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铜、锌的测定教学要求(精)(共5则)

时间:2019-05-15 06:0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壤中铜、锌的测定教学要求(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壤中铜、锌的测定教学要求(精)》。

第一篇:土壤中铜、锌的测定教学要求(精)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监测》单元教学要求

项目十 土壤和固体废物监测 任务4土壤及固废污染指标测定

——土壤中铜、锌的测定

单元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铜、锌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所必须的微量营养元素,缺乏时会导致疾病(如人体缺铜会发生贫血、腹泻等病症),但过量摄入亦会产生危害。他们主要来源于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化石燃料燃烧、污泥、污水、农用化学品等。土壤中铜、锌的测定是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所涉及的工作任务直接体现在各级环境监测站、土壤研究所等工作岗位上。通过该项目实施使学习者学会土壤监测方案制定,完成土壤铜、锌等的测定,为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1.知识目标

(1)《土壤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8-1997测定原理与方法步骤;(2)实验试剂配制;

(3)仪器最佳测试条件的调试;(4)消解装置的搭建;

(5)样品及空白的测定、结果的表示要求;(6)校核试验操作内容。2.技能目标

(1)依据监测技术规范,完成土壤样品制备、消解;(2)根据仪器说明书,选择仪器的最佳测试条件;(3)能依据标准方法,完成铜、锌项目的测定;(4)能够正确处理数据,并表达结果;(5)根据土壤质量标准判定是否符合要求;(6)能在监测全过程注意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措施。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2)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监测》单元教学要求

二、教学条件

(1)主讲教师:有相关专业的学历背景,有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岗位的经历,最好有熟练的铜、锌测定经验;并经过高职教育教学的培训,能胜任“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材料:正式出版的高职类环境监测规划教材、土壤中铜、锌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及工学结合特色明显的案例。

(3)实验实训设备条件:学习场地、教学设施设备要适应“教、学、练、做”项目化的要求,配置一定的多媒体、仿真、实训场地。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符合《土壤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8-1997中规定,如专用加热消解装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

三、教学安排

1.教师明确任务,提出引导问题;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现场实习及铜、锌测定的标准方法讨论、分析,制订测定方案,包括测定主要步骤、试剂名称及用量、仪器名称及台套数等;

3.随机指定小组解答问题,其他同学可补充,老师点评完善。对于疑难问题由老师引导解决; 4.全班配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国标方法,完成试剂配置、仪器调试等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5.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土样的消解、测定工作,记录结果,并完成数据处理及土壤质量评价;

7.汇报土壤样品铜、锌的测定过程及结果,并参加本测定项目的理论考核;

8.教师根据学生测定全过程表现、测定结果、汇报表现、小组评价及理论考核成绩等,对学生单项测定给予成绩评定。

四、考核评价

1.教师依据学习者完成测定全过程的熟练度、规范度、准确度及工作态度(50%)等,并结合汇报表现(20%)、理论考核成绩(25%)、小级评价(5%)等,对学生的监测知识、技能进行全面评价,2.理论考核重点围绕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融入与铜、锌测定相关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行业职业标准等。附可供参数理论测试题目及答案:

题目:

1、在实验中加5%硝酸镧的作用是什么?

2、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时,如何选择燃烧器高度?

3、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铜,取风干过筛后试样1.0001g(水分为2.3%),经消解后定容至50mL,测得溶液中铜含量为1.03mg/L,求土壤中铜的含量(mg/kg)? 答案:

(1)在实验中加5%硝酸镧的作用是什么?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监测》单元教学要求

答案:测铜的时候不用加,测锌的时候需要加,主要用于掩蔽的作用,消除磷酸根离子的干扰。(2)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时,如何选择燃烧器高度?

