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赵氏孤儿》 教案
百度文库
《赵氏孤儿》
教案
学习目标
1.培养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3.培养分析综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4.培养鉴赏评价能力,鉴赏本文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
5.通过本文的学习,认识“义”的丰富内涵,体会人物的高尚精神。
6.挖掘文本潜在信息,大胆联想、想象,丰富文本内涵。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诛
兆
咎
贼
致
族 出
矫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于 而
乃
以
且
为
若
与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主谓倒装、省略句 状语后置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鉴赏本文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
7.认识“义”的丰富内涵,体会人物的高尚精神
8.大胆联想、想象,丰富文本内涵
学习难点
1.难翻译的句子
2.刻画人物的手法
3.对“义”的认识
解读文本
一.关于《赵世家》
《赵世家》以赵氏的兴起,展示了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的史实及战国时赵氏由盛而衰、最终被秦国灭亡的历史变化。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世家》记述了赵氏家族在与晋国公卿的权利角逐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特别突出赵盾、赵武、赵简子、赵襄子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权谋与势力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同时作者崇尚贤人政治,提倡举贤任能,抒发一种得贤者昌、失贤者亡的无限兴亡之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赞扬赵武灵王的大胆改革,其二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
二.《赵氏孤儿》故事梗概
战国时期晋国权臣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屠岸贾遂设奸计杀死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赵盾之子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商议:一个杀身成仁,一个抚养赵朔的遗腹子,他们设法得到别人家的一个婴儿,骗过了搜寻孤儿的屠岸贾的军队,公孙杵臼被杀死,程婴和赵氏孤儿隐藏在深山。十五年后晋景公才因病立赵氏孤儿,诛灭了屠岸贾的家族,到赵氏孤儿赵武成年后,程婴完成任务,自杀身亡。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三.重点透视
(一)语言积累
1.通假字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同“腰”
韩厥告赵朔趣亡
通“促”,赶紧
而朔妇免身
通“娩”,分娩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同“现”,显现
2.古今异义
至于成公,世有立功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3.一词多义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表修饰关系(连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表顺承关系(连词)
而贾为司寇
(承接关系连词)
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
(并列关系)
臣有大事而君不闻
(转折连词)
若幸而男
(修饰关系连词)
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的,结构助词
召而匿之宫中
他(代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非君之身,乃君之子
是,表判断
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就(副词)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却(副词)
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
在(介词)
及至于景公
到(介词)
以致赵盾
用(介词)
以臣弑君
凭借„„身份(介词)
子孙在朝,何以惩罪?
依照(介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
认为(动词)
韩厥具以实告
把(动词)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来(目的连词)
然亦君之咎
但是(转折关系连词)
非然,孰敢作难
这样(代词)
请诛之
请求(动词)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请命(动词)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请允许自己做„„(表敬副词)
今诸君将诛其後
他的(代词)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这(代词)
其赵氏乎
恐怕(表推测语气副词)
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确实(副词)
今一索不得,後必且复索之 一定(副词)
若幸而男,吾奉之
如果(连词)
即不灭若无声
你(代词)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出门(动词)
程婴出
告发(动词)
立孤与死孰难
跟(介词)
谁能与我千金
给(动词)
遂杀杵臼与孤儿
和(连词)
及索,儿竟无声
等到(介词)
及周天子,皆有明德
到(动词)
子强为其难者
做(动词)
为之祭邑
给(介词)
及赵武冠,为成人
成为(动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
认为(动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本来(副词)
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
坚决(形容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
所以(连词)
复故位
旧的(形容词)
拊手且歌
并且(并列关系连词)
后必且复索之
将要(副词)
4.常见实词
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铲除(动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用龟甲占卜时的裂纹(名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断绝
然亦君之咎
过错(名词)
乃治灵公之贼
凶手(名词)
以致赵盾
罗织罪名(动词)
妄诛谓之乱
随意(形容词)
妄诛谓之乱
混乱(形容词)
朔死不恨
遗憾(动词)
皆灭其族
家族(名词)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走公宫匿
跑(动词)
若幸而男
幸运(形容词)
赵氏先君遇子厚
对待(动词)
赵氏先君遇子厚
优厚(形容词)
子强为其难者
尽力(形容词)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
背着(动词)
谬谓诸将军曰
哄骗(动词)
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军队(名词)
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
延续(动词)
而叔带去周适晋
离开
而叔带去周适晋
到„„去
矫以君命
假托(动词)
事先君文侯
侍奉(动词)
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
拜见(动词)
及赵武冠,为成人
行加冠礼(动词)
程婴乃辞诸大夫
告别(动词)
5.常见虚词
赵将世益衰
更加(副词)
将作难
将要(副词)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虽然(转折连词)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仍然(副词)
胡不死
为什么(代词)
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
这(代词)
即女也,吾徐死耳
假如(连词)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
不久
及索,儿竟无声
竟然(副词)
後必且复索之
将要(副词)
後必且复索之
再(副词)
纵不能立
纵使(假设连词)
独杀杵臼可也
只(副词)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确实(副词)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依靠(介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没有(副词)
