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创建陶艺教学特色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19-05-15 06:5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学校创建陶艺教学特色的实践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学校创建陶艺教学特色的实践与研究》。

第一篇:农村学校创建陶艺教学特色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学校创建陶艺教学特色的实践与研究

我校把陶艺教学作为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口,开展了题为“农村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展与应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该实验将“陶艺”与农村地区存在的各类“泥塑”联结起来,不仅解决了材料问题、资金问题,还为将民间艺术引进课堂解决了技术因素的影响。同时,为广大农村地区学校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开启思路,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陶艺教学作出示范、引路。

一、师生因地制宜创建特色陶艺室

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广阔的校园、丰富的校外资源,因地制宜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陶艺室。

(一)在学校提供一间陶艺教学室的基础上,在校园内选择几十平方米的空地,平整土地后,简单搭建一个挡雨通风的棚室,合理规划后,分别用于储藏陶土、工具、材料,和用于存放作品干坯。如果是采用气窑或电窑烧制的,则直接将窑置于棚内,即可代替烧制间了。如果是利用乐烧的形式烧制作品的学校,则另外在棚下通风处直接建窑。烧制完成后,将作品展示在教师办公室、荣誉室或者课室的图书角等。如果条件稍好的学校,亦可以专门制作陶艺展示栏(或柜),用于长期集中展示师生的陶艺作品。

(二)借助于乡村资源,将陶艺室设在校园周边的农村闲置屋舍内。如:为了解决开展陶瓷艺教学的场地问题,我校借用了与学校一墙之隔的一座闲置的古楼房作为陶艺室。首先,我们根据该古楼的建筑特点,一方面保留它近百年来形成的古色古香的外貌,使之与陶艺的千年文化相映交融,营造出浓郁的陶文化氛围;其次,针对该古楼建筑面积较小,楼内空间间隔相对分散的情况,在门前空地上搭建了一个遮雨棚,构建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的陶艺课室。在“课室”四周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形成一面独特的“文化墙”,营造出舒适、轻松的教学空间;进而将楼内房间从左到右根据陶艺制作的先后过程,分别设置储泥室、拉坯室、教师创作室、坯体存放室、烧制间、作品展示室等6间场室,配套组建成“陶园”,为开展陶艺教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二、师生就地取材加工“特色”陶土

从多年的陶艺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有些粘土经过加工,就可以适用于制陶。以下,是选泥和制泥的几点方法和步骤:

(一)选泥

农村学校在选择粘土时,一般是就地取材,选择那些杂质少,粘性大的易熔黏土。如山坡上的黄泥、枯水池塘里的塘泥、破旧老房子的墙砖泥、工地里挖出的“白石泥”等等,都是很好的泥塑粘土,开展陶艺教学的学校可以用人工或机器大量地取回,防雨存放。之后,经过一些处理与加工,就可以用于制作陶艺作品了。

(二)制泥

刚取回的粘土,杂质较多,颗粒不均匀,是不适宜直接用于制作作品的,必须进行必要的加工:首先,将取回的泥土放置阳光下暴晒,使其完全干透;其次,将粘土敲碎后,研成粉末,再用针孔大小孔眼的筛子进行筛选。筛选时,可以直接对干土进行筛选,也可以将粘土溶于水后,再进行过滤筛选,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将粘土中的杂质和大颗粒去掉。

(三)炼泥

经过处理的粘土颗粒均匀,基本无杂质,已经具备了陶土的基本特质。然而,为了提高粘土的可塑性和凝胶性,还需要经过一些“柔性”的加工:首先,将粘土溶于水后,用泥箱和桶(均为塑料材质的为好)免盖盛放,置于阴凉通风处存放,直至水分蒸发后粘土成胶状。

二、将胶状的粘土取出,施以人工揉泥或者机器搅拌,将粘土胶性和韧性“炼”出来。在炼泥的过程中,为了预防制作时作品开裂,可以有意识地掺入植物叶茎纤维,增强粘土的可塑性。(在粘土中掺入植物叶茎纤维,可以使陶坯在烧成陶器的过程中,通过叶茎被炭化,使陶器耐热急变的性能明显得到改善)。