答案:选择火焰燃烧器高度,要使来自空心阴极灯的辐射从自由原子浓度最大的火焰区域通过。(3)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铜,取风干过筛后试样1.0001g(水分为2.3%),经消解后定容至50mL,测得溶液中铜含量为1.03mg/L,求土壤中铜的含量(mg/kg)? 答案:土壤中铜含量=

1.035052.7(mg/kg)

1.0001(10.023)

第二篇:铜锌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教学案例

《铜—锌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教学案例

该节内容为高中电化学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转换,电解质溶液,金属活泼性等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的相关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知识储备;同时原电池的原理又为后面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

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再回归理论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一.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及本着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有效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为出发点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2)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观察操作及设计能力;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的高级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依据:

1、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2、电化学的基础和核心地位

(二)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依据:该内容特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三.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激学法

2.探究实验促学法

3.CAI辅助教学法 4.归纳、演绎法

(二)学法:

1.实验探究法2.归纳演绎法

在本节课中教师在教材中没有把教材内容作简单,有序的展示,而是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来重新组织,站在改组和重建的高度来审视教材,把教材内容做为了解学科科学的生长点,以学生探究实验贯穿始终,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动态,开放,个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类似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本节课让学生采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对于更好地展现学生多元智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智慧潜能,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引课:创新实验:西红柿电池使音乐贺卡发出美妙音乐。

目的;创设新奇刺激的前置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调动学生感知兴趣和探知热情。为什么西红柿电池能产生电流?

(二)教学重点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突破方式:将原来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依据:

1.教材演示实验不便于所有学生观察,缺少学生的参与,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主体作用。

2.建构主义鼓励学生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让学生去学会发现并作出相关链接,主动构建有成效的内化了的,适合于自我的知识意义。

具体做法:

(1)用锌片铜片稀硫酸模拟西红柿电池做两个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两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前后现象的差别。实验结果的出乎意料使学生的原有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产生了差距,引发了学生新的问题:为什么导线连接后铜片上出现气泡?(2)教师设置几个有梯度,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在有限的时间里经过讨论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澄清了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3)讨论结束,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装置中确实存在电流且证明电子的流向是从铜片流向锌片。以上问题的提出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告诉学生实验结果的分析要靠实验证据不凭主观臆断想当然。(4)实验结束教师收敛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给原电池下定义。从而完成学生思维从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这一质的飞跃。

(5)最后用3D动画模拟锌铜原电池的微观反应。并将图像定格让学生书写两电极反应式,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两个层面上共同认识原电池反应原理。

(6)投影生活中常见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电池图片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以上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增加学生的创造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的学生问题意识独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培养。

(三)、教学重点二:掌握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突破方式:增加教材没有的开放性探究实验。即给定多种药品(电极:锌片两个,铁钉一根,石墨棒一根。溶液:稀硫酸,硫酸铜,酒精,四氯化碳四种溶液和电流计仪)让学生自行设计并探究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依据:

1.STS教育观重视把科学看成是一种学习过程,认为能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论证比单纯地得到指向结论的结果同样重要或更重要。

2.实验方法论认为,化学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究过程。3.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也将探究性学习确定为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基于以上原因,我大胆处理教材,将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这一讲授性知识变为实验探究性学习。

该实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发散性所以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启发学生引发讨论如何确定探究的方向,如何处理实验中三个变量关系,如何逐一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原电池构成的一般条件。学生依据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对所得多种实验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分类,加工选取有用信息,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得出正确结论。

该做法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同时学习者之间通过讨论,交流,用集体的感知来丰富,强化个人的概括,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叉反馈来强化,矫正,丰富个体的探究结果,有利于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分享意识。在实践活动理性认识的循环往复,螺旋式的上升,不仅促进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探究策略和方法得到提高,才能,智慧和判断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四)化学史教育:教师讲述伏打电池发明的故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五)小结:

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目的:

1、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

2、实施以主动建构为基础的精简教学策略,以图表的方式直观让学生清楚本节的内容要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六)练习:为了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构成原电池的原理及构成条件而设。

(七)作业:

