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幽默课堂(xiexiebang推荐)
怎样提高教学成绩——教学幽默
众所周知,幽默是一种艺术。如果把幽默带入课堂,融合于教学之中,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都将在课堂上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谈笑风生中可以轻松地掌握知识。下面我就幽默与物理教学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1.幽默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时,则思路阻塞,无创造性可言。物理课中的一些知识,内容本身已使学生望而生畏,如果照本宣科,课堂气氛可能就会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很多。即使采取了较为有效的教学法,一环紧扣一环,又容易使学生神经过度紧张,造成身心疲劳。在教学中,适时、适当、适量地创造出风趣诙谐的幽默语言就能使学生绷紧的神经为之一松,精神为之一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厌倦的学习心理。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的时候可以找两个同学到讲台上,一个表演物体,一个表演平面镜中的像,同学们在哈哈大笑的同时也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幽默语言能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幽默语言能培养学生的亲和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幽默是一种美,对教师来说是美的表现,对学生来说是美的享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往往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隔阂,倘若教师再板起面孔,不苟言笑,更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教师幽默的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师生间的陌生感,消除彼此间的误会,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
3、运用教学幽默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幽默可以在备课时事先备好,或者是课堂上随机应变。但是应做到适可而止,把握好度。
教学幽默不是低级趣味的,不是单纯为逗乐的幽默,而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教学艺术。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这样不仅会冲淡教学内容与目标,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会导致课堂失控。因此,应用教学幽默要做到适可而止,把握好度。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谢谢大家!
第二篇:课堂的幽默
课堂的幽默,要有正确的导向
前几天,一位青年教师,讲了《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令我如鲠在喉的是,她在提到孙中山的时候,不是满怀崇敬之情,而是面带微笑,用调侃和戏谑的口气,一句一个“孙大炮”。对孙中山的逝世,她用了一个很时髦的词汇:“挂了”。
“孙大炮”是当时政治对手揶揄孙中山的外号,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中山的言辞夸大不实,今天再用这样的外号称呼孙中山先生,显然有些不妥。
而用“挂了”一词来表达孙中山先生的逝世,则简直是侮辱。因为“挂了”一词,最早指死刑中的绞刑。后来又有斩首,有一种“罪恶特别深重”之意,斩首后还要把脑袋或者尸体挂起来示众。
可以想象,这位教师的目的是用“孙大炮”“挂了”之类的词来表现自己的诙谐幽默,试图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然而,她的幽默实在太“黑”了。在她的课上,孙中山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已荡然无存。
这节课告诉我们,课堂的幽默要有正确的导向,不能为幽默而迷失方向。像这样把调侃伟人当幽默,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且也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和感受。
还有,幽默是为课堂服务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教师在预设幽默的时候,要考虑到它是否有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当节内容的学习。有位教师在讲述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的时候,他借助对话的形式将幽默运用得恰到好处。
医生(新文化运动者):你的血全坏了,要全部换掉。
病人(中国思想界):不会全坏了吧,总有些好的应该留下来吧!医生(新文化运动者):没有好的了,全都坏掉了,必须全部换掉。
简短的几句对话,配上“医生”斩钉截铁的语气和“病人”无奈的神情,把新文化运动者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极端做法表达得淋漓尽致。再加上教师“他们在泼洗澡水的时候,连同孩子也一起倒掉了”的总结,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局限的认识,可以说达到了深入骨髓的程度。教师还应当认识到,幽默仅仅是课堂的调料,不能将它当成课堂的常态。所以语文教育家于漪说:“风趣,幽默,不可滥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运用,可催化感情、深化理智,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幽默,就会像老舍先生说的那样:“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了幽默论斤卖的时候,讨厌是不可免的。”
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性,靠“变戏法”取悦学生,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殿堂,不能光靠幽默来支撑。幽默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智力活动,需要教师博览群书。知识积累越多,幽默才会越深刻、越丰富。好的教师是教到深处、情处,幽默自然而来,并非刻意而为。
第三篇:课堂幽默自我介绍
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见到,课前老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借班上课的,老师与学生彼此都不熟悉,又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如大会堂),心理难免有些紧张、恐惧或不安。那么作为教师又如何在短短的几分钟里,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消除紧张情绪,使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呢?这个学期,笔者赴温州等地听了30余节公开课,各个名师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现将其中的教学片断摘录如下,略加评析。
一、介绍型(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练习课
潘小明)师: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师:我姓潘,名字呢,就是我们数学书上频繁出现的那个名字,猜一猜,叫什么?(生开始猜,并猜到叫小明)所以你们叫我——潘小明(生的不经意的回答引发了在座听课老师的大笑)
师:我不仅教数学,还教什么,猜一猜?(语文、数学、音乐,学生并没有猜到;然而教师的谜底却出乎大家的意料:我不仅教数学,还教你们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
师又说:你们觉得我这个教师的形象如何?(“大方”,“教学方法先进”,“幽默”等,分别有学生回答到)
师:好,我上课尽可能的用幽默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过我上课有一个特点,我是不教的!(啊!又是一句意外……)
评析:“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初次见面时,就成功的把自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接纳自己,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教师有关的信息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不管是老师的姓名,还是教师的形象,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潘老师在课前,用了两个“猜一猜”和一句“我是不教的”,激发了学生对教师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巧妙得将自己的信息介绍给学生。就在学生猜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也就消除了紧张的情绪,拉近了学生与老师沟通的距离。再加上潘老师那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使学生感到,给我们上课的仿佛是并不陌生的“老朋友”。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研究者表明,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一旦对老师产生“好感”,而被老师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的话,那么老师接下来的教学自然会水到渠成。
二、表扬型(荷花
单群群)
师:我听说三(3)班的同学是非常勇敢的,那你们真的勇敢吗?学生迟疑了一下,只有少数的学生说:勇敢。师见状就说:怎么这样没信心,这样胆小,你们勇敢吗?全班齐声:勇敢!师:好!那你们说说,在这堂课上,怎样表现才算勇敢?接着就让学生说说怎样表现才算勇敢。这课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每当学生泄气、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单老师就用一句“勇敢的你在那里”来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中,我们惊奇的发现,这句话果然管用,学生表现果真勇敢。评析:马克·土温说过:只凭一句表扬,可以让我快乐两个月。的确,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赞赏,尤其是小学生。单老师抓住了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创造了一个每人都希望自己是勇敢的人的教学情境。一句表扬,一句激励,寥寥
数语,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平等、和谐、轻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也为课的开始奠定了基调。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得到表扬,赢得教师的肯定,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幸福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由此大大增强,为了争取更大的成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自然得到提高。
三、交待型(有趣的物体搭配
吴正宪)师:往下看,发现什么?(人可真多啊!)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们该怎么办? 生;回答时声音要响亮。
师:对,声音响亮;但现在只有2个话筒,怎么办? 生:谁说话时,把话筒传过去。接着交待:①上课要小组合作的时候,分4人一小组,并征求大家这样是否可行;(是)
②小组要有组长、记录员等,你们有吗?(有)
③还要每小组有两块橡皮、一把直尺、两支笔都有吗?(有)
④并让学生用半分钟的时间商量每人在小组里该做什么。(学生商量)
评析:吴老师在课前不厌其烦的交待了上课时每人该做些什么以及注意点,特别是要学生用“半分钟的时间商量每人在小组里该做什么”更是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交待,一方面保证保证上课顺利、流畅的进行下去的;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知道在上课时自己该做什么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游戏型(数字的学问
朱旭芬)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师:这个游戏主要是测一测大家的反应速度如何,规则是——我说“1”男同学起立,我说“2”女同学起 立;看谁反应最快!
