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实践分析

时间:2019-05-15 07:4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实践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实践分析》。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实践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实践分析

【摘要】?辑思维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语文教学启发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去学习与创造。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从校本课程、教师素养与学生兴趣方面对逻辑思维训练进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逻辑思维;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研究表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形式是思维活动的场所,思维又以语言作为工具,而语言依托于语文教学。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来看,学生的逻辑思维通常是指小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与推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逻辑思维具有有序性、系统性、抽象性与规范性特征。逻辑思维依据学生年龄及心理发育阶段的不同又可分为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与数理逻辑思维三种类型,其中形式逻辑思维是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主要目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特征来看,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主要通过口语表达与书面语表达两种形式来实现。

一、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口头语言表达教学对逻辑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口语教学中,“听”与“说”至关重要,“说”是基础,“听”是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听”与“读”捕捉与输入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再最终以“说”的形式输出,这个语言转化过程实现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亦发展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口语教学中,抓住小学生思维活跃的特征,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学内容,适当的开展演讲与辩论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演讲或辩论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并将演讲或辩论的方法与步骤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有序的组织语言,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的思路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地表达出来。语言组织与思维过程可借助巴巴拉?名托的“金字塔原理”进行解读。比如先将整体思想分为几个章节,然后将每个章节分为若干段落,最后将每个段落用合适的语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书面语言表达教学对逻辑思维的培养

“说”与“写”是语言表达的两项重要形式,“说”使用口将语言表达出来,而“写”则是用笔将语言表达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重要教学组成部分,阅读与写作是语言理解与表达诉诸书面的两种重要形式。写作一定程度上衡量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且写作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的作用。

写作的前提是语言组织,而语言组织则需要学生具备缜密、清晰的逻辑思维。从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写作需要配合阅读开展,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在具体应用中,语文教师可结合语文课文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分析,并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然后汇总学生的问题与质疑。教师以学生的质疑点切入教学,并引导学生在文本的相似观点中进行探究,然后将问题引入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问题进行思考。此外,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可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与抽象的方法等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写作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决定和制约语言的表达,因此语文教师可通过科学的写作训练来完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地调查与了解,明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规律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促进写作规范化。在写作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作文的立意与选材,确保学生作文的立意与取材符合逻辑规律,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的思考

(一)校本课程:逻辑思维训练的蓝本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校本教材逐渐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中的重点。校本教材是在统一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研发的课程,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新课程改革思想。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导向,突出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求,引入学生参与制度,建设最适合本校特征的校本教材。在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适当的开设口语交际课程,将逻辑思维知识应用于口语表达教学。具体操作上,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依次由简入繁开展访谈、谈论、辩论、演讲、演剧等教学活动。

(二)教师素养:逻辑思维训练的引擎

语文教师需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与习惯,注重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对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掌握良好,并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与培训,提升这方面的教学技能。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全面掌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并将所需要讲授的知识灵活地融入教学实践中去。

(三)学生兴趣:逻辑思维训练的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使学生通过兴趣来激发思维,进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提问意识,鼓励并重视学生提问,通过提问与交流引导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用教学热情来刺激学生的探究动机,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恰当的探究方法;再次语文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独立思考空间,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秀惠.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逻辑思维训练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3(3).(编辑:陈岑)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巧用预习稿,人人实践;把握课堂,积极实践;开放课堂,创新实践。其次,在各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开展各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课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再次,在学科渗透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实践是关键,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是关键。而我们以前的语文教学缺少的往往就是实践。应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极佳途径。那么,语文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在教育中要建立大语文观,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软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儿童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让儿童学习的双翅翕然张扬、自由飞翔。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在课前精心预设,在课堂中巧妙引导,在课后拓展延伸,努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1.巧用预习稿,人人实践

从低年段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集全体之力编制了预习稿,在学习新课之前发给学生,使学生预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自已学会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大意,提出疑难问题,查找相关资料等等。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给孩子们一个交流展示的机会,有的给大家讲述关于作者的资料,有的给大家描述作者的写作背景,有的说自己自学的收获,有的提出自己的问题,还有的向大家推荐学习生字的好办法,同学们还可以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不同的见解。虽然只有五分钟时间,但是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参与面很广,学习氛围相当浓厚,更重要的是这五分钟锻炼了学生多种语文能力:如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等等。2.把握课堂,积极实践

