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7周 三维动画教案
第十一章 Mental ray渲染
一、教学要求:
掌握灯光的打法以及阴影的设置,最终使用mental ray进行渲染。得到静帧的输出图片。
二、课时安排:2学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各种参数的设置
【教学难点】渲染和输出
四、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
机房上机操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
2、组织纪律。
3、进行考勤。
(二)、为什么学习本门课程?
《三维动画设计》这门选修课程,主要是讲解三维软件,也就是MAYA软件一系列知识,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MAYA软件的运用,并能独立制作出模型,以及贴图的绘制和最后的渲染输出。
(三)、讲授新课:
灯光和渲染 第一步
打开渲染设置窗口。将当前渲染器设置为MentalRay,将图像分辨率设置为400×300,这样在测试渲染时不会因为图像过大而浪费渲染时间,如图。
第二步
如果在渲染全局设置窗口中看不到MentalRay渲染器,说明它还没有加载,可执行菜单命令Window->Setting/Preferences->Plug-in Manager,如图。
第三步
在插件管理器窗口中,勾选MentalRay插件,如图所示
第四步
在渲染设置窗口中选MentalRay标签,在下面找到FinalGathering属性栏目,将Accuracy(精度)属性设置为500左右,如图。
第五步
继续向下找到Environment(环境设置属性栏目),在Image Based Lightning(基于图像的照明)参数后面点击Create按钮,如图。(如果在这里做过设置,此按钮显示为Delete-删除,可先删除掉原有的设置,然后重新创建。)
第六步
此时会弹出属性设置窗口。因为要用到一些HDRI-高动态图像,所以在此之前要先准备一些这种图像,使用小软件HDRI shop,可以将的HDRI图像从light probe模式展开为spherical mapping模式,选择的是厨房图像,用HDRI shop打开后,如图所示。
第七步
由于这个图像是light probe模式的,还不能直接使用,所以需要使用HDRI shop将其展开,才可用于我们需要的球形环境模式,所以在HDRI窗口中,执行菜单命令image->panorama->panoramic transforms,并如图进行设置。
第八步
展开后的的HDRI图像如图所示,将它存盘待用。
第九步
现在回到Maya中,继续在前面提到的MentalRay设置窗口中,加载这张HDRI图像,如图。
第十步
此时这张HDRI图像会作为环境包围整个场景,但是我们还需要这张HDRI图像参加场景中的真实反射和照明计算。先进行测试渲染,在当前的设置下,也就是前面在MentalRay设置窗口中Accuracy(精度)属性设置为500左右,得到的渲染结果如图。
下面我们先隐藏场景中所有其它的模型物体,选择场景中的模型物体,按Ctrl+H将它们隐藏(随后可用Shift+H解除它们的银行状态),只留下场景中的茶水模型进行处理。先在场景中创建一个平面模型,将其放置到场景中唯一留下的茶水模型下面,适当将其放大以模拟一个桌面或类似的物体。
第十一步
在Hypershade中创建一个Blinn材质Shader,将其命名为tea fluid(茶水),按键盘上的Ctrl+A键打开它的属性编辑器,按图示调整其中的参数选项。注意其中的颜色和透明度参数,反射属性设置得较低,还要开启折射选项,折射系数设置为1.33(这通常是水的折光系数)。
第十二步
测试渲染的结果如图。为了使图像更加有趣,还添加茶水表面的水波纹涟漪,我们将使用凹凸贴图来模拟这种效果。
第十三步
对于桌面来说,先创建一个Blinn材质Shader,将这个材质Shader的反射(reflectivity)属性设置得很低即可。下面我们来制作模拟水波纹涟漪的凹凸贴图,为此首先要在茶水模型的上表面映射一个UV坐标,选择平面(planar)映射方式,得到的UV坐标如图所示。
第十四步
在Hypershade中,在左侧找到水波纹理贴图并创建它,如图。
第十五步
在这个水波的属性编辑器中,按照图中对其参数进行设置。
第十六步
注意一定要将waves属性设置为0,因为这个参数只能给出波浪的效果,而并不能给出波纹涟漪的效果,同时将ripple time属性设置为0.2,这样才会得到一种从中心泛起的环状涟漪效果,如图所示。最后将这个材质shader拖拽到茶水模型的上表面上。
第十七步
进行测试渲染,结果如图。
第十八步
现在水波涟漪效果应该可以看到,我们还可以调整凹凸贴图(Bump)节点的属性,使这种效果更为明显。下面要为桌面添加一些凹凸效果,在 Photoshop中我创建一张512×512的黑色固像,然后每隔2个像素绘制一条白颜色线条,整个图像呈现灰色效果,我将使用这张图像模拟桌面上反光效果。
第十九步
将上述那张图像作为凹凸贴图,将凹凸属性设置为0.010,在贴图布置节点(place2dTexture)将贴图的重复属性在U和V方向上设置为10×10,如图。
第二十步
此时渲染图像中含出现非常好的表面凹凸和有趣的图案,如图。
第二十一步
创建一个Blinn材质shader,并按图进行属性参数的调整。
第二十二步
对于场景中使用相同材质的模型物体,我们将使用与上述材质相同方法进行设置,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将上面创建的那个材质shader进行复制,这样就不必逐个调节每一个属性参数了,所以现在执行菜单命令Edit->Duplicate->Shading Network,如图
第二十三步
把复制后的材质shader进行重新命名,然后根据模型物体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颜色贴图工作(使用我们以前制作好的颜色贴图文件),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调整其它参数以模拟不同材质的光线属性,然后将调整好的材质shader分配给相应的模型物体,结果如图。
第二十四步
