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案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实践的含义及三个基本特点。,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能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全面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认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能力
3.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服务于实践。
二、学习重难点:
1.实践的基本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自主学习:
(一)【知识体系构建】
(二)【基础知识整理】
1、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1)实践的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 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
(2)实践的基本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 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和。)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规律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有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 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注意: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但认识的来源只能是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所产生的 加以对照,从而检查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 和。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原理归纳】: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坚持实践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注重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课堂合作探究:(总体要求:把握设问方向,梳理探究思路,科学运用原理,规范作答)
探究一:
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
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探究二: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
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探究三: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一看实践,二看多数人的意见。这句话对,为什么?
探究四:一位从国外学成归国的博士,毅然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贷款买了奶牛,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了当地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五、检测与反馈:
(一)单选题:
1.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故实践是客观的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④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⑤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⑤ 2.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农民种地 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 ③工人做工 ④教师讲课 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 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
A.①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⑥⑦ 3.“行是知之始”这句话告诉我们()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4.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5.据报道:我国每年因棉铃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人民币。为此,抗虫棉的研究被列入高科技计划。科技工作者经过艰苦攻关,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研制成功,不喷农药降服棉铃虫成为现实。今年该抗虫棉要推广1000万亩,将为广大棉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①人的愿望决定了认识的产生 ②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6.实践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因为:()①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②只有实践能把理论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比较 ③实践是人有目的的活动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二)简答题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党一直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 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正视,更是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这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反复性和无限性的道理来分析说明具体事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来感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学习重难点:
1.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三、自主学习:
(一)【知识体系构建】
(二)【基础知识整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标志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范畴,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真理只有_____个,真理面前____________。(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和,如果超出了这个 和,真理就会变成。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_________来说的,都是主观与______、理论与______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_________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_____________的。认识受到各种_______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_______到________,再从_______到__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________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________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____________。作为认识主体的_______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_____________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___________的。追求真理是一个____________的过程。(3)认识发展的总趋势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_______________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______和_______真理,在实践中_______和________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4、【原理归纳】
(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原理内容: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对待真理与谬误,并且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2)坚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课堂合作探究:(总体要求:把握设问方向,梳理探究思路,科学运用原理,规范作答)
探究一:“真理是有用的”与“有用的就是真理”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吗?
探究二:课本P(47)
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五、检测与反馈:
(一)判断题:
1.真理只有一个,因此,真理一旦形成,就会亘古不变。()2.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追求真理。()3.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无条件的()
(二)单选题:
1.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
A.客观性 B.主观性 C.无限性 D.反复性 2.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3.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说明()A.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 B.真理是客观的 C.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D.真理是有用的
4.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提出的定理,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星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这个事例说明()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分不清楚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都是具体的 5.认识具有反复性,是因为()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人们不可能认识事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A.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B.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C.人类永远不可能获得真理 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7.“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三)非选择题
在17、18世纪,对光的本质的认识,牛顿等人倡导“微粒说”,当时被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到了19世纪初,光的“波动说”又否定了光的“微粒说”;到了20世纪,爱因斯坦又根据新的科学研究材料提出光的“量子说”,认为光具有波粒二重性,既否定了光的微粒说和光的波动说各自的片面性,又吸取了这两种学说中的合理的因素,因而使爱因斯坦的学说更加接近于真理。
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说明了我们应当怎样发展真理?
第二篇: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基础知识】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 ① 含义内容
② 实践的主体
③ 实践的对象
④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
2、特点 ①②③
3、实践活动的分类 ①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③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3、4、【难点解析】
一、人以外的动植物是否存在实践活动,为什么?
二、实践是否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为什么?
【自主探究】
一、思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那么认识对实践有什么作用?
二、联想:你能否举出反映实践和认识关系的名言警句或者寓言故事?