6.词类活用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为„„占卜(为动用法)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为„„哀伤(为动用法)
赵史援占之
为„„占卜(为动用法)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使„„立(使动用法)
昔下宫之难不能死
使„„活(使动用法)
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使„„活(使动用法)
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使„„受苦(使动用法)
若幸而男,吾奉之
生男(名词活用作动词)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衣以文葆
穿上,裹上(名动)
兆绝而後好
显示吉利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7.特殊句式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状语后置)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状语后置)
衣以文葆
(状语后置)
夫人置儿绔中
(省略句)
匿山中
(省略句)
纵不能立
(省略句)
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省略句)
召而匿之宫中
(省略句)
赵朔妻,成公姊
(判断句)
小人哉程婴
(主谓倒装)
(二)研讨探究
1.筛选整合信息,列出结构提纲
提示:
叔带托梦,昭示厄运
屠岸作难,灭赵九族
公孙献身,程婴救孤
景公占卜,谋立赵孤
赵孤成人,程婴成仁
2.公孙、程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提示:
忍辱负重,舍身报恩
勇敢无畏,义字当先
3.《赵氏孤儿》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提示:
作者通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歌颂了正义,鞭挞了邪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集中体现了对士林阶层中能在生死关头有所选择的英雄的敬重。
4.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提示:
①与屠岸贾正义和邪恶的冲突
②公孙成仁和程婴立孤的冲突
③程婴成仁的内心冲突
(三)拓展延伸
1.《赵氏孤儿》是中国最早流传到欧洲的戏曲作品,德国作家歌德、法国文豪伏尔泰都对此进行过改编。为什么它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提示:
《赵氏孤儿》中的忠奸斗争、家庭仇恨实际上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程婴救孤不仅仅是一个复仇的种子而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善与恶面前的整体态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度。在程婴这个弱小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生死观及生命意识的张扬,是民族精神、人格力量、理性光辉的统一与弘扬。程婴的作为又类似于西方的骑士。他充满了悲剧与戏剧色彩的传奇人生,既淋漓尽致的演绎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君臣、忠义的理念,又与西方社会追求的骑士精神契合,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共同认可和追求。
2.结合文本发挥想象,以《深山藏孤》为题,写一篇短文
方法指导
1.反复阅读培养语感
2.结合注释初步翻译
3.概括段意揭示中心
4.了解传主经历性格
5.表达方式把握语言
6.找出通假古今异义
7.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8.常见虚词特殊句式
9.做成卡片及时翻看
10.适当练习延伸拓展
11.背诵鉴赏经典片断
百度文库
第二篇:赵氏孤儿 《史记》选修
赵氏孤儿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当初,赵盾在世的时候,曾梦见叔带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悲伤;之后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赵盾为此进行占卜,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可后边又好了。赵国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断说:“这个梦很凶,不是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可也是由于您的过错。到您孙子那一代,赵氏家族将更加衰落。”屠岸贾这个人,起初受灵公的宠信,到景公的时候他就做了司寇,将要发难,就先惩治杀灵公的逆贼以便牵连出赵盾,同时遍告所有的将领说:“赵盾虽然不知情,但仍然是逆贼之首。做臣子的杀害了国君,他的子孙却还在朝为官,这还怎么能惩治罪人呢?请各位诛杀他们。”韩厥说:“灵公遇害的时候,赵盾在外地,我们的先君认为他无罪,所以没有杀他。如今各位将要诛杀他的后人,这不是先君的意愿而是随意滥杀,随意滥杀就是作乱。为臣的有大事却不让国君知道,这是目无君主。”屠岸贾不听。韩厥就告知赵朔赶快逃跑。赵朔不肯逃跑,他说:“您一定能不使赵氏的香火断绝,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恨了。”韩厥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
去搜查。大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军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将军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将军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
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因而做怪。景公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便说:“大业的后代子孙中如今已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就是赵氏吗?从中衍传下的后代都是姓嬴的了。中衍人面鸟嘴,来到人世辅佐殷帝太戊,到他的后代辅佐的几位周天子,都有美好的德行。再往下到厉王、幽王时昏庸无道,叔带就离开周王朝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他们世代都建立了功业,从未断绝过香火。如今只有君主您灭了赵氏宗族,晋国人都为他们悲哀,所以在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希 2
望您考虑考虑吧!”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韩厥的众多随从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赵氏孤儿名叫赵武。将军们不得已,只好说:“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不然的话,谁敢发动变乱呢!如果不是您有病,我们这些大臣本来就要请赵氏的后代了。如今您有这个命令,正是群臣的心愿啊!”当时就让赵武、程婴一一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又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
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绝。
一)语言积累
1.通假字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同“腰” 韩厥告赵朔趣亡
通“促”,赶紧
而朔妇免身
通“娩”,分娩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同“现”,显现
2.古今异义
至于成公,世有立功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3.一词多义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表修饰关系(连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表顺承关系(连词)
而贾为司寇
(承接关系连词)
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
(并列关系)
臣有大事而君不闻
(转折连词)
若幸而男
(修饰关系连词)
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的,结构助词
召而匿之宫中
他(代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非君之身,乃君之子
是,表判断
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就(副词)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却(副词)
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
在(介词)
及至于景公
到(介词)
以致赵盾
用(介词)
以臣弑君
凭借……身份(介词)
子孙在朝,何以惩罪?