师开始喊口令:1、2、1、2、2、1、3、1……师喊的速度随着加快。
学生很投入,但老师喊的速度加快时就跟不上,于是发出一阵阵笑声,游戏也随着结束……。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数字“1”代表什么? 生:代表男同学。……
评析:游戏是孩子们的天生本性,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的。为了 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其好玩、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需要,课堂上做一些游戏也是必要。朱老师在课前选择了与学生进行沟通的特殊方式——做游戏。通过它来调节课堂气氛,消除紧张情绪,增进师生的友谊。同时它也蕴含着本课的内容:不同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五、新课导入型(观察物体
陈欢)
师:你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师:我姓陈,你们叫我 ——陈老师(生回答)师:现在我把自己介绍给你们,你们呢,也介绍介绍自己吧!生开始介绍……,师趁机打断,问:这样介绍是不是太慢?那么怎样介绍呢?生回答:可以在把自己介绍的同时,也把前后、左右同学介绍给大家。师指名介绍……。
评析:陈老师从介绍入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学生介绍过程中,发现一个个的介绍方法太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争取一种新的介绍方法:把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大家,使学生明白同一个人由于不同的学生介绍,其位置会发生变
化的。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消除学生与教师的陌生感,缩短心理距离,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走近老师。另一方面,渗透了本课的内容,即观察物体时,不同的地方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在无意间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一些内容。在导人新课之始,教师通过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是常理性的问题“自我介绍”,把学生巧妙地引入问题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
上课前如何与学生沟通,选择怎样沟通方式,可谓是各师各法,各有不同。但他们相同的是,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情感交流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完成的,犹如聊天一般,彼此没有心理负担。教师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自主学习、交流的舞台。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等教学活动。
大家好。。大家应该不认识我吧~~我想我的知名度没那么高。。身为你们的老师我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滴~说了半天都没说名字呢!我的名字是某某某,希望大家不要随便给我起外号噢~会伤了我的心。。今后我们要相处一年,希望你们配合我,我也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叫你们的。。取 考个好成绩但不能想方设法”。(未完待续)
教师幽默,也有小技巧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一些教师态度严肃、讲话语调刻板或常以树立“师道尊严”为己任,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而另一些教师则注重语言技巧,富于幽默感,因此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欢迎。雨果认为:“人生是一串由苦难组成的念珠,我们应笑着数完它。”在苦短的人生历程中,能不能笑着行走,会不会笑着行走,是人生高下优劣的标志。人们都喜欢具有幽默感的人,学生也不例外。如果你是教师,并希望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下去,那么,千万别忘了幽默。最近,网络上的一篇文章,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不幽默,你就别当教师。
谁不想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谈吐,去淡化冲突,协调师生关系,创造最佳的教育氛围呢?问题是,怎样使自己的语言变得幽默?最近看了一本书,就指出:幽默也是有技巧的。
一、自我嘲讽。就是要求教师通过极度夸张的手法来嘲讽自己的某种缺点,在学生面前主动贬低以体现教师心灵的豁达与纯净,并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如某教师较胖,在接手所教班的开始,就自我介绍道:“我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超水平地发挥带头作用,出门的时候,你们跟在我后面,夏天晒不着太阳,冬天吹不到冷风,怎么样,欢迎我这个带头人吗?”又如某教师很矮,他就对学生说:“我一无所长,却身不由己,但民主意识很好,与同学平起平坐,绝不会高高在上,小心我会借你的漂亮小衣服来穿。”再如,有一个梁老师,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在黑板上写两个字“梁”、“粱”,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的形和义的不同之处,等学生说完,再介绍自己姓梁,是栋梁的梁,让学生别把它写成高粱的粱,把老师当粮食给吃了。几句幽默的开场白便使课堂气氛轻松起来,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后面的授课便如顺水行舟。
当然,运用自我嘲讽这一技巧时也要注意一点,就是对自己的缺点要尽量说得玄乎一点,要有显而易见的虚幻感,荒谬感,如果说得太实,难免起不到幽默的效果,而造成对自己的伤害。
二、以愚启智,装傻刺过。就是教师故作蠢言,故作大言,以激起学生反驳或跃跃欲试的激情,运用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一目了然荒谬之处,而教师要不动声色地装傻,例如:如程少堂老师(引自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在学生背《世说新语•咏雪》后,对学生说:“没学过也能
背下来,不错!你年纪这么小就可将这首诗背下来。我小时候只能背《毛主席语录》的。(笑声)毛主席是男的还是女的?”(哄堂)有学生说是男的。:“啊,那你比我聪明。我小时候以为毛主席是女的,(哄堂)因为毛主席的头发很长”。又如有个学生将讲台上放着的捐献给灾区小朋友的图书拿走了一本,教师为了启发学生把书送回来。就说:“这本书一定是先到灾区去侦察灾情去了,我们现在需要打个电话给它,要它遵守纪律,马上归队,同大部队一起出发”。再如:在学了《守株待兔》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反复吃透课文,故作愚言启发学生:“学了后,老师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决定不教书了,也到那个地方去白捡撞死的兔子,同学们,你们赞成老师的想法吗?”学生在哄笑中急切地表达自己的聪明,这恰好是愚言激发出来的。