家庭小实验:制作水果电池。

目的:该实验为开放性创造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升华创造意识。

陈雷

2011/1/5

第三篇:铜矿石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方案

铜矿石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方案

把矿石加入浓H2SO4中加热(杂质不溶解),再加入过量的NaOH,然后过滤,称量沉淀,的到Cu(OH)2的量进而算出Cu的量。

提问人的追问2009-12-04 15:38

具体实验方案。

回答人的补充2009-12-05 12:11烧杯装过量浓H2SO4,加入M克矿石混合加热,然后过滤得到CuSO4溶液,再在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得到Cu(OH)2沉淀Xg,CU(OH)2的摩尔质量为98,Cu摩尔质量为64,则Cu质量为64X/98,Cu的含

生产风磨铜的厂家

『风磨铜』它的通常叫法是什么?它的学名又叫什么?它的化学名称又怎么写?反正现在这个风磨铜被传说的神乎其神,不但收藏爱好者在添油加醋,甚至有名望的学者也在顾弄玄虚,真有点误人子弟的味道。要确切的弄明白这个风磨铜的来历,我们可先从铜元素的开采和冶炼过程来谈起:在自然界中出现的含铜矿物约有280种,其中16种具有工业意义。主要分为三部份:1﹑自然铜;2﹑铜的硫化矿物;3﹑铜的氧化矿物。其中自然铜和铜的氧化矿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很少,铜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出现。铜的硫化矿物主要是硫化铜铁矿,也就是铜铁的伴生矿,包括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等8种。铜的氧化矿物,也就是硫酸盐类、碳酸盐类、和硅酸盐类,包括赤铜矿、蓝铜矿、孔雀石、胆矾等7种。含铜品位的矿石,能达2%以上已经是富矿了,那能不能直接进炉冶炼呢?不能,熔炉冶炼的铜矿,含铜必须达10~30%,因此铜矿石必须粉碎选精,这是一个程序。(此段文字摘自[铜矿地质勘探操作规范]第一章)从以上可以看出,风磨铜这个名称和现代的铜矿规范规定的通常叫法和学名都对应不起来,那一定是一种操作方法名称,从字面上我们可这样解释:利用风动力磨细矿石精选得到的铜

第四篇:二氧化硫的测定教学要求(精)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监测》单元教学要求

项目六 空气质量监测

任务3 二氧化硫的测定

单元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空气采样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规程;(2)掌握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与测定原理;(3)掌握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的主要过程;(4)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及关键溶液浓度确定;(5)掌握污染物浓度表示与结果评价;(6)理解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2.技能目标

(1)会空气采样器的操作规程与日常维护;

(2)能用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3)会溶液的配制方法及关键溶液的浓度确定;(4)会表示污染物浓度与评价结果;(5)能制订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3.素质目标(1)吃苦耐劳;(2)严谨认真;(3)交流合作。

二、教学条件

(1)主讲教师:有相关专业的学历背景,有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岗位的经历,最好有熟练的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测定经验;并经过高职教育教学的培训,能胜任“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材料:正式出版的高职类环境监测规划教材、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氧化硫国家标准测定方法、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技术规范及工学结合特色明显的案例。

(3)实验实训设备条件:学习场地、教学设施设备要适应“教、学、练、做”项目化的要求,配置一定的多媒体、仿真、实训场地。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符合《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化482--2009中规定,如符合技术要求的专用采样装置、滴定装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监测》单元教学要求

置及水浴恒温显色装置等。

三、教学安排

1.教师明确任务,提出引导问题;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制订测定方案,包括测定主要步骤、试剂名称及用量、仪器名称及台套数等;

3.随机指定小组解答问题,其他同学可补充,老师点评完善。对于疑难问题由老师引导解决; 4.老师针对本次测定任务,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

5.全班配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国标方法,完成试剂配置、点位布设、仪器检查及连接等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6.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相应点位的采样、样品处理及测定工作,记录结果,并完成数据处理及空气质量评价,对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提出建议;

7.汇报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测定过程及结果,并参加本测定项目的理论考核;

