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单元 第2课 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
第五单元 第2课 三星堆文化的丰富
内涵教案
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2课 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教案
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人类青铜文明史上的华丽篇章距今年代从规模看,三星堆文化可与四大文明古国古城址地位并列从三星堆考古成果,探究其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分析图表探究问题三星堆遗址不仅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在世界青铜史上也是华丽的篇章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古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风貌观察图片分析思考了解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体会当时的时代特征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贵贱贫富分化和等级的出现三星堆进入阶级社会观察图片比较分析高超的手工工艺青铜器、玉石器、堆漆和制陶业的发展情况三星堆手工工艺的高超欣赏图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
考古成果再现了三星堆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难点
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三星堆文化丰富的内涵:人类青铜文明史上的华丽篇章;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高超的手工工艺。三星堆的考古成果,包括城墙遗址、青铜制品、衣冠服饰、玉石器、堆漆、陶器等,充分展示了古蜀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三星堆文化的图片资料丰富,建议教师充分运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全面了解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图片是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文字从介绍大型青铜立人像出发,高度称赞了三星堆文明,并揭示出课题——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建议教师充分运用引言内容,先展示图片,然后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所学内容。问题的设计为:1.你认识这幅图片吗?2.这幅图片使你产生哪些联想?3.你知道三星堆文化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吗?第一目“人类青铜文明史上的华丽篇章”首先通过图表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同时代中国和世界古城址进行对比。与中国河南郑州商城相比,三星堆古城距今4000—3000年,比郑州商城早400年;从规模上看,三星堆古城面积为2.6平方公里,只比郑州商城小0.4平方公里,基本相当。传统认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三星堆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长江流域的文明可以与黄河流域的文明相媲美。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世界古城相比,三星堆文明的出现略晚一些,但其面积大于两河流域的乌尔古城和印度摩亨佐·达罗古城,只逊色于埃及希拉康波利斯古城,可以与四大文明古国古城地位并列。这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充分运用【学思之窗】,引导学生分析图表,思考: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同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古城相比,你有哪些感想?你对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观点,有不同看法吗?三星堆文化展现了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成就。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商代为代表的我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特征及其不足。中国商代的青铜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尊、鼎、鬲、壶、爵等青铜礼仪用器为代表,这些器物造型庄重、纹饰繁缛,具有威严、神秘之感,而以动物和人像为题材的造型则较少;尤其是独立人像的青铜制品,则几乎不见。三星堆青铜文明大量出土人像、人头像、人面具以及神树造型的青铜制品,无疑更加丰富了中国青铜文明的内容,填补了中国青铜文明的某些空白,纠正了中国上古没有青铜雕塑的偏见。教材为了说明三星堆的青铜作品完全可以与西亚、欧洲一些古代青铜雕塑在艺术史上并驾齐驱,还列举了西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古代地中海、古希腊、意大利等地区古代青铜雕塑艺术的突出成就及其出现的时间,并与三星堆的青铜雕塑作了对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第二目“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采用了先概述后分述的方式,先总体简述了三星堆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那就是:居民点已经相当密集,房屋和城墙建筑具有一定水平;服装多样,并有不同的饰件;既有农业耕作,又有高超的手工作坊,同时从事狩猎、畜养动物;饮酒活动也已普及;每年有大型的祭祀和娱乐活动,歌舞有乐器伴奏等。接着,教材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城墙遗址带有明显的古城特点。考古学家在遗址东、南、西三面发现城墙。这些城墙虽然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城墙基础依然存在。三星堆遗址中,还清楚的显示出古蜀国城市建筑的遗迹,在这些遗迹中,划分出宫殿区、祭祀区、生活区和作坊区,表明当时的建筑技术和城市规划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三星堆遗址的房屋主要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三种形式,以长方形和方形者居多。是在地面上挖沟槽,槽中立木柱,间以小木棍或竹棍作为墙骨,在两侧抹草拌泥成为墙壁,并经火烧烤。屋顶有梁架,屋面用五花土铺垫,并夯实。开间一般较大,其中一间大房子进深8.7米,开间23米,面积约200平方米。屋内有火塘取暖做饭。
