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美术教案

时间:2019-05-15 06:0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八课美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八课美术教案》。

第一篇:第八课美术教案

第八课:世界奥林匹克日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认识奥运会在维护和平、增进友谊、促进文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2008聚焦“新北京,新奥运”。

2、技能:运用绘画、粘贴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奥运的祝福。

3、情感:引导学生共享奥运精神,弘扬人类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表达自己对奥运的祝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升华学生的情感。

教具准备:搜集的有关奥运会的各种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彩色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奥运知识擂台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共享奥运精神。)

由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引领学生进入《奥运知识擂台赛》

A、你知道“世界奥林匹克日”是哪天吗?

(每年6月23日是“世界奥林匹克日”)

B、奥林匹克的标志是什么?它象征着什么?

(由蓝、黄、黑、绿、红组成的五环,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志。五环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也象征着全世界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相聚。)

C、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第一届奥运会在哪里举行?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竞技。1888年,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首次提出恢复奥运会的建议。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

欣赏历届部分奥运会会徽。(课件展示)

1896年希腊雅典第一届奥运会会徽

D、你们知道我国举行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什么?它有什么涵义?

(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设计将中国特色、北京特色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元素巧妙结合。“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为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的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涵浓重的中国韵味。)

E、你们知道我们北京为什么要申办奥运会呢?

(奥运会是世界范围内的体育盛会,在维护和平、增进友谊、促进文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北京作为首都,代表中国申办奥运会,能够更充分地向世界展示我国的形象。申办奥运会,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共享奥运精神,弘扬人类文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事,也是展示辉煌成就,加强对外开放,促进自身发展的良好契机。)

F、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是什么?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二)新授:

1、奥运风采(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奥运精彩图片,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激发学生情感,诉说心中的期盼。)

看到载誉归来的运动员,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你想对北京举办的2008奥运会说什么?

2、奥运畅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围绕奥运主题创作的雕塑作品与宣传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心愿以及对奥运的美好祝福与期盼运用绘画或剪贴的形式做在彩旗上,并交流展示。

四、作业评价

五、拓展:将学生制作好的宣传奥运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学生在本节课了解了更多有关的奥运会的知识,能根据本课的主题设计海报、宣传物以及绘制美术作品。

第九课:二十年后的学校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学校的各种设施配备,学会设计规划学校布局。

2、技能:学会设计未来学校蓝图,并能用各种材料制作建筑模型。

3、情感:对母校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教学重点:用各种方法、材料制作未来的学校模型。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小组协作,创想出与众不同的学校创意。

教具学具准备:

第一课时:设计制作学校的平面图。(绘画材料)

第二课时:设计制作学校的立体模型。(泡沫塑料板、废纸盒、橡皮泥,彩笔,白纸,美工刀、尺、笔,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回忆在学校生活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为母校设计美好的未来的情感。)

1、歌曲:毕业歌

听这优美的旋律,是广为流传的毕业歌。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要告别小学生活了,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谈)

2、我们回忆起在学校里度过的快乐时光。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我们的学校,(本校的照片)虽然我们的环境比较简陋,但在教室里大家一起学习、在操场上一起游戏,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我们美好的回忆。

3、想不想到其他城市里看看那儿的学校是怎样的呢?

(出示现代化的大学校图片或录像片断介绍)

(大门——电动感应)

(教学楼——宽敞明亮)

(操场——塑胶跑道、绿草坪)

(综合楼——实验室、美术、舞蹈„„)

(办公楼——现代化的办公设施)

(绿化——绿树成荫)

给你什么感受?

想不想让我们的学校也能更加美丽,今天我们年龄还小,但二十年后,你们已经长大成人,让我们都来做建筑设计师,为我们学习生活过的学校出一点力,规划我们二十年后的学校吧!

4、出示课题:

(二)新授

1、让我们先来看看建筑设计师是怎样设计学校的?

先要了解学校需要哪些建筑,功能是怎样分工的?

然后进行布局

画出设计稿

设计稿分平面图和立体效果图,2、(出示平面图)小组研究一下平面图画的是建筑的哪一个面?(顶——也就是俯视面)

除了主要的建筑外,还要规划出那些地方?(道路、绿化等细节)。

3、(出示立体的效果图)

立体的效果图,还要画出建筑那些部分?(层数、形状与颜色。)

分析(出示建筑的样子)

这些建筑的形状可以归纳成什么基本形„„——基本形的组合4、学校都有那些部分组成的?让学生分析学校的布局结构:

大门——道路——绿化带——教学楼——体育馆——操场(跑道)„„

(出示平面的相应部分,无规律的粘贴在准备好的学校蓝图上)

5、布局

老师引导学生把刚才乱粘的各个部分组织起来,标出各个设施的用途。

6、二十年后的学校建筑会有怎样的变化与创新。

先请同学们看看我们的设计师设计的未来的学校。

老师的范作(立体效果图):

讲解介绍

建筑的主体:锥形

门、窗(形状、颜色、排列)

这是老师设计的彩虹旋转式教学楼,他的每个教室可以慢慢的旋转变换位置,让你每天都有不同的景色欣赏。

你有什么更好的创意吗?(学生大胆想象发言)

三、学生绘制,教师辅导

你们想怎样设计未来的学校

小组规划出平面设计图,下节课可以在设计的平面图基础上制作立体的模型。

四、作业评价:介绍自己小组的设计意图与创意。自评与互评。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课题:

1、欣赏上节课的的学生作业——规划图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同学发挥了奇思妙想,为我们的学校设计了二十年后的样子,但是今天我们还没有能力把它变成现实,那我们就把它做成精美的模型,送给我们的学校好吗?

2、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分小组欣赏精美的学校建筑模型

看这些模型,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纸盒、泡沫、泥、彩纸、塑料、你还发现了那些制作的材料。(学生谈)

材料的运用原则:

底部重,中间的墙壁坚挺,房顶轻。

2、探究制作方法。

看录像:建筑工人盖房子(快动作的播放)

你能找出制作建筑的顺序吗?地基——墙壁——门、窗——屋顶

(研究小组的模型)

先做什么?

房子的底部

门窗的形状(可以画、贴)

房顶

示范:(用纸建筑的学校)(和上节课效果图相符)

装饰方法:(材料)

房屋:

街道:

大门:

想一想还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材料做?(学生说)

课件展示(盒子翻新法)(切割造型法)

说说你想还能设计怎样的学校?

