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北东丈小学课题组
我校课题组经过两年的实验和研究,总结和探索出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师、家长要配合,给学生创造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条件
在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或比赛,家长也很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但我们不重视培养孩子了解自然,研究科学的能力,导致我国艺术人才很多,科学人才却很少,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很多人才发现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很少,动手操作能力很差。
比如植树,在每年的植树节时我们只是组织很多成年人去植树,而给孩子创造了解植树的机会很少,导致在教师教了植树知识后,学生对植树还是停留在模糊状态,并不知道怎样去植树,也不知道一棵树它是怎样长大的。我想,学校在每年绿化校园时,可让学生参与一些种树的具体操作过程,或是家长可带孩子在节假日去参加社会上的植树活动,农村的家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房前屋后种一些花草树木。有了亲身体验,学生自然能了解怎样种树,感受到种树的乐趣,树的美感,也会发自内心产生保护树木的感情。这样,就不是让老师去给学生灌输怎样保护花草树木的生硬道理,那么,也就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又如,在教学生写桥,写游记这些作文时,教师可与家长联系好,由家长带孩子去看桥,去游览。让学生到现场去感受,从而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真实的文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家长们能在游览,参观时做到给孩子讲解景物的历史,和孩子讨论游览的感受,而大多数家长只是带孩子游玩,孩子回来后对于他去过的地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生活在农村的家长因为经济拮据或是因为生活的忙碌就更谈不上到外面的世界去启迪孩子的智慧了,致使农村部分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生活体验,从而在写这些作文时难以下笔。
对于从网络上查资料,家长缺乏指导孩子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在一次调查中,老师让学生从电脑上查找为什么地球有吸引力,而飞机却能在天上飞,不被地球吸引。在一个班上,有10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可是只有一个孩子查到了资料。究其原因,是家长重视的程度不够。有些大一点学生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玩网络游戏,不允许家里的电脑联网,更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对于这一点,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正确认识,科学引导,让电脑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工具,使其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泛,视野更广阔。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孩子的聪明才智,让孩子能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二、留给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让他们去观察、去了解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
为了应对考试,为了考上大学,学生从小不得不埋头于题海战术,补课,上晚自习,对身边的事物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而我们的很多老师也是整日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攀比考试成绩,却没有去研究怎样把课本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能够学以致用。只有让教学为实际生活服务,才能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去改善我们的生活。
当然,我们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如果能把精力用在研究怎样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学会用手去操作、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那么,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才能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中国文化,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语文课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为语文生活化和生活化的学习提供了极好的语文环境。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提炼,不断加强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等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深受学生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我们课题组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与积累,逐渐认识到: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社会实践。同时,我们还对师生进行了全面的问卷和调查,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封闭、形式单一,没有能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中的生活气息愈来愈浓。针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我们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创设生活化和社会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和社会与课堂紧密结合。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积累探索有效的方法。我们站在课程的层面,从三个方面来实践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一)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扎根于学生的经验,挖掘生活资源,把学生有限的学习空间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把有限的生活资源变成了无限的学习资源。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社会化,主要从四方面来实施:
1、教师对教材再设计,寻找学生生活中的内容。
