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章 认识区域第一节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主备人:苏延清
审核人:朱光平
尚世伟
张新兰
陈新龙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4.距离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学习重点】
1.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2.距离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学习难点及突破指导】
通过东北地区内气温、降水、土地资源的配比关系来了解东北农业的发展状况。【复习检测】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其划分依据 2.秦岭淮河的5个意义 【自主学习】
一、地理位置
1.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________部(方位)2.东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省。
3.东、北与________及________(填国家)为邻;西接________自治区;南连_______省,与_____________隔海相望。
4.东北地区面积__________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__________。
5.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______纬度地区(中高低纬),主要位于_______________(温度带)。纬度越高气温越____。
6.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地形特征 1.在图中用红笔描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用蓝笔描出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辽河、嫩江。3.用黑笔圈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4.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东北地区的范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探究二:如何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
探究三:东北地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地表结构有什么特殊性? 【达标检测】
1.关于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中国的东北部 B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C西面与蒙古接壤 D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重要 2.东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寒带气候 3.读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是丘陵 B地势特占是东高西低
C东北地区地处暖温带 D自东向西地形类型依次是山地—平原—山地。4.位于东北地区半环状三带内部的地形是()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山地
5.南国大地已是春花吐艳、莺啼燕语时,东北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要点归纳】)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19页优化作业 【总结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学习了什么?我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自主学习】
1.东北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季______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北向南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温 度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东北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季节;冬季______比较 多,是中国______最多的地区。
2.图6.14中漠河低于0℃以下的月份有______个,哈尔滨有______个,长春有____个,沈阳有
_____个,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因素导致同为东北地区,但温度差异各不相同的。A指的是___________,B指的是___________,C指的是___________。
3.东北地区______高,距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较近,_______、_______是东北地区的 气候特征。【合作探究】
探究一: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探究二:东北地区的气候对植被有什么影响? 【达标检测】
1.南国大地已是春花吐艳、莺啼燕语时,东北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2.东北地区的中学生寒假时间较长,主要原因是()
A学生喜欢放长假 B寒假时间长可以充分休息,利于健康 C这里冬季寒冷漫长 D这里夏季降水较多 3.三江平原属于干湿地区的中()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4.2015年春节期间,家住广州的小明一家回到哈尔滨的老家与爷爷、奶妈团聚,小明与表弟参加了一场紧张刺激、在广州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户外运动,这项运动可能是()
A划船 B滑雪 C赛龙舟 D钓鱼
【要点归纳】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21页课节作业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学习了什么?我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二)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四)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4、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5、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P30的活动题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五)课堂小结
1、学生同桌互相讲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总结,将板书补充完整,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六)课堂检测
1、东北平原主要由、和
三个平原组成。
2、东北地区属于 气候,冬季,夏季。
3、下列城市中,冬季气温最低的是()A、漠河 B、哈尔滨 C、长春 D、大连
4、辽宁省濒临的海洋是()
A、渤海和朝鲜海峡 B、渤海和黄海 C、黄海和朝鲜海鲜 D、渤海和东海
5、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A、辽河 B、松花江 C、乌苏里江 D、黑龙江
6、长白山东南部降水多是因为()
A、纬度因素 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因素
参考答案: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寒冷漫长、温暖短促,A B D C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都体现过,本节课只不过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地图发现、分析、归纳,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加深,达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与本地自然环境进行对比,比较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充分体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第三篇: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一)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喜剧之王赵本山吗?那你知道他的家乡在哪里吗?我们都知道他的家乡在东北,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新课讲解:(二)问题导学:
一、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教师归纳总结:东北地区
1海陆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南邻渤海、黄海。2纬度位置:39度N~53度N。我国北部主要的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共和国。邻省有: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三省分别是辽宁省简称辽行政中心沈阳、吉林省简称吉行政中心长春、黑龙江简称黑行政中心哈尔滨。
3、学生阅读课本说说东北三省的领土面积及地表特点,指明回答 土地面积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地表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学生分组探讨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讲解:蒙古:内陆国,有利于畜牧业,陆上交通
日本:岛国,有利于海上交通,渔业等海洋事业及海外各国的交往
海陆位置 :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优越性:1.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2.沿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及海外各国的交往
3.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 东北平原中温带一年一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两年三熟一年二熟 海南岛热带一年三熟
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归纳、地形特征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山水环绕)(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沃野千里)
三、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4、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四、(四)师生释疑: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湿润,有着较优越的条件。温度带主要以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为主。干湿地以湿润和半湿润为主。所以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四、读图回答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部局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读图,东北地区的农业类型主要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种植业:平原地区 林业: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畜牧业: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 部分林区草地地区