3、你们小组想用什么材料,怎样做?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现在让我们乘时光列车回到10年前,看看同学们是什么模样,出示课件,你们认出这几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是谁吗?

回忆,美好而甜蜜。展望,让人充满幸福的企盼。20年以后,据专家们推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20年以后你们相聚在一起,又是怎样的情景呢?20年以后的学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二十年后,我们的学校正要改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教学名校,向社会各界征集设计模型,亲爱的同学们快来参加吧。

作业要求:分小组完成未来学校的建筑模型制作,参加未来的建筑设计大赛。

四、欣赏评价

1、在音乐中,每组同学围绕着建筑边走边看,欣赏评价。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为学校的评审小组成员,听取各个小组的介绍与展示作品,并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效果等奖项。

五、拓展:

1、未来的孩子们在学校的愉快生活。

2、长大后为我们的家乡设计美好的未来。

教学反思: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能用废弃材料制作建筑模型。

第十课:我们即将毕业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美术课上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制作毕业纪念品和纪念册。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制作纪念品和纪念册。

教具学具准备:绘画工具、手工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不是美丽的图画,而是一首诗,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课件1:学生配乐朗读:

每到六年级

心里就有些难过

你们就要离开

而我刚刚收获

我不知道你们将来会怎样生活

你们总说你们永远永远记得我 我知道那记得的原因是什么

那是因为欢欣、痛和酸涩

于是我用我的方式留住他们

我说

孩子们

发扬你们的优点

彰显你们的特色

老师要为你们写一本书

记录下我们所有的哀伤和欢乐

记录下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和思索

听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自己就要告别这个校园,很伤感)

是啊,一转眼,大家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了,马上就将分离,看着你们一个个熟悉的脸庞,就像面对自己即将远行的孩子。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曾共同经历的那些风风雨雨,总是不停地在我的眼前闪过。

2、板书课题:我们即将毕业。出示课件2

(二)新授:

1、学生回忆自己小学六年来的美好生活,畅所欲言,感受那浓浓的师生情、学友情、爱校情,将“情”字升华,为下面作好铺垫。

2、我相信你们一定也和老师一样,有着太多的不舍与眷恋,那些我们共同经历的美好的往事,我们一起度过的风风雨雨。此时此刻,在即将毕业的日子里,你有什么话要说呢?

3、往事回忆,真情再现。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在这六年当中最难忘的事情、最难忘的人或最难忘的景。

4、指答心情。

听了这么多,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点明:感激之情,感谢之情,愧疚之情,惭愧,幸福,祝愿,对同学的帮助表示感谢,歉意、难舍难分之情等。)

那你现在最想做什么?(送礼物)

(三)欣赏探究(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了解制作的方法和要素,为下面的创作打好基础。)

1、此时此刻,同学们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心情,真想把自己的礼物送给最珍惜的朋友、老师、母校作为留念,××学校的杨雪同学也是这样,今天老师带来了她的礼物,你们瞧。

2、仔细观察她是用什么方法来制作这件礼物的。(用字体变形,设计自己的签名)

3、有了这么独特的签名做礼物,相信你的朋友一定会永远记得你。

4、可是这样一个特别的签名,是怎么设计的?你知道吗?小组讨论找找答案。

5、对于没有具体含义的笔画或文字,我们又该怎么设计呢?

6、有一件事可把我给难倒了,云、雨、星、帆、山、林、花、冰几个字我实在是想不出该怎样变化,你们能帮帮老师吗?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奇妙。

7、怎样可以使我们的签名更加美观醒目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两张经过闪光笔,水彩笔装饰的名字。)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不仅收获了彼此间深厚的友谊,也学会了许多美术设计知识,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签名,你想怎么设计?(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思考自己名字的设计方案,这时老师可以启发一下,不仅是笔画的设计,还可以从字的形体、字的意义、字的色彩等多方面进行设计,还可以加上自己想说的话。)

时间宝贵,让我们一起动手,组成我们班级的留言册,留下最精彩得一笔,成为美好回忆。大家快点动手,用你准备的材料,设计自己个性的签名吧。学生制作,教师随机进行指导,如:字的大小是否合适,字的色彩是否鲜艳,字的外形是否美观等„„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创作新意,要及时鼓励和给予肯定。

四、作业评价

互评

1、说说能吸引你的名字设计,并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这么多精彩的签名,哪个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喜欢它呢?设计者来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你想把它送给谁?

2、教师自己设计的名字也贴在留言板上,留做纪念。

看到大家漂亮而独特的签名,我也忍不住了,瞧,我也设计了自己的名字,你们看我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的?(出示:教师签名,废旧物品制作)

3、小结:原来我们的签名不仅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采用不同的制作材料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集体出谋划策将“留言板”进行合理装饰,使其整体感觉更为美观。利用彩笔或废旧物品。

五、小结:同学们,“明天,我们即将毕业,今天我们在这里留言。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们将成为国家的栋梁,再回到母校,那时老师可能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了,但是老师会拿出珍藏多年的签名和你们一起回忆你们童年时这欢乐的学习生活。

最后老师想送你们一份礼物。

出示诗歌:

无论走到哪里,记住你们曾经是六年的兄弟姐妹,记住尽可能帮助他人就是帮助你自己。

得意时,不要忘记告诉大家,让我们与你同乐;

失意时,不要忘了你身后的我们,还会帮你度过难关。

宽容、平和、乐观、向上,是我对你们的期望,最后,让我衷心地祝福你们,祝福你们中的每一位,健康、幸福、快乐

六、拓展:鼓励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在美术设计与创作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美术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课的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美术学习成果的检验,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第十一课: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让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画图”工具的使用,设计制作一幅电脑小报作品,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组合成为电子报刊。

2、技能:本课是将艺术的神奇借助于网络来表现,有助于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和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达到了声色俱备、视听相联的求知新境界。

3、情感: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创作乐趣。

教学重点:

1、感受电脑美术的乐趣。

2、让学生学习用window软件上的画图板自己设计一份电脑小报。小组将电子小报运用图片演示软件合成一份电子报刊。

教学难点:会进行简单的画图工具操作。会进行简单的画图板操作。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使学生加深了解各种工具的基本用途。激发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强烈兴趣。)

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那些工具?

