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改革

时间:2019-05-15 06:1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教学改革》。

第一篇:计算机教学改革

计算机教学的改革

教育教学工作是各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是其终极目标。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也最能展现各校教师的教育思想,体现名校风范。我就结合计算机教学谈一下对职业学校的若干问题的认识、教书育人的思想与实践。

一、教书育人对教师的要求

根据新世纪的人才观,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是善于协作、能集思广益,有开阔的胸怀,充满激情,具有个性,心态稳定、勇于向挫折挑战并充满爱心、能与学生交流互动、共同提高的教师,他对学生的成长所产生的终身激励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学与育人并不是矛盾的。如果每位教师都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创造优美和谐的教学环境,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逐步成熟就是顺理成章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学是最好的育人环节”。

二、将德育教育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我们学校是一所职业中学,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初中阶段学习不太认真,考不上高中的后进生,学生普遍素质较低,且生源结构复杂,他们来自于全国很多个省市,而且有很多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且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他们的不良习惯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不注意引导,他们随时可能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技能为主,德育先行”,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将学做人与学技能相结合。将德育教学贯穿计算机教学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由于网络的发展,信息的畅通,计算机发展快,学生获取信息便捷等特点,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更应该将德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结合计算机课程知识新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思;结合计算机发展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结合计算机应用广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结合计算机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德育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譬如在计算机网络教材中提及“网络道德”方面的内容,在讲授理论内容时,向学生介绍部分网页内容的低俗、网络欺诈、网络犯罪等现实,引导学生做一个合法的健康的网络公民。教师要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的现象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正确开机关机步骤时,让他们在了解方法的同时,知道要爱护公共财产,保护设备,延长计算机的寿命。在提醒同学们保存文件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下,不要删除其他同学文件时,增强学生上机的公共道德意识,培养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气。

2、从小事抓起,从学生的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由于高中、大学的扩招,职业学校的学生总的来说,素质较差,不仅表现在学习上,在行为习惯上尤为突出,再加上我们计算机教育有其特殊性,在机房和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机会较多,有的学生比较随便,迟到、早退、吃零食、不注意公共卫生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现象,对他们展开思想教育,让他们要有纪律意识,对表现好的或改正的加以表扬,并计入平时考核中。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平时上课不认真,见机玩游戏,作业或考试擅自拷贝他人作业,以求蒙混过关的,在教学中严格管理,及时督促,正确引导,同时教育学生“踏踏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3、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知识的丰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处理学习与上网的关系,上网时间的把控,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三、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结合不同课程、不同章节的具体特点采取相应的改革创新举措。

1、应用适应计算机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且知识更新最快的一门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中国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曾经讲述过学习计算机的问题,他说:“计算机对于绝大部分人重在使用,对于它的软、硬件理论部分,非专业人员可以不必要求。”计算机教学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更新都要快,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训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建立以实训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如何用教材,目前的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只是结果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明确“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①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②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③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我们学校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它是学习方法的一种新形式,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计算机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计算机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分组式教学模式能让学生间相互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间的互相协作。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对于计算机操作,学生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东西尽管老师没有介绍,通过同学们自己在家或网吧上机摸索也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这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还可设计一些特殊的授课方法。比如当同学们学会了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让学生自己来有创造性的完成任务,这样就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让做得好的学生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或与同学们互教互学,这样对一些学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他们会马上钻研、探讨。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成就感,使得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让学生们在舒心的方式下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但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全面放开学生的自主性也会适得其反,教学目标是课前被预定下来的,教师起到的作用是高瞻远瞩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计算机教学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多与知名计算机企业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第二篇: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总结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总结

