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第十五课 会变的线条
第十五课
会变的线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线条的种类和作用,掌握线条不同排列穿插的方法并能用单线组合创作画面。
2、感受线条组合的美,提高学生的绘画创造能力。教学重点:线条的运用方法。教学难点:线条的各种排列方式。
教具准备:相关图片、有各种线条的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画有各类线条的绘画作品给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了解线条的作用,体会线条组合的美。
3、揭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和绘画方法。
2、线条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几组不同排列形式的线条。
(2)展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3、以一些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种并用线条加以装饰。
4、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
5、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
6、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
7、师生交流,明确用线排列方法。
8、学生明确方法、构图设计完成制作。
三、要点指导:
1、观察书中图片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中线条的排列规律,从中体会密集线条排列的美感。
2、作线条的练习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为以后的作业作铺垫。
3、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学生先添加后创作,由易到难,解决了难点。
4、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彩水笔直接作画,培养学生肯定用线的能力,同时要鼓励画出新颖独特的线条。
四、小结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十五课教案
第十五课
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成武一中
张爱荣
一、课程标准
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二、教材分析
《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是七年级思想品德的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不良诱惑的危害,明确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过健康、安全的生活。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第一层次讲述“不良诱惑的危害”,主要从反面分析说明抵制不良诱惑的重要性。具体包含两层意思:区分生活中的不同诱惑;不良诱惑的危害。这一层次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第二层次讲述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主要分析说明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这一层次是本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尊重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知道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点:不良诱惑的危害。
教学难点: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课前视频展示:动画片《哆啦A梦》中《潘朵拉盒》视频片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充满诱惑力的“魔盒”?给你带来什么影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设计意图:用学生非常喜爱的动漫片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
1、小记者的调查:
采访内容: 你的身边有哪些诱惑?
要求(1)每个小组推选1名小记者,可以采访本组或其他组同学。
(2)做好采访记录。
(设计意图:现场采访的过程,就是学生充分讨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在他们的身边也存在着种种诱惑,并且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良莠,从而为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打下基础。)
学生进行分类后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花香的陶醉”也有“带刺的玫瑰”。我们要想保护自己免受这些“带刺的玫瑰”的诱惑和伤害,就要认清“黄、赌、毒”和“法轮功”不良诱惑的危害。
环节二:合作探究,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
(1)课件展示:视频
《手机黄祸如此害孩子》
探究思考: 青少年涉黄有什么危害?(讨论后共同归纳黄的危害)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是一种精神鸦片。轻者会想入非非,精神萎靡,无心学习;重者极易诱发违法犯罪,造成更大的伤害。(设计意图: 通过对视频资料的探讨,分析原因,探知危害,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涉黄的危害,又能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打下基础。)教师寄语:远离黄色诱惑,追求高雅情趣
(2)课件展示:《少年因赌博丧命》的资料(学生思考赌博的危害)课件展示:赌博害人害己害家害国。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扭曲人际关系,而且极易诱发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更能引发学生的沉痛思考,感受赌博的危害)