三、将“炼”过的粘土放回泥箱加盖保湿存放,通过“发酵”过程将粘土的“胶性”进一步激发。一般来说存放的基本时间为一周,存放的时间越长,粘土的可塑性就越强。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处理和加工,粘土已经制成了陶泥,可以直接用于陶艺创作了。当然,如果为了满足更高的创作要求,通过一些后期的配泥把来源不同,成型和煅烧性能不同的土搭配成符合需要的、具有一定烧成温度范围的、能和釉及煅烧温度相呼应的熟土,也是必要的。如:为了加强泥质在高温煅烧情况下的支承力,使坯体不致下塌,可以在粘土中适当渗些砂子以增强泥坯的支撑力;有时为了追求陶土烧成后的色泽,就需要加入一些着色原料成为“色胎”。农村学校师生只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并掌握粘土的加工方法,是可以摆脱陶艺教学中“陶泥”问题的困扰的,充分地进行研究,农村学校在陶泥方面甚至有更丰富的选择,创造性地开发,就可以成为“特色”陶泥,创作出别具一格的陶艺作品。

三、师生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特色”釉

粘土制作成的作品,经过烧制,就成为“陶”作品。不同的粘土在烧制后,会产生不同的色泽变化,如用工地深层泥制成的作品素烧至1100°C,会形成赤红色,烧制1300°C,则会形成深褐色。

为了丰富作品的色泽,追求斑斓的外部图案,给作品施釉是直接的解决方法。(当然,将作品烧制900°C后,保留坯体的吸水性,用普通的水粉、丙烯颜料描绘图案也是可以的。)许多初次接触陶艺的老师,往往被“釉”所难倒,认为制釉是化学领域高深知识,是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其实不然,以下,是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釉料”的几种方法:

(一)草木皆“釉”

用稻草等编结成图案,挂在作品的素坯上,小心放入窑中烧制,由于稻草灰中含有矿物质,在烧制过程中对素坯产生影响,形成一些美丽的花纹,也可算是灰釉的一种作用。

其次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寻燃烧过的灰烬,如草灰、木灰、稻草灰、杂木灰等等,均可利用。经过淘洗、筛网过滤,晒干后即可使用。最古老的灰釉仅是黏土和木灰,低温釉则是加入了铅,高温袖中普遍含有灰、长石、黏土。灰釉的烧成大多在120O℃左右或之上。

(二)泥浆釉

有些黏土,在烧到1250℃左右都会熔化成流体状态,这便符合了成釉的条件。所以,师生可以尝试采取周围环境的黏土,调成泥浆,过滤杂质后,用素烧好的试片沾些泥浆,试着烧烧看。若是烧成的情形,可以成为光亮平滑的状态,那么这种黏土便能当釉来使用了。例如白云土在烧至1280℃时,即会变成一种细致温润的白色釉。又如农家门前水沟里的“沟渠泥浆”,经过烧成,也会发生意向不到的神奇效果,根据泥中成分的不同,或红或褚,变化莫测。如果烧成时,仍是粗糙无光或是并不太熔解时,即需要加一些助熔剂如长石、木灰均可。

(三)盐釉

盐的成份中合有纳,在高温约1200℃左右将盐投入窑中,盐会分解成纳盐,附着在坯体上形成有光泽的釉。(盐在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氯气,对人体也有害处,所以盐釉烧制时一定要保持烧制间内通风。)盐釉作品的烧制有着色不均匀、起泡的情况,因此,将盐水调成不同的浓度,浸淋在体坯上,也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所用的盐分不可过浓,否则盐分会侵蚀体坯,以致烧成后,会造成不可挽救的泡状表面。

