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总理借书》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读通课文,学会生字,学习第三段,在“单元提示”指导下读懂这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中的生字和新词,复习按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周总理。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梳理问题
三、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划出生字词
四、讨论问题,结合学习生字新词
1、什么时候向谁借书?学习“馆”、“管”。
2、周总理要借什么书?学习“册、济”。
3、书借到了没有?学习“阅、览”。
4、对照生字表,学习余下生字。读准字音:值、笃、呵。查字典,说说“读者”的意思,说出带有“者”的词。
五、自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大概。
六、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对话,感受周总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制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按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语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三段,理清写作顺序
1、齐读,思考: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引导学生回顾“单元学习提示”,说说按事情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段该怎样读?
3、结合课后第3题,读读议议: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4、按要求读课文,体会事情发展的顺序。
写周总理冒雨来到图书馆是哪几句?
说周总理表扬小王做得对,应该读到哪儿为止?
读最后一句,想想:小王见周总理借了书后坐在阅览室里认真地看,心里会怎样想?
三、通读全文,体会周总理的好品质
1、自由读课文,讨论:你从周总理借书的事中感到周总理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可以看出周总理自觉遵守借收制度?
2、教师总结
四、训练朗读对话
周总理笑眯眯、笑呵呵地说,读出亲切、和蔼语气
小王激动地说,读出吃惊、激动的语气
五、学习积累象声词
1、从课文中找出表示声音的词。
2、读读想想,用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
3、说说其他表示声音的词。
六、训练用委婉的语气说话
1、读懂课后第4题的例句
2、仿照例句,用“请问„„有没有„„”说话。
3、体会用上“请问„„有没有„„”说话的作用。
七、完成作业◆[2003年9月15日]
第二篇:14、周总理借书
14、周总理借书
教学目标 感受周总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制度的精神.2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语的意思.,能写出表示“电话铃、下雨和敲门”等声音的词语.3 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请问„„有没有„„”这种委婉语气说话,能把”请问„„有没有„„”的句子补充完整.4 能说出课文第3自然段按事情发展写的顺序.5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第三段话,领会周总理自觉遵守制度的精神。难点:指导学生仿效例句说话。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一、承前启后导新课。
1、同学们,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生有许许多多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歌颂!谁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习的《一束鲜花》这篇课文写的是他的什么故事呀?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讲述周总理事迹的故事,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遍。(揭题)
二、启发设疑解课题。
1、启发:
同学们,第一次读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周总理在什么情况下借书?为什么要借书?借什么书?向谁借书?怎样借书?书借到了吗?„„)(板书)
2、(大家真会提问题)那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又了解了哪些你想知道的呢?(释疑)
3、设疑:
我们新中国的总理,一个令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爱戴的总理,他日理万机,他要借什么书的话你觉得容易吗?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说明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思考两个问题:(1)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些什么?(2)周总理是怎样借书的?说明了什么?
2、反馈:
(1)读音(自由读、小老师领读、齐读)(2)意思:
藏着大量图书的屋子的叫()供人看书报的屋子叫()课文中管理图书的人叫()
专门用来让值班人员工作和休息的屋子叫()阅读书刊文章的人()
这里的“者”是什么意思?(…的人)
“者”还可以组成什么词儿?(学者、作者、记者)《世界地图册》是一本书,所以要标上《》,这叫书名号,《世界经济参》也是()所以也用上了()。(3)同桌互相提醒:哪些字较难,哪些地方需要注意。(4)偏旁。
(5)一字组三词。
(6)分段检查朗读,想想每自然段各写了些什么?(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老师注意正音,使学生读通课文,在议的过程中,不需要学生很准确地概括,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使其明白第一自然段是写周总理借书的时间、地点,第一、三自然段是写周总理怎样借书,结果怎样,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就可以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1、2自然段,能用“请问„„有没有„„”这种委婉语气说话,能把”请问„„有没有„„”的句子补充完整.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理清按事情发展的写作顺序,了解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3、感受总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制度的精神。
一、读课文,初步感知总理的品质
齐读课文,想想故事中的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有礼貌、自觉遵守制度的人)
二、再读课文,分析课文。
1、自己认真仔细地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句子:从哪里能看出总理是一个有礼貌、自觉遵守制度的人。
2、反馈:
请问,图书馆里有没有《世界地图册》和《世界经济参考》?(1)投影出示句子比较:
a.请问,图书馆里有没有《世界地图册》和《世界经济参考》? b.喂!图书馆有《世界地图册》和《世界经济参考》吗?
