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遗存的保护与传承》教案
《美术遗存的保护与传承》教案
仁寿县坝达初级中学
李博*** 【学习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和探究学习,明确美术遗存的珍贵价值,了解保护与传承美术遗存的方法,并结合实际,保护身边的美术遗存。
通过探究总结认识到美术遗存的重要性,进行小组分析讨论与身边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提高保护与传承美术遗存的意识。
从“平凡”中感受到美术遗存的文化内涵及重要性,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传统,增强保护与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
明确美术遗存的珍贵价值,了解保护与传承美术遗存的方法与身边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提高保护与传承美术遗存的意识。【学习难点】
与身边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提高保护与传承美术遗存的意识。【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师】什么是美术遗存,生活中,哪些属于美术遗存?
【生】美术遗存是具有一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美术作品。美术遗存具有“最后的”“不可再生”的特点,许多作品至今仍有被破坏的危险。美术遗存在艺术审美、人文和历史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导入 展示收集我们身边的美术遗存图片,对“到此一游”的不文明做法,交流讨论,生活中遇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该怎么做?
三、提示课堂学习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和探究学习,明确美术遗存的珍贵价值,了解保护与传承美术遗存的方法,并结合实际,保护身边的美术遗存。
通过探究总结认识到美术遗存的重要性,进行小组分析讨论与身边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提高保护与传承美术遗存的意识。
从“平凡”中感受到美术遗存的文化内涵及重要性,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传统,增强保护与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重、难点预见:
重点: 明确美术遗存的珍贵价值,了解保护与传承美术遗存的方法与身边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提高保护与传承美术遗存的意识。
难点:与身边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提高保护与传承美术遗存的意识。
四、自学导引
1、美术遗存的珍贵价值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2、如何保护美术遗存?
3、如何传承美术遗存?
4、我们的民族创造了辉煌的美术文化,你认为这些遗存作品中最值得传承的元素有哪些?
五、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六、课堂展示、学习交流流程
1、美术遗存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以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承载的文化内涵,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
2、保护美术遗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复建:玉带晴虹(浙江杭州西湖苏堤)清代,此桥本建于清雍正九年,毁于民国,1983年依照原尺度、原样式修复。残件陈列桥头,旁有文字:“此桥栏系古桥遗物,特作留存,以飨后人。”
B在原址建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陕西临潼)秦代,在发掘现场依原样建博物馆保护美术遗存,更有利于我们认识了解祖先的智慧与生活印记。
C转移并经科学手段修复后陈列:被修复的康熙青花双龙戏珠碗,把美术遗存从不利于保护的环境中转移出来;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濒临毁灭的美术遗存进行修复,将使美术遗存在漫长的岁月磨砺后焕发新的光彩。
3、A参与美术遗存的普及与宣传活动;B将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
4、美术遗存中值得传承的元素: 艺术美
图案美、色彩美、造型美、工艺美,美术遗存中的审美价值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库。
文化内涵
诚实、守信、四方通明、生生不息,美术遗存中常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民族精神和人文内涵。
七、当堂训练
以自己熟知的美术遗存元素,做一个生活用品设计或一件工艺品,如花瓶造型或花瓶、椅垫的装饰等。
设计步骤
1、选择美术遗存作品;
2、提炼美的元素 ;
3、设计构思;
4、制作应用。
八、小结收获成果
1、展示作品,并让学生做相应的解释说明。
2、学生自己或小组之间相互客观公平地评价作品。
九、课后反思: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美术遗存的保护与传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知道为什么需要保护美术遗存,美术遗存保护和传承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寻找身边的美术遗存,或从教材和资料中了解美术遗存,发现和认识蕴藏在这些遗存中宝贵的审美、历史和文化价值,从而理解保护这些遗存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美术遗存的兴趣,在理解的基础是对美术遗存的珍视,和由此建树的对美术遗存关注、保护和传承的态度与责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美术遗存保护和传承的一般方法。
2、教学重点:美术遗存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教学方法:
在学法的指导上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尽情表达情感,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做出对应的选择,目的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提问:
什么是美术遗存?