二、物质生活和服饰文化丰富多彩。三星堆古代先民的服饰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等级的人穿的衣服也不一样。青铜大立人穿了三重衣服,他的服装类似后来中原地区周贵族在朝拜、祭奠、丧葬等仪式活动使用的具有古制的礼服,这说明青铜立人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在三星堆人像中,有许多人上着长袖短衣,下穿短的犊鼻裤,这是三星堆人的日常服装,穿这类衣服的人一般为下层或奴仆之人。有一种服装比较特别,仅见于跪坐人像。他穿的是一件右衽短衣,与中原地区的服饰一样。除了不同服装外,一些青铜人像还穿鞋袜。三星堆古代先民的发型有两种,一种是后脑勺垂有发辫,一种是前额及两鬓削平,后脑勺戴有发笄。形式多样的服饰发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物质生活和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该部分内容建议教师收集一些图片资料,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三、农牧业生产发达。建议教师收集三星堆考古文物中的青铜动物雕像、青铜酒具、陶制酒具、祭祀坑中的动物头骨等图片,指导学生推理分析。从青铜动物雕像、祭祀坑中的动物头骨分析,三星堆的古代先民已学会饲养动物,并用于祭祀,这说明当时的畜牧业兴旺;从青铜酒具、陶制酒具分析,当时已有大量剩余粮食,人们会用粮食造酒,饮酒之风盛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达。第三目“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通过对三星堆先民的屋基、住宅建筑规模、青铜人像服饰的比较,说明三星堆已有贫富分化的现象。这部分内容建议教师将相关图片进行对比,使学生领悟到:住房规模的大小、服饰打扮的高低,面部表情的变化,充分说明三星堆的古代先民已不是处在人人平等的原始社会,而是进入到有贫富分化的阶级社会。第四目“高超的手工工艺”通过青铜器、玉石器、堆漆工艺和制陶业的突出成就说明了三星堆手工工艺的高超。从青铜器制造看,在三星堆遗址两个大祭祀坑中出土了青铜器三四百件,这些青铜器中,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为强烈的本地特征,即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型为其特征。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以仿植物为造型特点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三星堆青铜器的重要特点。如青铜立人像高达2.62米,重180多公斤,由素面的梯形基座和方形的平台以及立人像三部分组成。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身着衣服三层,最外层衣服近似“燕尾服”,两臂平抬,两手呈握物献祭状。这样高大的青铜铸像在商代青铜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同坑出土的大型兽面具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青铜神树高395厘米,树上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枝下硕果勾垂,树杆旁有一龙沿树而下,十分生动、神秘。在青铜器冶铸方面,范铸法和分铸法的使用,以铅锡铜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炼,微量磷的使用,表明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有力地驳斥了传统史学关于中原周边文化滞后的谬误。从玉石器看,石器是当时主要的生产工具,以斧、锛、凿为主,器形较小,加工较精致。反映了这一时期已经脱离了粗放的农业阶段,出现了较高级的农业经济,农业的高度发展为生产工具的精细加工提出了技术要求,同时,也为后来生产精美的玉石礼仪用器准备了条件。这一时期玉石器的特点,一是器物的体形大小兼备,如玉璋大的长达150厘米以上,小的仅长3厘米左右。石璧大的直径达70厘米左右,小的仅3厘米。二是以工艺精良见长,如玉璧、玉瑗正反两面多数都有十分精确的凸起的周边,其凸线极为准确、圆润,表现出高超的打磨抛光技术和钻孔工艺。玉璋、玉戈长达七八十厘米,硬度在6度左右,但两侧边刃极薄,刃线准确、流畅。有的玉石器上镂刻十分精细而生动的纹饰图案,估计那时已有玉石作坊,大致运用了锯、凿、挖、琢、钻、磨、雕刻及抛光等工艺。三是玉石料的材质种类广泛。除有软玉、碧玉、琥珀、玛瑙外,还有蚀变白云大理岩、石英片岩、石灰岩、灰长岩等数十种岩矿种类。堆漆工艺。我国是全世界最早使用漆和漆器的国家,考古学家认为,古代四川地区是我国最早使用髹漆工艺的地区之一,三星堆漆工艺已很发达,考古发现有镂刻雕花的漆木器。制陶业。三星堆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制陶业也不例外。其陶器以高柄豆、小平底罐、鸟头形把勺为基本组合定式,其中还有瓶形杯,它是三星堆出土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细颈项,圆平底,很像今天我国北方地区用来烫酒的陶瓷酒瓶,与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极为相似。陶在遗址也有较多发现,颇具特色,一般高三四十厘米,下部为三只袋状足,中间是空的,可加大容量,一般认为它是用来温酒的器物。三星堆的窑炉平面为心形,浅床斜坡,有利于提高炉温。本目内容中的“堆漆工艺”要对学生解释清楚。