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学不等于依葫芦画瓢
美术教学不等于依葫芦画瓢
有人说上小学课是很轻松、很容易的一件事,上课出示示范作品,学生照葫芦画瓢,教师就在教室里走一走,看一看,没事可做,也没话可说了;也有人说上美术课是一种重复的机械运动,每节课都是老师作示范,学生跟着画,没有意义,没有创新。这些都是片面的说法,我认为要真正上好一节美术课并不是那么简单。
一、要善于组织教学
上美术课一般要准备的学习用品较多。教师要有计划,预先布置,以防止学生在上课时匆匆忙忙,手忙脚乱。例如,水彩画课,课前要装水,带水彩颜料;水墨画要准备好墨汁、毛笔、宣纸,手工课要准备好手工材料等。学习用品的使用也要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有了充分准备,教师善于组织教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就有了保证。
二、要巧妙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意义的建构者,教师的巧妙引入新课起着主导作用。教师 积极创设合适环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的教态、语言要亲切、生动,多用鼓励的、表扬的语言,增强信心。比如:“很有创意”、“很好”,“你真聪明”等词句,教师要多用,用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七册中的水墨国画《蔬菜》一课,课前我在教室挂上了一些国画作品,学生观察欣赏,置身于美妙的墨色之中,让学生说一说想法,谈一谈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入新课。
三、要主动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是整节课的重要还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的教法要灵活多样,尽量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比如把绘画步骤编成儿歌既活泼生动,又容易记忆;绘画中配上合适的乐曲,使得学生心情舒畅,激发创作欲望,等等。突出了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四、要做好合适评价。
小学生经过努力画出来的作品,都很想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合理,切记使用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语言。教师要肯定作品的优点,加强信心,然后以商量的语气征求学生意见,错误的地方应该怎样去改正将会更好,更完美。
总之,小学美术课的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法也要灵活多样,只有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做到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第二篇:语文教学的四个不等于
语文教学的四个不等于
前不久,特级教师贺振华在一次专题讲座上认为,现在的一些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浮躁之气盈涨得厉害,语言的本质之味缺失得厉害。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有些教师对课标精神的领会与落实程度的偏离和欠缺。就最近接触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要注意把握好四个不等于:自主不等于“自流”,放开不等于“放纵”,生成不等于“生尘”,合作不等于“盒作”,或许能对弥补若干此类的偏离和欠缺有些帮助。
一、自主不等于“自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还归于学生,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也是语文教学方式的总体追求,它的对象是学生,指向的是我们的教材资源,发展的是学生的语文素质,具体的表现形式要视教材、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但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往往会脱离发展的目标,无的放矢,打“空对空”导弹。
一位教师教学《荷花》,两次用“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感受荷花的形美态奇。第一次是在自读课文,整体切入感知内容时候:“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读课文,体会荷花的不同姿态和不同形态。”于是,学生有的站着读,有的坐着读,有的面对面读,不一而足。第二次是在品悟作者由荷花产生联想的句子(第4节):“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4节,想一想,你最想读哪一句?”
师:你最想读哪一句?
生:我最想读“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那一句。
师:你准备怎样读?
生:我想声音大大响响地读。
师:你就大声地读。(学生大声读)还有谁想怎样读哪一句?