(1)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实践

我们可以把传统的语文课上成形式多样的课堂,比如把丰富的表演、朗诵、演讲、讨论等形式穿插进课堂,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实践。如在讲学一些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例如学了《将相和》,我就相机让学生进行“负荊请罪”的表演。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和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经历了人物内心的体验。令我惊奇的是,学生依据文本又跳出文本,跳出作者的语言。整个表演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语言,加上逼真的动作、神态,仿佛他们就是廉颇和蔺相如。

再如,对于一些写得比较优美的文章,可以进行朗诵或背诵的比赛。如《桂林山水》、《荷花》、《草原的早晨》等。这些文章文笔清新优美,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文析字、朗读背诵,不仅有美的享受、情的陶冶,而且自我表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在逐渐增强。

《赤壁之战》一文,火攻部分是学生学习时兴趣最浓厚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破常规,把小记者采访引进课堂。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周瑜、曹操、黄盖),另一名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是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如:“黄盖先生,你写信给曹操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否真要投靠曹操?”“曹丞相,你为人一向是谨慎稳重,这次却惨遭失败,你能给我们说说失败的原因吗?”一时间,问的是妙语连珠,答的是精彩纷呈,而听的则是点头称赞。学生的思维激活了,想象丰富了,课文重点迎刃而解了。课内实践活动的形式还有很多,诸如:辩论、模拟导游、模仿主持人„„我们要立足教材、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不拘一格地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2)利用好《口语交际》,进行实践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是我们培养学生语言实践的良好契机。《口语交际》除了培养学生的傾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好地交流,我们首先应该注重课前的实践。如《春天里的发现》,先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寻找春天,去真正地发现春天。《伸出我们的双手》一课,先让孩子们留意身边的人,发现他们需要帮助的地方,然后去用心地做一件好事,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亲身体验。再如《夸家乡》,课前学生们就向长辈们了解了一些家乡的情况,去一些地方看看,感受一下家乡的美。这样在课堂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另外,课堂中我们还要注重创设情境。如《夸家乡》,课堂中让学生们用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交流,有介绍,有咨询,有解答,有称赞。如《奇妙的动物世界》让学生们扮演自己了解、喜欢的小动物,举行“动物联欢会”,每人都来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互相交流。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孩子们是投入的,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言语实践,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3.开放课堂,创新实践

(1)课内延伸,开展拓展性阅读。

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应把学生学习的视野引到课本以外的世界。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向课外延伸。每周可以布置主题阅读。如课内学了《忆铁人》、《黄继光》等课文,就布置学生阅读有关英雄的故事,利用班队课组织交流。再如引导学生大量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读千古美文,做华夏赤子。利用语文活动课,进行古诗文大比拼。活动中进行诗歌教学的主题构建,开展主题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如:不同季节背写不同季节的诗,写雨的诗,写风的诗等。还可以从诗人入手,比赛谁对这位诗人写的诗背的多。

(2)超越课堂,布置实践性的作业。

布置这项作业意在让学生从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中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年段有编识字报,从无意识地认识几个字开始编,到有主题地设计。如春天的识字报,热爱家乡的识字报,介绍水果的识字报。中高年段则是比较规范的手编报。然后在班级中评比展出,每半个月一次。再如学了有关花草的课文,则布置学生到各小区走走,摘录小区草地上竖着的宣传语。为了学写广告,让学生们支搜集、摘录一些电视上、大街上的广告语,然后自己再来设计出新的广告语。学了《邮票齿孔的故事》,让他们去搜集邮票,介绍邮票,有兴趣的还开始了集邮活动。

这些实践性的作业,允许和别人合作完成,尤其是低年段,提倡和父母亲一起完成,这样,也能使父母能够更好地和孩子交流。再如我校各班的“小明星镜框”,就是搞个人专辑展出。把“小明星镜框”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从选作品到设计板面,张贴作品,展出风采,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发挥自主性,共同完成。一系列的实践作业,学生学到不少,能力提高不少,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在各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除了在语文课上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我们还开展了各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课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1.拓展教材的活动课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教材给我们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老师要善于开发教材和拓展教材,这儿的拓展指的是有效拓展,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拓展。比如上完《猫》这节课,布置学生回家拍下小动物的一些有趣照片,并为照片配上相应的文字,一句话,一段话都可以,第二天再到学校里进行交流评比。这样的拓展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与教材密切联系,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对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2.主题性活动课

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还设计了各种主题的班队活动课、演讲比赛、新闻发布会等等。比如:我校本学期举办的“课堂常规三字经”比赛,母亲节时开展的“我和妈妈的故事”摄影大赛,为贫困地区儿童捐书,“阅读经典、古诗文大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3.学生自行设计的活动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要把实践的权力交给学生。所以,让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重要内容。不过,学生自己设计活动课要经历从低年段教师扶着学生实践,到中段教师对学生实践的半扶半放,最后到高段教师放手让学生实践的过程。我校由五(3)班学生设计的“玩转悠悠球”、五(5)班学生设计的“谁是环保小卫士”、六(4)班学生设计的“百变舞会”等活动课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创设“语文化”的生活情境

