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的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纽1
教师的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纽带
从事语文教学六年了,我发现教语文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是一门非常深的艺术。要做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而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学习、拓宽视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涵养。在这短短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感悟最深的是:教师的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纽带。
一节好的语文课从头到尾都贯穿着老师与学生的不同情感,而这情感是融入文本教材的。纵观语文课堂,为什么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学生就像春天的鲜花,婷婷玉立,精神抖擞,而有的教师上课,课堂乌云密布,雷雨交加,学生就像暴风雨中的麦苗,趴在桌上,无精打采?为什么同一个班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课,学生的情绪迥然不同?这就是教学艺术,是教师调节情绪的艺术。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不可能把课上成功。教师的情感,犹如诗人的诗兴,犹如艺术家的强烈创作欲望。当他在课堂上点燃激情火焰时,灵感产生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就最佳。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如何运用好情感,我想,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要做到“三爱”
一是爱教材。语文教材由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多方面表现世界之美、人生之美、思辩之美、语言之美。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感情融入每一篇课文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设身处地、深切体会文章情感。要为新生而赞美,为丑恶而憎恨,为幸福而快乐,为正义而欢呼„„只有投入了情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才能精心设计出有个性的教案,才能在授课时在思想上给学生以启迪、在情感上给学生以熏陶、在审美上给学生以愉悦。以欣赏的眼光看教材,没有任何一篇是枯燥无味的:《女娲补天》展示了我们古代先民战天斗地的伟大气魄;《夸父逐日》让人强烈感受到古代先民敢与自然抗争和至死不忘造福后人的伟大精神;《精卫填海》则表现了我们民族特有的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愚公精神„„
二是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把他们培育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须对他们的心灵精心雕塑。要对学生爱心一片,要为每个学生着想,要想着教好每一个学生。要想到,学生的基础、智力、环境等均有差异,这是客观现实。越是后进生越需要老师的关爱。另一方面,智力开发有早有晚,“甘罗早达子牙迟,迟早穷通各有时”,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如果教师对学生充满期待,不断给他们以温暖,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开窍,就会进步。
有人说:“严是爱,松是害。”的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爱不是姑息,不是迁就。对学生严格要求,本身就是爱的一种表现。有了爱的胸怀,“严”才会有效果,“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学生才会健康成长。
三是爱教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工具。要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工具表情达意,其中艰辛难以言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对语文倾注极大的爱心,对语文教学坚持不懈地探索、追求。语文,博大精深;教学,艺无止境。只有不断钻研,才会有持久的内驱力,才会真正体味到梨子的滋味。
二、要把情感合理运用到语文教材中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若善于把握这些情感因素,开掘情感的源流,就能使学生较好地蕴积情感的储备量。首先要定好情感基调。《北京的春节》,讲的是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渲染热闹喜庆团圆的祥和画面。那么,文章的情感基调是:热闹喜庆,欢欢喜喜。教师在教学时,自身的情感应该是欢喜高兴的,就像小时候过年迫不及待的样子,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都是激昂愉快的。这样,学生看到老师这么高兴,自然很欢喜,何况正是他们喜欢的节日。其次要理清情感层次。古人云“情者文之径,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晏子使楚》一文通过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楚王由傲慢、嘲弄到尴尬,到最后不得不向晏子赔不是。教学时,唯有理清了这条情感线才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晏子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第三要把准动情之点。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文艺性较强。教学这些篇目,统观全文时,总有一两处感人至深的佳境,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难忘的一课》一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样同一句话,但一次比一次情感强烈,教师也要充分激发自己内心的爱国热情,饱含深情的读好每句话,文中人物的爱国之情同样会感染了每一位学生。
三、要学会营造情感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渐被熏染的过程。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营造情感的氛围,教给学生体悟感情的方法,培养学生体悟感情的能力,为学生较好地表达情意酝酿情势。
1、设境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教学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
2、以理激情。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只有被感知过的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讲清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引领学生认清事物的涵义、功用,丰富学生的认识,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
3、想象入情。教师引领学生感知描述性的优美语言时,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像过电影一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略作者表述之情的目的。
4、读中悟情。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文中的优美滋味。