既然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我们就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空间。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开发性地利用了教材,对教材进行再设计,立足课堂,课内外结合,寻找结合点,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按动物、蔬菜、水果、花草树木等来归类识字,进行识字比赛,借此提高学生识字积极性。在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识字量自然大大增加了。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中的归类识字后,老师引导学生拓展识字,将动物、植物、家电、体育项目、武器、车类、卡通类等事物归类,动手操作。形式有画一画、涂一涂、剪一剪、贴一贴、写一写、认一认,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合理分类,把自己喜欢的事物收集在一起,写上名称或简要介绍,不会写的字,虚心向别人请教,请老师、家长写上,并注上拼音,在课堂上自主交流,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识字,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2、教师设计了生活化和社会化的语言、活动。
开放识字的途径,让识字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不光要利用教材识字,更重要的是设计好生活化的语言和活动。教师要做有心人,经常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我们常常布置学生到课外广泛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一些生字,在家长的协助、配合下,社区,商场、医院、马路上等不同场所都成为“识字课堂”,并设立“识字交流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检查反馈。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完归类识字后布置同学们:你们身边也有很多汉字,星期天,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到超市里“找汉字”,看谁的收获大。星期一,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大家都有很多收获,诸如“早餐派”洽洽食品、“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奥妙”洗衣粉、“亲亲”八宝粥„„当学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这些汉字时,是多么兴奋啊!这时,教师又鼓励学生进一步留意生活,如招牌、路牌、广告等,鼓励学生通过儿童节目、新闻报道、课外读物等多种途径识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既联系了生活,又拓宽了识字渠道,扩大了识字量。
3、教师创设生活化和社会化的教学情境,形成生活化和社会化氛围。生活中,汉字无处不在,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就能随时识字。我们通过实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形式有 “自我介绍”、“最美的名字”、“我的名片”等姓名识字;绘画、手工制作识字;商标、贴标签识字;给玩具起名字,编故事识字„„在这些生活化的氛围引导学生轻松有趣地学习汉字。一年级老师刚开学不久,每次发作业本时,让全班学生轮流发,并打印了全班学生的姓名,贴出来,且人人一份,随时识记。还让学生用自己的名字设计小名片,互递名片,自主交流,以生活化的识字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4、教师以生活化的评价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在识字教学中,也注重了评价语言的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好像不是在课堂,而是在家里父母或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充满着亲情和友情,同时指导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贴近生活,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低年级学生识字特点是学得快,忘记得也快,我们低年级教师正确对待学生识字的态度和成效,相信每个学生识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以生活化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你已经很不错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记得更牢,更多!”“你真乖,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你真懂事!”“你认识了这么多还没教过的字,真了不起!”„„这样从心理上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充满鼓励和关爱的生活化的评价语言,使学生产生了成就感、满足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立足文本,将生活与文本紧密联系,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抓住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点,让阅读教学生活化,让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的发展。
1、媒体展示,感受生活。
研究中我们发现,教材中的一些游记、写景的、介绍性的说明文等,借助多媒体课件、录像播放、录音渲染等手段展示与文本相应及相关的生活情境,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经历的缺乏或空白,为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体验建立联系,可以使新学内容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真正达到理解,从而优化学习过程。我们这儿,不靠近大海,除了外出旅游,绝大多数的学生观看不到海面潮起潮落之壮观景象。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教师将海宁潮的录像播放给孩子们看,那气势磅礴的景象带给了学生深深的震撼,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潮水的迅猛之势,潮形的变化多端,大海的无穷力量。看着潮水,读着《观潮》,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被唤醒,化成了精彩的语言流淌而出,融入了激情澎湃的朗读之中。这样的语文教学,生动直观,让学生记忆深刻。
2、角色演示,再现生活。
通过角色体验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下演示、表演,体验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活动中自然地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了语言的感悟能力。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三场比赛,田忌均输。机智的孙膑让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在第二次的比赛中反败为胜。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老师在上课时,用了六张扑克牌,请学生摆一摆,调一调,清楚地理解了变化的经过。在此基础上,反复推敲、咀嚼语言,思考为什么作为大将军的田忌想不到这样的办法?如果再比一场的话,田忌还会不会取胜?让学生再用扑克牌摆一摆,想一想,使学生一步步地深入理解,最终发现胜利源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3、读思结合,联系生活。