(四)玻璃成釉

普通玻璃也是一种很好的釉。收集碎玻璃、酒瓶、酱油瓶,敲成碎片,放入作品的内部或凹处,烧成后会形成厚积的釉。绿玻璃烧成绿釉,蓝玻璃烧成蓝釉……除此而外,由于玻璃碎片所形成的厚釉层,在冷却收缩时与坯体的收缩程度不一致,会使釉面产生裂纹,形成有趣的“裂纹釉”的特殊效果。

(五)蚌壳或石灰成釉

在细泥浆中有意识地加入蚌壳粉或石灰,涂在体坯表面,在高温烧烤后,也会产生奇特的效果,陶器表面被一层光滑透亮的薄膜所包裹,出现了透明釉的效果。在这基础上若加入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钴等,焙烧后,会出现绿、蓝等色彩,常见的唐三彩就是这一原理。

四、师生因地制宜开发地方“特色”教材

(一)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地方特色文化活动,是地方文化的“名片”。结合地方文化活动开展的美术教学,学生的知识经验储备充足,参与兴趣高。这类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一方面是对地方文化的继承,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情感教育的很好途径。因此,对这些主题展开创作,往往会促使学生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如,我校地处的东莞市的山区片区,当地有舞麒麟、舞狮、舞龙、客家文化节、客家对山歌等传统文化项目,和新莞人运动会、打工歌曲大赛、宝贝模特大赛等等新兴文化项目。这些文化项目是我校进行系列陶艺教学的丰富文化资源,我校借此开发了陶艺校本教材《功夫小子》、《XX村舞龙》、《客家山歌大擂台》等,极大地丰富了我校的美术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家乡情结”,提升了我校陶艺特色教学的内涵。

(二)挖掘地方特色景观资源

除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之外,地方特色景观如园林、建筑、雕塑、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等本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也是农村学校开展系列陶艺教学很好的“特色”教材资源。因此,我校师生根据本地区有名景观资源,开发了《客家雕楼》、《广东省“村改居”示范小区――XX农民公寓》等多篇陶艺特色教材,并在不同年级段美术课堂中实施,丰富陶艺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使教师的陶艺教学更生动形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潘孟良

第二篇:创建特色课程实践研究

创建特色课程实践研究

——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幼儿德育发展的实践研究

立论依据:

一、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表明,当今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竞争,更始隐藏与背后的思想、文化等无形的竞争,包括民族的精神的竞争。综观世界强国,他们都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如法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象对自己眼睛一样爱护”,英国人的“绅士文化”日本人的“大和民族文化”都非常强调重视民族对幼儿的文化熏陶。

所谓文化:文化是人类包括审美活动在内的所有精神活动的综合,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升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辨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关大青年学生中进行民族精神时,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教育,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

二、从社会发展需要来看,对幼儿进行传承民族文化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

进入21世纪,时代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世界的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析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多元化方兴未及,这些新情况、新特点、要求我们不断的丰富和拓展民族精神内涵,一个民族在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民族的精气和神魄,是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意志品格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有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积淀所创建的精神的凝聚。他是一个民族所公共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一个民族所共同遵循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特征。因此,学校德育更应该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及其重要的任务,以有效的抵制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当前中国的教育正轰轰烈烈进行深刻的课程改革,提倡重视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一样系统工程,它贯穿于基础教育的整个阶段。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李岚清在《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中指出:“进一步半好幼儿教育也是进行教育的重要环节,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幼儿期养成,从娃娃抓起。就幼儿综合性基础素质来看,我们认为他应该具有两个因素,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儿童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熟悉。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作出富有远见的理论阐述和战略部署,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已将文化国力作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强调: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主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要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在人民革命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西道德典范结合起来。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传统至今仍既有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我们国家已经对传承民族文化,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非常重视,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是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民族文化陷入困境。人们的民族文化严重滑坡:家长只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思想道德的启蒙熏陶,一些幼儿比吃比穿、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甘当小“皇帝”、小“公主”;以至孩子长大以后,缺少思想、追星逐月、早恋丧志;甚至到了大学以后更是胸无大志、虚度年华、混取文凭;一些留学生飘然而去、学成不归、不思报国;更有甚者,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临下,且日趋低龄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不矫正这种扭曲,我们的民族怎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必须长远发展,从娃娃抓起。

