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共5篇)

时间:2019-05-15 06:1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篇: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幼儿数学教育发展呈现良好的趋势。当前幼儿数学教育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展开的,注重把数学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为儿童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和感官教具来学习数学,并提倡儿童在社会情境中学习数学。但是当前幼儿数学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幼儿数学教育;建构主义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它是幼儿在教师的或成人的指导下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是幼儿积累大量有关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学习简单的数学方法和技能,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发展幼儿好奇心、探究欲、自信心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

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幼儿数学教育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导的,幼教工作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强调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选择幼儿的生活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幼儿把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与实际应用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另外由于社会建构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识是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的。由此提倡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景挂钩。因此,当前我国幼儿数学教育出现以下趋势: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趋向生活化

当前“数学生活化”教育实践的开始在幼儿园展开。因为幼儿对贴近自己生活的真实问题最有兴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开始考虑运用生活素材,让幼儿通过各种感觉感受来自生活的数学信并逐步积累数学感性经验,懂得周围环境中的每件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如玩具的类别、大小、形状、排列、空间位置,餐具数量的多少,树木的高矮、粗细等。教学内容的进程随幼儿生活中遭遇到的数学内容而展开,开始提供幼儿为解决实际问题而需要的相应数学知识,幼儿数学课程内容越来越开放,并趋向多样化。

教师在设计数学课时,注意设计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如请幼儿按所穿鞋子的种类(布鞋、皮鞋、耐克鞋)排队,进行排序、计数、比较,并制作标记。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善于利用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操作式数学教学法的普遍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主体,儿童从出生就不断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儿童的一种主动学习。而数理逻辑概念更来源于儿童与外界环境和材料的互动,儿童只有通过自身参与的操作和体验活动,才有可能将生活的世界与数学的世界建立联系。

在目前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注重选择、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让儿童进行操作摆弄以及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获得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建构起基本的数概念。“操作式”数学教学法成为幼儿园普遍存在的教学方法,教师逐渐转变为数学材料的组织者、创设者、提供者;幼儿则开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通过主动操作数学材料来获得数的概念,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巩固与熟练原有知识,经验得到拓展和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丰富与完善。

(三)在社会情境中学习数学

社会建构理论认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在个体对材料的操作中引发的,如果我们把幼儿置于社会情景之中,幼儿发生认知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因为社会生活情景正是幼儿数学学习的丰富源泉。因为在日常生活情景中,儿童有很多机会去作决定,去发现问题,去进行比较、判断和探索。

所谓“社会情景中学习”是强调在儿童社会交往的背景中,为儿童提供丰富而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使儿童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共建等重新建构或修正其数概念的活动形式。它是数学生活化、解题化的一种写照。教师开始把幼儿是否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通过多种途径,在教育活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培养幼儿用数学进行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充分认识到数学教育回归生活实践的重要性,让幼儿在每次数学活动后都能带着问号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走进生活中去探寻数学的奥秘。教师重视在一日生活中抓住时机,开展随机的数学教育活动,诸如让幼儿数家里的人口,测量自己和家人的身高体重,说说自己的班级号、鞋的号码,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来认识数字符号;节日时查看日历,了解日月的顺序;感知昨天、今天、明天,在各个生活环节如起床、入园、吃饭、游戏、睡觉、离园等都引导幼儿看时钟,在一日生活中轻松自如地感知和应用数学,这正是社会建构理论的本意所在。

当前幼儿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幼儿数学教育在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努力下,处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是还存在着很多有待于深入探究并解决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幼儿园老师本身数学水平差,对数学不感兴趣,教学方法不当,并且在教学中有传授给幼儿不准确的数学知识的偏差。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数学概念并不很多,也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准确地把握它的含义,并运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把它们准确表述清楚,让幼儿正确把握却绝非易事。比如,“一一对应”与“一对一对应”、“数的分合”与“数的加减”、“数的组成”与“数的形成”这些概念之间究竟有何差异,又有何联系,体现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幼儿正确理解,这些都需要实际工作者反复思考,自己理清。类似于像“球体”这样的概念也不例外在设计“认识球体”时,许多老师把球体解释为圆形,出现知识性错误。说明教师忽视了深入钻研数学概念,有幼儿园数学知识简单的思想误区。另外教师不能将自己理解的数学内容化为幼儿所理解的内容,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师数学教育过程中对培养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不够重视。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任务有三:学习初浅的数学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这三大任务中,笔者认为意义和作用应该是各不相同的,简单来说,知识的学习是基础,兴趣的培养是重点,智力的发展是根本。因为数学知识本身的特殊性更有利于训练幼儿的思维,同时知识的学未寻求到利用数学知识训练思维的有效方法。这种状况的结果是,幼儿园幼儿最终并没有通过数学学习真正得到思维的开阔,数学教育并未获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幼儿的参与及探究的主动性不够。

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数学教育的开展有一定难度,很多幼儿不喜欢上数学课,老师在上数学课时也未能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没有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导致许多幼儿在数学课上呆坐,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使数学内容变得生活化、趣味化,活动方式游戏化、多样化,使幼儿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参考文献:

[1] 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林泳海.中国幼儿数学教育课程的反思与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3] 谢玉萍 陈爱萍.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研究.早期教育.2002(2)[4] 袁爱玲.三十年学前课程嬗变面面观之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的重要转变(上)幼儿教育导刊.2009(1)上 [5] 袁爱玲.三十年学前课程嬗变面面观之一:

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的重要转变(下)幼儿教育导刊.2009(1)下

[6] 周世华.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与策略—关于儿童学习研究引发的思考.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

第二篇: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对策

摘要: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又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国家今后一项长期的政策。但目前有很大一部份中职学校存在着“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就业难、生存难”等问题,离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尚有很大距离。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是很多中职学校仍然没有走出以前的招生、教学和管理模式;对职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做得很不够;中职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大等等。这些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面对中职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与其说中职学校面临着存亡危机,不如说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职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有偿招生、随行就市、顶岗实习、信任危机、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创新精神、录取流失率、复合型人才

中职教育是对中国历年来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和改革,国家为发展中职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中国中职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和传统的学徒制度;使培养大批有技术的劳动者有了可能。而且中职教育从开始到现在,都是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然而,当前却存在着制约中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因素,必须有针对地从多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一、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就业市场。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尤其是民办的中职学校的兴起与发展;更加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体,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等若干因素;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曾经红火了一阵子的中职学校因普高扩招、毕业生就业安置等问题而出现了招生难,生存难和持续滑坡的局面;甚至,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因此而纷纷面临关门。尽管当前有的中职学校采取了教职工全员招生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办法以解决生源难题,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勉强维持运转;但生源的“录取流失率”高达30%以上,且居高不下;招生成本极高,而且教师们为此也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包袱。尤其是许多刚毕业新分配来的年轻专业老师,因每年无法完成招生任务而工资奖金被扣罚(待遇变相降低);工作一般不到3~5年,刚刚积累了一点中职教学经验,就纷纷“跳槽”离开了原所在的中职学校(每年无法完成招生任务而工资奖金被扣罚是其主要原因)。这就加速了中职学校的师生人数比例的降低,造成部分专业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形成了恶性循环。面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尽管当前的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着差强人意的缺陷和不足,学生仅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但是,我们应该十分清楚地看到,我国毕竟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与其说中职学校面临着存亡危机,不如说中职学校的招生、教育和管理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

二、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1、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都不能与时具进;缺乏吸引力,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学生的实习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陈旧简陋;也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开设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2、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不清,有很多中职学校对中央职业教育精神没有很好的领悟。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不顾教学质量只图经济效益。有些学生在一些三年学制的中职学校,却只读了不到一年的书就以“顶岗实习”的名义去工作了;但为了那张毕业证却还得要交六个学期的学费。由于没有受到很系统的职业教育,学生也很难适应其所在的工作岗位;使得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信任危机。

3、有些中职学校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也缺乏创新精神。仍采用自己十几年前制订的原“圈地”承包式招生方法和通过给予推荐学生的中学老师“招生回扣”的方式;用“有偿招生”的手段等来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中专扩招指标。如此的中专招生方案,早已落后于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早已知道:原初中班主任力劝并亲自带送初中生去读中专的“猫腻”。而中学老师推荐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也是“随行就市”;把学生推荐给回扣高的中职学校,而不是考虑这些中职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二)学生方面: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

1、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中职学生起点较低。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游戏机房、营业性卡拉OK厅舞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

2、现在的中职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来的就业形势尚可;因此在校的中职生就成了“60分万岁”一族。他们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有毕业证,有毕业证就可以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三)教材方面: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职学生现用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知识的更新。有些专业教材还是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有些新版书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更新包装,内容还是老的基本没变。而近几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却还一成不变,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

2、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中职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

3、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四)师资方面:

1、从质量上来看:中职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是从普通教育改行过来的,特别是专业课的老师;很难做到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的要求。况且就是这样的改行教师也不能满足现有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很多新兴的专业根本就没有教师。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2、从数量上看:加上中职学校不断扩招,师生人数比例逐年减小;造成部分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老师教3到5门专业课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法改革方面: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

1、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单纯就一种方法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虽然强调了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补性。(2)某些基本概念认识模糊,甚至出现歧义。例如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概念认识不清,在一些研究文献中可见将教学模式混同为教学方法的现象。

2、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亟待健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中职教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分类依据不够科学。合理的分类是构建、完善教学方法体系的基础。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注重教学外部形态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内部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的内容显得陈旧。

3、我国中职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我国中职教育受普通教育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都是辅助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不改变,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

4、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由于我国中职教育大多是由普通教育改制而来,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载体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的特性,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制、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

5、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如下弱点,阻碍了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1)我国职教师资队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不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而只是经过常规的认证。(2)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要求是:既教理论,又教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个过程展开。

(六)政府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有些政府的政策和决定凭的是一些感性的东西,没有前瞻性,也没有系统性。

2、中职教育的教研机构不但少而且研究水平也很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中职教育专业比较多,研究机构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益不可能象普通高中来得那么大,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不是从大学里来的就是从普通高中来的,改变他们的思维也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3、许多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中职学校的投资兴趣与力度在减少;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制约。

如何解决上述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摆在中职教育面前的最大难题,也是解决中职学校生存危机的关键所在。

三、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中职学校的教育如何以质量、效益、特色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正确定位其培养目标,构建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制订中专招生方案;以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这是当前中职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亟待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如何办好中职教育,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