阅读教学讲究在“读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学”,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不同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也各不相同,对事物、对生活的感悟也不一样。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可以把真实感人的生活与学生丰富多彩的认识、体验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五年级学生在学习《黄山奇松》一课,进行拓展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拓宽思路,谈谈对“美”的认识,学生的情绪激昂起来:“黄山的瑰丽陡峭,泰山的雄伟稳健,是一种壮美;桂林的山清水秀,西湖的浓妆淡抹,是一种秀美。”„„精彩的发言赢来了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可见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联系生活,他们就能在感悟的过程中放飞自己的心灵。
(三)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作文的要求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在身边找到要写的事物,能亲身去体验,然后写出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学生才会有物可写,下笔有据,才能学会怎么写文章,把文章能写清楚、写好。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向生活要素材。引导学生跳出课堂、学校的小圈子,留心观察,扩大生活外延。如组织学生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深入社会了解风土人情,古今变迁;或收看电视新闻,洞悉时事要闻、国际风云;或搜集学校大事、班级趣闻等等,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激发作文的兴趣和动机,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写作素材引进作文课堂。
1、抓住契机,激发作文的兴趣和动机。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以实践为契机,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参与各项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征文活动,四年级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教师请学生课后多途径搜集查阅资料。针对学生选择的破坏环境,乱砍滥伐树木造成土地沙漠化这一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意见,如人们为什么乱砍滥伐?怎么砍伐?后果怎样?学生们用自己稚嫩的笔参与了征文活动,表达着心中的忧虑,向社会提出了一个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丰富生活,拓展作文的内容和形式。
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是生活和社会的剪影。我们经常开展读书、读报活动,记好读书笔记,创建书香班级,提高作文兴趣;结合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毽绳、乒乓等体艺活动、丰富作文内容;利用学校“作文竞赛”和各项征文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写作的舞台。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写作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我校组织乒乓班学生举行了一场乒乓比赛,四年级教师要求同学们写《记一次乒乓球比赛》时,首先带领学生去我校乒乓馆参加了这次比赛活动,目睹了激烈的场面。经过仔细观察、回忆,同学们写作时有了真情实感,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了这次比赛活动。大家把比赛过程写得非常具体,做到了言之有物,通过描写扣人心弦的激烈场面来赞美双方的拼搏精神。因势利导,优化作文的评价机制。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继续奋斗的志趣。一个孩子写成一篇习作,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缺点,但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一个成就。作文教学中我们重视赏识,鼓励,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采用多元评价,将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征文活动,利用校报、黑板报、橱窗、手抄报等展示学生写作成果。通过优化作文的评价机制,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进取的个性、强烈的写作热情,还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四年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把微笑、信任、激励带进课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长处、本领写一写,题目可以是《请为我竖起大拇指》、《埋在心底的自豪》„„写完后,教师采用自评、互评,集体评讲相结合,朗读欣赏好的作文,引进展示、评比等竞争机制,然后对自己的作文再修改,使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创造自我,培养了学生积极的作文态度。
第二篇:将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将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人所共知,几年来,我们苏子沟中学教科研工作一直搞得有声有色,《英语情境教学模式》实验课题获得圆满成功;《寓科学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表扬和奖励,并被授予“优秀科研基地”的锦旗;关晓军等五人在去年全市教学大奖赛上勇夺桂冠,我校因此也被市局授予“优秀教科研单位”;校本教研成果丰硕,胡天祥的语文科研小组被授予 的称号;中考连续六年获全县农村百名竞争人数、升学率综合单科成绩第一名,初
一、初二抽考连续多年稳居全县前列,这与我们长期以来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是分不开,几年来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精选课题科学决策