三、偷换概念。概念被偷换得越是隐蔽,产生的幽默效果越是强烈,第一,可以利用概念的多种含义,由一种含义突然向另一种含义转移。例如:学生问班主任,到底是王老师还是李老师能干一点?班主任趁势说:“什么叫能干?”学生回答:“就是说话能逗我们笑。”班主任马上说:“恐怕鹦鹉要能干一点。”在这里,偷换了“人说话”和“鸟学舌”的概念,巧妙避开了对其他老师做评价的尴尬话题。又如:有个学生甲私自拿了乙的一个玩具,第二天他问老师:“如果老师你知道有个同学的玩具——变形金刚跑到别人的书包里了,结果会怎么样呢?”为了启发学生把玩具送回去,老师说:“其实老师早就知道这个故事的结果是——变形金刚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变成了汽车,悄悄开回主人的车库里了。第二、运用语义双关。因为同一个概念包含一明一暗两层意思,比如学生问老师,我的这些检讨书中,哪一张写得最好?老师说是最后一张,这里,就把“文字好”变成了“效果好”,从而使“最后一张”包含了两层意思,明里好象是指“这些”中的最后一张,而实际是指变好之前所写的最后一张检讨,用双关语对学生提出了迅速改正错误,不再重犯的希望。
四、运用反语。反语即说反话,要求是声东击西,“睁着眼睛说瞎话”,把真话往反里说,把反话说绝,说得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形。例如,有名学生在教室里高声夸口说:“我从来不复习,照样得60分,”恰巧被教师听见,这名教师就说:“还是你最能干,同学们看,得60分多好呀!可以看爸爸表演„吹胡子瞪眼睛‟,可以听妈妈演唱„唉声叹气‟,还可以整天玩得„提心掉胆‟,将来升学了,更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一筹莫展‟……”此时同学们心领神会的笑声,实际上就给了该同学善意的嘲讽。再如,对班上学生抽烟的现象进行幽默语批评:“今天我向大家讲讲吸烟的好处:第一可以防小偷。吸烟会引起深夜的剧烈咳嗽,小偷怎么敢上门呢?第二,可以节省衣料。咳久了就成了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些。第三可以演包清天,从小吸烟,长大了脸色黄中带黑,演包清天不用化妆。第四,永远不老,因为有资料统计,吸烟的历史越长,越短命,当然活不到老了。”正话反说,使严肃的说教反而显得生动有趣。
五、巧言归谬,就是把学生的话加以推理,引到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上去,从而指出其错误,让师生在笑声中消除对抗情绪。例如,一教师讲评作文:“这次的作文要求记一件好事,同学们有一半多的人捡到了钱包,老师真羡慕你们的运气,我活了这么大的年纪,还从未捡到过钱包,你们能不能开个经验交流会,给老师也介绍点经验呀?”此时,老师用笑声批评了学生的千文一面,虚构故事的不正文风。在运用巧言归缪的时候,其
一、是模仿学生的荒谬,不动声色地将他的荒谬向更荒谬推进。例如,上课了,张老师走进课堂,发现黑板上赫然画了一座坟,旁边写了“张老师之墓”。张老师发现后,不动声色,稍停后,对全体学生沉重的说:“张老师不幸逝世了,让我们为他默哀3分钟。”学生听了后一片愕然,而后,张老师脸上阴转晴,“张老师被同学们的深情厚谊所感动,又起死回生了,下面开始上课。”学生不禁捧腹大笑,同时也被老师的机智深深折服,在此间隙,画画者飞快溜上台擦掉画迹。这一过程中,想要制造幽默,教师必须要沉住气,不动声色,才能以笑声后发制人。
其二、直接对学生荒唐的推理反戈一击。例如:有个老师问学生:“你为什么上课不能专心听呢?”学生回答:“因为我有两只耳朵。”老师说:“很好,那么,现在你用左脚到教室里去上课,同时用右脚回家去把你家长请到学校来。”这里,就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荒唐推理形式,批评了他的小聪明,同时也避免了正面冲突。
六、语言移植,就是故意对词语互乱搭配,以造成不协调。例如:教师发现教室里的地面很脏,就指着地面对学生说:“我们班的物产可真丰富呀!你看地上,有五彩斑斓的碎纸片,还有灰黄色的„龙涎‟。我们总不能光生产不出口啊!”用轻松的语言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容易收到好的效果,气氛也好。又如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课堂气氛也较紧张,教师就说:“线路不通,短路了。”在学生的笑声中缓和了气氛。
七、胡乱攀比,就是乱打比方。例如:下课了,教室里追追打打,闹声冲天,这时候新班主任走入,立即鸦雀无声。老师说:“怎么,刚才还在上演《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会儿就变成《森林里来了大灰狼》了?”笑声中学生的感情防御很快就自行瓦解了。但是,带有贬抑色彩的胡乱攀比只能用于嘲讽教师自己,否则就弄巧成拙了。
八、以正导反。就是先从正面加以肯定,在学生毫不防范,甚至沾沾自喜的时候,突然从反面加以解释,让其在措手不及中接受教训。例如,学生手中拿了一叠漫画,洋洋自得,大声说:“这是我上课偷偷给老师画的漫画!”这时候正好教师走进教室,见此情形,马上说:“能借给我几张吗?我女儿最近也喜欢画漫画,我想给她借鉴借鉴。”学生由疑惑而微笑。老师突然又说:“看了你的漫画,再看看你的成绩,我想,她或许上课不会再偷偷画漫画了。”在防范意识还未形成之前给以如此旁敲侧击的批评,学生产生反抗情绪恐怕就难一些了。
九、体态夸张。有时候教师用夸张的态势语,也能形成幽默。例如,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很小,于是教师就走近身边,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然后,大家会心的笑声无疑会提醒了回答者要声音大声点。再如,有学生经常忘记去掉小数末尾的0,教师就利用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算时将得数写成了6.200的机会,用手做一个剪刀的模样,对着黑板上小数末尾的0夸张地做剪的动作,学生先是一愣,接着便恍然大悟。教师这才说:“还有哪位同学要我帮他剪尾巴呀!”一片笑声。如此形象的记忆,根除毛病就容易得多。又如,有位教师在上《虎假狐威》这一课时,一位同学把“扯着嗓子”理解为“拉嗓子”。他“啊”了一声说:“把嗓子拉长?”说完,又用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动作作完了,问:“这能受得了吗?”全班学生捧腹大笑。
列宁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因此,教师在运用幽默艺术的时候,一定要追求高雅,是轻松的诙谐,是机智的含蓄,是挚爱的微笑,而不是油滑,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恶意嘲讽。就让我们用笑声熔铸孩子们的灵魂,用笑声拓宽青少年的胸襟。在笑声中把学生带进美好的未来!
幽默法集锦
许多人都喜欢幽默,都想成为幽默的人,但要怎样才能幽默呢?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些语言幽默的方法。由于幽默主要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掌握幽默素材的的问题,形而上学地弄出一些方法来,实际价值可能不一定很大,所以我们这里没有过多的分析,而是简单的介绍。祝你成为一个幽默的人。
1.岔断法
岔断法:言语及事情的逻辑发展突然中断,心理期待猛地扑空,随之又滑到一个并非预期、然而又非毫不相干的终点,造成一种“恍然大悟”式的笑。
例:在飞机上,空中小姐用和谐悦耳的声音对旅客说道:“把烟灭掉,把安全带系好。” 所有旅客都按照空中小姐的吩咐做了。过了5分钟,空中小姐用比前次还优美的声音又说
道:“再把安全带系紧一点吧,很不幸我们的飞机忘了带食品了。”
2.曲解法
将本来不相干的事情巧妙地引人到原先叙述的事物中来,从而得出新的认识、体验和结论,造成幽默。
例:甲:我的马丢了,打算在报社登寻马启事。
乙:不行,因为你的马不认识字!
3.对比法
内容与形式,愿望与结果。理论与实际等多方面产生的强烈的不协调,于是形成了不和谐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应产生了幽默。
运用对比方法创造幽默意境,还需具备三个必备条件:1.进行对比的事物应是互不相干的,甚至完全相反的;2.要为对比双方的交锋安排一个最佳时机,即捕捉意念与情境巧相触合的“一瞬间”;3.要找到联系对比双方的媒介物,即二者之间的某个共同点。
例:某顾客在饭店里吃饭,吃出不少砂子,吐了一桌子,服务员看了问:“饭里有不少砂子吧?”
顾客:“不,还有米饭!”
4.倒置法
先肯定某一事物,随之在后来的以之相近的说话中装入新的内容结果否定该事物,即把事物正常关系在特定的条件下倒置过来,从而产生幽默。
例:你有孝顺儿子,我呢,我得孝顺儿子。
列车员看一位老太太的票后说:“这是从瑞典那特堡到马尔摩的票,可我们这趟车是到斯特歌堡的。”
老太太严肃地看看列车员问:“怎么办,难道就连司机也没有发现他开的方向不对吗?”
5.联想法
把两件表面上似乎无联系的事物牵扯到一起,从不协调中产生新的协调,从而产生幽默。
例:甲:快下雨了。
乙:为什么?
