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19-05-13 20:1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创新。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欲望和潜能,但要把潜在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浓厚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阵地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老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和愿望。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学生要和蔼可亲,风趣幽默,不盛气凌人,不居高临下,要善于诱导和启发学生,不强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承认学生每一种或深或浅的认识,只要是不绝对错误,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因为毕竟是学生自己思考所得。这样,消除了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学生智慧的火花得以迸发。

二、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个性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苏霍姆林基斯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平平,1

甚至有的科目不及格,但是在音、体、美等方面却有很高的天赋。也有的学生解题能力很强,表达能力却很差,正像人们通常说的“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来”。还有的学生记忆和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弱,一遇见计算题就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分析学生的个性,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身手、显露才华的机遇的舞台,让他们消除自卑、建立自信。如开展诗歌组、舞蹈组、绘画组、科技组等集体活动。

三、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潜在的动力,是创新萌动的火花,是创新意识的源泉。儿童在遇到不懂的事都喜欢问:是什么?为什么?可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不是由学生提出疑问,而是教师提出,学生按标准答案顺杆爬,且不注重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这就泯灭了童心,挫伤了儿童的好奇心。例如:在计算一天中,时针、分针各走了几圈时,中国学生拿起笔计算,而外国生则拿起钟表拨。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太按部就班,学生只会按框框条条去做,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使儿童的灵性、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原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新。瓦特发明蒸汽机,不就是在烧水时,受水开了气流掀起壶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启示?儿童由于知识面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在理解课文的原意后,让学生帮乌鸦想一个既可以唱歌,肉又不被狐狸骗走的方法。此问能使学生的思维大大活跃,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科学想象是发明创造的先兆,任何大的发明创造都是先有了想象,然后再通过一次次实验来验证的。小学语文中的许多课文和内容,都可以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可以让学生当诗人、科学家等。如教学古诗,就可以让学生学诗人咏诗;教学《五彩池》,可在介绍完书里讲的五彩池的形状后,让学生想象省略号后面五彩池还有哪些形状等。想象是创造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想象出大发明、大创造、大作品。我们要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甚至一些眼前看来异想天开的智慧火花,很难说这些丰富的想象不是将来发明创造的萌芽。让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想,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想象中升华。

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不惟上、不惟书”的科学精神,教学时,尽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并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大胆质疑。南宋陆九渊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生疑,思疑是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是创新学习的前提。爱因斯坦从牛顿力学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相矛盾现象出发,提出疑问,解答疑问,狭义相对论因此而诞生;瓦特因蒸气顶壶盖而生疑,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事例说明,许多发明创造的革新都起源于疑问。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创新属于个性化的创新,他们的发现、理解、顿悟、结论等相对于社会和成人,多数可能并不新颖,但对他们来说却有着特定人生价值。因此,只要学生在别人不疑处生疑,就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给予引导,让他们探索、发现。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思疑创新能

力,在教学中引导他们生疑、思疑、存疑、解疑,做到由疑由思,由思而断,追根究底,释疑求真,勇于探究解答的能力。对学生的发现、发问和解答要给予重视和保护,并多引导、多鼓励、多总结,使课堂教学形成学生提问、解答、探索的氛围,而不是教师一味的提问和满堂灌。质疑解答的问题不必都要“标准式的答案”,允许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求知识的突破和创新。如教学《司马光》一课时,可让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救出落在水缸中的小朋友?并比较是司马光的方法好还是同学们想出的办法好?让学生在争论和比较中形成良好的思疑品质和多想出疑问的创新思维意识。

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它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按照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不断的实践、摸索,并亲自“下水”一试,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涌现创新意识。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江苏省响水县周集实验学校 张明 邮编:22460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面对世纪的挑战必须更肩负着开启学生的心扉,培养创新能力的重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只有“想办法”营造出一定的创新氛围,才能使学生进入到积极、兴奋的状态,让他们在这种氛围中进行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1、师生和谐交流,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要与学生构筑起合作、友爱、民主的新型关系,要把激情和爱心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气氛的和谐。使他们放松自我,提升他们创新意识的可能性。