为了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让幼儿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我们必须从小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在中小学中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比较深入,也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幼儿阶段这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因此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园提出了“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幼儿德育发展”的实践研究,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切入口,重视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将民族文化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发展。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在幼儿中广泛开展“中华古诗词经典诵读工程”,人文教育从娃娃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功德无量的大事,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题应有之义。

第三篇:学校特色创建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特色创建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2016XZXBKT—XXGL089)课题负责人:肖广平单位:周至县广济镇桑园小学

一、课题名称:学校特色创建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的要求。

加之我校地处偏远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生活失去很大的活力,校园文化没有生机,导致学生人数逐年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创建特色学校的问题,已十分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同样学校的发展也存在许多困惑。一方面,校舍差,环境差;部分老师年龄偏大对学生管理手段跟不上孩子的发展;一些学生的个性在校得不到张扬,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得不到保护。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由于长期单调的教学工作而感到职业卷怠;由于收入的清贫而感到生活的拮据。这些因素使部分老师厌倦教师这个职业,感受不到作为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二)课题的界定

特色学校。特色学校应当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的学校。一方面,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高,办学行为规范;但同时它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学校。也就是说它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学设施等方面既实现规范办学,又有区别于一般学校的独特个性。‚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学校特色发展为特色学校,是一个由局部向整体推进的过程。特色学校应是特色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出独特的整体风貌。

(三)课题的研究价值

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提炼和形成学校教育办学特色,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特长,为其今后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基础,更为学校特色创建乃至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具有现实价值。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本课题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为前提,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以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为宗旨,推动学校特色创建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文化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特色创建的理论文化体系; 2.环境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特色创建的物质文化体系; 3.活动育人,探索与构建学校特色创建的行为文化体系。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结合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发挥优势的原则,既努力办出特色,又坚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本身的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制定配套措施抓具体,逐步实现办学特色。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学校特色创建研究的内涵与特征; 2.学校特色创建研究的校本教研课程; 3.学校特色创建研究的基本策略。

四、课题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属于综合性研究,针对学校办学各个方面,以全校师生的教学工作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学生的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以校训‚文明、活波、诚实、守信‛的四个维度为经,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跃的课堂气氛、积极上进的师生风貌、形式多样的洪拳拳术传习、多个发展学生特长的兴趣班‛五个方面为纬,深入挖掘学校特色创建研究的内涵,并使之内化为师生自觉的行为和追求,从而推进学校特色创建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行动研究法作为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观察和访问,对研究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关于行为的规律,从而采取具体措施,促进进一步的研究。

六、课题的组织管理 组 长:肖广平

成 员:张文博 何永涛

七、课题研究过程及主要措施

用近一年的时间强化管理,磨炼内功,实现‚内涵发展‛;实现‚特色强校‛;保持学校特色,夯实基础,进一步丰富学校特色教育的内涵,着力打造以学生学会‚快乐成长‛为核心的教育特色;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11月)

(二)课题研究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5月)第一阶段:学校特色创建研究的构建

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深化内化学校特色创建研究的理念,挖掘其深刻内涵。

第二阶段:深入内涵研究

研究小采用多种形式深入研究,形成研究过程性资料。

(三)总结阶段(2017年5月)

2017年5月,由课题组组长负责撰写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其他成员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对相关资源进行整理完善,申请结题。

八、课题的研究基础:

1、我们始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以致力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为己任,瞄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科研为先导,课堂教育为载体,自主探究性学习为基石,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依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2、有专业素质较好的课题组成员,都是本科学历,课题组全体人员和谐尚真,进取向上。

3、有丰富多彩的兴趣教育活动作基础。我们一直坚持将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作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载体。学校成立了洪拳兴趣班、音乐兴趣班,排球队、足球队、兴趣英语班、美术、书画、等兴趣小组,更是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内容,充实学生课外活动生活。为学校特色创建研究打下了基础。