甲:因为你的脸上布满乌云。
鱼是这样一种生物:当渔夫休假时,它们才会出去郊游。
第四篇:历史课堂幽默教学
浅谈历史课堂的幽默教学
生活中的一句幽默,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同样,我认为课堂上的一句幽默,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学效果增倍。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品质,它能带给人们轻松和笑声,它具有多方面的、独特的教育功能。
一、实施幽默教学的方式
1、形象比喻
比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在历史教学中,比喻虽然运用得最经常、最广泛,但并联非任何比喻都能产生幽默情趣,关键要看比喻是否新厅恰当,而不能蹩脚。有位教师在讲到十九世纪英德竞争时,比喻说:“德国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最根本不满足只得到一些残汤剩菜的。这就是一个饿汉吃不饱,自然首先盯住的就是英国的那个大盘子--相当于英国本土面积一百多倍的殖民地。”这一连串形象地比喻,既新奇恰当,幽默风趣,又揭示了英德之间的尖锐矛盾。
2、巧用反语
即使用和本意恰恰相反的语言来表达本意的一种方法。一位教师在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首相张伯伦的所作作为时,嘲讽地说:张伯伦可以说是推行绥靖政策的大师慕尼黑协定就是他的杰作,言外之意显然在于怒骂张伯伦是十足的小丑,在于揭露慕尼黑协定是一个丑恶的阴谋。上述两例,巧用反语,幽默诙谐。、今词古用
在讲课时,恰在此时当地选用现代词语来表达古代的人物,事物或现象,这就是今词古用。有位教师在介绍了世界古代史上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略时,最后的结语是“罗马教皇在三百年后的今天--一九七九年,终于宣布为伽利略平反昭雪,为伽利略落实政策了不起。”此例中的“平反”,落实政策是学生熟悉的现代词语,这位教师将之“古用”,虽出人意料,但十分恰当,学生能够心领神出鬼没会,又感到谐趣幽默,不免大笑一番。可见,某些现代词语的恰当古用,具有新颖别致诙谐幽默的效果。
4、成语变用。在使用成语时,为了表达的南昌要,对某些成语进行临地性的改造,这就是成语变用。有位教师讲到
1929年10月24日,震惊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像火山一样首先从美国爆发时,说道:“这一是星期五,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直到现在资本家一谈起三十年代的大危机仍然是”谈五色变“。这是成语”谈虎色变“被临时改动了一个语素而成为谈五色变了。这一变用,一方面说明”黑色的星期五“在资源共享本家心目中投下了难以抹去的可怕阴影,另一方面又使语言活泼多变,增添了语言幽默感。
5、引用对联
对联是我国特有一种修辞格式。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和民间作者,创造出不计其数的对联佳作,其中不少就颇谐趣讥讽,适当引用大有裨益。例如,当讲到国民党统治下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时,一位教师引用了当时四川流行的一幅对联:”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横批为”民国万岁“(民国万税),这一对联,讽刺辛辣,入木三分,通信幽默益兼顾。一引用,立刻引起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又使学生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6、有意曲解
即对某些词语的意思有意进行歪曲解释的一种方法,有位教师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学生问到意大利为什么不马上参战,他幽默地说,”意大利,意在大利,当时它要观望哪里有利可图就参加到哪能里。此例把“意大利”有意曲解为意在大利,既讲清了事情的原因点明了大战性使用权,又满足了表达的需要,具有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此言一出,妙趣横生,顿使学生拍案叫绝。
7、巧妙借用。
借用就是把某一社会习惯用语包括专门术语和行业语用来说明,表述另一特定的人物或事物。一位教师在讲到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时,诙谐地说:“此人在历史上没有做过上点好事,却有点名气,只是因为他保持了生儿一百二十个的生育冠军。”“冠烟”本是体育专业术语,人世间们称体育比赛的第一名为冠军。这位教师巧妙地借用这一术语授予刘胜一个“生育冠军”的称号,从而依靠语境暂时突破了这一专业术语的使用限制,负予一种新的含义。这不仅给语言增添了幽默情趣,而且世有力地抨击了刘胜,造成了“张冠李戴”的特殊表达效果。
二、实施幽默教学的几点要求
1、要求教师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幽默素养。
这是实施幽默教学的前提。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首先,针对历史教育的范畴,教师应对大纲、教参、教科书等一些相应的教辅材料进行系统的学习,从而完整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只有这样,当我们站到讲台上面对学生之时,才有那份自信去给学生“一杯水”;其次,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幽默素养,平时多看一些有关幽默的报刊、杂志,如《演讲与口才》、《幽默大师》等。以培养自己的幽默素质,养成幽默达观的开朗气质。这样,不仅对教学有帮助,而且对整个人生都大有裨益。相反,一个平时木讷机械、沉默寡言的人不仅不能上出一堂生动活泼的课,而且其人生道路也会显得黯然无光。
2、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调整好心态,以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
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主要阵地是神圣的三尺讲台,当我们站到讲台前面,必须以最好的教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即使课前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绪如何变化,也要尽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不断闪现出幽默的灵感和小火花。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主张以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以幽默的语言去打动学生。