其余内容结合图片介绍,并可让学生补充介绍教材没有的内容,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关于“人类青铜文明史上的华丽篇章”一目的教学。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他们发源于哪些大河流域?了解了这些旧知识后,指导学生分析图表,思考: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同时代的中国和世界古城相比,你有哪些感想?你对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观点,有不同看法吗?使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明白:三星堆文明不仅能和中原商朝时期古文明遗址媲美,而且可以和四大文明古国古城址地位并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商代为代表的我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特征及其不足。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到:三星堆文明丰富了中国青铜文明的内容,填补了中国青铜文明的某些空白,纠正了中国上古没有青铜雕塑的偏见。关于三星堆完全可以与西亚、欧洲一些古代青铜雕塑在艺术史上并驾齐驱的内容,教师只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即可。“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概述三星堆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图片资料来论证。“贵贱贫富分化的现象”一目的教学。建议教师根据图片资料,采用对比的方式,论证说明三星堆文化时期,贫富贵贱分化、社会权力和等级已经出现。“高超的手工工艺”一目的教学。采用谈话法,重点介绍青铜器。如:考古学家称赞“三星堆青铜造像群是青铜成熟时期在长江古蜀地区盛开的一朵奇葩,是人类青铜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你知道三星堆出土了哪些著名的青铜器吗?从制造工艺来看,它们体现了三星堆先民哪些出色的工艺水平呢?通过讨论、阅读教材,进一步了解三星堆的青铜制造技艺,感受三星堆先民的非凡才智。除青铜器工艺外,其余的工艺大概了解即可,其中,堆漆工艺教师要略加解释。2.教学案例案例一 通过图表将三星堆城市遗址与同时代中国商城相比后,教师小结如下:中原地区商王朝到商代晚期已是“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四海”的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商文明对其周边的方国文明产生过重要作用和影响。作为远离商王朝的三星堆古蜀国,不仅具有自身特点,而且可与商文明相媲美,这使我们有必要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重新评估。大量的地下出土材料说明,中国文明是多元化的耦合而形成的,各方国、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方面的长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后才出现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各自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文明。案例二 在介绍三星堆青铜器高超的手工工艺时,采用幻灯或计算机展示两幅图片。图片1:“青铜神树”这棵“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青铜树”,就是高达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种神树功能于一身的青铜神树,它分三层,上面铸有枝、叶、花、果,以及飞禽走兽,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人间奇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母亲、文物学家倪密女士,曾不止一次的请求将这件稀世之宝,放在她主持的美国西雅图博物馆里作短期展览。图片2:“青铜大立人”这个青铜立人像高达262米,重180多公斤,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浓眉大眼,方颐大耳,身着三层衣服,两臂平抬,两手呈握物献祭状。这样高大的青铜铸像在商代青铜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在古代埃及和古代希腊文明中也从未发现过如此精美的青铜雕像。这些精美的三星堆文物曾多次走出国门,远赴瑞士、法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展出,其无穷的艺术魅力、丰厚的文化内涵,跨越时空的历史信息,深深地吸引了无数外国观众;所到之处,观者如潮,轰动空前,充分展现了我国青铜艺术的高超水平。
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根据上面的古城址对比表,你有哪些联想?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有什么新的体会?解题关键:三星堆文明是长江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思路引领:三星堆文明在中国与世界的地位。答案提示:三星堆文明不仅能和中原商朝时期古文明遗址媲美,而且可以和四大文明古国古城址地位并列。三星堆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它和黄河流域的商朝文明一样,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1.三星堆文物和遗址展现了四川古代先民怎样的社会风貌?解题关键:从衣食住行方面考虑。思路引领:以小见大,推断当时的社会风貌。答案提示:居民点已经相当密集,房屋和城墙建筑具有一定水平;服装多样,戴有形色不同的饰件;既有农业耕作,又有高超的手工作坊,同时从事狩猎、畜养动物;饮酒活动也已普及;每年有大型的祭祀和娱乐活动,歌舞有乐器伴奏等。2.列举三星堆文化高超的手工工艺成果。解题关键:手工工艺包括青铜器制造、玉石器制造、堆漆工艺、制陶业等方面。思路引领:各种手工工艺的突出成就。答案提示:青铜器制造的成就:三星堆先民的青铜铸造法已经十分先进,铸造过程分为陶范──烧制定型──合范──熔化铜液──浇铸──修整加工等六大工序,外范上雕刻精美花纹图案。