师问:你认为哪一句说法好?(讨论比较后,明白用上“请问……有没有……”句式说话委婉、有礼貌。朗读。)(2)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要用礼貌、委婉的语气来读。)
(3)仿照例句,根据指定的内容,用“请问,……有没有……”说话。例:想借《世界地图册》和《世界经济参考》请问,图书馆里有没有《世界地图册》和《世界经济参考》? ◎想买明天去上海的火车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想买一本《新华字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吧,谢谢。等会儿我到图书馆来看。
(1)总理为什么不把书从图书馆里借出来看呢?(引出小王的话)(图书馆里有一些较贵重的,数量较少的书不能外借,这样规定既满足读者的需要,又能保证这些书不会遗失,这是图书馆的制度。)(2)当时的天气情况怎样?(引出第一自然段)
(3)总理为什么说等会儿到图书馆来看?(工作繁忙,暂时走不开)
(4)天下着这么大的雨,周总理为国家大事工作那么忙。同学们想象一下,你若是当时的总理,你想借到书,会怎么说?
(5)从自己与总理的比较中我们能看出总理的什么品质?(自觉遵守制度)
教师小结:是呀!敬爱的周总理工作这么忙,天又下着大雨,他还说:“谢谢,等会儿我到图书馆去看”,周总理是多么严格要求自己,多么遵守纪律呀!(6)感情朗读。
小王开门一看,呆住了,只见周总理撑着伞站在雨中。总理笑眯眯地说:“我到这里看书来啦。” ◎感情朗读:“笑眯眯”。“不,小同志!”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你做得很对,应该按你们的制度办。” ◎感情朗读:“笑呵呵”。
总理借了书,坐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认真地看了起来。
(1)小王见到周总理借了书后坐在阅览室里认真地看,心里会怎么想?(2)感情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同桌分角色、师和一生合作、全班分角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课文哪一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2、默读,按顺序说说这段话写了哪些意思,哪几句是写这个意思的。(板书:撑伞站雨中表扬小王按制度办事在阅览室认真看书)
3、填空练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是按()的顺序写的。
五、学习象声词。
1、出示”叮铃铃、笃笃笃“两张词卡,问:这是表示什么声音的词?
2、这些表示声音的词我们称它们为象声词。
3、文中有哪些表示声音的词?
4、除文中外,要求说说还可以用什么表示声音?
第三篇:《借书》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护,并能按时归还。
2、能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并能使用借书和还书时的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能抓住人物的言行把借书、还书的过程说清楚。
教学难点: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注意每两幅图之间过度要自然。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本新书,你们想看吗?
(想)
2、你们想看老师的这本书,可得向我——借(生齐说)
(板书:借)
3、你准备怎么向老师借这本书呢?谁先来说一说,看老师愿不愿意把书借给你!(生说)
看来,同学们都能从老师这儿顺利地借到书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愿意把书借给他们吗?)
板书:有礼貌
(他们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啊?)
板书:请好吗
4、今天啊,明明也买了一本新书,丁丁很想看,于是,他向明明借书。那丁丁又会怎么借书,怎么还书呢?这节听说训练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看课文中四幅图,读读课后问题。
2、能说说你自己都看明白,读明白一些什么吗?
3、学生自由交流。如果你愿意向老师交流就和老师说,愿意与同学交流就和同学说。注意把话说通顺,让人能听明白。
三、逐幅看图,练习说话
(过渡:看着同学交流的兴奋劲,真想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把一幅图一幅图说清楚、明白的。愿意说给大家听吗?)
1、出示图1:你准备怎样把这幅图的意思表达明白?
A、指名说.谁有补充吗?
B、多请几个同学说。
2、出示图2:是的,丁丁也顺利地借到了书。看,回到家,他在干什么呢?
3、从这里可以看出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爱书)
(2)你能猜猜丁丁这时是怎么想的吗?
(3)请你连起来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好吗?
4、图3包好了书皮,丁丁在干什么了?
(板书:看书)
看你能用上哪些好词好句?(板书:津津有味专心致志……)
5、图4过了一个星期,丁丁把书还给了明明。还书时,丁丁会怎么说?明明又会怎么说呢?
(板书:还书)
从时间上看,丁丁还书非常按时。
四、把4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
注意图与图之间过度要自然。
1、自由说
2、指名说
五、表演《借书》
1、自由组合练习表演
2、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对话是否正确,是否有礼貌。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向别人借东西是否有礼貌?按时归还了没有?准备今后怎样做?
七、把四幅图的意思用连贯的话写下来。
第四篇:《借书》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范文模版)
姚美英
教学目标:
1、懂得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护,并能按时归还。
2、能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并能使用借书和还书时的礼貌用语。
重点和难点:连贯地说一段话,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把借书、还书的过程说清楚。
教学准备: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我们有时要向别人借东西。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出示课题,齐读。要求大家仔细看图,并且把话说正确、有顺序。]
明明买了一本故事书,丁丁想借来看。怎样学会借书呢?这节课就来学学这方面的内容。
二、逐幅看图说话。
⑴、看图1。
问:这是哪一天?(3月5日)图上画了什么?明明有本新的故事书,丁丁向明明借书时是怎么说的?(明明,这本新书借给我看看好吗?)
