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小水轮转起来说课材料
《让小水轮转起来》说课材料
渝北区新牌坊小学 朱芝碧
一、教材分析
《让小水轮转起来》选自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流动的水》中的第一课时。本课时是在教师课前简单的引导下,按照教材图示,每个同学回家设计自制小水轮模型,在课堂上现场制作展示自己的小水轮(做),并对小水轮进行简单的测试活动(玩),在测试活动中有所收获和发现。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注重实践,尊重事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
二、学情分析
《流动的水》这课它涉及到探究工程机械装置的设计改进,属于机械工程学范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刚刚起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完成对小水轮“设计—制作—探究—改进”的过程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在设计探究的过程中把要求降低,细化,让每一组孩子有目的,有指向地去研究一个小的方面,然后把各组研究的结果综合,形成比较全面的正确的研究结论,最后以正确的科学原理去指导自己对小水轮的改进完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内容的特殊,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再教师课前简单的引导下,按照教材图示,每个同学回家设计自制小水轮模型,在课堂上现场制作展示自己的小水轮(做)。
2、对小水轮进行简单的测试,让小水轮转起来,并想办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玩)。最后从这些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办法中思考如何改进完善小水轮模型(创造力)(第二课时目标)。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
2、注重实践,尊重事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科学知识目标:
1、以实例说明流水有力量。
2、初步了解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竹排、漂流、假山喷泉、水力发电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自制小水轮模型,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些的方法。教学难点:交流制作经验,测试活动中的发现与思考。
五、教学准备
师:小塑料片若干、开有一大一小两个洞的饮料瓶、签字笔笔芯、剪刀,与流水有关的图片和声像资料等。
生: 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准备各具特色、新奇有趣的制作水水轮的材料及所需辅材、工具。
六、教学设计特色
(一)开课以生活中的实物——“水车转动摆件”的视频导入,直观美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介绍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二)人人参与制作小水轮的活动,孩子们所准备的材料丰富多彩;制作过程中积极主动,大胆创新;制作出来的小水轮各具特色、新奇有趣。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设计理念:1.目前倡导小学科学STEAM活动的实践研究,把小学科学与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融合,使之成为科学课程的一种新形态。STEAM教育注重实践、注重动手、注重过程,正是受到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希望让孩子们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制作的过程中建构起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知识。我在本课教学中将工程的思想与实践引入科学学习中,通过设计制作与发现型活动,引导儿童“做”中“学”,让儿童养成“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
2、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对于教材的使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探究“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我让孩子通过“玩小水车”发现能让小水车转得快的办法,从而学习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小水轮的制作属于技术与工程学方面的教育,小水轮转得快的条件和因素不只是与流水的高度、流量的大小相关,它与小水轮制作所选的材料、各部件的形状、特别是叶片的形状、多少、大小、长短、以及安装在轮上的角度都有关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小水轮自身的因素,所以我增加了这方面的研究活动。当然对刚接触科学探究的学生不可能一一去探究,但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他们易发现的一两个方面去研究(如叶片),并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如轴为什么要设计成圆柱形,可以联系生活会发现球易滚动,圆柱形铅笔的也易滚动)找到更优化的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知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究。学生在此探究的基础上去改进、完善自制的小水轮。但这项活动要尊重孩子的差异,能发现多少是多少,千万别过高要求,逐步达到培养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目的
设计理念:1.科学教育前沿导师们目前最热门的主题——《深层次科学学习与创客教育》。创客,一个新颖而又充满创造力的名词。每一个科学老师的最后的梦想,那就是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孩子。让孩子们像“创客”一样投入到创造之中,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让学习和教育回归到人和生活,回归其自然性。科学研究课不以比赛为目的,而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科学创造。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通过对比测试,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中要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因势利导,以形成科学探究的态度、技能。
(四)课前启发
观看创新发明视频,使孩子产生好奇心,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打开思路,为课堂的活动做准备。
七、教学过程 课前启发
观看创新发明视频,使孩子产生好奇心,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打开思路,为课堂的活动做准备。
提问:孩子们,看了刚才的这些创新发明,你有什么感想?