整体铸造时又有浑铸法与分铸法再铆、焊两种方法。三星堆青铜器除本身用铜锡铅合金外,还用微量磷来提高青铜器物的强度、硬度、弹性,质量更高。玉石器加工技术高超,工序有玉石料的精选、切割、琢制、钻孔、雕刻、研磨拋光等许多道,玉石器的镂刻、线刻工艺,娴熟灵活,细膩美观。堆漆工艺发达,有镂刻雕花的漆木器,是我国最早出现髹漆工艺的地区。制陶业昌盛,窑炉平面为心形,浅床斜坡,有利于提高炉温。学习延伸阅读与思考根据你所了解的三星堆文明,结合上面这段话,谈谈你自己的感想。答案提示: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黄河流域的夏商周文明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作为长江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三星堆文明不仅能和中原商朝时期古文明遗址媲美,而且可以和四大文明古国古城址地位并列,这正如考古学家苏秉琦所说:“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第二篇:第五单元第2课 打开外交新局面
第五单元第2课 打开外交新局面
教学设计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关注情感的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2.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知识意义。
3.注重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1.课标的内容: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地位和作用:教材主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它上承第一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启第三节80年代外交政策的调整。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三、教学对象的分析
1.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2.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认知能力。3.部分高中学生的电脑知识较丰富,能熟练地上网查找资料及制作幻灯片,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可起学习骨干的作用。
四、课程资源
1.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本及教师教学用书。2.图书馆(历史典籍、书籍、图片等)。3.音像资料和网络资源等。
五、教学方式及课时
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师生换位讲解、教师总结升华。
课时:1课时。
六、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联合国、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图片资料或影音文件,在教师指导下制作成教学课件。
问题导入:
1.建国初期我国在外交上取得哪些成就?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上又取得哪些成就?
(让幻灯片制作较好的小组派一名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讲解第一子目,学生的课件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学习新课内容: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一步:展示《乔冠华的笑》的图片,提问:1.图片反映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二步:介绍联合国概况,提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 第三步:补充资料介绍中国为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设问: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同志所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这句话的含义?
第四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换位后,对于小老师讲漏的知识点,老师可充当学生在下面配合小老师回答问题,并引导其他同学进行思考,最后老师在班上总结讲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史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让幻灯片制作较好的小组派一名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讲第二子目,学生的课件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步:建国头20年中美关系如何?为什么是这一种关系?
第二步:补充背景资料,提问:中美关系在70年代走向缓和的具体表现及其缓和的原因?
第三步:讲述中美建交的过程,重点强调以下两点: 《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第四步:列出中美建交25周年大事记,指出建交后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提问:制定外交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在肯定小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升华)
[幻灯片]1.从中美联合公报来看,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联系前段时间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谈谈两岸关系的发展及统一大业的前景。
[拓展延伸]2.用幻灯片打出曾经在任期内访问过中国的美国总统的照片及其访华时间。设问:如果有一位美国总统或者国会议员访问一中,你将向他(她)提什么问题?或者你将怎样陈述你对中美关系发展的期望?