美术遗存是具有一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美术作品。
美术遗存具有“最后的”“不可再生”的特点,许多作品至今仍有被破坏的危险。
美术遗存在艺术审美、人文和历史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美术遗存?
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1.美术遗存的保护
面临的问题: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岁月磨砺,战争摧毁,风沙侵蚀,许多美术遗存散落民间。
解决方案:
a复建
出示图片:玉带晴虹,此桥本建于清雍正九年,毁于民国,1983年依照原尺度、原样式修复。残件陈列桥头,旁有文字:“此桥栏系古桥遗物,特作留存,以飨后人。”
b在原址建博物馆
出示图片: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陕西临潼)
在发掘现场依原样建博物馆保护美术遗存,更有利于我们认识了解祖先的智慧与生活印记
c转移并经科学手段修复后陈列
出示图片:
四神云气图(河南芒砀山西汉石室墓壁画)由于所处环境恶劣,不利于保护,由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所揭取,修复后陈列于河南省博物院。
被修复的“康熙青花双龙戏珠碗”图,把美术遗存从不利于保护的环境中转移出来;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濒临毁灭的美术遗存进行修复,将使美术遗存在漫长的岁月磨砺后焕发新的光彩。
美术遗存的传承
1).参与美术遗存的普及与宣传活动
出示图片:为更好地传承美术遗存,我们应制止破坏美术遗存的行为,还应当走向社会,参与美术遗存的普及与宣传活动。我们可以自发组织活动,探访当地美术遗存,成为保护、传承美术遗存的志愿者和宣传员。
2).将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
出示图片:利用中国红,古典建筑设计的具有现代气息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利用敦煌纹样设计的茶杯垫,仿古代食盒设计的糕点礼盒,利用传统剪纸纹样装饰的时尚服装
美术遗存中值得传承的元素
艺术美
图案美、色彩美、造型美、工艺美,美术遗存中的审美价值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库。
文化内涵
诚实、守信、四方通明、生生不息,美术遗存中常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民族精神和人文内涵
四、作业展评:
找学生点评学生作业。
谈谈知道的美术遗存需要保护和传承。
对于身边的美术遗存,看看谁提出保护和传承的方法更实际、更有创意。
小结:
值得我们去保护和传承的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时刻有一颗保护和传承美术遗存的心,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一起来传承和保护我们伟大祖国的瑰宝!
板书设计:
美术遗存的保护和传承
1.复建 1.参与美术遗存的普及与
宣传活动
2.在原址建博物馆 2.将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
设计
3.转移并经科学手段修复后陈列
第三篇:《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教案
《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教案
仁寿县坝达初级中学
李博***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遗存,分析他们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能力目标:从自身做起,提高保护文化遗存的意识。
情感目标:从“平凡”中感受到美术遗存的文化内涵,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作品的基本知识与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寻找身边的美术遗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朱家花园。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知道!建水朱家花园
师:对了,朱家花园位于我省(云南)建水县,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同学们,朱家花园属于美术遗存吗? 生:属于
师:对了,那么什么是美术遗存呢? 生:思考,讨论
师:美术遗存就是现存的古代美术作品。之所以称它们为“遗存”,是因为这些作品是“最后的”“不能再生”的。较多的作品至今仍有被破坏的危险,这些散落在民间看似平常的作品对于我们来说,在人文历史与艺术审美方面都有着重大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板书)2.美术遗存的特点
生:观看课件图片,讨论美术遗存有哪些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式、年代、材质、地区四方面进行归纳)
形式:石雕、木雕、砖雕、刺绣、蜡染…… 年代:红山文化、汉代、唐代、明代、清代…… 材质:木、石、纺织品、砖、瓷…… 地区:山西、湖南、北京、安徽……
师:美术遗存是具有一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美术作品。它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年代久远、材质丰富、地区广泛
3.欣赏美术遗存(课本图片 PPT)(1)徽派建筑门楼
师:找一找,徽派建筑门楼上美术遗存的种类 生:观察、思考
师:木雕、书法匾额、砖雕、瓦当(总结)
(2)观察视频,思考徽派建筑的重要价值(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式、年代、材质、分布地区等几方面去考虑)
总结:形式:种类丰富,砖雕、木雕、石雕等
年代:明代、清代
材质:选料精良,砖、木、石为主
地区:古徽州地区(今安徽黄山、宣城绩溪等地)
(3)欣赏:河南石雕柱(唐)、北京民居劵门砖雕(明、清)、四川垂花木雕(清)、福建民宅柱础(清)…… 4.关注我们身边的美术遗存