九、预期成果

1.2016年11月,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

2.2016年12月—2017.5,按计划全面实施课题研究,形成学校特色创建研究调查报告。

3.2017年5月整体推进,汇集研究资料,形成最终成果《学校特色创建研究报告》。

广济镇桑园小学课题组

2016年12月5日

第四篇:农村小规模学校书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规模学校书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摘 要:书法特色校园文化是书法特色学校发展的气质和灵魂,是全体师生参与并创造的精神财富。农村小规模学校八里小学以“立字立人”为核心引领学校书法校园文化建设,从而形成了书法校园文化的精神、环境、课程、活动体系,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向和可能。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书法特色校园文化;实践研究

一、书法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

书法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自上而下的书法文化创造过程,也是自下而上的书法校园文化实践过程,我们认为“特色办学可以强校,内涵发展可以兴校”。农村小规模学校八里小学结合实际,把书法这个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学校的建设中去,构建“立字立人”的校园精神文化,打造墨香书法特色校园文化,让学生从“读好书、写好字”中逐步领悟书法艺术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逐步形成鉴赏美的品质,提升学生书法、艺术素养和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体自由和全面发展,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达到让学生“做好人”的育人目的。

二、打造以“立字立人”为核心的书香精神校园文化

学校逐步确立了“立字立人”的核心办学理念,将书法特色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以书法教育为载体,开发书法特色教学资源、构建书法特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凸显书法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探索书法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内涵、途径与策略。

三、营造以“双书五阵地”为核心的墨香环境校园文化

1.阵地校园文化

学校围绕“阅经典传承翰墨瑰宝,研国学弘扬华夏精华”的育人追求,校园文化总体设计以“双书五阵地”展开,双书即“读书”和“书法”。五阵地即“书林、书园、地书广场、班级书法角和书法教室”。其中第一个阵地是“书林”。设有开放式“书亭和书桌”,课余时间小书虫可以自由阅读。第二个阵地是“书园”,这个区域是学生课余“读书”和“练字”的综合区,中间的“立字立人”的主题雕像,蕴含着我校的校训――“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书园”四周设有室外书亭、书桌和练字石桌,可供学生在课余室外自由阅读和练习水写书法。第三个阵地是地书广场。广场用易于水写的石材铺出36个练字区域,可供学生自由练习地书,广场正面是兰亭序和书法题材雕塑,四周设有文化缸,盛有写地书的水,教学楼后墙壁有两月一更换的字帖,可供学生对照临摹。第四个阵地是班级书法角,由学生组织“八小学协”建成班级书法角,课余学生可自主练习书写。第五个阵地是书法专用教室,在这里,学生从简单的点横竖撇捺开始逐步学会毛笔字书写的结体和章法。

2.特色班级文化

各班教室文化通过不同的版面来体现“处处有新意,班班有特色”这一主旨,通过“汉墨班”等的建立,使各班都具有自己的班级文化,也使各班教室成为集学生学习、活动、阅读和教师办公于一体的多功能育人场所。

3.翰墨楼道文化

用中国书法史来装饰校园楼道,用师生的书画作品来装饰教室及办公室,对师生进行书法传统文化浸染,引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以“?n堂渗透”为核心的魅力课程校园文化

学校开设铅笔、钢笔、毛笔字及地书、理论及家长开放日课程,以书法简史、技法学习、作品创作、鉴赏和书法家的故事等为主要内容,采取统一上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样课程开发师生艺术潜能,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素质、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思维水平、整体书写水平和良好行为规范的程度。降低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促进儿童精神、注意力集中和心理健康及个性的全面发展。

五、开展以“个性发展”为核心的多彩活动校园文化

1.书法特色活动

定期开展常规书法和节庆日主题教育,积极开展以书香校园为特色的各类读书写字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和素质。

2.多彩社团活动

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农村地域优势,组建绘本、阅读等社团,并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魅力课间活动