自然环境特征: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说说为什么东北气候寒冷?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纬度高 结合6.5图,说说东北最突出的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长冬严寒,由于气温低,蒸发量较少而形成冷而湿的自然环境。
课堂小结:
1、学生同桌互相讲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总结,将板书补充完整,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板书设计: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东北的地理位置
二、东北的气候特点
三、东北的农业特点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都体现过,本节课只不过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地图发现、分析、归纳,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加深,达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与本地自然环境进行对比,比较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充分体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第四篇: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课题: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二)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三)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四)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4、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5、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P30的活动题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六、课堂小结
1、学生同桌互相讲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总结,将板书补充完整,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七、课后练习
1、东北平原主要由、和 三个平原组成。
2、东北地区属于 气候,冬季,夏季。
3、下列城市中,冬季气温最低的是()A、漠河 B、哈尔滨 C、长春 D、大连
4、辽宁省濒临的海洋是()
A、渤海和朝鲜海峡 B、渤海和黄海 C、黄海和朝鲜海鲜 D、渤海和东海
5、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A、辽河 B、松花江 C、乌苏里江 D、黑龙江
6、长白山东南部降水多是因为()
A、纬度因素 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因素
参考答案: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寒冷漫长、温暖短促,A B D C
八、板书设计
第五篇: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反思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习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动耳听、动脑思、动手做等“七动”,通过创设启发性的情境和问题,使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能够创设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去发表个人的看法,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学生讨论不是太充分,时间相对较紧。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读图,简评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上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读“东北地区1、7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4、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说明区域内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掌握分析、表达一个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学会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准备:
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图片——三江平原、长白山天池、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大兴安岭森林景观,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初步认识。
新授:展课题: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展图:“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降水:在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习过许多与地理位置相关的问题。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学习过描述大洲、地区、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过评价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方法。你还记得这些知识和方法吗?你了解地理位置的概念及其分类吗?你了解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吗?你知道如何来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吗?
课堂活动:1、学生完成教材P。25“活动”第1题,教师指导
2、学生据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教师引导学生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3、学生完成教材P。26“活动”第2、3题,教师提供相关地图,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4、组织学生讨论描述、评价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内容,完善学习方法。
结论: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来描述。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一般从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的角度进行评价。
板书:1、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2、面积:土地面积78.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3、绝对位置
1)大体位于120°E——135°E、40°N——53°N
2)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4、相对位置
1)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2)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5、地理位置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二、地形特征
讲述:我们在七年级下册学习过描述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你还有印象吗?
学生讨论: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平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
课堂活动:
1、出示“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学生完成教材P。27“活动”第1题
2、出示“沿125°E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学生归纳:南北高,中间低;
出示“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学生归纳:东西高,中间低。
完成教材P。27“活动”第2、3题,了解区域地势特征的方法。
3、学生据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特征,绘制东北地区呈半环状的地表结构简图。
板书:二、地形特征
1、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2、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1)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呈
2)中间是山地和丘陵
3)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三、气候特征
教师讲述:我们已经了解了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东北地区所属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具有怎样的气候特征?
读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结合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联系以前所学的相关气候知识进行回答。
1、属温带季风气候1)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2)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3)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我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课堂活动:出示“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三幅图,学生完成P。29——30“活动”1、2题。
2、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
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2)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教师讲述:植被的分布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由于植物的生长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而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下面,我们通过探究长白山植被垂直变化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四、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
课堂活动:出示“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学生完成教材P30“活动”第3题。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侧重对本节内容中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进行系统梳理:认识和评价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认识区域地形特征的方法、认识区域气候特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