对现在的调整工作满意以后,还需要在场景中添加若干灯光来强化效果,比如给出场景的深度感和阴影效果等。先创建一盏面积光(Areal light),在其属性编辑器中找到MentalRay属性栏,将灯光形态设置为Disc,并开启RayTrace shadows(光线追踪阴影)选项,将灯光衰减率属性(decay rate)设置为线性(Linear),将灯光强度属性(intensity)设置为50,最后将灯光的位置放置在图中所标识的位置。
第二十五步
进行测试渲染,结果如图。
第二十六步
现在图像看上去更加完美了,特别是阴影部分。接下来创建一盏聚光灯(Spot Light),将其照射角度调整到与面积光相反的方向,将其衰减属性设置为线性衰减(linear decay),灯光强度(intensity)设置为10,并添加适当的半影角(penumbra angle)大慨10左右,进行测试渲染后,结果如图。
第二十七步
结果看上去已经非常不错了,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继续调整各种属性参数,直到满意为止,最终使用6OO×600的分辨率和final gather rays为1000的设置进行最终图像的渲染,结果如图。
六、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
1、本节课的重点。
2、本节课所讲授的难点知识并答疑。
七、教学参考资料:
《Autodesk Maya影视动画设计师标准培训教材》
作者:王琦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Autodesk Maya 2010标准培训教材》
作者:姜全生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八、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灯光和阴影的设置,以及材质球的各种参数和渲染输出。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灯光的打法,并使用mental ray进行最终的渲染,得到静帧的输出图片。需要注意的重点是渲染和输出的参数设置。在课堂结束之后,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个的点评,最后学生根据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做出调整,课堂上注重交流与反馈。
第二篇:第1课 动画原理 教案
第一课 动画原理
【教学内容】
本课从学生喜欢的各种动画片入手,介绍了动画的起源、发展、分类以及动画原理等知识,让学生对动画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欣赏《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经典国产动画片,再结合一系列的静态图片在ACDSee中以不同速度放映形成动态效果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动画形成的原理。通过师生欣赏国产动画片的环节,还能达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的目的。
本课通过观赏动画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受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不同视觉效果,使学生对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特点有了直观的认识。在探究动画形成原理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产生制作动画的欲望,为后续学习动画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画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动画的分类和原理。
3、体验神奇的动画效果。
4、激发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动画的原理
2、教学难点:探究动画形成的原理。【教学方法】
1、欣赏法:通过观看动画的起源、发展与制作过程等视频,让学生了解与动画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欣赏熟悉的动画片,激发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与欲望。
2、探究法:通过一溪流的静态图片在ACDSee中以不同速度放映的活动,让学生探究动画形成的原理。【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经典动画片的剧照,边播放边解说:动画片一直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因为它将奇幻多变的故事情节、个性夸张的角色性格、多种多样的服饰组合、时空交错的世界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将我们带入一个梦幻般的新世界:雨露可以说话,玩具也可以翩翩起舞,虹猫也可以天马行空,羊也可以战胜狼。动画片的内容通俗易懂,它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融入欢快轻松的故事情节之中,更容易让我们理解和接受。
学生欣赏,倾听。
2、揭示课题:第一课 动画原理。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二、动画的起源于与发展:
1、发送学习资料:动画原理与发展.ppt。
2、引导学生打开并阅读学习资料。
3、学生说一说动画起源于什么?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页“动画的起源与发展”。
5、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传统动画创作过程与计算机辅助动画制作过程在人力物力以及创作手法上有什么区别?