2、学生和谐交流,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处于平等,和谐的关系,能促进相互交流、合作、补充、互帮助的良好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当学生之间处于平等、和谐的关系时。相互在情感上会更融洽,心里上会更沟通,会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能更大限度去自由讨论、相互质疑,有更多机会去实践、创新。他们的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培养。

3、科学给予评价,激发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倡让学生畅想、畅言。创设让学生进行任想象驰骋,任感情激荡,任思路纵横的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潜质,激发他们的灵感。恰当科学地评价能收到开发学生智力,激发他们创造才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表扬学生,务必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要尽可能的对学生给予了鼓励和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艺术利用教材,激发创新意识

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和利用教材,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研读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拓宽教材,变让学生记答案,词语解释、段落分析等传统方式为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并独立地解决问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把他们引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的大舞台。变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陈旧的教育形式为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挖掘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语文教材中内容既有巧夺天工的构思,又传承着人类的聪明与机智。故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细节,为学生提供思维机会,为他们创造思维情境,也为学生创造思维活动架构了舞台。首先要推敲课题,启发思维。其次要掌握借题发挥去拓宽学生思维。要启发学生去分析、思考、理解、感悟,或再创造,甚至能找出文章的不足,还能举一反三,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3、联系实际,诱发学生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材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通过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阅读激发学生思维。在教学探求中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在经过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改善他们的思维空间认识能力,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潜心设计创新的活动,让学生善于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就要潜心设计创新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创新,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1、创新活动形式,启发创新意识:语文教学贵在创意。语文课文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再创造的机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经常开展“阅读能手”、“成语接龙”、“我是文学通”等具体活动。这样,既巩固了教材内容,又锻炼了能力,长期这样训练学生会思维更加活跃。

2、创新活动内容,激发创新意识:小学语文课文基本是以故事为主,有具体故事情节,在学中在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后,可以对课文进行编导加工,用课本剧的形式来进行演绎,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和幻想,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储备的基础上,培养其创造想象能力。这些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而且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

3、创新评价方法,诱发创新意识:创新教育,要创新评价方法,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不追求答案的惟一性,注重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设计灵活多变的考核方法,来检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希望得到认可。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对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想法要要给予客观评价。科学鼓励性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提高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要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采取有效的创新教学策略,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把握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搭建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教学平台,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在学生幼稚的心灵中,播下创新精神的种子,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现在,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良好探究氛围中激发创新热情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常常有几种划分段落的方法;一段文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它的涵义;一句话甚至一个词,都可以因为语言环境的不同而表达不同意思……这些都是由于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对文章理解的多重性。因此,应该允许学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表达的方法。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感悟,教师就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对那些敢于对文章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应该给予尊重、鼓励,同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怀。可能学生的谈论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甚至是违反规律的,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及时给予启迪,甚至利用课余时间加以重点指导。不要因为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参》,教师就加以否认、抹杀,甚至训斥,使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被扼杀在“土壤的深处”。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后,我提出了总结性的问题:“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自己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多学生说自己喜欢的是蔺相如、廉颇,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有一位女同学却怯生生地说她欣赏的是秦王。这个与众不同的答案,立即引来同学们的反对。这时,那位本就不够自信的女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我捕捉到这一细节,便马上示意大家安静:耐心听完那位女同学的解释后再作定论。那女同学小声地说是因为课文中写“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她认为国家会最强,一定要国王领导有方才行,所以她欣赏能力强的秦王。我听后,先肯定了那位女同学读书细心,说话有根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这使她眼里闪现出一丝自信与自豪的光彩。我便顺势鼓励她课外搜集更多有关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果然,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那位女同学信心百倍,找到了许多令其他同学心服口服的材料。从此,她的学习欲望、创新意识也随之增强。

其次,许多教师担心学生不懂,或因怕学生启而不发,使教学时间不够,进而代替学生分析问题,把答案强加于学生,占用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思维的空间,这无异于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继而使学生丧失了自信心。

所以,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有自己思维的空间、时间,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怀。只有“改良了教育这片土壤”,学生感受到学习上可以与老师平等地探讨问题,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才能在无形中培养其学习的信心,孕育出创新之花的种子。

