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教材,指导学生写好“一句话”的策略研究
基于教材,指导学生写好“一句话”的策略研究
【摘要】写好一句完整的话对于不同能力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老师们经常发现孩子的句子存在许多问题,或不完整或意思不清,这都是没有句子概念导致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让学生从说一句完整的四素句开始,到能写好四素句。这篇文章中谈了一些老师自己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教材; 一句话;写话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中对于写话有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能用一二个句子,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续编故事。可是对于一个刚入学的新生来讲,这些要求明显是不符合实际的。
一、现状分析
现状一: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发现孩子基本上都能正确认读学过的生字,但要求把几个打乱顺序的词语排列成句时,总是会出现语句不通的错误,或者出现口语化的表达。现状二:到了一年级下学期,有了写话的要求,学生对句子整体概念认知的欠缺,在写句子时经常出现“缺头少尾”的情况。初次接触长句的一年级学生欠缺经验,极易忽视句子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词不达意,甚至出现表达意思南辕北辙的现象;二是一年级的学生词汇积累厚度不够,搭配不够准确,对于词汇的合理精准运用有心而无力。
二、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1人能写清楚四要素,写一个比较完整优美的句子;27人能写出完整的三要素句子,即什么时候谁去哪里干什么;7人写的是二要素,即谁干什么;2人写的是完整的句子,但是没有准确表达图意;2人写的句子完全不通顺。还有10人的句子结束后没有句号。鉴于此,教师要依托教材,积极开发利用文本资源,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为学生写话创设一个平台,为今后的习作打下基础。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理论也告诉我们,低年级练习写话要从一句四素俱全的话练起,即一句话不只要求主谓俱全,还要求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
三、策略实施
(一)挖掘课文资源,从语言到写话
通过课文中的四素句,学习四素句。《失物招领》的第一自然段就是一句非常标准的四素句: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去植物园参观。在学习课文时,通过问题“课文讲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哪些人”,找到相应的段落进行学习。
结合课文内容,写好一句话。《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四素齐全,学完课文后,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找找“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很容易找出这四个要素,说出一个四素句。在孩子的脑海中逐渐有了四素句的概念。
结合课文插图,写好一句话。低年级教材配有通俗易懂的插图,学生愿意看,也容易接受,这就创造了一个相对轻松的训练环境。学习课文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用四要素来说一句。让孩子通过观察图画,用一个四素句来说说图画内容,说的同时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帮助。
结合课文小泡泡资源,写好一句话。学习了《村居》和《春晓》后,小泡泡中有个话题“我们一起做个风筝去放吧!”学生实践后,写了四素句。例:今天的品德课上,我们在操场上放风筝。星期天,爸爸带着我们在广场上放风筝。
(二)挖掘语文园地资源,从扶到放写话
(1)结合“日积月累”,补充写话。“日积月累”中的词是根据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或易错难记的字,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重组,精心编排而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利用某一个词或词组把一个四素句补充完整。如:第一单元中的日积月累: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万里无云 五颜六色 百花盛开 欢歌笑语。学生积累这些词语后说的四素句:春天到了,百花盛开,蝴蝶和蜜蜂忙着在花间采蜜。
(2)结合“口语交际”,概括写话。口语交际在新课程教材中很常见,它涵盖了听和说的功能,在口语交际中,也可以一句话训练。每节口语交际课上由于老师们精心创设交际情景,孩子们在这种营造的氛围中都很愿意、也很大胆地参与,使得孩子们的口头语言表达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有意地引导孩子将本次口语交际内容概括为一句话写下来。
(3)结合“展示台”,体验写话。每单元的展示台都设计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活动过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所以我们同样也可以把这些活动作为学生说话写话训练的素材,鼓励引导学生把参加活动的经历、感受和收获等用一句话记录下来。
本册展示台有六个单元都是让孩子们交流在课外通过不同途径认识的生字。在生字交流之前,我一般都会让他们说说是什么时候在哪里认识的生字。
(三)体验实践活动,自主写话
低年级孩子的兴趣和冲动来得快,消失得也快。教师可以有意识的结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特点,通过简单有意思的活动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如坚持“一日一句”,对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产生一些有针对性的兴趣和意识。本学期我们也开展了许多活动,如春游,运动会,亲子活动,木偶剧……每次活动结束,我都会让孩子来用四素句说一句话日记。
今天,我们去柳浪闻莺春游,我很高兴。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观看木偶剧《老猪和小猪》,有趣极了!
