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下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时间:2019-05-15 07:3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环境下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环境下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第一篇:新环境下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新环境下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形势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基本遵循。研究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探索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主流是好的,笔者对 党员干部问卷调查,认为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的占 64%,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坚定信心的占 80%.但是也要看到,党员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方面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政治思想懈怠,丧失理想信仰

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十八大后,截至 2013 年 12 月 23 日,共有 16 名省部级高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这些领导干部犯错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畸变,产生了严重的理想信念危机。从问卷调查来看,有 33%的领导干部认为共产主义只是可能实现,甚至有 3%的认为共产主义太遥远,没有信心。有 20%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一般。

(二)宗旨观念淡化,服务意识缺失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之上,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笔者问卷调查看,有约 5%的县(处)级、科级干部认为自已入党的目的是“随大流”、“增加就业筹码”或“为了优先提拔”.只有近46%的认为自已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为社会作贡献”,其他则为“追求人格高尚”、“合法取得更多金钱”、“出人头地”或“提职晋级”.说明有些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一些问题。

(三)组织纪律涣散,党员意识薄弱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组织纪律涣散,党员意识不强,长期不参加或极少参加组织生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不能自觉地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思想意志衰退,落伍僵化,脱离群众。从一些犯错误的领导干部剖析材料来看,他们长期将自已置于党组织之上,不愿意过组织生活,不接受同志们的批评意见是他们犯错误的主要原因。从问卷结果看,有近10%的领导干部对自已是一名党员没有自豪感;有近13%的不太愿意参加组织生活,认为在组织生活中,民主生活会只提希望不愿批评的占 42.5%.(四)道德情操缺失,缺乏自觉自律

中央颁布“八项规定”以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要求“老虎”、“苍蝇”一起打,处理了一大批违法犯罪的党员领导干部,从被处理的案例来看,他们道德败坏、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腐化,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从问卷调查看,有近32%的县(处)、科级干部认为当前腐败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同志对长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信心不足,甚至认为这些规定对干部太苛刻。

二、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宣传与现实严重脱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轻视甚至蔑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掌握的不系统,知之不多、知之不深。一些党员虽然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解,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知识去掌握,而不是当成行动的指南去运用。理想信念教育手段过于单一,缺乏创新。一方面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理想信念的宣传侧重于说教,强调“理论灌输”;另一方面,理想信念宣传的内容空泛,与日益丰富的现实之间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导致“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从而严重削弱理想信念宣传的效果。

(二)放松思想政治教育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一些领域放松了对党员干部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世界观的改造,致使部分党员淡化了理想信念。加上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原则在法制缺失的背景下对领导干部的行为取向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一些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等价交换异化成一种权力的寻租行为,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使各种思想无不打上利益的烙印,使部分领导干部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权钱交易。面对利益和金钱的诱惑,其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理想信念的扭曲。

(三)封建社会残余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的惯性影响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具有历史惯性,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影响很深。导致部分党员干部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能正确认识和驾驭权力。十年“文革”形成的禁欲主义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被释放,使得部分党员干部陷入追求物质生活不能自拔,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高尚人格的塑造。

(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和西方敌对势力

“西化”的影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了严重挫折,同时,马克思主义所断言的即将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后又有所发展。在这种客观情势下,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论调重又鼓噪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不能正确分析判断形势,导致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怀疑、动摇甚至悲观失望。

(五)腐败现象导致党的形象和威信下降,使理想信念弱化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被市场经济扭曲的世俗化的价值观已经影响了一部分领导干部,这些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腐化堕落。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是严重败坏了党的威信和形象,削弱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号召力和正义性,使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弱化。

三、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阐述了加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加大教育力度,着力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强化党员意识,认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志,是新形势下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迫切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中央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以党章为标准,始终坚持党的性质、纲领和奋斗目标,把维护党的形象作为事关党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在思想政治上走在时代的前列,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上作表率;在工作标准上走在前列,在脚踏实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上作表率;在自身要求上走在群众的前列,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上作表率。

(二)创新教育内容,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

党员干部的党性集中体现在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政治坚定是党性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对党忠诚,自觉对党负责,坚持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结合干部队伍的现状,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既要把握重点,又要有针对性。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要加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培训,打牢理想信念的根基;要加强国情、党情和中共党史教育,深入学习中国近代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加强纪律修养教育,特别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方面的教育,不断增强纪律意识。

