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数据库菜鸟不可不看简单SQL语句小结
为了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举出的SQL语句,本文假定已经建立了一个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全文均以学生成绩的管理为例来描述。
1.在查询结果中显示列名:
a.用as关键字:select name as '姓名' from students order by age
b.直接表示:select name '姓名' from students order by age
2.精确查找:
a.用in限定范围: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native in('湖南', '四川')
b.between...and: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age between 20 and 30
c.“=”: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name = '李山'
d.like: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name like '李%'(注意查询条件中有“%”,则说明是部分匹配,而且还有先后信息在里面,即查找以“李”开头的匹配项。所以若查询有“李”的所有对象,应该命令:'%李%';若是第二个字为李,则应为'_李%'或'_李'或'_李_'。)
e.[]匹配检查符:select * from courses where cno like '[AC]%'(表示或的关系,与“in(...)”类似,而且“[]”可以表示范围,如:select * from courses where cno like '[A-C]%')
3.对于时间类型变量的处理
a.smalldatetime:直接按照字符串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例如:
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birth > = '1980-1-1' and birth <= '1980-12-31'
4.集函数
a.count()求和,如:select count(*)from students(求学生总人数)
b.avg(列)求平均,如:select avg(mark)from grades where cno=’B2’
c.max(列)和min(列),求最大与最小 5.分组group
常用于统计时,如分组查总数: selectgender,count(sno)
发表日期:2004-7-23
from students group by gender(查看男女学生各有多少)
注意:从哪种角度分组就从哪列“group by” 对于多重分组,只需将分组规则罗列。比如查询各届各专业的男女同学人数,那么分组规则有:届别(grade)、专业(mno)和性别(gender),所以有“group by grade, mno, gender”
select grade, mno, gender, count(*)from students
group by grade, mno, gender
通常group还和having联用,比如查询1门课以上不及格的学生,则按学号(sno)分类有:
selectsno,count(*)from gradeswhere mark<60 group by sno having count(*)>16.UNION联合 合并查询结果,如: 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name like ‘张%’ UNION [ALL]
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name like ‘李%’ 7.多表查询 a.内连接
selectg.sno,s.name,c.coursename
from grades g JOIN students s ON g.sno=s.sno JOIN courses c ON g.cno=c.cno(注意可以引用别名)b.外连接 b1.左连接
selectcourses.cno,max(coursename),count(sno)from courses LEFT JOIN
grades
ON
courses.cno=grades.cno
group by courses.cno
左连接特点:显示全部左边表中的所有项目,即使其中有些项中的数据未填写完全。
左外连接返回那些存在于左表而右表中却没有的行,再加上内连接的行。
b2.右连接 与左连接类似 b3.全连接
selectsno,name,major from students FULL JOIN
majors
ON
students.mno=majors.mno
两边表中的内容全部显示 c.自身连接
select
c1.cno,c1.coursename,c1.pno,c2.coursename
from courses c1,courses c2 where c1.pno=c2.cno 采用别名解决问题。d.交叉连接
selectlastname+firstname from lastname CROSS JOIN firstanme
相当于做笛卡儿积 8.嵌套查询
a.用关键字IN,如查询李山的同乡: 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native in(select native from students where name=’李山’)
b.使用关键字EXIST,比如,下面两句是等价的: 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sno in(select sno from grades where cno=’B2’)
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exists(select * from grades where
grades.sno=students.sno AND cno=’B2’)9.关于排序order
a.对于排序order,有两种方法:asc升序和desc降序
b.对于排序order,可以按照查询条件中的某项排列,而且这项可用数字表示,如:
selectsno,count(*),avg(mark)from gradesgroup by sno havingavg(mark)>85 order by 310.其他
a.对于有空格的识别名称,应该用“[]”括住。b.对于某列中没有数据的特定查询可以用null判断,如select sno,courseno from grades where mark IS NULL
c.注意区分在嵌套查询中使用的any与all的区别,any相当于逻辑运算“||”而all则相当于逻辑运算“&&”
d.注意在做否定意义的查询是小心进入陷阱: 如,没有选修‘B2’课程的学生: select students.* from students, grades wherestudents.sno=grades.sno AND grades.cno<> ’B2’
上面的查询方式是错误的,正确方式见下方: 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not exists(select * from gradeswheregrades.sno=students.sno AND cno='B2')11.关于有难度多重嵌套查询的解决思想: 如,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 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not exists(select * from courses where NOT EXISTS(select * from grades
wheresno=students.sno AND cno=courses.cno))
最外一重:从学生表中选,排除那些有课没选的。用not exist。由于讨论对象是课程,所以第二重查询从course表中找,排除那些选了课的即可。
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 教学案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网页概念并利用FrontPage软件制作简单的网页,学会建立网站的制作流程并建立一个只有文字的网页,本课是用该软件 创建以“诗文荟萃”为主题的网站,也就是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以素质教育的新理 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教材为基石,作为构建知识的桥梁,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合理的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与重组。如:导入新课时,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充分采用教材资源,使学生学会自学,并有的放矢;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作品展示,是 学生学习的一个延续,对学生学习起到一种推进的作用。
【分析教学对象】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们急于表现自己,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认真对待。对于FrontPage的知识了解不多;对网站兴趣较 大,但制作知识几乎为零。本节课给学生提出一个初步的任务:创建一网站,并制作一个简单网页,让学生体验初步的成功,这对于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初二的学生创作欲强,因此本节课中,提倡、鼓励独立完成作品,培养学生自学意识与自学能力。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应该具备的水平
