》
一、说教材:
本学期音乐教材设计了一系列民间音乐主题单元,意在从民歌、歌舞、器乐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有代表性的经典音乐和创作音乐。其中本课里的两首代表性民歌《花蛤蟆》、《对花》和一首笛子二重奏《顶嘴》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对唱、表演唱两种演唱形式以及山东、河北当地的风土人情及灿烂的音乐文化。今天我的说课《对花》是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小调。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比赛智能、传授知识,娱乐嬉戏。本课共有两段,分别唱春季和夏季的花,采用一问一答式,不断交叠,最后是模仿锣鼓“七拨隆东采东采”等等。为了使歌曲《对花》散发更大的活力和魅力,本课我不单单停留在这一首歌的教学上,而是以“对花”为主题,增加了创编歌词,用打击乐伴奏,手绢舞表演《对花》等内容,形式涵盖歌、舞、器乐,从而引导学生加深对歌曲《对花》的认识,并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弘扬民主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了解河北民歌,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与情绪,能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
2、能掌握对唱、表演唱这两种演唱形式,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以及上滑音的唱法,并能在表演时正确运用。
3、能根据四季中花的种类,创造性的创编歌词,并结合手绢舞进行表演。教学重点:
学会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归纳、总结。
2、引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二、说学生 本首歌曲的授课年级是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四年级甚至是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民歌离他们的生活是那么的遥远,很多同学都不是很喜欢演唱民歌,而《对花》这课的重点是要有感情地唱出歌曲的韵味。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这首歌并唱出韵味来哪?在教学中要用各种手段,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说教法
本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以“主体、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教唱、练习、舞蹈等教学方法,利用跳唱结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四、说学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唱、跳、创的方法更加充分地体会河北民歌的特色,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完成歌曲的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体验
1、听音乐 师生共同聆听音乐《对花》,老师拿着手绢,扭着秧歌,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扭秧歌进入教室。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掌握拿手绢的基本方法,知道河北的民间舞蹈就是以扭秧歌为主,主要道具就是手绢。
2、看歌舞 播放河北地方歌舞片段,通过欣赏一段河北民间歌舞,感受一下河北民歌的特点。
(二)了解与认识(河北民歌的特点)
这个部分我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分别为看、听、复听。播放《对花》音乐以及舞蹈画面,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对”的形式。播放一首具有浓郁河北音调的歌曲《对花》,让学生听,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找出歌曲特点。“一问一答”式。再复听一遍,请学生注意歌曲中“问”是什么?“答”是什么?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每一句都加入手绢舞的动作,引导学生进行手绢舞的表演。让学生归纳“对唱”概念,从对“对唱”的归纳,引出“表演唱”的概念。通过这一部分的学生,让学生掌握歌词和熟悉音乐旋律,了解对唱,表演这两种声乐的演唱形式。
(三)学唱《对花》 首先教师范唱 其次教师小结“对花”的概念 最后曲谱学习①用接龙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曲谱学习: 教师唱前一句,学生唱后一句,学生唱前一句,教师唱后一句。②上滑音的教学 ③完整地演唱曲谱
(四)歌曲学习(1)唱一唱(2)读一读 分组以“对”的形式进行歌词学习(一问一答式)(3)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巩固性学习(1)分组对唱(可借手绢进行舞蹈表演)(2)男女对唱(可借手绢进行舞蹈表演)
六、创编与表现:
一年中的四季花开,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绚丽多彩。你们知道春季还有什么花儿开?夏季又有什么花?秋季还有什么花?冬季有什么花?分组比赛,看谁编得最好?
1.学生分组讨论(分春夏秋冬四个组)。2.学生进行表演唱,每组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3.师生互评。
七、评价总结,结束全课
1.回顾本课内容:歌曲、上滑音、对唱、表演唱、秧歌。
2.学生随着音乐、一边舞着手绢,一边扭着秧歌,一边唱着《对花》走出教室。
第五篇:对花教案
湘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第九课
吴忠市第十二小学
丁晓圆
《对花》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丁晓圆
工作单位:吴忠市第十二小学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对花》 教学目标:
1、能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学会演唱《对花》。
2、能掌握对唱、表演唱这两种演唱形式,并能用四季中的 花创编歌词,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3、通过学唱歌曲,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与豪放热情的情绪。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对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创编歌词,进行表演。教学设想:
通过“看(河北民间歌舞)、听(河北民间音乐)、学(河北民歌)”这三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河北民间医用的特点,喜欢河北音乐文化。在歌曲教学环节,从河北地方方言入手,以教师范唱的方法解决“上滑音”的教学。在演唱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对唱、表演唱这两种声乐演唱形式。在学唱《对花》时结合手绢舞使学生更加充分第体会河北民歌的特色,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完成歌曲的学习。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唱一唱、演一演,挖掘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具准备:
CAI课件、手绢、钢琴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体验
1、组织教学
教师弹奏《对花》旋律,学生跟音乐节奏拍手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手上多了什么呢?那我们手上的手绢与生活中的手绢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河北的民间舞蹈以秧歌为主,主要的道具就是手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河北民间的音乐及舞蹈。
2、看歌舞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河北地方舞蹈,并学学她们的动作吧!
(教师讲解手绢正确的拿法和基本动作,学生随着教师模仿。)【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以观察、欣赏、模仿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开始教学,并了解手绢就是河北秧歌中的主要道具,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中获得喜悦,一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为后面的歌曲学习做铺垫。
二、了解与认识
1、演
师:那么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些动作加入到歌曲当中呢?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跳一跳吧。
2、听
师:现在让我们安静地欣赏这首河北民歌,仔细听歌里都唱了什么?前一句和后一句有什么联系?
(学生找出歌曲特点:“一问一答”式)
3、复听
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并轻声哼唱,注意歌曲中“问”的是什么?“答”的是什么?(师生拍手一问一答对歌词)
4、对唱、表演唱:
师: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在我们音乐中叫做对唱。
教师归纳“对唱”概念,从对“对唱”的归纳,引出“表演唱”概念。)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歌词和熟悉音乐旋律,了解对唱、表演唱这两种声乐演唱形式,同时也启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学唱《对花》
师:下面老师就用表演唱的形式为大家范唱《对花》这首歌。
1、教师范唱
2、歌曲学习
师:你认为在歌曲中最有趣的地方哪里?能唱一唱吗? 生:„„
(1)请学生分别唱一唱有趣的旋律。(2)全班演唱乐句。
(3)学习歌曲第一段,并用“lu”模唱。
(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上滑音,并讲解上滑音的唱法和作用。)(4)学习歌曲第二段与结束句。(请个别学生来演唱)(5)完整演唱歌曲(师生分别用对唱和表演唱的形式演唱)【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基于上一环节的学习来完成歌曲的演唱,通过以对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上滑音的唱法和作用,同时借助手绢来表演歌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四、创编与表现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中有许多盛开,除了歌曲中唱到的两种花,你们还知道四季中有哪些花开?你想把它送个谁呢?把他们创编到歌词当中吧!
1、分组讨论
2、学生进行表演,每组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道具:手绢)
3、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 创编歌曲即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集体参与意愿,又是学生整堂课的整体表现的体现,师评、互评、他评贯穿其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乐趣。
五、评价总结,结束全课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随着音乐、一边舞着手绢,一边扭着秧歌,一边唱着《对花》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