依照(介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
认为(动词)
韩厥具以实告
把(动词)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来(目的连词)
然亦君之咎
但是(转折关系连词)
非然,孰敢作难
这样(代词)
请诛之
请求(动词)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请命(动词)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请允许自己做……(表敬副词)
今诸君将诛其後
他的(代词)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这(代词)
其赵氏乎
恐怕(表推测语气副词)
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确实(副词)
今一索不得,後必且复索之 一定(副词)
若幸而男,吾奉之
如果(连词)
即不灭若无声
你(代词)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出门(动词)
程婴出
告发(动词)
立孤与死孰难
跟(介词)
谁能与我千金
给(动词)
遂杀杵臼与孤儿
和(连词)
及索,儿竟无声
等到(介词)
及周天子,皆有明德
到(动词)
子强为其难者
做(动词)
为之祭邑
给(介词)
及赵武冠,为成人
成为(动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
认为(动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本来(副词)
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
坚决(形容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
所以(连词)
复故位
旧的(形容词)
拊手且歌
并且(并列关系连词)
后必且复索之
将要(副词)
4.常见实词
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铲除(动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用龟甲占卜时的裂纹(名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断绝
然亦君之咎
过错(名词)
乃治灵公之贼
凶手(名词)
以致赵盾
罗织罪名(动词)
妄诛谓之乱
随意(形容词)
妄诛谓之乱
混乱(形容词)
朔死不恨
遗憾(动词)
皆灭其族
家族(名词)
走公宫匿
跑(动词)
若幸而男
幸运(形容词)
赵氏先君遇子厚
对待(动词)
赵氏先君遇子厚
优厚(形容词)
子强为其难者
尽力(形容词)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
背着(动词)
谬谓诸将军曰
哄骗(动词)
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军队(名词)
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
延续(动词)
而叔带去周适晋
离开
而叔带去周适晋
到……去
矫以君命
假托(动词)
事先君文侯
侍奉(动词)
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
拜见(动词)
及赵武冠,为成人
行加冠礼(动词)程婴乃辞诸大夫
告别(动词)
5.常见虚词
赵将世益衰
更加(副词)
将作难
将要(副词)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虽然(转折连词)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仍然(副词)
胡不死
为什么(代词)
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
这(代词)
即女也,吾徐死耳
假如(连词)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
不久
及索,儿竟无声
竟然(副词)
後必且复索之
将要(副词)
後必且复索之
再(副词)
纵不能立
纵使(假设连词)
独杀杵臼可也
只(副词)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确实(副词)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依靠(介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没有(副词)
6.词类活用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为……占卜(为动用法)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为……哀伤(为动用法)
赵史援占之
为……占卜(为动用法)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使……立(使动用法)
昔下宫之难不能死
使……活(使动用法)
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使……活(使动用法)
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使……受苦(使动用法)
若幸而男,吾奉之
生男(名词活用作动词)
衣以文葆
穿上,裹上(名动)
兆绝而後好
显示吉利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7.特殊句式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状语后置)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状语后置)
衣以文葆
(状语后置)
夫人置儿绔中
(省略句)
匿山中
(省略句)
纵不能立
(省略句)
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省略句)
召而匿之宫中
(省略句)
赵朔妻,成公姊
(判断句)
小人哉程婴
(主谓倒装)
(二)研讨探究
1.筛选整合信息,列出结构提纲
提示:
叔带托梦,昭示厄运
屠岸作难,灭赵九族
公孙献身,程婴救孤
景公占卜,谋立赵孤
赵孤成人,程婴成仁
2.公孙、程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提示:
忍辱负重,舍身报恩
勇敢无畏,义字当先
3.《赵氏孤儿》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提示:
作者通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歌颂了正义,鞭挞了邪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集中体现了对士林阶层中能在生死关头有所选择的英雄的敬重。
4.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提示:
①与屠岸贾正义和邪恶的冲突
②公孙成仁和程婴立孤的冲突
③程婴成仁的内心冲突
(三)拓展延伸
1.《赵氏孤儿》是中国最早流传到欧洲的戏曲作品,德国作家歌德、法国文豪伏尔泰都对此进行过改编。为什么它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提示:
《赵氏孤儿》中的忠奸斗争、家庭仇恨实际上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程婴救孤不仅仅是一个复仇的种子而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善与恶面前的整体态度。在程婴这个弱小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 10
观、生死观及生命意识的张扬,是民族精神、人格力量、理性光辉的统一与弘扬。程婴的作为又类似于西方的骑士。他充满了悲剧与戏剧色彩的传奇人生,既淋漓尽致的演绎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君臣、忠义的理念,又与西方社会追求的骑士精神契合,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共同认可和追求。
【模拟试题】
一.语言知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诛灭
B.而叔带去周适晋
到……去
C.程婴乃辞诸大夫
辞别
D.春秋祠之
祭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
B.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C.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
D.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赵氏乎?
其皆出于此乎?
B.韩厥具以实告
处涸辙以犹欢
C.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于今无会因
D.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4.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昔下宫之难不能死
B.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C.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D.衣以文葆
5.下列各句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屠岸贾)索,儿竟无声
B.夫人置儿(自己)绔中
C.程婴卒与(赵氏孤儿)俱匿山中
D.矫以君命,(君)并命群臣
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
②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第三篇:高中语文 《淳于髡》教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淳于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讲的是滑稽辩士淳于髡智劝齐威王的故事,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出自本文。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风趣,就如同汉代的东方朔。他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司马迁曾高度赞扬他:“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伟哉!”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古代智者中的一些“另类”。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翻译重点语句。2. 探究文本,把握人物性格。重点难点
1.较难翻译的语句 2.对淳于髡的评价
1.反复阅读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独立翻译课文。3.师生共同交流探讨文本。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成语“一鸣惊人”导入
首先提问同学们一个成语:“一鸣惊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它的意思是“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涉及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齐威王和淳于髡。淳于髡是一位古代的智者,一位善良正直,而又极其滑稽风趣的人物,和汉代的东方朔齐名,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淳于髡》一文,来加深对这个传奇人物的了解。二.相关材料 1.《史记•滑稽列传》
《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以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能力。但对三人活动的年代,记载有明显的矛盾和错误。如说淳于髡是齐威王(前356前320年在位)时人,优孟是楚庄王(前613—前591年在位)时人,优旃是秦时人,秦亡(前206年)后归汉,数年而卒。可是原传却又说淳于髡后百余年有优孟,优孟后二百余年有优旃。这是太史 公的疏忽。淳于髡出身于赘婿,优孟、优旃出身于优伶,这两种人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处于社会底层。他们虽出身微贱,但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相同,但又都有语义发展上的相承关系。2.内容梗概
淳于髡是齐之赘婿,齐威王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在左右莫敢谏”的情况下,淳于髡讲了“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的隐语,使齐威王听出了弦外之音,终于发奋图强,使齐国强盛起来。齐威王八年,齐王在楚国用兵的情况下,派淳于髡到赵请救兵,带的东西很少,淳于髡用向田神祷告者的故事予以暗示,最后使楚撤兵。淳于髡还用隐语使齐威王罢“长夜之饮”,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表现了他的胆识和才智。三.朗读正音 1.老师范读 2.重点字音
赘(zhuì)婿 滑(gǔ)稽 沉湎(miăn)不蜚(fĕi)十驷(sì)赍(jī)金 禳(ráng)田 鞠跽(jì)目眙(chì)狼藉(jí)3.学生朗读 四.课文翻译
找四位同学爬黑板翻译重点语句。
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2.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
3.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4.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五六斗径醉矣。答案:
1.官吏们怠工腐化,诸侯国一起来犯,齐国即将危亡,就在朝夕之间了,左右没有一个敢谏诤的。
2.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带上赠送的礼品黄金百斤、车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带子全都断了。齐王说:“先生嫌它少吗?”