3、要求教师把幽默当作“佐料”,而不是“主菜”。
幽默教学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如果把课堂45分钟当作一道菜,那幽默的教学语言就好比一盘很好的“佐料”,她将使课堂教学这道菜变得更加丰盛可口。但是,如果“佐料”太多,那将使“主菜”变得华而不实,令人难以下咽。有的学生这样反映:上某某老师的历史课听起来很舒服,但课后却什么东西都记不住。幽默为历史教学提供了许多不同多得的有利条件。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开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那只会给学生油嘴滑舌之感。
所以,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在课堂教学中时而幽它一默,必定能使学生在笑过之后增强对历史科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课堂幽默自我介绍讲解
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见到,课前老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借班上课的,老师与学生彼此都不熟悉,又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如大会堂,心理难免有些紧张、恐惧或不安。那么作为教师又如何在短短的几分钟里,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消除紧张情绪,使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呢?这个学期,笔者赴温州等地听了30余节公开课,各个名师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现将其中的教学片断摘录如下,略加评析。
一、介绍型(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练习课潘小明 师: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师:我姓潘,名字呢,就是我们数学书上频繁出现的那个名字,猜一猜,叫什么?(生开始猜,并猜到叫小明所以你们叫我——潘小明(生的不经意的回答引发了在座听课老师的大笑
师:我不仅教数学,还教什么,猜一猜?(语文、数学、音乐,学生并没有猜到;然而教师的谜底却出乎大家的意料:我不仅教数学,还教你们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师又说:你们觉得我这个教师的形象如何?(“大方”,“教学方法先进”,“幽默”等,分别有学生回答到
师:好,我上课尽可能的用幽默的方式进行教学,不过我上课有一个特点,我是不教的!(啊!又是一句意外……
评析:“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初次见面时,就成功的把自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接纳自己,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教师有关的信息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不管是老师的姓名,还是教师的形象,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潘老师在课前,用了两个“猜一猜”和一句“我是不教的”,激发了学生对教师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巧妙得将自己的信息介绍给学生。就在学生猜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也就消除了紧张的情绪,拉近了学生与老师沟通的距离。再加上潘老师那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使学生感到,给我们上课的仿佛是并不陌生的“老朋友”。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研究者表明,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一旦对老师产生“好感”,而被老师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的话,那么老师接下来的教学自然会水到渠成。
二、表扬型(荷花单群群
师:我听说三(3班的同学是非常勇敢的,那你们真的勇敢吗?学生迟疑了一下,只有少数的学生说:勇敢。师见状就说:怎么这样没信心,这样胆小,你们勇敢吗?全班齐声:勇敢!师:好!那你们说说,在这堂课上,怎样表现才算勇敢?接着就让学生说说怎样表现才算勇敢。这课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每当学生泄气、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单老师就用一句“勇敢的你在那里”来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中,我们惊奇的发现,这句话果然管用,学生表现果真勇敢。
评析:马克·土温说过:只凭一句表扬,可以让我快乐两个月。的确,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赞赏,尤其是小学生。单老师抓住了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创造了一个每人都希望自己是勇敢的人的教学情境。一句表扬,一句激励,寥寥
数语,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平等、和谐、轻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也为课的开始奠定了基调。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得到表扬,赢得教师的肯定,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幸福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由此大大增强,为了争取更大的成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自然得到提高。
三、交待型(有趣的物体搭配吴正宪
师:往下看,发现什么?(人可真多啊!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们该怎么办?生;回答时声音要响亮。
师:对,声音响亮;但现在只有2个话筒,怎么办?