8.教师根据学生测定全过程表现、测定结果、汇报表现、小组评价及理论考核成绩等,对学生单项测定给予成绩评定。

四、考核评价

1.教师依据学习者完成测定全过程的熟练度、规范度、准确度及工作态度(50%)等,并结合汇报表现(20%)、理论考核成绩(25%)、小组评价(5%)等,对学生的监测知识、技能进行全面评价。

2.理论考核重点围绕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融入与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测定相关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行业职业标准等。附可供参考理论测试题目及答案:

题目:

(1)简述空气采样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简述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SO2的原理。(3)本实验中,硫代硫酸钠试剂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确定它的准确浓度?(4)配制校准系列所用的二氧化硫标准溶液是如何制得的?简述配制过程;

(5)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SO2浓度时,如何进行短时间采样?(6)测定环境空气中SO2浓度时,采取哪些措施可提高测定结果准确性? 答案:

(1)简述空气采样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答案:气体污染物采样系统如图所示。用于采集大气中气态和蒸气态物质,采样流量为0.5~2.0L/min。主要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如下: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监测》单元教学要求

1—吸收瓶; 2—干燥装置(滤水井); 3—流量计; 4 流量调节阀; 5—抽气泵;

6—稳流器; 7—电动机; 8—电源; 9—定时器

间断气体采样系统装置示意图

①气样捕集装置:根据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及其监测分析方法的检测限,可采用相应气样捕集装置,通常采用气样捕集装置包括装有吸收液的多孔玻璃筛板吸收瓶(管)、气泡式吸收瓶(管)、冲击式吸收瓶、装有吸附剂的采样支管、聚乙烯或铝箔袋、采气瓶、低温冷缩管及注射器等。当多孔玻板吸收瓶装有10ml 吸收液,采样流量为 0.5L/min时,阻力应为 4.7±0.7kPa,且采样时多孔玻板上的气泡应分布均匀。②流量计:是测量气体流量的仪器,而流量是计算采样气体体积必知的参数。常用的流量计有转子流量计、孔口流量计和限流孔等。采样流量范围为 0.10~1.00L/min,流量计应不低于 2.5 级。③采样泵:提供气体采样动力的装置。应根据所需采样流量、采样体积、所用收集器及采样点的条件进行选择。

(2)简述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SO2的原理。

答案: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与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77 nm处测量吸光度。

(3)本实验中,硫代硫酸钠试剂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确定它的准确浓度?

答案:用来间接标定二氧化硫标准贮备液的浓度。吸取三份20.00 ml碘酸钾基准溶液分别置于250 ml碘量瓶中,加70 ml新煮沸但已冷却的水,加1g碘化钾,振摇至完全溶解后,加10 ml盐酸溶液,立即盖好瓶塞,摇匀。于暗处放置5 min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溶液至浅黄色,加2 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式计算得到。(4)配制校准系列所用的二氧化硫标准溶液是如何制得的?简述配制过程。

答案:①取3个250 ml碘量瓶(A1、A2、A3):加入25 mLEDTA-Na,加入50.0 ml碘溶液和1.00 ml冰乙酸,盖好瓶盖,摇匀。另取取3个250 ml碘量瓶(B1、B2、B3):加入25.00 ml亚硫酸钠溶液,加入50.0 ml碘溶液和1.00 ml冰乙酸,盖好瓶盖,摇匀。②立即吸取2.00 ml亚硫酸钠溶液加到一个已装有40~50 ml甲醛吸收液的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醛吸收液稀释至标线、摇匀。二氧化硫标准贮备溶液。③3个250 ml碘量瓶(A1、A2、A3):于暗处放置5 min后,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5 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消失。3个250 ml碘量瓶(B1、B2、B3):于暗处放置5 min后,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5 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消失。

平行滴定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之差<0.05 ml。代入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100ml二氧化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监测》单元教学要求

硫标准贮备溶液的准确浓度。

(5)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SO2浓度时,如何进行短时间采样? 答案:短时间采样:采用内装10 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 L/min的流量采气45~60 min。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3~29℃的范围。

(6)测定环境空气中SO2浓度时,采取哪些措施可提高测定结果准确性?