科研课题是科学工作者的假想在现实中的检验。对教育教学来说,课是很多很多,是不是所有课题都适合我们去检验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对象不同、目的不同、理论依据不同,课题就不同,有许多课题对教学是有冲击的,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是有害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校领导是绝对做好了把关,从以前的《英语情境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到今天《寓科学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课题的选取,再到正在实施的《教学策略研究》都江堰市是我们经过认真研讨,科学决策的结果,务求科研项目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的培养,能力的增长,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的培养,能力和增长,能够适应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对这样的课题我们都进行试验,比如《英语情境教学模式》这一课题,我们在研讨过程中认为:语言的学习是应当有一定的的环境的,以前那种“Hew do you do”的英语虽然合乎英语语法规范,但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是一种哑吧英语,而情境教学模式就是模仿实际的英语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这机关报语言环境中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能够培养他们的兴趣,如同身在英国,这和大学中的英语吧、英语角相同,近使学生用英语思维;对于《寓科学教育于课堂教学之》的课题,是基于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在学习科学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态度、价值观去分析、去探究,这和我们的科研课题——科学教育不谋而合。科学教育能更有针对性、更注重过程。我们去年承接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精神。实施科学教育,就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去实施,这就是教学策略。总而言之,我们学校对科研课题的承接都是根据我校的物质条件、教学水平、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特点和新课改教学进行选择的,这点非常重要,斯大林说过“干部决定一切”领导的三拍遗害无穷,一定要慎之,所以,我校一贯精选课题、科学决策,以使课题的选择和实验对教育、教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立足校本 将教科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
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特点,有自身的民展规划、有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些特点和长期规划在实施教科研的同时,必须坚持,否则就会迷失自我,邯郸学步。我校就是这样,在做好科研课题的同时,坚持校本教研,把握长期发展目标不放松,我校校长胡运广同志上任以来,就制订了校本培训原则、策略、方式和内容,坚持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在培训的同时倡导教师边自学,边教学,边掉以轻心,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反思,使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这一点,我校体会深刻,比如我校的英语在凌桂香、张涧等老教师的带领下,和指导下一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使他们成为市、县都响当当的学科带头人;语文在张剑的培养下,都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行家里手,而这种传、帮、带形式多样,随时随地,灵活方便,有针对性,这种“理论+经验”的方法使教师听了能懂,懂了能用,用了有效果,使教师有兴趣、有动力,我校还坚持教师校本教研全员参与和责任划分相结合,注重发挥教师的互助合作,提倡同科促进,不同科交叉的方法,注重将教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由于英语情境教学模式的巨大成功,提高了其它学科的极大兴趣许多教师将其方法进行了拓展,使其通用、通感;比如,初一数学教师张金枝在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先用多媒体画面显示出公园里的一些对称的亭台楼阁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在空中漫步等迷人景色,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领会对称的概念。在实施科学教育的实验课题中,三年政治教师关晓军没有直接讲授“责任”而是利用刚刚开过奥运会,学生还沉浸在奥运热情之中,借助奥运知识知多少的话题。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有的说奥运会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巨大收获;有的说奥运会是巨大的物资人力的巨大浪费;有的谈杜丽夺冠,有的谈刘翔的退赛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引出“责任过一课题,水到渠成、匠心独具、方法科学。我校的教研活动决非为教研而教研,为完成任务而教研,而是为了如何发挥科研活动的本质目的,为完成领导为使课题,推动我校而精心选取,美术教师张铁军在实施《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时,为选择恰当的方法,寻求理论支持,他对以往的美术教学进行反思,采用激励的评价方式进行美术的欲望,这样学生才会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绘画的语言与外界交流,为学生的艺术才能搭架,三年来,多次美展涌现出不少美术爱好者,不少作品在市、县美展上获奖。每一个课题都是教师理论的提高,每一个课题,都能促进教师在教法上改进,每一个课题都能校本教研内容丰富。我校的成功离不开校本教研的长期坚持,离不开科研课题的推动作用,更离不开将科研课题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三、落实与督促并举检验与激励相推进
美好的愿望在中展现美好,科研课是在校本教研中体现作用。三年来,我校一直实施、长实施、真落实、长落实校本教研和科研课题的实施。并由主管教学的凌桂香校长主抓此事。从零七年六月,我校在实施英语情境教学科学教育两个实验课题的同时,还历时八个月的校本教研,时间不可谓不长,前一学期主要是通过全体教师听每个教师的课,学习其优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优劣而在于寻求闪光点,象蜜蜂采蜜一样,吸取精华,每周四的业务学习就是寻找教师教学中每个优点,如何再学习从而再学习从而再实践,这次听课少的听了二十五节,多的达到三十七节,不用教就是看也看会了,教师都感到收获很大,第二学期是在普遍听课的基础上,评出骨干教师,组织所有教师学习,并要求教师写体会,写反思,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这次校本教研中张剑老师的五环训练脱颖而出,在零七年八月份的语文教师培训中,她作了《我是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的专题报告,后被收录在《玉都研训》中。从零七年九年到零八年六月的校本教研中,结合我校正在实施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我校开展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是以教研组为单位互帮互学,共同成长为目标,这次活动不仅使各教研组本学科理论得到提高,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也表现淋漓尽致,使各教师感觉更亲切,更有价值,比如三年关凤君老师在听完数学组的课后,在县进修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说课大赛中以其试卷评析策略”勇夺桂冠。