(1)思考讨论:(课本29页 山西一所学校里的古建筑——安禅寺 宋代)你认为这座寺庙是美术遗存吗? 现在它是一所学校,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2)我们身边的美术遗存
生:欣赏我省的扎染、苗族绣片、牛虎铜案、古建筑(玉溪通海秀山古建筑、大理喜洲白族古建筑、蒙自玉皇阁古建筑……)
师:总结:美术遗存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宝贵的艺术财富,需要我们关注保护(升华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5.作业 在你身边有哪些美术遗存呢?你能用画笔把它们记录下来吗? 以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为内容,完成一张手抄报 6.作业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开展学生自评、互评的活动,教师总结点评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心得
(2)教师总结概括,结束本课:美术遗存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一起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
六、教学反思
通过诱导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包容与接受,培养人文素养,从而达到以艺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第四篇: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十八册第九课《我们身边的美术遗存》。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美版十八册第九课,属于综合•探索课型。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人民在充分享受现代社会所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会发现一些先人留下的“遗产”在不断地消逝,而且有相当数量的“遗产”永远地消逝了,留下的是永远的遗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在我们身边,曾经有很多的古老的遗迹,如城墙、街巷、古民居、石桥以及它们上边的精美装饰.....我们是否曾经注意过它们,是否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呢
如何看待社会发展与文化遗迹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本课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和获得知识的能力,面对原材料濒临绝迹与手工艺技术日益失传的实际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生活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的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眼界较为开阔,一个问题的提出会有多种想法和创意,但我们发现学生却很少关注周边的文化遗产,更不懂得这些文化遗产有哪些特色和内在文化价值。所幸的是初三年级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班级中已逐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这使得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美的东西,了解它们、认识它们,从“平凡”中感受到美术遗存的文化内涵,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来进行阐述:
1、欣赏课本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遗存,分析他们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并了解这些作品的基本知识。
2、实地考察身边、周围环境中看似平常的人文遗迹,分析那些属于美术遗存,它们的价值如何在学习考察中逐步学会鉴赏,提高审美素质,培养人文情怀。
3、通过一些实际事例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应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这些日益减少的美术遗存。通过学习与讨论,深入分析思考问题,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美的东西,了解它们、认识它们,从“平凡”中感受到美术遗存的文化内涵,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四、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课本中及身边的美术遗存,了解这些作品的基本知识与艺术特色了解目前我国文物保护方面的基本状况。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美术遗存,在查询资料或是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分析身边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审美意识与文物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材料、图片收集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引导、谈话式教学法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法学法: 教法选择:
1、引导教学法:教师首先创立一种开放性的氛围,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分析和发现,根据学生的个性表现和长处所在,引导学生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学习中的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2、谈话式教学法:采取谈话式教学法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题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学法引导:
1、体验学习法: 学生在欣赏作品过程中体验,感受文化遗产的美。分析其内在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一种创新学习的心智活动。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能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凸显个体创造能力。
3、创新学习法: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在观念上突破以前的定式,在表现手法上大胆突破,力求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八、教学过程: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 播放不同风格的美术遗存引导学生观察、评析,让学生初步了解美术遗存的特点。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的目的以兴趣做先导,运用提问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什么是美术遗存它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生学习热情。提出问题 1学生回答:有年代久远的历史,做工精美,现在的生活很少见。识的兴趣。
教师总结:实际上还有一个那就是是不能再生的,曾经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的艺术品,因为岁月的侵蚀,它们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因为城市的发展,它们面临消失的危机。类似这样的艺术品,我们把它们称为“美术遗存”。
提出问题(2)、我们身边有没有美术遗存,有哪些美术遗存
学生回答:有。
教师总结:对,有,像我们安徽的歙县,古徽州城内都有美术遗存。开阔学生视野,了解有关美术遗存的更多信息,拓宽思路。
抛出问题 3)、面对美术遗存,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们呢
学生回答:树立保护意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练习:我们身边还有没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有其他的美术遗存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美术遗存有了全面的认识,在它们身上我们了解了历史,感受到了艺术魅力,同时也有一种危机感。那么如何才能保护好这些美术遗存,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思考题,这节课到现在并不是一节课的结束,而是一个新课题的开始,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能够使我们身边的美术遗存得到保护并重新散发出它们的魅力。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欣赏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情感。板书:我们身边的美术遗存
特点:
1、年代久远
2、做工精美
3、现在生活很少见
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
旅游中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袁崇方
08级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20081640410
摘要:民俗本真就是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真正的文化。民族文化成为旅游资源与民族本身的本真特征密不可分的。随着旅游业的飞跃发展,以及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使得地区民俗文化“商品化”日趋严重。美国旅游人类学家格雷认为:在旅游经济中,出于赚钱的目的,任何可以合法地吸引外来游客的文化因素,都可以被包装,被定价、作为商品提供和出售给游客,文化被当做商品来买卖。舞台化是商品的重要形式之一。
关键词:开发中保护、原始性、追求本真
一、旅游发展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
旅游商品化,基于一种现代经济领域发展趋势的潮流之一,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也随之出现,并在旅游业迅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民族地区获得经济收益的主要途径。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有很多的例子可以的出结论。例如我家乡所在地
位于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的泸沽湖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湖边的居民主要为摩梭人,也有部分纳西族人和来自木里的少数藏族,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制度(阿夏走婚制)。自开发以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包括我们国内的、国外的游客。使得泸沽湖地区迅速发展起来,旅游大量增收,使得湖畔地区的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泸沽湖和永宁地区的收入差距就拉开了。泸沽湖湖畔居民的收入是永宁地区的两倍甚至是三倍(来自宁蒗旅游局统计的的数据)。然而泸沽湖吸引力不仅是那碧波荡漾的泸沽湖湖水,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当地的民俗文化,独特的摩梭母系氏族婚姻制度。【1】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他们至今仍保留着由女性当家和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俗称走婚)。在全人类都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今天,在泸沽湖却仍然保留着古代早期对偶婚特点的“阿夏”婚姻形态。独特就在这里,许多人怀着好奇的欲望来到云南的泸沽湖看看这个特殊的民族的生活和习俗。