6、小结:动画起源于人类用绘画记录和表现运动的愿望,随着人类对运动的逐步了解及技术的发展,这种愿望逐步发展成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动画的发展是由早期传统的将手绘图片拍成胶片并播放形成动画到现在的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创作动画。
三、动画的原理和分类。
1、播放课件中“视觉残留”部分,引导学生思考:
(1)动画是根据什么原理形成的?
(2)从空间的视觉效果可将动画分为哪几类?
2、结合课件内容,引导学生阅读P3的内容,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播放两段动画片片段并小结:动画从空间视觉效果上看的分类有二维动画(平面动画)和三维动画(立体动画)。动画的原理是根据人的视觉暂留的现象而形成的。
四、感受动画原理。
1、讲授动画原理的具体概念:人的眼睛看到的影像惠暂留大约0.1秒,即实际图像消失之后,其影像还会暂时停留在眼前,这是人的视觉暂留原理。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的影像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的影像,就会给人造成一种的视觉变化效果,这就是动画形成的原理。
2、发送资料至学生机:动画片段《喜羊羊与灰太狼》及其截图文件夹。
3、引导学生欣赏动画作品。
4、出示动画原理的体验任务:用ACDSee软件感受动画原理。
(1)打开ACDSee软件,选择“喜羊羊与灰太狼”截图文件夹,连续点击“下一张”按钮,播放连续静态图片的动画效果。
(2)连续点击“上一张”按钮,播放连续静态图片的动画效果。
(3)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点击“下一张”或“上一张”按钮,感受不同速率播放连续静态图片的动画效果。
(操作可参考P4、P5)
5、引导学生开展动画原理的体验任务,并引导他们在小组里互相观赏操作成果。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及时表扬与鼓励。
五、自主探究,进一步感受动画原理。
1、引导学生想一想并说一说:
还可以通过什么活动来体验动画的原理?(生活中的例子或学过的软件)
2、出示分层任务:利用老师提供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截图,使用PPT软件来完成连续播放的动画效果。
基础任务:
(1)将图片按顺序插入PPT文档中。(2)手动放映PPT文档,感受播放效果。提高任务:
(1)将图片按顺序插入PPT文档中,并调整图片位置一致。(2)设计每一张幻灯片放映的时间,放映PPT文档,感受播放效果。
(3)将每一张幻灯片放映的时间缩短为0.001秒,再次播放PPT文档,感受不同速率播放效果。
3、引导学生使用PPT软件创作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巡视指导,参与学生活动,及时表扬与鼓励。
4、交流互动心得与成果,了解完成任务的情况,对活动过程及成果进行适当点评。
5、引导学生说一说制作动画的软件有哪些?举例说明。
6、小结:根据学生说的情况,进行小结。同时简单说明GIF动画与Flash动画制作软件。
六、总结。
1、引导学生填写P6评价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总结树立本课所学,通报学生学习情况。
第三篇:第8章 动画制作 教案
备 课 笔 记
(常技科)
科目:信息技术(1)
执者: 王 位
阜宁县东沟初级中学
初识Flash动画软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启动Flash的方法,认识Flash的工作界面;(2)、初步理解动画制作中涉及的基本概念;(3)、了解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Flash动画源文件,初步理解Flash动画制作的思想和动画制作中的相关概念;
(2)、通过制作“移动的小球”动画,了解Flash动画制作的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动画制作的主要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接受和探究新知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简单对象的移动及缩放动画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
(1)、Flash8界面的认识及相关操作;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快乐驿站》的节目。提问:这个节目好不好看?同学们知道这是用怎么制作的吗?
