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在农村存在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不以为然。其实,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设计不同于教案,不同于简单备课,教学设计发挥着比教案,教师备课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学设计针对的不仅是课堂,它涵括了课堂内容,甚至包括一些教师容易忽视的因素。
翻看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本和实际走访课堂后,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还很不符合教学要求,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制订不具体,主要依赖教参书,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真实认知水平。
2、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偶尔使用其他教学方式,很单一,不利于学生参与和思考,教学显得枯燥,乏味。
3、没有重视导入的设计,往往在公开课的时候才给予考虑。平常只是提问旧知识后直接进入下一课。
4、课堂提问设计得很少,在讲课的过程中,从开始讲到结束,中间很少提问,讲完后让学生记住学习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5、没有注重课堂小结,都是自己简单总结后,让学生自己去记了,没有让学生自己总结,相互交流。6.没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而这些问题折射出我市教师队伍存在的一些问题或通病:
1、应付检查式或直接从网上下载,因此没有真正去编写教学设计
2、没有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进的教学理念尚未能较好融入设计;
3、没有针对学生备课,学生活动的设计比较欠缺;
4、缺乏对教学的模式、流程和方法的设计;
5、部分设计缺乏针对性;
6、对教学设计的技术认识不清;
教师必须清楚知道,离开了教学设计,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便不具有针对性,对正常教学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没有合理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有既高效又精彩的课堂!
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1、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因材施教
3、有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
4、有利于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认真改进教学:
1、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和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层次教学,顾及各层次学生的感受。
2、在教学中尽量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训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
3、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语,用别出心裁的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4、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既要难易适度,又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用质疑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用抢答的方式来回答问题,简单的问题尽量让程度差一点的同学回答,既解决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给学生注入了质疑、思考的学习理念。
5、不要忽视课堂小结,重点知识要通过线条式梳理,由学生自己完成,或以讨论形式让学生谈一谈这一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第二篇: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教学设计
通钢三小 刘蕊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换位思考的实质,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⒊过程与方法:全员参与、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或教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换位思考的实质及技能。
难点:怎样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给别人起外号,由学生表演。2.质疑:谈感受。3.小结:在与人交往时要时时处处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节我们就学习换位思考
(二)新授。
⒈谈自己“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讨论: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 讨论: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 总结提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⒉学生有声有色讲小乔的故事。描述小乔的性格特点和待人风格。讨论同学们为什么疏远小乔。
结合实际讨论“己所立而立人,己所达而达人”的实质。总结: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3.“管鲍之交”的故事。就“管鲍之交”谈各自的看法。说说班上同学谅解别人的故事。
说说自己曾得到别人谅解时的内心感受,与同班同学分享。4.小蓉与母亲的比较。阅读小蓉与母亲的故事。
讨论小蓉与母亲的做法为什么不同。
与相关类型的人调换角色,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5.我最欣赏的同学。讨论为什么要欣赏他人。讨论怎样欣赏他人。
交流自己最欣赏的班级同学,他(她)的具体表现是什么。6.小结: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就多一分爱心。
(三)总结
在与人交往时,我们要时时处处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
第三篇: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谁能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你知道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吗?(2000)如果把你出生的年份看成是2000个点,这些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呢?有没有人知道?看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有一个人可以帮我们这个忙。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有一句名言:当你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知难而——退(把名言做成锦囊让学生猜是知难而进还是退)“退是换一种思考方式以退为进,而并非真的退。要退到哪里呢?(锦囊:退到事物的原点而又不失去其本质的地方,慢慢前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小组合作,探求新知
1、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2000个点可以练成多少条线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我们就从2000个点往回退,不喊停。(有的同学就不倒数数了,开始想,有的说0,有的说1,有的说2)哪里才是不失去事物本质的地方呢?2点可以连成一条线段。3个点呢?4个点呢?、、、、、(学生操作不喊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有的同学越练越乱越练越多开始找规律
2、寻找规律获得新知 学生汇报师板书。
通过操作你能发现什么?(从1开始,几个连续自然数相加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
3、练习深化形成模式
8个点能练成多少条线段?12个点呢?20个点呢?2000个点呢?你会算吗请列式。
此时计算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师总结口诀并板书:退退退 进进进 回头看 找规律
5、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数学思考》。可问学习数学思考有什么好处呢?(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2012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小组合作从3角形内角和开始找规律求的方法)(边数-2)x180
