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学案(模版)

时间:2019-05-12 06:2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学案(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学案(模版)》。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学案(模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学案)

学习目的:

1.体会作者瑰丽奇特的想象。

2.理解作者运用象征的写法。

3.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要点点拨:

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以风、雷、电等自然事和一些神灵等作为象征对象,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文体感悟】 走进作者

郭沫若(1892─1978)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我国革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郭沫若,原名郭开桢,笔名沫若(取家乡沫水──大渡河,若水──雅河),四川乐山人。在十月革命影响之下,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年至1920年,写下了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与郁达夫、成仿吾组织新文学社团创造社。1927年3月,发表著名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了蒋介石虚伪、残忍的反革命面目。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于1928年流亡日本,开始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工作,有名的著作是《甲骨文字研究》。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下《裳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六个历史剧。《屈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借古喻今,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人民的爱国斗志。他的长篇回忆录《洪波曲》,写出了他前期的经历和思想。1944年写了关于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论文《甲申三百年祭》。新中国成立后,写出了不少成功作品,诗集有《新华颂》《百花齐放》等,历史剧《武则天》《蔡文姬》等。郭沫若晚年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严峻考验。1978年6月12日逝世,终年86岁。背景资料

《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国民党偷袭共产党新四军,致使新四军7000多人惨遭遇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来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诗句。为此,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说他要“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恨。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作品人物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九歌》《九章》等。【提纲挈领】 文章主旨

这篇散文诗通过抒情主人公对风、雷、电的呼唤,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满腔义愤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内容结构

本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

第二层:借指斥神鬼偶象来愤怒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

屈原

坚持真理的爱国者

感情

受到奸佞残酷迫害者

愤怒、慷慨、激昂 写作特点

1.语言节奏汹涌

构成这一大段抒情独白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以语言的节奏造成汹涌的气势,表现自然雄伟壮阔的气魄,展示人物心中潜在的复杂的变化着的情思,显示出感情的起伏,从而使这段独白充满了活力。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思念那长江,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

——这两节中“洞庭湖、长江、东海”的重复,强化了感情色彩。前一节是因狂风而起的联想,后一节以承接、重复来表达随着联想而跃进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无尽的思念。身处囹圄,而心驰于江河湖海、人民中间:舒缓的节奏,正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绵绵情爱的映照。2.修辞灵活多变。

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手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鬼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也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1)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课文的朗读? 明确:愤怒、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2)初读课文,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甲生:我认为文章用词激烈,毫不隐讳。文中用了“暗无天日”“比铁还沉重”“比铁还坚固”来形容社会的黑暗与顽固,反映出黑暗势力的强大和与黑暗进行斗争的艰巨。

乙生:我从文中读出了屈原对祖国的满腔申请。他所思念的洞庭湖、长江和东海,就是他心目中的祖国。

丙生:诗人的抒情独白,震天撼地的呼喊,达到了最强烈的抒情效果。可以说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雄伟的散文诗。

2、局部突破

(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文中的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则象征人民群众;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则类似于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孙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象征手法的运用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甲生:我从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中,仿佛看见了闷热的夜空,一道道闪电正在尽情地撕裂着寂静的天幕,沉闷的雷声在天宇间滚动,间或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炸裂声,狂风呼啸,仿佛要卷走沉寂的夜空,带来绚丽的黎明。

乙生:我爱屈原,他是奋斗在黑夜里不屈的斗士,他的浩然正气激励着每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人们。

丙生:我从屈原对洞庭湖的深情思念中,仿佛听见了湖水轻轻拍击沙滩的微响,那是诗人在自由的天幕下合着音乐的节拍舞蹈。

积累运用

拓展演练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伫.立()

睥.睨()

咆哮.()

波澜.()

污.()

劈.开()

稽.首()

驰骋.()

虐.待()

犀.利()

2、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时而伫立睥睨..

()(2)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二、课内阅读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两个“你”具体指的对象分别是谁? A 你的本身就是火。()B 你就是我的生命。()2.“你的本身就是火”,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能否改成“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炸裂呀!” 3.这两段礼赞的对象是谁?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4.这两段文字选自《屈原》的第五幕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

5.试将“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改成陈述句。比较一下,看看效果有没有变化?