(2)、学生回答。(因为Flash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部分学生对Flash并不陌生)
(3)、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下如何用Flash制作动画。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求知欲。
2、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1)、教师启动Flash,对Flash的编辑窗口做一下介绍。包括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控制工具栏、绘图工具栏、辅助选项、图层区、时间轴、面板、场景等。
(2)、教师打开并运行一个Flash动画源文件,分析Flash动画的创建方法,并通过举例重点讲究元件、库、场景、时间轴、图层的概念。(3)、教师演示制作移动的小球动画的过程。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跟着教师制作移动的小球。
(4)、教师应注意讲清每一个步骤地意义,同时结合实际制作来讲解基本概念,将抽象的概念结合具体的实践操作进行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
(5)、教师以清晰、简明的步骤熟练地重做一遍,同时概括出三大步骤:第一步,在一段动画的起始帧插入关键帧,在起始帧的场景中编辑对象;第二步,在结束帧中插入关键帧,在结束场景中编辑对象;第三步,选择开始帧,创建补间动画。
(6)、学生根据教师刚才的演示,协作完成动画移动的小球,相互讨论各制作步骤地意义,并概括总结出动画制作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动画原理和计算机动画制作的特点及其一般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动画制作有着较强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同时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学习Flash动画制作不仅仅是学习,更是一种创造活动。
3、探究学习,实践操作
(1)、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探究任务:一是使用铅笔等工具绘制吃蘑菇房子动画场景;二是制作一个移动的汽车Flash动画。(2)、学生实践操作,遇到问题相互讨论。
(3)、教师巡视,帮助学生,对于共有的问题给与点评。(4)、教师请学生演示,鼓励学生上台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学习动画制作充满了信心,并有了迫不及待进行实践操作的动机,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4、巩固提高,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课教学内容,点评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请学生说出动画制作的主要步骤。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
动画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学会从网上下载计算机动画的常用方法;
(3)、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会用Ulead GIF 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相关软件将动画分解成一组彼此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动画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动画的原理和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动画的艺术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动画原理的理解。
2、教学难点:
(2)、GIF动画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学生回答。(2)、动画片是怎么制作的呢?学生思考。
(3)、这节课教师就带着同学们学习一下动画的制作,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师生合作
(1)、教师简单介绍一下动画的基本原理、动画的分类以及常用的动画制作软件。
(2)、教师演示GIF动画的下载过程。(3)、教师提供GIF动画的素材网站。
(4)、学生尝试从这些网站下载GIF动画,师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5)、教师讲述flash动画的下载过程,学生自学,尝试从老师提供的flash素材库中下载动画。
(6)、教师巡视,给与学生答疑,对于共有的问题,给与点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师生合作,增进师生的情感。
3、探究学习,实践操作
(1)、教师布置本节课的实践内容,自学书本1至5页,制作一幅“豹子奔跑”的GIF动画。
(2)、学生自学并尝试制作。教师巡视,帮助部分后进生。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
4、巩固提高,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请学生叙述GIF动画制作的主要步骤。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再学习的乐情。
四、教学反思:
“形状补间”动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学会“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2)、学会创建影片剪辑的方法,理解影片剪辑的意义。
(3)、分析比较“动画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的区别,进一步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花儿开放的动画”,了解“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
(2)、通过对比“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分析“动画补间”和“形状补间”这两种动画制作的区别,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画制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动画制作的方法,提高制作动画和欣赏动画的水平。(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研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1)、创建影片剪辑的方法,理解影片剪辑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花儿开放”的动画,提问,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1)、教师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并参照教材进行制作。(2)、学生依照教材中文字描述的操作步骤独立操作,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3)、对于共有的问题,教师做集中讲解。
(4)、小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优劣,并推荐出较好的作品。(5)、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并让学生尝试总结“形状补间”动画的主要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作品评价提高了学生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
3、探究学习,实践操作
(1)、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探究任务:将动画“旋转的风车”中的风车做成影片剪辑,从元件库中反复将风车元件拖动到场景,并调整其大小和位置,这样就能在场景中方便地加进多个旋转的风车,使画面更为丰富。
(2)、学生实践操作,遇到问题相互讨论。(3)、教师巡视,帮助学生,对于共有的问题给与点评。(4)、教师请学生演示,鼓励学生上台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这一活动,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制作自定主题的Flash动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巩固提高,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课教学内容,点评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请学生说出“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主要步骤。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
“动画补间”动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关键帧、层的意义。
(2)、掌握“动画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学会“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3)、进一步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一个太阳从左向右移动的动画”,了解“动画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
(2)、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画制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动画制作的方法,提高制作动画和欣赏动画的水平。(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研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帧、层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个太阳从左向右移动的动画”。提问:这个动画好不好看,同学们想不想学习制作一下,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1)、教师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并参照教材进行制作。(2)、学生依照教材中文字描述的操作步骤独立操作,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3)、对于共有的问题,教师做集中讲解。