(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使学生对中美关系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
(三)中日关系
(让幻灯片制作较好的另一小组派一名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讲第三子目,学生的课件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步:讲述中日关系改善的背景及历程。
第二步:补充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史料。设问:中日建交后影响中日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第三步:收集近现代史上有关中日关系的史料,警示我们勿忘过去,勿忘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激发学生爱国感,责任感,使命感。)(教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拓展延伸]补充日本申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资料及中国、韩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对日本这一申请的态度。
设问:1.以中国为首的一些亚洲国家为什么要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日本想绕开中国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需要什么条件?(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问题,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四)利用本节的知识结构进行小结。
七、评价与反思 1.是否达到课标的目标。
2.学习过程中或者课后,学生能否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否提出不清楚或有疑问的地方,并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
3.请对历史老师提出你认为重要的建议。
(海南省三亚市教育局教研室 傅元根)
课改沙龙
《打开外交新局面》的教学设计,功底扎实,全文行文流畅,娓娓道来,亮点很多,以下几点特别值得关注。
1.突出了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历史教学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情感的形成无法建立在空洞的说教上,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积极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教师在上课前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搜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音像资料。例如,在讲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时,展示了照片《乔的笑》;讲授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关系时,采用幻灯片进行教学,除文字部分,突出介绍了“在任期间内访问过中国的美国总统照片及其访华时间”和近代史上有关中日关系的史料。心理学证明多种渠道的知识传播方式能使受教育者接受最大量的信息,丰富的历史资料能够促使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从而达到“历史给予人自信”的目的。
2.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对待 新课程改革要求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发展。一方面要求教师把“过程与方法”与“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关注学生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教案对教材和教学对象均进行了分析,没有进行一厢情愿的教学。教学要避免教师灌学生,或电脑灌学生。历史教学应是师生的交流,共同的提高,这也是我们说的教学相长。本课的教学方法多样,除采用提问法贯穿全课,常规的课堂讨论、小组发言教学方法等,针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认知能力,并能熟练掌握电脑,还采用了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和师生换位讲解。教师在课前和教学过程中,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教学课件,并四次进行师生换位,由幻灯片制作较好的小组派学生充当小老师讲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就实现了新课程确立的新的知识观,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知识、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在教学中获得自我提高和发展。
3.体现了历史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精神
教案开头有“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教案最后不是常见的课堂小结,而是“评价与反思”。这是发展性评价思想的体现,符合新课程理念。尤其是“评价与反思”部分请学生对历史老师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建议,就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表现,体现了教学中可贵的民主协商精神。
当然,本课也可以从其他一些视角进行设计,例如:
1.本课向我们讲授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和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不难,但是如何达到本课设计的高度呢?即方法和能力目标中提到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完成本课的重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和进程,在讲述时应该浓墨重彩,要向学生讲述这样的观点:一个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和国家实力、国家利益紧密相连的。因此,不仅要讲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还要补充介绍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这样,学生会逐渐形成全局观念。
2.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时,都有一个小组派出的学生代表充当小老师讲解,教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升华。教学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需用学生事前花大量时间专门搜集资料和制作幻灯片,这对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不是单纯的历史教学能解决的,需要各科的共同努力。而且,学生的参与形式可以多样化,不要单纯的讲解。学生分小组讨论,也是一种极好的学生参与形式。3.本课教案设计中设问达十次(不含单问),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但本课的教学只能用一课时,一问一答要花费大量时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个知识要点,作者设计的问题有五问,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另外,设问的先后还要斟酌,作者已经设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后面又发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是什么”的提问,如果能适当调整,可能效果更佳。而且过多的设问,容易冲淡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兴趣点分散。此外,“对中美关系发展的期望”就可以采用记者会的形式进行,不要教师点学生一一回答。
4.本教案需要较多的教学设备,不是每所学校每间教室都具备多媒体教学的可能性。因此,本教案的推广可能会受到限制。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有些知识可以改用讲授法或用挂图直接显示即可。当然,要让学生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有直观的了解,笔者建议,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外交风云》和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的资料片,上课时再回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湖北省武汉市第六十五中
王伶俐)
第三篇:丰富学校文化内涵1
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促进老师专业发展