生:我想轻轻地读写“停止舞蹈”那一句。
师:那你就轻轻地读吧。(学生轻轻地读)
生:我想速度很快地读最后两句。
师:非常好,这也是一种朗读的方式。你读吧。(该生字字紧连,读完最后两句)
师:同学真会读书,运用着各种自己喜爱的方法读了第4节,感受到了荷花美丽的动静之神奇,大家都仿佛和叶圣陶爷爷一样,都成了荷花了。
课例中,教师安排的“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本身没有问题,对学生主动进入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参与度和积极性的提高有着良好的催化作用,但问题出在他是为方式而方式,为自主而自主。第一次学生的站着读、坐着读、面对面读,第二次的大声读、轻轻读、快速地读,背后的用意没有追问清楚,仅仅就是读一读而已,未能结合文本语言的特点进行恰当的感悟和品味,譬如,为什么要轻轻读?轻声读是不是合适?怎样才能轻轻读?这些问题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讨论,互动,教师作必要的引导,学生选择的朗读方式才是有的放矢,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缺乏阅读教学的本质意义,这是一种形式主义教学,学生的语文素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在一种随性的“喜欢”中丧失了语文的思维、感染和本真。这样的自主就是“自流”。
二、放开不等于“放纵”
语文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对小学低、中、高年级的阅读分别有着“乐于与人交流”、“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的要求,这是对学生的交流提出了“乐于、敢于和善于”的发展目标。落实到语文教学上,实质意义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充分地释放自我,不受拘束,畅所欲言。但我们的教师对此往往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好的想法落实起来呈现的却是另类的“风景”。
以下课例是笔者所听的我校青年教师的随堂课《半截蜡烛》的片段: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半截蜡烛》。谁来用简略的语言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主要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母子三人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保全情报的故事。
师:那么他们三人是怎样巧妙周旋、保全情报的呢?让我们带着下面的问题再次进入文本。
教师出示思考题:自读课文,思考伯诺德夫人、大儿子、小女儿中哪一个人最让你佩服?联系画出的描写一家人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词句,说说原因。
读书大约不到2分钟,有学生课堂上插嘴,马上引起了“连锁反应”。
生1:老师,我知道,应该是小女儿杰奎琳。
生2:你不要瞎说。当然是妈妈,都是妈妈指挥的。
生1:你才瞎说。你懂什么!是小女儿把蜡烛吹灭的。
生3:(站起来指着生1)哈哈。
……
随着插嘴之后的,是其他学生顿时相互起哄,教室里的杂音此起彼伏。
师:(有些焦急)大家不要着急,要举手交流。
生4:(举手)我觉得大儿子杰克最让我佩服,课文中写道……
生1:反正我认为是小女儿。
生4的声音突然被另外的声音打断,我循声望去,又是生1的插话,学生们因此而哄堂大笑。
课例中老师要求学生自读思考谁令你佩服时,学生的插嘴其实没有脱离固有的文本思考,只是有些过度的表现欲望,但连锁反应的背后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欠缺和教师角色的失衡。这种欠缺和失衡在教师“焦急”的调控之后走向了更高。表现出的是爱讲就讲,想说就说,愿意怎么就怎么,这不是放开,而是放纵。课后老师有些脸红,解释说学生表达欲望很强烈,新课程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空,所以课堂比较闹。用行动和言语表达思想是为了个性自由成熟的发展,而不是任性放纵的恣意。显然,这里的畅所欲言并没有真正领会课程目标提倡的“乐于、善于、敢于”精神,教师的无奈更是丢掉了应有的指导、引导、协调等各类“帮助“。语文课堂是教学,也是教育;学生的成长是语言发展,也是个性成熟、情操培植。有这样的认识,才是有效的教学
三、生成不等于“生尘”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既是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自身角色提出了要求,也涉及到了课程教学资源的创造与开发,即教学资源的生成问题。长久以来,因为与“预设“的关系,生成一直是专家与教师的关注点,是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燃烧点。然而,“点”的恰到好处还是有原理可循的,否则,便会成为教学的多余,不是“成”而是“尘“了。原理是什么呢?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生成有两个基本元素,即学生和教师。他认为,学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对应而言,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
请看下面《金子》一课的教例:
教师结合学生交流引出“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这句话,组织了相关的语言感悟和语言实践。
师:他找到的真金是什么?
生:是鲜花,是财富,是房子、车子和票子。
师:对,这些都是彼得找到的金子。金子仅仅指的就是这些吗?让我们来看看他对鲜花是怎样培育的。
(教师出示句段,让学生补充完整: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种花前,他 ;花苗刚长一点点高,他 ;花苗长了虫,他 ;花儿有点蔫了,他 ;……就这样他整整埋头苦干了几个月,翻遍了整块土地,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师:你读了这段话后明白了什么?