5、比较体情。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抓住特点,较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柴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品、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的氛围中冻死了。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较好地激发出学生对罪恶的旧制度的痛恨以及对现代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要充分利用朗读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就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动之以情。所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动之以情,传送深厚的感情,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所在。而教师的倾情投入既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无病呻吟。是源于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深切感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深钻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教师自己首先要能被课文的人情美、言辞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情感的积聚也就不可能倾情,情不动则辞难发。纵然言于声也非出于心,不是伪饰,就是矫情。如我国的诗歌内涵非常丰富,而且形式、风格多样,学生很难一下子走进诗人的世界,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思想情怀。因此,要将诗中作者的豪情与忧愤,欢乐与哀愁呈现学生面前,就要靠教师在讲授诗歌的课堂上,运用声情并茂的情感语言,发自内心的真诚语言,向学生诠释太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放翁的爱国之情,杜牧的忧国情怀。让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领悟作品中的神情理趣,优美韵味,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要善于用体态语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会让学生感到自己和老师之间没有距离,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使学生乐于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在讲课文时,教师的流泪会带动学生的伤感,教师的皱眉带动学生的善感,教师的怒眼带起学生的愤怒,教师的微笑不由地引发学生的快乐„„
1、用好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传情达意除了有声语言外,主要靠眼睛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靠眼睛对听课人察言观色,以便掌握其心理活动,而且靠它表达讲授内容,教师的眼睛里要表现出教师本人对讲课内容的情绪体验,以辅助语言去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应使自己的眼神与作品思想保持同步。
2、掌握好表情,教师对自己表情的显露和运用,其重要性仅次于眼睛。讲课对表情的基本要求是:热情专注,真挚可信。所谓专注热情,是对听课者的态度而言,所谓真挚可信,是对讲课的课文内容而言,讲到高兴时,就要喜笑颜开;讲到愤怒时,就要怒容满面;讲到困难时,就要愁云密布等等。随着课文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多变的表情信息必将作用于听课者的观察器官,引起思想共鸣。
3、要做好手势。手与脑中的感觉区和语言区联系十分紧密,一个人的愉快、苦恼、疼痛,兴奋都可以用手势表达出来,手势既可以表情达意又可以摹形状物,具有很强的注意力和吸引力。
如果说滔滔河流是两山之间的桥;绵绵细雨是天地之间的桥;缕缕阳光是天宇和地球之间的桥;那么,浓浓情感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情感似一股扑面而至的春风,似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情感的力量可谓绵中有坚,软中有硬,轻中有重,柔中有钢。而且,越是形无实有,无中生有,潜移默化,越使学生觉察不到你是在实施感染,情感的劲往往越足,神效越大。“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看作心上的朋友,学生将视教师为眼中的亲人。教师眉开眼笑,学生眉飞色舞;教师欢声笑语,学生莺歌燕舞;教师柔情似水,学生情深似海„„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撞击,将带给师生同品共享合作学习的愉悦,将带给师生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
语文课的情感投入,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纽带,一次成功的情感驱动,应该是一首诗,一幅画,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世间的美丑,从而达到创造思维的飞跃。
江西省南康市浮石中心小学
练苹 ***
第二篇:教师课堂教学常见问题1
第一次培训:
内容: 第一章 常见教案编写问题的研究与培训(P1—P26页)第一学时:
第一章 常见教案编写问题的研究与培训
备课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的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有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要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要的质量。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迈出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也就是说:备课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第一节 常见教案编写问题研究
幻灯:本节内容主要讲述:教师进行教案编写时,确定教学目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分析。
一、备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案例用幻灯片出示分析讲解)
1、教学目标不具体。(案例1(P2))
2、教学目标不全面。
(1)、重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案例2(P3))
(2)、重预设性教学目标,忽视生成性目标。(案例3(P4-5))
二、备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一)只重教材分析,缺乏学生起点状态分析(案例4(P5-6)
(二)只有教学内容传授分析,缺乏学生接受能力分析(P6-7)
(传统的教学设计关注教学内容的填鸭式传授,忽视学生的有意义接受,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往往关注教师教的内容,很少关注学生能不能接受,而且碰到学生听不懂的情况时,往往埋怨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不仅如此,在接受能力上,常常发生这种现象:同一个内容,接受能力较好的孩子很快就掌握了,积极的和老师之间进行有效互动,而接受能力稍慢一点的孩子却还懵懵懂懂,一节课被老师和学习好的同学拖着走,至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干脆就跟不上,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
(三)侧重学生年龄特征,轻视个体差异分析(案例5(P7-8))
(四)注重课程标准的要求,忽视学生的学习需要(案例6(P8-10))
第三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1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常规课堂不同于公开课和观摩课,应该力求务实高效。我每天上完一节课后,常常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也要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 一堂课非常短,我们要尽量做到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课堂知识,更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的学习情感和兴趣,这就是“高效课堂” ,那怎样才能使课堂更高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珍珠鸟》,谈谈一些体会:
《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环境,并且不去打扰它们,使得珍珠鸟与“我”渐渐亲近,最后成为朋友,并由此产生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个启发。课文语言优美,可读性非常强,每一段都可作为一段美文细细地品读,在描写珍珠鸟上,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形象,所以这篇课文不管是语言还是描写对象,都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本文特点,在教学时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在课上注重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