美文品读 :

《繁

星》巴 金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屈原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有什么习俗呢?对,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是的,为了纪念抱石投汨罗江身 1 死的爱国诗人屈原。那么,是怎样的遭遇让诗人作出这样的抉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

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

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2.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于是,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3.历史资料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剧作的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以南后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对屈原恨之入骨,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还要欲除之为后快,暴露了他们铲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

第二部分:发展。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第三部分:高潮。写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突出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4.展示重点词语读音,然后多种形式读写。

睥睨(pì nì)波澜(lán)发泄(xiâ)鞺鞺鞳鞈(tāng tà)污秽(huì)稽首(qǐ)迸射(bâng)罪孽(niâ)脚镣(liào)忏悔(chàn)眩目(xuàn)伫立(zhù)木梗(gěng)郢(yǐng)虐待(nüâ)雷霆(tíng)徘徊(pái huái)咆哮(páo xiào)驰骋(chí chěng)5.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雷霆:雷暴;霹雳。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倾听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现在大家认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内容,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给课文划分层次,然后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点拨: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一层(第1—4自然段):屈原呼唤风的咆哮,来唤醒沉睡于黑暗中的一切。第二层(第5自然段):屈原呼唤雷声,来扫除一切阴谋、污秽、自私自利,从而获得自由。

第三层(第6自然段):屈原呼唤闪电,来劈开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给人带来光明。第四层(第7—8自然段):屈原呼唤光明早日到来。

第二部分(第9—13自然段):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思考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点拨:本文表达了作者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3、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主要是屈原的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

活动二:大声朗读,理清屈原的呼唤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理清屈原发出了怎样的呼唤?思考下面的问题。

1、《雷电颂》前面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点拨: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系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伫立睥睨,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涌而出!

2、第一部分中,屈原呼唤了哪几种事物? 点拨:屈原呼唤了风、雷、电、光明。

3、第二部分中,屈原痛斥了哪些神鬼偶像?

点拨:屈原痛斥了东皇太

一、云中君、东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等神鬼偶像。

活动三:细细品读,体会屈原内心世界

《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然后围绕下面问题进行智力抢答赛,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准确。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了,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本句话运用到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呼告。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

作用: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这段话运用呼告、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屈原对风的热切呼唤,表达了他对黑暗世界的愤懑和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2、屈原为什么“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

点拨:因为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了人民群众,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希望人民的力量打破黑暗。

3、“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这两句话表达了屈原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祈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这不仅不是逃避现实,而且恰恰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4、“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分别指什么?

点拨: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5、“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这句话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感情?

点拨:这句话直接抒情,表达了屈原对光明的无限向往、热爱。

6、“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屈原渴望牺牲自己,摧毁黑暗、献身光明的伟大精神。

7、屈原为什么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都“烧毁!烧毁!烧毁!”?

点拨:因为它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晓得播弄人”。

8、“什么个湘君,什么个湘夫人,你们的天大的本领也就只晓得痛哭几声!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顶多让你们哭出几笼湘妃竹吧!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点拨:湘君、湘夫人象征那些悲观论者。表达了屈原对昏庸腐朽统治者的痛恨。

9、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点拨:他是一个追求光明、不向恶势力低头、以天下为己任、憎恨黑暗、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具有的浩然正气的人。

通过他呼唤风、雷、电,呼唤光明的语句,痛斥那些神鬼偶像的语句可以看出来。根据答题情况评选答题小能手。活动四: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深意

同学们,作者写屈原的愤怒呼唤有什么深意呢?请大家结合写作背景,合作交流下面的问题:

出示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于是,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屈原》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1、本文中一些物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点拨: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2、屈原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3、作者通过哪些修辞方法塑造了屈原形象,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点拨: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手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鬼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也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兼用拟人、呼告、排比;“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兼用反复、排比,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作品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感人肺腑,撼动人心。

活动五:对比阅读,感受抒情特点

同学们,与以前读过的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本文这种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点拨:《诗两首》是在案头供人吟读的小诗,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写鲛人泣珠的传说,目的是与现实中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对照,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面对浩 瀚的宇宙时对理想境界的朦胧的向往。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想像贴切新颖,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而《雷电颂》是供舞台表演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所以它的抒情方式和前者不同。它不再是含蓄、婉转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如急风骤雨般直接有力地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以求最有效地抓住观众,感染观众,获得一种现场感,达到最大的抒情效果。所以它多运用呼告、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方法,有利于将积聚在人物内心的情感激流直接喷泻出来,使观众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段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满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屈原和雷电同化了,而郭沫若又和屈原同化了。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理解作者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前六语段。

2.学习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描写自然界的一个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悟。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

屈原 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象征 歌颂风雷电 怒斥神衹 呼告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雷电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7、雷电颂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了战斗的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重点难点: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深意。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昨夜星辰》。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过《天上的街市》,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郭沫若的戏剧:《屈原》。一说起屈原,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爱国人士,对他多少也有些了解。下面请一个学生来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2、展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2)欣赏文章的精彩段落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读了这段文字以后,你认为屈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是怎样的?