生:谁说话时,把话筒传过去。
接着交待:①上课要小组合作的时候,分4人一小组,并征求大家这样是否可行;(是
②小组要有组长、记录员等,你们有吗?(有
③还要每小组有两块橡皮、一把直尺、两支笔都有吗?(有
④并让学生用半分钟的时间商量每人在小组里该做什么。(学生商量 评析:吴老师在课前不厌其烦的交待了上课时每人该做些什么以及注意点,特别是要学生用“半分钟的时间商量每人在小组里该做什么”更是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交待,一方面保证保证上课顺利、流畅的进行下去的;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知道在上课时自己该做什么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游戏型(数字的学问朱旭芬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师:这个游戏主要是测一测大家的反应速度如何,规则是——我说“1”男同学起立,我说“2”女同学起立;看谁反应最快!师开始喊口令:1、2、1、2、2、1、3、1……师喊的速度随着加快。
学生很投入,但老师喊的速度加快时就跟不上,于是发出一阵阵笑声,游戏也随着结束……。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数字“1”代表什么? 生:代表男同学。……
评析:游戏是孩子们的天生本性,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其好玩、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需要,课堂上做一些游戏也是必要。朱老师在课前选择了与学生进行沟通的特殊方式——做游戏。通过它来调节课堂气氛,消除紧张情绪,增进师生的友谊。同时它也蕴含着本课的内容:不同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五、新课导入型(观察物体陈欢
师:你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师:我姓陈,你们叫我——陈老师(生回答师:现在我把自己介绍给你们,你们呢,也介绍介绍自己吧!生开始介绍……,师趁机打断,问:这样介绍是不是太慢?那么怎样介绍呢?生回答:可以在把自己介绍的同时,也把前后、左右同学介绍给大家。师指名介绍……。
评析:陈老师从介绍入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学生介绍过程中,发现一个个的介绍方法太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争取一种新的介绍方法:把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大家,使学生明白同一个人由于不同的学生介绍,其位置会发生变
化的。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消除学生与教师的陌生感,缩短心理距离,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走近老师。另一方面,渗透了本课的内容,即观察物体时,不同的地方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在无意间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一些内容。在导人新课之始,教师通过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是常理性的问题“自我介绍”,把学生巧妙地引入问题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
上课前如何与学生沟通,选择怎样沟通方式,可谓是各师各法,各有不同。但他们相同的是,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情感交流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完成的,犹如聊天一般,彼此没有心理负担。教师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自主学习、交流的舞台。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等教学活动。
大家好。。大家应该不认识我吧~~我想我的知名度没那么高。。身为你们的老师我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滴~说了半天都没说名字呢!我的名字是某某某,希望大家不要随便给我起外号噢~会伤了我的心。。今后我们要相处一年,希望你们配合我,我也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叫你们的。。取
考个好成绩但不能想方设法”。(未完待续 教师幽默,也有小技巧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一些教师态度严肃、讲话语调刻板或常以树立“师道尊严”为己任,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而另一些教师则注重语言技巧,富于幽默感,因此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欢迎。雨果认为:“人生是一串由苦难组成的念珠,我们应笑着数完它。”在苦短的人生历程中,能不能笑着行走,会不会笑着行走,是人生高下优劣的标志。人们都喜欢具有幽默感的人,学生也不例外。如果你是教师,并希望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下去,那么,千万别忘了幽默。最近,网络上的一篇文章,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不幽默,你就别当教师。
谁不想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谈吐,去淡化冲突,协调师生关系,创造最佳的教育氛围呢?问题是,怎样使自己的语言变得幽默?最近看了一本书,就指出:幽默也是有技巧的。
