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案

时间:2019-05-15 07:2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案》。

第一篇:《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案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战国七雄的由来及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3.了解都江堰的建造及作用。过程与方法

1.分析并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适应时代的需要、用于投身改革的人,一定会受到后世的尊敬。

【教学重点】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 【教学难点】

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出示右图。教师讲述: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在震区,许多建筑物倒塌,而处于震区的这一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经过专家的考察和评估,结论是整个水利工程是安全的。人们不禁为这一建于22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感到惊叹。

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是谁建造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基础知识梳理】

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______、______、_______三家大夫瓜分。(2)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2.战争特点

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3.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_________等 4.战国兼并战争评价

第一,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第二,客观作用。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1)________工具和_______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新兴____________的势力增强。2.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内容 政治:(1)确立__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__________;(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4.作用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者: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__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_____江上修建

2.构成:由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系统工程构成。3.作用:(1)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2)建成之后,使_________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3)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合作探究】

1.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2.材料研读:“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翻译:商君治理秦国,法令得到最有效的执行,而且公平无私。有权势的人犯了法,照样惩罚;论功行赏,不偏袒自己的亲信。)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3.材料研读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4.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当堂训练】

1.战国初期,三国分晋的卿大夫是 ①韩 ②赵 ③楚 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

A.春秋争霸

B.战国形势 C.秦朝统一 D.三国鼎立

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变“任人唯亲”的世卿制为“任人唯亲”的官僚制 4.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读右图。该变法发生在何处

A.①

B.②

C.③

D.④

5.商鞅变法是我国战国时期效果最显著的变法。下列选项属于该变法内容的是

A.把土地分给天子亲属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扩充国学规模 D.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6.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哪一诸侯国境内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赵国 7.假如你给李冰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上书秦孝公请求变法

B.奉乾隆旨意领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主持修建都江堰

D.陪唐玄宗考核县令的政绩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战国策》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

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三、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四、推行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材料三:秦孝公去世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谈一谈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农民,你对商鞅的变法措施满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一说旧贵族为什么要将商鞅置于死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统治者的支持、赏罚分明公正无私。

(2)满意;土地自由买卖,有机会获得更多土地;可以通过建立军功来获得爵位;如果努力生产,可以减免劳役。

(3)因为变法侵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板书设计】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二、商鞅变法

行县制,废世袭特权,编户籍,明法度;废井田,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蜀郡郡守李冰,“天府之国” 【教学反思】

商鞅变法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内容的具体分析,可从国力增强、制度变革两个方面归纳意义:一是使秦国行政高效和国富民强,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从而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国力基础;二是在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各国也通过变法废除旧制度,新制度逐步建立起来。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第二篇: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实习学校 指导教师 教学课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战国七雄的由来及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作用。

3.了解都江堰的建造及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七国关系以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都江堰 教学难点

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教学材料:

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都江堰的图片、战国史实的成语故事 教学方法

讨论式、活动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张图片(多媒体放映图片)

师:这个器物是战国时期的铜壶,他的价值非常高,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铜壶身上的刻画,我们截取上面的一组刻画来欣赏,从这组刻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可能回答:上面有人拿着兵器,还有人划着船,还有的人在水底下。师归纳: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战争的场面,图上的人拿着弓,或矛之类的武器。下面应该是水战,两船已经开始交战,有的人已经掉了下去。

教师继续提问:大家根据壶上的刻画,想象一下当时的战争场面应该是怎样的? 生:激烈的

师: 铜壶上的刻画呢就是战国社会风貌的生动写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二、新课教学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1页,默读课题下面的小字部分)

(一)战国七雄

师:有没有同学告诉我战国时期指的是什么时候?(可在31页注释的地方找到)师:前面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动荡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到了战国时期呢,整个社会发生着更剧烈的变化。同学们把书翻到29页,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32页的战国形势图进行对比一下,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生:吴、越、宋、鲁、卫等被吞灭了

师:我还听到有同学说晋国不见了?那晋国哪里去了呢?

师:公元前40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家大夫把晋国给瓜分了,各自立国,史称“三家分晋”。师:而齐国也于公元前391年发生重大变化,姜姓国君为大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当时的诸侯国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师:我们观察一下他们的位置,有没有办法可以快速记住他们的位置呢? 生:有(请学生起来分享自己的办法);没有。

师:那老师有一个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提醒学生把口诀记在战国形势图旁边),那现在是不是就很容易的记住他们的位置了(在多媒体上放映战国形势图,巩固各个诸侯国位置)

师: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你能说出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生:(有的学生可能知道一些战役)

师:多媒体放映表格(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师:我们先看桂陵之战,时间是公元前354年,交战方是? 生:(可能有的学生会知道)