新洲乡中心学校陈刚
20世纪80年代以后,老师专业化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也逐渐成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走向。教师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是社会发展、职业分化的自然结果和必然要求。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革,而且也是人的变革,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升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也是适应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认为应该从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入手,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文化立校,是凝聚全校师生共同奋进的推动力
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师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办一流的学校必须用先进的文化来经营学校,因为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感染师生,陶冶师生,使校园中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转化为信念。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它将构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影响着师生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二、校长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形成教师群体向共同目标前进的合力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大多数人在学校中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所谓“内隐概念”就是指做事的价值取
1向,即实施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所谓“内隐规矩”就是指不约而同的某种方法,即实施教育活动的共同的基本方式。学校文化反映学校的精神内涵,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的精神的培育。校长的任务是创造和支持一种追求每一项工作效率和价值的态度,从而引领学校群体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因此,学校的价值观塑造通常是由校长这一“总指挥”来完成的。校长主要借助诗性的、感人肺腑的语言,融合个人价值观与学校共同愿景,凝聚学校全体成员愿景,将学校的核心灵魂抒写出来。这一整体愿景成为学校文化的领导,统帅和规范着学校每一个成员的态度和行为,激励着教师群体向整体愿景目标共同奋进。
三、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论述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时,强调教育要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提高民族素质是基础教育价值观的核心,中小学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观念与思想、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指标体系等,都必须服从这样一个核心内容。
孩子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发展主要靠学校。现代的学校不仅仅是教师教书、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师生精神生命成长的地方。现代学校的管理不仅要关注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情况,更要关注师生在校园的精神生活状态,不断提高校园精神生活的质量。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要想教师为孩子们创造成长的乐园,管理者就必须考虑为教师创造教师教育生命发展的诺言,让教师感受到校园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当教师在工作中获得幸福、获得快乐后,他才能
输出幸福、输出快乐;当教师体验到校长在管理过程中以教师发展为本,他就会把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教育生态的过程是:学校人性化民主管理──教师人文关怀体验──教师热爱学生及良好职业操守──与学生快乐民主地交流──学生喜欢学校生活。因此,要提高民族素质,必须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四、确立一种新的学习型学校文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建立一种学习型文化,形成教师群体学习、研究、创造的意愿和行为,建立面向实践、面向问题、面向经验的校本化学习、培训、研修制度,是新课程所体现的新型教学文化的内涵与规定。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态度、情感观相统一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学生,要求课程与教学本身成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过程和体验,从而形成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素养,成为有思想、有追求、有个性的人。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否适应这样的要求,关键在于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成为全面的、充分的、有个性的人,教学才能充满智慧、个性和创造。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
学校文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影响是隐性的,不是命令式的,是融入在教师思想意识深处的,是根深蒂固的,也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和生活各个方面,老师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总之,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学校文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1
第2课 贞观之治
[课标内容]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①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③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②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③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贞观之治”的含义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二、难点
1、如何评价唐太宗
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问题——讨论”教学法 [导入新课] 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
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一、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四、加强中央集权
五、完善科举制度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小结] 要求学生谈谈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突破难点。[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2课 贞观之治
1、()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的名字叫(),他要位期间的年号为(),他是发动()做了皇帝。
3、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他重用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为相,人称“房谋杜断”。前后向唐太宗上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4、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防止宰相专权,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采取的措施是()。
5、唐初沿用()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和();六部是指()()()()()()。六部隶属于三省中()省。