(4)、小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优劣,并推荐出较好的作品。(5)、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并让学生尝试总结“动画补间”动画的主要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作品评价提高了学生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
3、探究学习,实践操作
(1)、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探究任务:制作“旋转的风车”。(2)、学生实践操作,遇到问题相互讨论。
(3)、教师巡视,帮助学生,对于共有的问题给与点评。(4)、教师请学生演示,鼓励学生上台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这一活动,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制作自定主题的Flash动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巩固提高,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课教学内容,点评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请学生说出“动画补间”动画制作的主要步骤。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5.6周三年级音乐第六册第三课教案
第三课 童趣(三课时)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因此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上音乐课,在歌唱,舞蹈方面,表现非常好。模仿能力比较强,但是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因此,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理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是当前首要任务。
二、课程标准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教学重难点: 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一位小学生放学后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悠扬的笛声响彻山野,草儿、羊儿、蓝天白云都陶醉了,是多么富有童趣。请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二、学唱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1.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范唱)。
要求: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 2.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3.分句学唱:
(1)难点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节奏较复杂,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3小节内同时出现,有一定难度,先给予突破。先慢速度学唱曲调:
(2)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3)第二乐段,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学生的识谱负担。4.歌曲处理:
(1)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轻快,以表达主人翁欢快的心情。
(2)两个乐段要处理得细致:第一乐段是绘景,第二乐段是抒情,两段要有对比。(3)在教室内准备些道具,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表演唱,然后在全班展示,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5、互评;及时表扬
三、课堂检测
指名表演唱,其余学生进行评价。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为《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2.节奏问答编创活动。教学重难点:
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教学过程:
一、聆听:《木偶的步态舞》管弦乐 1.形象导入。
(1)设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 要求:学生自由即兴模仿,教师可轻声地播放《木偶的步态舞》作为背景音乐衬托。当有的学生能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2)设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活泼、可爱、滑稽、动作机械„„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表扬他们观察很细致,总结很得当„„)
2.聆听《木偶的步态舞》。(1)揭示课题——标题名称。
(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
(3)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
(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5)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 3.完整地聆听《木偶步态舞》。
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的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4.小结:音乐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童趣与乐趣。
二、编创活动:节奏问答
⑴节奏问答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是一种较为自由的一种即兴创作活动,没有太多的制约,原则上长度相同即可,但也不是完全一定要一样的小节数。
⑵节奏问答包含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而问答相当灵活,可以强对强,也可以强问弱答、弱问强答„„。⑶开始可以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在实践中主要是学生间的相互问答,时间上也较宽松,按课堂情况而定,但不宜做得时间太长,视学生兴趣而定。宜每课做些活动,细水长流。
三、课堂检测
指名表演唱,其余学生进行评价。
四、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聆听《猜调》,表演《摇船调》,从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教学重难点: 感悟谜语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聆听《猜调》云南民歌 1.初听《猜调》感受歌曲特点。
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表达怎样的情绪? 2.再听《猜调》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3.《猜调》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4.复听《猜调》。
5.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二、表演:《摇船调》
1.由《猜调》导入: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2.聆听(录音)范唱。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回答?
3.再听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4.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
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
6.歌曲处理:学生自由讨论歌曲声音速度等。
三、课堂检测 设计表演歌曲
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表演唱,其余学生进行评价。
四、教学小结。
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第五篇:第15.16周三年级音乐第六册第八课教案
第八课《爱和平》教学设计 三课时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因此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上音乐课,在歌唱,舞蹈方面,表现非常好。模仿能力比较强,但是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因此,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理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是当前首要任务。
二、课程标准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感受理解本课主题,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一定能实现。
2.了解白鸽是和平的象征,所以称“和平鸽”。从聆听《小小白鸽》中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2.支持世界和平。教学过程:
一、欣赏
1.白鸽虽小,它的作用可大着呢,你能说说白鸽的作用吗?(通讯、传递信息、象征和平:„„另外鸽子的本身羽毛、肉、粪便„„都是宝。)2.听赏《小小白鸽》。 设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3.再欣赏《小小白鸽》。 设问:
(1)你听了《小小白鸽》,在音乐声中你获得什么感受?(2)歌曲的引子与尾声音乐使你想到什么? 4.板书歌谱,边看谱边听录音。 设问: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
请你用“××××|”节奏轻轻地为歌曲伴奏。 5.聆听《小小白鸽》,学生可作自由选择:(1)随录音轻轻哼唱。(2)随音乐合着节奏翩翩起舞。(3)边聆听边画画,画和平鸽。(4)合着音乐轻轻击拍。
教师在观察学生的自由选择中,把表演较出色者组织起来。 6.表演《小小白鸽》。
选择部分同学跟着音乐歌唱、舞蹈、画画„„ 7.小结:让和平鸽带着和平的祝愿飞向远方。
二、学习歌曲
1、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设问:中国有多少小朋友?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据统计中国有二亿中、小学生,如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1/2的话,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呢?如果每人都伸出一只手,那这股力量有多大呢? 2.聆听《每人伸出一只手》范唱:要求听清歌曲内容。 设问:“白色的手”是哪个洲的人种?