3月29日,我们班在玉皇山上植树。我和刘彦辉一起种了一棵树苗。爸爸说:“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
后来活动时,老师不再帮助,让学生自己写一句话日记。
四、总结
写好“一句话”在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训练中非常重要。通过一个学期这样的实践,学生基本都已经掌握一个“四素句”的概念,为下学期的写几句话打下扎实的基础。
(编辑:马梦杰)
第二篇: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湖北省郧县城关一中刘峰
记叙文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文体,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内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方法,表达一定的中心意思和感情。它在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练习其它各种体裁文章的基础,它的基本表达方式、写作思路和结构特点等对于别的文体,都有普遍意义。下面就如何进行记叙文的写作教学谈谈我的看法,以便同行们指教。
记叙文主题,也称主旨,或称中心思想,一般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和描写来表现的。任何文章的主题,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实际生活的素材的基础上,通过作者的思考、提炼,逐渐形成和产生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主脑”和“灵魂”。在学生作文定了题目,有了写作材料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立意”,就是确定主题,主题要明确、集中,让学生知道写这篇文章的宗旨,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主题不明确,信笔写来,必然是堆砌材料,不知所云,也就达不到写作的目的。
主题在作文中起指挥全局的作用,决定着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动笔之前,要让学生清楚,这篇作文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问题越明确,目的越单纯越好,动笔写作时要紧扣主题,围绕主题行文,力求不离题、不跑题。在使用材料表现主题上,要做到集中、严密,避免与主题脱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在写作中十分重要。学生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记叙文可按写人、记事分类。写人应从教师、同学、父母、朋友等最熟悉的人中去收集,收集能反映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风貌的典型材料。记事应从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挖掘,注意掌握一些有头有尾、有情感、有意义的事件。
可以从以下必个方面来准备材料:
1、写自己:这是写个人的成长。可以写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的好成绩;也可以通过某个人的影响、教育而战胜了自己,克服了缺点;也可以通过某件事或某一经历受到教育、启发;还可以写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的挫折、困难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前途等。
2、写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这可以围绕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事情来写;也可以写家庭成员给我的影响;家庭的幸福、欢乐、忧愁等。
3、写学校:学校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环境。可以写同学之情、老师的教诲、集体的温暖、生活的启示。
4、写社会:重点积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社会上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歌颂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有了明确的主题和具体的材料以后,就可以安排文章的结构了,结松的安排也十分重
要。它不单是写作的技巧问题,实质是作者思想方法、认识方法的反映,是作者写作思路的体现。结松布局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和严密。结构凌乱、松散,往往是作者思路混乱造成的。只有思路清晰才能表达清楚;只有思路精密,才能结构严谨就一般来说,记叙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总式:即总起——分述——总收式。它的特点是:开头总起,点明题意;主体
部分,分层展开;结尾归纳总结,又与开头相呼应。
2、并列式:就是文章各层之间是并列、平行的关系,但各个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总括起来表现或说明一个中心。如《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这一类型。
3、递进式:就是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必要准备,后部分是前一部分的必要发展。全文起承转合,逐层递进,最后点明题旨。如《白杨礼赞》、《爱莲说》等属类。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通过结构训练和辅导,使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学会“搭架子”的本领。但文章的结构应当服从于内容,同时各种结构形式也不是灵妙药,不可生搬硬套,要引导学生领会要点,灵活运用。
怎样进行记叙文的练习呢?按照记叙文文体的基本要求和表达方式,首先,可以把它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几个类型。然后将它再分解,如写人的可以进一步分为人物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等。然后根据各人片断的写作要求和特点,列举范文进行示范,再辅之以报刊文章和习作的引导,让学生按照练习范围,进行片断仿写和独立单项练习,最后,在完成各项片断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整篇训练、整篇写作。
总之,教师在按照程序进行作文指导和训练时,一定要本着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单项到综合,从片断仿写独立完成,不断练习反复实践,逐步提高,使作文训练走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符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我想信,认真按照这一方法加强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大大的提高。(胡昌贵 荐)
第三篇: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策略指导研究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策略指导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究背景研:
1.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从而挫伤本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它各科成绩。如何开展有效的学习指导,是我们急需解决的。
2.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严谨的教学结构,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进而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教师教学能力得以提高,教学相长。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促使高一学生尽快掌握正确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的学习兴趣。