学生依次说出window软件上的画图板里所应用到的工具及作用。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大家看看是分几个步骤做好的,可以用哪些工具制作呢?

(二)新授

1、欣赏一幅电脑小报的制作步骤,产生对电脑绘画的直观印象。

教师演示课件(第一张到第四张),边演示边请学生谈步骤。

绘制步骤:

设计形象。

设计背景。

设计标题。

合成。

2、欣赏电脑美术作品,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当场演示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

3、学生操作:(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行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摸板中的各种工具和形状等加上用鼠标绘制一幅电脑小报作品。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辅导。

三、制作电子报刊

1、欣赏电子报刊的范作。

2、教师演示电子报刊的制作过程:

3、学生跟着教师的演示进入MicrosoftPowerPoint图片演示软件。

教师讲清MicrosoftPowerPoint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使学生了解各种工具的基本用途。

4、出简单的题型,请学生演示操作。教师予以辅助。

五、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想不想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套电子报刊?

生:想。

师:你们小组里的成员互相帮助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小组合作:

利用模板中的各种工具和形状等,将上节课自己设计得小报运用合作的方式变成电子报刊。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辅导。

六、拓展: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更熟练的掌握windows画图程序绘画技能。

课后反思:windows软件上的画图板,可以说是最普通的绘画软件了。学生学会运用,使我们的创作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十二课: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类别。

2、技能: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建筑以及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

教学难点: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能够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类别来欣赏祖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课本、自己收集的资料、水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观察建筑,点出建筑(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的基本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坐在什么地方?(教室)

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墙壁、天花板、地面、门窗)

还有什么地方有这些特点?(电影院、家„„)

(二)新授:

1、[课件1:现代建筑]这些都叫做“建筑”。(板书)

2、[课件2:古代建筑]同学们看这做建筑和我们现代的建筑有什么不同?(是古代的、外观不同)

3、(揭示课题)板书:(完整课题“我国古代艺术”)

4、欣赏(设计意图:总体了解本课欣赏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欣赏一下课本各种古代建筑。

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古代建筑的感受。

同学们说一说自己交流的感受。(造型美丽、色彩缤纷)

(2)欣赏建筑的外观造型(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的外观造型)

同学们观察一下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板书)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从课本中找出答案来读一读。

板书:“屋顶屋身台基”

(3)(课件3:古代建筑外观)说一说,各个部分的造型特点。

(4)欣赏建筑结构(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结构的特点)

同学们说一说我国古代建筑主要使用的材料是什么?

让我们走近古建筑找一找它的特点。(课件4:建筑结构)

学生结合课本找出古代建筑的特点。

板书:“立柱横梁斗拱”

读一读课本中的注解。

(5)欣赏群体布局(设计意图:了解群体布局特点)

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些建筑无论是宫殿还是民居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群体布局)

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文字。

学生说出从文字中所了解到的,并记录到黑板上。(学生板书:院子为中心、中轴线、对称)

(6)欣赏建筑装饰色彩(设计意图:了解建筑装饰色彩)

同学们分组从课本中找出在建筑中所包含的艺术内容。

请每个组来说一说。

我国古建筑综合运用了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表现手法。(板书:绘画、雕刻、书法)

(7)(匾额、楹联、棂格)请同学们看一下如:额枋上的匾额、柱上的楹联、门窗上的棂格。

5、同学们说一说在建筑中加上各种艺术手法的效果是怎样的?

6、色彩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同学们从课本中找一找我国古代建筑在色彩的运用上都是怎样的?

三、总结:

1、今天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少吧,请来说一说。

2、看到我国的古代建筑你有什么感慨呢?

3、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我国古代建筑的资料和我们所在地区的古代建筑资料,下节课我们共同欣赏。

板书设计

外观造型:屋顶、屋身、台基

建筑结构:木(立柱、横梁)斗拱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群体布局:院子为中心、中轴线、对称

装饰色彩:绘画、雕刻、书法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学生展示资料(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建筑的认识)

请同学们到实物投影前来展示一下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运用到上节课讲到的知识

2、我国古代建筑的类别(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类别)

师:刚才同学们的介绍很精彩,大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我们来为同学们的介绍分分类。(根据学生的介绍分出:“宫殿、坛庙、塔、寺庙、民居”板书)

(二)新授:

1、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各种建筑类别。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分别说说什么是宫殿、坛庙、塔、寺庙、民居?

3、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建筑类别。

4、欣赏评价(设计意图:培养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能够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类别来欣赏祖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5、我们来争做“优秀小导游”,谁来介绍一下家乡的古代建筑。

三、学生绘画(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祖国古代建筑)

我们光顾欣赏了没有带照相机怎么办?那就请同学们用画笔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古代建筑并可以将自己画出来。

四、作业评价

1、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大家的作品,谁来做导游介绍一下。

2、通过你对我们的城市建筑有什么认识和评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五、板书设计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

类别:宫殿、坛庙、塔、寺庙、民居

课后反思: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非凡,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学生们从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设彩等几个方面欣赏我国的古代建筑艺术,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审美情趣。

第二篇:第八课 传统纹样美术教案

设计应用

传 统 纹 样

1、认识目标:学习图案纹样的形式,掌握基础图案的特点。

2、能力目标:把握二方连续纹样设计的技巧,并加以运用美化生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情感,学习质朴的审美观。

教学目标:通过对常见的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图案的基础知识(自由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并运用所学知识去美化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感受图案魅力,学习基础图案知识。教学难点:对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学习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略 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课

今天我们去一个小店逛逛吧。

在我们日新月异的都市生活中,随处可见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妆点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更具审美性。你仔细看看能发现出它们吗?那是什么呢? 对的,是图案纹样。今天,我们就从认识中国的传统纹样来学习图案纹样的知识

(二)课题-------传统纹样

一、认识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是一种朴素单纯,富有情趣的图案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饱含丰富的语言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我们祖国的图案艺术浩如烟海,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图案艺术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对客观事物有了认识,逐渐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观念,装饰图案就是这种审美观念的形象反映。他们摹拟植物、动物、人物,根据生活的需要进行器物的造型和纹样的装饰。如彩陶、青铜器、砖瓦、漆器、瓷器、织绣、建筑彩画、印染等都有传统纹样的身影。

◆欣赏典型的中国传统纹样

彩陶图案纹样 水纹

瓷器图案纹样 宝相花纹

青铜器图案纹样 回纹 饕餮纹 砖瓦图案纹样 虎纹 凤鸟纹

欣赏这些传统纹样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图案的构图比较自由多样,它可突破时间、地点、和透视、比例关系,按照装饰的想象和需要进行符合形式美的要求作结构的处理。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图案纹样的知识

二、学习图案纹样

1、图案纹样的定义

广义解释是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它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制成的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

谈一谈:你在生活中还接触过哪些传统图案纹样? 看一看:这些传统纹样的运用你见过吗?