发明可载人行李箱的贺亮才是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跟我们差不多,而且还是一个农民,所以说发明并不难,发明来源于生活,发明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孩子们,今天朱老师带了一件很特别的东西到课堂来,想看看吗?(出示视频)这是朱老师家的一件装饰摆件,你觉得它美吗?它不但美,还很神奇,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神奇在什么地方(上面没有水流下来,小水车不转动;上面有水流下来,小水车就转动了)从这一现象说明水从高处流下来会产生一种什么?(力)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流动的水有力量。”(贴流水图片,板书:有力量)
一、(PPT课件出示,教师讲解)
正因为流水有力量,人类利用它最先发明的是水磨。这就是水磨。人们改进水磨上面的装置用它来碾米,又出现了水碾。后来人们利用水轮机来带动其他机械装置,设计制造出了水力纺纱,水碓舂米等设备。发展到今天,人们利用水力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你们知道是用它来干什么吗?(发电)这就是一座发电站,它是我国利用水力来发电的一项宏伟工程,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有知道它名字的同学吗?(知道)请同学们大声说出它的名字来——三峡水电站。
二、过渡谈话:刚才我们看到的水磨、水碾、水碓、水力发电站,是怎样利用水力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制作一个小水轮模型来研究它。(贴上小水轮图片)
教学新课
1、课前老师布置了让孩子们根据书上31页的提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设计属于自己的小水轮,并准备好需要的材料或工具,带到课堂上来进行现场制作。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带的情况,带了的举手;没有带的举手。没带的也别紧张,老师在桌上也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和工具,有需要的孩子可以使用它,但是下不为例。
制作之前,老师先讲宣布活动的要求:每一小组是一个团队,所有成员制作完成后把作品在桌上摆放好,组长举手报告老师。经检查合格的,老师就奖励该小组水和盆进行下一个活动—玩小水轮。
好多孩子迫不及待想动手了,别忙,老师还有个温馨提示呢:(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指名学生朗读)
音乐声响,开始制作,发现问题,动脑解决; 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注意安全,爱护公物。东西用后,放回原处。音乐停止,结束活动。
3、学生小组内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等老师检查最先完成的那组同学后,停止音乐,招呼孩子停下手中的一切活动。
第X组的同学第一个完成,先用掌声来奖励他们。第X组的同学,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你们组为什么做得那么快,可不可以把你们完成得那么快的经验给大家交流交流,你们组谁来说?(我们组XXX同学最先做完,他看到XXX同学做的很慢,就去帮他剪叶片。还告诉我们叶片插进轮的那端要做尖一点才好插进去。我们一组的同学很团结,齐心协力,还互相帮助,所以就做的很快了。)老师算是听明白了,你们发扬了团结、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是取得第一名的法宝。老师想问问这组得孩子,你们已经做好了小水轮,现在最想干什么?(想玩小水车)其他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玩?(想)想玩就要坐端正,认真听清楚老师提出玩的要求,做一个会玩的孩子。
首先请做好玩小水轮的准备工作:
每组制作完成后,经老师检查合格的,组长到老师这儿来领取水和盆,就可以玩小水轮了。玩时如果瓶中的水用完了,由组长用空瓶子到实验老师田老师那里去换一瓶新的继续玩,但请孩子们节约用水。那怎么玩呢?(出示课件):
①想一想,怎样才能使你的小水轮转动起来? ②试一试,找办法使小水轮转得更快些。
③在玩的时候,还要仔细观察,可别忘了把你的收获、发现记录下来。最后老师有个特别强调,(特别注意:玩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把水弄得到处都是。如果不小心洒在了桌上,请立刻用抹布擦干。)
好了,下面继续你们的活动。(音乐响起)
5、(音乐停)孩子们,玩得开心吗?现在老师给3分钟时间,请大家把自己在制作小水轮过程中的收获或者在玩小水轮中的发现记录下来。大家拿出笔来,开始写吧。
6、交流收获、发现。抽一名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发现过程。
时间到了,请停笔。没有写好的孩子一会可以把你想写的话直接说出来就可以了。有谁愿意起来把你写的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学生回答预设①我觉得轮要做得轻,还要选叶片容易插进去的材料来做更好。那你选的什么材料来做?(硬泡沫)②小水轮的轴要用圆形的,转动的地方还要做得光滑,小水轮才容易转动。不错,你连这些细节都注意到了③我觉得把叶片做成带点凹状弧形的叶片比平的叶片好?你有这个发现?可以说说为什么吗?(因为凹状弧形的叶片可以把流下来的水装着,水有重量,可以把叶片往下压,小水轮就会转得更快些。)你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是爸爸告诉我的)。从爸爸那里得到经验,也是学习的好办法。④我要说的是底座和支架一定要做稳当牢固,可以选大一点的,重一点的材料来做。(预设:①我用瓶子的大孔出水对着小水轮冲,也用小孔出水对着小水轮冲,结果发现用大孔冲小水轮转得快。②我用大孔出水,把饮料瓶拿得越高,小水轮转得越快。③我用小孔出水也是这样的,把瓶子举得高,小水轮就转得快。④水往中间冲小水轮转得慢,如果冲叶片的边,小水轮转得很快。
谁能够把刚才同学们讲的,在玩小水轮中的发现总结一下呢?这个有点难度,看三二班的孩子有没有谁敢挑战一下自己的。
不要怕,孩子们,相信自己,看看黑板上老师的板书,想一会再来说。说得太完美了,孩子们,掌声在哪里?