2.中学数学教育是打基础,奠定人的发展的教育,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有意义、最有普遍应用性的数学,其价值首先体现在利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和教学方法去认识、理解和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数学教学去培养学生会用数学地提出问题,数学地研究社会,这就要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与数学的思维模式去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勇于求异,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3. 学校数学教育主要任务不仅在于传递固有文化为满足,更积极强调对未来充满“挑战性”、“暂时性”、“多样性”及“新奇性”的社会的需求。因此,框架于课堂教学,教师把现有教材组织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而又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得到发展,教师与学生相互成长,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
三.研究过程:
(一)调查了解学生现状
我们通过个别座谈、小组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并注意高初中衔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磨练其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把课前准备过程、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施控制、课后教学反思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调查,分析,整合,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方面: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
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在我们广州市可以说是普及了高中教育,因此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拨性,同学们都很容易考得高分。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拨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拨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 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你会后悔莫及的。同学们不妨打听打听现在的高三,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现在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而而焦急得到处请家教。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二)实施开展高一年级数学科学习策略指导 通过一段时间的高中数学学习,针对学生中学习出现的问题,我们高一年级19个班在教研组的组织下,全体高一数学科任教师与数学学困生的参与下,开展了一次生动的数学科学习策略指导亦即学法指导。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课题组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生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
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会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3学习能力的指导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4应考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5 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2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①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②相机点拔。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④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3)数学学法的矫正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扎曾、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3.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挖掘教材因素,疏通信息渠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
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
四.《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策略指导研究》效果
通过实践研究,教师逐步自觉把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这三个教师可控制变量融合在数学教学模式中,使学生数学学习分化,学习困难得到初步抑制。从某种程度说,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能力,提升了专业素质;同时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带动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目标、新课改的手段方法进行;这无形中给教师注入了动力,他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丰富充实自己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断地实践,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实施教学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1)学生具有较强的持久的学习动力。由于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参与、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获得亲身体验,激发了探索和创新的强烈欲望,逐步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之加强了学习习惯培养、进行学法指导,逐渐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2)学生具有较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能激活和维持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状态;能分析学习情景,提出有关的学习问题,能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能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和修正学习行为;能正确评价学习效果。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形成。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3)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课题研究中促使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我内化;逐步使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学会”成为“我会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五.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问卷法和实验法。
