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造字词学习的美好天地
营造字词学习的美好天地
余映潮
作家刘绍棠写过一篇文章《老师领进门》,文章在开头部分写道: 那年正月新春,我还不满6岁,就到邻村小学去读书。
学校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只有40人,编在一个班上课。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
开学第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让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
红摹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轮到我们一年级上课了。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串讲一遍,然后编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
就“认字识词”而言,这个学习生活片段引人深思:小学一年级一入学就学“描红”,既学认字又学写字,直截了当地进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教师就一首有味的小诗先朗读再串讲,接着就此生动地讲述改编出来的故事,学生听得有味,无疑加深了对字词的印象,这样的教学就表现出了一定的“教学创意”。
进行真正落实的字词教学,讲究字词教学的美好创意,是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深刻思考的重要问题。小学语文的字词教学,从第二学段开始就有淡化的趋向,到了第三学段有些教师就不进行课文字词认读的教学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用无尽的繁琐提问去耗费宝贵的时间,同时又毫无道理地将字词的学习置之度外。
其实课程标准是极为强调小学阶段的语言学用教学的,其中包括字词教学。不仅仅只是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定义明确地表现了这种强调,还用专门的章节谈到了对字词教学质量的评价,课标指出: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对这样“法定”的教学要求视而不见,可见我们在教学上的糊涂。所以我们要遵循课标的要求,努力探索,认真实践,来营造字词教学的美好天地。
一
首先,我们要做到的是改变教学的思维方式。即改变将课文的解读、解析作为主要教学方向的陈旧思维方式,改变那些看起来很时兴、很热闹实际上架空阅读训练的思维方式,将我们的教学思维调整到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用指导和阅读技能训练的层面上来。从而提高课堂字词教学的“地位”。
如第二学段的课文《燕子专列》的教学。
以下是比较典型的“解读式”加上“架空式”教学设计,看似时兴却十分肤浅,看似热闹而使学生学无所获,基本上置语言的学用和能力的训练于脑后: 1.播放《可爱的燕子》的画面导入。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3.教师提问: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这是一列什么样的火车?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老师边问,学生边答,教师在问与答中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句段。)4.小组展示:讲自己收集到的爱护动物的故事。
5.学生说话: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 想对瑞士政府说什么? 6.播放《丹顶鹤的故事》歌曲,收束课文教学。
这个教学设计,代表着目前几乎通行的教学设计形式,它的低效表现在: 第一,专问学生读得懂的内容;第二,求虚不求实,虚大于实。现在我们改变教学思维,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 课文简析:
从学生的学习而言,这篇美文有美好的主题,有精致的结构,有精巧的语段,有生动的描写,有大量的字词;有学写的材料,有学说的材料,有学读的材料。
教学创意:利用课文,学用字词,训练能力 活动设计:
活动一:分类认字识词
启(qǐ)程 贝蒂(dì)呼吁(yù)覆(fù)盖
气温骤(zhòu)降长途跋(bá)涉(shè)濒(bīn)临死亡 皑(ái)皑白雪 唧(jī)唧喳喳
料峭的春寒 飞舞的大雪 坚硬的山路 冻僵的燕子 当堂练习书写:覆、骤、濒、皑。活动二:自由讲述故事
请同学们巧说故事。建议:或用“麻烦”说话,或用“行动起来”说话,或用“寻找”说话,或用“救护”说话。每位同学都要说,要求用上课文中的几个美词。
活动之后,老师用“讲述故事”进行小结:
那年春天,无数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但在瑞士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中的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居民们响应政府的呼吁,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后来终于用专列把燕子们送到了温暖的地方。
所有的学生再学用上述内容反复“说话”,直至将课文背诵下来。活动三:深入品读课文
话题:故事中为什么要写“贝蒂”这个小姑娘呢?
