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欣赏管弦乐曲[范文模版]
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2、了解交响乐及其乐队。
3、了解《红旗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教学难点:听辩主题音乐的重复和变化,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内涵。导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导入新课 1、63年前,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生起,胜利的旗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的上空高高飘扬,中国像一条巨龙,告诉了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2、历史回眸:1949年开国大典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生气场面。
提问:(1)、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行为习惯?(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2)、谁知道国旗的意义?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人民精神的集中体现。)
3、教师归纳并点出课题:国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有一首管弦乐曲,它由衷地表达了对国旗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这部气壮山河的不朽之作,曾经被收录到“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之中,它向人们展现了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它就是—《红旗颂》。
4、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一)、知识卡
1、什么是交响乐?
(交响乐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式。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等。)
2、音乐家相册—吕其明简介。
3、简介《红旗颂》。
4、请学生阅读油画《开国大典》和交响诗《红旗颂》的作品介绍。问题:(1)、油画《开国大典》和交响诗《红旗颂》都以什么历史事件作为创作题材?(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2)、地点在哪?(北京天安门)
5、播放管弦乐曲《红旗颂》,请学生边聆听音乐边欣赏油画《开国大典》。
6、请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7、说一说乐曲的引子采用了哪首歌曲的音调?(《国歌》)
8、唱一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1、播放《红旗颂》引子及主题旋律片段,请学生聆听。
三、达标测评
1、引子部分用哪些乐器演奏?
2、主题音乐共出现几次?
四、拓展延伸
1、欣赏合唱曲《在灿烂阳光下》。
2、哼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3、课堂总结。
第二篇: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本站推荐)
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
教学目的: 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出示标题以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965年。
三、复习管弦乐队知识: 师: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弦乐器为主的乐队。你还记得有哪几类乐器组成的? 生: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
四、欣赏乐曲
1、交谈导入: 师:从标题看怎么理解《红旗颂》? 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的形式有诗歌、散文、歌曲,而单纯用音乐歌颂红旗的大家听的不多,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用音乐的手段歌颂红旗,用乐器的不同色彩烘托气氛。当我们仰望五星红旗时,自然就会想起一首庄严的歌,你能说出是什么歌吗?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哼出《国歌》的前奏)
2、初听全曲,听辩曲中熟悉的《国歌》音调:(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用举手的动作表示所听到的熟悉的音调。)
3、随琴声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这一颂歌音调的感受与理解。(投影主旋律谱)
4、介绍乐曲结构,了解作品规格: 师:作品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A+B+A(板书)
5、分段赏析:(插入解说,感受气势,理解内涵)⑴.A段:(第一段)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⑵.B段:(第二段)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使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⑶.A段:(第三段,再现部分)乐队合奏主题,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音调,音乐达到了高潮,以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