从零八年秋到零九年在春,我校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利用多媒体、改进教学方法的教研活动,每一个教师都展示了一节层次不同的多媒体课,由于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差,学校无场地,教师不但家中没有电脑,就连学校仅有的一两台电脑出没有机会摸,但通过这次教研促进了教师对现代教学的探索,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信心。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次实验也涌现出了数位现代化教学高手。胡艳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了罗布泊今昔的环境巨变,以其富有感情的朗读,使人仿佛赶往罗布泊当年的风光旖旎,花团锦簇,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黄鹂恰恰啼的人间仙境,以及现在荒凉和苍茫,使听课者无不动容,深感环境保护的重要,她本人也因此和我校其它五人获鞍山市第一届教师大奖赛一等奖,为我校夺取“多媒体大赛团体一等奖”立下了汗马功劳,五人参赛,五人获奖,这在全市也极为鲜见,然而多年的真抓、长抓不懈是使这种鲜见成为必然。
通过连续多年的校本培训力科研活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互助协作的团体意识增强,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科研意识、教学方法明显改进,实验能力也大有提高,因此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课堂教学效率也空前提高师生都在这种活动中不断发展。
学校的教学成绩连续七年稳居全县之冠,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科研单位。我校校长连续两年被评为省优秀校长,有百分这五十的教师承担科研项目,其中六人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其中一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学生有二十人荣获两届“创新杯”奖、书画作品有 人获奖,校园文化建设初露锋芒。更为可喜的是: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近三年来,吸引了四百多名有志学子前来我校就读,这是几年来我校重视教科研活动的结果,是将科研活,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第三篇: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西大屯复兴区学校 王雪
有道是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教师去培养,学习美术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化,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道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我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下面就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作稍微深入一步的讨论: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应建立在以下几个原则:
1、美术教学不是从属于德育的,它有自身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学中决不可喧宾夺主。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2、教师应以身作则,言行表率。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而言是学习的一个窗口,必然引发他们十分的关注。教师要特别注重自 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
3、德育渗透要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儿童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它们割裂对立,并要遵照循序渐进和刺激学习兴趣的原则,以生动、形象的正面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道德品质、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发展健康的人格精神为目标。
二、创作和训练
学生的欣赏和观察过程表现出更多的心理特征,而创作和训练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则表现出明显的行为特征。衡量儿童绘画的潜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知识、技能的进步和成就为标志。而儿童知识、技能的进步是与思想、情感品质的发展形成而同步的。所以,老师在创作和训练课教学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逐步地、系统地进行德育教育。创作和训练都离不开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来进行实际操作以提高技能技巧,并运用一定的形式表现一定的内容,提高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1、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训练时,应给学生以宽容的作业空间,设法解决好教学难点,消除畏难情绪,大胆作业。包括难度的要求、形式的要求等等都应尽量保证一定的自主空间以达到基本的、主要的教学目的为准。同时,还应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创作热情,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培养积极、认真、大胆、果断、耐心完成作业的良好品质。
2、利用绘画中的命题创作,如《我的家乡》、《我心中的少年活动中心》等这些课,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探讨和启发,让学 生大胆想象创作,这对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将可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还可树立开拓的信念和创造的志向。同时,老师可有意地强调这些创作的难度,让学生懂得建设好这些美好的事物,除了有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还要有勤劳塌实、认真耐心的好学风。
3、在风景画教学中,结合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记忆和感受,对儿童描叙祖国的秀丽风光和大好河山,在写生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染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理解这一切要每个人,特别是自己共同来维持,来建设。
4、通过在创作和训练中各种工具材料的了解和掌握,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识,还能在实际动手过程中,丰富对实际生活的体验,领悟劳动创造的愉悦,进一步培养尊重劳动成果、珍惜艺术作品的良好品德。如《泥塑餐具》,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创作过程中模拟他们较熟悉的家庭生活,提高动手能力,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获得良好品德的潜移默化。