一、自我嘲讽。就是要求教师通过极度夸张的手法来嘲讽自己的某种缺点,在学生面前主动贬低以体现教师心灵的豁达与纯净,并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如某教师较胖,在接手所教班的开始,就自我介绍道:“我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超水平地发挥带头作用,出门的时候,你们跟在我后面,夏天晒不着太阳,冬天吹不到冷风,怎么样,欢迎我这个带头人吗?”又如某教师很矮,他就对学生说:“我一无所长,却身不由己,但民主意识很好,与同学平起平坐,绝不会高高在上,小心我会借你的漂亮小衣服来穿。”再如,有一个梁老师,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在黑板上写两个字“梁”、“粱”,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的形和义的不同之处,等学生说完,再介绍自己姓梁,是栋梁的梁,让学生别把它写成高粱的粱,把老师当粮食给吃了。几句幽默的开场白便使课堂气氛轻松起来,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后面的授课便如顺水行舟。
当然,运用自我嘲讽这一技巧时也要注意一点,就是对自己的缺点要尽量说得玄乎一点,要有显而易见的虚幻感,荒谬感,如果说得太实,难免起不到幽默的效果,而造成对自己的伤害。
二、以愚启智,装傻刺过。就是教师故作蠢言,故作大言,以激起学生反驳或跃跃欲试的激情,运用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一目了然荒谬之处,而教师要不动声色地装傻,例如:如程少堂老师(引自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在学生背《世说新语•咏雪》后,对学生说:“没学过也能
背下来,不错!你年纪这么小就可将这首诗背下来。我小时候只能背《毛主席语录》的。(笑声毛主席是男的还是女的?”(哄堂有学生说是男的。:“啊,那你比我聪明。我小时候以为毛主席是女的,(哄堂因为毛主席的头发很长”。又如有个学生将讲台上放着的捐献给灾区小朋友的图书拿走了一本,教师为了启发学生把书送回来。就说:“这本书一定是先到灾区去侦察灾情去了,我们现在需要打个电话给它,要它遵守纪律,马上归队,同大部队一起出发”。再如:在学了《守株待兔》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反复吃透课文,故作愚言启发学生:“学了后,老师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决定不教书了,也到那个地方去白捡撞死的兔子,同学们,你们赞成老师的想法吗?”学生在哄笑中急切地表达自己的聪明,这恰好是愚言激发出来的。
三、偷换概念。概念被偷换得越是隐蔽,产生的幽默效果越是强烈,第一,可以利用概念的多种含义,由一种含义突然向另一种含义转移。例如:学生问班主任,到底是王老师还是李老师能干一点?班主任趁势说:“什么叫能干?”学生回答:“就是说话能逗我们笑。”班主任马上说:“恐怕鹦鹉要能干一点。”在这里,偷换了“人说话”和“鸟学舌”的概念,巧妙避开了对其他老师做评价的尴尬话题。又如:有个学生甲私自拿了乙的一个玩具,第二天他问老师:“如果老师你知道有个同学的玩具——变形金刚跑到别人的书包里了,结果会怎么样呢?”为了启发学生把玩具送回去,老师说:“其实老师早就知道这个故事的结果是——变形金刚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变成了汽车,悄悄开回主人的车库里了。第二、运用语义双关。因为同一个概念包含一明一暗两层意思,比如学生问老师,我的这些检讨书中,哪一张写得最好?老师说是最后一张,这里,就把“文字好”变成了“效果好”,从而使“最后一张”包含了两层意思,明里好象是指“这些”
中的最后一张,而实际是指变好之前所写的最后一张检讨,用双关语对学生提出了迅速改正错误,不再重犯的希望。
四、运用反语。反语即说反话,要求是声东击西,“睁着眼睛说瞎话”,把真话往反里说,把反话说绝,说得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形。例如,有名学生在教室里高声夸口说:“我从来不复习,照样得60分,”恰巧被教师听见,这名教师就说:“还是你最能干,同学们看,得60分多好呀!可以看爸爸表演…吹胡子瞪眼睛‟,可以听妈妈演唱…唉声叹气‟,还可以整天玩得…提心掉胆‟,将来升学了,更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一筹莫展‟……”此时同学们心领神会的笑声,实际上就给了该同学善意的嘲讽。再如,对班上学生抽烟的现象进行幽默语批评:“今天我向大家讲讲吸烟的好处:第一可以防小偷。吸烟会引起深夜的剧烈咳嗽,小偷怎么敢上门呢?第二,可以节省衣料。咳久了就成了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些。第三可以演包清天,从小吸烟,长大了脸色黄中带黑,演包清天不用化妆。第四,永远不老,因为有资料统计,吸烟的历史越长,越短命,当然活不到老了。”正话反说,使严肃的说教反而显得生动有趣。
五、巧言归谬,就是把学生的话加以推理,引到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上去,从而指出其错误,让师生在笑声中消除对抗情绪。例如,一教师讲评作文:“这次的作文要求记一件好事,同学们有一半多的人捡到了钱包,老师真羡慕你们的运气,我活了这么大的年纪,还从未捡到过钱包,你们能不能开个经验交流会,给老师也介绍点经验呀?”此时,老师用笑声批评了学生的千文一面,虚构故事的不正文风。
在运用巧言归缪的时候, 其
一、是模仿学生的荒谬,不动声色地将他的荒谬向更荒谬推进。例如,上课了,张老师走进课堂,发现黑板上赫然画了一座坟,旁边写了“张老师之墓”。张老师发现后,不动声色,稍停后,对全体学生沉重的说:“张老师不幸逝世了,让我们为他默哀3分钟。”学生听了后一片愕然,而后,张老师脸上阴转晴,“张老师被同学们的深情厚谊所感动,又起死回生了,下面开始上课。”学生不禁捧腹大笑,同时也被老师的机智深深折服,在此间隙,画画者飞快溜上台擦掉画迹。这一过程中,想要制造幽默,教师必须要沉住气,不动声色,才能以笑声后发制人。
其二、直接对学生荒唐的推理反戈一击。例如:有个老师问学生:“你为什么上课不能专心听呢?”学生回答:“因为我有两只耳朵。”老师说:“很好,那么,现在你用左脚到教室里去上课,同时用右脚回家去把你家长请到学校来。”这里,就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荒唐推理形式,批评了他的小聪明,同时也避免了正面冲突。