你能给大家把你刚才总结的办法,选一个做个演示吗?(生演示)太棒了!又挑战自己成功了,掌声响起。
7、三二班的孩子真是太能干了,朱老师一定要留下这美好的时刻。孩子们,用手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水轮吧,请摄影师为我们照相留影。今天朱老师要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就是每人一张照片。(有时间才做)
8、教师总结:孩子们,今天你们不但设计制作出了新颖、独特的小水轮,让老师大开眼界,还发现了一些能使小水轮转得更快些的办法,表现非常优秀。但是科学离不开探究,探究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一节课,老师将带领孩子们开启科学的大门,用实验去研究怎样使小水轮转得更快些。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朱老师真的舍不得三二班这群可爱的孩子,在即将说再见的时候,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你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敢于实践,你们就是未来的发明家。
八、板书设计
让小水轮转起来
有力量
做
玩
第二篇:中班科学教案 我做的小水轮转起来了
我做的小水轮转起来了
一、活动题目 我做的小水轮转起来了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组装水轮,并使其转动,感知借助风、水、沙等外力可使水轮转起来的现象。使幼儿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图片、塑料片、铁片、小木片、纸片、小布块、筷子、橡筋圈、泡沫、气球、电吹风、沙、水、扇、瓶子、录像带、彩笔。
五、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解决的问题:你会做小水轮吗? 幼儿讨论:怎样做小水轮。
(1)水轮中间有圆轮,周围还插了几片木片。(2)我们玩的塑料片可以做水轮的叶片。试一试。
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尝试制作小水轮(材料有:布块、纸块、硬纸板、小木片、塑料片、小铁片……)。说一说制作结果。
(1)用纸片和布做叶片太软,没办法插到槽中。
(2)用有一定的硬度的材料,容易插到小轮槽中,小水轮很快就做成了。(3)纸板做的小水轮遇水后叶片会变软,易变形。(4)小木片、塑料片、铁片做小水轮较坚硬。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怎样使小水轮转起来。幼儿讨论。
(1)我用手可使小轮转动。(2)风扇吹风也能使它转动。(3)用嘴吹也能使小轮转动。
幼儿反复尝试各种不同方法:用沙子、电吹风、气球、扇子等。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开始用沙,风叶转得很快,但沙堆高了,堵住风叶,小轮就转不了。(2)用风太费劲了,要使劲吹,这种方法不太好。
(3)用水最好,水是可以流动的,既不堆积,也不太费劲,这种方法最好。(4)还可以用电吹风吹,水轮也会转。但太费电了。(5)用扇子扇也能转,但太累了。画一画实验过程。说一说自己的实验过程。玩一玩游戏“赛龙舟”。
用两个空饮料瓶做船身,再用橡筋圈、筷子把它们固定好,再装上小水轮,小龙舟就做好了。幼儿把小龙舟放在水里,然后分别用风、用水驱动小龙舟,最快到对岸的小龙舟为胜者。活动后幼儿表述自己的成功过程。
(1)风能使水轮转动,但水轮转得较慢。(2)水能使水轮转得很快。
(3)风大了,小船开得真快,我用电吹风真好。
六、注意事项
1.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各实验环节都要提前试一试,做到心中有数。2.教师应提醒幼儿每完成一个实验做一次记录。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
(1)受石磨.电磨数量的限制,本活动易采用分组教学。(2)品尝豆浆的环节,可结合幼儿园的早点进行。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让小水轮转起来
三年级(上册)科学
实验名称:让小水轮转起来
伍小春
实验目的:
怎样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实验材料:
滴水器、小水轮。实验过程:
1、把小水轮安装好。
2、用大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低处冲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3、再选用大孔的滴水器,装同样多的水,冲击小水轮叶片相同的部位,从高处冲击小水轮。
4、用小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一定的高度冲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5、用大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相同的高度冲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实验现象:
从低处冲击小水轮转得比较慢;从高处冲击小水轮转得比较快。
用小孔滴水器小水轮转得慢,用大孔滴水器小水轮转得快。实验结论:
水流位置高,小水轮转得快。
水量大,小水轮转得快。
第四篇:让色彩动起来说课教案反思
五年级下册 第五课 《让色彩动起来》
说 课
美术教师
赵红梅
2011年5月