3.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其中奥妙能听听吗?”
4.如果朋友故交,好久没见面了,突然相见,欢欢喜喜说起往事,互诉衷情,喝到大概五六斗就醉了五.概括要点 阅读课文,简要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第一段:智谏威王发奋图强。
第二段:出使赵国求援退楚。
第三段:借酒巧谏齐王戒奢。六.研讨探究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第1自然段中讲述“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用意是什么?
暗示齐威王不理朝政,致使百官处理政事懈怠混乱,国且危亡,而齐威王就像大鸟一样,三年不蜚不鸣,没有任何措施。
2.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齐威王上任三年,不理政事,左右都不敢谏,最后淳于髡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齐威王的回答来看,他并不是不理朝政,而是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观察了解现实情况,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行动。最后,齐威王以对内赏罚分明,对外精兵出击。在他的统治下,齐国繁荣了几十年。可见,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有所作为的君王。3.第2自然段的隐语在向齐威王暗示什么? 以“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向齐威王暗示:“送给赵国微薄的礼物却想达到 向赵国求得救援大军的目的”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4.从全文来看,淳于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淳于髡“不流世俗,不争势利”,“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机智聪敏,能言多辩,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巧妙灵活地批评讽谏统治者。七.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在熟读课文,翻译语句的基础上,概括了文章每一段内容的要点,然后对文本中的些问题进行了研讨探究,进一步了解了淳于髡这个古代智者的其人其事。概括要点:
第一段:智谏威王发奋图强。
第二段:出使赵国求援退楚。
第三段:借酒巧谏齐王戒奢。人物形象:
齐威王:善于纳谏,有所作为。淳于髡:机智聪敏,能言多辩,仗义执言,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讲的是滑稽辩士淳于髡智劝齐威王的故事,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出自本文。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风趣,就如同汉代的东方朔。他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司马迁曾高度赞扬他:“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伟哉!”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古代智者中的一些“另类”。
学习目标
1. 总结写作特点。2. 归纳文言知识。重点难点
1. 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2. 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教学方法
1.读写评析精彩语言。2.学生自制知识卡片。课前准备
学生背诵课文第一段,制作好知识点分类卡片。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
1.回忆上节课分析出的人物形象: 齐威王:善于纳谏,有所作为。淳于髡:机智聪敏,能言多辩,仗义执言,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2.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 写作特点 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
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是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淳于髡善于用暗示性的隐语来达到劝谏的目的,既娱乐了人心,也成就了家国大业,一举两得。文章在记录这些隐语时,充分抓住了人物的身份特征,使一个幽默滑稽的淳于髡跃然纸上。
阅读课文,试从文中找出一处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进行鉴赏。【参考答案】:
例如第三段里淳于髡借饮酒之机巧妙讽谏齐王戒奢(罢长夜之饮)一事中二人精彩的对话描写:首先淳于髡以“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的矛盾之间言吊起齐威王的胃口,引起他的不解:“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而闻乎?”;然后,淳于髡“顺水推舟”,借题发挥,先为齐威王解惑——自己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酒量;最后,再水到渠成地导出“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的道理,来达到劝谏的目的。这一番对话,尤其是淳于髡描述的各种不同的饮酒的场景,精彩之至,让人听了宛如身临其境,既表现了淳于髡的机智聪明、随机应变,也表现了他的诙谐幽默风趣,举重若轻。二.重点知识
总结归纳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学生分组归纳,师生共同补充、完善。1.通假字
(1)三年不蜚又不鸣 通“飞”
(2)诸侯振惊 通“震”,惊恐(3)汙邪满车 同“污”(4)威王大说 通“悦”
(5)卒然相睹 通“猝”,突然 6)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通“镒”(7)合尊促坐 通“樽”(8)髡尝在侧 通“常” 2.古今异义
(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古义:言谈辩捷 今义:(言语动作)引人发笑(2)未尝屈辱 古义:折服侮辱 今义:受到压迫和侮辱(3)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古义:指监视酒政的人 今义:执行法令、法律(4)私情相语 古义:个人情感 今义:私人的交情 3.一词多义
说
(1)淳于髡说之以隐 劝说(动词)(2)笑岂有说乎 说法(动词)
(3)威王大说 喜悦 者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2)今者臣从东方来(3)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故
