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教案(含五篇)

时间:2019-05-15 07:4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教案》。

第一篇: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学重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教学用具 《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教学提纲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2.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读图] 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 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总结归纳。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板书)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教师归纳] 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提问] 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上游流经山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下游水流缓慢,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提问]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它们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做一做] 填写课本第114页表格。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板书)

[提问] 指导学生读《东南亚地形图》后问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相比较,地形有什么区别?(同样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岖,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看景观图]指导学生看课本“坦博腊火山大爆发”图。[读一读] 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15页的“读一读”。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提示学生参看《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并注意与日本比较。

[教师归纳]马来群岛与日本群岛一样,也是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所不同的是,马来群岛处于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提问]火山爆发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富多种元素,也会使当地的土壤肥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板书)

总的看东南亚的多山地形与其所在位置是分不开的。它不仅影响了东南亚的地形,也影响了东南亚的气候,我们来分析一下本区气候特征。[提问]东南亚属于哪个气候带?提示学生参看“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图。(属热带多雨地带。)[提问]这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看《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这里年均温可达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000毫米以上。因此是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教师讲述]但由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所在位置不同,它们之间的气候也存在差异,尤其在降水上,可以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2.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板书)

[读图]指图,明确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地区——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提问]这一带纬度位置特点是什么?(赤道附近。)

[提问]这一带每天的天气变化过程怎样?指导学生读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请一学生按图分析一天的天气变化情况。(日出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地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天空云量逐渐增多;午后两三点钟,天空浓云密布,雷电交加,降下大量雨水;到傍晚云量减少,天气转晴。)

[提问]这里为什么会经常产生这样的天气变化叱?提示学生可参考“降水的分布和变化”一节的内容。(马来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气压低,同时四周为广阔的海洋,水汽来源充足。日出后,地面空气受热上升,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容易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水滴,产生对流雨。)讲课过程中,绘制上升气流降水示意图。

正是由于这里有充足的热量和降水,所以可以生长终年常绿茂盛的森林,我们叫这种植物类型为热带雨林。并且这里的农作物全年可以播种,都能收获。②热带季风气候(板书)

[读图]指图,明确热带季风的分布地区——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提问]什么是季风气候?中南半岛的风向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参看“亚洲东部一、七月的气压和风向”图。(季风气候是指在一年之内,随季节不同,风向有规律的变。这里一月为东北风,七月为西南风。)

[教师讲授]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吹东北风,是来自亚欧内陆的风,所以较干燥,降水少,形成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风,它来自湿热的印度洋,所以降水很多,形成雨季。

[提问]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而热带季风气候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教师补充]由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有雨季、旱季之分,所以这里的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

复习巩固 按照板书,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 填写课本第116页[做一做]中表格;阅读第116页“读一读”。

第二篇: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整理:公安范文 来源:互联网 收藏本页 保存本文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学重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 《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教学提纲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2.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

[读图] 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 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总结归纳。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板书)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教师归纳] 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提问] 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上游流经山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下游水流缓慢,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提问]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它们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做一做] 填写课本第114页表格。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板书)

[提问] 指导学生读《东南亚地形图》后问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相比较,地形有什么区别?(同样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岖,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看景观图]指导学生看课本“坦博腊火山大爆发”图。[读一读] 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15页的“读一读”。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提示学生参看《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并注意与日本比较。

[教师归纳]马来群岛与日本群岛一样,也是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所不同的是,马来群岛处于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提问]火山爆发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富多种元素,也会使当地的土壤肥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板书)

总的看东南亚的多山地形与其所在位置是分不开的。它不仅影响了东南亚的地形,也影响了东南亚的气候,我们来分析一下本区气候特征。

[提问]东南亚属于哪个气候带?提示学生参看“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图。(属热带多雨地带。)[提问]这里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指导学生看《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这里年均温可达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部分在2000毫米以上。因此是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教师讲述]但由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所在位置不同,它们之间的气候也存在差异,尤其在降水上,可以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2.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板书)

[读图]指图,明确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地区——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提问]这一带纬度位置特点是什么?(赤道附近。)

[提问]这一带每天的天气变化过程怎样?指导学生读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请一学生按图分析一天的天气变化情况。(日出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地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天空云量逐渐增多;午后两三点钟,天空浓云密布,雷电交加,降下大量雨水;到傍晚云量减少,天气转晴。)

[提问]这里为什么会经常产生这样的天气变化叱?提示学生可参考“降水的分布和变化”一节的内容。(马来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气压低,同时四周为广阔的海洋,水汽来源充足。日出后,地面空气受热上升,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容易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水滴,产生对流雨。)讲课过程中,绘制上升气流降水示意图。

