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的昼夜交替问题 问题突破

时间:2019-05-15 06:0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飞机上的昼夜交替问题 问题突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飞机上的昼夜交替问题 问题突破》。

第一篇:飞机上的昼夜交替问题 问题突破

飞机上的昼夜交替问题

这一类地理测试题,常常令很多同学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其实这类题目的解决关键是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1)地球的自转方向及角速度Φ0;

(2)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方向及角速度Φ地;(3)以太阳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方向及角速度Φ阳。下略举数例予以说明。

例题1.(潍坊市四县(市)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在30°N纬线上,若飞机向东以15°/小时的速度飞行,那么飞机上的人将经历

A、昼夜长短相等 B、昼夜长度均增加了一倍 C、昼夜长度均减小了一半 D、太阳永不西落或东升

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Φ地=15°/小时;由于Φ地与Φ0方向一致,因而以太阳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Φ阳=Φ地与Φ0的叠加=Φ地+Φ0=15°/小时+15°/小时=30°/小时。以太阳为参照物看到的飞机绕地飞行一周(即完成一个昼夜更替周期)所需的时间=360°÷30°/小时=12小时。在飞机上一个昼夜更替周期变成了地面上的1/2,由于飞机运动是匀速的,所以飞机的昼夜各变为地面上的1/2。答案为C。

例题2.一飞机沿赤道以555km/小时的速度向西飞行,乘客感觉到的昼夜长短是

A、昼长约12小时,夜长约12小时 B、昼长约9小时,夜长约15小时 C、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18小时 D、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6小时

解析: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弧长为111km,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该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Φ地=(555÷111)°/小时=5°/小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Φ0=15°/小时。但由于飞机的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相反,且Φ地﹤Φ0,因此以太阳为参照物看到的飞机绕地飞行情况为:飞机绕地向东飞行,角速度Φ阳=Φ0-Φ地=(15-5)°/小时=10°/小时。在飞机上一个昼夜更替周期=360°÷10°/小时=36小时。在赤道上昼夜等长,所以乘客感觉到的昼长=夜长=36÷2=18小时。答案为C。

例题3.(江苏省海安中学2005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某飞机于2004年9月23日下午6时从北京机场起飞,自西向东环球一周,48小时后飞回北京机场。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飞行员在飞行途中看到太阳一直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B、在经过120°E、120°W和0°经线时都能看到日出 C、在经过180°经线时看到了日落

D、该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昼夜

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该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Φ地=360°÷48小时=7.5°/小时,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以太阳为参照物看到的飞机绕地飞行情况为:飞机绕地向东飞行,角速度Φ阳=Φ地+Φ0 =(7.5+15)°/小时=22.5°/小时。在飞机上感觉到的昼夜更替周期=360°÷22.5°/小时=16小时,该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经历的昼夜个数=48小时÷16小时=3。答案为D。

巩固练习

1.(2004届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性考试(第二次))假设一探险者驾驶轻型飞机,以555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东环球飞行一周。探险者在飞行过程中感觉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约9小时,夜长约9小时 B.昼长约12小时,夜长约12小时 C.昼长约10小时,夜长约11小时 D.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18小时

2.有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B机场正值日落。读下图完成(1)-(2)题。

(1)降落到B机场时,当地时间为:()

A.7月2日11时 B.7月1日21时

C.7月1日19时 D.6月30日19时(2)从A机场飞行到B机场经历的时间是:()

A.6小时 B.10小时 C.14小时 D.22小时

3.假设一探险者驾驶轻型飞机,以555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东环球飞行一周。探险者在飞行过程中感觉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约9小时,夜长约9小时 B.昼长约12小时,夜长约12小时

C.昼长约10小时,夜长约11小时

D.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18小时

答案: 1.A 2.(1)D(2)A 3.A

巧用角速度解决地理难题

-----谈飞机上的昼夜交替问题的创新解法

这一类地理测试题,常常考查到学生知识弱区或盲区,令很多同学感到茫然无所适从。下略举数例予以说明。

例题1.(湖南省长郡中学2007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一飞机沿赤道以555km/小时的速度向西飞行,乘客感觉到的昼夜长短是: A、昼长约12小时,夜长约12小时 B、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18小时 C、昼长约9小时,夜长约15小时 D、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6小时 解析: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弧长为111km,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该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V飞机=(555÷111)°/小时=5°/小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V地球=15°/小时。但由于飞机的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相反,且V飞机﹤V地球,因此以太阳为参照物看到的飞机绕地飞行情况为:飞机绕地向东飞行,角速度V太阳= V地球-V飞机=(15-5)°/小时=10°/小时。在飞机上一个昼夜更替周期=360°÷10°/小时=36小时。在赤道上昼夜等长,所以乘客感觉到的昼长=夜长=36÷2=18小时。答案为B。