(1)欢然道故(2)故曰酒极则乱
以
(1)淳于髡说之以隐(目的连词)
(3)以髡为诸侯主客 4.常见实词
(1)沉湎不治(动词)
(3)冠缨索绝 词)
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语气词)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代词)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指代人或事物(代词)旧的事情 所以(连词)用(介词)(2)以讽谏焉 来把(介词)管理(动词)(2)赍金百斤 携带断(动词)(4)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增加(动11
(5)赵王与之精兵十万 给(动词)(6)奉觞上寿 恭敬地捧着
(7)后有遗簪 丢失(动词)(8)日暮酒阑 尽(动词)
5.常见虚词
(1)数使诸侯 屡次(副词)(2)国且危亡 将要(副词)
(3)左右莫敢谏 没有谁(无定指代词)(4)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就(副词)
(5)恶能饮一石哉 怎么(副词)(6)不过一斗径醉矣 就(副词)
(7)若亲有严客 如果(假设连词)(8)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大约(副词)6.词类活用
(1)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使……上朝(使动用法)(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使……吃惊(使动用法)(3)先生少之乎 认为……少(意动用法)
7.特殊句式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判断句)
(2)淳于髡说之以隐(状语后置)(3)侍酒于前(状语后置)(4)止王之庭(省略句)(5)赐酒大王之前(省略句)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对课文进行了总结,首先赏析了本文的写作特色,就是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然后归纳了文言重点知识。大家应该着重掌握的是常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四.拓展练习
阅读《淳于髡谏伐魏》,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庐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庐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兔犬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1.把这篇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简要谈谈你的读后感(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翻译:
齐国要进攻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道:“韩子庐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是四海之内最狡猾敏捷的兔子。韩子庐追赶东郭逡,三次绕着山跑,五次翻过山头;兔子在前面疲劳了,狗在后面也疲劳了,狗和兔子都疲惫到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种田的老人见到了它们,没有任何劳苦就据有了那成果。现在齐魏长时期武力对抗,而使他们的军队疲劳不堪,使他们的人民极其困乏,我担心强国秦、大国楚紧跟在后面,得到了种田老人(得到的)那种成果。”齐王恐惧了,谢辞了将军,让士兵休息。3. 感悟: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我们也要学习淳于髡那种敢于劝谏、善于劝谏的风格。
齐王的知错就改,从善如流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上和生活中也要有这 种知错能改的精神。
七.课后作业
以“一鸣惊人”为话题写一篇500字的短文。
八.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
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
文言重点知识: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3. 一词多义
第四篇:【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晁错》《晁错》教案[最终版]
百度文库
《晁错》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培养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治 征 善 疾 恨 便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乃 因 以 为 然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 【学习难点】刻画人物的手法 【解读文本】
一、晁错生平
晁错(约公元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文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汉文帝时,曾任太子家令,汉景帝即位后,更受信任,历任内史、御史大夫等职。由于他极力主张加强中央政权,推行“削藩”政策,遭到了诸侯王和朝廷亲贵的反对,因而在景帝三年,吴王刘濞等举兵发动叛乱,借口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时,景帝畏于七国连兵,遂错将他处死。大约在任博士期间,他写了《言太子宜知术数疏》,指出:一个君主之所以能够建立留传后世的功业,关键就在于通晓“术数”,即治国的方法和策略。他认为,君主必须懂得怎样统驭臣下,使得群臣“畏服”,懂得怎样听取下面的奏报,而不受欺骗和蒙蔽;懂得怎样使万民生活得安定并且得利,那么海内就一定服从;懂得怎样使臣、子以忠孝事上,那么臣下和子女的品行就完美了。晁错在太子家令任内,多次上书给汉文帝,提出抗御匈奴的方略,汉文帝很赏识他的才学,采纳了其中很多建议。
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文帝命令朝廷各部门推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晁错也应一些大臣的推荐应策。文帝亲自出题,就“明于国家大体”等重要问题,提出征询,这叫“策问”。参加对策的一百多人中,以晁错的对策为第一。晁错的《举贤良对策》成了西汉一篇著名的政论文。晁错的对策,深得文帝的嘉许,因此,文帝就把他由太子家令提升为掌管议论政事的中大夫。