通过刚才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图案的某些特征。

2、图案纹样的特征

实用性 适应性 艺术性 同学们一定会问,那图案纹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这么多,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它们、更好运用它们美化生活呢?

接下来就是我们要讲的内容--------图案纹样的表现形式

3、图案纹样的表现形式

◆单独纹样 不与周围发生直接联系,可以独立存在和使用的纹样叫单独纹样,也称为自由纹样。

◆适合纹样 是一个或多个纹样,依据一定的组织方法,使之完整的、自然的、严谨的适合一定的外形轮廓。

◆二方连续纹样 是依据一定的基本骨式,将单独纹样(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重复连续排列的纹样,又称带状纹样或花边。

◆四方连续纹样 是依据一定的基本骨式,将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重复排列成不断连续的纹样,又称网状纹样。

这么多的图案形式,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一个吧!-------二方连续纹样

4、重点学习-------二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纹样构图的基本骨式)A、散点式 把一个或多个单位纹样作规律的排列。

B、垂直式 把一个单位纹样朝上或向下或交叉摆放进行连续排列。

C、斜线式 依据倾斜的区划面或划线为骨架,将单位纹样进行倾斜式的排列。

D、波线式 依据由波线所作的区划面连接单位纹样,或借波线将单位纹样进行波浪式的连续排列。E、结合式 以两种上的基本骨式相互交错结合应用,使纹样层次丰富,富有变化。

三、作业练习

找一找:你能分清这些图案纹样吗?是二方连续的能不能说出它的基本骨式?

练一练:设计一个二方连续纹样 规格: 6×20厘米

要求:

1、以传统纹样为设计元素,选择你喜欢的二方连续纹样构图的基本骨式结构进行设计。

2、表现方式可多样化。

四、作业展评

五、结束

第三篇:小学美术第一册教案第八课

第八课 小 鸟 找 家(绘画创作课)教学目标:

1、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绘画的工具材料不拘束。

3、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准备:常规美术用具(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鸟随鸟妈妈搬迁到一个美丽而陌生的地方。好奇心驱使它告别妈妈,和其他的小动物一起玩耍。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朋友们都回家去了,可它却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家。

2、出示教科书第十页的放大挂图。要求学生看图思考,互相讨论:“说说小鸟是怎样找家的。”

3、请一些同学表演小鸟是怎样找家的。

4、抓住这种有利气氛,顺势引入新课:小鸟找不到家,谁能想办法帮小鸟找到家呢?学生又带着疑问开始思索。

5、看书P11,分小组讨论:“小作者是怎样帮小鸟找家的?谁有更好的办法能帮小鸟找到家呢?(当即表扬敢于表述自己见解的学生,表扬他们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告诉他们美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就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东西借助笔、颜色、材料等工具表现出来。)

6、教师小结:小鸟找不到家是因为天黑了,要帮小鸟找家,首先要有光、有灯,因此在画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到这一点。

7、将一些作品挂在黑板上启发学生,将构图注意事项编成顺口溜。即:“树儿稍微画大些,鸟窝画在树杈间,星星月亮不可少,这才体现是夜间。打着电筒和灯笼,照着小鸟回家中。”并作简单的示范。

8、布置作业:谁能想办法帮小鸟找到家呢?把你的想法画下来。

9、巡视辅导。发现有新意的作品拿给同学们看

10、让同学间交换作品,欣赏作品,交流评议。

11、小结:抽一些作品挂在黑板上分析、讲评。并亲手将画得好的贴在班上学习园地中。

第四篇:美术第八课教案

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我们在上一课里已经讲述了理解艺术家创作意图的重要性,本课要说明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惟一的,或者说它可以为我们理解美术作品提供某种参照,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给予我们自己的解释。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中国古代画家马远和夏圭的故事开始讲起的。作为引子,这个部分指出了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上的贡献,但明代皇帝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由此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到了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对它的理解也与其时代和地域密切相关。这里主要举了罗中立的《父亲》这个例子。这一点可以结合前一课讲述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理解。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作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这里还提出了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由于这个问题更为复杂,所以就没有展开,只作为教学中的参考。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是接着上面所说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相对的一面引出的问题。这个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这些角度和方法告诉我们,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有各种理解的层面,每一个层面都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一部分,这种解释对于学生参与美术鉴赏的主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指出,尽管具有这些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但美术作品本身仍然是我们进行意义和价值判断的基础。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方面:1.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无论这种意义和价值的形成还是美术作品产生意义和价值的能力与范围都受到了其所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2.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其绝对的一面又有其相对的一面,要准确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要能精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这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另外,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多种角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以为美术作品可以任意理解,这是错误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给予纠正。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晓雪山行图(中国画)马远(宋)

马远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生于杭州,字遥父,号钦山。他出生于绘画世家,到他已是第四代。他在光宗、宁宗、理宗朝任画院祗侯、待诏。和祖上一样,马远山水、人物、花鸟、杂画兼能,是一位全才画家,在画坛独步一时。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的山水画,人称“马一角”,是因为他绘画的构图往往将实景置于画面的一角。然而除了一角的特写,他也有全景山水,而且还充分发挥他全才的优势,其作品时而花鸟、山水结合,时而人物、山水结合,时而人物、花鸟、山水结合,极其丰富多变。渔笛清幽(中国画)夏圭(宋)