中职学校要想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首先要解决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笔者认为,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肯干”体现了德育标准;“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学”体现了发展潜力。并按照“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立足当地,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培养宽基础、复合型、智能型人才架构上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为“艰苦行业留得住,实操、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要发挥中职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骨干作用,确保“基础牢,后劲足”的优势。只有这样,中职生才能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构建的中职教育模式要科学

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中职学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办学封闭、管理过死、专业面窄等弊端。中职教育应把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尤其要综合考虑人才的择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素质的培养;注意对他们进行忧患意识、责任心与使命感的教育,以及承受挫折能力、生存竞争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创业潜能的新世纪人才。具体的措施如下:

1.活化办学机制,因材施教,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模式。中职教育的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允许部分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实施同门进、多门出、多层次、多规格、上下分流的三级(普高类、中职类、高职类)的“双学籍、双文凭”培养模式。应在统一招收初中毕业生(同门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既可按普高模式培养,也可按中职模式培养。按普高模式培养学生,在前两年的普高课程学习结束后,又可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再次分流。不愿意参加高考或高考未被录取却又想读中专的,根据个性特长选定专业,再按中职模式培养。继续中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考核合格后拿中专文凭;成绩优秀的,按高职模式培养;进入第四年的高职课程学习,考核合格的拿高职文凭(多门出)。这种因材施教的三级培养模式,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人尽其才,智尽其用的目的。另外,也能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

2.中职培养模式的构建,应立足于“前一年打基础,后两年育专长”。中职前一年按“必需”、“够用”原则,依专业大类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使中职学生具备“宽专业、厚基础”的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尤其要加强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后两年根据市场经济人才需求预测提供的信息,确定专业方向;按需增设专门化及新技术的选修课程。精选课程内容,强化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并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择业的可能性,进行专门化方向的岗位实习,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提倡“一个文凭多个证书”,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操训练,使中职学生具备专业大类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

3.中职学校的教育必须综合考虑学生择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处于新世纪的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新世纪人才;而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应是全方位、立体的;应把服务社会、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即做人重人格,做事重效能。

(三)、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合理

“发展是硬道理”,“适者生存,强者发展”。从这意义上来说,专业建设的优劣决定了转型期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应对当前职业教育的严峻挑战,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革和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1.专业设置应重调查研究,面向经济,适度超前。专业设置应在充分调查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职业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掌握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

2.专业改革应坚持“宽口径,多方向”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宽口径”专业的课程结构优点是:弹性强、有后劲、上手快、转岗换岗适应性强,即使学生毕业前与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但配以“多方向”辅助,即在同一专业中,针对就业市场分解出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毕业前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以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也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3.专业增设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中职学校各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因此,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派生与本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其他中职学校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应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师资基础,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

4.专业建设应“长短结合,软硬兼施”。长线专业建设必须以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为依托,短线专业应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而开设。长线专业建设要立足于“基础牢,信誉好”,即应拥有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设施基础,合理的师资结构基础,宽厚的课程体系和优化的课程结构基础,以及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基础,且在社会上要有“拳头”专业的良好信誉。短线专业建设要立足于“灵活、适用”,即办学灵活,能依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能起到补充、辅助“长线”专业的作用。另外,专业建设还要做到“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既重“硬件”建设,又重“软件”投资。在专业设置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学风、师德建设方面要舍得花钱,要放宽眼量,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重视这些“隐性资产”的建设与管理。这样才能发挥“一流硬件”作用,培养出“一流”人才。

(四)、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要加大

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必须是以市场需要为中心。在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围绕市场旋转。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满足市场需要是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职学校教育应把培养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多功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做为己任,在新形势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增加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教法改革——突出教法的适用性。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性。针对现有中职学生结构复杂,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摸底学生的入学基础和能力状况;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努力目标,分别进行“学习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因材施教,分类教学”,让各层次学生可以“量力而行”,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确立学习目标,挖掘中职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对“学习型”,主要是进行学历教育,为该类中职学生升高职打基础。对“技能型”,主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服务型”,主要面向企业中一般操作工,可以通过基础与特色模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强调了职业技能的培训。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中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中职教育专业和课程必须根据地方及企业需要设置,这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只有当中职教育满足了地方和企业需要,才能得到支持;有了支持,中职教育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课程的基础性是强调传授给中职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实用性是强调传授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既能为中职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为中职学生毕业后的谋生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课程设置中还要突出对中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和组织劳动的变化,这要求劳动者能独立地进行学习、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估工作;所以,除了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外,劳动者还应具其他多种能力,如自主学习的能力、社交能力、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组织纪律等等。教学过程中,惟有这样,中职学校才能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当中职学校受到欢迎时,中职学校也就有了发展的原动力。

3、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提高教师素质,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

2、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两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并且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永远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

3、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社会发展不需要读死书的书呆子,尤其对中职学生而言;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基础已成了求学主要目的。这就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可以进行理论教学还要能进行实践指导。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中职学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师的技术业务的培训。学校应该建立起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每年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实地调查、学习,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获得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第一手材料;重点提高中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了解企业需求及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要求。进修教师还可以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现有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编写,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同时可以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培养出市场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建设改革——突出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职业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师资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的问题的。只有通过联合办学的方法,才能解决;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办学已是大势所趋。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实训条件差的困难,又为帮助学生实现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学校要依靠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和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适时的教学内容安排。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为了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更好地接轨,学校还可以引导部分优秀企业在学校设立冠名班;这些企业在取得毕业生优先招聘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如为冠名班学生提供下厂实习机会,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为冠名班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等。目前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已成功地与江苏锦盟公司合作,由企业提供200多万元的设备,建立了锦盟实训基地,并由企业直接面试挑选学生冠名成立了3个锦盟班,为校企合作开辟了新路。