四、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指名回答,齐读规律。
五、板书设计 2点共连1 3点共连1+2=3 4点共连1+2+3=6 5点共连1+2+3+4=10 退退退 进进进 回头看 找规律
第四篇:《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数学思考
(一)》教学设计
执教者:张敦太
指导教师:何嘉斌 郭祥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0页例1及练习十八第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设疑,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再数一数,看看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
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用数学的思考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数学思考
(一))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师:同学们,用8个点来连线,我们觉得很麻烦,如果把点减少一些,是不是会容易一些呢?下面我们就先从2个点开始,逐步增加点数,找找其中的奥秘。为了方便叙述我们把这两个点设为点A和点B。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点出A点、B点,并连出线段AB,看哪组同学连得快。„„
师:这2个点可以连几条线段?(生:1条。同步演示课件,动态连出AB。)为了便于思考,老师设计了一个表格记录每次的连线情况。现在老师把刚才的连线情况记入表格中。(之后缩小放至表格内,并出现相应数据,如下图)
师:现在增加1个点C,一共几个点?(生:3个点)请同学们动手连一莲,想一想增加一个点C会增加几条线段,线段总条数又是几呢?(请学生回答并说说怎样连的。)师:你说得很好!。(课件动态演示,记入表格如下图)
师补充:这个3条是由原来的1条增加了2条得到的,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来记录这个变化过程并计算出总条数呢?(1+2=3)师板书: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条)
师:现在再增加1个点D,(课件出现点D)请同学们再连连看,想想:情况又是怎样的?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连的吗?(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演示连线过程,并记入如下图)总条数6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并表示其变化过程呢?师根据回答板书: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6(条)
师:刚才我们连了2个点、3个点、4个点,现在老师不要同学们动手连了,请你们想一想5个点可以连出多少条线段?(师板书:5个点来连成线段的条数:)你是怎样想的呢?(引导学生明白:4个点连了6条线段,再增加1个点后,又会增加4条线段,所以5个点时可以连出10条线段。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同步演示,如下图)总条数10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师根据回答板书:1+2+3+4=10(条)
师:我们了解了1到5个点的连线情况,谁能很快的说出6个点的连线情况呢?那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怎样算呢?请学生回答。(师板书: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15(条))
2.观察对比,发现增加线段与点数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看着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引导提问:点的个数与增加线段条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尝试回答出:2个点时连1条线段,增加到3个点时就增加了2条线段,到4个点时就会再增加3条线段,5个点就增加4条线段,6个点就增加5条线段。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点数相差1。)
师也可以提问引导:当3个点时,增加条数是几?(生:2条)那点数是4时,增加条数是多少?(生:3条)点数是5时呢?(4条)6时呢?(5条)那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师小结:我们可以发现,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就是(点数-1)。(师板书)3.进一步探究,推导总线段数的算法。(1)观察算式,探究算理。
师:下面,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吗?
生1:计算3个点的总线段数是1+2,计算4个点的总线段数是1+2+3,计算5个点的总线段数是1+2+3+4,它们都是从1开始依次加的。生2:我觉得计算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开始加2,加3,加4,一直加到比点数少1的数。
生3 :我发现3个点的总线段数,就是从1加到2;4个点的总线段数,就是从1开始依次加到3,5个点时,就是1一直加到4,这样推理下去,就是从1开始一直加到点数数减1的那个数。
师:那么你说的点数减1的那个数其实是什么数?(生:就是每次增加一个点时,增加的线段数。)
(2)归纳小结。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为止,所得的和就是总线段数。(师板书)因此,我们只要知道点数是几,就从1开始,依次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为止,所得的和就是总线段数。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
三、应用规律解决游戏中问题。
1.师:下面我们就运用这条规律去计算一下课前游戏中8个点能连出的线段数,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之后学生板演算式集体评议)
现实是否真的能连成28条线段呢?我们来看一看:(师课件演示)2.①师:现在我们算了并验证了课前游戏的答案,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可以连成28条线段。有这么多条,难怪同学们数起来会比较麻烦呢!看来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非常方便的计算点数较多时的总线段数。下面就请你们根据这个规律想一想:同一平面内12个点、2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同学们只需列算式,不需计算,看哪组同学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点名演板)②反馈
师:老师想的和你的一样呢!1+2+3+4一直加到11,为了书写方便,这个算式还可以省略不写中间的一些加数,列式可以写为:1+2+3„„+9+10+11(课件示:12个点共连的总线段数列式为:1+2+3„„+9+10+11 师:20个点共连的线段数列式为: 1+2+3„„+17+18+19(课件出示)
四、还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师: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下面就运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看屏幕:(课件示情景问题:10个好朋友,每2位好朋友握手1次,大家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小组合作交流,之后学生回答:这道题其实就可以把它转化为我们刚才解决的连线问题。那么答案就是1+2+3+„+9=45)同学演板算法。
五、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解决其它规律问题。
师:这么多点连出的线段数大家都算出来了,真不错!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尝试从简单问题入手去思考,逐步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来解决它。下面我们就运用这种化难为易的数学思考方法来解决一些其它问题。
1.课件出示练习十八第2题。
师:同学们请翻到书94页练习十八第2题,你们可以用笔在草稿本上画一画,找找其中的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样化解决方法)课件出示答案。
师:同学们真不错!会运用数学思考方法找规律并解决问题,下面再来一题:
2.请看屏幕,课件出示练习十八第3题。也就是书上94页第3题。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找出规律,想想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它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1)小组交流(2)反馈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里分成的三角形个数正好是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2!所以,多边形内角和就等于边数减2的差去乘180?(课件出示答案)