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0册第五课《让色彩动起来》。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教材中编入了法国安德烈.德兰的《查灵克罗斯大桥》。这幅作品运用了大量对比色,表现了画家对城市清晨强烈的感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此幅作品引导学生感悟对比色在绘画作品中的强烈、活泼、跳跃等美感。课本中还选择了一些运用对比色画的图案,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对比色在画面上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即对比色并置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动感,是学生运用色彩的对比色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即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与画面动感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
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二、教法
本课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了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色彩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为我们提供着视觉信息,比如说交通灯的颜色,为我们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方便。同样,鲜艳的色彩会给我们的视觉产生一种旋律感与运动感。那么,我们在画画时,运用怎样的颜色才能使画面产生一种动感和韵律感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课《让色彩动起来》。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回顾所学色彩知识:在12色相环中找出三原色、三间色。
2、请找出色相环中的对比色 对比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中每一个颜色对面(180°对角)的颜色,称为“对比色(互补色)”。
红——绿;黄——紫; 蓝——橙;
3、连线:色彩的强烈对比
4、同样的内容,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5哪一幅给你的动感更强?
6、哪一幅给你的动感更强?
7、究竟是什么样的色彩和内容才能让画面产生强烈的动感呢? A、强烈对比色的运用
B、画面动感的表现(曲线、弧线、波浪线等动感线条的运用)
8、小组研究:
A、你曾经在哪见过充满强烈对比色彩的景物? B、运用对比色创作的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9、生活中的强烈对比色
10、艺术作品中的强烈对比
11、学生作品欣赏
12、作业提示:
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创作一幅能让色彩动起来的作品 要求:运用强烈的对比色
画面动感的表现
13、展评
五年级下册 第五课
《让色彩动起来》
教案与反思
美术教师
赵红梅
2011年5月 五年级下册 第五课 《让色彩动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即对比色并置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动感,是学生运用色彩的对比色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
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即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与画面动感的表现。教学难点:
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教法:自主 教学准备:
图画纸或彩色卡纸,油画棒,彩笔等。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色彩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为我们提供着视觉信息,比如说交通灯的颜色,为我们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方便。同样,鲜艳的色彩会给我们的视觉产生一种旋律感与运动感。那么,我们在画画时,运用怎样的颜色才能使画面产生一种动感和韵律感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课《让色彩动起来》。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回顾所学色彩知识:在12色相环中找出三原色、三间色。
2、请找出色相环中的对比色
对比色的概念:在色相环中每一个颜色对面(180°对角)的颜色,称为“对比色(互补色)”。
红——绿;黄——紫; 蓝——橙;
3、连线:色彩的强烈对比
4、同样的内容,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动 强烈的色彩对比可使画面产生动感
静
5、哪一幅给你的动感更强?
6、哪一幅给你的动感更强?