【一课一练】
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主观能动性D.自觉选择性
2.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我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这突出表明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B.能动性C.历史性D.社会性
3.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4.朱熹曰:“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下列观点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②勤迈万里路,善交八方友 ③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④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日新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强调“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下列诗句中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和“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蕴含的哲学寓意相近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D.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战国·荀子《修身》)6.先天性眼组织缺损是严重的儿童致盲性眼病,有遗传倾向。
这种病由胚胎期6~7周时胚裂闭合不全导致,目前该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我国医学界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及调查,首次发现了导致先天性眼组织缺损的新基因ABCB6,这为今后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医学发现说明()①善于发现人类未知领域之谜有助于改变人类的遗传规律②不断的实践探索是人类实现从“未知”到“有知”的源泉③发现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规律是利用和创造规律的基本前提④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人们攻克医学难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唐代名医孙思邈曾有感而发:“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这告诉我们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脱离实践的人难以获得认识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8.最近,湖南台一档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引起了一阵热潮。五位明星爸爸纷纷表示通过这个活动,学会了怎么带孩子,怎么做家务,也深刻明白了孩子妈妈的辛苦。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哲理与材料相同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雷雨天气里,可以用手机吗?实验证明,如果是在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有电磁屏蔽,打电话、玩微信都没问题,其危险性基本可以忽略,但是有电线连接的那些电器设备的危险性比手机要大。这说明了()①实践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②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规律
③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现实条件的制约去认识事物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A.①④B.②④C.①②D.②③
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摆脱了贫穷落后,但也带来了许多资源、环境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七大将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旨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断印证着对科学发展之路探索的正确性。
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ACBCCCDCA 主观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3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发展对生态文明的认识。(3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验证了生态文明的正确性。(3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等严峻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分)
第三篇: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6.1课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单位:老河口市高级中学
授课:李程璐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了解实践的形式。
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实例中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方面,从而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知识服务于实践
2、激情投入,大胆质疑,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和快乐。【学习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习难点】实践的含义及特点。【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_______的一切_____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_____为主体、以____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______的活动。实践具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践的基本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_________________,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4)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意味着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5)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________中的人的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_____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_______________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_________,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______的认识。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________,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_________,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_____。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_______,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______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_____。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_____和实践中产生的______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______中来,最终还要回到______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_____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探究案
老河口市高级中学2016届高二下学期政治导学案 1.材料一: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时间有可能长达7年。若美国政府真的开始执行这一政策,中兴通讯将遭遇麻烦,因为该公司所需的元器件无法完全找到美国企业之外的替代方。现在,中国正在从防守转成进攻!这一制裁反而刺激了中国现有的计划——即在未来十年投入约1500亿美元,抢占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曾经,中国航天饱受歧视:国际空间站,16个国家参与,唯独不让中国加入。美国认为太空空间站技术有军事用途,所以反对中国加入。面对这一困境,中国唯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发展自己的航天事业。
是什么推动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2.材料二: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但要想完成这个规模大、系统复杂、技术难度高的工程绝非易事。刚起步时,我们的技术力量、基础设施、研发经验、研发能力非常有限。
航天产品研制涉及总体、结构、控制、气动等多个专业,一体化程度高,各专业紧密配合。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风起云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开展了总体协同设计系统建设,运用数字化设计分析工具开展工作,积累知识数据,推动着技术的快速研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如何推动技术的快速研发?