六、全课总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书上91页的例题5和94页的练习十八的2至3题。今天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棒,我们运用了化难为易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了一些问题。其实,从一年级至现在,我们在学习“找规律”和数学广角的内容时,就已经运用了一些数学思考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运用数学思考方法,去探索、研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板书:
数学思考
(一)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 = 3(条)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 = 6(条)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 = 10(条)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 = 15(条)化难为易 寻找规律
《数学思考》教学反思
张敦太
上完六年级下册的整理与复习中的数学思考
(一),从整体上讲我心里感觉还可以。首先,整节课的教学目的已达到,同学们都在我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突破难点,找到规律;其次,例题后的巩固练习量适度,练习题的难度也由易渐难,有坡度;并且课堂上同学们气氛活跃,发言积极,同学们较轻松地上完了这节课,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效果。
当然,细想来,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上课时我过于放不开,喜欢引着学生说。特别在让学生找规律、说规律时,感觉让学生说少了。
2.整节课时间有些紧,我认为让学生计算一个平面内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的题目,应该改成列出计算的算式,就可以省出计算的时间。因为这个计算比较麻烦,简便计算方法也不是这节课的重点。
评课老师们认为基本练习课安排多了,可删掉有关足球的练习题。这个我也认可。
这样一来,书上第92页的第二题可让学生多说解题方法,92页第三题也就有时间多让学生思考了。
3.我上课有一个习惯,上新课不喜欢让学生看书,目的是不让学生分心,所以乃至上完课都忘了告诉学生上了书上哪里的新课,平实还好,随时可调整,可今天紧张一下就给忘了。还应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4.评价用语有的地方不够恰到好处,没有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你的想法很好,跟老师想的一样。应改成:你的想法很好,老师想的跟你的一样。我想,通过自己的反思和大家帮助,在提高堂课教学效率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上,我会取得更大收获的。
第五篇: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91页。【教材分析】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所以,教材首先以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呢?给学生制造悬念,再用小精灵提示引导学生用“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自己寻找规律并解决问题,从而提示每位学生学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尤为重要。【学情分析】
本套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一册都安排有一个单元“找规律”或“数学广角”的内容。其中“找规律”是让学生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因此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通过这一例题找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设计理念】
现在的教师,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找规律、逻辑推理都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要用到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我大胆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第一个环节,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鸟巢引入新课,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个环节,为了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初步寻找规律后再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并创设了多个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出发去思考、去探究规律,把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水平。第三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能用所学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学会自己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去寻找规律,从而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展开想象,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落到实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再次欣赏数学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会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的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同时通过欣赏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并能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会用“化难为易”的方法,寻找数学上的规律,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化难为易的方法来探索规律,利用规律再来解决生活中一些数学问题。根据课标对第二学段《找规律》的指导思想: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找规律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学会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法,激发找规律的兴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找规律表格。【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数学欣赏,激发兴趣。
1.首先请大家欣赏一座熟悉的建筑。(多媒体播放音乐并出示鸟巢设计图)
师:同学们,鸟巢是设计师用点和线设计了这座美丽而雄伟的建筑。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数学思考中的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板书课题:数学思考)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十分扼要的说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所以,课一开始我以学生熟悉的鸟巢图引入,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一)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现在请4人小组合作,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按要求完成。(组长负责汇报)
1.多媒体出示一个点,提问:一个点能连成线段吗?所以线段总条数就是0条。2.2个点能连成线段了吗?追问:连成了几条?大屏幕演示后再问:那也就是说每几个点之间都能连成一条线段?(师生小结:每两个点之间都能连成一条线段)3.当第3个点C出现后增加了几条线段?为什么?3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是几条?能用算式表示吗?口述1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4.第4个点的前面已有几个点?所以,当第4个点出现后又增加了几条线段?再问:那4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是几条?是怎么写算式的?口述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5.现在你们能直接说出当第5个点出现后,又会增加几条线段吗?快速说出5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写出算式了吗?口述1+2+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在经历逐步连线、填表、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单靠动手是不够的,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