正是由于这里有充足的热量和降水,所以可以生长终年常绿茂盛的森林,我们叫这种植物类型为热带雨林。并且这里的农作物全年可以播种,都能收获。②热带季风气候(板书)

[读图]指图,明确热带季风的分布地区——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提问]什么是季风气候?中南半岛的风向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参看“亚洲东部一、七月的气压和风向”图。(季风气候是指在一年之内,随季节不同,风向有规律的变。这里一月为东北风,七月为西南风。)

[教师讲授]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吹东北风,是来自亚欧内陆的风,所以较干燥,降水少,形成旱季。6月到10月吹西南风,它来自湿热的印度洋,所以降水很多,形成雨季。[提问]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而热带季风气候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教师补充]由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有雨季、旱季之分,所以这里的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

复习巩固 按照板书,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 填写课本第116页[做一做]中表格;阅读第116页“读一读”。

(东亚概述)第二课时

整理:公安范文 来源:互联网 收藏本页 保存本文

(东亚概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说出东亚的人种、主要民族和人口分布特点。

2.使学生正确认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差异,初步形成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加深对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3.通过搜集各民族风土民情资料的活动,使学生提高搜集、整理地理资料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沿海和内陆的经济差异。教学难点

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教学媒体

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东亚地形挂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搜集东亚地区各国各民族的风土民情资料,同学们准备得怎样?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自己准备的内容。【总结评价】刚才同学们分别介绍了东亚各民族的风土民情,如各民族的节日、不同的服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同学们准备得都很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的同学还搜集了很多图片。讲得也很精彩。这说明我们同学们平时很注意积累、整理地理资料,请同学们继续保持。下面老师用另一种形式展示,让同学们亲眼看一看这些民族是如何欢度自己的节日的。【放录像】各民族的节日。

【总结】刚才,我们看了录像,是不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声、像资料是积累地理资料的另一种方法,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试一试。

【转折过渡】根据同学们的介绍知道了朝鲜、韩国的主要民族是朝鲜族,蒙古国是蒙古族,日本是大和民族,中国以汉族居多是个多民族国家。虽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但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远在中国唐朝,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科学、文化、艺术,中国也曾派遣使者东渡日本传播建筑和绘画艺术以及医学和宗教。鉴真高僧东渡日本就是其中之一。朝鲜的音乐、舞蹈在隋唐时就已传入我国。当然,现在的交往更是密切,由于长期的交流,东亚各国的文化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更相近的是我们都是黄色人种,大家说一说黄色人种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启发提问】黄皮肤、黑眼睛、黑而直的头发是黄种人的外部特征。东亚是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人口超过13亿,这些人口是否均匀地分布在东亚各地呢?请同学们计算日本、蒙古人口密度,井与我国比较,看一看有什么特点?能否说出东亚人口是如何分布的? 学生计算、回答。

【指图总结】中国人口密度为120人/km2,日本人口密度为323人/km2,蒙古人口密度为1.3人/km2。由此看来,东亚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而内陆地区人口稀少。东部沿海地区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板书】

二、东亚的人种、民族、人口分布

【启发引导】东亚人口为什么分布不均匀呢?为什么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与东亚自然环境有没有关系呢? 学生讨论、回答。【板书总结】 【转折过渡】自然环境上的东西差异造成东亚的人口分布极为不均,那自然环境上的东西差异,对经济有没有影响?请同学们看书中“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这部分内容并讨论一下。

讨论要求:(l)东、西部的海陆位置对交通有何影响?(2)东、西部的地形、气候对农业有何影响?哪一部分更 适合发展耕作业?哪一部分适合发展畜牧业?(3)总体上着,沿海和内陆经济有什么差异呢? 学生读书、讨论、回答。【出示投影列表总结】

【小结】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了沿海和内陆经济上的巨大差异。东部沿海经济发达,而内陆地区相对较落后。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内陆地区没有发展。内陆经济也在发展中只不过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也可能有一天,内陆地区的丰富资源被开发,它的经济发展会赶上或超过沿海地区呢!【布置作业】略。

第一节 概 述(2课时)

整理:公安范文 来源:互联网 收藏本页 保存本文

第一节 概 述(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所包括的国家,掌握其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并进一步认识季风气候的成因,了解东部沿海与西部内地的差异。