学校编排了一套“武术书法操”,把大课间和阳光体育运动结合起来,使学生既练习了书法的笔顺笔法,又能通过武术(太极拳)来强身健体。

4.精彩课外活动

我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5.温暖家校活动

我校开展“家长走进学校”等实践活动,将学校教育从校内引向校外,实现校内与校外、家庭与学校活动相互补充的“大课间+大课外”活动格局,让孩子享受自信、快乐的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建设无止境,校园文化建设亦无止境。虽然八里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显示出书法教育的特色,但毕竟开展书法教育时间不长,而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积淀的过程,深厚的文化底蕴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只有以长久发展为计,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把传承、借鉴与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之道。

注:本文系2017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S[2017]GHB2741)研究成果。

编辑 温雪莲

第五篇:《农村学校责任教育体系创建与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学校责任教育体系创建与研究》工作报告

文林小学《农村学校责任教育体系创建与研究》课题组

2010年10月经渝北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校确立了《农村学校责任教育体系创建与研究》的科研课题。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摸索,我们创立了理念定位、目标引领、环境浸润、教师激励,制度规范、课程生成、评价保障有机结合的“七位一体”的责任教育体系。我们以此课题为载体,坚持“责任成就希望”的办学理念,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内涵,旨在培育以“责任”为核心的“特质”文化,全面实施“责任教育”,走“责任教育”特色办学之路。

从选题至今,我们学校一直扎扎实实地进行《农村学校责任教育体系创建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就此课题的研究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研究课题背景

开展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

课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的一个或一组问题。考虑到我校地处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占学生人数约三分之一的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只注重了文化知识和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畸形发展,导致在部分中小学生中存在着种种不良的表现:自我意识强,自私自利,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没有远大的理想或目标,易满足,不求上进,只求得过且过;攻击性强,抗挫折差,一味追求享受、时髦,却不肯付出,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遇事推脱责任,责任感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严于律人,宽于待己„„这种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当今,无论谁,要想在他将来的本职工作和学习中作出成绩,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获得成功,他都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很

难想象,这样自私、没有责任感、没有爱心的下一代,将来如何担负起民族振兴的大业。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是人类基础道德最本质的东西。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就要从道德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点切入。而抓责任教育就是这个切入点。所以,学校决定以“农村学校责任教育体系的创建与研究”作为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责任心”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措施

(一)学校办学理念,彰显出责任特色

1、我们确立了 “责任成就希望”的核心办学理念

结合学校接受岩本英子女士捐建的历史由来,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我们深入挖掘学校建设、管理中的“爱与责任”的内涵。并对理念系统进行了个别征集、分组讨论、专家论证,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林希望小学的办学理念系统。即:

◆办学理念:责任成就希望

◆办学特色:打造责任教育品牌学校——构建七位一体责任教育体系,丰富责任教育体系内涵,镕炼责任教师优秀团队,培养责任学生公民素养。

◆校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校风:责任在爱心中,希望在行动中 ◆教风:担其责、润其生、乐其业 ◆学风:做好每件事,收获每一天 ◆导风:律已律人,有为有位

◆教师誓词:我是文林希望小学教师,我郑重承诺:工作中,引导孩子健康向上,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学习上,促进自身素质提升,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负责;生活上,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社会影响负责;单位上,共建特色教育品牌,对学校的品位提升负责。

◆学生誓词:我是文林希望小学学生,我郑重承诺:一定做到: 学会对自己负责,健康成长;学会对他人负责,理解尊重; 学会对家庭负责,孝顺长辈;学习对集体负责,协作奉献; 学习对国家负责,忠诚拥护;学习对自然负责,报答呵护。

◆发展愿景:文林人个个“责任意识浓厚、人人尽心履职”,把我校打造

成为成为渝北区内有较大影响的责任教育品牌学校和全体文林人幸福工作学习的乐园。

2.推进教师理念更新,将所有教师的核心教育理念统一到“责任教育”的旗帜下,通过“责任践行十五条”(即:一知,二记,三讲,四动,五问),促进教师责任理念入心,入脑,入情,真正体会到责任教育过程的充实、快乐与价值。