(三)丰富学习方式,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性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激情与理性相统一,是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吸引力和震撼力的关键。在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对教育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可采取“围绕一个主题、讲述一个典型、剖析一个案例、设计一个活动、营造一个氛围、达到一次震撼、受到一次启迪”等方式,让先进典型、道德模范人物与党员干部面对面进行互动访谈,或到革命传统教育、基本国情教育等红色资源基地现场体验,使党员干部重温历史、坚定信念,汲取经验、启迪智慧,激发情感、净化心灵,实现情境交融、知情合一,达到一次教育就是一次精神洗礼的效果,既要感动一阵子,更要坚守一辈子,努力把理想信念教育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加深刻。

(四)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根本上是主体与客体的价值互通与心灵融契过程,这就决定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在具体方法上必须切入个体的内心世界,激发个体的心灵共鸣。就是要像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的那样,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拓宽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视野。就是要尊重党员的个体价值、做人尊严和人格完整,实施“人性化教育”,营造舒心环境,增强教育的“人情味”.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契合人的本性,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法。

(五)做到知行合一,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统一性

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就是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建设。要始终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严肃党的政治纪律,领导干部要带头讲政治、守纪律。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强化领导干部的党性意识、党员意识、党风意识和纪律意识。要探索建立理想信念教育的考核激励机制,重点考核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态度、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情况,并将考核情况如实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考核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知与行的统一性。

(六)加强组织领导,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计划性

加强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采取有力保障措施,做到常抓不懈。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干部管理的核心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党委(党组)书记切实增强管党意识,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所联系和分管部门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列入干部教育培训重点计划,建立定期分析制度,经常性掌握领导干部在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方面的思想动态,针对存在突出问题,及时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第二篇:《探究环境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环境教育实施途径、方法”科研课题汇报总结

我校省级“十一五”课题《环境教育实施途径、方法科研课题研究》课题组,从2005年4月成立以来,全体成员就该课题在学科教学及其他方面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圆满完成了初期、中期的研究任务,目前处于汇总阶段,在这里先把我们课题组成员向大家做一下介绍:由刘坤老师牵头,负责人是我校刘伟东副校长,组员有我、徐伟、赵淑霞、刘秀昱、刘若殊、梅宏刚和李宁,这些老师我们大家都是很熟悉的生物老师,从事教学多年,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由于我们人员比较齐全,课题和我们的学科关系密切,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我们课题组在刚开始接此课题后就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并且相互间彼此协调配合,所以开展得比较顺畅。我们具体负责的内容是:赵淑霞和刘若姝老师从课堂渗透进行开展,刘秀昱老师主要负责对学生广播宣传,知识讲座,调查问卷,梅宏刚老师从让学生搜集资料,环保小报展开教育,李宁老师主要带领课外小组的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我和徐伟老师主要从班团会向学生实施,最后由我汇总,我们经常利用教研日的时间进行交流,各自把自己好的做法向大家展示,同时也把不足的地方进一步改进,2007年小组成员赵树霞老师参加了省课题中期验收工作大会,对我们学校的课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得到省级主课题主持人刘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对部分学校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策略研究》进行了观摩学习,回来后给课题小组成员传达了会议精神,使我们进一步展开课题研究工作。把我们的课题从以下几方面做以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地球养育了人类,但人类却没有很好地善待地球。时至今日,地球已“百病缠身”,开始痛苦地呻吟,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已构成对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威胁,开展环境教育,是公民素质的要求,是培养世界公民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我国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问题极为重视,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学阶段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各方面人才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和创新精神,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学生虽然对环保方面的知识略知一二,但是认识还不够深刻,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不少同学随意丢弃废物,随地吐痰、破坏花草树木的现象仍很严重。为扭转这种局面,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我校在绿化校园、学科渗透、建立第二课堂、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名人、专家进行环保知识讲座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非常注重“抓典型,以点促面”的师资培养方针,充分发挥生物组教师年富力强,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实施开展“环保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促进在校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研究目的1、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

2、提高学生的环境觉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

三、研究方法

1、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

了解学生对环境知识、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等方面的认识程度,了解他们的环保态度、环保行为意识,以便在了解了学生的综合环保素质后,有的放矢地确定实验方向。

2、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

通过实验课、活动课进行相关的课内外环境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规范学生的环境行为,并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进行对比,验证实验效果。在实验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给研究教师提供新启示。我们把环境教育的研究始终作为一种动态的互动的研究。