师:桂陵之战,涉及到两个人物。齐国的孙膑和魏国的庞涓,孙膑用围魏救赵的策略大败魏国。

师:把地图册翻到18页,看马陵之战,我们看交战的国是? 生:魏国和齐国,师:时间在公元前341年,魏国军师还是庞涓,齐国呢?同样的还是孙膑,孙膑用减灶计,大败魏军,庞涓也在马陵自刎。师:还有一场战役是? 生:长平之战

师:长平之战一开始发生在秦国和赵国之间,秦军兵力60万。赵军兵力45万,最开始赵国用的将领师廉颇,是个很有经验的老将,后来用了赵括,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后来秦国大败赵国,之后,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四十多万人。在这次战役后,秦国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的加速了秦国统一的进程。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战争,两时期的战争相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1、规模

2、性质

3、趋势。那么这些变化又说明了什么呢? 首先看规模 生:越来越大。

师,也就是规模由小变大,一开始城濮之战一天就结束战争,长平之战打了三年,规模越来越大,在长平之战中,秦军斩杀赵军四十多万人,我们可以看出非常 生:残酷,参战兵力多。

师,归纳,规模小变大,参战兵力多,更残酷。师:再看性质,春秋是为了什么打战? 生:争霸 那么战国呢? 生:兼并

师:长平战役中,秦国不仅仅是要打败赵国,而且要把对方彻底吞并,进而统一中国? 那么趋势呢,就是慢慢走向统一的趋势,诸侯国林立,(春秋),七雄并立(战国),一雄天下(秦)。我们在第九课会学到秦统一中国。师:如果你是处于那个时代,你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想法? 生:痛恨,厌恶战争,渴望安定,和平的生活。

师:战争带来了分离、死亡。是不是战争带来的只有消极影响呢?(多媒体放映)

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积极影响: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二)商鞅变法

师:当时秦国与其他国相比,地理位置处于西部,物产不丰富,交通也不便利,土地还那么贫瘠。秦孝公就发了求贤令,命国人献富国强兵之策,卫国人商鞅听闻后就到了秦国,并且得到了重用,实行了变法。师:我们先看一下一个材料

(材料: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提问,指出商鞅变法的背景?)

师:在做材料题的时候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多媒体勾画关键句。生:铁制工具和牛耕、社会生产力水平、新兴地主阶级。师:我们在分析背景的时候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多媒体放映,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

师:首先看经济上:铁制工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也是根本原因,在书本上勾画,并写明是根本原因。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 军事上:各国争霸的现实原因,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这也是直接原因)师:大家要分清楚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师:关于商鞅有个叫立木为信的故事,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故事? 生:有

师:请你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故事

(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师:那变法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政治、经济、军事 首先政治上,确立了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和西周分封制有所不同。假如我是西周时期的王,这一块给我的亲戚或者功臣,他们肯定马上感恩戴德,对我衷心不二,那他的子子孙孙会那么想吗? 学生:不会

师: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是不是大大削弱了他们的权利? 生:是

师:从而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师: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是为了让新兴的地主掌权,师:改革户籍制度,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严明法度,轻罪重罚,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师:经济上废除井田,井田制,土地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废除井田制,允许人民开荒,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师: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如果你是当时的农民,会不会辛勤劳作? 生:会

师:统一度量衡,我听到有同学问度量衡是什么东西?

(度--计量长短的用的器具称为度,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于是就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那么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总之,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达到了经济强国 师:军事上面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有什么作用呢? 师:新兴地主可以通过军功来参政,士兵也可以通过军功获得爵位和土地。那你是士兵的话,在战场上,是不是特别有动力杀敌人? 生:是

师:那就大大的提高了士兵战斗力,同时这一条也是对旧贵族打击最大,它是为了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在秦孝公死后,商鞅也遭到诬陷,死后尸体被车裂。商鞅虽死。但他实行的变法在秦国一直推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师:根据前面所学,来归纳一下商鞅变法的意义

第一:使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提醒学生在在书上33页第二段第二排,勾上)教秦国通过变法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各国也通过变法废除旧制度。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代 师补充第二点

秦国通过变法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各国也通过变法废除旧制度。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代。但是秦国商鞅变法是最有成效的,为什么呢? 找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根据教材可以知道商鞅变法代表了谁的利益 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师:变法顺应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统治,发展封建经济,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不对? 生:对

师:这是变法成功根本所在。

师:我们刚刚说了秦国的地理位置处于劣势,秦孝公大力支持改革。师:变法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效,肯定也离不开他自身的品质。师:立木为信,说明他讲诚信,取信于民,他舌战群儒,不畏强权。严格执法、公平无私。

师:我们要向商鞅学习什么品质? 生:讲诚信、勇于创新等等。

合作探究:商鞅变化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生可能回答:1.成功了,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大增强(商鞅变法的作用),2.失败了,原因。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

师总结: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变得强大,经济得到发展。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过渡: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最为我们熟悉的,是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师: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 生:李冰

师:为什么是蜀郡呢?