语文实践能力广泛运用于一切学科中,也广泛运用于一切生活细节中,所以开展各项课外活动时,教师们给学生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班级新鲜事、读书、看报、听广播、运动会感想、谈心交流日记„„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在学科渗透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创新,把语文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1.体育课

以往的体育课,学生是行动多过语言。而且,语文和体育是两门毫不相干的课程。现在,我校的体育课不但是学生肢体展示的天堂,而且还是学生思维活动和语言展示的源泉。一场精彩的篮球赛刚刚结束,一场激烈的演说即将开始。老师给出一个题目:精彩的一瞬间。学生分小组讨论,刚才篮球场上最精彩的一瞬间是什么?通过讨论合作修改,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说。这样的体育课难道不是语文实践的源泉吗? 2.音乐课

音乐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听完一段音乐,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完《丰收》这一首歌,让学生合作演一演丰收的场面;跳完一支舞蹈,写下一首赞美的诗„„这些都是我们音乐老师在课堂中渗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3.美术课

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边朗读边想像画面,这些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的。这说明了语文和画的密切关系,所以美术课上就少不了语文实践,给画取个好题目,给画配上一首诗,给画编个小故事,办个班级小画展„„这些,都是美术和语文实践结下的不解之缘。4.数学课

《只有一个地球》中,让学生计算陆地的面积,从而更进一步体会“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明白环境保护已是迫在眉睫。

我们以语文教材为点,以各学科知识为面,以课程整合为方法,努力做到各科相互渗透,知识综合教学,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开发和人格的不断完善。

四、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活动的设计应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现象。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最有效的。

1.结合校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如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活动时,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一系列的活动。(1)学会欣赏:

学做小小摄影师,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艺术节中的闪光处,感受艺术,陶冶情操;(2)学会体验:

学做小小艺术家,在参与艺术节的活动中,积极体验艺术带来的情感;(3)学会交流:

学做小小记者,采访艺术节中涌现的小小艺术家;(4)学会感悟:

上一节以“畅谈艺术”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

再如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开展说家乡、唱家乡、画家乡、颂家乡的活动。2.结合家庭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利用一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五一劳动节”等,让学生回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可以给父母洗一次脚,烧一次饭,画一张画,唱一首歌等。或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他们当一天的妈妈、爸爸,计划一天的衣、食、住、行,再和父母进行交流,然后进行一些征文比赛。再如可指导学生在家中种植花草、养殖小动物,要在种植、养殖过程中观察 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特性,并查找相关书籍或文章,写观察日记。

3.结合社会生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可围绕专题,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深入大社会,开展感受家乡变化的参观活动、察看家乡环保情况的调查活动、体验社会文明的采访活动、了解社会用语的调查活动,并指导学生写专题报道、调查报告或建议文案,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可模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栏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社会上的焦点为人们所关注,而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存在焦点、热点问题,而这些正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一个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焦点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充当小记者,用心观察、体验社会、校园的方方面面,在相互的访谈中增长知识才干,锻炼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所用,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融合成一个整体,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三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年的数学教学,让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了粗浅的认识,本文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徐徐吹进每一位一线教师的心中。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使我知道了:“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使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课堂效率才能提高,学生才能有所收获,素质教育的任务才能真正完成,新课程的理念才能切实贯彻到课堂教学中。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呢?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三动,调动三性”(即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如: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举例“24×3”,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指导学生操作学具,促使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充分感知直观材料,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表象,直观地理解乘的顺序及“满十进位”的算法;第二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建立起来的表象进行思考,理解例题虚线框里的思维过程;第三步,脱开直观形象,让学生用竖式直接计算,并尝试概括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第四步,由教师作适当的点拨、总结,这样的教学过程,正确的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充分的展示了法则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法则的归纳、抽象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

三、培养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发展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研究教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及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所获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

四、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数学教师还应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我在讲判断平、闰年的方法时设计了一个游戏,说大、小月(说大月时,男生起立,说小月时,女生起立)当说到二月时,学生一个都不站起来,为什么呢?请同学解释不站立的原因,这一过程使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平年、闰年与二月的天数有关。填二月份天数的特征表的练习中,发现了闰年与4的关系, 弄清了4年中为什么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手段的发展方向,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现代视听媒体的优势,从图片、视频等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从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总之,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多总结,多探索,注重教学结构的设计与调节,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笔轻松优美,充满着作者的想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就有独到的优势。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完成作文,但是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们的想象力进行有效地培养和训练,具体如何进行,下文就是通过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策略。