2.通过亚洲东部一、七月的气压和风向图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初步学会掌握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通过对东亚自然环境特点的分析及对沿海、内陆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东亚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是重点。季风气候的成因为教学难点。教学用具 《东亚地形图》、《东亚的政区图》、《世界区域的划分图》。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和指导自学法。教学提纲第一课时

一、范围、位置

二、居民

三、地形 1.多高原山地 2.地势西高东低

3.东部海岸曲折,多半岛、岛屿 第二课时

四、季风气候显著 1.季风

2.季风形成的原因 3.特点

4.东西部气候的差异

五、沿海与内陆的差异 1.自然条件的差异 2.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指《世界区域的划分图》回答,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世界分为哪11个大区? 引入新课

[提问]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分区地理,首先学习位于亚洲东部的这个区──东亚。谁能说出为什么把东亚这个区安排在第一个分区地理中讲呢?(我国属东亚,而且东亚所包括的几个国家都是我们的近邻,和我国关系极密切。)现在我们先看一下东亚包括哪几个国家? 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和位置(板书)

[读图] 指导学生读东亚地图,并要求学生说出东亚包括哪几个国家?所在纬度和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东亚包括中国、蒙古、日本、朝鲜、韩国。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位于亚洲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指导阅读]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4页“东亚国家概况表”,使学生对五国有一概括认识。

二、居民(板书)

[提问] 根据第六章“世界上的人类”《人口密度图》,说说东亚居民分布有什么特点?(东亚地区居民分布不均匀,西部人口稀少,而东亚东部地区属世界人口稠密区。)[指导练习] 学生完成课本中计算人口密度的“做一做”。

[提问] 根据第六章“世界人种分布图”,说说东亚的人种分布?(东亚是世界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区。)

[提问] 你能说出东亚各国主要民族为哪些民族吗?

(中国以汉族为最多,蒙古主要是蒙古族,朝鲜和韩国主要是朝鲜族,日本主要是大和族。)[阅读课文] 指定一位同学朗读“读一读”(展示各民族的服饰图片)。[教师概括] 从人口数量、人种、民族等方面简单概括。

东亚各国的历史悠久,各国人民之间很早就进行着文化交流,他们在这个地区,共同创造着人类的文明。那么东亚这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呢?

[读图提问] 指导学生读《东亚地形图》。分析东亚地形特点。(多高原山地,平原、丘陵集中东部沿海,地势西高东低。)[提问] 这种地形特点对河流有什么影响?(大河多东流入海,地势陡降的地方水力资源丰富。)

三、地形(板书)1.多高原山地 2.地势西高东低

[提问] 读东亚地形图分析:亚洲东部沿海地区与东亚大部分地区的地形特点有什么不同?(东部沿海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受地形和陆地面积的限制,河流短小,与东亚大陆地区有明显差异。)[指导读图] 找出东亚最大的半岛和最大的群岛。3.东部海岸曲折,多半岛、岛屿(板书)

巩固新课 ①让学生在东亚空白图上指出东亚的范围、位置、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半岛和岛屿。②简要说出东亚的国家、民族和人口分布的特点。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东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引入新课 东亚特有的位置特点及地形特点对其气候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四、季风气候显著(板书)1.季风

[读图] 指导学生读亚洲东部一、七月的气压和风向图,根据图中箭头所示风向,请学生说明什么叫季风?(在一年之内,随季节的不同,有规律地转变风向的风。)

过渡 为什么东亚地区的季风显著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季风是怎么形成的。

2.季风形成的原因

[提问] 在第四章世界气候中我们已经知道陆地表面和水面在同样强度的阳光照射下,受热增温情况不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水面与陆地相反。)[提问] 用这些道理解释“东亚一、七月气压和风向图”中,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是怎样形成的?(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气温比海洋高,就形成了低气压区。冬季陆地冷却快,气温比海洋低,就形成了高气压区)。

[提问] 再请大家看图说说,东亚一、七月的气压分布和风向有什么特点?(一月陆地为高气压区,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东亚为东北风。七月陆地为低压区,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东亚为东南风)

[提问] 一般说海陆的面积越大,它们之间的气温差异就越大,气压差异也就大,因此风力也就越强盛。谁能解释为什么东亚地区的季风非常显著呢?(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又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可以说海陆对比最突出,差异也就最明显,因此东亚地区季风气候也就尤为显著。)[教师归纳] 3.特点

[提问] 根据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说明它们对东亚气温、降水带来哪些影响?(冬季从蒙古—西伯利亚吹来的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从太平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温暖湿润,带来大量水汽,所以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教师补充] 又因纬度的差异,东亚的季风区分为温带季风区和亚热带季风区,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月平均气温和雨季长短上。(上学生具体说明)但是否整个东亚地区都是明显的季风气候呢?