(1)调查、问卷法:我们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经过统计整理与分析,了解原因、回答既定问题。前后座谈调查了上百名学生,问卷调查了19个班的近300多名学生,得到了许多详实的数据和经验,为研究提供了新理论和思想。
(2)实验法:我们利用教学实践来验证教育理论的有效性、可行性,前后共有19个班实践开展了学法指导,锻炼了一批教师,培养了一批学生。六.分析与讨论
1.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中,有若干本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例如:智力潜质、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交往圈等因素,都对“学困生”的形成和转化有重要影响;如何应对这些教师不可控制变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因为研究周期较短,仅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以及限于我们本课题研究人员能想到范筹内进行研究。有些结果得到实践论证;但更多的处在摸索探究阶段,甚至有一些是体会反思,需要在更大范围研究论证。
3.限于研究者的理论修养、实践经验、能力水平;可能使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有许多局限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验证,敬请专家同仁指导。
第四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童话故事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童话故事
童话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体裁。因此,学完童话这组课文,我决定让学生创编自己的童话故事。
说干就干,我们一起着手准备,大部分孩子们表现积极,有个别孩子面露难色。
首先通过启发谈话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学们都爱听童话,爱看童话。童话是通过大胆而又合理的幻想来编写的新奇有趣的故事。同学们心里一定装着许多的童话故事,每个故事都是那样离奇有趣。为了帮助同学们也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在神奇美妙的童话世界里飞翔,让我们也一起来试着编童话,看谁编的童话离奇有趣。
其次,通过分析范文来领悟写法。在这篇童话中,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故事为什么会这么生动有趣、吸引人?在小组里交流。最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尝试写下来。
(1)写童话,可写的东西很多,大到自然万物,小到身边一事一物,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事物,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用童话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2)想一想,自己准备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给人什么启发。
(3)把想好的故事互相说一说,交流评议。其他同学可以帮助补充、修改习作,并指导修改。
(4)完善习作。指导自改习作。把写好的文章读一读,对照要求自己修改。
2、按要求四人小组互批互改
孩子们自写得童话故事没有我预想的那么好,大部分同学都是模仿范文写的,缺少个性特色,他们的想象力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我不禁感叹孩子们的想象力哪去了呢?
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儿童在其活动之中,常常不自觉的运用夸张、想象、幻想、比喻、拟人等方法形象的表现内心世界,这时的儿童其实就俨然成了一个“童话作家”。可是儿童受其知识、认知能力的局限,表达的故事往往零散、不系统。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才能激发儿童天生的童话才能,更清楚、准确的创作完整的童话故事。
采取多种方法,学写童话故事。
1、续编、改编童话,推陈出新
童话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每一位小朋友,有的童话让他们读后意犹未尽,老师应注意把阅读和作文融为一体,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或对童话内容进行深加工,或对童话的情节进行延伸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学完《陶罐和铁罐》一文后,我让学生思考,如果你们是铁罐,会怎样跟铁罐说话?请同学们联系文章想象,把它写成一篇童话。又如学完《狮子和路》这篇童话后,让学生拓展想象:小鹿再次来到池塘边,又会怎么说?通过续写童话,不但让学生对课文蕴涵的哲理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2、创编童话,展示个性
马斯洛说:“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可见学生的创造力之强,他们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的。因此,抓住学生以想象见长的优势,设计多种训练的形式,引导他们在作文天地无拘无束地放飞创造和想象。
(1)看图创编童话
古代诗歌中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虽然是平面、静态、无声的,但这恰恰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借助想象,大胆演绎图画情节,变平面为立体,静态为动态,无声为有声,展现出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生命活力。比如让学生看一幅桌子上的文具:钢笔、橡皮、卷笔刀、书本等静物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它们都会说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呢?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写。
(2)听音创编童话
让学生听听一段没有说明的声音,然后让其想象出一篇童话故事。如:小溪、河流和大海,谁也离不开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无数条小溪汇成了河流;无数条河流汇集成浩瀚的大海;这大与小,这汇集的复杂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出无比美妙的故事,展开想象去尽情、大胆地写出童话故事吧!让学生以《小溪和大海》编出一篇童话„„这样的作文形式比较新颖,学生创作兴致很高,容易展开想象的翅膀。
(3)联想创编童话
采用“词语麻辣串”的形式,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联想可能发生什么事,用这些几乎毫不相关的词语巧妙大串联起来,把普通的生活现象变化为奇异的童话故事。如用“西瓜、蚂蚁、轮船”写一篇童话。又如用“树桩、小鸟、沙漠”写童话。学生对于词语中所产生的内在联系,构思童话,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根据情景创编童话
作文是生活和思想,环境和情感相溶合的产物,创作思路离不开情境诱发,编写童话更是如此。老师应千方百计把学生带入情境,强化感受,发展创造性思维。比如放风筝,学生看见满天的风筝在空中自由的飞舞,学生一定也有太多的想象。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我是一只风筝,飞翔在蔚蓝的天空中,会有什么奇遇呢?学生的奇特想象定会丰富多彩,写出的童话故事也一定是生动有趣!