生:他找到的金子是劳动致富。
生:彼得知道了勤劳能够创造财富。
师:对。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那么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例子吗?
生:我爷爷是亳上人,他每年都辛苦地种草莓,卖到了很多钱,还给我买玩具。
生:我家楼下卖小笼包的,起早贪黑,能赚很多钱。
生:学校大过道里的美术展览板都是教美术的张老师加班布置的,很好看。
……
启发学生交流生活中劳动致富、劳动创造美的例子是教师课堂上的生成,是符合叶澜老师的两元素观点的。学生在语言实践与感悟的基础上对金子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派生出“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例子”的教学资源。生成源于学生,但教师对这个信息的重组失陷于教材理解、教学全程直至教学主流价值导向。如果说得出的结论是勤劳就能获得真金的话(课例中的语言训练更是加剧了该结论的产生),那么彼得开始时的六个月中埋头苦干,“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又怎么会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呢?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学生对话的资格,进了课堂才能引导学生和教材对话,才能和学生交流。教师连文本都没有吃透,又如何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进行信息整合呢?
四、合作不等于“盒作”
课程标准强调要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也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包括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评价的组织),合作中,要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从广义的角度讲,课堂教学中合作的影子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师生、生生间的对话,问题的提出、讨论和交流置于集体步伐的环境下都是一种合作。笔者这里要探讨的大家共同认可的若干学生相对集中化的合作学习。一般讲,这种合作的形式主要有按人数或按内容选择两种。按人数的有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六人小组合作等;按内容选择的视文本需要可分若干组,如学习《黄河的主人》可分为研究黄河组、研究筏子组、研究乘客组和研究艄公组;按学习方式的可分为完全独立学习组、独立学习外加老师帮助组、需要老师较多帮助组等。
现在的合作学习是怎样的现状呢?《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就安排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择选其中片段如下:
师:刚才有位同学认为,这兄弟俩根本不应该争论,要及早打下一只大雁,却有同学不同意。下面我们也学着分小组来争论争论,他们究竟该不该争论?
老师按前后同学四人作为一组分好,组织讨论。于是前桌学生回身,后桌学生正坐开始讨论。笔者为听细致,也端凳移至就近一组。
生1不断嚷嚷:“快点!快点!我讲了啊。我觉得不要争论,争了就吃不到大雁了。该你了。”说完,指指生2。生2是位女生,在嬉笑着翻书;生3则似乎没什么兴趣,回头在拉后一组一位同学的后背;生4看看我,沉默着,只是笑。
可能是同桌的缘故,在生1的催促下,生2继续划拉着课文,低低地说道:“是要先射的,当然要先射……”她突然停住了,看着生1。此时生1已经探身去拉扯生3:“过来,听到了吗!过来!”生4无所谓地看看周围,沉默着,还是笑。
生3回来了,手指着生1:“你拉我干什么!你讲你的啊。”生1说:“你是我们一组的,你讲。”生3坐好了:我讲就我讲。”大家嘻嘻哈哈着。我问生4:“你怎么不讲啊?”他仍然默不作声,只是龇着牙朝我笑了笑。我正待问个究竟。老师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师:好,同学们,时间差不多了,你们讨论好了吗?