一、高效课堂要精心设计导语和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导语的设计是否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关系到这堂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是否能把学生引入课堂的关键。我们在导语设计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珍珠鸟》的导入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松鼠》这一课,懂得了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也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看,这就是漂亮的珍珠鸟(看课件),美吗?是啊,看到这么美丽可爱的小鸟,谁都忍不住要多看几眼。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珍珠鸟的温情与美丽吧!”我在讲课之前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念,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节课在即将结束时,我把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板书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学生提出建议、发出号召等,使本课的教学得到情感上的升华。我还是这样设计《珍珠鸟》的结束语:“是的!信赖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包容。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襟。有了它,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人与动物之间也可以相互信赖!有了它,我们的生活中定会多出许多美丽而温情读故事。我想这就是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心声。”在课堂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他们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
二、高效课堂要优化教学环节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我们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很好的抓住切入点,进行充分设计教学环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我们在精心设计课堂是要注意合适的信息量、训练量,思维量、使我们课堂教学策略更有效。《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我尽量做到精讲,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该放则放,观察学生是否能发现问题,如果学生能发现问题要让学生说出来,不包办代替。如:在设计“我”对珍珠鸟是怎样关心和爱护的?和小鸟在我的爱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两个问题时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进行有效的学习。分工如下:四人合作第一步:自由朗读,将文中的句子读通;第二步:对读,将文中的句子读流利并指出不足;第三步:小组合作探讨问题;第四步:汇报交流,展示风采。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汇报的过程既是展示孩子们才能的时候,也是为孩子们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除此之外,组间采用分组竞答、竞赛读等形式,激励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进步,以此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三、高效课堂汇报,展示自信和魅力
《珍珠鸟》的导学案上的第三个环节是学生的汇报,在汇报时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群学讨论,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答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飞翔组的四个学生的汇报相当精彩,尤其是陈籽佑同学的汇报,落落大方,能抓住所理解的句子的每个细节来拓展,还能带领组内同学感悟朗读,如:理解句子“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放开胆子:说明珍珠鸟此时对我的戒心差不多已经消失了‟„蹦来蹦去:体现出了珍珠鸟的活泼可爱,别人嘴里说的怕人的鸟在此时已经完全看不到踪迹,从这可以看到珍珠鸟与我是十分亲近的。‟”他们组的汇报当时就赢得了听课的老师们三次掌声,这样的氛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使他们对学习更感兴趣。板书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发挥自己最大魅力,前进组的何雨凡同学上台板书的粉笔字,清秀工整,她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
四、高效课堂如掌控能力不足,会被学生牵着走。
这篇课文我试教了几次,每次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最后一次的试教中,由于导学案不够完善,导致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学生总是偏离我的话题,再加上个别合作小组的学生急于表现自己,总是补充来补充去,就是不围绕老师的问题来说,所以师生互动不够,课堂单一,最后我只能用一个“灌输式”的老式教学手段把学生牵回来。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有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比如:是否所有的教材都适合这样的融式课堂;导学案的编写该如何更精准,更方便操作;课堂上的小组汇报导致朗朗读书声少了,怎么办?怎样使得每个小组的学生的实力都均衡……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会有收获。
第四篇: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的一项有效教育方法。“先学后教”的核心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但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是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就针对这个“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
一出好戏是从好的序幕开始的,一篇好的报道是由简洁的导语开始的,一节成功的好课也是从引人入胜的精彩导入开始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对话:同学们喜欢过新年吗?过年的时候你去别人家做过客吗?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到你家做客,你准备怎么招待同们?同学们都是热情好客的小主人。看样子也是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过年要分东西了,到底怎么分呢?我们去帮帮它们吧。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分东西的原有的认知。开始上课时,教师利用三言两语,或用投影显示,准确地提示学习目标。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先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合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数学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想象的能力。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分苹果》时,我出示了这样的自学提纲:
1、找一找,我的眼睛最亮。仔细观察课本第34页情境图,把你看到的数学信息用笔圈起来。
2、比一比我是提问大王。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
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因此,在学生明确了学习提纲,并进行自学以后,我就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从而通过交流发现数学的信息及提出的问题,由小组长汇报他们这一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其他小组补充不一样的问题,教师记录在黑板上。学生提出的问题:
(1)平均每个盘子可以放几个苹果?
(2)每个盘子放2个苹果,可以放几盘?
(3)如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几个?
(4)如果每人分5个苹果,要怎么分?