一、重视学生细致观察,培养想象力

小学生处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尤其是写作,要将之前的口头表达转换成文字写下来,是对他们的一项新的挑战。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写作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小学生观察身边事物进行积极指导,如何认真细致的观察,需要学生们认真用眼睛、耳朵和鼻子以及身体某些部位的触感去尝试。另外,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一边进行观察一边进行想象并加入学生自己的思想感情,否则的话也不容易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例如,让学生们写一篇以《校园的月季花》为题目的作文,教师一定要先带领学生去仔细地观察学校不同角落的月季花,指导学生们从月季花的香味和姿态进行描述,帮助他们完成作文。在作文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对于形象直观的画面会更加感兴趣,因此当教师在作文课上向同学们展示一些漂亮的图片的时候更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更加利于对学生们想象力的培养。例如,作文课上教师为小学生们展示一幅卡通动物的照片,学生们自然会充满兴趣,然后老师提问学生,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动物在做什么?他们之间在谈论什么?这样一来刺激小学生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利用自身的想象为卡通动物赋予自己的思想,进而锻写作能力。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语文知识的积累上有很大的不足,这需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和学习,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够帮助学好语文知识,更是对想象力的培养。

二、加强作文修改训练,强化想象力

小学生在完成作文之后难免存在错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修改,学生就容易形成不好的写作习惯,对以后的写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们修改作文训练,这不仅是对小学生作文写作的能力培养,更是帮助他们发展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方法帮助学生对作文题目进行身体,指导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在所提供的素材中挑选适合自己写作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作文课堂教学的要求而采取相应的符合小学生作文学习规律的教学策略。当学生完成作文之后,教师也不要急着去对学生们的作文作批改,应该首先指导学生之间交换作文进行互评。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一次写作练习课上,要求是写一写体现人们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当学生写完作文之后教师将作文批改的方法交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这样可以更快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写作中凝聚了作者的想象力,当学生进行互评的时候就会用各自的想象力去思考他人的作文,因此对想象力的锻炼也十分有效。在加强作文修改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作文批改方法的教学,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写作水平。小学生在学习写作的时候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可以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当学生修改作文的时候只有按照规范的标准修改才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三、重视体会文本空白,引导想象力

在小学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肩负的任务不仅仅是将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唤醒学生脑海中沉睡的知觉表象,并指导学生对其进行加工整合,在学习语文课文之后可以通过对课文进行后续内容的补充练习来培养小学生们的想象力,加速他们的再造想象转化为创造想象。因此,文本的空白之处就应该充分发挥出作用,一篇好的文章就像是书法作品,作者的写作意图常常是需要读者用心阅读才可以体会的到。文章中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来想象的空间,在指导学生们进行月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文本空白的作用。教师运用好这些地方,对学生们的想象力进行激发,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还可以积累形成学生自己的写作材料。例如,在学习《雪孩子》的时候,文中对雪孩子是如何救出小白兔的并没有进行直接的表达,反而为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这是教师抓住机会让学生们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为这个情节进行描述,在课上让学生们轮流发言,然后课下再让学生写下来作为写作练习。再例如文章《自己去吧》中的几个句子“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在学习过程中小鸭子和小鹰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具体怎么样学习自身需要具备的本领的?文中均未详细描述,引导学生在此展开想象,对文章进行补充。这样充实课文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像这样具有极高艺术性的空白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并不少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要抓住语文学习中一切有利的教学环节。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阶段必不可少的任务,而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更需要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并且强化。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进行不断完善,充分考虑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需求,抓住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特点实现优质的作文教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丰山镇中心小学—林丹

摘要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影响着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才构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

一、在教学中引入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纲,惟权威是命,惟标准是遵,使课堂教学变为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获得标准答案为目的。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单调。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机械化。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习成为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过程成为“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获得结果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多义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感触创新,形成创新意识。如在教学《珍珠泉》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处山村的特点创设问题,让学生说说所见到的泉水有什么特点《珍珠泉》这篇课文如果让你来写你要怎样写?于是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课文没有写出泉水的味道我要把它写出来;有的说作者没有把泉水的开发设想写出来,我要把它开发成矿泉水出售,让更多的人品尝它、了解它。这样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强调语文的基础知识又延伸学生的生活知识。