画史上历来都是“马夏”并称的,因为他们的画风的确十分相近。所不同之处在于:马远矜贵些,夏圭率性些;马远画得紧一些,夏圭松野一些;另外,夏圭用墨更淋漓些。

夏圭略晚于马远,钱塘人,在宁宗、理宗朝为画院待诏。他的年辈虽晚,声誉却不低,御前画院十人,夏圭居其一,与前辈名家苏汉臣、林椿、李迪、马远等享受同等待遇。他早年的山水较多李唐痕迹,中年以后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布局上,他爱将景物集中于一边,或下半边或左右侧,表现迷茫飘渺的空间意趣,人称“夏半边”。晚年的风格更加简练豪纵。正如董其昌指出的,夏圭还吸收了米家山水的墨法,他爱用泼墨湿晕,再秃笔焦墨点染。笔法灵活多变,点、短线、小斧劈皴、大斧劈皴相间使用,使浓淡隐约,云气微茫。父亲(油画,240厘米×160厘米,1980年,中国美术馆藏)罗中立

罗中立(1948—),四川壁山县人。1964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在四川大巴山生活了10年。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在学习期间创作了油画《父亲》。他根据多年来在四川山区劳动、生活的感受,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美术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用巨幅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正因为如此,这一作品公开展出后,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

最后的晚餐(油画,365厘米×568厘米,1592—1594年,威尼斯圣乔尔乔·马乔列小教堂藏)丁托列托(意大利)

丁托列托(1518—1594)被视为晚期文艺复兴的样式主义画家。“丁托列托”并非他的本名,因为他出身染匠之家,故得此绰号(意为染色者)。他是一位雄心勃勃的人,扬言要把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成为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为了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他在创作中总是选取别人很少采用的角度和构图,追求宏伟的气魄、强烈的戏剧性和突出的光感,忽视人物内在气质和性格的刻画,主要从画面效果出发。

《最后的晚餐》这个传统的圣经题材,在不同时期有很多画家都画过,丁托列托本人就先后画过七八幅之多。早期丁托列托的一幅《最后的晚餐》,作于1547年,现藏威尼斯圣塔—玛库奥拉小教堂内。但以1565—1594年期间完成的三幅最为著名(第一幅在圣特罗瓦佐教堂,第二幅在圣洛可公会,第三幅即此幅)。就其构思的独特性来说,这幅画比所有其他几幅都要大胆。在这里,虽然仍然采用倒挂飞旋的人体动作,画面还是那样充满着强烈的神话色彩,但耶稣与12门徒之间的关系,却极有节奏感。富有运动感的斜角线构图、强烈的明暗对比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印象。席上的12个人物被耶稣的一句话——“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惊扰得神色慌张、表现不一的动态,加上左上角那种奇幻的天光与云雾相绕的光源,使这个场面具有一种神话般的舞台效果。

画家别出心裁地把这顿“最后的晚餐”,摆设成呈透视纵向的角度,观者似乎就站在门口或场面一侧的高处来观看,一切人物的动作都是成组的、繁忙的、富有叙事性的。据意大利美术史家瓦萨里评价丁托列托的画说:“他不只是工作速度快,他的作品残留下粗犷的笔触,使人看不出他的画是否已经完成。”这决不是说,他的画有许多技法上的粗糙,而是他用笔触追索光与运动感的结果。他偏爱用暖色系的色调,只是他的暖色不追求艳丽,暖色中的明暗是为了加强人物的心理因素。这种画风后来也曾被19世纪的法国印象派所赏识,他们临摹他的画法来吸收这种光影的表现效果。

最后的晚餐(壁画,484厘米×880厘米,1495—1497年,米兰圣玛利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藏)达·芬奇(意大利)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画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几乎件件都是不朽之作。他的作品自始至终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并善于使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深沉、含蓄、富于理性。他晚年潜心科学研究,死后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及草图,从物理、数学以至生理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的技术发明也遍及民用、军事、工程、机械各方面。因此恩格斯称赞他:“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

壁画《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利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而创作的。它不是一般的灰面湿壁画,而是掺用了一些油彩,所以有的美术史书籍中不称它为壁画,而是标为“油性蛋剂颜料”。由于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新的尝试,所以原画在16世纪时就已逐渐退色霉坏,加上后人保存不善,现在已很模糊。目前有关方面正试图以现代科技加以修复,但进展缓慢。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被他的12个门徒之一的犹大出卖的传说。因耶稣在耶路撒冷被捕前,与他的圣徒共进了最后一次晚餐而得名。这类题材的宗教画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不断有人创作,且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表现手法。达·芬奇的这一作品则以它独到的匠心、卓越的构图、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写而成为不朽的杰作。达·芬奇在这一作品中,紧紧抓住耶稣在与12门徒共进晚餐时,突然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以后,众门徒顿时显出各种不同神态的这个极富表现力的瞬间,着重刻画了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进而对人物的微妙的心理描写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全画的构图十分完美:横幅的画面以耶稣为中心,组成严格对称的构图。12个门徒之间彼此具有紧密的联系和各种不同的姿态,显得丰富而统一。此外,在画面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用透视法画出了深远的空间。所有这些,使这一作品成为举世闻名的杰作。

大卫(青铜雕塑,高126厘米,1443—1444年,佛罗伦萨国立美术馆藏)多纳太罗(意大利)

多纳太罗(1386—1466)是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塑家、现实主义美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大卫》是他重要的作品,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全裸的人体雕刻。它标志着希腊、罗马的人体美术传统又得到了恢复。来自《圣经》传说中的大卫这一形象,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家经常表现的题材。传说古代犹太人的国王大卫,在少年时就以甩石绝技击杀了巨人歌利亚,因而闻名。多纳太罗的这一《大卫》,正是表现少年大卫杀死人后,用脚踩在巨人首级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情景。大卫的形象,不仅人体比例准确,而且体态优美、线条流畅,表现了多纳太罗塑造人体的高度技巧。

大卫(雕塑,高250厘米,1501—1504年,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藏)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是继达·芬奇之后,又一位文艺复兴盛期的巨匠,他少年时代就进了著名的“美第奇花园”,在那里接受了艺术训练,并接触到大量收藏在那儿的古代艺术珍品。他不像达·芬奇那样充满科学精神和哲理思考,而是执著地追求在艺术中体现人的精神、人的力量。他的艺术风格宏伟,感情强烈,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一个气魄宏伟的年轻巨人,他镇定地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搭在肩上的投石器,头部昂然抬起,警惕地盯视着敌人,眉宇之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地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大卫(雕塑,1623—1624年)贝尼尼(意大利)