3.材料三: 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再入大气层燃烧,残骸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天宫一号是我国未来空间站计划的首个试验飞行器。这座“天宫”作为空间实验室的雏形,曾经先后与三艘“神舟”飞船完成对接,并完成了从自动对接、“太空授课”到内部细节设计等一系列试验。从这艘试验飞行器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都将应用在未来中国的空间站中。
天宫一号飞行器在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老河口市高级中学2016届高二下学期政治导学案
4.材料四: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研活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地球卫星先后承担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远程通讯等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空间科学研究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大家可能不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方便面、耐克鞋气垫都是从航天员的食物和穿戴用品中民用化而研制出来的,而先进超声诊断与远程医疗技术等更是空间科学研究给人类带来的福音,国际空间站开发的靶向药物输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
人们获得对宇宙规律的认识的目的何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三、练习案
1.“人离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越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恩格斯的这句话强调实践的特征是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变化发展性
2.Google、维基百科、微博……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方式。因此,有同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一结论已经不适合互联网时代了,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因为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来源
B.是错误的,因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来自于实践 C.是正确的,肯定了间接经验是认识的来源 D.是错误的,否定了间接经验是认识的途径
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日趋完善以及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我国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和法制等观念日益增强。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4.从“只生一个好”到“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再到“単独二孩”,然后再到全面放开二胎,随着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中。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老河口市高级中学2016届高二下学期政治导学案 6“乡愁”即“愁乡”“思乡”。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家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都蕴含着深深的爱。幼儿时,爱是母亲轻轻摇动的睡篮;少年时,爱是父亲严厉的轻声呵责;长大后,爱是父母慈爱目光里的团圆饭……从中我们获得的哲学感悟是 ①家的记忆源于每个人对家的心理感受 ②不同的家的味道寓意着相同的家庭之爱 ③家的味道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④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来自于长期的生活体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2年卡尔.兰德斯泰纳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老河口市高级中学2016届高二下学期政治导学案
第四篇:认识自己(教学案)
一个人的完美之处,在于找出自身的缺点。华粤英德中英文学校教学案
英德华粤中英文学校政治教学案
课题:认识自己课型:新课备课人:罗艳华审核人:
班级:学生姓名:使用时间: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周 学习的目标: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学
会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
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通过学习,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对
待自己和别人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学会用
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了解昨天的我,认识今天的我,更要追求
明天的我,实现自我的完善。
学习的重点:认识自己的途径
学习难点:怎样正确评价自己,真诚地接纳自己
教学过程:
一、课前测试,导入新课
*课前测试 温故知新
1.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
A.为自己赢得自尊自信B.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C.用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D.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2.下列行为属于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是()
①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②约定收时
③自尊自信、自立自强④只要对自己的有利就去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学生的主要责任是认真学习,这个责任来自()
①公民的身份②分配的任务③法律规定④上级的命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认识自己,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呢?
二、自主探究
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1.认识自己的途径主要有:在______中认识自己,从______中认识自己,在______中认识自己,在______中认识自己。
2.在和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的____和____。既要____,又要认识自己的独特____,不盲目____。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____和____。在和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既不应____,看不到别人的____,也不应____,一味拿自己的____与其他同学的____去比较。应该____,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学会____和____,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认识自己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对自己____的精神。正确认识自己,是一项____的事业。