[读图] 指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找出东亚地区降水在500毫米以下部分(中国西北及蒙古)并解释原因。(夏季风影响不到或影响很小。)

[教师总结] 这一带与东亚季风区的气候不同,较为干燥,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见东亚的东西部气候存在明显差异。4.东西部气候的差异

东亚的东西部,也就是沿海与内陆地区,不仅气候差异明显,其他自然要素也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对东亚经济发展也会产生影响,所以有必要全面地认识东亚的沿海与内陆的差异。

五、沿海与内陆的差异(板书)1.自然条件的差异 [提问] 按下表的内容,让学生从位置、交通、地形、气候等方面比较,东亚东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不同影响。

[教师归纳] 沿海地区:临海多优良港口,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而内陆远离海洋,高原山地较多,交通不便,气候干燥。但近些年我国西部地区开放后,特别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建成,使与中亚、欧洲的陆上交通便利了许多。但总的看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要优于内陆地区,对两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2.经济发展的差异

[提问] 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经济除具上述优越的自然条件外,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广阔的耕地,充足的劳动力,发达的交通及高科技等,使这里成为世界的重要农业区之一(水稻、茶叶、蚕丝),还有不少发达的工业区。而西部内陆地区则因耕地较少但草原广阔,人口也较稀少,所以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了重要地位,而工农业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远远不如沿海地区(见归纳表格“经济发展”一项)。

由此可见,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条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师总结] 上述我们从三个方面归纳了东亚的区域地理特征,知道了它的位置、范围、居民等一些基本情况,又从自然条件的地形、气候等方面做了仔细的分析,最后归纳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后我们所要学习的其它几个大区,也基本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布置填图作业

第三篇: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教案

【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问)这三幅图表现了世界上哪个地区的地理景观?

西亚和北非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神秘的土地。

(讲授研讨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开篇,讲解教材将西亚、北非合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日常获得的知识和刚才提供的图片,能不能说说有哪些国家属于西亚和北非?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政区图

引导学生先在地图中确认西亚北非的范围,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国家并进行填图练习。

(教师演示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北非政区图

(提问)

1、西亚北非从纬度位置看,大体在多少纬度之间?属于什么纬度地区?哪一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从他的纬度位置来看,它应该以何种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

2、西亚和北非周围面临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几个?大洋有几个?里海是不是海?

3、本区有哪些主要的海峡?

4、西亚、北非分别属于哪个大洲?除了这两大洲之外,周围还紧邻哪个大洲?

(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

(总结)西亚北非的位置极其特殊,有人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启发式提问)西亚北非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课件展示)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

(学生讨论)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

1.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

2.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哪个海峡?)

(讲解)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

航空——由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都经过新疆、西亚。

海运——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大西洋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总结)西亚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要求学生用笔勾画出来)

(承转)西亚北非不但地理位置特殊,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该地区的地形。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地形图

(提问)

1、西亚北非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

2、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

教师简要介绍两河流域及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课件展示)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古代文明

(讲解)在西亚和北非地区,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是目前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的死海。

(课件展示)死海

简要讲解死海名称的来历及特点。

(课件展示)世界气温途、世界降水量图、世界气候类型图、阿斯旺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提问)西亚北非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讲解)由于该地区炎热干燥,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在北非的阿齐济耶曾出现过57.8°c的世界最高温记录,而且本地区降水稀少,有的地区甚至几年不下雨。很多国家地面没有河流,成为“无流国”

(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中找出没有河流的无流国)

(提问)造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注意引导学生从纬度、海陆因素、地形、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教师简要总结)

(进一步观察气候类型图)在本地区是否只存在热带沙漠气候?

(课件展示)地中海式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提问)该种气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气候类型?

(利用图表进行分析,简要讲解这种气候的成因)

(承转)通过前面几个区域的学习,我们能够发现,气候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高温少雨的气候使得本地区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大家从图上能看出有什么独特之处吗?——北非西亚地区在气候的影响下,沙漠广布,尤其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

(课件展示)撒哈拉沙漠景观

(学生活动)沿北回归线量算撒哈拉沙漠从大西洋岸到红海边的距离(约5200km)

(讲解)刚才计算撒哈拉东西距离,表明横跨整个北非;现在再看一看南北纵贯情况,北起地中海,南抵苏丹草原。总共面积777万平方千米,占非洲总面积的1/3,比澳大利亚大陆还要大,堪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

(承转)“撒哈拉”原意是“一块广阔的不毛之地”。尽管“地上光秃秃,沙子砾石满地铺”,但是,地下却与地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状况,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水、石油能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地下水出露地表的地方还分布有小块绿洲。

(提问)撒哈拉沙漠正在扩大蔓延,人们已经意识到沙漠化的危害。这么大的土地应当如何利用,如何改造?