小结:以飞机在赤道上空飞行为例,其飞行角速度为V飞机 =5°/小时(555千米/小时),以太阳为参照物看到的飞机绕地球飞行角速度为V太阳 =V飞机+V地球 或V太阳 =V飞机-V地球

(大的V减去小的V)(1)飞机向东飞行,其绕地球飞行角速度为V太阳=V飞机+V地球

即V太阳=5°/小时+15°/小时=20°/小时,其昼夜更替周期为360°÷20°/小时=18小时,昼=夜= 9小时,与地面(赤道昼夜更替周期为360°÷15°/小时=24小时,昼=夜= 12小时)相比,昼夜均变短;

(2)飞机向西飞行,其绕地球飞行角速度为V太阳=V飞机-V地球,因V飞机﹤V地球,所以V阳= 15°/小时-5°/小时=10°/小时,其昼夜更替周期为360°÷10°/小时=36小时,昼=夜=18小时,与地面(赤道昼夜更替周期为360°÷15°/小时=24小时,昼=夜= 12小时)相比,昼夜均变长。

其实这类题目的解决关键是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1)地球的自转方向及角速度V地球;

(2)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方向及角速度V飞机;(3)以太阳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方向及角速度V太阳。

例题2.(湖北省黄冈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某飞机于2004年9月23日下午6时从北京机场起飞,自西向东环球一周,48小时后飞回北京机场。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飞行员在飞行途中看到太阳一直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B、在经过120°E、120°W和0°经线时都能看到日出 C、在经过180°经线时看到了日落 D、该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昼夜

解析:该飞机刚好从晨线上起飞,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该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V飞机=360°÷48小时=7.5°/小时,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以太阳为参照物看到的飞机绕地飞行情况为:飞机绕地向东飞行,角速度V太阳= V物体+ V地球=(7.5+15)°/小时=22.5°/小时。在飞机上感觉到的昼夜更替周期=360°÷22.5°/小时=16小时,该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经历的昼夜个数为48小时÷16小时=3。答案为D。

例题3.(湖南名校联考)在30°N纬线上,若飞机向东以15°/小时的速度飞行,那么飞机上的人将经历

A、昼夜长短相等

B、昼夜长度均增加了一倍 C、昼夜长度均减小了一半 D、太阳永不西落或东升 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V飞机=15°/小时;由于V飞机与V地球方向一致,因而以太阳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V太阳=V飞机+ V地球=15°/小时+15°/小时=30°/小时。以太阳为参照物看到的飞机绕地飞行一周(即完成一个昼夜更替周期)所需的时间=360°÷30°/小时=12小时。在飞机上一个昼夜更替周期变成了地面上的1/2,由于飞机运动是匀速的,所以飞机的昼夜各变为地面上的1/2。答案为C。

方法归纳: ①物体向东运动时,昼夜交替周期小于一个太阳日。

V地球

=15°/时 V物体>0°/时 V太阳=15°/时+ V物体,(V地球为地球的自转角速度;

V物体为以地面为参照物的物体绕地角速度;V太阳为以太阳为参照物的物体绕地角速度)物体昼夜交替周期=360°÷V太阳<24小时

②物体向西运动时:其绕地球运行角速度为V太阳=︱V物体-V地球 ︱。a.若物体运动角速度小于15°/h,则V太阳< V地球, 则昼夜交替周期大于1个太阳日。

b.若物体运动角速度等于15°/h,则V太阳=0, 则物体运动与太阳保持相对静止,无昼夜交替现象。

c.若物体运动角速度大于15°/h,但小于30°/h,则V太阳<15°/h, 昼夜交替周期大于1个太阳日。

d.若物体运动角速度等于30°/h,则V太阳= 15°/h, 则昼夜交替周期等于1个太阳日。

e.若物体运动角速度大于30°/h,则V太阳>15°/h, 则昼夜交替周期小于1个太阳日。

巩固练习

有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B机场正值日落。读下图完成1-2题。

1、降落到B机场时,当地时间为:()

A.7月2日11时

B.7月1日21时

C.7月1日19时 D.6月30日19时

2、从A机场飞行到B机场经历的时间是:()