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创新的“趣”。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

其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奇”。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等,以“情”制胜。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如在教学《趵突泉》这课时,在理解了泉水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这句话是不是有些夸大了?为什么?让学生去阅读、探讨、思考。这样在领悟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是有悖于文章内容的看法。这样让学生在无形中参与创新,进行创新。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新”。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把整个世界作为孩子的教科书”的意识,而摒弃“把教科书作为孩子的世界”的观念。教学中严格按照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教学内容。如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在教学总结阶段,改变以往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做法,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广告形式,让学生为五彩池或家乡的风景名胜编写广告词。

三、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需要反复尝试,深入探究。小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通过其内因的作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初步养成乐于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的精神,这样在运用中不至于一味地操练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但是以往的练习只是对知识点的单纯的操练、识记,学生的练习只是课堂知识的重现,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复现、巩固阶段,不能做出对知识点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和领悟。因此,我们要精心筛选和设计练习内容,并注意适度的深化才能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创造、创新的目的。

四、在总结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需要感到自浅谈引导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博白县博白镇第三小学刘丽萍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总结评价时,要突出做好学生有创新表现的总结评价,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对“创新”的实现者要恰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用鼓励性的语言,或热烈的掌声,或赞许的目光,使学生充分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还要根据“创新”的不同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及时给予画龙点睛般的指点,帮助他们达到成功的彼岸。对那些与创新无缘的学生,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在教学中要从他们错误的回答甚至是荒唐的回答和思维中寻找出一定的思路和新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以保护这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尊心,使其获得“我还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进取、创新的动力。总之,学生的每一点成功与进步都来之不易。小学生心中的创新之火并不是势高万丈的火焰,一旦熄灭可能毁掉学生的一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习惯,使学生坚定创造必定能成功的信念,形成爱学习、爱创新的习惯。引导学生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验,谈谈我是如何引导想象,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

一、学习寓言展开想象许多优秀的中外寓言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学习课本的寓言故事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乌鸦喝水》这则寓言故事,先让学生懂得聪明的乌鸦动脑筋想出一个好办法喝着瓶子里的水;接着问“你们能帮助乌鸦想出其他的办法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考虑问题,扩大了想象空间。学生们思维活跃,讨论热烈,争着发言,很快地就说出一些有创意的办法:乌鸦找来一支吸管,把吸管插进瓶子里,就能喝到水了;乌鸦把瓶子放倒,让水流出来;乌鸦找来一个小杯子,把水倒进杯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观察图画进行想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的一年级课本图文并茂,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充分发挥图的潜在魅力,让学生在领会图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由静到动,由形到声,想象画面外的情境,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如教《锄禾》一文,我先指导学生看农民伯伯种田这幅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图意。再让学生观察图画里的小插图,仔细观察妈妈和小男孩神态、动作,想象妈妈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话。根据妈妈和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学生有的说“:妈妈问小男孩这些饭是怎么来的?”有的说:“妈妈在给小男孩讲《锄禾》的故事。”有的说“:小男孩在背《锄禾》这首诗给妈妈听。”有的说“:小男孩告诉妈妈,农民伯伯种田很辛苦,要爱惜粮食,我长大了要设计一种机器,让农民伯伯在家里遥控种田。”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想象,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习汉字展开想象在教学生在学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把汉字变成生动的画面。如,教《小小的船》一文中的生字‘尖”,先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问“:‘小小的船’在本课是指什么呢?”学生都会说“小小的船”指的是“弯弯的月亮”。接着,询问学生“这小小的船是什么样呢?”学生都说‘:小小的船两头尖”。然后,让学生指图告诉同学们哪儿是这月亮船的“两头”,并说出两头的特征。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你们看‘尖’字,谁能看着图记住它?”“船头尖,由小到大‘;尖’字上面一个‘小’,下面一个‘大’。”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尖”字。这样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展开想象,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促使学生创造记字的方法。

四、续编故事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的结尾,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每次讲故事给学生听,可以像报语文教学论文纸上连载小说那样,讲到“且听下回分解”的地方就打住,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续编后面的故事情节。学生为此而展开丰富的想象,对可能发生的情节作出各种猜想。第二天,在讲故事前,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纷纷把自己续编的故事讲了出来。再对学生给以鼓励,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实践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实践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内容摘要】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审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自古以来,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应该成为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然而,许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我们的教师热衷于扮演......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的标志,它是对一切事物进行再造性、新颖性、独特性的思考和处理,以形成某种新形式的思......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摘 要: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具有创造性的先决条件。教师如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论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