教师寄语:赌博是一种恶习,也是社会公害之一,因此我们勿拿青春赌明天,脚踏实地才平安。
(3)课件展示:一组漫画展示吸毒的后果。(让学生分别回答它的危害)
吸毒会严重摧残身心健康、传染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会破坏家庭幸福,诱发刑事犯罪;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视觉的冲击,深刻感受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师总结:我们青少年生理、心理都未成熟,与此同时,你们又乐于探索一切新鲜事物,再加上不了解吸食毒品的危害性,就染上了毒瘾。殊不知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往往因此走上绝路。因此说吸毒如同鬼门关,进去容易出来难。教师寄语:珍爱生命,远离毒品。(4)图片展示:“法轮功”的骗术
用关淑云受邪教“法轮功”歪理邪说的精神控制,为了“圆满”、“白日升天”,实施所谓的“除魔”,竟能当着几十人的面,亲手将自己的女儿、不满9岁的戴楠活活掐死这个事例揭露法轮功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本质,学生归纳“法轮功”的危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法轮功”骗术的图片,生动、形象,对于法轮功的歪理邪说一目了然,更深刻的感受“法轮功”的危害)教师寄语: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3、我来总结:(学生归纳总结,不良诱惑的共同危害)(1)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的进步和发展(3)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环节三:学会说“不” 不良诱惑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些不良诱惑时,应坚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制。
1、课件展示:小刚在初一时认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一天放学后,几个朋友约小刚到网吧去玩。玩了一会他发现有人在观看黄色电影,出于好奇,他也开始浏览黄色信息。从那以后,就像丢了魂似的,满脑子“黄色”画面,长期沉迷于黄色网站,不能自拔,后来因骗奸邻居女童,被依法逮捕。此事件发生后,有的同学在上网时发现黄色网站或出售黄色书籍就向公安机关举报,使不法商贩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小组合作探究:小刚陷入黄色泥潭的原因有哪些?这给我们什么启示?课件展示:
(1)、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修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力。
(2)、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3)、运用法律手段同他们进行坚决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成长的环境
(设计意图:用一个典型材料同时体现几个问题,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掌握了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教师总结:要认清和抵制不良诱惑的危害,我们就要做现实生活中的孙悟空,就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抡起我们的“金箍棒”,铲除“妖魔鬼怪”(不良诱惑)。
2、集思广益:战胜不良诱惑的技巧还有哪些?(引导学生看教材57页)
(设计意图:在不同的情境下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是不同的,尽可能多的使学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3.我导你演:根据提供的生活场景,演绎一段情景剧
活动要求:小组内一位同学尝试用几种方法诱惑另一个同学,另一位同学要根据不同的诱惑做出不同的拒绝,并说明理由。(两分钟准备一分钟表演)(参考情景)
情景一:好友送给你一颗“摇头丸”让你尝尝,并说吃了感觉像神仙般快活。
情景二:你的朋友约你星期天去打牌 情景三:同学借你一本“黄”书让你看。情景四:你的同学约你上课时间去看录像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既能让学生在表演活动中明确面对不良诱惑的正确做法,又能展现学生的表演才能,发挥潜能,张扬个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避免教师的空洞说教,在突破难点的同时将课堂推向高潮。)环节五:收获平台
(说一说这节课收获和今后的打算。先概括说明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说出不良诱惑具体的危害和抵制方法。)(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在知识、情感、行动等方面的收获,达到当堂巩固的目的。)环节六:竞技乐园(当堂检测)
五种小动物分别代表五组题目,各小组自由选择题目,展开竞争,最后评出优胜组给予表扬和激励。
(设计意图:用学生非常喜爱非常熟悉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动物代表不同的题目,极大地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快乐中巩固知识,从而将整堂课再次推向高潮。环节七:教师寄语(情感升华)
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既有美好的事物,又有许多陷阱,我们会面临很多诱惑,也会面临很多选择。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我们一定要明辨是非,学会拒绝,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为了表明我们抵制不良诱惑的决心,我们宣誓: 面对不良诱惑
我们不“心动”,不“行动”,不“犹豫” 不做诱惑的俘虏,要做战胜不良诱惑的将军!环节八:课后作业
社会调查
1、深入自己生活的村庄(社区),调查存在哪些不良诱惑?
2、产生了哪些危害?
3、解决的办法有哪些?
