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六年级数学比和按比例分配 解决问题 教案

时间:2019-05-15 06:3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师版)六年级数学比和按比例分配 解决问题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师版)六年级数学比和按比例分配 解决问题 教案》。

第一篇:(西师版)六年级数学比和按比例分配 解决问题 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者:夏克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

(实物投影出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

1.李芸和张倩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

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

2.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教师:这儿还有两个同学也批发了一些文具,(指导学生读题)这两个同学买的笔记本也是平均分吗?如果不平均分,那该如何分?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怎样分比较合理?为什么?

(1)小组讨论分法,并阐明理由。

(2)反馈学生的分法。

(3)交流:你们认为可以怎样分?

[点评: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让学生一开始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比较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把10支水彩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实际就是按几比几的比率来分的?(按1:1来分的)

根据出钱多少把笔记本按3∶2分,这是什么分法?(按比例分配)

教师指出: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

从分配的比率可以看出,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的发展。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

(实物投影出示物品配料标签)

某配方奶粉调配时,奶粉和水的比为1∶7,按照这个调配建议,我们在冲奶粉时能平均放奶粉和水吗?

市场上出售一种5升装的混合油,其中橄榄油与花生油的比是1∶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分装方法?这5升油中,花生油有多少升?

教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样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举例)

[点评: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并通过交流、比较,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

三、独立思考,计算交流。

教师:同学们理解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那按照一定的比例,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分配呢?大家开动脑筋,帮助陈红和赵青分一下笔记本,看看谁分配得最合理,分配的方法最容易操作!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做法,集体分析解法。

方法1:化简比:6∶4=3∶2

根据已有知识,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本,再分别求出两人应分的本数。

方法2:总份数:3+2=5

陈红应分的本数:15×35 = 9(本)

赵青应分的本数:15×25 = 6(本)

教师:还有其他解法吗?(学生交流解法,并说明解题思路。通过评价,鼓励学生用多元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棒!可是你们如何证明自己的解法是正确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四、交流总结,优化算法。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一说)

在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这里通过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建构知识中学会优化,在交流中学会总结)

五、作业。

1.小组合作,解决第74页课堂活动第1题。

2.做练习十六第1、2题。

[评析: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在本课情境中,通过分物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平均分不合理,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才比较合理,从而使学生对按比例分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课堂上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通过多种解法的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按比例分配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按比分配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按比分配解决问题》

预习单

评价台

难不住我1.六(1)班一共有48人,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六(1)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

2.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1)从“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

六年级数学《按比分配解决问题》

探究单

评价台

阅读与理解

(1)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

分析与解答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

回顾与反思

怎样才知道以上的解决方法是否正确?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六年级数学《按比分配解决问题》

达标单

评价台

我会运用

1.2.甲车从A城市到B城市要行驶2小时,乙车从B城市到A城市要行驶3小时。两车同时分别从A城市和B城市出发,几小时后相遇?

3.挖一条水渠,王伯伯每天挖整条水渠的,李叔叔每天挖整条水渠的。两人合作,几天能挖完?

4.某水库遭遇暴雨,水位已经超过警戒线,急需泄洪。这个水库有两个泄洪口。只打开A口,8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只打开B口,6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如果两个泄洪口同时打开,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案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合理、灵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勤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1.情景导入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出示:拉萨路小学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图片)计算机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作为拉小的一员,你们想不想了解学校的电脑房是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呢?【评析:从生活中引入按比例分配,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2.复习铺垫我们学校1996年只有一个计算机室。提问:请你们猜猜看当时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出示:1996年计算机房的条形统计图,48台学生电脑和3台教师电脑。)提问: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比1。48:3=16:1教师电脑和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比16。3:48=1:16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教师电脑台数的16倍。483=16教师电脑的台数占学生电脑台数的。348=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48(48+3)=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3(48+3)=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电脑出示)学生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16/16+1)教师电脑的台数占总台数的。(1/16+1)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把总台数看作单位1。)小结: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台数的比是16:1,也就是说在电脑总台数中,学生电脑占16份,教师电脑占1份,一共是17份,学生电脑占总台数的,教师电脑占总台数的。【评析:为后面学习按比例分配做铺垫。】