5、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对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行监控和统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尽早把教学方法改革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一同纳入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轨道,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改革试点提供倾斜政策,鼓励在教学中运用新方法。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开发研制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把教学方法改革纳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轨道,以巩固和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五)、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要切合实际

生源就是财源,这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的共识。中职招生问题是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

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广纳生源,中职学校可通过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周边学校保持联系和接触。通过当地党政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不断拓展办学的新思路、新时空,使中职教育的办学走出窘迫的困境。实现多层次、多规格办学,搞活招生机制,面向社会服务。总之,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开办什么专业,培养什么人才,并逐渐向终身学习体系发展;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此外,目前正在试办的综合高中所采取的“延后分流”的办法也很值得中职学校借鉴。其做法是: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可以满足上普通高中或综合高中的意愿,融通普高和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互补,让学生在高中的二、三年级根据志向和个人素质自由选择普教课程或职教课程,逐渐由学校分流过渡到课程分流。有些中职学校也有自己的初中部,其初中毕业生,完全可以参照上述做法广纳生源。

不可取的是:有些中职学校为了完成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中专扩招指标,把“招生回扣”当成了自己抢夺生源的杀手锏。因此仍采用十几年前自己制订的原“圈地”承包式招生方法和通过给予推荐学生的中学老师“招生回扣”的中专招生方案。这种用“有偿招生”的做法,不仅无法降低生源的“录取流失率”和年轻专业老师的纷纷“跳槽”离开率;而且还会降低中职教育的公信力,影响中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也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6年并没有采取“有偿招生”的措施,而前往该学校报到的初中毕业生已经达到2100人(新华网南宁8月24日电)。广西机电工程学校2006年不给向学校推荐学生的中学老师一分钱回扣的办学理念和做法,很值得其他中职学校借鉴和学习。

中职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创出“名牌产品”。要根据本校的优势,依据专业设置的近期和远期规划;按照“紧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办出特色”的原则,确定作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使学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中职学校也只有靠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教育品牌才能吸引和留住学生。

第三篇:当前的教育现状与教师的对策

当前的教育现状与教师的对策

二、教师的对策

现在,就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当官是一种高危职业一样,教师这个文绉绉的行当也成了高危。既是高危,那就要拿出对策来。

对策

1、对学生好一点

有人问过我,怎样当好一个校长?我的回答很简单:对老师好一点!那么,怎样当好一个老师呢?我的回答还是那么简单:对学生好一点!

怎么好?

1)、有人说,老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是屁话!蒙人的!人当然是有感情的,而人的感情是多方面的,有亲情、友情、同学情、师生情等等。学生就是学生,你怎么可以当成自己的孩子呢?我这一辈子教的学生数以万计,我有那么多孩子吗?那么多孩子我照顾得过来吗?而且,把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我自己的孩子怎么办?一个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爱的老师会是好老师吗?所以啊,愚以为,师生之间只能是师生之情!古人说: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在今天也不过时啊!而我更认为,传道之中,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想。学生会思想了,就会知道你对他好。这样师生的情感就建立了,有了感情,一切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好办了。

2)、既是师生,那么,有两个问题必须弄清楚。

第一、你和学生之间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都说距离产生美嘛!当然这距离不能太近,太近了容易溺爱;也不能太远,太远又会形同路人,稍不留神就会恶言相向,甚而拳脚相加。狮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会和小狮子黏在一起的,而是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狮子会让小狮子独自练习奔跑、捕猎,而自己在一定的距离外默默守护。有时狮子还会把小狮子推下山坡,看着小狮子自己如何向上爬。这样,小狮子才能学会独立。这狮子教养孩子的做法会不会对你有所启示呢?

第二、课堂上是一定要有长幼之序的。中国自古就讲尊老爱幼。你要学西方搞什么自由平等,最后只会既没有自由,也没有平等,甚至连尊老爱幼也丢掉了。你看看现在孩子的自私怪戾,目无尊长就知道了。所以,我是主张师道尊严的,当然我指的是在课堂上。要知道,一个老师,如果不能驾御课堂,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那课堂就会乱套了。那师生要不要平等呢?要,当然要!但那是在下课以后。下课后,不但要与学生平等相待,还应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过问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就会日渐浓厚,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对策

2、依法治教,既要保护好学生,也要保护好自己。

老师们看到“依法治教”这几个字也许会说,看,又唱高调了不是?其实不然。这些年来,教师违法施教的事件屡有发生,比如虐童案之类的,实在是不胜枚举,因而也导致教师的形象在社会上是越来越差。再加上出了一点事情,许多不良媒体,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居心,就拼命地炒作,大有不把那老师搞倒搞臭誓不罢休的气势,使得教师更是声名狼籍。但是,炒作也好、漫骂也好、同情也好,你不可否认的是,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家长也要求老师依法施教。所以在当前的环境下,你既不必义愤填膺辩解,也不用夹着尾巴做人。你只要依法行事就OK了!

依法施教的目的就是既保护学生,也保护自己。

怎么保?