中国位于哪个洲?中国人的主要肤色是什么颜色? 黑色的手又是指哪些国家的人? 再听一次范唱。 问题:
(1)歌曲分几部分?(2)速度有什么变化?(3)演唱形式有几种? 3.学唱歌曲:
(1)上节课我们掌握了单纯音符、休止符的长短,但有歌谱中除单纯音符外,还有许多在音符右方带点的音符,那么这些音该唱多长呢?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将在四年级学习。现在大家跟着我的教棒在曲谱上点的时间长短来唱。
(2)教师用点谱法在板书的曲调⒈按节奏点谱,带领学生识谱。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音高与节奏,在大跳音程时可用手势提示唱准。当曲调掌握后,适时把歌词填上。
(3)用同样方法学唱Ⅱ.曲调。但开始速度不能用小快板,应放慢速度,当基本唱会后,逐步恢复原速。(4)完整地唱全歌。
4.轮唱与齐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处理轮唱与齐唱,以及两部分的不同情绪处理唱法。要尊重学生的二度创作。
5.按教材提示排练集体舞,也可重新设计表演。(总之,要表演出热烈的气氛,以体现世界儿童大团结。)6.编自己的歌创作活动(1).创作活动分两步进行:
①节奏编创:在每瓣花叶上填上编创已学过的二拍节奏型,然后把新编创的二拍节奏与花盆二拍节奏组合。
②旋律编创:用 八个音按花叶与花盆组合成的节奏编自己的歌。说明:五瓣花叶与花盆组合,可组成五条节奏组合。在旋律创作时可以选其中一条或二条创作,当然五条全部创作更好。
(2).花盆的节奏型也可让学生自己创作。总之,教材上的仅仅是一个样子,师生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也应该去发展、创新。例如不是二拍而是三拍、四拍。
三、课堂检测
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体验和演唱,更深刻的理解和表现“全世界人民爱和平”主题。
2.从聆听《欢乐颂》中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每一类人声还可以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教学重难点: 理解、表现爱和平主题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设问:你是否知道德国有位大作曲家名叫贝多芬?谁能举出他的作品名称?
本课欣赏的《欢乐颂》是《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片断。欢乐颂的词取于诗人席勒的诗,表达了人们对和平、自由、平等的愿望。 2.初听《欢乐颂》。 要求感受庄严而宏伟的气势。3.再听《欢乐颂》。
思考问题:你能听辨出几种声音的类别?顺着他们出现的先后你能一一说出来吗? 4.复听《欢乐颂》。边听边一一板书领唱及各声部进入的声音类别名称。
5.讲解混声合唱,各声部的组成,介绍人声的分类(二)。 6.每人伸出一只手这股力量是不可抵挡的,要把力量拧成一股,关键还是“心”要连在一起,这样,团结、友谊、欢乐、和平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二、学习歌曲
1.欣赏范唱《友谊花开万里香》。
设问:这首《友谊花开万里香》与《每人伸出一只手》在内容题材、情绪、风格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师生讨论两首歌曲的对比。
(讨论时,有必要可分别放录音和复习《每人伸出一只手》)。 3.学唱歌曲:
(1)放录音,看歌谱,能唱的句子随录音哼唱曲调,不能唱的曲调听录音范唱。要求大家轻声,每人都能听到录音的范唱。
(2)教师随时调控、及时给予指导。四分附点节奏可采用点谱法教唱。(3)放录音,心里默唱。在歌谱间奏处按谱拍手。(4)齐唱曲调,要唱得欢快热情。(5)填上歌词。 4.表演歌曲:
(1)分组选择及编创打击乐伴奏。 (2)通过展示,评估选择一组伴奏。
(3)学生自由选择本课两首歌曲中的一首进行表演。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加工提高。
三、课堂检测 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四、教学小结。
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爱和平一定能实现。
复习本单元内容
第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