3、经验总结法研究。

先通过搜集各方面的环境教育先进经验材料,分析总结,概括规律,以供在研究实验中借鉴,然后再进行个人分工负责,根据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问题、意见和观点,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系统的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经验和方法,再用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和研究活动。

四、研究途径

1、环保知识讲座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强调教育必须重新定向:应该把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支持环境发展的态度、价值观,树立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现代化教育重要目的。然而,这一目的实现需要我们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能力做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为此,我校几年来除了通过课堂渗透、课外实践、办板报、环境和资源日纪念活动、演讲、征文等活动外,我们充分利用地球日、植树节、爱鸟周、环境日开展专题讲座,专题教育活动。结合3.12植树节、3.22世界水日、4.22地球日、6.5环境日等环保日和资源日,我们开展了《土地沙漠化与气候环境》、《水土流失与植树造林》、《环境与健康》、《环保从我们身边做起》、《寻找污染的源头》《为了美好的明天》等环保讲座,将环保知识和相关理念渗透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写出体会。

为了增强学生们对环保重要性的感性认识,我校还邀请“黄河之子”任佳雁到我校进行“行者无疆,徒步万里黄河的体会”的专题讲座。他所携带的由200多幅图片制成的展板上,黄河不同地段、不同省市的环保与污染情况一目了然。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黄河的污染状况以及对环境进行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些照片给了学生们极大的震撼。使他(她)们深刻地意识到环境保护应从我做起。

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一次次深刻地环保教育过程。震撼着学生的思想,触动了他们的心灵,强化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从内心发出了强烈地主体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从内心呼喊出:“不说保护环境的空话,要做保护环境的实事”的誓言。从实践行动中体现出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决心。

2、在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与能力,不能只靠一两次宣传教育、单纯的说教、提一些保护环境的要求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及反复参与实践活动等才能内化为自身的环保意识,外化为环保行动。

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道德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进行教育,正反推进,螺旋上升。课堂教学是环境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利用教材中所包含的环保教育题材,有意识地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能起到深化环保教育的作用。在此方面,我们在认真抓教学的基础上,认真学习环境

教育的有关精神,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环境教育因素,凡是能涉及环境教育的渗透点都要挖掘出来,将环保教育渗透其中,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找准切入点,力求渗得透、渗得巧,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深化、扩充,做到有机结合适时适度,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例如在《生态系统》一课中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生态平衡的原理及其破坏与保持;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课中的绿色植物与水循环和碳——氧平衡等内容的教学中精心设计,巧妙渗透环保教育;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及对资料的分析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通过开展调查与探究活动的方式渗透环保教育,例如在《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了解当地动物资源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和措施》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调查,亲手撰写从而走出一味的被动说教,而是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深切体会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往往都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班团队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利用班会,教育学生环保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班会中,学生纷纷展现自己的调查报告,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数据„„触目惊心,使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自发提出倡议“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要自觉与破坏生态环境的思想和行为做斗争。”

这是今年我班的一次班会,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环境污染方面的报道,触目惊心的事实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接着,同学们纷纷献计献策,讨论出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方法和建议,比如: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水、用电,少用塑料制品,垃圾分类放置,爱护花草树木等等。有的学生还结合6月1日实行的“限塑令”,表示不仅自己要做环保小卫士,还要让身边的人少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一致表示,自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各班级能结合“植树节”、“节水日”、“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粮食日”等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板报等形式进行舆论宣传。

我们学校利用周一广播时间,进行爱护环境,美化校园,卫生方面的总结。每周五为“清洁日”,在“清洁日”中,通过让学生整洁周围的环境,美化我们的校园,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在周六、周日,经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清除白色垃圾”、“整洁周围环境”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达到认识与情感及行为的统一,从而形成维护生态环境的自觉行为。

环保教育还要取得家长的配合,所以,我们在家长会中,也向家长宣传有关内容,以得到家长的支持,从而取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4、实践活动课

在活动课方面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满足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兴趣,我们成立了环保兴趣小组,先后开展了“丹东地区沙尘天气发生次数及程度监测”、“丹东地区水产品资源调查”、“蔬菜生态栽培模式探索”等兴趣活动。在满足了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与环境犹如唇齿相依的关系,自然产生环境忧患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2)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先后开展了“丹东造纸厂污水污染性检验”、“花卉无土栽培”、“悬挂人工鸟巢”、“植物栽培与校园绿化”、“取暖期空气污染状况调查”等调查及研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弄清了鸭绿江特产——面条鱼濒临灭绝的原因;发现了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室内尘土污染的好办法;认识到人与动物应友好相处的好处,并且实践活动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3)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