然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问题,用手中的学具在小组内摆一摆,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让组长作好记录,以便等下全班交流。
4、检查反馈,精讲点拨
这一环节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然后请中差生分析解题思路或板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回答,如果后进生回答错误了,再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成绩好的学生也会理解得更加深刻。比如在教学《分桃子》这一内容时,提出“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怎么分?”全班同学针对这个问题动手操作,可以分小棒也可以画图形表示,结果同学们发现答案很多,这时老师就引导学生:怎样分才公平呢?怎样分才好呢?从而强调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每一份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然后提出“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不是平均分每一份分得的有多有少,不公平;平均分每一份分得的同样多,很公平。就这样,通过检查反馈,精讲点拨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使好生也了解得更加透彻了。
5、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这一环节是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缺欠。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一节课用15分钟左右课堂作业,老师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必做题做完了的学生,做选做题或思考题。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同学课后需要“开小灶”,使课外辅导更有针对性。并对个别优生及后进生和部分的中差生进行批改,这样就不仅能检测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的,还能促进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积极主动地学和练,提高他们的效率;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做对课堂作业的就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解题能力;课堂作业下课时都交了,真正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课后学生轻松了,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第五篇: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情感的作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
泽州二中
冯利慧
摘要: “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地理;情感作用;情感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对其概念、原理、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惧怕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奇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教学的认知活动,但对地理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跃,那么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就高,教师教学情绪饱满、思潮如涌、声情并茂,学生学得愉快,学习情绪就高,对知识信息的感受性就高,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记忆、思维、想象的潜力就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率就很高。反之,如果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是冷淡的,学生就情绪烦燥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对学习毫无兴趣和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师生心灵上的接触,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的传输。师生关系的好坏是以课堂情绪气氛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愉快,学生就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师生之间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和学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那么,地理教学课堂该怎样创设这种积极,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这已成为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掌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作出以下尝试: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课堂上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让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服务中、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在课堂上,要想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用目光与学生交流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往往都有目的地在课堂来回走动、提问,用眼睛与学生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关注,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尊重,从而吸引他们学习地理。
另外,教师的心境总是影响着课堂气氛。所以笔者尽量保持心情开朗乐观,给课堂带来快乐,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把微笑带给每一个学生,以真情待学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喜爱,而喜爱笔者所教的学科。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知下一句。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老师对她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便可以化去她心灵的伤痛,用这颗爱心去鼓舞她。可想而知;情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地图、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必须对学生有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教师必需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学生就会乐意地多参与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地理课堂上讲“水环境污染”。我先通过多媒体生动的图片,鲜明的文字,立体动画及警示的声音等学习“污染”的原因、危害、治理等。学生看着水面上泛着杂质,听着沉重的背景音乐和解说,再配以醒目的文字,内心必然会受到震撼,主体意识被不断唤起,深切感受到水污染的严重性,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关注这类事件及认真掌握相关知识规律。通过实例增加同学们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拉得更紧。
地理学科本身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宇宙星空、山川大河、风土人情、工厂建筑、交通运输等。它为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内容素材
通过多媒体制作的地理教学软件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在参与合作的教学中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的发生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主体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自发产生对自身地位、作用、能力、价值的认识及强烈的实践欲望”。当这种意识与客观规律相符时,就会对作为主体的人产生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这种主体意识一旦觉醒,便会稳定地长期地作用于主体身上。这种意识产生在课堂上,会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课下,一般说来,如果学生把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则会使他们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情感,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正是这种情感在支撑着他们。因而,情感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明日的辉煌都将有重大作用。因此,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逆境中扬帆,而不是伤痕累累!
其三、培养主动、快乐的学习氛围,力创善学之乐。学习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还必须会调动学生主动、进取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注意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讲课时尽量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游戏,引用故事、巧用诗歌,运用谚语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用自己所需要别人怎样对自己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就会不难理解学生。自尊好胜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一样。所以,笔者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观点,见解及时加以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对回答不够准确的,也应先肯定其中可取部分,再提出其不足的意见,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还获得了求知的快乐感,培养了快乐的学习氛围。
另外,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有偏爱之心,上课提问时要让他们能和别的同学一样得到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对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要优先让他们回答。对于这些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也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从每一个进步中体验到快乐。
最后、完善自我,力创善教之乐。
要让学生乐在课上,教师必须苦在课下,教师“苦求”的目的是为了善教,若要善教则必须在善于学习、善钻教材、善研教法上下功夫。
1、为寻求教学中的“活水”而学。
我们经常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来说明教师自身提高的必要性。然而,为快乐教育施教,要求教师还要为开凿出“活水”的源头,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博览、博闻,博思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知识。这样才能变“一桶死水”为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更新知识。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还要博览群书,博闻信息,博思善析,在“览”、“闻”、“思”中创设有新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求知。
2、为学生乐学而善钻教材、善研教法。善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善教之根,根愈深,果愈大。善钻教材使自己与教材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应不断研究教法,让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达到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学生又要研究自己,特别是研究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在教学中扬长补短,才能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
总的说来,创建积极,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力求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和诣统一;教法与学法的和诣统一;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认识的结构与情感教学的和谐统一,但这种教学模式只是在初步尝试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