6.引导学生用线条表示每段音乐的风格、节奏、速度:(学生活动: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一展示并说说“为什么”)7.复听全曲(边听边看《红旗颂》演奏录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篇幅较长的管弦乐曲《红旗颂》,熟悉了她的主题音乐,从中体会了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今后当我们再次听到这首乐曲时,你一定会倍感亲切。
附板书设计: 管弦乐曲《红旗颂》——吕其明
投影主题音乐
乐曲结构:A+B+A A:宽广、辉煌、赞颂 B.坚定、豪迈、激昂 A.优美、深情、歌颂
第三篇:观看 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 教学设计
观看 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土耳其进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热情的情绪,乐于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合作能力。2.通过声势、演唱、打击乐器伴奏、律动让学生乐于参与音乐的学习。3.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了解进行曲的风格与特点,能认识各主题旋律,划分歌曲的结构,能自主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2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并且能用自己的声音或者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哼唱熟悉的旋律,能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拍子的律动感。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乐于参加各种表演活动,能够在老师的指导线学画图谱。3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歌曲的四个主题,为歌曲划分结构。难点:歌曲的四个主题的伴奏方法。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环节
1、全班分成三大组,师生问好。
2、播放《出旗曲》。问题:这首曲子在什么场合使用?《出旗曲》是鼓号进行曲的其中一首。问题:为什么叫做进行曲? 鼓号队大鼓手示范节奏:X0 |X0 |XX |X0|| 活动2【讲授】学习乐曲主题A
1、听A主题音乐。问题:该段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力度呢?(气势恢弘、热闹,力度强)我们选用什么乐器伴奏合适?(大鼓)。
2、看A主题视频,感受气氛。
3、请一名学生用固定节奏敲击大鼓,老师带领其余学生一起用声势(拍手)来伴奏。
4、老师弹琴,全班用“bang”来模唱音乐(要求有爆发力、雄壮地)。
5、一组自制鼓伴奏,其他组用“bang”来哼唱。
活动3【讲授】学习乐曲主题B
1、播放音乐,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图形谱,问题:节奏紧密还是工整的?对比主题A,这段音乐的力度是?(弱一点)
2、播放音乐,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用手指画图形谱。
3、根据图形谱讨论并选择乐器来为该音乐伴奏。(蛙筒)活动4【讲授】学习乐曲主题C
1、播放音乐,图形谱表示。
2、老师带领学生双手做律动。
3、听音乐,学生用彩条自主完善律动动作。活动5【讲授】学习乐曲主题D
1、听音乐,回答:歌曲情绪如何?
2、播放音乐,各小组用小组道具/乐器一起来为该主题创编律动/伴奏。
3、一起表演。活动6【活动】为歌曲分结构
1、播放歌曲视频。请听到自己组的主题时举手示意。
2、为歌曲划分结构。
活动7【练习】完整地为歌曲伴奏
学生们分三组,用道具、伴奏乐器完整为《土耳其进行曲》伴奏。
活动8【练习】问答式总结
问答式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第四篇:欣赏古典乐曲有感
观赏马勒《旅行者之歌》——当我心爱的女孩嫁作他人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是西方享有盛誉的作曲家、指挥家。他不仅是后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还是20世纪现代音乐的开拓者之一。《旅行者之歌》是其代表作之一,这是马勒个人早年生活的一个缩影,来源于作业一次不寻常的爱情经历,内容带有极强的自传性,展现了作者内心细腻的情感。我之前一直喜欢听流行歌曲,有些流行歌曲的歌词也曾经让我感动,但是最近我逐渐喜欢上了古典歌曲。以前以为古典歌曲都是外国的歌曲,听不懂,很少去认真欣赏,现在我感受到,古典音乐之所以成为百年来甚至几百年来的经典歌曲而经久不衰,个人认为的一个原因是它并不靠歌词和话语打动人,而是饱含深情的音乐,一些从外国传来的歌曲,有时并不懂演唱者具体唱的是什么,但是从那嘹亮的歌声、雄浑高亢的声音以及时缓时急的乐曲声中,听众能感受到其中的浓浓的感情,或是快乐,或者悲伤,而且置身在这个音乐氛围中,容易受到深深的感染,那情感仿佛就是自己的,那叙述的故事好像也是自己的经历。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得知,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APP可以免费欣赏许多有名的音乐,这对像我这样没钱去大剧院现场又喜欢古典音乐的人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宝贵资源。最近我听了马勒的《当我心爱的女孩嫁作他人》,是2007年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音乐会的一首曲子,由马里斯·杨颂斯指挥,由托马斯·汉普森演唱。虽然全程我一句也听不懂他唱什么,但是我能感受到演唱者的情绪是悲怆的。一开始,低沉的音乐展现了主人公在心爱的女爱嫁作他人之后心情的悲沉,演奏中段是一段欢快的曲子,这应该是婚礼现场的伴奏乐,与主人公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加重了主人公悲伤的心情。我注意演唱者演唱过程中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他始终以一双大眼睛盯着前方,几乎没有眨过眼,把主人公渴望得到心爱的女孩但又不能如愿的绝望痛苦。还有这位男高音的声音深深地感染了我。那声音就像是一股无孔不入无法抵抗的旋风,触碰到我的心底,卷起了我的共鸣。我想这种魅力流行歌曲是所不能表现的。当静下心来认真地听一首古典乐曲时,就会发现它能带给你比流行歌曲更多的震撼和魅力。