生:因为当时蜀国已经被秦国兼并了 师:修建的时间? 生:公元前256年 生:在哪里修建的 生:成都附近的岷江 师:由哪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生:渠首和灌溉网 师:有什么作用 生:防洪、灌溉、水运

师:渠首工程主要分为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师:请同学们把地图册翻到20页,看地图册讲解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发挥的的作用)

师: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调节内、外江流量。飞沙堰的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宝瓶口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减少泥沙淤积

师总结: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这世界水利上绝无仅有,充分反应我国人民的智慧。

三、课堂小结

那我们的新课就到这里了,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 首先是战国七雄的形成,1.经过春秋近三百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被兼并 2.三家分晋 3.田氏代齐

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该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有:从规模、性质、趋势上分析 对兼并战争的看法:首先是消极方面,然后师积极方面 然后学习了商鞅变法:背景有:经济、政治、军事上的 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意义 成功的原因:根本原因和主观原因

接着学习了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概况,影响

课堂小结:战国时期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战国七雄,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该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对兼并战争的看法:首先是消极方面,然后师积极方面

二、商鞅变法

(一)背景:经济、政治、军事上的

(二)内容:政治、经济、军事

(三)意义

成功的原因:根本原因和主观原因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一)概况

(二)影响

第三篇:七下历史 第7课教学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案7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和《金刚经》、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掌握隋唐时期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和《金刚经》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赵州桥与颐和园玉带桥等桥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培养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通过对唐诗共同进行赏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唐时期各族人民在前代文化基础上,注意吸收文化成果,共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与学的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教与学的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教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交通发达,民族融合,中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教育制度先进,这些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文化的部分杰出成就。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叫什么?是谁主持建造的?它的作用及地位如何?

2、唐朝的哪个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唐朝印制的《金刚经》的历史价值?

4、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有什么书?他被后人尊成为什么?

5、说出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及诗歌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1、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出示赵州桥图片)引导学生读图评价赵州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石拱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赵县古时曾称作赵州,所以安济桥又叫赵州桥。赵州桥设计非常科学,由五拱构成。中间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它既可减轻大拱及桥基的负载,又可分洪和节省建筑材料。同时,小拱对石桥本身也增添了美观、玲珑和生动的姿态。赵州桥坚固耐用,桥面平缓,有利于交通。赵州桥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车马仍可通行。距今约1400年,在漫长的时间里,历经洪水、地震、风化,至今仍然坚固的屹立着。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出现无疑是由于设计的巧妙。宋人杜德源有诗赞颂安济桥“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蜇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明代诗人祝万祉赞美安济桥“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实不过誉。

近代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赵州桥的结构“所取的方式,对于工程力学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极经济极聪明的控制。„„真可惊异地表现出一种极近代化的进步的工程精神”。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赵州桥遴选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赵州桥成为桥梁建筑史上难得一现的秀美风景,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无数国内外旅客观光旅游。

2、光耀千古的诗坛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观看李、杜、白三人画像插图和“文献资料、诗句摘录”,然后讨论回答:

1、唐诗繁荣的情况怎样?

2、哪三位诗人的成就最突出?

3、说说他们的诗歌风格为什么有所不同?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欣赏三位大诗人的作品,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及所处的不同的社会背景,从中品味三位大诗人诗歌的不同风格。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这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到隋唐时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呢?

教师布置学生看书寻找答案。教师在学习回答基础上强调: 雕版印刷术来源于生活的体验,离不开人们的观察,探索及创新。

可引导学生联系印刷术的发展: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近代欧洲人发明了机器印刷、现代的电脑排版等。让学生感触到近现代中国的与世界的落伍和差距,让学生意识到振兴中国的责任。

教师作如下介绍:唐朝雕版印刷的原本,多已失散。现在所看到的《金刚经》,长约488厘米。卷首为佛像画,后为经文。画着释迦牟尼对弟子们说法的神话故事,四周环绕的天神也在静听,大家神色肃穆。画面精美,线条流畅,字体整齐,浑朴厚重,着墨均匀,刀法纯熟,是优美的版画艺术。

引导学生阅读小字,教师强调: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但在近代被外国殖民者掠走。教师补充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小结板书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都长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术

唐朝印制《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李白(作品及特色)杜甫(作品及特色)白居易(作品及特色)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知识再现:

1、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的雕版印刷品。

2、()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李白被后人称为(),杜甫的事诗被后人称为“()”。

二:精挑细选

1.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建筑物是()。

A.江苏宝带桥 B.北京玉带桥 C.大明宫含元殿 D.河北赵州桥 2.被人们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3.以下是赵州桥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桥