二、新授1.教学例1(改编)1998年我们面对四~六年级全体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普及课,这时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购进了一批电脑。(1)出示1998年的条形统计图。(电脑出示:学生电脑104台,教师电脑8台。)提问:一个计算机房能不能放下104台学生电脑?(生:放不下了)对!因此学校又建立了第二机房。你们说说看,每个机房可能有多少台电脑?你们是怎么分的?我们学校没有平均分,而是根据需要,把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按照6:7来分配。(电脑出示: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6:7)。提问:你们能不能算算两个机房分别有多少台学生电脑?想不想自己先试试?学生尝试练习。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同的算法。104(6+7)6=48(台)104(6+7)7=56(台)提问:你是怎么想的?突出板书:104 =104 =48(台)104 =104 =56(台)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提问: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结:第一机房和第二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6:7。第一机房电脑台数占学生电脑总台数的,第二机房电脑台数占学生电脑总台数的。把学生电脑的总台数看作单位1,用学生的总电脑 =第一机房学生电脑的台数,用学生电脑的总台数 =第二机房学生电脑的台数。这题可以怎样检验?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8+56=104(台)48:56=6:7通过检验,说明我们学校第一机房有学生电脑48台,第二机房有学生电脑56台。我们求出了两个机房的学生电脑台数后,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电脑出示相应的条形)【评析: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比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放手让学生尝试,通过对多种解法的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2)小结并揭题说明:我们刚刚解答的这个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出示课题:按比例分配)(指第二种解法)解答这类问题可以根据已知的比表示的份数关系,找出各种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把这个比转化为分数关系。(在课题下板书:比分数),可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进行解答。【评析:在学习例题的基础上揭示课题,自然、流畅。】2.教学例2(改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000年我校开始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这时又对原有的计算机房进行了改造。(电脑出示:2000年学校计算机台数情况的条形统计图。共有176台电脑。其中教师电脑20台。)提问:看到这些数据,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电脑有156台。)剩下来三个机房的学生电脑我们是这样分配的。(电脑出示:第一机房、第二机房、第三机房学生电脑台数的比是12:14:13。)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进一步知道什么呢?那么三个机房分别有多少台学生电脑呢?自己算算看。学生尝试练习。板书:176-20=156(台)156 ==156 =48(台)(指第一步)为什么这步求出的是第一机房的学生电脑?156 ==156 =56(台)156 ==156 =52(台)答:第一机房有学生电脑48台,第二机房有学生电脑56台,第三机房有学生电脑52台。(机动,如有学生提出其它解法,如第二机房:48 =56(台)等,要及时表扬,并进行讲解。)【评析:解答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以及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电脑出示:相应的条形。)提问:这道题要先把什么给求出来?强调:当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时候,要先把分配的总量给求出来。3.补充题(1)今年暑假我们学校先把第一机房的学生电脑捐给希望小学,然后又购进了一些学生电脑。并将机房的设施进行了更新。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电脑出示题目)出示:学校原有156台学生电脑,2002年学校先捐给希望小学48台学生电脑,又购进了57台学生电脑。然后计算机信息中心将三个机房的学生电脑按照1: 1:1进行分配。每个机房各有多少台学生电脑?提问:这题可以怎样解答呢?根据学生回答,电脑出示算式:156-48+57=165(台)165 ==165 =55(台)答:三个机房各有55台学生电脑。提问:165 实际上就是求什么?(165的 是多少?)提问:按照1:1:1进行分配就是相当于把学生电脑怎样分?(电脑出示三个机房的条形统计图)说明:平均分也是一种按比例分配。提问:这题是平均分还可以怎么求?(1653)【评析: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平均分也是一种按比例分配。】4.延伸提问:知道了三个机房分别有55台学生电脑,总共有165台后,你们还想知道什么?电脑出示: 学生电脑 教师电脑165 ?现在我们知道学生电脑和教师台数的比是33:7。你能不能求出学校有多少台教师电脑吗?电脑出示: 学生电脑 教师电脑165 ?33 : 7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166 =35(台)答:学校有35台教师电脑。提问: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学生电脑的台数,所以要求教师电脑有多少台实际就是求什么?因此,要把谁看作单位1?【评析:这个延伸练习,是为了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5.比较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对1996年2002年间学校计算机房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汇总情况吧。(电脑出示:各年段学生电脑和教师电脑总台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提问: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对!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1996年2002年间学校电脑总台数在不断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重视。让我们一起来回首这几年学校计算机房的变化吧。(配音乐,电脑出示:各阶段的机房照片。)【评析: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

三、拓展1.调查学生家庭有电脑的情况。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那么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我们的家庭对计算机教育是否也越来越关注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调查,好不好?请五年前,也就是你们上一年级的时候,家里有电脑的同学站起来。(统计人数)那么,家庭里没电脑的有多少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怎样表示这一情况?(我们班家庭里有电脑的人数和没电脑的人数的比是几比几。)它们的关系还可以用这样一个统计图来表示。(电脑出示:1996年统计情况的扇形统计图)请现在家里有电脑的同学站起来。(统计人数)那么,家庭里没电脑的有多少人?现在我们班家庭里有电脑的人数和每电脑的人数的比是几比几?(电脑出示:改成2002年情况的扇形统计图)看到这些变化,你们有什么想法?【评析:让学生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强烈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不断发展。】2.补充练习老师这儿还有这么一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电脑出示:学校把122张软盘按照两个计算机兴趣小组的人数分配给各组。第一兴趣小组有30人,第二兴趣小组有31人。两个兴趣小组各应分得软盘多少张?)提问:用今天的知识能不能求出两个兴趣小组各应分得软盘多少张?学生练习,电脑出示算式。提问:这题的比没有直接告诉你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小结:两个计算机兴趣小组分别有30人和31人,两个组人数的比就是30:31。把122张软盘按照两个小组的人数分配给各班,就是把122按照30:31来分配。【评析:引导学生学会没有直接出示比的情况下,如何来解决比的应用的问题。】