近年来,我国以把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科学制定实验规划方案和实验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原则上,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先导,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在课堂讲解中可以从当前热点引入,面向未来,指出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方向,再回溯从前,最后贯穿整个学科。建议每一部分都要有有的放矢,明确职业导向。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将课程内容“讲义”化,讲求“趣味性”,如CCTV的百家讲坛一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打破以往常规教学的授课形式,学生难以接受的教学局面。转变原由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教师占主要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正营造师生共同交流,群言群策的课堂氛围。开展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可以进行师生互动,平等交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开展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实践合作中,寓教于动;在教学活动中,寓教于趣;在讨论合作中,寓教于思。真正体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二、课程设置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的改革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的定位,可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照不同部分的作用再分为若干个方向,使学生做到“一专多能”。在课程设置上,每个方向的课程都有所侧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进行方向的选择。为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尝试通过过“模块”教学的思想。“模块教学法”对提高学生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专多能”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其目的就是明确教学目标,使培养的目标则更具有侧重性,可以使学生在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某一方面,特别是软件或硬件应用方面学得更深更扎实,可以使其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就业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计算机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而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计算机实践教学则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践过程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计算机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计算机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开设计算机课外辅导,主要讲解求职以后在工作中遇到的操作问题和解决方法。计算机课外辅导是以就业和课程改革目标开设的。实践出真知,特别是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感知深刻的实验过程,形成清晰的表象,伴随着说的训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铺平道路。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知识点,尽量创设条件,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动思结合,培养技能、技巧。

总之,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专业基础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课程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我深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区教研室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大力提倡、推广。我校的课程改革之花将会遍地盛开,我们将拥有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明天!

经济系 成启明

2006年12月20日

第三篇:“互联网+”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索

“互联网+”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是切实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对专业课程学问的有益补充。通过对计算机公共课教学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具体包括转变教师观念、外部资源利用和内部资源构建三个方面,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阐述。经过实践教学,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互联网+;计算机公共课;社区模式;教学资源

创新教学方法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有力保障。计算机公共课是全部高校必需开设的课程之一,相关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均受到重点关注,因为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不仅是专业课的补充,更是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培育基础[1-3]。如何融入新思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进展的一种新业态,是互联网思维创新实践成果之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提高效率。针对“互联网+〞新思维,如何与教育相结合引起教育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2022年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上,围绕“互联网+教育〞展开商量,并形成一致观点:“互联网+教育〞不会取代传统教育,反而会让传统教育绽放出新活力[4]。基于此观点,作为高校教育践行者,如何充分利用该技术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责无旁贷。笔者结合本校所开设的计算机公共课所面临现状,具体阐述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创新教学方法框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公共课作为高校各专业必开的基础课程,随着培育方案的不断完善修订,给实际教学带来很多挑战,也存在急需改革完善的地方。虽然各高校存在某些客观差异,但仍旧存在某些共性问题。因此,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结合几年来的实际教学观看、体会、沟通总结,对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梳理、归纳总结,为教学方法改革探究提供借鉴,做到有的放矢。具体存在问题分析如下:1.1.学分制给教学管理带来的影响。当前学分制已成为高校改革的主旋律,作为一线教师真实感受到学分制所带来的影响。在学分制环境下,教学班学生来自多个自然班,分属不同专业。笔者曾遇到一个教学班约有二十多个专业,四十几个自然班的学生,可称之为“杂牌班〞。学生之间互相不熟识,沟通不多。这种现象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之间彼此存在自我封闭意识〕,学生之间难以形成沟通和探讨气氛,因此传统的分组商量和协作式学习[5]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也给日常教学管理带来挑战,教学内容、教学打算和课后任务支配等难以准时传达。1.2.专业多样性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期望不一致。教学班打破班级界限、专业门槛,如何平衡因专业差异导致学生基础不同,以及对课程内容需求不一致是整个教学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面对此状况,大多数老师都会依据“短板理论〞来支配教学内容,尽量保证大家能够理解所授的学问点。这种支配很难做到因地制宜或者是因材施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很难培育出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很多学校在制定专业培育方案时,为了充分表达专业特色,夯实专业基础,倾向于把有限的学时向专业课倾斜。在支配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打算时,基本上由外行指导,对计算机公共课在整个大学阶段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育与影响认识不够。众所周知,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除获得更多的专业学问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大量的专家学者均在呼吁或者强调,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计算思维能力培育方面具有独特重要。因此,少量的课时如何完成同样的教学内容,到达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这给授课教师带来挑战。综上可知,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大多数均是学分制环境下的大班教学,存在多种不一致现象,如何突破瓶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值得关注。

