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八课辛亥革命公开课教案
第八课
辛亥革命
设计者 肖方
课前分析:
通过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清末有志之士在清末衰败的历史中如何力挽狂澜的举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且本课内容知识分布基本符合新课标的内容,内容少而精,课文中穿插了很多“活动与探究题”供同学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
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 掌握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过程方法
观察想象
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
探究思考提取信息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比较联系
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爱国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
2、进取意识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1.多重导入法。有关辛亥革命史实或人物的资料很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多角度导入新课。2.图表辅助法。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3.谈话法。对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可以用此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温故知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以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由此导入到列强清华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和列强共同镇压人民的反抗,那么,就有一批有志之士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二、孙中山早年的主要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1)时间:1894年(2)地点:檀香山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2、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1905年(2)地点:日本东京
(3)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4)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统治(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核心)————————-废除君主制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改革土地制度(社会革命)
三、武昌起义
1、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的爆发(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主力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结果: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4)影响: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四、拓展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次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图片)
2、辛亥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法大视野第8课
第二篇:第八课思维训练公开课教案
活动名称:智慧树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锻炼用曼陀罗卡片培养右脑的想象力
3.初步的开发幼儿的右脑能力
活动准备:冥想音乐、曼陀罗卡片(教师一份彩图、幼儿每人一张)、手指印幼儿每人一份、水彩笔(红黄蓝绿)、铅笔
活动过程:第一步:冥想练习(家长也可以参与)
各位家长保持绝对的安静,以保证正常练习。
——播放冥想音乐,教师讲故事。
——教师提问问题,要求幼儿按照故事的内容回答。
第二步:手指操游戏,“抓住机遇,逃避灾难”,幼儿两人一组,游戏约4分钟。第三步:曼陀罗卡片训练:
——教师出示一幅曼陀罗卡片,请幼儿观察约10秒钟,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
看到了什么。
——再来看5秒钟,仔细观察画面,闭眼回忆。
——把我们手中的卡片按照刚才看到的卡片颜色涂上一模一样的颜色。
——幼儿自己涂色,不要相互影响。
教师小结:涂的不好的幼儿,鼓励其下次继续努力,仔细观察,老师相信你
是最棒的!
第四步:手指印创造画
——教师出示各种手指印创造画,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事先印好各种手指印打底,启发幼儿自己创造画面。
——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启发每一位幼儿。
附:思维傲游:《害人的哑巴果》
小花猫和小狗是好朋友,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双方都不说话了。原来,他们俩有一天出去玩,在树林里发现了一棵长满红果子的树,树上的果子又红又大可好看了。小花猫和小狗再也经受不住这种诱惑可。后来他们俩就爬到了树上摘了许多果子,回家后把它们全吃了,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说话了。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原来那个果子叫哑巴果,吃了以后就说不出话了。
问题:1.为什么他们吃了树上的果子就不能说话了?树上的果子叫什么名字?
2.你今后会随意乱吃果子吗?
冥想练习方法: 1.以轻松的姿势坐定,不必太拘泥于形式,将两手放到膝上,左手叠在右手之上。
2.腹式呼吸七次。接下来可以任意呼吸。
3.吸气之后,闭上眼睛,一面吐气,一面想象,气静静的往下深到肚脐以下的图像。然后把意识集中在肚脐以下固定下来。
第三篇:第八课《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区级获奖教案)
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不文明行为。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了?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如何应对这种社会问题,2500多年的中国先贤也有他们的独到见解,就让我们今天进入第八课百家争鸣,看看先贤的智慧。
(板书)第八课
百家争鸣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6页到39页的内容,掌握以下知识: 1.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2.掌握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完成导学案学习内容(在6分钟内完成)
请学生自己举手发言,分享导学案学习成果,老师展示标准答案归纳总结。自学完成后,这里将学生按小组分成几大学派制作诸子名片,分学派上台介绍本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著作,梳理本课的基本知识内容,最后由老师汇总,以表格方式展示。具体流程:
1、儒家:孔子(展示孔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孔子的基本资料,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论语》。展示《论语》的句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现“仁”;《礼记》中: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体现“以德治国”。《论语》: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展示孟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孟子的基本资料,孟子: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代表作《孟子》。展示《孟子》内容:孟子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体现“仁政”;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民贵君轻”。
2、道家:老子(展示老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老子的基本资料,老子:春秋时期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代表作《道德经》。
然后展示《道德经》的内容,分析老子的思想观点:“无为而无不为。”——体现无为而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庄子:(展示庄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庄子的基本资料,庄子: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代表作《庄子》。展示《庄子》中的句子:“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翻译:无为,能利用天下,而闲暇有余;有为,被天下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3、墨家:墨子(展示墨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墨子的基本资料,墨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代表作《墨子》。展示《墨子》内容:“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翻译: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不正义的战争。——体现“兼爱非攻”
4、法家:韩非子(展示韩非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韩非子的基本资料,韩非子:战国末期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治”、“中央集权”。其思想指导秦始皇统一六国,代表作《韩非子》。展示《韩非子》内容:“治民无常,唯以法治。”翻译:治理人民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够把百姓管理好。——以法治国
最后,老师用表格总结:
三、【课堂讨论】
播放《稷下学宫论战》视频,老师说:同学们刚才看了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论战的情景,刚刚我们的同学分成几大学派,我们正好就课前的校园不文明现象这一问题如何解决,也来一场诸子百家的论战。
1、辩论赛:
刚刚在介绍完各个学派主要人物后,我们再将之前的关于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学生分别用自己代表学派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分析讨论: 观点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儒家
观点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做错一点也加以“处罚”——法家 观点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道家
四、【本课小结】
春秋战国,就是我们辉煌的时代;诸子百家,就是我们智慧的结晶;而百家争鸣,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华彩乐章。何况这场大辩论,还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受益至今。诸子争鸣,岂能淡忘?