强烈的对比色并置,会使画面产生“动感”。
(打破视觉规律,产生动感)
动感线条的运用
7、究竟是什么样的色彩和内容才能让画面产生强烈的动感呢? A、强烈对比色的运用
B、画面动感的表现(曲线、弧线、波浪线等动感线条的运用)
8、小组研究:
A、你曾经在哪见过充满强烈对比色彩的景物? B、运用对比色创作的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9、生活中的强烈对比色
10、艺术作品中的强烈对比
11、学生作品欣赏
12、作业提示:
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创作一幅能让色彩动起来的作品 要求:运用强烈的对比色
画面动感的表现
13、展评 五年级下册 第五课 《让色彩动起来》反思
下面就本课内容做如下反思: 优点:
1.课堂导入合理,过渡自然,能够通过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为下面的新授做了良好的铺垫。
2.本课理论知识讲授细致条理性强,注重归纳与概括,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对比色,及如何运用对比色,为后面的学生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3.多媒体课件制作形式新颖,内容充沛,图文并茂。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缺点:
1.知识讲授速度过快,应放慢语速,给学生较多的思考空间,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形式。
2.学生创作速度较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点的训练。3.学生作品的独创性较差,教师应加强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能力与创作欲望。
4.作品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训练,进行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训练,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以上是我就本次课堂教学所作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望各位领导与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从而是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喂─出来说课
《喂──出来》说课稿
说教材
《喂──出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题目是“喂——出来”,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他想根据回声判断洞的深浅,却不闻回声,但是回声终究传来了,原先扔进去的东西,也开始出来了。可以感知,作者的意思是说,不爱护环境,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报复。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的报复行为二者虽然相隔一段时间,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到来的。本文故事性强,情节完整,想象奇特但又合情合理,不但可读性强,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篇末写到小石头为止,初看莫名其妙,再一想,恍然大悟,接下去将要发生的一切也就不难想像。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又发人深省。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省。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初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重点突破。说教法: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生动有趣的科幻小说,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省。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握情节,让学生寻找关键词,以画“情节链”的形式走进文本,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感悟文章的主旨。另外,深入品味文本想象丰富的特点,并学以致用,通过续写课文,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热爱科学的情趣。说目标:
1、了解科幻小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情节较为完整的特点
2、学会找关键词,画情节链,丛而复述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3、拓展学生的思维,大胆发挥想像,续写文章,学写科幻小说。
4、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等道理。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幻小说,它充满了神奇的想像,同时也会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开门见山的导入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引入文本。)
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
二、复述课文
1、阅读课文,找关键词,画出情节链
庙塌——洞现——洞深——叫声——小石头——栅栏——记者——科学家——看客——警察——用绳量——用强音测——商人买下——填洞„„
2、学生复述课文(通过找关键词,画情节链的方式教会学生筛选课文的主要信息,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探究课文
1、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
2、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科幻小说具有哪些特点? 明确:
(设计说明:)
四、课文延伸
想一想,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学习展开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续写结尾。
五、板书设计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破坏大自然 ============ 必遭大自然的报复
不顾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 ========== 终究要自食其果 小说先渲染新发现的一个洞深不可测,因此成了处理城市垃圾的最好场所,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扔进洞里,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可奇怪的是,最初对着洞口的一声叫喊传来了,扔进洞里的一块小石头飞来了。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是不言而喻的,原先倾泻进洞里的原子能反应堆废料就要倾泻到人们头上,原先扔进去的机密文件就要扔到人们头上,还有动物尸体和流浪者尸体,还有废物和污水,还有日记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都将接二连三地倾泻到人们头上。科幻小说是一个想像世界。作者的想像奇妙、丰富、生动、有趣,又合情合理,不但可读性强,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深不可测的黑洞,是一个奇特的想像,垃圾扔进洞里,世界从此清爽,不料,有一天,垃圾却从天上飞了下来,更是一个奇妙的想像。作者的想像又是如此丰富,一个个情节联翩而至。每个片段都有鲜明生动的情境和形象。即使写政府官员丢扔机密文件,也仿佛看到他们的悠闲神态,有的在谈论打高尔夫球,有的在谈论弹球房,这些都折射出现代都市的生活。
想像世界是虚幻的,虚幻的多数情节却又是根据现实生活加以想像的,所以联翩而至的情节显得合乎情理,自然而然。有人发现这么一个洞,自然人们会探头探脑张望,自然有人会疑猜狐狸洞,自然有人会对洞里喊叫,自然有人会丢小石头以探深浅,如此等等,每个情节都显得很自然。最后小石头飞来,也合情理,垃圾既然没有消除,有朝一日自然会造成环境污染。
篇末写到小石头为止,初看莫名其妙,再一想,恍然大悟,接下去将要发生的一切也就不难想像。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又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