学生齐答:“好。”
师:哪一组愿意来说给我们听听讨论情况。(指名交流,课堂继续)
片段中,“该不该争论”属于学生观点产生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因之扩散处理较为合理。但就其小组合作活动的进程来看,美好的愿望不能保证效果的理想。其一,时间不充分。起始约为3分钟,不能保证每位学生参与讨论,即使想讲也没时间。其二,合作地位的不平等。合作学习中的学习者相互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无贵贱和高低之分,集大家智慧,扬长补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成长。教例中的生4属于合作的弱者,缺乏信心,也无意争“权”,甘于沉默;生1粗看似是领导者,却又没有威信,没有号召力;生2的被动与生3的分心更是佐证了活动的失效。其三,教师指导力不够。学生的合作讨论,教师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撑着桌子自顾自。故而原常州教研室汪履平主任曾将这样的合作戏称为“自卑者的摇篮”和“自狂者的温床”。其一和其三的转变是观念问题,“跳一跳能摘桃”,意识到位,努力跟进就可以;难的是其二,可能是技术性问题,转变较为困难。
笔者在福建参加国家级综合实践培训时,参与的合作小组角色分工较为有意思,借来一鉴。小组成员人人平等,只是分工不同。如四人小组,角色分工为召集人、记录人、监督员、发言人。召集人不是组长,虽其组织作用,但没有特权;记录人负责记载本组成员的主要观点和意见;监督员负责监督各组员的发言,保证人人参与;发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如果需要的话)。分工由学生自主选择,如果小组成员多了,可以增加分工角色;少了,则减少分工角色。这样可以提高每个人的参与兴趣,确保每个人的活动机会,合作学习的作用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小学)
第三篇:“领导”不等于“权力”
读罢《周恩来的领导艺术》一书,掩卷沉思,在为周恩来的高风亮节的崇高人格感动之余,联想到周总理的领导艺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领导不等于权力。
试看此书,每一章每一节,周恩来处理任何一件大事或小事,无不以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存同求异的方式待之,绝不以权力压人。甚至周恩来的思想里,没有权力二字,也没有权力的概念。试看:周恩来说:“总理就是管理员。”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中的一员,他认为:“一个人站在领导地位,不虚心,不平易近人,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懂,只要有这种思想并且在作风中表现出了,就危险了”;他还提倡“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平起平坐”;因此,他坐外国的飞机,一定要向机组人员问好,同他们握手,合影。他无论是住在皇宫、总统府、国宾馆,还是住在一般的旅店,都要向那里的服务员、炊事员、司机„„致意,感谢他们辛苦的工作。他甚至还和一些所谓不可接触的“贱民”握手等等。
正因为周恩来作为一个高层次的领导,却从来没有权力欲,甚至连权力的概念也没有,所以在他领导下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赢得了无比广泛的赞誉和敬仰。假如周恩来也是一个权力型的领导,他能够有如此伟大的成就与如此广泛的赞誉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放眼现在的领导者,却实在不敢恭维。他们出门便是轿车,前呼后拥;在实际工作中,居高临下,往往以权压人;看不起老百姓,虽然天天喊着“为人民服务”;也听不进反面的意见,强力制造一言堂的局面;不求上进,平平庸庸,坐在领导的岗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官哲学;更有甚者,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还有的吃喝玩乐,日嫖夜赌,五毒俱全„„反正是利用手中权力,为所欲为,所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是也。
在这种前提下,去谈什么为民请命,为民族、国家作贡献,勿庸讳言,那是一种奢侈!也因为如此,离百姓越来越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本是共产党一贯的思想与作风,但在那些权力型的领导眼里,早已忘记了这些客观真理。
领导不等于权力。
所谓领导,是带领,是导向,是影响社会风气向好的转化,是引导历史的车轮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是站在时代的前列,导向正确的发展。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把一个机关,一个团体,一个单位引导上正轨,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
何为政治?
“政治”,“政”者,“正”也;“治”者,“治理”也!即是说“正确的治理”,或者说是“导正历史的车轮沿着客观的正确的轨迹运行”。奈何现在的人们歪曲地理解了“政治”的哲学含义,把“政治”看做是“升官发财”,把从政看做是获取权力的最佳途径,结果是导致了人们错误的以为“领导”就是“权力”,官当得越大,权力也就越大,就可以捞取更多的利益!殊不知这正是自掘坟墓,自己埋葬自己!古往今来的贪官污吏,无不由此!