贝尼尼(1598—1680)出生于那不勒斯,是一位伟大的雕塑家和建筑家,是17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从小聪颖过人、心灵手巧,8岁就开始雕刻作品,很早就展示了他的才能,赢得了声誉。大理石在他的凿子下,似乎变得像泥一样柔软可塑。他的雕塑热情奔放、动作性强,有旋风般的力量,非常富于运动感和戏剧性。

贝尼尼的《大卫》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的大卫,似乎更具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而运动感则是巴洛克艺术的核心题材。

艰苦岁月(雕塑,高100厘米,1957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藏)潘鹤

潘鹤(1925—),广州市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1957年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了他的代表作《艰苦岁月》。在这件作品中,潘鹤真实地再现了万里长征那个“艰苦岁月”里红军的形象和精神风貌: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艰难的生活留下的粗壮的胸骨,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脸上的粗皮舒展开来,嘴角露着会心的微笑,额上如壑的深沟中贮存着艰苦岁月里结成的苦难——这是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里老战士的形象。而一个满脸稚气的小红军战士则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微笑而遐想的目光向上伸展,放逐于无限的长空,憧憬着未来的理想。这个形象已超越了个别性,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

吹笛少年(油画,161厘米×97厘米,1866年,巴黎印象派美术馆藏)马奈(法国)

马奈(1832—1883)生于巴黎一个大资产阶级家庭。其父是法官,因此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自视甚高,看不惯一切保守落后的东西,追求进步和革命。但马奈又没有库尔贝那样的彻底革命精神,而仍有所保留,这一点也反映在他以后的艺术中。他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艺术,其父母起初希望他学法律或入海军学校,他却两考不中,于是到一艘船上当了见习水手。在一次前往巴西的航海旅行中,他深深为大自然的美丽所吸引,回国后他就说服双亲,于1850年进入古典画家库退尔的画室作了学生。当他1856年离开库退尔画室时已是一个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夫的画家了,他1861年首次展出于沙龙的《弹吉它的人》和《马奈夫妇像》已显示出这一点。不过马奈更对当代画家的作品感兴趣,尤其库尔贝作品大胆的真实性和巴比松画家的外光效果,于是他也突发奇想画了他的第一幅室外画《退勒里宫的花园音乐会》。不过马奈除了像印象派那样考虑光之外,更注重画的内部结构与色彩的结合上,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只有到高更尤其塞尚之后才为人重视。

马奈的画以其手法的自由和赋予色彩的地位,为未来拉开了序幕。他曾对日本浮世绘艺术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也非常喜欢中国和日本版画色彩上的概括性和形象的平面性,并在他的作品中寻找对比色。《吹笛少年》就是一例。这是一幅没有阴影、立体表现和深度的画,由于轮廓制造了前缩效果,人物仍有三度空间感。马奈扬弃了自乔托以来将平面转化为绘画空间的方法,背景的灰色和人物一样坚实,似乎如果人物从画面走出来,背景会出现一个类似在模板上穿上的洞。为了加强画面的平面性,人物是在哪个地平线上,似乎已经不重要了,说他是浮在空中也行,目的全在于这个形象的平面的鲜明印象。吹笛女(雕塑,1904年)布岱尔(法国)

布岱尔(又译作布尔德尔,1861—1944)是罗丹的学生,也是一位继承罗丹的创造精神、把雕塑艺术进一步拓展并引向现代艺术的艺术家。他既承袭了古典雕塑的传统,又力求发挥雕塑语言的长处,摆脱罗丹过分注重文学性的特点,寻求新的表现手法。布岱尔的作品充满力量感,雕塑语言含蓄、深沉。如果说罗丹终结了一个注重写实和心理刻画的雕塑时代,那么布岱尔则开始了一个重视雕塑空间表现力和力度感的时代。他那雄伟、概括的雕塑开创了一代新风。

洛神赋图卷(绢本设色,27.1厘米×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东晋)

此卷以三国时代曹植(192—232)的名篇《洛神赋》为题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的内容,也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新兴文艺理论中重视感情生活的要求。

作者逐节描绘故事的内容,开始部分是曹植带着随从到了洛水之滨凝神张望,仿佛看到了洛神(亦即甄氏)仙裳飘飘,凌波而来。其后是他们互赠礼物,洛神和她的同伴们在空中或水上自在地游玩。这时风神使风停止,河神命波浪平静,水神在击鼓,创世神女娲也在唱歌,曹植和洛神乘着驾六龙的“云车”出游,一叙衷肠。最后曹植在渡洛水的舟中思慕不已,离岸乘车远去时还回头张望,无限依恋。

此卷主要人物在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而形象富于变化。作为人物背景的山石树木,同时起到了分隔并联系统一长卷中不同段落的作用,保持了构图的完整。画中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曹植的形象具有贵族诗人风度,同时也表现了惆怅思恋的精神状态。画的设色艳丽明快,富于诗意的美。该画对人物心理刻画的成功及擅于表达情感内容的精深造诣,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的新发展。

《洛神赋图卷》首见元朝王恽《书画目录》及汤《画鉴》记载,继见明代矛维《南阳名画表》。在宋代摹本颇多,现共存三卷,但以此卷最为完整。

梦(油画,204.5厘米×298.5厘米,19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卢梭(法国)

亨利·卢梭(1844—1910)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父亲是工人,母亲出身农民。亨利·卢梭青年时在军中服役了四年,结识了去过墨西哥的士兵,他们讲起的异国风情,使他十分向往。1868年他定居巴黎。1870年又参加了普法战争,退伍后在巴黎当了一名税关雇员,因受骗失职而被解雇,只得在酒馆以演奏来糊口。他也参加绘画活动,但未经训练,所绘作品技巧拙朴。这种不事做作的“拙味”被当时著名诗人阿波里奈尔所赏识,并为他写文章推荐,从此,他在画坛上获得了一定声誉。后经表现主义艺术家的鼓励,他保持这种率真的描绘事物的方法,并在题材中杂以某种神秘主义,使他的艺术独具一格。

《梦》展现的是一种幻想中的原始森林。画面上有一些奇怪的兽类和少见的热带植物,除了阔叶丛林以外,还有美丽的兰花、热带所见的水果等。这是一个未有人迹的原始丛林,可是在这样不可想象的环境里,有一裸体女人横卧在一张不可思议的华丽沙发中。中间一个皮肤黝黑的人,在面对观众的方向吹起他的长笛,一头狮子在树丛里向外窥探着。这一切不是真实的存在,时令和环境都是违反常理的。它是一个梦境,一个画家头脑中的怪异的梦境,极富抒情味,也极富装饰味。