◆一知——每位教师知晓“责任成就希望”理念的内涵、要求并能表述。◆二记——一是牢记自己责任教师身份,不做有违身份的事;二是牢记自身责任教育使命,做好育人应尽之职守。

◆三讲——责任理念领导时时宣讲,责任反思师生人人演讲,责任教育教师课课主讲。

◆四动——主动、勤动、爱动、感动。主动:指态度,承担责任要主动,不推诿。勤动:指过程,履行职责要勤勉,不懈怠。爱动:指情绪,享受岗位要乐意,不痛苦。感动:指效果,付出辛劳要感人,不麻木。

◆五问——问自己,问同事,问学生,问家长,问组长。问自己:我的本职,还可以做得更好吗? 问同事:我的配合,还有什么需要改进? 问学生:我的课堂,你学得真的快乐吗? 问家长:我的管理,我还有什么建议吗? 问组长:我的能力,还有工作需要我吗?

(二)完备的目标体系,促进学校,老师,学生地责任发展

1.建立了责任教育特色学校发展目标体系,为学校开展责任教育,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2.建立了责任教师培养目标体系,为教师自主特色发展指明方向,搭建平台,切实提高教师责任意识。

3.建立了责任学生培养目标体系,为学生责任成长指明方向,提供帮助,切实提高学生责任心。

(三)日益完善的办学条件,扮靓了责任校园

1.实现教学设施齐备化、标准化、信息化,完全满足教育教学、责任实践的

需求。

2.实现办公条件充足化,人性化,网络化,最大可能地满足教师学习、工作的需要。

3.实现环境建设规范化、人文化,特色化、推进角色与责任主题文化墙打造,物质文化工程建设中突出责任教育特色,营造一个充满责任氛围,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

4.正努力争取条件,创建校外责任教育实践基地。

(四)专注于教师队伍的提炼,树立起一个个责任榜样。

1.依据责任教师目标体系,引领教师制定专业成长三年计划,并根据计划,逐一落实训练,促进教师责任成长。我校先后近二十位老师被确立为文林最美履责教师,我们正致力于文林教育人物的培养。

2.实施教师专业基本功训练,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主编校刊《责任》,刊载教师责任演讲,教育优秀课例,优秀论文,责任箴言,责任教育纪事,教师教育故事,塑造先进敬业典型等。

4.拟定责任教师从教行为要求十八条,要求每位教师结对互相督促,最终变成教师自觉行为,彰显教师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

(五)不断完备地制度建设,规范了责任行为

以爱岗尽责为准绳,深入推进学校制度建设,促使学校工作规范运行,达到事事有人干,人人尽责干的效果。

1.建立了教学、财务、德育、安全、常规、功能室、岗位职责等常规制度,规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提升了师生对各项制度的认同感,公正公平实施制度,保障和提升学校制度的执行力。

3.营造了制度文化,将被动执行制度逐步引向遵照制度快乐工作。

(六)家、校、社会三结合拓展了培养途径,探索责任生成。

1.编写《爱心与责任——我与文林共成长》责任教育校本教材,开设责任教育校本课程。以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对自然的责任感为内容,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对自我到影响到人类生存大环境的诸方面责任有全盘认识并承担起应有责任。具体见图解:

(1)对自己负责——正确理解“学习”、“任务”、“成长”、“反思”的含义。结合生活、学习中应该承担的事情,培养学生对自己成长的认识、反思,并引导学生的行动。

(2)对家庭负责——正确理解“慈爱”、“孝敬”、“恭俭”、“亲情”的含义。结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现实,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基本人伦意识,尝试承担家庭责任的体验。

(3)对他人负责——正确理解“友谊”、“帮助”、“宽容”、“谦让”的含义。培养关心他人的情感,尊重他人的品格,理解他人的能力,乐于助人的精神。

(4)对集体的责任感——正确理解“归属”、“分担”、“协作”、“和谐”的含义。结合班级文化打造,学校责任特色学校品牌的打造,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荣誉感;在过程中感受为集体承担与付出的心理体验。