第五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
刘芳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训,也是人们取得成功的经验。他告诉我们读书要动笔,随时记下读书的心得体会。我们上语文课的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把读书后的收获记下来呢?浅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首先,应了解读书笔记的类型。读书笔记一般有批注、摘录、提纲、心得四种。写读书笔记时,应根据写笔记的目的、书的类型及自己的习惯,确定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
1、批注笔记。凡自己的书,可在读书时用笔圈圈、点点、划划、写写,运用一套相对固定的标记符号。例如,在生字的下面用“______”标出,查阅字典后注上拼音;在一些精彩的句段下面用“„„”点明;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用“?”注上;在书的空白处,扼要写上对某一句段的评析。
2、摘录笔记。就是将书中的精彩观点、新颖材料及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以备将来选用。这种读书笔记是大量的。做摘抄笔记时,最好让每段摘录自成一段。后面还应写上摘自什么书,多少页,该书的作者是谁,出版者是谁,哪一年出版的,都应写在摘抄的后面,以备将来查验、核对。两段摘录之间留下较大空白,这样做一是使摘录的眉目清楚,二是留下空白便于将来翻阅、运用时可以作批记。
3、提纲笔记。就是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
4、心得笔记 就是阅读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出来。写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两个字,一个是“读”,就是要把文章读懂,另一个就是“感”,要有感而发,千万不要空泛地议论。
5、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如此反复,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了。
6、卡片式。就是用厚纸剪成大小一样的卡片。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下来,再按书卡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每天拿出几张卡片读一读,背一背,日积月累,脑子积累的词汇材料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时,就可以从脑子的“储蓄库”里搬出来用,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和课内教学结合起来,写分析性笔记
平时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常常会和学生一起对课文进行总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人物或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哪些词句用得比较好?可以让学生摘抄好的词、句、段,并写出这次词句好在哪里?如果我们把这种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学生的读书笔记就不会是千人一面的摘抄或不着边际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坚持写这样的读书笔记,学生会逐渐具备不同体裁内容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由于分析性读书笔记会引导孩子们主动去品味一些好的词句的表达方法,所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在传统的读书笔记上写创新性笔记
俗话说“有创新才会有进步”,以下是我今天要重点推出的新方案。我们可以照着下面的方案让学生的读书笔记变得生动可感起来:(1)想象你就是书中的某个人物,根据“你”的经历和感受续写一个故事。
(2)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对作品进行拓展、扩写。
(3)想象着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有关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对他问任何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进行回答。
(4)根据该书表现的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写感受。(5)给书中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给他提提你的建议。
(6)回顾整本书的内容,给出你对这本书的评价,结合具体实例来谈出感悟。
(7)我读书,我快乐。即写出你在读书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
这样的提示,可以让读书笔记具体可感,而且降低了难度。我们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逐步训练,交替使用。当然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还可以有更多种形式,这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引导小学生长期把读书笔记坚持写下去,并真正地写有所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形式不要过于单一,数量要求不要过多,质量不要苛求过高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评价与交流,发挥读书笔记的多功能作用;通过展示与评比,让他们初尝读书笔记带来的喜悦。从而让我们的孩子们能真正的爱上阅读,爱上写作,从而精心描绘出属于他们的别样精这本书的评价,结合具体实
感
悟
读书笔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到教师都要有明确的计划,特别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时刻有计划感。
读书、思考、想像、写作、成长,样样都不能少,读书笔记是“五位一体”。
读书笔记年年写,记载着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成长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