看来,为官者应当牢记:
“领导”不等于“权力”。
第四篇:平易近人不等于平等待人
平易近人不等于平等待人
我们在评价某一领导的时候,如果这位领导没有什么架子,便会用上一句“平易近人”的用语,对他褒奖。
平易近人好不好?按照传统的认识,当然是好的。但这里隐藏着的不平等关系,却不是都能意识到的。为什么说这里有不平等的因素呢?因为平易近人通常是用在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的,没有听说某工人对某工人平易近人,哥哥对弟弟平易近人。既然,工人对工人,哥哥对弟弟不用平易近人,主人对主人就可以用平易近人了呢?上级和下级,领导和群众,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只是分工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所以对上级、对领导应提倡平等待人,而不是平易近人。
平等待人在待人问题上是平等的,它反应的是一种尊重人、爱护人的关系;平易近人在待人问题上是不平等的,它反映的是居高临下、被扭曲的关系。这样提出问题,是不是吹毛求疵了?不是的!有许多传统观念要反思,如,思想政治工作要破除的就是“单向灌输的观念,树立民主平等、双向交流的观念。那种以教育者自居,训斥人或“看管”人,“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受欢迎的。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中隐藏着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入情入理,入耳入脑,这里关键是需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因为只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相待了,他们才能相互教育,相互交流思想和感情。由此可见,上级也好,领导也好,他要同下级,同群众真正沟通,相互交流思想和感情,光不摆架子、光平易近人不行,应该拿出平等待人的态度,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这样才能使上级和下级,领导和群众融为一体。
第五篇:成功不等于幸福
成功不等于幸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学资源 | 心理健康 | 我的地盘 | 游戏天地 | 教学软件 | 踏雪留痕 | 学乐论坛 |
|
心理健康首页
|
考前心理
|
职场心理
|
心灵鸡汤
|
心理评测
|
心理学书籍
|
您现在的位置: 学乐教育网 >> 心理健康 >> 心灵鸡汤 >> 文章正文
成功不等于幸福【字体:小 大】
成功不等于幸福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40更新时间:2006-6-18
现代竞争社会,人们都重视成功,追求成功,理所当然地认为成功是人生最重要和最直接的目标。成功学的讲座总是爆满,但对于幸福或幸福感却有所忽视,如果有人举办幸福感的讲座,恐怕听的人,尤其是青年人不会太多。
成功是指你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你的某种愿望实现了,你把事情办成了。成功更多是从结果来定义的,比如你想挣钱发财,结果你的投资得到了回报,你挣钱的目标实现了,或者你的目标是发表论文,经过努力,你的论文发表了。成功是指你的努力有所回报,你的投入产生了效益。你名利双收,比没成功的人更有运气。
而幸福则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快乐感受,更多是从状态来定义的。幸福是你与心上人一起散步的时刻,是你逃避了城市的汽车流,呼吸着山林新鲜空气的那会儿,是你在海
边晒太阳的时光,是睡梦中的微笑,是全身心投入地看电影„„幸福是放松的身心感受,是一种安逸的经验。
成功是一种追求,是主动的紧张和激动,是受交感神经直接支配的过程,表现为心跳的加快,而幸福是下意识地放松,是包容和忘却,是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的过程,表现为心跳的减缓。
上一篇文章: 给劳心者的聃觉养生
下一篇文章: 烦恼都是自找的【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最新推荐相关文章
他是一个容易变心的男人„
哪一种女孩子最吸引你
测你的人生死穴在哪里
没有推荐文章
螺旋式上升规则:职业女性的„
成功:用100%激情做1%事
想升职,莫作六种人
同事脾气怪 相处也不难
如何做职场“永远的玫瑰”
职场取胜的三大智慧
职场避免流言五大法则
职场不受欢迎的四种人
05年十种最辛苦工作
减轻心理压力的良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本站的大部分资料,文章都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
冀ICP备050105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