第三篇:第十五课 猫(教案)
第十五课 猫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巩固词语。
2.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内容,并分清了段落,现在大家来一起回忆一下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
(又老实又贪玩)
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
“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
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
“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既()又(),既()又()。
(7)师相机板书。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
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
(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
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
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
(2)师检查辅导;
①找出一对反义词。
胆小──勇猛
②把体现胆小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胆小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人(喜欢)。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2、3题。
第四篇:汉语教案第十五课 -
教学题目:
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课文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能用本课生字组词,掌握结构,笔顺和偏旁。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查词典,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生字、词的意思和实际运用。
2.利用课文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能用本课所学的生字组词掌握结构,笔顺和偏旁。教学难点:1.重点掌握等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掌握生字的书写规律。课型,课时:新课,两课时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范读法,领读法,讲解法,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谈话导入新课
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读一读、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 板书课题,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 二, 讲授新课
(老师把课文给学生范读一遍,学生认真听)
师:我们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先理解本篇课文的生字和有些没有学过的词语,你们打开书边阅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没有学过的的词语(学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词语并说给老师听,老师把生字、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这些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生字和词语,这里面有没有你们课外学习中认识的字和词呢?如有学生举手说说,对的老师肯定,错的老师纠正,并表扬学生课外自学汉语的习惯和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师:那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生字和词语
一、词语学习
老师把这些词语给学生讲解讲解意思,用让学生用生字组词,用词组成词组,造句的方法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知识巩固和拓展
1.认读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三、课后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相关词语和生字,掌握了一些词语。这样就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这对以后的课文学习很有帮助,下课后一定要再看看这些词语并牢记。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课文一)词语学习
作业布置:1.把每个词语抄写五遍
2.预习后面的词语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师生合作在黑板上听写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语,进行组词、组成词组、造句。二,讲授新课(一)词语学习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学了哪一课,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词语。
(老师把这些生字和词语老师给学生一个个的讲解正确读音,讲解词意,用让学生用字组词,用词组词组,造句的方法跟加理解词义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知识巩固和拓展
1.组织学生认读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读一读,说一说,并组成词组。
三、课后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相关词语和生字,掌握了一些词语。这样就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这对以后的课文学习很有帮助。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多词语,就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下课后一定要再看看这些词语并牢记。(老师给学生安排作业)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课文一)词语学习布置作业:1.把每个词语在作业本上抄写五遍
2.做同步练习。
课后反思:-------------------------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课文一)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讨论疏解: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第十五课我不能失信 课文一(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自告奋勇来说一说?
让学生利用自己寻找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爸爸 妈妈
宋庆龄
到 教
伯伯家 小珍
.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讨论深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板书设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教学题目:
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
(课文二)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1.理解本课词语学习中的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和听说能力。