答案:①采样阶段技术细则要做到:多孔玻板吸收管:阻力为6.0 kPa±0.6 kPa,2/3玻板面积发泡均匀,边缘无气泡逸出。吸收液温度:23~29℃时,吸收效率100%;10~15℃(准确度下降5%);高于33℃或低于9℃(准确度下降10%)。现场空白:每批样品至少测定两个。即将装有吸收液的采样管带到采样现场,除了不采气之外,其他环境条件与样品相同。测定上限:当空气中SO2高于时,可减少采样体积或试料体积。

②样品分析测试阶段要注意: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关系,必须按规定进行。温度之差:测定样品时的温度与绘制校准曲线时不应超过2℃。校准曲线:斜率应为0.042±0.004,测定样品时的试剂空白吸光度A0和绘制标准曲线时的A0波动范围不超过±15%。洗涤:六价铬能使紫红色络合物褪色,产生负干扰,故应避免用硫酸-铬酸洗液洗涤玻璃器皿。若已用硫酸-铬酸洗液洗涤过,则需用盐酸溶液(1+1)浸洗,再用水充分洗涤。

第五篇: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教学要求(精)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监测》单元教学要求

项目六 空气质量监测

任务2 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

单元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颗粒物采样器的结构、工作原理(2)掌握颗粒物采样器的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3)掌握PM10的测定方法与测定原理;

(4)掌握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PM10主要过程;(5)理解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2.技能目标

(1)学会颗粒物采样器的结构、工作原理(2)会颗粒物采样器的操作与维护;

(3)会用国标重量法完成空气中颗粒物PM10的测定;(4)会制订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3.素质目标(1)吃苦耐劳;(2)严谨认真;(3)交流合作。

二、教学条件

(1)主讲教师:有相关专业的学历背景,有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岗位的经历,最好有熟练的空气中颗粒物测定经验;并经过高职教育教学的培训,能胜任“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材料:正式出版的高职类环境监测规划教材、可吸入颗粒物PM10国家标准测定方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及工学结合特色明显的案例。

(3)实验实训设备条件:学习场地、教学设施设备要适应“教、学、练、做”项目化的要求,配置一定的多媒体、仿真、实训场地。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符合《环境空气 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HJ618-2011中规定,如恒温恒湿装置、符合技量要求的切割器及采样器等。

三、教学安排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监测》单元教学要求 1.教师明确任务,提出引导问题;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现场实习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的标准方法讨论、分析,制订测定方案,包括测定主要步骤、耗材及用量、仪器名称及台套数等;

3.随机指定小组解答问题,其他同学可补充,老师点评完善。对于疑难问题由老师引导解决; 4.教师针对本次监测任务,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

5.以小组为单位,全班配合,根据国标方法,完成现场布点、滤膜准备、仪器检查及连接等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6.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相应测点的测定工作,记录结果,并完成数据处理及空气质量评价,对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提出建议;

7.汇报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过程及结果,并参加本测定项目的理论考核;

8.教师根据学生测定全过程表现、测定结果、汇报表现、小组评价及理论考核成绩等,对学生单项测定给予成绩评定。

四、考核评价

1.教师依据学习者完成测定全过程的熟练度、规范度、准确度及工作态度(50%)等,并结合汇报表现(20%)、理论考核成绩(25%)、小组评价(5%)等,对学生的监测知识、技能进行全面评价。

2.理论考核重点围绕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融入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相关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行业职业标准等。附可供参考理论测试题目及答案:

题目:

(1)简述颗粒物采样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简述重量法测定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原理。(3)本实验中,滤膜如何选择?如何进行质量恒重?