(二)展开讨论,总结规律。
师:如果点数不断增加,我们需要一直连下去吗?那我们一起来找找看点与线段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寻。
1.团结起来力量大,请4人小组展开讨论。2.交流汇报。(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教师把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在2个点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成一条线段,所以前面有几个点,就会增加几条线段。例如:当第3个点出现后,这个点只能和前面已有的2个点连成2条线段,所以3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就写出了算式1+2,即从1开始前2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抽生回答:4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为什么只从1连续加到3而不加到4呢?5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为什么只从1连续加到4而不加到5呢?
3.只看算式,你能发现几个连续自然数的个数与点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吗?(只要学生回答的正确就给予肯定,不规范的语言教师进行引导。)讨论后小结: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
4.现在大家能用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直接计算出6个点、1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吗?20个点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写出6个点、10个点、20个点连成线段条数的算式并快速计算。(交流汇报,大屏幕展示,师简单介绍省略号的用法。)5.小组讨论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又该怎么表示?
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因为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比n少1的数即是(n-1),所以n个点连成的线段条数就是从1开始前(n-1)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即:1+2+3+……+(n-1)。
6.师小结:今天我们发现的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就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表示。7.现在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请教你们:刚才很多同学在计算10个点、20个点连成的线段时,那么多个连续自然数相加,你们用的是什么好方法那么快就算出了答案?以10个点为例说说。
8.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并板书计算n个点连成线段条数的另一个算式:n(n-1)÷2。
9.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发现的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用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经历了丰富的连线过程之后,让学生观察表格以及算式,使学生通过数形结合,同时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发现计算更多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接着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推算n个点连成线段条数的算式,再让学生通过在计算方法中发现另一个算式并体会其好处,把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接受挑战,用我们今天所学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信心吗?
(一)基本练习。
1.现在如果让你算120个点、1000个点甚至更多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你准备用哪种方法?
2.足球邀请赛队如下:日本、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每两个球队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踢几场球?
3.每两人握1次手,4个同学一共要握几次手?(学生相互握手)全班同学又该握几次呢?用哪种方法能快速解决这一问题?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计算n个点连成的线段总条数,当点数较少时,用第一种方法计算就可以了,当点数较多时,用第二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快速、准确地算出答案。
(二)变式练习。
1.画一画,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那么6条、10条呢?你能找到规律吗? 2.用火柴棒按如下方式搭三角形:
想一想:第6个图形是()形,第9个图形是()形。
照这样搭下去,搭1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根火柴,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根火柴。
(三)拓展练习。
你能自己用数学方法找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规律吗?试算一个1005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团结协作,用了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并学会了用规律解决问题,这是数学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在数学上像这些有规律的问题还很多,你们要善于去发现。鸟巢设计师正是用了这种数学的发现和数学的美,才设计了这座美丽而雄伟的建筑。让我们一起再次欣赏数学的美!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是教师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的一种教学手段。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在基本练习中让学生熟练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变式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思考问题;在拓展练习中没有了图形,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真正展开想象,把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落到实处。
四、欣赏规律,增强信心。
1.多媒体播放音乐和图片,学生欣赏并感受数学的美!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3.全课总结:同学们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发现数学和数学的美,所以希望每位同学喜欢数学、爱数学,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会有更神奇的发现,希望每位同学加油!也许将来的一天你也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设计师,老师为你们祝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次欣赏数学美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
板书设计: 数学思考
2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条)3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2=3(条)4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2+3=6(条)5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2+3+4=10(条)6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2+3+4+5=15(条)10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2+3+…+9=45(条)20个点连成线段条数:1+2+3+…+19=19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