老师指导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三、四段,学生就话题进行集体讨论,老师小结:文中有了“贝蒂”的故事,就具体而实在地表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救护。这种写法叫“点面结合”。学生做好听课笔记。
以上教学内容,一个课时,三次活动,以学生的课堂实践为主,以字词的认读、学用、积累为主,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
其次,在营造字词教学美好天地方面,我们要做到的,是创新字词教学的手法。如下面一些可用而很有实效的教学手法。
(一)集中地认字识词 不用“检查预习”的方式,而是运用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将有关需要落实的字词集中起来,进行目标明确的认读理解训练。笔者在先前的文章中举过《刷子李》的教学例子:
反复朗读下面文段,读准5个字的字音,揣摩、理解6个词的意思。刷子李的绝活是,刷完浆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但行内的生气愣(lèng)说不信。这天,小三看师傅蘸(zhàn)浆刷墙。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hè)着琴音。一道道浆衔(xián)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好比一面雪白的屏障。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zhēng)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二)分层次认字识词
安排专门的认字识词的学习板块,既是集中训练同时也是分层次地落实字词的教学内容。如语文版六年级课文《青花》的教学创意是:一学概说文意,二识课文字词,三读精彩片段。其中第二个教学板块就安排了长时间的字词学习活动:
第一组:准确地认读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企盼(qǐ pàn):殷切地希望。
精湛(jīng zhàn):(技艺)高超,(学问)精深。瑕疵(xiá cī):指微小的缺点。弥补(mí bǔ):补偿,补上。昭示(zhāo shì):明白地告诉。
第二组:用“随文释词”的方法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成语。
在这个以瓷器闻名天下的古镇上,他烧制的青花独树一帜。(独树一帜:单独树立一面旗帜,比喻创造出独特风格,自成一家。)明净素雅、古色古香的青花上的这片残缺,看上去显得特别刺眼。(古色古香:形容物器和艺术品富于古朴雅致的色彩或情调。)
在古窑的废墟上,在千年的烟火里,我锲而不舍地翻寻着历史的遗迹。(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在梦想中,祖辈的青花纷至沓来,仿佛向我昭示着什么。(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我茅塞顿开。在这片绚烂的青花中,我找到了自己的青花!(茅塞顿开:心里像被茅草堵着,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了。)
接着请同学们学用成语“独树一帜”“古色古香”“锲而不舍”“纷至沓来”“茅塞顿开”练习口头造句。
(三)分类别认字识词
将大量的需要学习、理解的字词进行分类,一类一类进行落实的教学。这种分类别学习字词的方法,也可以设计为学生的“发现、整理”的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只是认字识词,还指点了学习方法,训练了思维方式。如上海版六年级课文《孙权劝学》的教学创意是:朗读训练,字词积累;朗读训练,课文赏析。全课的教学,几乎用了一半的时间进行字词积累教学:
教师举例:我发现了课文中的一组语气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活动:请同学们学用分类的方法进行字词积累,独立思考,自由选材,每位同学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发现、整理。学生发现的内容主要有: 1.一组表称呼的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阿: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2.一组单音节实词。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涂:途,道。当涂:当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蒙乃始就学。(就:从事,开始进行。)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拜:拜见,叩拜。)3.一组双音节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涉猎:粗略地阅读。)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才略:才干和谋略。)4.一组难懂的双音节词。
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若:哪个比得上。)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认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今者:今天。)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非复:不再是。)5.一组四字短语。大有所益:有很大的益处。吴下阿蒙: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也作“刮目相看”。士别三日:与有志之人分别几日。
有了这样扎实、深入、细腻的字词教学,有了学生们独立进行的提炼整理活动,有了广泛的课中交流与教师的指点,还有什么样的难句不能理解?