环保小组的成员们在近两年的活动中,不仅发现了许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社会现象,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各种原因,而且还练就了一身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富有创新意识的解决办法。

例如在“丹东造纸厂污水污染性检验”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通过实验得出了“造纸厂废水不达标”的结论,还能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设计出既节水又降低污染的“零排放”这一全世界都倡导的工业治污新方案。这一成果还分别荣获2004年丹东首届创新大赛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2005年第二十届“盼盼杯”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

第三篇: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洗新乡:刘俊

9日,李源潮同志在中国—新加坡“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力建设”论坛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最早出现在1967年,由美国CBS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首次使用,后来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渠道和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李源潮在中国—新加坡“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力建设”论坛中发言指出: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各国执政党和政府加强领导力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如何利用和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领导干部驾驭能力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智慧。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传播工具和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在宣传方针政策、了解社情民意、汇集民智民才、畅通表达渠道等方面,具有其他载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善待新媒体。一是要注重加强与新媒体的联系沟通。必须做到不畏惧、不逃避、不厌烦,以新媒体为诤友,敢于听批评的声音,勤于听不同的意见,在善待媒体的过程中,改进传统的方式方法,做好新媒体的利用、服务和引导工作,不断提高它们服务大局的能力。二是要大力支持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新媒体,将宣传任务转化为新闻选题,做到围绕宣传中心、主动服务大局、密切联系实际、有力引导舆论;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培育地方网站,主动发展政务信息平台,拓宽舆论引导的领域和范围。三是要积极主动为新媒体发展服务。要为新媒体采访报道及时提供权威信息,主动提供采访线索和便利条件。要增强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切实维护广大新媒体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要善用新媒体。一是要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新媒体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着眼于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信心,在为群众服务中引导群众,在与群众互动中形成共识,切实实现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和凝聚人心的有机统一。二是要加强网络主流阵地建设,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新媒体健康发展。要发挥好热点引导作用。实践证明,利用媒体统一思想、宣扬主张,教育群众、推动工作,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三是要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要积极开展科学、依法、建设性、有领导的舆论监督,探索建立更新更有效的网络舆论监督模式和网上信访通道,确保新媒体的舆论监督渠道畅通规范。

要善管新媒体。一是要坚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二是要健全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新媒体队伍建设,推动新媒体事业发展,既要靠思想教育、道德自律,更要靠制度规范、机制约束。三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对新媒体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总之,善待、善用、善管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善待是前提,不能善待,就谈不上善用;善用是目的,善待、善管归根到底是为了善用;善管是手段,做不到善管,疏于管理,就无法做到善用。

第四篇: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诫勉谈话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标题: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诫勉谈话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县县委组织部坚持不断完善干部诫勉谈话制度,用发展的实绩考评干部的优劣,努力营造无功便是过、无为便是错、有为才有位的用人环境。实践证明,实施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诫勉谈话,不仅能够增强干部的危机意识,激发干部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而且能够促进用人观念的转变,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

一、实施诫勉谈话的基本做法及效果

实施诫勉谈话是干部教育管理的一项特殊措施。为使诫勉谈话既符合上级政策,又适合干部实际,我们以严肃科学的态度认真抓好每个环节的。

以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为导向,明确诫勉谈话对象的具体表现。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存在问题的原因、性质、后果及其影响程度,把诫勉谈话对象细化为重点管理谈话、警诫谈话和待岗谈话,并根据《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的规定,进一步明确诫勉谈话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具体行为表现。

以实绩和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尺,认定诫勉谈话的对象。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宽严适度、一个标准、讲究政策和尊重群众公论的原则,严格把握诫勉谈话条件,准确认定党员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对象。首先是自查自究。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对照保持先进性标准找差距、对照群众愿望找问题、对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找不足,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其次是群众评议。建立了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并将评议结果作为诫勉谈话的重要依据。第三是组织考察。在考核中,严格标准,敢于碰硬,广泛听取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意见,加强对干部圈、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