⑵、看图2。
问:丁丁来到什么地方?(家里)他在干什么?他在干什么?(把借来的书包上封面。)为什么要包上封面呢?明明是怎么想的?
⑶、看图3。
问:丁丁看书时怎么样?(丁丁看得很认真,也很小心,不把书弄脏。)
⑷、看图4。
问:丁丁什么时候把书还给了明明?
丁丁还书时会说些什么?(明明,这本书我看完了,现在还给你。谢谢!)
明明怎样说?(不用谢。)
三、把4幅图连起来说。
1、提示:丁丁的言行要说具体,明明的话要说得简明。
2、让学生自由准备,再指名说,老师作点播,注意用好过渡语。
3、指定几个人说,评议,说出优缺点。
四、情境表演。
1、自由组合,表演“借书”。
2、指定一组表演,评议。
3、迁徙说话训练,可表演借铅笔、借橡皮等,练习借和还时的言行。
五、总结。
1、你喜欢丁丁的哪些地方?
借了东西要爱护,要及时归还。借和还的时候要使用礼貌用语。
2、针对班级实际,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板书:
5、借书
借书 包书 看书 还书(请 谢谢)(爱护)(认真)(谢谢)
第五篇: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喜欢读书么?喜欢读什么书?读的书是自己买的还是向别人借的?你们觉得是自己买的书还是向别人借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得更仔细认真呢?有关这个问题,清代文人袁枚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论述,就是——《黄生借书说》。
二、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采用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来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多是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现代的杂文有些类似。以前我们学过的“说”有《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等
三、解题
“黄生”是姓黄的读书人,题目的意思是: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做到两个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看这些字的读音能读准么?
还有两句话的节奏需要把握:句前关联词及副词后的停顿。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也”在句中的停顿。②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在“也”后停顿,“也”就表示舒缓语气
五、疏通文义
把握读音与节奏之后,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以及工具书尝试疏通文意,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小组之间可以合作,有问题的地方做个标记,等会我们一起解决。提问: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语句翻译
六、课文赏析
理解课文意思之后,请同学们考虑,袁枚在文中要阐明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如果把此文看成一篇议论文的话,那这就是中心论点。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袁枚是如何论证这个观点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意思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真地读。换句话说就是书只有借来的才能认真地读。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作者首先列举了两种人,其中一种是借书者,另一种是藏书者。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藏书者的读书表现如何?藏书者不读书。(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接下来作者说了一句话:“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作者论述的范围由单一的书扩展到天下的物。
紧接着,作者如何写这两种人的表现?这两种人的表现有什么区别?藏必高束;借而摩玩。两相比较差别如此鲜明,藏者高高地放置起来置之不理,而借者摩玩不已爱不释手。在这里作者论述的是“物”,书也包含在“物”内,所以很恰当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如果分析论证方法是属于对比论证。)
到此为止,作者列举的都是别人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似乎还欠缺一些说服力,所以袁枚有写到了什么?袁枚自己的读书经历。袁枚用自己的读书经历来证明观点告诫黄生,这种做法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现身说法。
看来,袁枚的读书经历还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是年幼时和通籍后。年幼时的袁枚是借书者,他的表现是辄省记;通籍后的袁枚是藏书者,他的表现是蒙卷轴。两相比较,差别也是如此鲜明,袁枚以自己的读书经历证明年幼借书之时能够认真读书。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中“少时之岁月”仅仅是指袁枚么?还有黄生,袁枚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为了更加充分地证明自己的观点,袁枚还比较了自己与黄生家境与借书经历的异同。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是贫借相类,他们之间不同之处是什么呢?首先袁枚比较了自己与张氏在借书态度上的不同——公书吝书不相类。然后作者说黄生遇到了自己公书是——知幸,而自己遇到张氏吝书是——不幸,最后袁枚说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是对黄生的期望,期望他专心读书。
最后一段,作者说“为一说,使与书俱”是说袁枚写了这篇《黄生借书说》然后和黄生要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那么,袁枚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是什么呢?勉励黄生刻苦读书。所以我们要理解此文的积极意义,袁枚嘲讽的是只知道吝书而不读书的守书奴,不是讽刺博览群书、潜心研究的学者,更不是反对买书。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同学们和黄生的身份类似,都算是读书人,你们可以从《黄生借书说》中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呢?
同学们现在是初四毕业生,珍惜时光、刻苦读书是袁枚对黄生的期待,这也是老师对同学们的期待,明年同学们将要面对人生中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考,九年磨一剑,明朝亮剑时,希望同学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中考中利剑出鞘,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