1)、先说保护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学生就是保护自己。

第一、保护学生的法律权利。现在有两个保护学生的法律:即《青少年保护法》和《九年义务教育法》。在法律的框架内,你要保障学生的一切权利。但是很多时候,你会遇到这

样的情况,上级要求你去做某件事情,而这事情却违反了以上两个法律,并且对学生的权利造成了很大的侵害,但作为下级,你又必须执行。这时你怎么办呢?第一,你不能不执行,因为这样你的饭碗可能就没了。第二,把道理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这是不得已为之。可能的话让学生去向相关部门反映。第三,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并做好记录,说不定哪天就可以救你于水火。

第二、保护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的权利,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更要体现在课堂之外的一切生活之中。不知从几何时,现在的很多学校悄然引入了一些暴戾的手段,比如所谓“军校”的教官的拳打脚踢,罚站、罚跑步,更甚者是罚蹲罚跪!而且这些手段已经不仅是在军训的时候所谓教官使用,也逐渐成为了一些老师惩治学生的“法宝”。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在我供职的学校上学。有一天他致电予我,说某日,班主任老师把他太太叫了去,到办公室坐下后,儿子也随后进来了。进来后,老师竟当着家长的面让孩子蹲在自己座椅旁。朋友太太见状,一时心痛无比,几欲晕厥。回过神来也不敢言语。我知道后十分震惊!我们的老师怎么可以用这样的手段对付学生呢?而且是当着家长的面!须知,这是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牢房里对待犯人的手段,现在居然用来对付这些只有10来岁的孩子!难道老师就不明白这会对学生的自尊带来一辈子的伤害吗?可悲的是,就在我写作本文的这一刻,我所在的级组办公室里,5个孩子正蹲在一个只有20出头的男性班主任的脚下!而这时,我想到一个很可怕的问题:如果日本鬼子又来了怎么办?

第三、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权利。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犯错连上帝都会原谅,何况老师呢!动不动就拉到办公室训斥,动不动就写检讨书,动不动就处分,都不是办法!你拉到办公室,开始可能有点威慑,多了就习惯成自然了,他的脸皮也厚了。而且如果是在夏天的话,办公室里有空调,他还乐得舒服呢!当然,人也可能在“舒服”中毁掉了。再说,那办公室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你拍桌子、吹胡子、瞪眼睛训学生,别的老师还要不要干活了?至于检讨书,那是早已有之的了,在中国大概没有什么人是没写过的。只是近些年来,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真犯了错,比如偷鸡摸狗,打架斗殴才写检讨。现在呢,不管做什么都有可能要写检讨,内容是绝对扩大化了。而形式吗,更绝!事小写一两百字,事大那是要写几百字甚至上千、几千字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检讨书又多了个别名叫说明书。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专家魏书生到这里来做报告的时候。也就是从那时起,“说明书”就成了本地教育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而且它貌似更人性化了,从此也便成了老师实行班级管理的法宝!俗话说,走的夜路多,总会碰到蛇。这不,某学校组织学生旅游,校方要求学生没有特殊情况都要参加。班主任在班上宣布说,不参加旅游的学生要写800字的检讨书。学生干部又加码成1000,并写在黑板上。结果一个学生把这事发到了微博上,一时引起媒体穷追猛打。班主任辩解说:“是我疏忽了,'检讨书’这个词用得不是很对,应该是'说明书’,”搞笑至极!你看,这回好了,老师形象毁了,学校形象也毁了!所以这检讨书也好,说明书也罢,还是少写的好。再说说明书写多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不会长进,还会退步了!更可怕的是人的羞耻感也写没了。大家都当老师,你懂的!

第四篇: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海安曲塘顾庄幼儿园 陈秀华

随着早期教育的开发和重视,许多家长都是怀着一颗望子成才的心态对孩子进行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家庭。由于广大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心理准备,得不到具体、科学的指导,加之年轻的父母普遍缺乏育儿经验,因此,当今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念和行为盲点、误区,致使他们在进行教育时候感到困难重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些现状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力至上

近年来,家长把家庭教育的中心由原来较多关心子女的健康状况和行为规范转移到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甚至出现重知识轻品德的倾向,不惜血本下大力气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开发智力,利用空余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兴趣班,有的家长还要求幼儿园布臵家庭作业,提前学习小学的拼音、写字和计算等课程。不难发现,一些家长在接孩子离园的时候,迫不及待地问孩子:今天老师教写字了吗?他们关心的是幼儿园传授了多少知识,教写了几个字、会算多少道题、认识多少拼音,他们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良好行为的早期训练。

二、期望过高,限制过严

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强迫小小年纪的幼儿学这学那,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揠苗助长。有些幼儿在双休日、假期参加了各种兴趣班,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负担。况且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家长在没有征求孩子的意愿的情况下,擅自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可见孩子参加学习大多是迫于家长的压力,缺乏兴趣的学习,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荡然无存。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的,但许多家长以孩子的安全为由,对其行为诸多限制,要求孩子处处按家长指令去做,甚至不准其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玩耍,孩子就像一个提线的木偶,失去了自我。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束缚了幼儿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三、无原则爱护

由于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把孩子看成自己心血浇灌的对象,倾注过分的爱,形成严密的保护层。比如不让孩子离开

身边,或者是怕孩子受欺侮,又或者怕不卫生、学坏,不让他们独立的活动,把一切都包办代替了。人为的隔裂了孩子和其他同伴的接触,使得孩子不能以伙伴的行为来纠正自己的行为。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却要百般庇护,从来不敢说“不”。