A.6小时 B.10小时 C.14小时

D.22小时

北京时间2007年9月23日12时,一架飞机从某机场(东经120度,北纬22度)起飞,沿纬线圈向东作环球航行,12小时后返回原地。据此回答:

3、飞行过程中飞行员能观察到的日出日落次数是: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B、两次日出一次日落 C、一次日出两次日落、D、只有一次日落

4、该飞机上的昼夜交替时间为:

A、6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D、24小时

5、一架飞机在赤道上空从当地时间正午12时起飞,自西向东飞,每小时飞越经度15度。当飞机24小时绕地球一周后,经历的日出、日落数为:

A、两次日出,两次日落 B、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C、两次日出,一次日落 D、无日出、日落现象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假设一探险者驾驶轻型飞机从图中的P地出发,以555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东环球飞行一周。完成17~21题。

17.探险者在飞行过程中感觉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长约9小时,夜长约9小时 B.昼长约12小时,夜长约12小时 C.昼长约36小时,夜长约36小时 D.昼长约18小时,夜长约18小时

18.探险者在飞行过程中,经历的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准确测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值为60°

B.看到某大陆上有一个很大的湖泊,该湖泊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 C.在某大洋上空,遭遇到正生成的台风云系

D.在某大陆上空,拍摄到成群的斑马和羚羊奔跑在草原上

19.图中B地所属气候的成因是()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B.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C.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 D.地形和寒流的影响

20.BP两地实际距离约为()

A.500千米 B.1000千米 C.700千米 D.900千米 21.图幅范围内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臭氧层空洞 D.温室效应

答案: 1.D 2 A

3、C,4、B

5、A

17、A、18、D、19D、20C、21B、22B、23D、24B

第二篇:昼夜交替教案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情景。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 2、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对此,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讨论交流。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个秘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我们都知道了白天形成是太阳照射地球的缘故,(课件)

1、你认为昼夜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做个实验就清楚的知道了。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手电筒和地球仪,他们分别代替太阳和地球,你们能动手模拟一下白天是怎么形成的吗? 提醒一下: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我们以祖国为例,确定好祖国的东方和西方,分别用两种转发来实验。(逆时针旋转)

2、学生分组模拟实验,讨论昼夜的成因。

3、分组汇报。

老师很高兴大家都解开昼夜交替的奥秘了,下面你们可以多转几圈,仔细观察一下昼夜交替的过程。

(学生打开手电筒,照射地球仪)

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昼夜是怎么形成的了吧?

太阳的东升西落

活动二:模拟实验,发现时差

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模拟实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所处的昼夜状态正好是相反的呢,比如当中国处在白天的时候,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夜晚呢?让我们的祖国处在白天的状态(学生转动地球仪,自己去发现)

哪些国家和地区是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是黄昏? 这样说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时间就有了差异了,他们的时间又能差多少呢?(视频)2、小组实验,填表。3、汇报。

活动三:根据已知地点的已知时间,推测其他地点的所处时间

1、我们知道了昼夜形成的原因,你能解释这个问题吗?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 20 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1)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

(2)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2、学生分组讨论

3、分组汇报。

这就是时差(放光碟)

活动四: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模拟实验知道了昼夜交替的成因以及时差是怎样形成的,这得益于我们的古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可我们的古人为了弄懂其中的奥秘却经理了长时间不懈的努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古代科学家经历了怎样的一个科学过程。

1、分组自学书 P8 页内容。讨论:(1)这几种传说和理论中,哪一种更加可信?

(2)找出这几种理论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2、分组讨论;

3、分组汇报;

4、阅读了这些资料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师: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第三篇:昼夜交替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第二小学 原鹏飞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提出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假说,并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能引用实验收集的证据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价值观:树立在没有其它新证据之前,大胆猜测假设,并努力验证自己的猜测的意识。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有很多可能的假说。

教学难点:根据假设进行模拟实验,结合模拟实验进行观察研究,根据现象修正自己的假设。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地球仪若干。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分别描写黑夜和白天景色的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美吗?接着看。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对比这两组诗词,你有什么发现? 引出白天、黑夜,并概括为昼、夜。

白天黑夜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地球真是奇妙无比。太阳东升,白天来到,人们学习、工作;太阳西落,夜幕降临,人们可以好好休息,那么你知道这白天黑夜,也就是昼和夜是怎样产生的吗?