西汉的诸侯王问题由来已久,汉高祖刘邦称帝时,子侄幼弱,便大封同姓王以镇抚天下,齐国有七十余城,吴国有五十余城,楚国有四十余城,几乎占了天下一半。而且这些诸侯王可以自己设置官署,自己建立军队,国内的租税也都归自己,如同周朝天子下面的诸侯国一样。当初的设想是假如遇到外敌或是朝中有奸臣作乱,这些诸侯王便可以带领自己的部队入京勤王。可是后来这些祸患消失了,诸侯王的势力反倒对汉朝的中央政权构成了最大威胁。汉文帝时,已经有诸侯王反叛,虽然马上就平息了,但先兆已见。所以贾谊当时在一篇奏疏中就痛陈利弊,要求汉文帝及早解决,方法是“众建诸侯而削弱之”,也就是把大的诸侯国分成若干小的诸侯国,分给诸侯王嫡子嫡孙以外的子孙,如果子孙没有这些,就先把未封的国土空着,这样中央不侵夺各诸侯王的一寸土地,而诸侯王的势力却无形中被削弱了。
应该说贾谊既有先见之明,方法也很正确,可惜汉文帝认为自己的政权还不够稳固,所以厚施仁惠结天下人心,不愿因削藩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一直搁置未办。后来武帝时,主父偃把贾谊的这套方法加以完善,就成了“推恩令”。而武帝终于借此解决了诸侯问题。晁错在诸侯王问题上的看法是和贾谊不谋而合的,他继贾谊之后,再次提出削藩,太子刘启很赞成晁错的建议,而爰盎和不少大臣、功臣则持反对态度。汉文帝见反对的大臣太多,且大多是掌握实权的人物,便没有采纳。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汉文帝死,太子刘启继位,称汉景帝。晁错因受景帝宠信,先是被任命为内史,主管首都长安的行政管理工作。晁错多次请求景帝单独召见自己,和景帝商议国家大事,景帝对他言听计从,宠幸超过九卿。晁错仰仗景帝的宠幸把法令制度该改的都改了一遍。这自然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可是这些人看晁错正独邀主宠,无人敢于发难。不久晁错升为御史大夫,就是副丞相。他便在此时向景帝上《削藩策》,建议凡诸侯有罪过的削其支郡。凡是犯罪有过错的诸侯王,削去他们的支郡,只保留一个郡的封地,其余郡县都收归朝廷直辖。
这个《削藩策》一提出来,立即在朝廷内外引起极大震动。景帝下令,让公卿、列侯和宗室共同议论,大多数人知道景帝是完全支持晁错的,因此没有人敢公开表示反对,最后,景帝决定: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部。随后晁错又修改了关于诸侯王的法令三十条。诸侯王都喧哗起来,联合在一起准备武力抗拒削藩,借口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使晁错被处死。
晁错针对当时匈奴不断侵扰西汉边境的情况,在人口问题上最重要的主张是移民戍边。他认为把内地居民迁往边地,既可以对他们进行训练,“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有利于抗击匈奴,巩固边防,又可以“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节约朝廷开支,改变“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的状况。为了使内地居民愿意到边地去,去后又能“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他制定了多条有利于移民的政策。
移民戍边,在晁错以前虽然早已实行,但大多采取强迫命令的办法,而他不但第一次提出要用经济措施来鼓励移民,同时对移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命安全又考虑得这么周到、具体,在我国古代思想家中是绝无仅有的。其次,他主张把人口迁往边地,固然主要从军事的目的出发。而不是从人口的合理分布出发,但因他第一个从理论上对移民戍边进行了阐述,这对后代一些封建思想家主张把人口从稠密地区移往宽旷地区,是有很大影响的。
二、语言积累(可做成卡片)1.通假字
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由此与错有卻 诸侯皆諠哗 吴楚罢不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2.古今异义词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诏以为太子舍人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因上便宜事 3.常见实词
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天下无治《尚书》者 年九十余,老不可征 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公言善,吾亦恨之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力未有以伤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丞相谢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诸侯皆諠哗,疾晁错 吾去公归矣 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内杜忠臣之口 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4.常见虚词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上初即位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吴楚七国果反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6.词类活用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太子善错计策 别疏人骨肉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吾当先斩以闻 内杜忠臣之口 外为诸侯报仇 错乃穿两门南出 7.特殊句式
晁错者,颖川人也 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晁错》教案
(二)【学习目标】
1.培养鉴赏评价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2.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借助烘托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学习重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学习难点】刻画人物的手法 【学法指导】
一、整体概括
1.第一自然段:交代出身。
2.第二自然段:概括性格特点,记叙简历。①晁错的性格对他的工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3.第三自然段:继续记叙晁错的境遇,记叙重点事件。①晁错的境遇带来什么影响?
②丞相申屠嘉的嫉妒陷害的程度和结果是什么?
4、第四自然段:记叙重要事件,交代晁错招致的恶果。①他提出什么措施?有什么不足?
②产生了什么影响?怎样写影响的危害程度?后果是什么?
5、第五自然段:交代杀晁错的作用和影响,揭示历史人物的悲剧意义。无助局面的改变,带来了遗憾,产生了重大的消极影响
二、研讨探究
1、《晁错》记叙了晁错哪些方面的事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滨城区二中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
导学案编号:1 编写人:李爱荣 班级: 姓名:
2.、晁错最后落得腰斩东市的结果,原因有哪些?