然而由于导游及商家的吹捧使得泸沽湖发展前途是令人担忧的。随着导游的大肆肆无忌惮的乱宣传,以及一些商家的利益欲做了夸大其词,以及一些列类的宣传,对泸沽 1
湖地区的民俗保护,以及当地旅游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例如:导游把泸沽湖摩梭走婚制带上了公众舞台,民族文化商品化,舞台化,大肆鼓动游客参与一些不健康的脱离了民族文化的另类活动。这大大的侮辱了摩梭文化,摩梭女性。至今许多人听说我是来自丽江宁蒗的,就问你们的泸沽湖是不是很开放,可以和许多摩梭姑娘睡觉。我听了真的很无言,也很生气。我觉得这是泸沽湖发展旅游的悲哀。导游素质如此的低劣所造成的。有些民族的东西是不因该拿出来放在公众视野中的,民俗它具有神秘性、隐蔽性。我觉得在泸沽湖民俗文化负面传播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当地泸沽湖的摩梭姑娘:杨二车拉姆,因为她走出云南大山后开始大肆鼓吹他们民族的婚姻,如杨二车拉姆写的类似自传的《走回女儿国》一书中就很无知的把摩梭母系氏族阿夏走婚制度赤裸裸的写了出来,销量还很好。她是无知的,虽然她的宣传使跟多的人了解泸沽湖,来泸沽湖旅游,但她没考虑到正是她的大肆鼓吹导致了摩梭走婚制的负面宣传效应。
另一个方面:就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古老的文化和民俗逐渐消失。
旅游业的发展收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具有历史见证背景的古老建筑被拆毁,被大量新兴的现代建筑所取代,还是以我们丽江为列,对于国内人来说,人人都基本上知道彩云之南有个丽江。现在丽江的旅游业发展得很火,就像当年的大理一样,来云南的游客基本上是走:“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这条线,而由于丽江的发展是的大理逐步变得像一个“中转站”一样。在大理停留的时间很少,大多数游客把时间花费在丽江的游览上。丽江如此发展,使得西双版纳与大理都不敌,使得到丽江投资做生意的人很多,外商等等。然而不要光看目前的状况,我们要考虑的长远些。丽江会不会重蹈大理的覆辙呢。【2】许多丽江当地的特色在消失,古香古色的立即爱那个古城逐渐被喧嚣嘈杂所代替,如今你去古城看看,人多如牛毛。酒吧舞厅的喧嚣会使你内心如何静下来休闲。这就是旅游所带来负面的一个方面。纳西文化也逐渐在消逝。丽江本地的纳西居民被边缘化了。另外由于政府鼓民居迁出使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古城缺少了民族的文化元素。一个民族除具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本质特征外,还有它的外在表现形式的不同。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就是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民族建筑文化,这是让人一眼就能识别你是哪个民族的一个显著标志,然而,这一切都比较商业化了,在丽江古城里,如今你很少看见丽江本地居民穿着他们本民族的服饰呢,几乎没有了(除个别年纪大的纳西族妇女)年轻人都是休闲或牛仔裤等等,在重大民族节日会穿下。
(一)、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俗节日和民俗活动逐渐消失,民族民间文化生存已处于濒危境地。在许多民族的节日业逐渐消逝,本来是要求宗族的人才可以参加的(例如在【3】宁蒗地区的毕摩祭祀活动,以及泸沽湖和宁蒗拉伯乡的摩梭和普米族的转山活动)但现在由于旅游业发展,宗教,民族宗族节日也成为了商业链上的一个部分;例如在丽江许多老东巴穿着东巴祭祀服饰与游客合影等。现在人人都有了商业意识了,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却缺乏意识。民族文化是旅游业的载体和发展的基础。
(二)﹑游客“落空感”产生,失去二次旅游的可能(回头客减少)。游者外出旅游、到何地旅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金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了解,了解的途径包括游客自我知识经验的积累、旅游地宣传等等因素。然而这些都不是旅游者亲身感知到的,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片面性,夸大化,从而导致旅游者从先前获得的信息中形成的对东道主社会的“预期感受”与现实旅游过程中的“实际感受”之间出现了一种差距
(三)、民族文化的趋同化,失去地方特色。旅游地的借鉴式发展模式就导致了文化的趋同性。民族旅游及其文化商品的出现,在某中意义上说是检验一个民族自我认同能力的,也是体现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认知能力的。当民族对本民族文化达到一定的自觉的时候,就会产生自豪感,但当外来旅游活动所带来的利益以及为迎合游客旅游需求的时候,东道主社会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人为地加以改造,形成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这些旅游产品千篇一律,再加上现代化国际化标志在里面,丧失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只是一种旅游产品。这时候的旅游产品不再是地方文化的代表,只是一种经济产品,更严重的是产生民族文化的趋同化,失去了地方特色