二、在参与求异探索中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是对话的教学,学生在教学中的感悟是多元的,教师应当针对这一点,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求异探索,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具体的引导过程就是依据一定的知识或实事求是得出某一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也可以设想出不同于传统的答案,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或主张。求异探索不仅可以克服思维定势,还可以从中获得新知。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营造一个宽松平和的氛围,使学生在这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表述,表达不同见解。

大家知道,讨论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能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再加上教师的语言运用,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当需要学生对某一问题或事物发表意见时,我常常用平和亲切、带着鼓励的语气,启发学生尽量说出让人信服的理由。当学生发表意见后,又启发同学评论谁说得好,好在哪里?能提出不同的修改方案吗? 另外,还可以启迪学生站在反面的角度,寻找其弱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述、批驳。这样,在课堂上争一争是非,论一论长短,找一找弱点,久而久之,求异思维就会根植于学生的思维之中,形成可贵的创新意识。

三、在展开丰富想象中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教学,而在教学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教学策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想象是人脑以原有的表象或经验为前提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少年儿童具有奇特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少年儿童这一特征,创造出一个激发学生乐于想象的思维空间,有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我有意提出:假如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我们国家,她生活会怎么样呢?创造了一个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有的说,在我们国家里,这位小女孩爸爸和妈妈一定会很疼爱她,会像我们一样能上学,过上幸福的生活;有的说,即使小女孩没有父母,我们社会也会伸出友谊之手,把她送到希望小学学习;有的说,也许这位小女孩在家里,常常会撒娇,吵着爸爸妈妈要买这要买那……一番番的发言,一种种的想象,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表现。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凭借某种事物,引导学生去描述事物的形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让学生根据这一现象进行描述。一位学生就写这样一段话:望着老师在黑板画一个圆,这时我仿佛看到一位工艺精湛的师傅手里团着面,正制作一个精美的月饼,那月饼似乎寄托着他的无限希望――家庭团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我仿佛又看到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霎时间,发出耀眼的光辉,啊,祖国的建设如这初升的太阳,蒸蒸日上……

这样,以静为动,以物引想,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太空中遨游,这不正是在打开一扇扇通向创新之园的大门吗?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各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好地为祖国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诏安县白洋中心阳山小学 福建】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永城市第七小学王雪真

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与众不同或标新立异的表现,在深入理解、领会前人智慧精华的基础上,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假设,敢于尝试,敢于实践,不盲目崇拜,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要求学生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发现就是创新。尽管他们发现的是前人早已发现的,但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建立在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上的,所发现的就是新的成果。

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教师的引导密切相关,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创造性的应用教学策略,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氛围,在活动中求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创设恰当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相当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观念 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估者,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双边互动活动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生观。教师不要把学生当作“录音机”或者“容

器”实行灌、挤、压,而要相信学生是会思考、会自学、会创新的群体来进行疏、导、引。教师要淡化权威角色,强化指导功能,由管束走向指导。教师不要经常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要求学生言听计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教师只能把自己当作指导、启发、激励学生学习、求知、创新的引路人。

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建立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过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和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要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建构多变活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之间要坦诚相见、感情沟通、智慧碰撞,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语文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掌握现代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理念,并且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自如、游刃有余,才能摆脱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以避免在教学中面对新的科学知识、新的教育手段捉襟见肘、无法适应的尴尬局面。

二、注重启发 调动创造性思维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把他们的创造力诱导出来。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应,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规律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能产出新颖的、前所未见的成果。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中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因此,教学中“授人一鱼”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变换角度,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识,创设思考、讨论的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提出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提出质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力。

启发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运用直观启发方法,加强示范效应,引入学生抢答,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运用设疑启发法,将设计的疑难问题发掘深化,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运用比较启发法,抓住比较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运用情境启发法,抓住关键环节,不断转变问题的情境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运用类推启发法,借助于已知的熟悉对象达到对未知对象的某种理解和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以上各种灵活多样的启发方法,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培养人格 激发创新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许多教师总是仅仅乐道于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述,教师单方面只管把知识讲下来,却不管听讲者的接受效果怎样,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我把该讲的都讲了,至于你学没学到就不管我的事了。这种认识,不光是教学问题,更是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问题。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渐渐地养成学生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创造性脑力劳动习惯的养成,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现在许多教育家呼吁课堂教学“民主”,其核心就是解放学生,把学生从受支配的地位解放为支配地位,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不再是书本的奴隶。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的重要动力,创造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就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四、热情鼓励 树立创新信心