2.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探究思路

上述客观存在的因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阻碍作用,只有主动探究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改革,才是根本出路。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平台,推动了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为用户提供多维选择,充分表达以人为本的思路。笔者针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思维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究,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发挥出“互联网+〞优势,需要有一套完好的教学思路,本文主要从观念转换、外部资源利用和内部资源构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2.1.“互联网+〞背景下执教观念转换。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执教者的观念,做到知行统一,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利用教室黑板粉笔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束缚。长期以来,教师已经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拥有较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阅历,实际操作起来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转变一种教学模式,潜意识有种抵触心情或者是一种怀疑的看法。因此如何做到新形势下教学方法的自然过渡,关键在于构建教师“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教学理念。基于此,笔者所在教学单位组织开展“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观念转变大商量的教研活动,让这一观念影响并引导教师理念的改变,做到深入人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商量过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是分析出当前教学环境下面临的问题,用传统教学方法予以解决存在很多短板,由此说明进行改革的紧迫性、必定性;二是探究新平台的优势,采纳“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小步向前移动,不断总结阅历,通过迭代回溯方法实现螺旋式提升;三是如何进行结合,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当前状况下,完全抛弃传统教学理念在某些场合也是行不通的,最正确做法是两者相结合,因地制宜。通过努力,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过程中均能正确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授课程构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并且在近年的教研项目申请立项和教研论文撰写方面均有肯定的进步,相关教研成果已获省级二等奖。2.2.“互联网+〞背景下外部资源利用。由现状分析可知,由于专业的多样性打乱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受“短板理论〞牵制,直接导致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教学养分缺乏,上课主动性不高。针对此状况,如何利用外部资源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是在新环境下的一种教学改革探究。当前基于“互联网+〞平台所构建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完全可以做到各取所需。例如笔者在计算机公共课中的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时,借助案例教学法[6-7]思想,先对教学内容按模块划分,形成相对独立的学问块,然后重点讲解每个学问块的重难点,分析每个模块内容之间的规律关系,最终通过示例来说明。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把相关教学内容分成:基础学问模块、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模块、函数模块和冗杂数据类型模块等几部分。各模块之间相辅相成、互相独立依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层次的学生可以依据实际需求在“线下〞利用教学资源进行针对性的补充或稳固学习。计算机公共课中另一关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操作性极强、学问点零碎,互相之间规律性不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纳案例驱动和模块划分的思想,进行课堂教学,实现“线上〞管理。作为重要环节之一,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线下〞的自主学习。经过实践发觉,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变好。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下的外部资源,如mooc资源、精品课程资源等。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关键是要从较高层次分析清晰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学问点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剖分析。这点对于有多年一线教学阅历的老师来说,难度不大。所以这种教学模式既充分利用了教师的阅历,又整合了新环境中的各种优质资源,实现双赢局面。2.3.“互联网+〞自我资源构建。为克服当前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不便,笔者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构建各种“+〞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池〞,便于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在学期开始借鉴“社区模式〞思想为每个教学班建立QQ群或微信社区,通过这一模式可以做到信息通畅,拉近互相之间的距离,并准时把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充分表达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构建出较为深厚的学习气氛。该资源的构建为师生、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便利,并且为整个学期教学提供物质基础,为实现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可能。其次,基于这一社区模式创建“o2o(onlinetooffline)〞学习模型,其本质是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做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实施时,笔者把课堂内容形成ppt课件、教学文案或者小视频上传至群共享,并主动鼓舞学生在群中进行商量沟通,教师也主动参加其中。同时鼓舞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资源或学习心得上传共享空间,以便他人共享。经过教学实践发觉,该模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显著作用,其实这一现象不难解释,可用“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等名句予以说明。在“o2o〞学习模型中充够充分训练学生的归纳、抽象、演绎等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3.总结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基于“互联网+〞这一平台构建出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框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做到了因地制宜,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乏。如何结合所授课程,针对传统教学方法,较好地融入“互联网+〞这一平台是当前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22〔1〕:7-11.

[2]葛欣,席景科,李政伟等.基于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22〔6〕:89-90.

[3]赵森严,刘涛.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育探究[J].黄山学院学报,2022,17〔3〕:106-108.

[4]中国日报.互联网+教育推动中国教育迈向4.0时代[n].2022-06-16.