5、剪贴、设计、造型作业中,学生使用的工具材料较多,计划性很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工作习惯和讲卫生、爱整洁、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的心理品质和创造性的工作态度。同时,学生的这些品质也会受到教师教学作风的影响,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示范过程中不可不予重视。
6、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创作和制作往往表现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这种关系的有效调控和引导,也会影响到作业中的儿童之间在正确处理这种关系时的态度和合作精神的形成。如分组合作作业时,儿童之间的合 作方法的训练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就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合作态度和合作精神,也就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其他还包括作业中的互相精神、谦逊态度等等。
以上所述,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我们只是作了稍微深入一步的讨论。更具体的途径和更有效的方法,包括德育渗透的具体形成则只能根据教师、学生、设施、环境、条件以及课题内容等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我们以为,这是德育渗透与教条格格不入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正因为如此,有效的德育渗透同时体现了一个美术教师除专业水平及思想品德水平之外的教育思想及教学艺术水平。
第四篇:如何把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如何把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乌市六小
马玉芬
如何把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看过的一则案例:
江苏某小学教师王老师,在反思他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不关注教师的作文批语。他对此做了一个调查,将学生新近完成的一篇作文精心批阅,写上详尽的批语,分发下去。一个星期后,在单元考试中又出了相同的作文题和相同的写作要求。在批卷时,王老师将学生的前后两篇同题作文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56名学生中有49名同学写了相同题材,而这49名相同题材作文中,仅有8名学生能看出较为“珍惜”教师的心血,研读了批语中的指导,对作文做了修改和调整。这一发现引起了王老师的深思,他逐个地找学生谈心交流,又深刻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作文批阅方式,感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评价霸权”惹的祸:学生因为被动挨“批”,而失去写作和修改的兴趣;教师、学生、文本三方缺少交流,“师生间平等互动”只是口号„„于是,王老师经过思考,确立了一个校本小课题《提高小学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
王老师确立了小课题后,就开始围绕这一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设计新的作文批阅形式,并在实践中进行尝试:在批好的作文后面增加“回音壁”栏,留给学生写“对教师批语的批语”;讲评作文之前,留给学生对比阅读自己原作与改后作的时间;增加面批比率,与学生一道赏析他们的得意之作;鼓励学生进行“第二次习作”„„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不看教师评语的现象不见了,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的热情提高了。
在这个案例中,王老师把小课题研究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整个过程思路很清楚,收到了显著的成效。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小课题研究并不神秘,无非就是动脑、细致的工作,让工作更有效。
今天,我们就从小课题研究入手,从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问题出发,让我们来共同了解、认识小课题研究。那么,小课题研究是怎样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怎样从小课题研究中获得愉快的教育、幸福的教育呢?
因此,我希望今天和大家一起开启这样的一段美好的航程。
一、走近小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就是教师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这段文字中,回答了这样三个问题:
1、课题研究是谁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
3、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显然,课题研究是教师自身的研究,即“自我”的研究,不是为了领导、也不是为了上级有关部门而研究的;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很明确,即从问题出发,是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不需要也没有必要研究和自己不相关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提交一篇结题报告或研究论文,而更主要的是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进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三个问题也是教师做课题研究首先要明确的问题,这样才能在课题研究中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肯于钻研。
(二)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小课题研究有什么具体的特点?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发挥小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呢?
下面,我们从两则课堂教学案例谈起:
案例1:“站起来就说”
顾老师任教初三语文,最近为班上的学生不愿发言而大伤脑筋。经过一番考察,顾老师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时间紧,发言机会少,才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于是,顾老师根据《中国青年报》上一篇文章的启示,尝让学生“站起来就说”。同时,他对本班学生做了一个征求意见调查,居然有54%的支持率。然而真正让学生“站起来就说”时,竟没有一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于是,顾老师私下征求部分学生的意见,认为不能光凭“激励”,还得“强迫”,于是顾老师又公布了一项新的规定:“每周每个学生语文课上主动发言不少于两次;凡少于两次的同学必须当众唱歌,必要时还得‘请家长’„„逐周累计发言次数,奖励前三名。”这个措施果然有效果,课堂气氛也随即“活跃”起来。然而,顾老师很快又发现:少数同学是前半周看热闹,后半周胡乱找几个问题提提,答答,完全是应付老师。针对这种新的情况,顾老师经过反复思考,又采取了“要点提问法”、“即时提问法”,对那些一堂课上一次都没主动发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学生突然提问。伴随着这样的“软硬兼施”,学生们的强迫感日渐消失,慢慢习惯了“站起来就说”的形式,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性主动起来了。