6、唐太宗为解决“民少吏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是()。
7、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和()。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应该考()科。
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9、“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第五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丰富医院文化内涵
**县人民医院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丰富医院文化内涵
为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建设文化宜居山水城市有关精神和县卫生局《关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县人民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在医院党总支的领导下,我院开展了一序列文化建设活动,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丰富了医院文化内涵,促进了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现将我院文化建设总结如下:
一、开展“抓整改、促发展、保稳定”活动。
医院文化精神是医院文化的核心,而精神文化的关键是医院经营的基本信念,体现医院的价值观。医院党总支针对医院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12年6月20日至2012年8月15日利用2个多月的时间开展了一次解放思想,坚定信念、战胜困难、促进发展活动。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是医院管理者在追求成功的无形力量,是医院全体员工一致赞同的对医院行为的价值判断,从而丰富了医院的文化建设,使职工的思想作风、精神风貌、工作效率都有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抓学习、动员提高职工思想认识。“抓、促、保”活动。动员大会后,全院上下积极行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医院党总支利用板报、橱窗等形式宣传杜院长讲话精神及开展“抓、促、保”活动的重要意义,发放“十八大”工作报告和新党章材料。党办公室向全院党员干部发出倡议,号召全院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做好宣传动员,率先垂范,做坚定岗位、尽职尽责的模范。各支部分别采取集中学习-1-
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党团活动时间组织学习。院党总支对各支部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全院所有职工都参加了“抓、促、保”活动学习,撰写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保证了学习效果,全院全体党员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知识竞赛答题。
(二)通过查摆,抓住了医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医院在管理、医疗服务、科研教学、整章建制和医疗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通过自己找查摆,即对照“抓、促、保”活动有关要求和我院相关规定,逐项、逐条进行查摆。二是科室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坚持不护短、不留情面、不避重就轻,不给工作留死角,有矛盾问题不回避,互相提醒,及时纠正。三是相互帮,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召开了十八大专题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归纳反馈,班子成员各自追条落实,加以改正。四是向患者征求意见,定期向患者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查找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三)切实解决了一些长期阻碍医院发展的习惯认识和作法。在“抓、促、保”活动中,班子集体思想转变较大,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互相扯皮的事少了,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办事多了,如:各职能部门的同志义务加班的自觉性增强,体现了职工新的精神状态;中层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强,在工作中大胆创新,敢有作为的职责意识正在形成。
通过“抓、促、保”活动,一是职工的组织纪律性得到了加强,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和请假制度,绝大多数职工能够按时上下班,不迟
到、不早退,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二是医疗服务质量和意识增强,使用文明用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门诊收费处改善服务态度,并向患者承诺在收费窗口排队等候不超过10人,等待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得到患者的好评;三是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为医院发展建言献策;四是转变工作作风,行政后勤人员为一线服务意识普遍增强,主动下科室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一线服务;五是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形成了事事有人干,人人在干事的工作格局。
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奉献爱心
2011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在中国西部的四川汶川县,一场里式8级的强烈地震,震撼了大半个中国,在瞬间夺去了上万人的生命,摧毁了无数家园。整个华人世界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医院党总支及时向全院职工发出了倡议,呼吁全院干部职工伸出援手,奉献爱心,为汶川大地震中的灾民尽献微薄之力,帮助灾区同胞重建家园!此项活动很快得到了全院职工支持与配合,大家积极踊跃捐款,向汶川同胞风险爱心,在医院经济状况比较困难,职工不能全额发工资的情况下,全院干部职工共捐款641512元,其中,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37960元,充分体现了“大灾有大爱”深刻文化内涵。严重的自然灾害对我们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锻炼。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我们深信,有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再大的灾难我们都有能力去战胜,再大的困难我们都有办法去克服,并最终取得了抗击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的最后胜利!
三、发挥群团优势,抓好生态村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持续发展的源泉,从医院文化入手,加强医院文化内涵建设,是现代医院谋求发展长远之计,是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党支部按县委县政府创建文明生态单位活动要求,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文明生态创建工作,经过院班子认真研究,以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就医环境为突破口,投资近百万余元搞医院环境改造。
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广大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将医院精神融汇于各项工作中,植根于大家头脑中,认同医院的核心理念。围绕创建“诚信医院”、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示范服务活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二级甲等医院等中心工作,规范医疗行为,增强归属感、主动性和凝聚力。
总之,重视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种无形力量,是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的目标,真正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我县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为我县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县人民医院
2013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