[5]徐冬青,王秀友.基于mooDle平台的开放协作式学习模式构建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讨论,2022〔9〕:7-8.

[6]李晓辉,杨洪伟,朱勇.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讨论[J].农业网络信息,2022〔3〕:125-127.

[7]刘三民,刘涛.案例教学法中计算思维能力培育探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1(1):110-112..作者:刘三民

杨丹

刘涛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第四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主要就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几方面发表一些看法,提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出更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的观点。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培养能力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一、教学目标改革:

1、树立“能力本位”观念,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就目前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熟练运用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3)、硬件维护维修能力;

(4)、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能力;

(5)、检测和消除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6)、常用软件的安装、系统的调试和使用能力;

(7)、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利用Internet浏览、检索信息、文件下载,收发E-mail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着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围绕“动”字展开工作,即教学生动、学习主动、沟通互动。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树立全新观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终身教育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根据硬、软件的发展,课程内容尽量“新”。

目前中等职校的计算机教育可分三个层次:

(1)、计算机基础课程

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以便学生毕业后在信息社会里更好的工作与学习,其中包括网络、多媒体、办公自动化和互联网的使用常识等;

(2)、计算机技术课程: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软硬件技术,包括硬件设备的选购、配置、安装、调试,软件的安装和调试等;

(3)、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

让学生掌握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运用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这几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材时,应遵照“广泛优化、偏重应用,应用课程追踪先进”的原则,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应该选购最新的教材,安装最新软件,了解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去学习、去实践和体会。

2、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来实现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所谓整合,不是把有关内容机械地拼接,而是根据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水平以及中职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

3、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这一类的课程整合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在设计和制定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中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

三、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民主教育的特征:富有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强调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

1、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已经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多元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2、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点参差不齐,而且有的学生由于兴趣所在,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目前,我们仍然是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而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特有的一个“怪现象”,就是差生不听课,好学的学生也不听课。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行分层施教,效果较好。将起点和能力接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实行因人施教。

3、推行互动式教学,调动主观能动性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法,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学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互动”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在教学中,应将三个方面的互动相互联系并综合应用,而不应片面地孤立某一种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建构最适应他们需求的教学模式;学生与学生到动,可以互取所长,学习新知,发现新知,弥补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机互动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操作课中效果很好。

四、教学评价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考核多数是以一两次书面考试或者操作考试作为学生的成绩评定,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不符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由于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来源,技能的熟练程度,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强化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促进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进步。

1、在评价内容上,既关注学习内容也要关注非学习内容。

将平时的上机训练等同于考核,视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我的学生每次训练都有成绩登记,我将其作为期末成绩的40%。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无论考核或训练,都以上机实践为主,笔试这样的考核只作为考核的一个次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诸如学习兴趣、动机、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等也列入评价内容中。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在评价学生时,不再以我个人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成绩评定的唯一参考,而将学生本人与同学的意见也列入参考范围。这样,评价更具全面性,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努力学习,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学生若在学习过程中有创造性的认识、发现和行为便及时的给予其鼓励。

时代的发展对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才需要日显急迫。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受社会欢迎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五篇: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新思路

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新思路——考证促学

我在职业学校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已经近四年了,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计算机老师,我的教学对象绝大多数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认为职业中学的学生的基本出路就是找到一份工作,而专业技能是找到工作的最基本保障。如何让用人单位知道学生掌握了何种技能呢?在此,技能证书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认为职业中学的教学应围绕“考证促学”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这也适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因为我从事的是计算机教学,所以下面我就计算机教学的“考证促学”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当前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学任务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急剧增加,计算机应用的日新月异,对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现在和未来计算机将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应用能力将是人们的生存能力之一。搞好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目前,在全国的各大中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已成为公共必修课。然而,我国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比较紧缺,他们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时间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2.课程体系

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它在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配置,学习它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学会并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基础等;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及Windows环境下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的应用软件;了解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具备分析和处理知识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够马上适应社会的技术人才,因此,我们的教材也应跟上步伐,一般来说,一本教材用2-3年就要更新。

3.考试存在问题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试的主要职能,一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二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并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目 1