案例2: 与克隆作业过过招
任教五年级语文的王老师,意外发现本班部分学生有长期抄袭作业的现象。但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恼怒,先是不动声色地与个别学生接触,了解具体情况。然后,她决定与“克隆作业过过招”。
王老师首先设置了专题作业评讲课。评讲课上她先表扬了所有语文作业全对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学生当小老师,为大家作解题示范,几个抄作业的学生自然就“挂黑板”了。尽管在座的学生多心知肚明,但王老师仍未解开真相,这让“抄手”们十分愧疚。
接着,王老师又组织学生们自编自导了“诚信为金”节目,大家通过讲故事、演话剧、夸典型、表决心等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同学们“诚实守信”的意识。
此外,王老师还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出针对性改进。首先,她在班上建立了学习互助小组,引导学生们积极、正确地对待学困生并给以学习援助;其次,她在平时的新授课上,特别留心学困生的表现,有针对地调整教学节奏;最后,她在作业批阅中增大了面批的分量,更加关注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这样一来,同学们渐渐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诚挚关心,抄袭专业的现象渐渐减少,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以上两个案例就是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的经典案例。在案例中,揭示出了小课题研究的几个具体特点:
1、课题研究的“自我”性:
课题研究是谁的研究?为谁而研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不困难的。从上述两个案例中,两位教师的研究都是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问题而研究,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而研究,显然不是为别人而研究,也不是为学校领导的研究,给不是为上级部门而研究。研究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是“我”的研究,是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而进行的研究。因此,教师们搞的小课题研究具有“自我”性,真正是:问题源于我,研究由于我,成果归于我。
2、课题研究的问题性:
问题是课题研究的起点,任何研究都是建立在问题基础之上的研究。比如,“学生不愿发言怎么办?”“学生互相抄袭作业怎么办?”“作文评讲课怎样更有实效?”“小组合作效率不高怎么办?”“学生预习效果不佳怎么办?”“讲过多遍的题目学生还做错怎么办”“小组互动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学生课外阅读量小、语文素养缺乏怎么办”、“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怎么办”、“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进度完不成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广大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往往又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很让人苦恼、很头疼,很影响正常的教学情绪,而且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所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研究,同时也没有必要做课题研究。
3、课题研究的微观性:
我们之所以称之为小课题研究,其着眼点就是一个“小”字。小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很小,往往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点”问题,或者是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细节,或者是班里的某一个学生。
再如,小课题 “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分化的研究”、“小学低年级图画识字策略的研究”等课题,第一个课题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分化问题,第二个课题关注的是识字问题,而且都进行了一些界定,研究范围很小。因此,这些课题就具有了一定的普现实意义,它就是适合于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去研究的课题。这类课题都具有“小”的特性,是微观的研究课题,也是我们教师能够进行研究的课题。
4、课题研究的真实性:
真实是相对于虚假而言的,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就是“真问题”。如,前面提到的问题:“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怎么办?”“如何根据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更有实效?”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经常遭遇的最为真实的、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都是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而不是虚构、虚假的、不存在的问题。
5、课题研究的即时性:
小课题研究的即时性,包含着这样两层含义:
一方面,小课题是来自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出现的问题往往不是事前预设的、准备好了的问题,更不是提前已经知道的问题,常常都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不期而至的问题。如刚才案例中王老师意外发现学生有抄袭的现象,于是决定“与克隆作业过过招”。再如,某一天忽然发现某个学生情绪很低落,还爱惹是生非;又如发现某学生接连几天课堂上总是迷迷糊糊的,时不时还打瞌睡等,这些都是偶发的问题,意外发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小课题研究周期相对较短,通常情况下不超过一年,少则半年,甚至是几个月或几周就可以完成一项小课题的研究任务。这种即时性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于广大一线教师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自身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种新的研究方式。
比如,刚才提到的“发现某学生接连几天课堂上总是迷迷糊糊的,时不时还打瞌睡”,这里面一定是有问题的。那么,这个问题在哪里?怎样去解决?我们就可以作一个案例来研究,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弄清楚事情的原因,然后想办法解决,这样可能就挽救了一个学生。这个课题我估计一两周就可能结题。
6、课题研究的目的性:
笑话:数到一千
一个人失眠,有一天去看大夫,对大夫说:
“大夫,我晚上睡不着觉,怎么办呢?”
大夫回答说:
“我教你一个偏方:你每天躺下后,试着数数,一直数到一千,过几天再来找我。”
过了几天,这个人又来找大夫。大夫问:
“最近失眠怎么样啊?”