2、引出“昼”“夜” 形成的原因。(课件演示)

3、揭示课题

现在我们这里是白天,也就是昼,昼过后是夜,夜过后第二天又是“昼”,昼过后又是“夜”。我们所在的这一地区一直明亮黑暗在交替变化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板书课题)

二、大胆假设

1、在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这一现象呢?想一想。如果我是太阳,这个男孩是地球,我们都不动,会是什么情况?

2、太阳和地球在运动时可能会有那些状态呢?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我们可以进行大胆的猜测,这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许多同学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写一写、画一画,同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长要做好记录,咱们比比哪组的想法多。

3、交流、补充。在黑板上标示出学生假设的情况。

4、现在请同学们就我们黑板上总结出来的这几种假设快速地和书上的猜测进行一下对比,看看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5、同学们真厉害,大家不仅得出了和书上一样的猜测,而且还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佩服!科学研究就是要大胆猜测,有了那么多的想法,那你觉得哪几种运动状态出现昼夜交替的可能性较大。

三、模拟实验

1、我们得出了这么多的假设,但别高兴的过早,我们这还只是纸上谈兵,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呀!那怎么办呢?如何来验证你的想法呢?

2、出示实验提示,并解读其中的重要环节。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师巡视指导。

4、全班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四、总结分析

1、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2、那你认为哪一种才是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的真正原因呢?

3、播放视频,引发思考。

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发现这几种猜想都有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到底哪种猜想更合理呢?请看科学家的解释。

4、全课小结

同学们,对于一个自然现象人们可能会有很多种解释,但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所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节课大家通过观察、猜测、讨论、验证对昼夜交替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只要大家继续寻找新的的信息和证据,一定能就昼夜交替这个现象作出最正确的解释。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太阳

地球

1、不动

围着太阳转

2、围着地球转

不动

3、不动

自转

4、不动

自转并围着太阳转

第四篇:1.1.3 昼夜交替教案

内江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2.能够读图判别晨昏线和运用晨昏线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球仪演示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2.运用图片分析和解释晨昏线的判别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本质性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区别。2.晨昏线的判别。

教学难点:

晨昏线的判别和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地球仪和书本插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开始上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白天黑夜不断交替,我们地理上把白天黑夜叫做昼夜,那么我们今天我们就从地理的角度来研究一下我们生活中的昼夜交替现象,这也是我们地球自转的第一个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板书)

一、昼夜现象(板书)

内江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课学习】

[提问] 请同学打开你们的书,翻到十六页,快速浏览这一部分内容。同时,思考一下为什么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学生回答:

[讲解] 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够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黑夜)。这样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它是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由地球自身的特性决定的,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二、昼夜交替的原因(板书)

[过度] 我们都知道地球无时无刻都在自转着,同时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就会发现白天和黑夜不断转换,引起昼夜交替现象。

[小结] 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得出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着重区分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

三、昼夜交替的周期(板书)

[提问] 同学们,我们知道的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那么通过刚才的看书,有没有同学知道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少呀?

学生回答:

[讲解] 不错,就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的,所以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昼夜交替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四、晨昏线(板书)

[过度] 由于太阳距离地球非常遥远,我们粗略得把太阳光线看作是平行光线。请同学看图1.19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半球和夜半球。而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讲解] 顾名思义,晨昏线是由晨线和昏线构成。晨线就是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昏线就是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在这里要着重强点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它是判别晨昏线的关键。

[过度] 我们学习了如何判别晨昏线,那么,它有哪些特点呀?请同学看图1.19,归纳一下晨昏线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讲解] 晨昏线有如下特点: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大圆的圆心和球心重合);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永远平分赤道,可以点出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点;与经线圈的关系重合或者有夹角,夹角a的范围在0度到23度26分,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

内江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五、昼弧、夜弧(板书)

[讲解] 晨昏线把纬线圈分割成了两半,位于昼半球的这部分纬线叫做昼弧,位于夜半球的这部分纬线叫做夜弧。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