前,职业学校在计算机基础的考试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1.考试的形式往往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2.试题的质量不高。3.评分不客观,信息不反馈。因而,导致很多期末拿高分的同学,也未必能通过等级考试一级。也有些同学,考试笔试得高分,可是上机操作半个小时都未能输入完100个左右的汉字,叫他建立一个“记事本文档”都不会,这就是明显的理论脱离实际。

目前,很多人提出的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出要改革教材,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改良教学方法等。笔者认为很多学校只要把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好,教学质量就能上一个台阶。在这里我谈谈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考证促学”的教学思想。

二.“考证促学”思想的提出

为使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掌握21世纪必备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应用技能,全国各高等学校从1993年开始先后建立了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教委于1994年6月正式成立了江西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设计组,成功地组织了各次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1997年后,我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每年举行两次,考试人数逐年增加,考试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开考等级为一级、二级(Foxpro、Basic、Pascal、C)、三级(编软)。考试分笔试和上机测试两部分,笔试和上机测试都通过的学生可以获得《CCT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证书》。

笔者组织等级考试多次,对考试大纲,考试题目比较熟悉。省教委成立的等级考试设计组,组织编写考试大纲,考试辅导资料,试题库的更新。等级考试的一级水平,就是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所要完成的目标。等级考试的试题质量高,考核面广,真正能够体现考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现在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成立了等级考试的考点。我想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文化》教材就可以选择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教材,职业学校没有必要自己编写教材;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文化》的期末考试可取消,改成考一级,因为考等级的考试费用不会很贵,另外,对于学生来说,考试通过可获得证书。对于老师来说,教学目标统一,任务明确,又可以减轻出卷改卷的负担。

三.“考证促学”的意义

1.加强师资建设

考证并不仅仅考学生,其实也在考老师,我深有体会。首先,一个学校申请了某个认证考试考点,必定要组织老师培训学习,这样可以加强老师的业务水平。我作为我们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系统管理员,在安装调试考试系统的过程中也学了不少东西,我所学的又可以作为实践经验

传授给学生。其次,有了考试,老师也会自觉地了解考试信息,了解考试大纲,考试题型,进而教学生如何复习,给学生辅导,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我读书时未学到的知识,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我认为考试题出的很好,很多很实用的操作,对于职业学校来说重点就是要教授他们实践能力。可以说,通过组织几次等级考试,我自己学了很多,积累了很多教学实例,这将大大提高我的教学水平。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要学习的知识更新快,计算机的老师一定要不断学习。

2.教学目标统一,较全面地考核学生水平

职业学校不像初中高中,很少考试,即使考试,往往都是考得很肤浅,很容易过关,这样没有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教计算机基础的老师也没有明确定位教学应达到什么要求,在同一个学校,常出现不同老师教学进度,教学重点不同的情况。甚至很多学校最后考试也是自己教自己出试卷,试卷质量不高,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如果我们采用等级考试的教材,明确规定我们的学生学完〈计算机基础文化〉必须通过一级考试,这样,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目标定位明确。等级考试分笔试和上机考试,既能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能测试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获取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我们中国有这么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怎么才能证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呢?目前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人们普遍不认同。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偏见,但从纯客观的角度我们又怎么检测它的“含金”量呢?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现在作为学生升学、用人单位选人的重要参考。笔者认为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考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很全面。能够通过一级考试的同学,其计算机基础已经达到教学要求。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思考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推动计算机教学向着“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以后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的计算机认证考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一种比较适合职业学校发展特点的认证考试,将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

下载计算机教学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教学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传统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已......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对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进行了探索,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将课程内容用多个项目展现出来。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计算机技术教学论文 计算机教学改革论文

    计算机技术教学论文计算机教学改革论文 关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抽象难懂且实践性强的专业课。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与实......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介绍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介绍 计算机教学部 由于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高考的成绩中,计算机成绩基本不占比重,这样的高考“指挥棒”,使得学生把精力都放在数学、英语等重点科目的......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以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对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就业和企业对毕业生要求......

    计算机专业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专业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专业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牛芗洁 (北京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近年来国内高校计算机、电子、软件等专业针对......

    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

    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举措 灵台职专 李新年平面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快速精通多种平面设计软件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5篇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论文摘要:从课程的教学形式、实践操作训练、评价方式转变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最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