病人说:“大夫,我好几次都是数到五百多时,就困得不行了。后来只好起床,喝了些浓咖啡,提了提神,好不容易才数到一千。可数到一千后又睡不着了。”
评析:这是一个笑话:病人不知道大夫为什么要让他数到一千个数?也就是说不知道大夫让他数到一千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一个糊涂虫。
目前,我们教师中不乏就像这个病人一样的,做课题研究的目的性不很清晰。因此常常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困惑:我做课题研究究竟是为了干吗呢?也就是说,他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这样一来,往往把课题研究当成是一种工作负担,尤其是对学校要求做的课题研究持着一种敷衍、反感、抵制的态度。
我们认为,老师们做课题研究只是一个抓手,目的不在于完成了一份结题报告或一篇优美的文章,而是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比如,一名老师的小课题《充分利用学习卷进行语文预习的研究》,这个课题有涵盖着两个主题:学习卷和预习。而且在这个课题中,二者又是交叉的。在进行这项课题研究中,需要将二者完美结合起来,不断反思、总结、改进,最终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不做这个课题,可能平时也会考虑这个问题,但不会像在做这个课题时这样深入地思考、改进、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做课题研究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这就像战士手中的枪,打击敌人才是目的;就是农民手中的锄头,目的是刨土、种庄稼。我们往往就是借助课题研究这个抓手,来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以上是小课题研究的六大特点,揭示了小课题研究一些内在的要素。这六大特点显示了与我们以往做的课题有着很大的区别。我认为,教师就应该做这样的小课题研究,不断解决一些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因此,小课题研究充分体出了“我的课题我做主”的研究状态。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教育问题,用分析的客观的方法研究。将大问题分析为数十数百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至少有一人继续研究办理,如是,即使大问题也不难解决了。”
显然,陶老先生的教育观点也是主张教师多研究一些小问题,进而解决大的问题,因为任何的大问题都是由若干个小问题组成的。
实践证明:课题研究中我们只有本着“问题就是课题——教学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这一理念,才能使我们变成一名研究型教师。
这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所追求的境界。
第五篇:如何把教育实践活动和效能风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如何把教育实践活动和效能风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
工作推进的整体性,实现活动效果的多元化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建立“效能风暴”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通过实施“效能风暴”行动,紧扣作风效能建设这个关键,针对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两个不高”的问题,及时发现、总结和完善活动中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经验和做法,同步抓好作风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并加以宣传和推广。“令在必信,法在必行”,要强化作风效能制度的执行力,使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一、强化学习教育是提升效能的基础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鼓舞和激励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础。必须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权力观,才会有不断提升工作效能的内在动力和认真扎实工作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作为纪检工作者,学习法律法规和纪检业务知识,做到
对纪检工作的程序和规则烂熟于心,依法履职时,才能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三)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高理解掌握使用政策的能力。加大学习宣传普及政策法规的力度,让领导熟悉政策、干部知晓政策、群众了解政策,充分理解掌握利用政策,把政策转化为具体的项目,主动谋划和对接,圆满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任务。
(四)加强调查研究,提高把握区情实际的能力。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全区经济社会各方面、各行业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做到对以上情况了如指掌,使做出的决议决定更加客观准确、科学合理。
二、发挥领导楷模作用是提升效能的关键
开展“效能风暴”行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当好表率至关重要。领导的楷模作用是转变机关作风的关键环节,因此,全区广大领导干部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良好形象,当好表率、树好榜样,带动和引领全区干部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带动机关效能的全面提升。
三、健全制度机制是提升效能的保障
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工作。提升机关和干部职工效能,不仅要靠理论武装、说服教育,更要靠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用制度管理人、规范人、引导人。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加强纪检常委会机关的制度建设。
(一)要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全区各部门单位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使机关干部职工效能管理、评价、考评、监督、问责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要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制度机制建立了,其重点和生命在于执行和落实。把检查制度的执行落实作为做好纪检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努力使机关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以制度来保障机关整体效能的发挥。
四、打好五大攻坚战是提升效能的核心
(一)打好改进工作作风攻坚战。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着力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加强对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以及市委“十六条”、区委“十七条”要求,持之以恒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深入查摆和认真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各类问题严肃纠正和查处。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配套制度,严格“三公”经费预算控制,严格机关财务、办公用房、车辆等后勤管理。
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三
公”经费开支过大,“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等七个方面的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打好转变政府职能攻坚战。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政府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加强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管,健全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措施,防止变相审批或降低管理标准出现不作为和监管真空。
(三)打好优化政务环境攻坚战。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廉政信息公开工作,落实信息公开各项制度,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失职渎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执行不力等行为。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不断健全查办和反馈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四)打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攻坚战。清理行政执法主体,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完善行政执法权力运行并绘制流程图。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肃查处执法违法和执法侵权行为,防止恶性事件发生。
(五)打好落实重大责任攻坚战。严格实施党风廉政目标责任制,强化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靠实监管责任。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资金管理,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