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长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的行为表示明确的赞赏,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他们成功的希望。

在语文教学中,能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关键一环,许多学生习惯了旧有的教学模式,习惯了旧有的思维习惯,对于创新有一种知难而退的心里,认为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样就会抑制了自己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再去伪存真,让学生明白其实创新就是个人的一种独到见解,并非“难于上青天”。教师要鼓励学生言他人之未言,并给予充分肯定。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长期不断的实施,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必将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恰当的创设成功情境,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学习的成功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喜悦和满足,增强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学生获得成功时要适当加以肯定、赞许、鼓励,就能充分激发起学生更大的求知欲。总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思考、多创新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到培养,教

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之花就能在语文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第五篇: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培养创造性人才尤为重要。小学美术作为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其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六方面入手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一二,以期为广大美术教师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兴趣 评价 想象 观察

不断地创新是人类活动的本质特征,也是人智慧和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21世纪是不断创新的时代,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了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特殊使命,而美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独特的功效。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诱发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因为好奇而对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并刨根问底、追根究底,积极思考事物的奥妙之处,对事物进行认真观察,从而发现其中的奇异。美术教学中,教师就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多种激趣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创新机会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研究者,小学生的心里对这种需要更加强烈,教师应围绕学生这一需要,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就时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和天地。比如开展“我给校园化化妆”活动,让学生用画笔美化校园环境,他们可以尽情地在黑板、墙壁上画出美丽的图画。学生在活动中个个兴高采烈地大显身手,施展自己的才能,无拘无束地用画笔创造美、展现美。这样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创新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重点,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积极思维,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但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了,而是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必须服务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帮助、引导学生发挥其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以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

我在上美术课时,从不以师者自居,而是放下教师的架子,把师生关系变为朋友关系,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不会感到拘谨或害怕,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个性。如在给学生示范绘画时,我不会要求学生跟着我一笔一笔地画,也不会要求学生画出来的和我画的一模一样,而是鼓励学生创新,我会对他们的创新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并把他们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看。这样,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心情自然会非常好,他们的思维就会很活跃,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想象是一种高级而又复杂的认知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它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极好办法。想象力是否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可以这样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不能用过多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去作画,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抹杀他们的创造思维。我在教学时,会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学生离奇的想象,还会给予理解并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地进行艺术创造。而事实也证明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进行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励性评价”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于学生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让学生产生欲望和动力。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表扬和鼓励,小学生也不例外,无论其品质如何、成绩怎样,他们无一不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是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人们心灵的深处。”所以我在教学时,特别注意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优势,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上,我不仅会对绘画好的学生竖竖大拇指、鼓鼓掌,也会对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拍拍他们的肩膀或是摸摸他们的头,以激励学生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重视观察,开阔学生的创作视野

马蒂斯指出:“创造原始于观看,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观察是创造的前提,如果一个作家没有对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就不可能写出优秀的著作,而若艺术家没有经过细致的观察,就不能创造出好的艺术。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蕴藏的美是无穷的,它是天然的美术课堂,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其情操,还能让学生增长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还应该注意引导小学生养成在现实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习惯,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独立完成作品。此外,教师也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观察方面的作业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掌握所观察事物的特征,进而创作出一幅幅佳作来。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人才观念的更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将成为检验学校教育教学成败的关健。而美术作为培养创新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就更应该发挥其独特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尤少锦.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1(12).[2]滕云阁.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3]孙传云.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林区教学,2010(2).[4]江丽华.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2).[5]刘群.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9(18).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白水镇座棚小学顾小燕 新的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大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蔡兆宁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陈......

    浅谈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小学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

    谈谈数学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鲜渡第一中心学校邓林经济转型时期的来临需要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人才来源于教育。但遗憾的是,在以应试为目的的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所谓人......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经过实践,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了培养学生创......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解题思路保守,不重视记录 数学教学中,思维模式保守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大敌。而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这种保守的思维模式却......

    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荐]

    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纵观历史,还是横阅当今,民族之间或国家之间的所有进步与落后的差异,都是由创新所致,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及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

    浅谈科学课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科学课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