尽管现代家庭趋向小型化、简单化的核心家庭,但为了照顾孩子,小家庭与父母家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住在父母家,也有的请父母来同住,4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必然使孩子处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而且老人深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观念的影响,在教养态度上极容易出现溺爱,纵容护短,包办代替。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极弱。孩子容易产生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

四、亲子关系淡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上班、工作、学习进修,他们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有些家长只顾坐在麻将台前,不分日夜地“酣战”,丢下孩子不管。我园有名幼儿周末在家,家长因为要打麻将把孩子锁在楼上,孩子竟然从阳台上跳下来,幸运的是没有生命危险,但两腿却留下了残疾。幼儿长时间缺乏亲子接触和父母的关怀,也缺乏与父母进行沟通。家长即使有时间陪同孩子玩,但不知道怎样开展亲子游戏,更不会有效地利用家中的日常用品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玩得枯燥而又索然无味。

五、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指导

一些年轻的父母不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也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不懂得怎么样的教育才能有效地让幼儿全面发展。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智力,而没有关心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关心身体健康多于关心心理健康,重视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为孩子树立榜样等等。所以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时带有盲目性、随机性和主观性。

六、家庭气氛紧张,单亲家庭的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离婚率的逐年上升,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也在孩子逐年增多。离异家庭中的家长,有的视子女为累赘,经常训斥、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满足孩子不合理得要求,以弥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长期生活在这种氛围里的孩子,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另外很多家庭夫妻关系不和,或是婆媳相处产生矛盾,经常出现争吵或冷战,使得家庭气氛紧张,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孩子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以上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它给幼儿发展产生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究竟如何引导、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对策:

一、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古人说:“课子课孙先课己。”“要管孩子,家长先要把自己管好,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样管教孩子的,在孩子身上一定会毫不走样地反映出来。”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今天你具备家长资格了吗?》,家长资格就是你的榜样作用,你的教育方法,你的教育观念。那怎样来提高呢,就要求我们树立学习理念,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做一个他们喜欢的父母。

二、利用幼儿园和家长学校,指导教育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由于家长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及对子女的期望各不相同。教师可采取集体指导、分类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使家长通过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通讯和家长学校的指导、教育,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其要求,及时清楚幼教的最新动态和教改的方向,转变教育观念。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需要。过于专制、过分限制,只会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和感到压抑。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学会用赏识方法教育孩子。还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关孩子的事,应当和他商量后再做出决定。多用蹲下来说话的形式和孩子沟通,让他感到自己与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使得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三、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愉快的家庭氛围是由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应该学习为他人着想,为家庭幸福着想,互相体谅,心理相容团结互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克制

自己不良情绪,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理智地处理家庭的问题,多点谦让,少些争吵,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榜样。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观点上互相协调,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起 “战争”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要因为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就盲目地娇宠孩子,应该注意纠正自己不良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以免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四、家长应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和广泛兴趣的培养

孩子的认识活动是受到兴趣和需求直接影响的,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家长应该鼓励、尊重孩子由自发兴趣引起的各种学习,使孩子的活动、学习、游戏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尽最大可能培养孩子宽泛、多样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多种智力潜能的全方位开发,也有助于孩子在多种体验、多种感受中奠定个人兴趣的基础。

未来的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家长必须从小对孩子进行各种学习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能适应日后的环境。一个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能力,并不是简单地靠书本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加以培养的,有的家长忽略了生活、自然存在的教育契机,却刻意追求书本上的教育内容。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家长不能仅仅要求孩子识字、会计算,还应该培养和促进孩子学习的基本能力、社会经验技能和行为,使其个性、心理和社会行为健康和谐地发展。另外,家长要客观、冷静地正视孩子的成长特点,创设多样教育活动和丰富的环境,以平和、坦然的心态期待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从而使孩子在人生初期获得丰富的发展经验、为挖掘孩子潜在的多种能力提供最佳的机会和可能。

五、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

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因此,家长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应该尽量抽空陪同孩子一起玩,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及时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使孩子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感受来自于父母的关爱,从而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在此同时,家长要为

孩子提供创设各种亲子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开展各类游戏,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成为他们游戏的伴侣,寓教于游戏。讲故事、外出参观、郊游和亲子锻炼等都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反映,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困难。

六、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的爱,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获得安全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但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要求家长们对爱的程度作这样的理解:“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超过一定份量就成了溺爱,这就要求家长的爱是是理智的,是爱和严相辅相成的,正如古人所说的“爱之深,责之切”。对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时不能办到的,家长要耐心说服,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撒娇和任性所动摇,孩子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教育,不迁就、纵容更不护短。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父母“寓爱于严”“严中注爱”,表面看似乎无情,但从孩子个体发展的意义来看,却是一种真正的爱。

为此笔者衷心建议家长朋友们,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关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只有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让科学的育儿方法进入到千家万户,这样您的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第五篇:当前公安信访问题现状