以建立跟踪帮教制度为保障,确保诫勉谈话的效果。党组织对考核、评议认定诫勉谈话的干部不冷落、不歧视,不搞“一棍子打死”,坚持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切实做好重点管理、警诫和待岗干部的教育转化。主要采取了三种帮教谈话方式。一是专人帮教教育。采取“开小灶”的办法,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与被诫勉的干部“一对一”结成帮教对子,实行跟踪考察管理,督促指导他们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二是组织集中学习。以县委党校、基层党校为阵地,组织诫勉干部学习,坚持教育灌输和学员现身说法相结合,帮助放下包袱,鼓起勇气,积极进取。三是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根据诫勉干部的不同情况,谈心谈话做到有的放矢。对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问题的干部重点进行提醒式谈话,对事业心不强的干部重点进行激励式谈话,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重点进行批评式谈话。

实施干部诫勉谈话是新形势下干部管理教育的一种有效机制和手段,对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一,教育和挽救了一批后进干部。干部诫勉作为干部管理的一种特殊管理措施,对那些缺点毛病多且改正不明显的后进干部,起到了一般的教育手段难以起到的作用。其二,对干部起到了警示、激励和鼓舞作用。实施诫勉后,干部普遍反映,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模范作用明显增强,干部的精神面貌、作风纪律和履行职责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其三,调动了群众参与干部监督管理的积极性。实施干部诫勉谈话,加强对干部监督管理,较好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干部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

二、对诫勉谈话的思考

从本质上来看,诫勉谈话制度是一种内部监督,检验一种制度的成效关键要看执行后的社会效应。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忌仓促上阵,要准备充分。诫勉谈话前,对已掌握的谈话对象存在的苗头性问题事实要反复进行甄别,必要时可组织调查核实,确保掌握的问题事实准确、全面、真实,防止事实不清、情况不明等造成谈话被动。要拟好谈话提纲,对如何开头、怎样结尾,先谈什么、后谈什么进行安排设计。要认真分析预测谈话对象可能提出的问题或有关说明,查找政策依据,做好应对,同时对谈话中涉及的时间、人员、地点等应做到心中有数。要对谈话对象家庭状况、性格特点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确定合适的谈话方式方法。

二忌主题分散,要有的放矢。诫勉谈话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谈话对象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展开,不能把诫勉谈话当成“拉家常”,对谈话对象有意或无意分散和转移主题的,要明确指出,及时纠正,做到讲问题要准:指出谈话对象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时,实事求是,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提要求要严: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针对谈话对象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诫勉要求。要求谈话对象表明态度时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必须是真话、实话、心里话。

三忌生硬呆板,要讲究艺术。诫勉谈话场所选择要恰当,做到严肃而不压抑、庄重而不失自然,为有效谈话提供适宜的环境。谈话开始时,应将有关情况向谈话对象说明。必

要时可作一些语言铺垫,消除谈话对象紧张、猜疑和逆反等心理,谈话时要注意观察谈话对象的言谈举止,恰如其分地将谈话逐步引向深入。要注重字词、语气运用恰当,避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重视谈话对象对有关问题的说明甚至反驳意见,避免我说你听、我问你答。要以诚相待、以心换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害,做到利害分明,情理相融,使谈话对象真心接受。

四忌一劳永逸,要跟踪问效。诫勉谈话后,要注意观察被谈话对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必要时还可以对其进行考核或民主测评,考察谈话对象是否受到了警示,改正了缺点。一次谈活没有解决问题的,要反复进行谈话,做到问题一天不解决,一天不撒手。对经多次谈话仍无悔改之意、无改过之行的,可作出适当的组织处理。

《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诫勉谈话的实践与思考》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诫勉谈话的实践与思考。Hc8

要时可作一些语言铺垫,消除谈话对象紧张、猜疑和逆反等心理,谈话时要注意观察谈话对象的言谈举止,恰如其分地将谈话逐步引向深入。要注重字词、语气运用恰当,避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重视谈话对象对有关问题的说明甚至反驳意见,避免我说你听、我问你答。要以诚相待、以心换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害,做到利害分明,情理相融,使谈话对象真心接受。

四忌一劳永逸,要跟踪问效。诫勉谈话后,要注意观察被谈话对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必要时还可以对其进行考核或民主测评,考察谈话对象是否受到了警示,改正了缺点。一次谈活没有解决问题的,要反复进行谈话,做到问题一天不解决,一天不撒手。对经多次谈话仍无悔改之意、无改过之行的,可作出适当的组织处理。

《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诫勉谈话的实践与思考》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诫勉谈话的实践与思考。Hc8

第五篇: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思考

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思考

摘要:新形势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新媒体的产生,而新媒体的产生给广播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本文重点论述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深入思考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未能全面融合