六、语言移植,就是故意对词语互乱搭配,以造成不协调。例如:教师发现教室里的地面很脏,就指着地面对学生说:“我们班的物产可真丰富呀!你看地上,有五彩斑斓的碎纸片,还有灰黄色的…龙涎‟。我们总不能光生产不出口啊!”用轻松的语言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容易收到好的效果,气氛也好。又如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课堂气氛也较紧张,教师就说:“线路不通,短路了。”在学生的笑声中缓和了气氛。
七、胡乱攀比,就是乱打比方。例如:下课了,教室里追追打打,闹声冲天,这时候新班主任走入,立即鸦雀无声。老师说:“怎么,刚才还在上演《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会儿就变成《森林里来了大灰狼》了?”笑声中学生的感情防御很快就自行瓦解了。但是,带有贬抑色彩的胡乱攀比只能用于嘲讽教师自己,否则就弄巧成拙了。
八、以正导反。就是先从正面加以肯定,在学生毫不防范,甚至沾沾自喜的时候,突然从反面加以解释,让其在措手不及中接受教训。例如,学生手中拿了一叠漫画,洋洋自得,大声说:“这是我上课偷偷给老师画的漫画!”这时候正好教师走进教室,见此情形,马上说:“能借给我几张吗?我女儿最近也喜欢画漫画,我想给她借鉴借鉴。”学生由疑惑而微笑。老师突然又说:“看了你的漫画,再看看你的成绩,我想,她或许上课不会再偷偷画漫画了。”在防范意识还未形成之前给以如此旁敲侧击的批评,学生产生反抗情绪恐怕就难一些了。
九、体态夸张。有时候教师用夸张的态势语,也能形成幽默。例如,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很小,于是教师就走近身边,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然后,大家会心的笑声无疑会提醒了回答者要声音大声点。再如,有学生经常忘记去掉小数末尾的0,教师就利用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算时将得数写成了6.200的机会,用手做一个剪刀的模样,对着黑板上小数末尾的0夸张地做剪的动作,学生先是一愣,接着便恍然大悟。教师这才说:“还有哪位同学要我帮他剪尾巴呀!”一片笑声。如此形象的记忆,根除毛病就容易得多。又如,有位教师在上《虎假狐威》这一课时,一
位同学把“扯着嗓子”理解为“拉嗓子”。他“啊”了一声说:“把嗓子拉长?”说完,又用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动作作完了,问:“这能受得了吗?”全班学生捧腹大笑。
列宁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因此,教师在运用幽默艺术的时候,一定要追求高雅,是轻松的诙谐,是机智的含蓄,是挚爱的微笑,而不是油滑,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恶意嘲讽。就让我们用笑声熔铸孩子们的灵魂,用笑声拓宽青少年的胸襟。在笑声中把学生带进美好的未来!幽默法集锦
许多人都喜欢幽默,都想成为幽默的人,但要怎样才能幽默呢?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些语言幽默的方法。由于幽默主要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掌握幽默素材的的问题,形而上学地弄出一些方法来,实际价值可能不一定很大,所以我们这里没有过多的分析,而是简单的介绍。祝你成为一个幽默的人。
1.岔断法
岔断法:言语及事情的逻辑发展突然中断,心理期待猛地扑空,随之又滑到一个并非预期、然而又非毫不相干的终点,造成一种“恍然大悟”式的笑。
例:在飞机上,空中小姐用和谐悦耳的声音对旅客说道:“把烟灭掉,把安全带系好。”所有旅客都按照空中小姐的吩咐做了。过了5分钟,空中小姐用比前次还优美的声音又说
“再把安全带系紧一点吧,很不幸我们的飞机忘了带食品了。” 道: 再把安全带系紧一点吧,很不幸我们的飞机忘了带食品了。2.曲解法 将本来不相干的事情巧妙地引人到原先叙述的事物中来,从而得出新的认识、将本来不相干的事情巧妙地引人到原先叙述的事物中来,从而得出新的认识、体验和 结论,造成幽默。结论,造成幽默。我的马丢了,打算在报社登寻马启事。例:甲:我的马丢了,打算在报社登寻马启事。不行,因为你的马不认识字!乙:不行,因为你的马不认识字!3.对比法 对比法 内容与形式,愿望与结果。理论与实际等多方面产生的强烈的不协调,内容与形式,愿望与结果。理论与实际等多方面产生的强烈的不
协调,于是形成了不 和谐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应产生了幽默。和谐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应产生了幽默。用对比方法创造幽默意境,还需具备三个必备条件: 运用对比方法创造幽默意境,还需具备三个必备条件:1.进行对比的事物应是互不相 干的,甚至完全相反的; 要为对比双方的交锋安排一个最佳时机 要为对比双方的交锋安排一个最佳时机,干的,甚至完全相反的;2.要为对比双方的交锋安排一个最佳时机,即捕捉意念与情境巧相 触合的“一瞬间” 要找到联系对比双方的媒介物 即二者之间的某个共同点。触合的“一瞬间” 3.要找到联系对比双方的媒介物,即二者之间的某个共同点。; 要找到联系对比双方的媒介物,某顾客在饭店里吃饭,吃出不少砂子,吐了一桌子,服务员看了问: 例:某顾客在饭店里吃饭,吃出不少砂子,吐了一桌子,服务员看了问: 饭里有不少 “ 砂子吧? 砂子吧?” 顾客: 还有米饭!顾客: 不,还有米饭!“ ” 4.倒置法 倒置法 先肯定某一事物,随之在后来的以之相近的说话中装入新的内容结果否定该事物,先肯定某一事物,随之在后来的以之相近的说话中装入新的内容结果否定该事物,即 把事物正常关系在特定的条件下倒置过来,从而产生幽默。把事物正常关系在特定的条件下倒置过来,从而产生幽默。你有孝顺儿子,我呢,我得孝顺儿子。例:你有孝顺儿子,我呢,我得孝顺儿子。列车员看一位老太太的票后说: 这是从瑞典那特堡到马尔摩的票,列车员看一位老太太的票后说: 这是从瑞典那特堡到马尔摩的票,可我们这趟车是到 “ 斯特歌堡的。斯特歌堡的。” 老太太严肃地看看列车员问: 怎么办,难道就连司机也没有发现他开的方向不对吗? 老太太严肃地看看列车员问: 怎么办,“ 难道就连司机也没有发现他开的方向不对吗?” 5.联想法 联想法 把两件表面上似乎无联系的事物牵扯到一起,从不协调中产生新的协调,把两件表面上似乎无联系的事物牵扯到一起,从不协调中产生新的协调,从而产生幽 默。快下雨了。例:甲:快下雨了。为什么? 乙:为什么? 因为你的脸上布满乌云。甲:因为你的脸上布满乌云。鱼是这样一种生物:当渔夫休假时,它们才会出去郊游。鱼是这样一种生物:当渔夫休假时,它们才会出去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