试论公安信访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诸如征地拆迁、占地补偿、劳资纠纷等等一些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这地矛盾若处理不慎,极有可能转化为公安涉法涉诉案件,可以说,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始终是公安机关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结合公安信访工作实际及自身体会,就基层公安机关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公安信访矛盾化解工作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产生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安机关的办案单位由于执法不规范,加之调查取证不及时,导致案件久拖未结,群众久盼未果而上访。这一问题在伤害案件中表现尤为突出,全部是要求公安机关尽快处理,给受害人讨回公道,而且全部是派出所办理的案件。在办理伤害案件中,有的案件情况复杂,往往双方互有伤害,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中,难以将案件事实调查清楚,许多群众出于乡邻关系不愿作证,导致调查取证困难。这就造成当事人,尤其是受到伤害的群众因公安机关办案久拖未结而得不到公正的待遇,迟迟讨不回公道而上访。

(二)民警本身素质差,在调查案件中方法简单,工作不细致,在答复群众时语言粗暴,解释不到位,不懂群众语言,造成群众不理解而上访。这方面的原因,在很多信访案件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如有的民警出警时现场处置简单,对

本应当场采取的证据没有及时提取固定证据,事后再提取证据时已时过境迁,无从提取;有的民警办案经验不足,没有对当时在场的见证人进行登记或现场调查,只注意了对当事人的调查,忽略了外围其他人员,造成事后不好找现场见证人;有的民警在向当事人解释案件进展情况时存在不注意方式和语言表达的问题,比如说“案件证据不足,没法处理,现场没人作证,没有证人,我有什么办法?你找证人吧”等推脱责任的话,明显存在推诿、扯皮心理,引起当事人极大反感,造成上访;甚至有的民警对当事人的询问很不耐烦,语出惊人:“是你办案还是我办案?”、“我怎么查案还得听你的?”“我没有办法,你有本事让公安部来给你破案”、“愿意上哪儿找上哪儿找,愿意去哪儿告去哪儿告,你去省里,去中央吧”,当事人听后会产生很大逆反心理,心生怒气,导致上访。

(三)信访人自身的原因。案件当事人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也是形成信访问题的主导原因。一是求决心切。纠纷伤害一发生,即想通过信访,直接向领导投诉,要求处理对方,索要医疗费或赔偿费。二是对处理的程序缺乏了解。由于有的案件承办人员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当事人对民事赔偿、对伤情鉴定周期等不能理解而上访纠缠。三是利益驱动。有的当事人提出不合理的高额补偿,使对方难以接受,达不到目的,又不走正常的诉讼渠道而进行上访。四是法制观念淡薄。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处罚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往往通过信访来施加压力,以达到撤消原处罚的目的。五是对基层办案单位不信任。想走上层路线,通过信访争取上级领导的同情和支持。六是无理缠访。一些信访群众固执

己见,性格倔强,不易接受事实和道理,无理取闹,纠缠不休。

二、做好公安信访工作的对策

做好公安信访工作是一个整体的工作,需要公安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综合协调,共同努力,不能就信访搞信访,要注重信访源头治理,建立长效机制,使信访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一个理念,掌握一个标准

牢固树立“信访无小事”的理念。凡引起群众信访的问题都是群众不满意和对公安机关有意见的问题,信访问题的多少是一个地方公安工作好坏的直接反映。“信访无小事”与“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一脉相承的。从讲政治的高度,正确对待信访,善待信访当事人,提高队伍的执法为民意识,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

信访问题化解要以“四到位、三不欠”为标准。信访问题的化解,是事关稳定的问题,张越书记提出的“四到位、三不欠”为我们信访问题化解提出了明确标准。“四到位、三不欠”即法律问题解决到位、过错责任追究到位、解释疏导教育到位、实际困难帮扶到位,不欠法律帐、不欠经济账、不欠感情帐。

(二)用好两种方法 一种是“软”。所谓“软”就是对信访人语言温和,态度文明,接待热情,认真倾听其诉求,让信访人激动的情绪得到释放,让信访人无助的心理找到依靠,先把尖锐的矛盾进行软化,让信访问题“软着陆”。“软”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做错了事情或者工作中确实存在问题和

瑕疵的,该向信访人低头的就要低头,该赔礼道歉的就要赔礼道歉,也就是该软时一定要软,不能强词夺理激化矛盾,实践证明,“软”是化解信访矛盾的一种有力手段,许多信访人要的就是公安机关的一个态度,上访争得也就是一个“理”。

一种是“硬”。所谓“硬”就是对于是非问题敢于“硬”,要坚持原则,敢于较真,态度鲜明,尤其对于信访人的无理要求,要明确申明观点,态度要“硬”,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给信访人以幻想,让其打消无理要求的念头;对于信访人的不当信访行为,不按正常的信访途径和秩序去反映问题,信访中采取过激行为,或者召集一大帮亲戚朋友采取围堵、打标语等扰乱公共秩序的闹访行为,要明确指出,告诫其按照规定依法有序信访,把闹访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的违法行为就要严厉依法处理,该硬时一定要硬。

实践中就是要讲究“软硬”结合,一味的“软”没有“硬”,软的就没有原则,软的就一塌糊涂没有意义;一味的“硬”,就会使矛盾越来越激化,问题升级,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该软时要软,该硬时要硬。

(三)抓住三个环节

调查取证环节,就是案件发案的最初阶段。在对近几年信访问题的分析中,发现检举类信访问题占绝大部分,尤其是伤害类案件占很大比重,原因都是公安机关的案件办理久拖未结,受害人方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引起的信访问题。针对这类信访问题,要加强自身建设,从客观上要规范执法服务行为,从主观意识上要提高认识,尤其是派出所,在处置这类案件时要掌握一个“快”字。一是出警要快。一旦接到报警,要快速出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制止、控制事态发生,控制嫌疑人,马上开展工作,首先让群众对公安机关雷厉风行的作风满意。二是调查取证要快。到达现场后马上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对现场人员进行调查,对现场进行勘察,在第一时间,趁当事人还未来得及采取狡辩思维、串并供诉等本能性的自我保护措施时,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从而为尽早结案提供有力证据。