3.、司马迁塑造的晁错这个形象,性格鲜明,主要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的?
三、拓展延伸
司马迁说,晁错擅权,“变古乱常,不死则亡”。苏轼《晁错论》中也说,以七国之强,而晁错要立即削弱它们,是为了沽名钓誉。你如何评价晁错的所作所为?你认为一位政治家要想改革时弊,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才有可能结局比较圆满?
百度文库
第五篇:高二语文《史记》选读——《赵氏孤儿》复习学案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赵氏孤儿》复习学案
编号:6 编制:马红霞 审核:段俊艳 时间:2015/3/6 一.语言知识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诛灭 B.而叔带去周适晋
到„„去 C.程婴乃辞诸大夫
辞别 D.春秋祠之
祭祀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 B.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C.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 D.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赵氏乎? 其皆出于此乎? B.韩厥具以实告 处涸辙以犹欢
C.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于今无会因
D.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4.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昔下宫之难不能死 B.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C.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D.衣以文葆 5.下列各句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屠岸贾)索,儿竟无声
B.夫人置儿(自己)绔中 C.程婴卒与(赵氏孤儿)俱匿山中 D.矫以君命,(君)并命群臣 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
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後,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遗憾 B.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
盗贼 C.祝曰:“赵宗灭乎,„„”
祈祷 D.赵氏先君遇子厚
对待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致赵盾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青,取之于蓝
C.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 乃设九宾于廷
D.子强为其难者 为汉使匈奴
9.对下面句子分句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②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③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④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岸贾是晋灵公的宠臣,到晋景公依然握有大权,他煽动所有将领,诛杀赵氏,韩厥据理力争,但并没有使屠岸贾改变主意。
B.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已怀有身孕,隐藏在宫中而逃过一劫。程婴没有立即杀身的原因就是在等待赵朔妻子分娩,如果是男孩,他便承担起奉养遗孤的责任。C.面对死亡和抚养遗孤,公孙杵臼依然就死,主要是因为他没有能力承担起立孤的责任,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灾难的一种逃避,所以他缺少程婴的忍辱负重的品质。
D.公孙杵臼和程婴用计谋骗过了前来搜查赵氏孤儿的官兵,杵臼牺牲,程婴和赵氏孤儿活了下来,一起隐藏在深山中,保住了赵氏后代,谱写了一曲“义”的颂歌。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今诸君将诛其後,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B 2.C 3.A 4.D 5.B 6.略
7.B 8.C 9.D 10.C 11.略
译文: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当初,赵盾在世的时候,曾梦见叔带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悲伤;之后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赵盾为此进行占卜,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可后边又好了。赵国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断说:“这个梦很凶,不是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可也是由于您的过错。到您孙子那一代,赵氏家族将更加衰落。”
屠岸贾这个人,起初受灵公的宠信,到景公的时候他就做了司寇,将要发难,就先惩治杀灵公的逆贼以便牵连出赵盾,同时遍告所有的将领说:“赵盾虽然不知情,但仍然是逆贼之首。做臣子的杀害了国君,他的子孙却还在朝为官,这还怎么能惩治罪人呢?请各位诛杀他们。”韩厥说:“灵公遇害的时候,赵盾在外地,我们的先君认为他无罪,所以没有杀他。如今各位将要诛杀他的后人,这不是先君的意愿而是随意滥杀,随意滥杀就是作乱。为臣的有大事却不让国君知道,这是目无君主。”屠岸贾不听。韩厥就告知赵朔赶快逃跑。赵朔不肯逃跑,他说:“您一定能不使赵氏的香火断绝,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恨了。”韩厥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大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军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将军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将军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
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因而做怪。景公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便说:“大业的后代子孙中如今已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就是赵氏吗?从中衍传下的后代都是姓嬴的了。中衍人面鸟嘴,来到人世辅佐殷帝太戊,到他的后代辅佐的几位周天子,都有美好的德行。再往下到厉王、幽王时昏庸无道,叔带就离开周王朝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他们世代都建立了功业,从未断绝过香火。如今只有君主您灭了赵氏宗族,晋国人都为他们悲哀,所以在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希望您考虑考虑吧!”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韩厥的众多随从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赵氏孤儿名叫赵武。将军们不得已,只好说:“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不然的话,谁敢发动变乱呢!如果不是您有病,我们这些大臣本来就要请赵氏的后代了。如今您有这个命令,正是群臣的心愿啊!”当时就让赵武、程婴一一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又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景公重又把原属赵氏的封地赐给赵武。
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