(4)环境空气中颗粒物采样结束后,取滤膜时,发现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处理?(5)测定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时,采取哪些措施可提高测定结果准确性? 答案:

(1)简述颗粒物采样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答案:颗粒物采样器基本结构一般如图所示。各部分作用如下: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监测》单元教学要求

图 颗粒物采样器系统示意图

1-气样入口;2-颗粒物预过滤器;3-收集器(滤膜夹);4-保护性过滤器;

5-流量计;6-流量调节阀门;7-采样动力(泵)

①气样入口: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采样口必须向下,空气气流垂直向上进入采样口,采样口进气流量满足采样需求;滤膜平行于地面,气流自上而下通过滤膜。②收集器(滤膜夹):是捕集大气中待测物质的装置,用于安放和固定采样滤膜。③流量计:是测量气体流量的仪器,而流量是计算采样气体体积必知的参数。常用的流量计有转子流量计、孔口流量计和限流孔等。④采样动力:提供气体采样动力的装置。应根据所需采样流量、采样体积、所用收集器及采样点的条件进行选择。(2)简述重量法测定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原理。

答案:分别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空气,使环境空气中颗粒物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出PM2.5和PM10浓度。(3)本实验中,滤膜如何选择?如何进行质量恒重?

答案: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室)中平衡24h,平衡条件为:温度取 15°C~30°C 中任何一点,相对湿度控制在45%~55%范围内,记录平衡温度与湿度。在上述平衡条件下,用感量为0.1mg或0.01mg 的分析天平称量滤膜,记录滤膜重量。同一滤膜在恒温恒湿箱(室)中相同条件下再平衡1h后称重。对于PM10和PM2.5 颗粒物样品滤膜,两次重量之差分别小于0.4mg 或0.04mg为满足恒重要求。

(4)环境空气中颗粒物采样结束后,取滤膜时,发现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说明什么问题?应如何处理? 答案:表示采样时漏气,则本次采样作废,需重新采样。

(5)重量法测定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时,如何获得“标准滤膜”? 如何用“标准滤膜”来判断所称中流量“样品滤膜”是否合格? 答案:①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恒温恒湿箱(室)内按平衡条件平衡24h后称重,每张滤膜非连续称量10次以上,求出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即为“标准滤膜”。②每次称“样品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标准滤膜”的重量在原始重量±0.5mg范围内,则认为对该批“样品滤膜”的称量合格,数据可用。

下载土壤中铜、锌的测定教学要求(精)(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壤中铜、锌的测定教学要求(精)(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之土壤中氡浓度的测定

    土壤中氡浓度的测定0.1一般原则:土壤中氡含量测量的关键是如何采集土壤中的空气。土壤中氡气的含量一般大于数百Bq/m。这样高的氡含量的测量可以采用电离室法、静电扩散法、闪......

    第五课 土壤与气候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五课土壤与气候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泰国土壤类型以及各区的土壤特征,掌握泰国的气候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泰国的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 一、土壤类型 泰国的土壤......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教学设计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探究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学会量筒、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对试管里的液体进行加热的方法。 2、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

    空气中尘埃含量的测定-环境教学课题

    空气中尘埃含量的测定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活动,了解采用简单的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研究的方法;了解不同环境中尘埃的含量存在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二、活动设计及原理 环境污染......

    研究生《中特》课程教学要求

    研究生《中特》课程教学要求 1、教学时数安排:采取3+1模式,即三节课堂教学,一节课外自主学习(注:第一周和最后一周仍按四节课进行课堂教学)。 2、组建学习团队(每个教学班十个团队......

    2014级研究生中特教学与考核要求(共五则范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安排与考核要求 一、行课时间: 第九周——第十七周开始上课。学生调研课外调研,教师不再停课。 二、教学内容建议 1.《课件》只是......

    毛中特实践教学作业要求

    实践教学作业 模块(一:爱国影片观后感) 论文题目:姓名: 系别专业: 学号: 联系方式: 具体要求:(分值20分) 1 封面统一A4纸打印,写清楚题目(自拟)、姓名、系别专业、学号、联系方式(邮箱......

    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的教学设计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刘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的计数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研究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