2、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3、根据文章的感情脉络我们可以将文章划层次。

4、赏析第一部分:用下列句式说话: 屈原呼唤:

;希望

总结:在呼唤中表现屈原什么样的感情?

5、赏析第二部分,用下列句式说话: 屈原斥责:;

因为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2、呼唤与歌颂

怒斥和愤懑

3、根据文章的感情脉络我们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风雷 电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牢固”的黑暗、阴惨的现实面前,诗人充满了强烈愤懑,不得不忧虑祖国的前途命运。所 以他热切地祈求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黑暗的世界“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阴 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自由”和灿烂炫目的“光明”。他把“电”这一宇宙的长剑化做自己“心中的长剑”。在奇丽的联想中,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力合二为一,表达了对光明的热烈追求,显示了摧毁一切黑暗的愤激的情绪和斗争决心。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了人世间昏庸腐朽暴戾的当权者和官 僚统治集团。屈原斥责这些“土偶木梗”无德无能,欺民惑众,奸诈怯懦,高呼要把所有的神像连同一切罪恶的黑暗都“烧毁!烧毁!烧毁!”这是因为它们身居高 位,没有 什么“德能”,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晓得播弄人”,一句话,它们象征了现实中种种黑暗势力。这样,屈原变 革现实的要求就由前面对自然力的祈求,发展到对人的力量的确信,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和彻底的斗争精神。

4、赏析第一部分:用下列句式说话:

屈原

:;

希望

总结:表达了对光明的热烈追求,显示出摧毁一切黑暗的愤激的情绪和斗争

决心。

5、赏析第二部分,用下列句式说话:

斥责:

;因为

总结:屈原变革现实的要求就由前面的对自然的祈求,发展到对人的力量的确信,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和彻底的斗争精神。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你的收获是什么?

2、推荐作业:(略)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下本课的艺术特色。

2、展示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2)舞台说明的作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

2、舞台说明的作用。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本文的艺术特色:

①想像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

这段独白想像奇特,气势恢宏,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诗学风格。作者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展开神奇的想像,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运用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让屈原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急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借助他们的神力,使诗人具有了毁灭诸神、摧毁一切黑暗的力量。这样,就使历 史中的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全文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洋溢着高昂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

②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 体)。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 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领会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理解作品深刻含义的关键。

本文中一些物象的象征义:

a.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b.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e.“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其中河伯 有二义:其一是指河伯神像,其二是指在《九歌》中扮演河伯的一位演员。③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学生运用句式说话:

我认为本文中

一句最精彩(或最富有激情、最感动人心)因为它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作出如下总结:

本文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等,这些语 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 和表达效果。

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方法,也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5.关于《雷电颂》的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 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系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伫立睥睨,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 涌而出!

此外,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说明吟咏“雷电颂”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自然环境,以创造一个想像的场域,启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个时间是在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的时候。靳尚前来布置和催促郑詹尹立即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地点是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 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

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2、推荐作业:

课外收集有关爱国人士的故事,及一些有关爱国的诗句。附板书:

7、雷电颂 郭沫若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英勇无畏

歌颂风雷电

怒斥神衹

浪征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 漫拟 “东皇太一”等众神

正义、光明的变

主人 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的

革力量

义呼 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

诗告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

风手 民群众

法三

第四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

【中考强化复习训练】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请选出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48分)

1、太原市文广局传来消息,2010年起,太原将每年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届时,太原将建成一批设备先进的图书馆、文化站、主题公园等。太原大力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的目的是()

①为了造福人民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③谋求个人或某个群体的私利④使人们快速致富

A、①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

2、义务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为了保障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子女享受教育的权利。一个民主政体必须提供充分的条件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实现。实施义务教育,首先需要教育经费保障,再则是政策立法保证,最后是执法机构支持。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义务教育才可能实施,才可能发展,才可能长久。义务教育经费必须来自政府,教育经费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政府财政预算和投入,是百分之百的政府行为,完全由政府的政策法令决定。公共教育()

①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公共事业②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③会阻碍经济发展④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随着天气晴好,晚稻己进入了收割期,绍兴虞谢塘的一些不自觉粮农为抢晴晒谷,就把刚收割的晚谷搬到马路上去晒。2009年11月06日记者在报道中认为如此晒谷既糟蹋粮食又有碍交通。对此你的看法是()