2.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1.理解本课词语学习中的的词意,把词语能实际运用.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把词语能实际运用.2.理解课文内容.3.能独立完成课后练习.课型,课时:新课,二课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
教学方法:领读法,讲解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提问导入新课
(一)朗读课文
1.老师先把课文给学生范读一边,学生看着书用手指指着字听老师的读,顺便不认识,不理解的字和词的读音记在字词的上面。2.老师把学生领读课文。
3.把课文按自然段举手或指名读,了解学生读课文的情况,读的要正确,流利,读错的字词老师及时纠正。
二,阅读理解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不一定回答的完整,只要能说出主要意思即可。板书课题:
课文二
作业:预习词语 课后反思:
------------------------------教学题目:
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词语)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能用本课所学的汉字组词、书写、使用、步骤掌握识记汉字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解,查词典,互相讨论的方法理解每个生字和词的意思,和词语的实际运用。
2.利用课文教材,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扩展口语交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1.识读本课词语,重点掌握等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能用本课所学的汉字组词,书写、使用、步骤掌握识记汉字的规律。
教学难点:1.重点掌握词语的词意和实际运用。
2.掌握识记汉字的规律。课型,课时:新课,一课时
教学手段:教科书插图,生字和词语卡片。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讨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前课内容导入)指名朗读课文
(一)词语学习
1.老师先把词语写在黑板上,这时同学们小组内互学生字和词语。2.老师问学生这些词语里面有你们提前查词典学过的词语吗?谁说说意思,如有举手说说,对的肯定及时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像他学习。如说错了也鼓励他的胆识,老师及时纠正讲解意思,学生说完老师把其他词语一个个的给学生讲解词的意思和运用。巩固扩展知识。
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板书设计:第十五课 我不能失信
词语 作业:词语写五遍。课后反思:
第五篇: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第十五课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
八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 十五 课 无义则乱
教学目标:
1、理解“无义则乱”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无义则乱”的名句。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无义则乱”的内容。教学难点:积累“无义则乱”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孔子的伦理观念里,义是人们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节制机制,义以“只当如此做,不当如彼做”的判断形式,過制主体的行为向恶的方向发展,并把它导向善。因此,义的缺失将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孔子认为,如果没有义的节制,某些被人称赞的品质、性情也会失去道德的价值。例如,孔子认为勇是构成君子人格的要素之一:“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但他又认为:“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这就是说,只有受义节制的勇才是善的,否则,勇反而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恶。又如,孔子教导学生要“敬事而信”,“主忠信”,但同时他又认为,忠信必须合于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不合义的忠是愚忠,不合义的信是小人之信。
如果没有了义,就连勇、忠信这样的品质也会失去道德价值,其他自不待言。
二、新课教学
1、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
《列子·说符》
语译:做人不顾道义,只会吃喝,就是鸡狗了
2、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交:一起,同时。②征:争取,取。
语译: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人家!您不远千里而来,将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孟子回答说:“君王!何必谈利!讲求仁义就行了。君王说:怎样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对我家族有利?”士人和百姓说:怎样对我自己有利?”上上下下都在争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
3、利者,众人所同欲也。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蔽而忘义理;求之极,则侵夺而致仇怨。
(宋)程颢、程顾《二程集・周易程氏传・益》 注释:①昏:惑乱。②蔽:受蒙蔽。
语译:利益,是众人所共同需要的。只想着对自已有利,这种危害是极大的。欲望过多,就会使心灵感乱而受蒙蔽,忘记义理;追求太多,就会发生侵夺,并且导致怨仇产生。
4、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孟子・尽心下》
语译:孟子说:“不相信仁德、贤能,那么国家就会空虚;不讲礼义,那么朝野上下的秩序就会混乱;没有清明的政治,那么国家的财政开支就会不够用。
三、思考讨论
1.阅读四则选文,结合社会现实的具体事实,说说如果失去了“义”,将会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什么危害?
2.阅读下面“延伸阅读”中孙叔放讽谏楚王的故事,说说芈叔为政为什么“不义”?楚王纳谏后楚国能称霸诸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延伸阅读
孙叔敖论“不义为政”
楚王让芈(mi)叔担任地方官,芈叔收的赋税最多。楚王知道后非常高兴,就在朝堂上称赞芈叔,把他奉为百官的榜样。
令尹孙叔敖听说了这件事,仰天大笑。楚王见了,很不高兴,说:“令尹对我有什么不满意吗?为什么不告诉我,反而在朝堂之上羞辱我呢?”孙叔敖回答说:“我是楚国人,我的老家有一个池塘,乡人用它来谋取利益。有一个吴国人经过楚国,看到里面养满了鱼鳖,就对乡人说:“我擅长捕鱼。”我的那个老乡听了很高兴,于是马上给他准备渔网、船、桨等捕鱼用的器具。但那个吴国人却向我老乡的池塘跑去了,说:‘我在这里捕鱼。’我的老乡很生气,皱着眉头说:‘我还以为你能捕捞江河里面的鱼来帮助我呢。如果是这样,我池塘中的鱼本来就归我所有,哪里还用得着你呢?而现在,楚国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不是您的子民。芈叔作为当地的官员,从来没有听说他出台什么好的政策吸引邻国的老百姓来这里,反而从大王您本来就有的财物中掠取过来增加他的税收,这其实是在挖大王腿上的肉来喂大王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大王的大臣们都可以做到,不只芈叔一个。而现在,大王您在朝堂之上夸赞他,号召大臣们向他学习,大臣们因此都会仿效他去做,这就会被敌人所利用。这是国家的忧患啊。”
楚王听了,恍然大悟,说:“说得很好。”于是,很快罢免了芈叔,并且在全国下令说:“各地官员,如果有谁仿效芈叔搜刮我的百姓,增加自己的税收,就要受到刑罚的处置。”命令一出,楚国的百姓们都很高兴。几年后,楚国就称霸诸侯了!
五、积累与感悟 1.汉语中有许多与“义”有关的成语,请査阅“义不容辞”“义正辞严”“仁至义尽”“背信弃义”“义薄云天”这五个成语的意思,写在积累本上。
2.“不义”表现为伤害生命、破坏自然、扰乱社会、败坏文化、推崇暴力等,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义”之举?联系现实,遇到不同的“不义”之举你会怎么做?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