第五篇:《蓝色的多瑙河》管弦乐曲 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音乐欣赏
《蓝色的多瑙河》管弦乐曲 教案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本曲,使学生初步乐曲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什么是圆舞曲 等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本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展开一定的联想。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介绍圆舞曲
教师先播放一首圆舞曲类型的小乐曲,结束后提问:a刚才老师弹奏的歌曲每小节有几拍?b如果将这样的乐曲拿来伴舞也就是说将他看作一首舞曲的话,那它应该是一首四拍子的舞曲呢?还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
总结:其实三拍子的舞曲有它自己专用的名词:圆舞曲也叫华乐兹(waltz)板书:圆舞曲是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曲。
17、18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19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她的特点一般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速度为小快板。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也是欣赏一首世界闻名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我将同大家一起领略多瑙河上美妙的异域风情。板书:标题,作者
2.作者生平
在以前的音乐欣赏课上,我和同学们讲过,如果要较好的欣赏了解一部音乐作品,如果条件的话,最好能了解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同样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欣赏这部作品,我也找了一些关于这首圆舞曲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他们。首先是这首圆舞曲的作者生平。板书:作者生平。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挥家。于1825年10月25日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家的家庭里。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舞蹈音乐作曲家之一,他自己组织乐队,在国内外宫廷舞会、公园演奏,颇负盛名。老约翰原想培养自己的儿子当银行职员,但小约翰却觉得自己非常喜欢音乐,所以他就跟他父亲乐队的队长学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的作曲家学习作曲。在他十九岁的时候他就有了自己的一个十五人的乐队当众表演他自己的作品,同他父亲的乐队分庭抗礼了。1849年,他的父亲去世后,他便负责领导他父亲的乐队,从此,他不断地创作乐曲,拉小提琴
以及指挥自己的乐队,接受国内外无数次的定期邀请到处巡回演出。他演出活动的活动的最高潮,是在1872年到美国的访问,据说他在波士顿指挥十四场音乐会演出,音乐会在特地建造的大厦举行,可以容纳十万个听众,而演奏者竟有二万人之多,为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挥给他当助手,盛况确实可谓空前。约翰。施特劳斯于1899年6月3日在维也纳逝世,时年七十四岁。他的作品一共有五百首左右,其中圆舞曲就有一百七十首,可以说圆舞曲是他创作的核心,他成功的创造了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介绍维也纳圆舞曲:这是一种音乐的结构形式,它的结构是:前有序曲,中间有四五首小圆舞曲连成的主体,后页有尾声。我们今天欣赏的作品就是一首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板书:创作背景
3.创作背景。
这首作品的创作时的背景与1866年爆发的普奥战争有关系,在1866年七月的一场战役中,奥地利战败,当时悲哀,沉闷的气氛笼罩着维也纳,1867处维也纳男声合唱团的指挥要求小施特劳斯创作一首充满生命活力的合唱曲,据说作者受了当时一位诗人的一首诗的最后一句的启示作成,可惜词作者的词填的很不好,因此初演时反映很冷漠。但在第二年的法国万国博览会上,改成管弦乐曲的《蓝色的多瑙河》取得巨大成功,从那时起一直到今天,这首乐曲依然是世界音乐舞台,特别是每年元月一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的常演曲目,不过,一般来说,这首作品的器乐曲比它的合唱曲更为常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乐曲。
4.欣赏乐曲
这首乐曲的我将让同学们欣赏两次,在第一次时我不任何解释,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一下以下这几个问题,在听完第一遍后我将进行提问:
a.这首乐曲的序曲主要由哪些乐器奏出?
b.对比他们之间的不同说说这首乐曲由几部分构成?