(学生讨论)

(总结)人类是可以用植树种草的生物措施来预防。

(新课结束,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西亚和北非重要的地理位置、气候及其影响下的自然环境。通过学习,我们应该发现,自然环境的各要素如气候、水文、地形、生物彼此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地理环境。而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方式合理,人类与地理环境才能协调发展。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 西亚和北非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范围和国家

2、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要道

苏伊士运河 土耳其海峡

3、高原为主的地形

4、炎热干燥的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

5、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 教案点评

教案最明显的特点是注重对知识目标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落实与突破。教学设计上采用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演示,让学生根据观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第四篇: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二)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四)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4、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5、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P30的活动题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五)课堂小结

1、学生同桌互相讲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总结,将板书补充完整,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六)课堂检测

1、东北平原主要由、和

三个平原组成。

2、东北地区属于 气候,冬季,夏季。

3、下列城市中,冬季气温最低的是()A、漠河 B、哈尔滨 C、长春 D、大连

4、辽宁省濒临的海洋是()

A、渤海和朝鲜海峡 B、渤海和黄海 C、黄海和朝鲜海鲜 D、渤海和东海

5、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A、辽河 B、松花江 C、乌苏里江 D、黑龙江

6、长白山东南部降水多是因为()

A、纬度因素 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因素

参考答案: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寒冷漫长、温暖短促,A B D C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都体现过,本节课只不过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地图发现、分析、归纳,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加深,达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与本地自然环境进行对比,比较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充分体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第五篇: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一)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喜剧之王赵本山吗?那你知道他的家乡在哪里吗?我们都知道他的家乡在东北,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新课讲解:(二)问题导学:

一、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教师归纳总结:东北地区

1海陆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南邻渤海、黄海。2纬度位置:39度N~53度N。我国北部主要的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共和国。邻省有: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三省分别是辽宁省简称辽行政中心沈阳、吉林省简称吉行政中心长春、黑龙江简称黑行政中心哈尔滨。

3、学生阅读课本说说东北三省的领土面积及地表特点,指明回答 土地面积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地表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学生分组探讨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讲解:蒙古:内陆国,有利于畜牧业,陆上交通

日本:岛国,有利于海上交通,渔业等海洋事业及海外各国的交往

海陆位置 :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优越性:1.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2.沿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及海外各国的交往

3.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 东北平原中温带一年一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两年三熟一年二熟 海南岛热带一年三熟

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归纳、地形特征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山水环绕)(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沃野千里)

三、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4、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四、(四)师生释疑: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湿润,有着较优越的条件。温度带主要以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为主。干湿地以湿润和半湿润为主。所以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四、读图回答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部局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读图,东北地区的农业类型主要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种植业:平原地区 林业: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畜牧业: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 部分林区草地地区

自然环境特征: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说说为什么东北气候寒冷?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纬度高 结合6.5图,说说东北最突出的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长冬严寒,由于气温低,蒸发量较少而形成冷而湿的自然环境。

课堂小结:

1、学生同桌互相讲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总结,将板书补充完整,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板书设计: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东北的地理位置

二、东北的气候特点

三、东北的农业特点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都体现过,本节课只不过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地图发现、分析、归纳,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加深,达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与本地自然环境进行对比,比较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充分体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下载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教案(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亚概况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学教案(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课题: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反思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是在学习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动耳听、动脑思、动手做等“七动”,通过......

    东亚和西亚和封建国家-教学教案

    东亚和西亚和封建国家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李成桂建李朝并改国号朝鲜;大和统一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和幕府统治的开始;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2.思想......

    第六章 认识区域第一节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5篇范文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主备人:苏延清 审核人:朱光平尚世伟 张新兰陈新龙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

    地理教案-东亚概述-教学教案

    记住东亚五国的国家及首都的位置,记住主要海洋、岛屿、半岛的分布。 知道东亚的地形特征,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通过学习东亚五国历史、文化和相互交往,以及五国存在的共......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查仲于/山东省宁阳第九中学(271415) 张 梅/山东省宁阳第九中学(271415) 一、课标关于本节内容的要求: (1)、运用......

    地理教案:河流和湖泊概况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 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