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FrontPage并能应用它制作简单的网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各方面素质的一次综合评价。
【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目标(1)了解网页的概念;
(2)了解建立网站的一般流程;
(3)初识FrontPage2003并学会建立网站;(4)学习制作一个只有文字的简单网页。2.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网站的建立方法与创建简单网页的操作。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探究能力和分类汇总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建立网站、保存网页的方法。
(2)难点:网站与网页的区别,网页文件名与文件标题的区别。
【教学策略设计】
1、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采用“任务驱动”、“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创设一个板报展览的情境(创设情境),以逐个任务和问题驱动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从而了解和掌握FrontPage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本课传授给学生的学法是“问题驱动下的自主学习──分组协作学习──探究发现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倡某些问题的分组协作与自主探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 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以问题驱动,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逐个任务通过探究发现、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3、是在网络教室中完成的,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络,实现教师演示、个别指导、网上交流、作品提交及作品展示评比。在出现共性问题与个别错误时教师可以 利用网络教室软件演示和个别指导,在创作作品的同时,生生可以进行网上交流。体现教师的指导、组织作用,学生主体、探究协作地位。
【教学评价设计】 1.采用小组间竞争机制,比赛哪个小组解决问题或是完成任务的速度快与质量高,增强学生协作互助的意识。
2.最后进行作品展示,评出“速度”奖,“质量”奖,“自觉标兵”奖等几个奖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反思,增加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己梳理知识,增强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网络就像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我们就像是一条小鱼,可以畅游在信息的海洋,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以网页形式存在于网络中,但并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大家想不想在网上拥有自己家(网站)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回答: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制作网页,到底什么是网页呢?
二、问题驱动
任务一:大家打开课本P46,通过阅读解网页概念,超链接标志?看哪个小组能最先解答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2分钟)分小组讨论自己的理解„„ 小结:
1.网页使用文字、图形、声音影视等多媒体的形式表达信息,使表达的信息更加鲜活;
2.网页如同大家一样都必须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网站; 3.存在网站中的网页之间采用了链接式的方法将网页串接起来。
任务二:在我们了解网页与网站后,会有疑问:使用什么软件制作网页呢?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P45。看哪个小组成员最先完成?
学生阅读并实践„„ 小结:
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选择它,还有别的软件吗?有,如Dream weaver、网页制作软件等,课本中使用了FrontPage这个软件简单易学,并且窗口与我们使用操作系统windows都是基本一致的。任务三:有了制作软件,如何才能做好一个网站呢?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学生自读P47,总结制作网站流程。
请几位学生叙述制作网站的流程,强化“三思而行的意识”,避免盲目操作。并总结。
任务四:自学P48了解网页制作具Front page 2003。自读教材,初识软件界面。
任务五:创建“诗文荟萃”网站。教材要求将站点建在“D:诗文荟萃”,但
因机房是多个班共用,所以就要求学生先建立个人文件夹,然后再建立站点例:“F:张三诗文荟萃”。
学生自主学习P49“新建网站”,小组讨论并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师查看完成情况,完成快的学生帮助慢的同学,实现共同进步。
广播教学:我们建立网页默认名称是new_page_1.htm,但是通常使用的主页文件名是index类型,是web页。除了主页以外,其他的网 页名称大家可以自由命名(建议大家尽量使用英文或数字作为网页名,上传到网上后易于检索到,地址不易出错。)保存时有两个文件夹,_private文件夹 用来存放制作网页过程中自动生成的一些文件,请大家不要随意删除,以免影响网页的浏览效果;images文件夹用来存放网页中用到的图片文件,大家在今后 的网页中使用到的图片全保存到这个文件夹中;
任务六:制作一个只有文字的网页。看哪位同学完成的速度最快,质量最高,创作主题明确风格优美?(参照P50)
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上台边讲边演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师:广播教学,P51“小博士”。(因此内容较多,且文件名和文件标题是一难点内容)
任务七:继续添加网页,P52“做一做”、P53“动动手”。(此处老师应将用到的大篇幅文字素材及时发至学生机)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教学。
三、达标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此练习要求只有完成课堂任务的基础之上才可以做,目的是不要求学生贪多,而追求知识的精)。
四、作品提交与展示
让学生自主展示作品,并让其他同学做评价,评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老师再做出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得到进步与提高。
五、总结
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两头松中间紧,在时间的把握上可以增加一定的弹性。带着疑问使学生逐步进入到网页制作路途中来,有利于下节课内容的开展,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知识点上的衔接比较紧密,要注重学生分类汇总知识能力的培养。
本次教学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强化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景、任务分解、提出任务、探索方法、上机实践主要环节来组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进 行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的提高。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学生来讲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得到发展提高。学生作品展示是学习的 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有那些收获,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那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及时找出不足,调整学习目标,促进自身发展。
《学弈》教学案例
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袁悫颖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生字词。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在讲课文之前,先请大家看一篇笑话《跌》。
2.师:我先给大家读一遍:《跌》 一人偶仆地,方起复跌,乃曰:“早知还有一跌,不起来也罢了。”(读罢,生笑)
3.师;大家笑了,说明大家看懂了。谁能给大家翻译一下?