c.联系作品的标题,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展开你们的联想,看看都能想到些什么?好,下面开始欣赏第一遍。
欣赏结束后进行提问,最后总结:《蓝色的多瑙河》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一个序奏和五首略有对比的圆舞曲构成。其中第五首是第一首的扩展再现。最后由一段华丽的尾声作为结束。
欣赏第二遍:在欣赏的同时解说。
序奏。弦乐震音好象多瑙河的水波,在闪烁荡漾。雾气消散的河面上,辉映出朝阳的绚丽光斑。圆号象一道霞光穿透冬雾,呼唤着春天。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开始苏醒。很快,呼唤音调响彻整个管弦乐队;在晨光照耀下,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
第一首圆舞曲犹如春之神 张开了幻想的翅膀,在蓝色的多瑙河上空翩翩而至。美妙的旋律,就象娓娓动听的语调,把合唱曲中的优美词句,轻轻地送到人们耳畔:“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蜜蜂嗡嗡叫,风儿吹动树梢„„”
第二首圆舞曲高昂开阔。轻盈的曲调象春姑娘在高高的阿尔卑斯山上向多瑙河招手。旋律中歌词 中对春天热情赞颂之情:“啊,美妙!双唇象玫瑰,向我们微笑。美
丽的春天女郎,披上彩色外套,真漂亮,真美妙!”当人们唱起那句“露水是她的眼泪”时,旋律轻缓飘下,变得沉郁动人。
第三首圆舞曲富于奥地利乡村舞曲特点。人们在轻灵的节奏中,看到多瑙河畔农村姑娘和小伙子的欢乐欢舞。曲调中起伏的音型,犹如他们飘飞的衣饰;节奏中强劲的重音,象是他们轻轻点蹋的舞点。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舞曲,刻画出多瑙河边美丽醉人的春意;而生活在这条蓝色河畔的人民,正是美好的春天的人?
第四首圆舞曲流畅的旋律在奥地利疆土上勾画出弯弯曲曲的蓝色航道。在这有生命的线条中,流淌着奥地利人民的沸腾的热血。这段急切奔放的舞曲,向人们讲述了英雄民族在多瑙河边繁衍生息的古老历史。我们从那粗犷的音响中看到,峭壁上的古城在历史的烟尘中一个个地诞生,放射出令人肃然起敬的光华。
第五首圆舞曲是第一首圆舞曲的扩充与发展。虽然在音调上它们相去殊远,但在气质上却同是一曲欢呼春到多瑙河的热情赞歌。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管弦乐队轻轻地奏出婉转多姿的音调,在渐次的暗涨的力度中,高声呼唤出:“春天来了,多么美好”!
《蓝色的多瑙河》的尾声,结构庞大,音响丰富,几乎包容了乐曲中的所有的圆舞曲的主题。但是,在演奏的次序,主题的选择以及使用的乐器上,仍有多彩的变化。尾声中现了第三、第四和第一首圆舞曲,然后,响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荡漾的美妙回声。在清澄的色彩中,长笛颤动跳跃的鸟语,让人们沉浸到田园诗境之中。忽然,一阵急风骤般的音流汹涌而至。全曲在火热的狂欢高潮中结束。这段尾声,显示出施特劳斯的高超的管弦乐写作技巧。当作品受到冷遇时,作曲家自信地说,他不对这首作品抑有奢望,但尾声还是成功的。
五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写于民族危亡时刻的《蓝色的多瑙河》,充满爱国之情,浸透着奥地利人民对祖国河山的敬仰之情。每当远离家国的维也纳人听到这支撼动心灵的旋律时,总禁不住热泪盈眶。正如有位名叫汉斯立克的音乐评论家说的那样:"不管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什么地方,这首歌,就是他们的无形身份证。”人们还称他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一同领略了多瑙河边美妙的风景,同时也感受到了小约翰.施特劳斯那颗深切的爱国之心,每一个民族都有他自己所特有的能代表自己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比如我们中国就有国画和《高山流水》还有去年欣赏过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等。在以后的课上我们还将欣赏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