初信初访环节,就是信访问题发生的最初阶段,这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点。在信访问题发生后,群众第一次到公安机关信访,这时就要认真对待,尤其是信访民警接待群众一定要态度和蔼,文明礼貌,让群众相信公安机关能处理好问题,将信访群众吸引在当地,下最大力气想方设法把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如果在初信初访阶段不能化解和解决信访问题,就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问题叠加,矛盾升级,形成难以化解的信访“老户”,所以抓住信访的初信初访环节至关重要,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坚持用“四心”贯穿执法及信访工作始终

公心,即公平正义之心。公平正义,是执法工作的核心,也是每一名公安民警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少上访案件是因为民警处事不公、执法不严,处理不及时、不到位,把小事拖大、大事拖难,使群众对受案单位和民警失去信任,造成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因此,无论是办理大案小案还是解决矛盾纠纷,整个执法过程必须体现公平、公正,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使当事双方无话可说。

耐心,就是要不怕麻烦。有些民警在接待群众方面缺少耐心,认为群众反映问题是添乱子、找麻烦,因而有反感情绪,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不认真接待,对群众提出的疑问不耐心解释,敷衍塞责,往往会将小问题演变为一起上访案件。这就要求办案单位对每个反映问题群众都要热情接待,详听其述,弄清矛盾纠纷的来龙去脉,耐心予以解释,妥善

及时处理。对群众提出不符合实际的问题,不能草率应付,要将心比心做好细致的解释疏导工作,稳定其情绪,力争把矛盾解决在激化之前,平息在萌芽状态。

爱心,就是对信访群众要有感情。信访群众往往是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一般都是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应当得到的公正却迟迟得不到,没有办法才上访。信访群众往往心怀怨气,心里憋着一个疙瘩,这样的信访群众占绝大多数,所以对信访群众一定要真情相待,用爱心去化解信访群众心中的怨气,去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对待来访群众,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们、温暖他们,绝大部分都能通情达理、理解支持。

信心,就是坚信没有化解不了的信访问题。信访问题在许多人的眼里是老大难问题,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没人愿意碰,见了信访问题就推,见了信访人就躲,原因就是怕信访,对化解信访问题没有信心。信访问题都有其目的和原因,只要肯扑下身子,认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去研究解决,问题总能化解。对诉求有理的予以解决,部分有理的部分解决,无理访的解释到位,有困难的帮扶到位,一般都能化解。仍然坚持无理上访的,依法按程序走终结。只要工作到位了,就没有化解不了的信访问题。

(五)落实五项措施

领导要重视、支持、参与信访工作。“信访工作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一是必须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只有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接访,通过接访工作,才能进一步了解信访,从而理解信访,体谅信访,支持信访。二是实行领导

包案责任制。所有的信访案件,都必须落实包案领导,明确责任人和化解时限。只有领导干部重视了、用心了、行动了,才能调动各种资源,带动全体民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公安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积极开展信访案件评查。实践证明,案件评查制度是一项解决信访问题非常有效的制度,通过对出现信访问题的案件进行评查,对在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瑕疵全部查找到位,进而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案件评查,为进一步化解信访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总结经验教训,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

实行信访案件跟踪督办制度。定期召开由主管领导负责,纪检、督察、控申、法制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一个时期信访案件情况,实行重点信访案件挂牌督办。对信访案件的发生情况,化解情况进行定期通报,督促信访案件按期解决。对疑难信访案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措施,跟踪督导,确保化解措施落实到位,信访人息诉停访。

下载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现状与思考

    任县妇联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调研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不仅要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经过任......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问题与思考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问题与思考 ---以禄劝县为样本 提纲 摘要 关键词 一、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侵财性案件现象日益突出 (二)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存......

    幼儿健康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幼儿健康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一个人人赞同的共识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些不得不问的问题健康教育的研究却如此缺乏且实践中随意性极大理论价值与实践强烈的反差身体、精神和社......

    感悟中国大学教育现状与问题[共五篇]

    感悟中国大学教育现状与危机 看完了“中国教育能改变吗”,从六个不同的角度挖掘了中国现在教育现状和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如此复杂与艰难,我坚信中国的教育......

    当前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当前乡镇纪委工作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作者:赵杰信息来源沿河县土地坳镇 发布时间:2010-10-12 18:09:51 访问次数: 699 土地坳镇党委书记 赵 杰 2010年9月5日 深化乡镇纪检监察体......

    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语文教学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然而当前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已被数学与英语教学挤落,处于愈来愈弱势的状态。社会进步,时代发展,随即便是信息膨......

    幼儿数学教育心得

    幼儿数学教育心得 摘 要:幼儿数学教育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教育课题摆在幼儿教师的面前。数学在幼儿的思维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幼儿阶段给孩子最恰当的数学......

    怎样衔接幼儿数学与小学数学教育

    怎样衔接幼儿数学与小学数学教育 祁加萍 【摘要】:正幼儿园大班的各项教学工作要为小学一年级工作做好准备,一年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始,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