就当前广播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政企、政事、管办三者部分的管理体制,阻碍了广播行业的前进脚步。具体表现为各个地区广播的发展呈现出分散经营现象,浪费了很多资源(人力资源、财产资源等),导致经营资本分散,行业之间出现恶性竞争,引发了严重的行业内耗。

(二)未能完全与网络媒体融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广播媒体也积极将自身的节目跟互联网挂钩,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电台仍然未能发展起来,难以全面替代传统的无线电广播。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一是传统广播有固定的、忠实的听众群体,网络广播要发展必须要依靠高速的宽带网,但当前网络广播的用户基本上都在上海、北京等经济十分发达的城市。二是没有固定的网络广播受众群体。三是相较于传统的广播,网络广播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管理都还缺乏专业性,导致网络广播的信息量十分少,很难壮大,也就难以吸引固定的受众群体。

(三)节目内容缺乏创新性

跟新闻节目相比,广播节目的报道缺乏直观性跟可视性,很难像新闻节目那样将事件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仅仅依靠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很多时候都显得很深沉、很呆板。如广播中的音乐节目,很多类型的广播电台基本上都设有音乐节目,但节目的制作形式普遍都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使用一贯的音乐播放模式,没有创新性。又如很多广播电台开展的深夜或是午夜谈话节目,虽然这类节目开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也难以避免一些主持人为了博得更高的收视率,在播音中融入一些低俗的言语或是节目素材,以此迎合部分受众的“口味”,这就造成了广播节目中有低俗化的现象。此外,很多地区的广播电台都存在“卖药台”,表面上是医疗卫生保健节目,实际上就是借助节目推销一些药品,受众听到凡是打进电话的基本上都是职业的“药托”。这对受众而言就是一种欺骗,这种欺骗性质的节目自然就难以吸引固定的一批受众了。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道路

(一)坚持走资源融合道路

一是广播跟传统媒体资源的融合。广播可以跟如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合作,提升自身节目的传播效率,实现自身产品的再产品化,拓展受众群体的覆盖面,节省成本的同时还能多方位满足受众的需求。如娱乐广播电台开办流行杂志、开展大型演出;交通广播电台跟汽车商合作,提升节目的说服力等。

二是广播跟网络资源的融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广播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广播必须要跟网络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形成网络广播电台,才能弥补自身有声音没图文、稍纵即逝等不足。网络广播可以有直播和点播两种:前者在大型活动的即时报道中用得比较多,不仅实效性强,播报生动,还能让受众及时获取信息;后者就是将节目分片段制作,受众可以直接选取自己需要的或是喜欢的片段进行收听,既能节省资源还能强化节目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三是广播跟移动多媒体资源的融合。移动3G时代给广播的发展带来了“春天”。对于广播来说,3G的主要用处就是吸纳更多的“移动受众”,而这些“移动受众”也正是广播要发展必须要争取的。时至今日,移动4G技术也推出了,因此广播就更应该积极跟移动多媒体资源融合了,这是帮助自身吸引更多受众的有效途径。

(二)坚持走节目品牌道路

一是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广播要发展就必须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节目品牌,通过品牌展现自身价值,赢得更多的市场效益。二是必须设置品牌频道。在树立了品牌意识之后,就必须要积极开设自己的品牌频道。如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就相继开设了经济频道、新闻频道、文艺频道、交通频道、音乐频道等多个品牌频道。而且其中的交通品牌频道连续十多年给每届高考生提供“爱心送考”服务,用爱汇聚受众的心,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还位列于全国交通广播三强。三是必须打造品牌栏目。如湖南交通广播频道连续十多年倾力打造的品牌栏目《路况信息》就非常成功。在2008年雪灾期间,京广高速铁路跟京珠高速公路的交通都被阻塞了,但在那样的情况下还是第一时间跟交警和被困人员沟通,将交通疏导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1]。四是必须塑造声音品牌。广播频道要创建属于自己的“声音识别系统”,逐渐实现专业化度,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用极具个性和亲和力的声音,吸引广大受众主动走进广播和特色化的协调发展。广播频道要塑造高质量的声音品牌,提升频道声音的辨识、认可广播、喜欢广播、支持广播。

(三)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

一是内容恰当。广播的内容必须是恰当的,这样才能跟广大受众的价值观相吻合或是相协调,才能让广大受众感受到广播节目的价值,才会愿意去倾听广播节目。广播节目要赢得

下载新环境下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环境下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