四、课后练习(设计方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生活中比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我这儿有一个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信息中心拟订的规划,准备将来再投资30万元,购进一批电脑。(电脑出示:投资30万元,购进一批电脑)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愿组成小组,去了解我们本部、分部、分校的电脑配置情况。再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帮助学校设计一个分配方案,根据需要,分配一下每部分可能需要多少钱?大约能买多少台电脑?并简要地说明分配的理由,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总评】:本节课改变了原有的教材内容,结合学校特色,在学校电脑房电脑台数的变化这一素材中引发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解题方法多样化,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合适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改变了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以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出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学校电脑房的发展情况。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做出一定的预测,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第四篇:按比例分配 (教案)

教学内容 :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P84-85 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2、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2、提问: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按3 :2分)

求的是什么?(求二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六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3、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3/2倍(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2/3(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5(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2/5 … … 小组汇报结果

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方法

一、3+2=5

100÷5=20(平方米)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方法

二、3+2=5 100× 3/5=60(平方米)100× 2/5=40(平方米)

方法

三、100÷(1+2/3)=60(平方米)60× 2/3=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方法

四、100÷(1+3/2)=40(平方米)40× 3/2=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

5、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①求出总份数

②各部分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③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6、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 :2

7、练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演示课件“比的应用”)下载

8、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2)学生独立解题

①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②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47/140=94(棵)③二班应栽的棵数:280×45/140 =90(棵)④三班应栽的棵数:280× 48/140=96(棵)答: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

9、小结: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已知总数量、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怎么解答?

(先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板书(补充课题):按比例分谁?怎么分? 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三、巩固练习

1、六年级(2)班共有42人,男、女人数的比是3: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 :5 :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 :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7/10=14(厘米)20×3/10=6(厘米)【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

4、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三2、3、4、6

第五篇:比和按比例分配整理与复习教案

比和按比例分配整理与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2.沟通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复习回忆,再现知识。过程与方法

师生合作交流完成 情感态度

培养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

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

一、引发整理复习需要

首先,请学生归纳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可能说到: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等。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都属于比的知识,此外,我们还学习用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对知识进行自主梳理

1.学生自主整理。

请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梳理知识的办法对知识进行梳理。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怎样?把其中比较好的经验可以做介绍。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它们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归纳:化简比可以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为最简整数比,其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而求比值则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商即是比值,其结果是一个数。

4.沟通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比与其它知识间又存在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1)学生同桌进行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整理归纳:

联系区别

比前项比号后项表示两数相除的关系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一种数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一种运算

5.巩固练习。

整理与复习第1题。学生完成此题关注三点:

(1)比的前项、后项是否是对应的量。

(2)是否化成最简整数比。

(3)求出的比值应写成什么数。

通过练习再次沟通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6.按比例分配。

(1)同学们都知道,比和其他知识一样,也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出示例题:朱小丹居住的院内3家合用一个水表,上月共缴水费36元,其中张阿姨家2人,李奶奶家3人,朱小丹家4人,怎样分摊水费比较合理?

(3)学生分析信息,口头讲出自己的解答思路,然后再独立解题。

教师:如果说按比例分配是合理分摊水费的最好方法,那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进行分配呢?

(人数比2∶3∶4)

指名按比例分配的解答方法,并板演过程:

2+3+4=9

2=8(元)9

336×=12(元)

936×

36×49=16(元)

7.想一想、做一做。

第2题:解决问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三道小题。然后逐题汇报。第(1)小题要关注,学生有没有用分数方法解答的,如果有,就请学生阐明思路,如果没有,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4∶5还可以看成什么?(男职工的人数是女职工的+

4)那么此题还可以列式:36÷(1544)求出女职工的人数是20人,男职工人数就是20×=16(人)。

5由此引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还可以转换成分数计算的问题。

(2)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小题,看看在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试着说说。

教师归纳: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可以用比、分数的形式,两者是互通的。但要注意的是以谁为单位“1”,这三道小题的单位“1”都不一样,第(1)小题的单位“1”是女职工的人数,第(2)小题的单位“1”是总人数,第(3)小题的单位“1”是男职工人数,因此,每一个比和分率都是不一样的。

三、复习总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复习你发现自己前面的学习有什么不足吗?你的问题得到解决了吗?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后巩固

练习十六第1~4题。

下载(西师版)六年级数学比和按比例分配 解决问题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师版)六年级数学比和按比例分配 解决问题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教案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重点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教学难点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教学步骤一、基本训......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3.掌握解题关键: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教学重点和难点1......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学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学案设计 教学流程:一、炫我两分钟 六(1)班安排40名学生进社区敬老院做义务劳动。其中3/8的同学打扫厨房,/8的同学打扫宿舍。 (1)打扫厨房、宿舍的同......

    按比例分配教案5篇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 油田六小 何英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引导学生在理......

    按比例分配教案(五篇)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3—44页,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学自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探索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解......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案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9-50页。 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会用多种方法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3、体会转化的思想。 4、培养学生多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