①这种做法给过往行人和车辆带来了大的不便②这样做容易引起交通阻塞,甚至造成交通事故③这种做法给农民朋友带来很大便利,这是充分利用公共设施的体现④这些人把公共设施当做个人财物使用,应该禁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王兆鹏是稷山县消防队副队长,2009年12月13日,为了抢救落井被困农民,奋不顾身深入140米深的水井,不幸的英勇献身,一曲立警为民的时代壮歌留在了老百姓的心中。近日,一个英雄的名字在河东、在三晋大地广为传颂。运城、山西各级新闻媒体都在广泛宣传着优秀共和国军人的感人事迹。据此回答4-5题:

4、王兆鹏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

①在公共利益面前,个人利益并不重要②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③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④在我国,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A、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②③④

5、经大忠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

A、以公共利益为重,自学服从公共利益B、强调个人利益,不管公共利益

C、牺牲公共利益D、让公共利益服从个人利益

6、漫画《拆》中人物行为()

A、以损害公共利益来满足个人利益,是不可取的B、是正确的做法,因为国家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C、启示我们要积极关心和维护个人利益

D、说明维护公共利益至上,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2009年6月1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通过的《食品安全法》将正式实施。

《食品安全法》就统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保健食品、食品广告等的监管作了规定。此外,《食品安全法》还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材料说明公共利益的最大的守护者是()

A、政府B、军队C、人大代表D、人民群众

8、上述材料中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手段是()

A、道德规范B、法律C、教育D、人民群众

经2009年9月22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许可,经市纪委审查移送司法机关,经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批准,2009年9月26日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原市公安局副局长彭长健因涉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涉嫌受贿等职务犯罪被警方执行逮捕。据此回答9—10题:

9、文强的“蜕变”告诉人们()

①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公共利益②不履行责任只会给自身带来不良影响,对社会、对他人影响不大③不维护公共利益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缺失④每个人都应履行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做一个好公民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做到()

①履行好分内责任②在公共生活中形成公德意识③遵守社会规范④为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而努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鲁迅改稿:鲁迅先生提倡写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自己身体力行着这一主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天中所写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一文的修改上,清楚地表现了这一点。当时,他“已经没有力气了”,但他仍坚持修改,在这篇最终未能完成的仅有2600多字的短短文稿中,修改的痕迹竟达53处之多。据此回答:11—12题:

11、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

①每个人都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角色②承担社会责任必有相应的付出③承担社会责任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④承担责任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学习鲁迅先生,我们就要()

①履行好自己分内职责②不计较个人得失,服从他人,奉献社会③从小培养责任感,做负责任的人④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一天,某校八(2)班的同学在一起探讨“公共利益应该由谁来维护”的问题。下列是同学们的发言内容,你认为正确的有()

①小明:在社会生活中,维护公共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②小飞:政府是公共利益的最大提供者和守护者③小文: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④小斌:其他社会组织,如学校、医院、银行、商店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4、读漫画《通力合作,力挽狂澜》,金融危机会()

①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灾难②深刻影响国际关系③对国际经济没有影响④给全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世界石油储量为1.15亿万桶,以目前的开发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在40多年后耗尽。石油危机()

①会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②会深刻

影响各国关系③甚至会危害国际安全,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④会导致

所有车辆无法行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④

16、我国政府通过规定休渔期、休牧期等,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草场资源。在此,政府在维护公共利益所用的方式是()

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D、道德手段

二、简答题:(共26分)

17、果戈里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7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8、卫生部专门发文指出,我省开展的这一项目是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保障制度的重大创新。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了解了该项目的实施情况后指示,在规划中西部地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时,要参考借鉴陕西的有益做法。据悉,根据我省这一项目的实施安排步骤,在今年,项目将扩大到50个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扩大到50个国贫县和27个省贫县;2011年到2012年,在全省所有县区实现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

(1)上述措施属于什么事业?(2分)

(2)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大力发展这一事业有何重要性?(5分)

19、四川成都“8.19”批销非法、淫秽音像制品案。根据群众举报,2009年8月19日,四川省“扫黄打非”办公室组织协调公安、新闻出版部门捣毁了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北站东二路5号院和城隍庙商筑大厦2楼写字间内的批销非法音像制品地下窝点6个,查获非法音像制品51万余张(其中涉嫌淫秽色情光盘4千余张),抓获涉案人员4名。经查,此案是一个专门从事盗版及淫秽色情音像制品非法经营的犯罪团伙,具有家族式的特点,销售的盗版和淫秽光盘形成品牌,其货源地、运输渠道主要在广东,且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网络。

(1)上述材料中,政府是通过哪种方式来维护公共利益的?(2分)

(2)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式有哪些?(4分)

(3)政府维护公共利益有哪些重要意义?(6分)

三、辨析题(10分)

20、有人认为,公共利益至上。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就只考虑公共利益,不考虑个人利益。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四、实践思考题(16分)