《梦》具有一定的表现主义成分,因为画上集中的事物——处女地、狮子、漂亮的禽鸟、可怕的美国野牛、惨淡的孤月、黑皮肤的吹笛手以及畸形的裸女等,只表露了画家的童稚般的想像力,由于它妙趣横生,受到很多人的赞赏。一位评论家风趣地说:“他的天才胜过了天真,他应该被奉为20世纪艺术的开拓者。”

一条街道的忧郁和神秘(油画,87厘米×71厘米,191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新坎南私人收藏)基里柯(意大利)

乔尔乔·德·基里柯(1888—1978)出生于希腊,父母亲是意大利人。早年在雅典学素描,后又在雅典工艺学院学了四年绘画。父亲去世后,全家迁居慕尼黑,到慕尼黑后,基里柯继续就读于美术学院。在德国接触了勃克林的影响。基里柯还热衷于克里姆特、克林格尔、阿尔弗累德·库宾等画家的风格。

他在德国阅读了尼采的哲学,对叔本华的著作也发生过兴趣。尼采对表象以外事物含义的探究以及他在文学上描写意大利都灵那些拱形建筑物所构成的空荡的广场的散文,给基里柯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一幅《一条街道的忧郁和神秘》是这种形而上绘画的典型例子。

画上的透视深景极富感染力。右边有一大片被深褐色和灰色带拱顶的建筑物遮挡的阴影,左边是一条低矮的白色连拱廊,长长地伸展开去。天空阴沉,街上却十分明亮。这时,从左角出现一个孤独的滚铁球的小女孩,她的影子似从画外拖入。前面又有一幽灵般的影子,长长地拖在明亮的街道上。这一切既不合逻辑,又显得非常恐怖。在那片阴影中,有一辆老式火车空车厢,车门敞开着,令人费解,给观者平添困扰。就时间上判断,似像深秋的午后,可是这座城市广场空无一人。商市停歇,颇有城市末日之嫌。基里柯承认这幅画来自尼采对意大利城市广场的描绘的启迪,它恍若梦境,时间表现也在深秋,因为在那个季节意大利的太阳变得低了,阴影比夏天更长。

巴黎街景(油画,105.1厘米×152.1厘米,1972年)埃斯蒂斯(美国)

埃斯蒂斯(Richard Estes,1936—)是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于美国的超级写实主义(又称“高度写实主义”或“照相写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这种艺术是对西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个性化表现泛滥倾向的反叛,即以摄影为蓝本,极尽模仿之能事,以避免艺术中的个性。这种作法并不新鲜,因为库尔贝就曾以摄影为蓝本画风景。但不同的是,超级写实主义是用幻灯机把照片直接投射到画布上,然后极为精细地描摹下来。结果,照片的任何细节都得到精确的再现,与照片无任何区别,只是这种原大的景物经过这样的模仿以后就产生了奇异的视觉效果,它不仅抑制了艺术家的个性,也让观众不得不被动地接受它——你越是想把它视为真实的东西它就越是与你产生距离。埃斯蒂斯的《巴黎街景》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在这幅作品中除真实描绘每一个物体的细节外,还用墙面上镜子的反射来增加这种视觉上的真实性。然而画家的真正意图却是告诉人们,我们看到的真实都是虚幻的,即使如此真实地描绘它仍然不过是一幅画。

(二)名词解释 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Humanism)的基本意思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宏扬人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一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前者,它把世界和历史都看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在后者,它强调普遍的人性。但是如何看待人道主义上也有两种观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前者以个人主义为中心,后者以集体主义为中心。不同的人道主义观在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假大空”

是文革中形成的一种文艺现象,与文革中提出的文艺原则有关。首先是“三突出”。“三突出”这个说法最早由当时上海文化系统革命委员会筹委会主任于会咏提出,后经姚文元修改定型为:“在所有的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根据这个原则,他们还规定:不准写主要人物的过失;不准其他人物夺主要英雄人物的戏;不准写两个以上的主要英雄人物等。文革中确立的另一创作原则就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个创作方法在文革前就已提出,但在文革中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按照当时的理解,所谓“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革命理想和现实斗争相结合的思想。这种思想表现在文艺创作上就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它是“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基础,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的,其核心是“以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描写‘新的人物,新的世界’——表现以工农兵为主人翁的新时代,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使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这种美术样式,在“大批判”和阶级斗争意识的推动下,从文革前的某些宣传画和农民壁画以及时事漫画中吸取其造型因素,逐步形成了它鲜明的二元对立的艺术特色:在人物描写上,正面人物多为特写、面目方正、浓眉大眼、胳膊短粗、肌肉隆起、指点江山,而反面人物则委琐卑微、狼狈不堪地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在艺术形式上,平涂的黑红两色不仅视觉效果强烈,而且代表了革命与反动和光明与黑暗的二元世界。它实际上主要是文革中“三突出”和“红光亮”、“高大全”创作原则的另一种具体体现,最后变成了一种虚假的程式,追求宏大和内容上的空洞,被简称为“假大空”。图式

图式(schema)的原意是指图形的轮廓或样子,即一个图形的构成样式,后引申到艺术家的造型方式,或其赖以形成作品程式化与规范化的样式,也就是说,有个性和创造力的艺术家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图式。图式来自于自然,是人对自然的抽象,人用这种抽象出来的图式再回过头去匹配自然,从而由于人的理解力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图式。它的形成是由其功能或内容决定的,或依赖于其功能或内容,这就形成了图式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恒定性,所以在艺术中,图式是可以传承下来的,艺术家就是根据这种传承下来的图式去进行新的创造,并由此逐步产生出自己的图式的。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formalism)来自于“形式”(form)一词。美术作品的形式特性,即其视觉因素——色彩、形状、大小、结构等,这些产生形式。一般来说,形式主义相信,是形式而不是内容使一件作品具有价值,而实际上它们在任何美术作品中都是互为依存的。

对形式的哲学探讨在古希腊就已经开始了。而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却是现代艺术的产物,主要是由英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以及美国批评家格林伯格推动的。形式主义最初的产生是作为一种逐步抽象的现代艺术的思考方式,和对非西方传统的外国艺术发生兴趣的早期现代艺术的一种理论回应与总结,以对这种新的艺术作出解释。贝尔最早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概念——有意味的形式,从而为形式主义艺术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以后,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形式主义艺术成为主流,形式主义批评也成为解释现代艺术的主要方法。