少数民族地区以民族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为依托开发各种旅游产品(泸沽湖摩梭文化、丽江纳西民族、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等)形成旅游过程中的商品交换行为。旅游商品化现象是现代旅游业中不可避免的,它给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益处,同时,针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保护而言,它又是一种威胁,如何使旅游商品化在民族文化的“生态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的永续增长两者之间得到平衡,是我们研究民族旅游与民族经济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少数民族被三化:【4】王因权:在“三化”上下功夫中讲到:现在旅游景区的民俗文化在经过包装后趋向于“商品化、功利化、虚伪化”。文化本身脱离了它的母体,变成赤裸裸的金钱骨架。因此这样的旅游发展是可悲的。
二、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保护传统民俗文化
民族民间文化应走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的路子,以旅游作为平台,保护、传承与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只追求商业利润而忽视古老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因该做到相互协调,相关促进的。旅游业的发展因为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供资金支持,物质保障,反过来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又能更好持续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后完善。保持和增加更大的景点吸引力。各大旅游景区应将民俗节日文化通过一定形式展示给游客。像如对待泸沽湖的民俗文化,我们应该尊敬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婚姻制度,在开发过程中,应当正面进行宣传,适当加以引导,应让母系社族社会走婚制度要有正确的看法。应当保存它固有的那种区域性的神秘宗族特性。以及只是在内部宗族流传的隐蔽性。因为这是一方面继续会保持它的吸引力,因为神秘隐蔽才会有吸引力,如果搬上大众舞台,那就失去文化的韵味,失去地区民族所特有的性质。另一方面在于保护民俗文化不被现代文明侵蚀以致消逝殆尽,当旅游过程中过多的度当地民俗注入过多的商业因素和权力因素而被高度组织化,机构化,舞台化后,民俗旅游越来越脱离民俗原生态环境和生存的土壤,民俗生活被置于戏剧化、仪式化的场景中、人们用一种典型化的或者缩放的方式甚至是一系列符号或民族服饰、民族物品、商业化的歌舞表演来展示被扭曲的历史底蕴的民俗文化,深厚的民俗文化演变成了高度商业化下快速复制的伪文化商品。格林伍德说过:“文化商品化只需几分钟,而几百年的历史却毁于一旦。”
三、旅游业发展未来走向
(一)、杜绝纯商品化现象,走文化保护与发展道路。
我认为商品化是旅游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一定程度上它是链接旅游东道主社会与游客的桥梁,不仅传递着旅游地的社会、文化信息,还是社会经济流通的手段。旅游过程中的商品是民族文化的代表,同时也给地区带来经济利益,我们要是这种文化得以持续下去,就必须走文化销售的道路,杜绝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纯商品化交易。【5】“旅游商品不仅一种旅游证明的纪念品,也是一种对地方文化起到宣传作用的文化标志物。”在出售旅游商品的时候,做好文化包装工作,使每一件商品出售的同时,也让该商品的文化底蕴被游客所知晓。
(二)、加强民族意识和普及民族文化知识教育。
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首先是对文化的开发。相对而言,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受到其他较之更为发达地区的影响,而且起主导作用的是发达地区的开发商及旅游者,这些本土的、原
4始的、族文化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而变得非本土化,造成民族文化的变迁、涵化、时为了迎合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需求进行文化的再创造,增强民族意识,让人民有民族文化的自觉,是避免这些问题的关键,只有民族意识增强,才会让人们有自信心,才能从根本上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商品。要增强民族意识,就必须有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知识教育。同时,做好旅游宣传,尤其是服务人员,他们的服务过程就是展现民族文化的一个过程,这能体现一个民族地区旅游质量,同时也是文化宣传的一个途径,让旅游者了解本地文化,从而形成旅游中的文化产品销售氛围。
从泸沽湖和丽江古城的例子可以的出:旅游商品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效益,文化是旅游商品开发的基础,所以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永续发展,归根结底是对地方独特文化的保护。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文化价值的旅游活动及其商品化现象必然带来一定的代价,所以我们要以文化为基点,发展旅游文化商品,走生态文化的道路,同时要增强民族意识,做到民族文化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普及、教育,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永续发展。
感谢泸沽湖管委会和丽江摩梭传承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对本次实习提供帮助和提供大量的资料,以及丽江假日酒店的提供资金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彬、包磊:商品化对民俗旅游本真性影响研究
【2】杨二车拉姆:《走回女儿国》
【3】杨晓敏:《凉山的呼唤》.民族出版社
【4】王因权:在“三化”上下功夫
【5】杨萍:再论民俗旅游资源保护、层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