(四)在学用中认字识词
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学用、引用、运用、品析课文中的美字雅词,从而既达到语言学用的目的,也达到认字识词、透彻理解字词含义的训练目的。
如苏教版《烟台的海》的教学,其活动是:请同学们或选取、组合课文中的语句,或自己概括,用最简洁的语言,美说课文《烟台的海》。
同学们的表达主要有: 烟台的海:独特的海上景观。
烟台的海:凝重壮美的画,清新活泼的画,浪漫迷人的画,高远明朗的画。烟台的海: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烟台的海:千万头暴怒的狮子;顽皮的孩子;恬静、温柔的少女;格外湛蓝格外明朗。
烟台冬天的海:波涛汹涌,巨浪拍岸;万丈狂澜,蔚为壮观。认字识词、品析语言,学用美词,基本上都在这次活动中完成了。课堂上的认字识词活动,富有创意的活动还有:边认边读边写、自由圈点读背、顺势引进成语、运用成语印证、学用雅词写话、根据文意阐释、精段语言学用等多种形式与手法。冀教版课文《字的敬畏》中说道:
方块字这种言简意赅的特点,确实与集成电路板相似,面积小,所包含的信息量却是惊人。譬如一提到“翠”字,我们就有一种玉石的感觉,润润的;一提到“风”字,我们仿佛见到了飘飞的柳絮;一提到“雨”字,我们又见到了江南水乡的朦胧……
为了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学用,让我们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智和责任心的激励下,创造出更多更美更实的“认字识词”的好方法。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3年1期
第二篇:营造美好环境
营造美好环境,推动我台的全面工作
同志们:
根据中心台统一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全台发射台环境建设优化活动的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区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永欣同志在呼伦贝尔市调研时,强调指出的随着发射台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下一步发射台应树立以安全优质播出为重点,以加强发射台环境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发射台管理理念的精神,动员部署全台职工如何开展发射台环境建设优化活动。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好这次活动讲四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本次活动的现实意义
本次活动是中心台下半年的主要工作,中心台非常重视此次活动内容,近期内已经连续召开了两次会议,强调这次活动的重要性。
8月13日,王殿宏台长在全中心台发射台环境建设优化活动的动员大会强调,各发射台要广泛开展环境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和环节干部作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第一要素”的观点,以安全播出为重点,以加强发射台环境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发射台的管理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基本途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讲求效益,推进发射台环境优化配置,转
变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激发干事热情。随后,本次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讨论,征求中心台环节干部和海地区三个发射台主要负责人的意见以后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发射台环境建设工作是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延展和深入,是推动发射台安全播出与基础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提升全体职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射台的各项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全体职工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射台环境建设主要内容上,积极争当本次活动的排头兵,确保圆满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
二、要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台环境优化活动
本次活动中心台提出了明确要求,全体职工文件精神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并按照我台制定的实施方案确保取得具体实效。
1.要了解内容,明确目标。发射台环境建设优化活动主要以全体职工转变理念,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树立一流业绩,提升广大职工的履职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塑造呼伦贝尔中心台新形象为目标。这是本次活动的基本内容,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内容,给中心台各项工作进入全区广播先进做贡献。
2.要精心提炼活动主题,注重实际特色,开展特色鲜明、操作性强活动。开展活动需要相应的载体来支撑,载体越丰
富,主题就越丰满。
3.要把握重点,分步实施。环境优化活动要有计划、有成效地扎实推进,既要围绕总体目标经常抓,也要明确阶段性任务集中抓。这次创先争优活动共分四个阶段:一是动员部署阶段,时间为8月末9月初。着重召开好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部署,搞好宣传发动,今天的会议主要内容就是进行动员部署。二是全面推进阶段,时间从今年9月15日至11年16月。着重围绕迎接一年一度的目标化检查工作和中心台年初制度的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2010年“9月”前,每位职工制定环境美化考核标准,三是总结完善阶段,时间从2010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系统总结回顾环境优化活动开展情况,集中展示活动成果,对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环境优化的长效机制。
4.要发动群众,联动推进。党员和环节干部在深入到群众之中,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群众,开展环境优化活动一定要吸引群众单位团体利益为基础。活动方案要听取群众意见,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活动情况要向群众通报,请群众评议;评选先进要请群众参与推荐,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带动共青团组织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在全台内形成浓厚氛围。
三、要确保各项工作在环境优化活动中得到全面提升 开展活动必须针对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我们一定
要紧扣发展,抓好结合,着力解决一批难题,完善一批制度,推出一批典型,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开创全台各项工作新局面。