三、教学建议

(一)结合前一课所学习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形成一起来学习和讲解,因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也与艺术家的生存环境(社会和文化情境)或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和地域有着直接的联系。(二)着重讲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之间的关系。课文的第三部分又提到了艺术创新的问题,这里只作为参照理解,而不必展开,因为这个问题涉及的范围还是学生目前无法深刻领会的。

(三)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可能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课文的要求为学生设计出成对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这种对比研究。

第五篇:美术鉴赏第八课讲稿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讲稿

铜仁学院美术系

09美本

陈琴

47号

【教材】

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欣赏 评析

【教学目的】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即无论这种意义和价值的形成还是美术作品产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与范围都是受其所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要准确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要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

【教学准备】

教材、幻灯片、【教法】

演示法、提问法、讲授法、分析法、对比研究法

【学法】

讨论法、读图发现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图片晓雪山行图(中国画)马远(宋)、渔笛清幽(中国画)夏圭(宋)、西山行旅图(中国画)范宽(宋)师:在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马远和夏圭,他们以边角式小山小水取代了北宋流行的全景式大山大水,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局面,受到后世画家的追捧。因此,人们就用“马一角”和“夏半边”来形容他们的作品特征。可是,特别喜欢书画的明代皇帝朱棣却不这么看。有一次,有人称赞了几句马远和夏圭的作品,朱棣听到后十分生气,逐斥之曰:“残山剩水,宋僻安之物也,何取也!”同样的艺术作品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件艺术上的创造,但在政治家眼里却成了“残山剩水”“僻之安物”了。这就说明了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我们在理解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该怎样对其进行意义与价值判断呢 讲授新课

师:所有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的呢?

板书课题

第8课 所有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师:听了刚才的这个故事,大家在以后对美术鉴赏时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是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板书

一、进行美术鉴赏时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是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教师活动:

放幻灯片罗中立的《父亲》让同学们自己欣赏评析讨论这幅画的特点等。

师:从这幅画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请一到两位同学进行回答,然后老师在进行讲解: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的.欣赏两幅不同时代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一幅是1592-1594年丁托列托的;另一幅是达芬 奇1495-1498年的。让同学们对这两幅画进行自由探讨、分析、鉴赏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的结论。解释时代性和地域性。师:通过这三幅画的解析,所谓“时代性”指的是某些题材只是在这个时代才有,而不可能出现在别的时代;所谓“地域性”是指某些题材在这个地域不断出现,而对另一个地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说,美术作品的产生无论是题材或内容还是形式或风格都受到了时代性和地域性条件的限制。

板书

二、美术作品的产生无论是题材或内容还是形式或风格都受到了时代性和地域性条件的限制。

师:那么我们要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呢?

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师: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根据《圣经》故事大卫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位少年英雄,因战胜了敌人歌利亚而成为以色列国王,因而被作为民族英雄成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争相表现的重要题材。意大利雕塑家多纳太罗只是表现了这一事件的结果。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来看更能充分的发挥视觉艺术的语言特征,给人以想像的空间,因而比多纳太罗的《大卫》更具艺术价值,也更深刻地揭示出这场战斗的艰巨性。这让我们看到,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具有了意义和价值,只不过这种意义和价值有大小、多寡、重要和不重要之分罢了。对一般观众而言,符合了我们对题材和图式的期待、影响面广、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其意义和价值就大,否则就不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美术作品的题材和形式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的限制。由此看来,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多纳太罗的《大卫》在当时有价值,但到了米开朗基罗的时代就相形见绌了。因为米开朗基罗对它进行了新的艺术创造,产生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艺术创新又成为我们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另一个方面。这样,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就受到了时代性和地域性、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也就有了各种判断的角度,由此产生分歧。

板书:

三、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受时代性、地域性、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的。

实践练习:学生活动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艰苦岁月》、《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

师:好了,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了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就受到了时代性和地域性、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也就有了各种判断的角度,由此产生分歧。那么我们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呢?同学们,当我们在看一件事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是不一样的,那么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是一样的。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有时候更注重的是我们个人自己的感受和判断,这就说明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许多角度,也可以做出多种解释。

板书:

四、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其相对的一面又有其绝对的一面,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但是,这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洛神赋图(中国画)顾恺之(东晋)、梦(油画)卢梭(法国)、一条街的忧郁和神秘(油画)基里柯(意大利)、巴黎街景(油画)埃斯蒂斯(美国)师:经过前面的讲解和理解,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2)形式主义批评(3)历史批评(4)社会学批评(5)心理学批评

下载第八课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八课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湘版)五年级下册第八课-星光灿烂-教案

    第8课 星光灿烂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纸浮雕的成型原理,能熟练识图。 2.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技能,制作出纸浮雕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八课《趣味台历》教案(大全)

    8 《趣味台历》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台历的基本方法(剪、折、画等)和步骤 2、培养细心制作的习惯 3、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台历基座的制作(平衡、美观、创新) 教学难......

    第八课《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 教材分析: 本篇三则成语故事是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安排的。主要是将某一深刻的道理融入叙事过程中,让读者从生动的故事里领悟事理,受到启迪.教学时可以借助具体的语......

    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

    运城市东康一中课时教案 第八课 百家争鸣 授课人: 授课时间:2018年10月 日 教材分析 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F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

    第八课童趣教案

    第八课 四季童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学会唱歌曲《四季童趣》和《童心是小鸟》,并在欢快的学唱活动中展示自我,从中感受歌曲演唱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2、能......

    [教案]第八课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王羲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文章的字词。 2、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二)过程和方法: 反复诵读文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作者由"乐"到"悲......

    第八课-学生教案

    球 玩偶 自行车风筝 果冻冰淇淋糖果饼干 -What do you like? 你喜欢什么? -I like… 我喜欢……可乐果汁牛奶 水 歌曲一:《I like ice cream》 大意:我喜欢冰淇淋,它又凉又甜......

    新概念第八课教案

    Lesson 8 The best and the worst 一、词汇: 1.competition n.比赛,竞赛。 与它有类似意义的还有match, game, race这些词。下面我们来把这些词对比一下。 词汇 比较 comp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