21、10月13日,在上海世博会倒数200天之际,上海故事广播的午间直播节目《生活这点事》推出了第二轮的“我的世博我的梦”——“精彩世博、文明先行——城市文明志愿者在你身边”系列节目。首期志愿者嘉宾是骑迹单车俱乐部的阿元。在节目中,阿元向听众介绍了他们从最初的单车骑行爱好者到后来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所参与的“午间公益一小时”、“低碳城市”骑行活动、“世博及天涯”阿尔卑斯穿越之旅以及每周三晚,环保宣传——夜骑上海的活动。在文明宣导的过程中,面对随地扔烟头等不文明行为,阿元和伙伴们用微笑代替严肃的批评,这样的柔性劝导起到了更好的教育效果。听众们也通过这样轻松有趣的小故事,了解到自己平时一个小小的文明、环保行动既可以保证城市的整体形象,也方便了大家的出行,更是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的作用。(6分)

(2)你参加过哪些非政府组织?(4分)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在今后公共生活中会怎么做?(6分)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参考答案

二、简答题(26分)

17、(7分)答: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的关系。正确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

18、(1)答:公共卫生事业。(2分)

(2)答:公共卫生事业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卫生技术保证。不断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得到切实保障。(5分)

19、(1)答:行政、法律手段。(2分)

(2)答: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政府集聚各方面力量办大事,国际合作。(4分)

(3)答: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和守护者。在一定意义上讲公共利益的实现,反映了政府的执政水平和能力,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程度。(6分)

三、辨析题(10分)

20、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①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的关系。②公共利益是由个人利益组成,随着人们公共生活中的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个体的需求有了越来越多的重合,公共利益由此产生。③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公共利益实现越多,内容越丰富,个人利益的实现就越充分。④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

四、实践与思考题(16分)

21、(1)答:①非政府组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②非政府组织是一种道义性、公益性的社会力量。

③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影响着社会的抉择,引导和改变着社会舆论和公众行为。(每点各2分,共6分)

(2)根据自身实际回答即可。(4分)

(3)答: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参与公共事务,有爱心和正义感,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要有服务社会的意愿,也要不断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我们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6分)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第四五单元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四、五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国各民族能相互团结、共同繁荣,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

A.各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革命D.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于()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推动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4.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D.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5.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文中的“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

A.1997年6月1日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8月1日D.1997年9月1日

6.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两会会谈协议

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7.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法B.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的C.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来的D.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8.邓平在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前提是()

A.一国两制B.和平谈判

C.对等协商D.一个中国

9.下图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B.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C.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D.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10.我国导弹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

A.核反击B.海上巡逻C.空中侦察D.两栖作战 11.最能体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兵种是()

A.潜艇部队B.海军陆战队C.空军D.导弹部队 12.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

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3.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我国各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是()

A、大杂居,小聚居B、小杂居,大聚居C、平均分散聚居D、全部集中聚居

15.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的是()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一边倒”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③④16.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早由中印双方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提出B.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该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D.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7.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除了“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外,还有()

A.共同发展B.和平与发展C.促进共同繁荣D.稳定与团结18.“APEC”指的是()

A.欧盟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19.右图是我党一位优秀党员关心群众的场面,他是()

A、焦裕禄B、孔繁森

C、吴天祥D、李素丽

20.2002年,中华大地掀起了“唐装”热,色彩靓丽的唐装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你知道这一景象与下面哪次会议有关()A.云南世博会B.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C.海南博鳌亚洲论坛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

21.阅读下列材料:(10分)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请回答:

(1)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掳去了“妈港”?“妈港”又在什么时候根据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另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22.某展览馆举办了纪念周恩来总理生平事迹展览,并对下列图片作了相应的文字说明,请填充完整。(10分)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1)携手共进:时期的周恩来。(2)历史的转则:时期的周恩来。(3)维护和平:时期的周恩来。(4)力挽狂澜:时期的周恩来。(5)大国总理风范:时期的周恩来。

23.照片是历史瞬间的定格,也是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关家豪同学在探究中国现代史的过程中,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根据图片信息回答问题:(10分)

图一太平洋两岸的握手图二 洗雪百年耻辱图三梦想的实现

(1)以上图片分别再现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新中国成立了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四例。

(3)图

二、图三两项成就取得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4.建国以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回答:(10分)(1)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请说出西藏今天繁荣进步的原因是什么?

(2)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建成了三条著名的入藏公路。新时期为促进西部边疆

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又建成了哪条铁路,成为什么战略的重点工程之一。

(3)我国在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

施又有什么作用?

(4)结合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和我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民族政策的感受。

下载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学案(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学案(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