1.要在以人为本和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这是环境优化的根本点。今年是我台各项工作提升的关键的一年。现在全年时间即将过半,我们要对照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节点,认真排查梳理,看看任务是否按时完成、难题是否有效化解、执行是否坚强有力,瞄准重点、难点、关键点,细化工作措施、量化工作进度、严格质量要求,抢抓机遇、强力突破、全力推进。要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制度,把环境优化活动与安全播出工作融为一体,找准服务大局的结合点,把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把党建工作成效体现在推动全台科学发展上水平上,体现在培养和引导新考录人员上,体现在一些细节问题的重视上,体现在人文环境建设上,体现在基础管理建设上。要通过扎实开展环境建设活动,找准影响科学发展、制约快速发展、减缓民生改善的各类疑难杂症,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要树立效能意识,切实推动重点工作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为党员干部立标杆、树旗帜、做表率,深入一线,推进重心下移,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形象在一线树立,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要在促进队伍和谐稳定上取得新成效。这是环境优化活
动的出发点。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维护队伍和谐稳定,关键要靠我们的党员和广大环节干部。当前,队伍稳定方面有两项工作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牢牢把握。一是要切实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工作。二是要全力做好广播电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职责,爱岗敬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爱业的基础上敬业,在敬业的基础上创业。要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动摇思想和侥幸心理,深入推进职工相互之间矛盾化解,确保不因责任不到位导致的各类事件。
第三篇:《营造美好家园》教案
《营造美好家园》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建筑,让学生感受建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认知目标:了解模型制作的有关知识,掌握建筑模型的制作技巧。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大胆设计、制作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把自己的设计思想与同伴交流,并选用各种材料进行新家园模型的制作。
教学重难点:
1、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体验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快乐。
2、学生能设计出高低错落有致、造型生动别致的建筑模型并将它成功制作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几年咱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盖起了一栋栋实用美观的新房子。
(二)说一说:
请同学们说一说近几年来城市、乡村居住环境的新变化。(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适时提出表扬)
(三)看一看:
欣赏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有特色的建筑,让学生感受建筑之美,激发学生创作 的热情。
教师:瞧!咱们新家园的房子多棒——有几十层高的摩天大厦,也有典雅精致的花园别墅,有欧洲风格的城堡,也有现代化的居民小区。同学们,你想成为一名小小建筑师,为我们的美好家园出份力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做吧!
(四)想一想:(设计草图)
小组合作,讨论、构思并画出理想的建筑外形、结构。
教师提示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房子是什么形状的:方的、圆柱的、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屋顶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平顶、瓦楞形?门窗造型:大玻璃窗、百叶窗、还是方格窗?单扇门、双开门或是旋转门?安装在什么部位,是否打开?其他部分:是否有阳台、阁楼?房子的装饰,周围的绿化及各种设施等。各部分的比例要协调,一组建筑应高低错落有致,色彩搭配和谐生动。
(五)展示草图:哇,同学们设计得真新颖,这是你们合作的成果。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出漂亮的建筑来!现在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制作了吧?建筑模型的制作看上去复杂,其实做起来并不困难,让我们赶紧动手试试吧!
(六)做一做:(动手制作)
1、教师示范制作:
(1)、制作建筑的形状,画好门窗后剪出,粘贴好建筑的外形。(2)、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做出屋顶。(3)、添加门窗并装饰房屋。
(4)、给房屋周围布置小设施及花草树木模型,组成小社区。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七)评一评:开个小小的建筑模型展览会,学生互相评价、发表感想,看哪组的模型最受欢迎。
(八)总结:同学们的作品太精彩了,把咱们的家园制作得真美啊!
第四篇:活动课——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
活动课——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
导入新课: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有许多,包括“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不同方面。但这些职能中,最为根本的是“育人”。通过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达到资政育人的目的,通过资政育人而服务于社会,发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育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里,既强调了“培育”公民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又提出了文化培育公民包含多种形式,“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说到底都是培育人。
那么,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学生自学后回答:
(一)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①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二)营造美好文化环境的途径:
1、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
3、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举例说明: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近年来,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通过创造优美环境,建立良好秩序,搞好优质服务的“创三优”活动,涌现出一批文明城市和文明社区;在创建文明村镇的活动中,通过“文明户”的评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万村书库”活动及其他各种移风易俗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创建文明村镇的典型和文明村镇示范点;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中,通过“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社会服务承诺制”、“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推出了许多文明行业示范点。学生讨论:你身边有哪些创建有特色的社区文化的活动?