(5)对国家的责任感——正确理解“祖国”、“民族”、“忠诚”“法纪”的含义。将热爱祖国的崇高理想与成长锻炼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用富于感染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对自然的责任感——正确理解“绿色”、“呵护”、“共存”、“可持续”的含义。培养学生对身边和世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明确人类共存的意义在于整个人类、全球的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每个人的肩上都承担着对后代的责任,承担着对自然责任,既承担着今天的责任,又要承担着未来的责任。

设五大子课题板块,即“责任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实践研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初步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研究”、“教师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和“责任教育的评价研究”。

2.深化了课程育责研究,开展责任课堂评比,发掘学科课程中的责任教育因

素,探索各学科在教学中开展责任教育的方法与模式。

3.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农村特点、文林特色、教师特长的责任教育实践活动、传统活动、体验活动、探究活动,强调学生参与性,丰富责任教育的形式,让学生喜闻乐见,让教师有成就感。

(七)科学的评估机制,培养良好的责任习惯

1.建立了符合学生年龄及身心特点的儿童责任心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学生责任心发展状况,针对性地改善教育教学行为。

2.通过评估,保障和推进责任教育顺利实施,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促进责任行为养成习惯。

三、课题研究成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责任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责任教育内容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由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途径,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研究带来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

(三)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形成了《农村学校责任教育体系创建与研究结题报告》。

(五)编著了由我校教师编写的《责任》论文集一部。

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随手乱扔乱丢现象突出,随处都可看见乱写乱画等现象;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可以说,农村责任教育体系的创建与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思想认识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四、今后努力方向

当然,我们的研究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还有差距。在本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我们将进一步针对本课题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强烈地责任意识、自我教育能力的品德高尚的人”。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1、进一步总结深化课题成果,推进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出方向性的办学目标。

2、继续探索农村学校责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进一步完善责任教育制度体系。

3、进一步通过农村责任教育研究,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教育、成长的良性发展。

4、开展家长家庭责任教育方法指导研究,编印《家长家庭责任教育方法指导手册》;继续开展班级和学生个案研究,编印《农村学校责任教育研究案例集》;

5、制定和完善《农村学校责任能力评价手册》,构建责任教育评价体系。

6、加强与有关专家的合作,邀请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充实课题研究队伍的整体实力。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农村学校责任教育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要以课改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2014-5

下载农村学校创建陶艺教学特色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学校创建陶艺教学特色的实践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艺特色教学介绍(5篇范文)

    陶艺特色教学介绍 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于小孩来说,做陶、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一团团泥土在他们手中变换着,是创造也是游戏。开心的同时又......

    特色校园文化创建的探索与实践

    特色校园文化创建的探索与实践在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白云、白云飞满天,满天飘荡青春的誓言„„理想职业从白云开始!”的歌声每天都在校园激 情回荡。每当开学毕业典礼、各......

    浅谈小学陶艺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小学陶艺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郑州师范学院张雯清 摘要:陶艺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集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创造性思维于一体,广泛为孩子们所接受和喜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陶......

    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研 究 报 告 溆浦县水东镇中学《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 2014年5月9日 《农村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五篇)

    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一、问题提出近年来,随着五泄外出经商、务工人数逐年增多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校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长的意......

    农村小学生作文情感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情感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实验方案 一、课题指出 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更加强调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更加强......

    构建学校写字教学特色实践研究中期报告(正式稿)

    “构建学校写字教学特色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北桥中心小学写字课题组课题《构建学校写字教学特色的实践研究》酝酿于2011年3月。2012年1月经苏州市教科院审批,正式立项。3月......

    陶艺实践课程的教学思考

    【摘 要】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经过几年的调整,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合理,已开设陶艺通识、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生活陶艺等课程。课程体系在强调造型原理和制作技巧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