B这座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C由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

D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4.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A唐朝

B元朝

C隋朝

D北宋 5.古人云“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酒”就不分家,那么中国古代自称是“酒中仙”的诗人是()

A杜康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高度繁荣的原因不包括()A科举制重视考核诗赋的内容

B繁荣的经济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C唐朝实行宽松的政治政策对唐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D唐朝亡国的教训促使了唐诗的繁荣

七、教、学后记:

附:问题和练习答案

1、金刚经、最早、标有确切

2、唐朝、诗仙、史诗 1D 2B 3A 4A 5B 6D

第四篇:第2章物态变化教学案_20120301113412468

第2章

物态变化教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执笔:张士翀

审核:

课题:第2章

课型:复习课

备课时间:2012.03.16 上课时间:

一、基础知识 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2.使用温度计时,应先观察________和________;玻璃泡与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________和________;待示数________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________________,视线与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______和_________。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泳后上岸感到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若有风会感到更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蒸发和沸腾都是___________现象,都需_________;不同点是:(1)位置不同,蒸发发生在_______________,沸腾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2)温度条件不同,蒸发在___________温度下进行,沸腾在_______________温度下进行(3)剧烈程度不同,蒸发比较_______________,沸腾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综上所述,蒸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沸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液化.液化时会____________热。

7.液化方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液化石油气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8.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9.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10.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__.晶体熔化的过程中,虽然大量吸

热,但温度_____________.

11.物质从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_____热.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_________热.

12.在寒冷的冬夜里,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冰花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属于_______现象.且冰花都在窗户的__________里.

二、巩固练习

1.如图10所示,常用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____℃,此时它的示数为_______℃。

2. 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3.把一块烧红的铁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嗞嗞”的响声,并看到冒“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_后_________,放热吸热情况是先_______后__________.4.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手吹气感到凉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对手哈气感到暖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6.冬天人能看到口中呼出的“白气”,而夏天看不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_________________;(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_____________________;(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_________________ 8.清晨,花草、树叶上常持有露球,这些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它们会慢慢消失,这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___的缘故.(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9.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_________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0.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1.在寒冷的冬夜里,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冰花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属于_______现象.且冰花都在窗户的__________里.

12.如图所示,把少量的碘放在烧杯中,用热水微微加热,可以看见_______生成,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停止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3.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用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1)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他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2)请你找出丙图中哪段图象是错误的______,水沸腾时的温度如乙图所示______℃,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3)若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中,小明发现冰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14.小强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是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2)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3)该物质温度为30℃时处于_________态.(填“固”或“液”)(4)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的时间是_________min.教学反思: 甲 乙 丙

第五篇: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导学案

百汇学校八年级历史第7课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日期:

编制:

审核:

编号:

课题: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学习目标】

1、知道义和团的兴起、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理解《辛丑条约》的影响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义和团的兴起、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学习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预习导学】(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在书本上做上标记。)

一、义和团运动

1.由来:19 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等组织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____________。

2.兴起: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________”代替“________”,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 年夏,义和团控制了________地区。

3.“扶清灭洋”:“________”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________”,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二、抗击八国联军

1.爆发:为镇压义和团,_______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________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经过:廊坊阻击战——联军撒回天津——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北京围攻教堂和使馆区——天津激战老龙头车站。

3.结果:8 月 14 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4.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_______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认识到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与对象:_______年,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____________》。

2.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清政府保证______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守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列强可驻兵;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3.影响:《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合作探究】(小组团结协作完成探究问题,小组汇总并展示质疑。)

试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巩固训练】

1.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华北数省的贫苦民众,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民间组织。该组织是()

A。强学会 B。拜上帝会 C。南学会 D。义和团

2.(2017.江西质检)1900 年前后,在清廷的默许下,义和团民打着旗号,大量涌入京津地区。其中义和团打的“旗号”是()

A。反清灭洋 B。扶清灭洋 C。自强求富 D。救亡图存

3.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这场运动的不足之处不包括()A。盲目排外 B。成立了结社组织 C。封建迷信 D。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4.1900 年 6 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灭亡和瓜分中国C。镇压义和团运动 D。抢劫北京的财物 5.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中国军民与八国联军展开血战,迫使敌人退回天津租界的抗战是在()

A。廊坊车站 B。大沽口 C。老龙头车站 D。紫竹林租界

6.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其主要历史影响是()A。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B。开启了中国思想启蒙的先河 C。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D。阻止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步伐

7.(2016.四川广安中考改编)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到 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9.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在 1905 年的是()

A。香港岛为英国管辖

B。外国商人不敢在重庆、苏州开设工厂

C。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D。北京东交民巷有外国人居住

10.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下列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下载《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