学生讨论:对中学生“上网热”的冷思考。
目前,在中学生中,出现了一股“上网热”。有关学生上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网上学习可以避免学生胆怯心理。通过互式学习,许多在学校难于启齿的问题可以得到满意的回答。这种“一对一”的学习模式,使每个人都成为学习主体。上网学习可以毫无顾忌地发问,直到弄懂为止。网校不仅着眼于书本,还介绍一些学习方法以及和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既开阔了眼界,又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通过网校的“学生论谈”可以自由发言,与同龄人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上网容易受网上游戏和其他不良东西的影响;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什么人都有,不容易区分好人与坏人;上网学习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且有些网吧的环境也不好。○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就这两种观点进行社会调查。
○根据搜集的有关材料,对上网的益处和坏处进行讨论。
○以“减负(减轻学业负担)之后到哪里去”为题,对你所在的社区文化建设特别是网络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的利弊。
课堂小结: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不仅要摆脱贫困,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且要摆脱愚昧和落后,大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第五篇:社区营造——建设美好家园
社区营造——建设美好家园
摘要:在中国社会整体转型的大环境下,传统的单位制社区开始向新型社区转变,由单一的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管理发展,传统社区开始由听命于单位管理的被动参与到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的管理事务,本文从资源分配的视角研究社区的转型,这对于促进社区的发展,促进社区基层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区转型,社区居民,单位制,社会资源,社区建设,社区营造
轰轰烈烈的社区建设造就了中国繁华的现代城市面貌,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矛盾,而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手段、方式上越来越简单粗暴,以致酿成了不少悲剧,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暴拆。在以“物质空间资源”为主体的社区建设似乎走进了死胡同,国内很多学者也积极探寻中国社区运动未来的出路,一些人提出了以社区营造替代社区建设来改造社区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社区营造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日本“造乡运动”,经过20年的发展演进,已成为日本解决地域、社区发展中具体问题的主要方式。社区营造主要是以“人群”为主体,发挥市民社会的力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通过民众与政府协商的形式调和社会矛盾,实现传统社区的再生。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社区营造对于中国当前社区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建立第三方团体主导社区资源分配
在现在的社区建设中,政府始终是稀缺性社区资源的绝对拥有者。这也就意味着社区的管理和建设始终都要依赖于政府,政府就有了绝对的权力可以参与到更多的社区事务中去,居民自治也就只是一句口号而已。一旦民众在旧城改造或土地拆迁中与政府产生冲突,很少有地方政府能真正的调节好其中利害关系,真正的使价值转换保障居民应有的财产价值。
在社区营造中,起主导作用的既不是政府,也不是当地居民,而是由政府和居民联合成立的社会团体法人(台湾地区称之为第三方团体),这个部门是政府和居民利益的调和者和社区具体事务的管理者。社会团体法人可以招纳社会精英、NGO和专业人士以加强其在社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对社区收费项目进行管理,规划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安排工作人员和义工,成立实践单位招聘专业对口的工作人员。
政府方面要做就是给社区一个宽松的政策和必要的资金支持,让她自由的成长。社区居民最主要的就是对社区事务的管理进行监督。
一旦社区居民与开发商,甚至是政府之间产生冲突,第三方团体可以凭借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社会影响力,来缓和冲突,在各方之间斡旋,最终形成各方都予以妥协的方案。
(二)社区主体的彰显——社区培力
社区培力(Community Empowering)是一个过程,通过种种形式让大家真正关心并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来,凝聚社区共识,培养公民意识,塑造公民社会。
我国近些年一直在大力建设农村和城镇基层社区的民主选举,推动居民自治。但是由于选举机制的不完善,居民不能从选举中得到切身利益使得民众参与热情度不高导致社区基层选举依然举步维艰。
社区营造举办、组织各种培训,通过种种方法,让居民了解社区发展的理念和知识,大家一起讨论、策划,共同建设社区。透过这一切,使居民意识到自己在社区的存在而构筑出社区的主体。
社区培力提供了一种机会,使居民作为社区主体的出现具有了可能性,发挥居民提供社区营造的基础力来源的积极作用。同时政府需要将资源与权力同时下放,不再强调指导与上下级的权力关系,建立一种协作关系。政府与社区要进行对话和讨论寻求共识,找出其中解决社区问题的策略。社区内部居民要建立起集体力量,互相协力,一旦社区作为主体的可能性得到实现,自然就产生了成为一个公民城市的契机。
社区的一切事务,都在社区居民可接触的范围之内。社区成为大家的一个公共空间,一起建造,一起使用,一起维护,时间一长社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医疗保健、社会福利都会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社区内部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呼之欲出,居民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大家都有了自治的意愿,基层选举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民主自治不是结果,是过程,是横贯社会进步的必然属性,公民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每个社会个体的担当。就像一位台湾民众说的那样:只要你自己愿意站起来,一定有人支持你!