生:一个人走路,偶然失足跌了一跤,就自己叹气说:“早知道还要摔这一跤,刚才不爬起来就对了。”
4.师:翻译得很好。这人说:“早知还有一跌,不爬起来也罢了。”这种想法对吗?
生:这种想法不对,不能怕摔跤就不起来。做人应该不怕摔跤,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5.师: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比较一下,这篇短文有什么特点? 生:有些字与现代字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6.师:这篇短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涵着警示世人的道理。这篇文章选自《孟子·告子》。
7.介绍孟子(略)
二、读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教师范读课文。
师:朗读文言文,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本文朗读时,句中可作如下停顿:(略)
2.教师领读三遍。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学生边读边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
5.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6.找学生翻译课文。
7.同桌互相说说故事内容。
三、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生:其中一个人学“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外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他思想溜号了,一心想着有天鹅将要飞来,想拉弓射箭把它射下来。由于第二个人学习时不专心,所以效果不如第一个人。
2.师:大家从这篇课文中能总结出什么道理?
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3.师: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生:(略)
四、练习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学生读文。
2.找学生翻译课文。
3.师: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说明什么道理?
生:(略)
二、练习背诵课文
三、课外扩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1.教师出示文言文笑话《执竿入城》。
2.师:为了培养大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老师又找了两篇文言文笑话。我给大家读一下《执竿入城》。(略)(读罢,生笑)
3.师:大家笑了,说明大家看懂了。谁能给大家翻译一下?
生:鲁国有个人拿着根长长的竹竿进城,起初竖着拿,进不去城门,再横着拿,还是进不去,他再也想不出什么办法。过了一会儿,来了个老头儿,对他说:“我虽说不是圣人,但是经历的事情可多了。你怎么不用锯子把竹竿从中间截开再拿进去呢?”这人依照老头儿的话把竹竿截断了。
4.师:这个人按照老头儿的话把竹竿截断了带进城门去,你赞成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生:我不赞成他的做法。我认为这个竹竿长,竖着拿不进去,横着拿不进去,可以换个角度顺着拿进去,不必截断。
5.师:你给大家拿竹竿表演一下。(生表演)
6.师:从这则小笑话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遇到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想办法,要培养自己开放的思维方式。
7.师出示另一篇文言文笑话《上楼磨刀》。
8.师:再给大家看一篇文言文笑话《上楼磨刀》。我给大家读一下。(略)(读罢,生笑)
9.找学生翻译《上楼磨刀》。(略)
10.师:这人把骆驼拖到楼上凑近磨刀石磨刀剥皮,他这种干法,为什么受到旁
人的讥笑?你赞成这种做法吗?
11.生:因为他这样做很挨累。他没有想到有比他这种做法更好的办法。骆驼比磨刀石沉,他可以把磨刀石搬到楼下,凑近骆驼磨刀剥皮。这样会省很多劲儿,所以我不赞成他的做法。
12.师: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不止一种,我们应开动脑筋,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教师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四篇文言文,从这四篇文章中我们都悟出了一定的道理,可见我国文学艺术博大精深。
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让我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以专心致志的工作态度。以开放的思维方式,以力争更好的进取精神去学习、生活和工作,去拥抱这个多彩的世界,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所以我在导入新课时介绍一点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文提供动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备课时在《笑苑撷英》中精心挑选了三篇文言文笑话,即《跌》《执竿入城》《上楼磨刀》。这三篇笑话不但引人发笑,而且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果然在讲课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在笑过之后都从中悟出了道理,受到了启发。下课后,同学们纷纷来到我跟前,对我说:“文言文太有意思了!老师您再给我们找几篇文言文看看吧!我们太愿意学文言文了!”听了学生们的话,我知道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动脑筋,想办法,认真查找资料,深入钻研,精心设计,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生动、鲜活、有吸引力。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悟,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的理念,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课前准备:搜集地球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课文
1回顾上节课知识:出示大屏幕生字词(第一组学生汇报领读)
2、默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的内容。(地球的美丽、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的、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二)熟读课文
1、(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起读课题。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4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4)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被破坏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那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4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2 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地球在宇宙中很美丽、渺小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保护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