一、昼夜现象

二、交替原因

三、交替周期

四、晨昏线

1.构成 2.特点

五、昼弧、夜弧

第五篇:昼夜交替叙述故事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叙述故事

袁卫华

昼夜交替现象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

昼夜交替现象,这课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地解析。这就要用到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安排在本单元的后几课,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难度难。这样一个探究体验的过程,虽然最后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从而学着尝试应用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十分重要。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五九屯垦博物馆白天与三五九屯垦博物馆夜景图片的异同,感受阿拉尔市的美丽,认识常见的昼夜现象。然后巧妙追问,轻松自然地引出课题“昼夜交替”。如出示一组白天和晚上的对比图片(三五九屯垦博物馆)让学生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五九屯垦博物馆,介绍三五九屯垦博物馆(白天和晚上的)对比图。再出示几组图片的昼夜对比地效果图片,问:我们看来这些建筑物图片,孩子们发现了他们有什么不同吗?孩子们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接着看课件,想一想为什么有白天和晚上的不同,然后回答问题。在出示地球昼夜图,问:在这张图上,哪个是白天,哪个是晚上?谁使得地球不同地方出现了亮和暗的不同。然后师再说明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被照亮的一面是白天,叫昼;背对太阳的一面是晚上,叫夜,正因为如此,地球上才有昼夜现象。再看课件,体会昼夜交替现象:现在是什么时候?(昼)昼过去了是什么时候?(夜)那夜过去了又是什么时候?(昼)昼过去了是什么时候?(夜)那昼夜会不停地交替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和太阳如何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科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是提出了很多的假设。然后再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论证,最后发现规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昼夜交替现象的“距离”,为上课做好铺垫。

第二、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猜测是科学课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也是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型。首先用小游戏的形式 找2个学生上来,一个充当地球,一个充当太阳,让他们模拟地球与太阳的运动,鼓励其它学生大胆猜测。学生猜想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用手比画运动的方向。其次收集学生的假设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⑤地球太阳同时自转等。老师再适时出示教科书第72页的四种假设的课件。如此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第三、昼夜交替现象的摸拟实验

假设是对昼夜交替现象形成原因的猜测,而实验则是一种收集证据的方法。我在这一实验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实验中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交替原因的问题,形成信息互补,使小组成员通过合作,通过实验,来认识昼夜交替的原因。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手电筒、地球仪,给学生介绍实验器材用法。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我国新疆乌鲁木齐,并标出东、西方。接着,我向学生阐述: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学生分组操作,引导学生先找到“昼夜交界线”,启发学生思考哪边进入白天,哪边进入夜晚。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自西向东。然后,学生分组实验:用电筒照着地球仪,转动地球仪,学生观察地球仪上乌鲁木齐的昼夜变化情况,并表述出来。学生实验时,我每组巡视,个别指导。最后,我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课件“填空”表,学生一边演示,一边填出答案。当学生得出的答案有误时,可以让其它学生来补充,但仍要给他以鼓励。

第四、有多少种可能的解析 活动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我又展示昼夜交替现象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变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其变化是有一定规律而且能从中发现掌握规律的变化;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将学生的好奇心善加引导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行为。如第一组汇报完后学生尝试评价。教师引导评价要点:示意图能否清晰反应太阳地球运动关系?模拟实验做得怎样?解释得是否清楚?有新的模拟实验和解释方法吗?对解释的尊重、接纳、质疑、评论。

科学课程必须要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中获取事实证据,得出科学结论。首先,我要求全班都站到教室中空的地方,两个学生一组,找到合作伙伴,一个充当地球,一个充当太阳。接着。全班演示:一个充当地球,一个充当太阳让他们模拟昼夜交替现象中地球与太阳的运动方式。然后,由我给学生讲述:地球仪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夜晚,这不就是昼夜交替吗?现在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昼夜交替”吗?学生答:地球仪在自转。

整堂课教学中,经过实际操作、模拟昼夜交替现象变化过程,思考相关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昼夜交替现象的规律。

我把《昼夜交替现象》这节课目标定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推测、猜想昼夜交替现象和模拟昼夜交替现象这三个课堂主体活动,在科学概念方面能了解只要地球和太阳作相对圆周运动,都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初步体会到昼夜交替现象是只要地球和太阳作相对圆周运动,都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合别人的观点能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并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做出修正;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初步意识到地球、太阳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

下载飞机上的昼夜交替问题 问题突破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飞机上的昼夜交替问题 问题突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大多数五年级学生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渠道,都已经了......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孔滩镇万家小学 古莉 教学目的:1、对昼夜交替现象能做出的假说。 2、小组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3、能够运用示意图对昼夜现象的形成进......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马燕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述: 《昼夜交替现象》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学习地球的起始课。昼夜现象的......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邱)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学案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 城南友谊小学王鑫丽 【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P72-74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闫 蕾 【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一课。本课旨在通过大胆猜测、科学探究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一、本课时所属单元教学内容概述: 《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单元。内容包括:1、昼夜交替现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