(三)植根传统,让传统社区重新焕发魅力
90年代中期的台湾在民主运动的影响下,社区建设也由此进入了“社区营造时期”,通过吸收消化,2002年以后在台湾本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故乡社区营造”运动。任何一个社区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但只要社区的居民通过挖掘藏在深处的社区个性,找到地方资源的魅力,并基于此发挥独特风采,积淀其历史文化和自然的保存,就能吸引人,这就是“新故乡”,包括原住民新部落运动、新客家运动和社区医疗照顾服务社区化运动在内的等等一系列成果,让社区营造成为一场最基层、最普及、最温和但影响却难以估计的社会运动。
中国人有很浓重的乡土情结,但这不是维系人与社区感情的唯一方式,社区不是冷冰冰的建筑群,每一个民居,每一条街都应有它的故事,有它的独特魅力,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只要能结合、凝聚当地人的创意与参与,就可以为老旧社区带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的资源,把资源留在社区,台湾将之称为“基进(radical)”运动。
一个好的社区,必定是适合人生活的地方。每个人会如种子般飘落各地,如果他们喜欢脚下的这片地,人就如种子一样,不管环境多恶劣,也会努力发芽、扎根,愿意贡献力量给自己脚下的泥土。西村幸夫在《町並みまちづくり物語》一书中,列举17个不同背景下的社区营造的例子,说明着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魅力,但是不同地域的人热爱的方式是互通的,在解决本地社区事务的问题时,形成大家共同的经验,使地域的魅力由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群产生出来。1
“基进”运动主张回到社区、回到生活。文化人、大学教授、返乡大学生、中产阶级等精英分子是“基进”运动的中坚力量。社区概念不应注重其区域的大小,而是区域的性质和吸引力,这是社区成员的认同兴趣的基础,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倾向,及由此建立的共同价值体系。在中国的旧城区改造,一味的拆迁是愚昧的做法,得不偿失。传统,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是一个社区的灵魂,日本社区营造成功的基础就是维护并不断传承的传统,这是一件有尊严和有价值的事情。
近年来社区营造细雨润无声的进入到中国的社区运动中,参与到环境保护、古城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如怒江大坝、厦门PX项目等环境保护议题,京、1 姚远.日本市民运动时代的社区营造[J].《沪港经济》,2008(11)津、宁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议题,这些都标志着一个新社区运动时代的来临,在公众不断的参与下,进行社会营造,集中优势资源再造魅力故乡,让古老的土地上焕发迷人的气息。
一个好的社区需要持续的精心建设,社区建设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获得社会资源的过程。社会资源的重组整合,将这些资源升值,产生更大的价值。社区的发展离不开人,尤其是当地居民,这是社区发展的根本,也是社区最重要的资源,民众的参与是社区今后发展方向的必由之路,通过民众参与,形成民主协商的氛围,透过公共事务的参与,关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尊重这些异见,再由社会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形成集体共识,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此举弥补了政府部门的沟通短板,减少了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冲突,使得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更和谐。此外自下而上的决策,能更好的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良好的社区环境又吸引着更多的资源,社区的发展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坚实着社区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熊辉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理性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8)[4]姚远.日本市民运动时代的社区营造[J].《沪港经济》,2008(11)[5]Blecher M J.Review of 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 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by Andrew G.Walder[J].Pacific Affairs.1987-1988, 60(4): 657-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