三、互动探究
第一步:自我画像:每位学生画一幅可以代表自己的画,可以画动物、植物等任何东西,只要能代表自己就可以。画好后学生分组进行分享。
第二步:学生分别用纸写上:
(1)理想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别人眼中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正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完后,找一位同学看看这三项评价是否和谐。如果不和谐,那么差异何在?并尝试找出原因。
四、基础检测
单项选择题
1.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说明()
A.要通过他人了解自己B.要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C.要通过镜子了解自己D.要通过自己了解自己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告诉我们()
A.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B.应该看到自己的短处
C.应该用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要全面认识自己
3.人要有自知之明,就是指()
A.人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B.人要时时记住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C.人要善于寻找自己的优点D.人要在自我观察和内省中认识自己
多项选择题
4.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
A.才能改正缺点,弥补不足B.才能发展优点,发挥长处
C.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D.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能
5.认识自己的途径主要有()
A.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B.在别人的态度中认识自己
C.在多重的比较中认识自己D.在自我观察和内省中认识自己
6.在生活中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议论,我们经常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表明()
A.对待别人的议论我们要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B.对待别人的议论我们要冷静地分析,既不盲从,也不忽视
C.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D.我们要善于改正缺点,学会自我激励
五.课后提升
通过父母、老师和同学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写出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1.我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的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后,我决定今后将怎样提升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师评语
第五篇:高中数学必修4人教A教案第二章平面向量复习
第二章
平面向量复习课
(一)一、教学目标
1.理解向量.零向量.向量的模.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反向量.相等向量.两向量的夹角等概念。2.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3.向量的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共起点)和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4.了解向量形式的三角形不等式:||a|-|b|≤|a±b|≤|a|+|b|(试问:取等号的条件是什么?)和向量形式的平行四边形定理:2(|a|2+|b|2)=|a-b|2+|a+b|2.5.了解实数与向量的乘法(即数乘的意义): 6.向量的坐标概念和坐标表示法
7.向量的坐标运算(加.减.实数和向量的乘法.数量积)
8.数量积(点乘或内积)的概念,a·b=|a||b|cos=x1x2+y1y2注意区别“实数与向量的乘法;向量与向量的乘法”
二、知识与方法
向量知识,向量观点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所以高考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数量积的主要应用:①求模长;②求夹角;③判垂直
三、教学过程
(一)重点知识:
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1)(a)()a(2)()a aa(3)(ab)ab
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abba
(2)(a)b(ab)a(b)
(3)(ab)c acbc
3.向量运算及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设a(x1,y1),b(x2,y2),(b0).则ab(x1x2,y1y2)
ab(x1x2,y1y2)
abx1x2y1y2
a//bx1y2x2y10.abx1x2y1y20.4.两点间的距离:
|AB|(x1x2)2(y1y2)2
5.夹角公式: cosab a bx1x2y1y2 x1y1x2y22222
6.求模:
aaa
ax2ya(x1x2)2(y1y2)2
(二)习题讲解: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
(三)典型例题
例1. 已知O为△ABC内部一点,∠AOB=150°,∠BOC=90°,设OA=a,OB=b,OC=c,且|a|=2,|b|=1,| c|=3,用a与b表示c
解: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其中i, j是单位正交基底向量, 则B(0,1),C(-3,0),设A(x,y),则条件知x=2cos(150°-90°),y=-2sin(150°-90°),即A(1,-3),也就是a=i -3j, b=j,c=-3i所以-3a=33b+c|即c=3a-33b
(四)基础练习:
(五)、小结:掌握向量的相关知识。
(六)、作业:
第二章
平面向量复习课
(二)一、教学过程
(一)习题讲解: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圆C:(x3)(y3)4及点A(1,1),M是圆上任意一点,点N在线
22段MA的延长线上,且MA2AN,求点N的轨迹方程。
练习:1.已知O为坐标原点,OA=(2,1),OB=(1,7),OC=(5,1),OD=xOA,y=DB·DC(x,y∈R)
求点P(x,y)的轨迹方程;
2.已知常数a>0,向量m(0,a),n(1,0),经过定点A(0,-a)以mn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经过定点B(0,a)以n2m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其中R.求点P的轨迹C的方程;
例2.设平面内的向量OA(1,7), OB(5,1), OM(2,1),点P是直线OM上的一个动点,求当PAPB取最小值时,OP的坐标及APB的余弦值.
解
设OP(x,y).∵
点P在直线OM上,∴ OP与OM共线,而OM(2,1),∴
x-2y=0即x=2y,有OP(2y,y).∵ PAOAOP(12y,7y),PBOBOP(52y,1y),∴ PAPB(12y)(52y)(7y)(1y)
= 5y2-20y+12 = 5(y-2)2-8.
从而,当且仅当y=2,x=4时,PAPB取得最小值-8,此时OP(4,2),PA(3,5),PB(1,1).
于是|PA|34,|PB|2,PAPB(3)15(1)8,∴ cosAPBPAPB|PA||PB|8342417 17小结:利用平面向量求点的轨迹及最值。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