四、思维扩展 古今链接:
古代的这些先贤的思想在现在这个社会有没有体现了,首先让我们看一段资料,展示资料: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请同学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试着找出其中的思想源流。
五、【课堂练习】 展示几道选择题,让学生加深印象。
第四篇:辛亥革命经典教案
辛亥革命
导入:从《南京条约》签定后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到《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列强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要求.从此以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广泛地发展起来,由此导入新课。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2、必要性:
⑴《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⑵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工具,新政和预备立宪无力挽救危机
3、可能性:
⑴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⑶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指想:三民主义)
⑷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⑸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⑹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1、革命爆发(1911.10.10)
2、高潮
⑴建立中华民国(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国旗:五色旗(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总统:孙中山
⑵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结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三、辛亥革命的评价
1、意义:
政治上: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社会方面:革除社会陋习,改变社会风气。
国际方面: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革命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失败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不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组织松懈内部派系纷杂
(4)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建立和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
第五篇:辛亥革命教案
第13讲:辛亥革命。
高考考纲 :辛亥革命的背景;《临时约法》;从多元史观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课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做非选择题的基本方法:先看问题,弄清几问, 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明确时间,划分意思。调动知识,按问书写。调理清晰,组织语言。多多益善,试论结合。
新课导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百年历史,三大伟人,三次巨变。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解释辛亥革命的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为什么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掀起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辛亥革命?
(一)材料1 :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材料2: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大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
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3: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4: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吴玉章回忆录》
(1)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背景。(分组讨论,用时3分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占领武汉三镇。随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旧军官黎元洪为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二)自学填空:(在课本上画出来,用时1分钟)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时间:(2)总统:(3)国旗:(4)国都:
(5)性质
(三)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根据材料思考以下三个问题:(限时训练,用时2分钟,自愿回答)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4)该约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想一想: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阵营承受着哪些压力?
(四)《阿Q正传》·革命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可能不好……” ——孙中山
从这两段话中,你感受到了革命潜伏着什么危机?这危机导致辛亥革命出现如何结果?(自愿回答)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五)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认识?为什么?(分组辩论,女生为正方,男生为反方。用时3分钟)
(六)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人民版必修一 材料4: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人民版必修二(1)根据材料1概括: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根据材料2概括: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经济引发哪些变化?根据材料3、4概括: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引发哪些变化?(分组讨论,用时1分钟)
(2)根据以上材料总结辛亥革命的影响。(自愿回答)
(七)考点链接:如何以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分4组讨论,用时3分钟。第一组从革命史覌,二组从近代史观,三组从社会史观,四组从全球史观方面)
局限:直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根本: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变。
教训: ①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②民族资产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无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八)穿越时空:(自由发表各自的看法)情境:辛亥革命后,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在经历着一次历史性巨变。
假如我是……,我的感受是…… 角色:A、工人
B、实业家或资本家
C、革命党人 D、立宪派和投机政客
E、帝国主义 F、旧官僚(前清官员)
G、其他
(九)课堂小结: 一场革命:辛亥革命
二大任务:直接反清间接反帝 三大目的:推翻清政府
建立共和国
发展资本主义
四个第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国第一位民选总统()五个条件: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