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版六上音乐教案第2单元
第二单元
美丽的草原(第4课)
教学内容:
唱歌《美丽的夏牧场》 音乐知识:骨干音 教学目标:
知识:学唱《美丽的夏牧场》歌谱;学会准确且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能力:了解与哈萨克族相关的音乐文化。
情感:了解什么是骨干音,并找出歌曲的骨干音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介绍哈萨克族乐器时,既可出示乐器图片,也可在出示图片时出示相应音响,加深学生印象。引导学生在仔细聆听的同时,再适时加入模仿冬不拉和手鼓演奏节奏的活动。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音响
我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的民歌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请你仔细聆听,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介绍新疆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冬不拉和手鼓演奏姿势及节奏:
二、新歌教学
1、学唱曲谱
教师出示《美丽的夏牧场》曲谱,学生自主哼唱曲谱,找出骨干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曲谱中出现次数较多、位置较重要的音有哪些?
出现的次数较多,并且所处的位置较重要,我们把这样的音称之为“骨干音”。学生随琴哼唱曲谱,感受旋律特点。
你能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吗?哪一句最抒情呢?请你用图形谱表现歌曲旋律的结构特点。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曲谱中的“连音线”。
2、填词演唱
(1)学生朗读歌词。
(2)教师讲解歌词中阿肯的含义:阿肯是哈萨克族民间歌手的通称,他们一般都采用自弹自唱的方式进行表演。(3)学生随钢琴伴奏填词演唱。(4)教师范唱第三乐句。(5)教师和学生合作演唱。(6)教师引导学生中速演唱。(7)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演唱。
两次演唱速度不同,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
三、参与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1、加入打击乐器
2、创编舞蹈动作
3、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
四、拓展
欣赏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教学反思:
第5课
教学内容:
欣赏《赛马》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认识民族乐器二胡,了解其音色、技法等特点,充分感知优秀的民族音乐及其艺术魅力。
能力:从节奏、力度、旋律变化等音乐要素入手,和学生一起充分感受乐曲表现的草原赛马的热烈、欢腾的气氛;能够跟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锻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表现音乐的艺术素养。
情感:通过不同版本《赛马》的欣赏,引领学生开拓艺术视野,增强他们对音乐表现力的认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天堂》创设气氛,直奔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蒙古族歌曲——《天堂》,学生随之进入教室,感受蒙古族长调的 风格。
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天堂》)这首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的特
点?(蒙古族)
让我们一同走进蒙古族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也再次走近他们的音乐。
二、导入
蒙古族有一个传统节日叫“那达慕大会”,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那达慕大会”上有哪些活动?听到熟悉的歌曲时可以跟着歌曲唱一唱。(播放那达慕盛会图片集锦,伴奏音乐使用《那达慕之歌》)
三、完整聆听乐曲
1、初次完整聆听
把你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哼唱出来或者把你想象到的内容用动作模仿出来!(学生即兴表现)
作曲家根据内蒙古民歌的曲调素材创作了这首二胡独奏曲——《赛马》。(教师简介乐曲《赛马》)
2、二次聆听
请大家注意乐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快速;奔放、热烈、欢快地)演奏乐器是什么?(二胡)
教师出示二胡图片,介绍其构造:琴头、琴杆、琴筒、琴轴、千斤线、弓。
3、再次聆听
民族乐器二胡有丰富的演奏技巧,不同的演奏技巧会带来不同的音响效果,请大家观看闵惠芬演奏的《赛马》,模仿观察其中不同的演奏技巧。(学生模仿动作,教师简介二胡的演奏技巧。)
四、分段聆听
1、聆听第一乐段
你能说一说音乐表现的是怎样的场面吗?(赛马开始,热闹、欢腾的场面。)音乐以坚定有力的强音“LA”奏出,还有急促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张弛之间刻画了群马像离弦之箭飞奔而去的沸腾场面。
请跟音乐哼唱一遍主题。
2、聆听第二乐段
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比较,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吗?(悠扬、舒展)主题乐句一共反复了几次?每次主题乐句出现,你感受到的画面分别是怎样的?
3、聆听第三乐段
本乐段与第几乐段相似?(第一乐段)两个乐段对比给你怎样的感受?(第三乐段情绪更加激烈,结尾时节奏密集,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了比赛关键的冲刺时刻。)
《赛马》是一首再现三段体的乐曲,第一乐段紧张激烈,第二乐段悠扬舒展,第三乐段再现第一乐段,显得更加激烈紧张。
五、拓展欣赏
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蒙古族的代表性民族乐器又是什么呢?(马头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听听它独特的音色。(播放马头琴齐奏曲《赛马》)教学反思:
第6课
教学内容:
欣赏《天堂》《金杯》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欣赏歌曲,了解蒙古族长调、短调歌曲的音乐特点,能够分辨长调和短调。能力:通过欣赏歌曲,启发学生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欣赏马头琴版的《天堂》,通过同一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导入本课的教学,既有铺垫,又有过渡,自然导入本课的教学。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1、听到音乐,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场景?
2、演奏乐器是什么?
二、教师播放内蒙古草原和马头琴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草原的了解。再听乐曲,感受乐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三、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创作的呢? 学生欣赏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教师介绍腾格尔并提问:歌曲的情绪从头至尾有没有变化?
四、学生集体哼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五、歌曲的情感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来体现的?(节奏、力度、音区等。)
六、欣赏《金杯》
腾格尔用他独特的风格演绎了《天堂》。在内蒙古草原上,蒙古族民歌浩如烟海。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不同风格的蒙古族民歌。
1、初听《金杯》。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体验,你仿佛看到怎样的场
面?
2、教师简介蒙古族风俗性宴歌。
3、复听歌曲,请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节奏鲜明规整,中速稍快。)
4、学生随歌曲哼唱,体验歌曲的速度、情绪。
5、教师介绍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特点。(1)根据长调和短调的特点,请学生分析《金杯》属于长调还是短调?(2)再听两个音乐片段:《嘎达梅林》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判断
它们分别是长调还是短调?
七、拓展
蒙古族的民歌优美动听,蒙古族的舞蹈同样能让人沉醉其中。欣赏蒙古族舞蹈视频。
教学反思:
第二篇:六上音乐教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明确新学期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2、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暑假生活,提出新的希望。
3、学习本学期必唱歌曲。教学重点、难点
1、唱好本学期的必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
2、要求人人备唱。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气息训练,重温基本发声技巧
3、发声练习
4、必唱歌曲复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要求:雄壮地、坚定有力地、进行曲风格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队歌》要求: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进行曲风格 勤奋学习,珍惜时光——《校歌》要求: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进行曲风格
第一单元
七彩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中所产生的影响: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2、在学唱歌曲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通过朝气蓬勃的演唱和跳热情友好的集体舞。抒发自己热爱世界和平,渴望与异国人民建立友谊的美好情感。
3、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到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教材分析:
《唱着、跳着走近你》这是一首欢快、跳跃的二声部合唱歌曲,紧密地节奏型和切分音的使用,使歌曲充满朝气,富有现代感。歌曲是三段体结构。第一乐段有四个乐句,旋律节奏规整,有八分音符,切分节奏及休止符组成,每句的最后一小节虽是两拍休止,却具有动感,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演唱时学生可随着自身所感动的韵律拍出节奏,以表达感情,烘托气氛。
《手拉手,地球村》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少儿合唱歌曲。歌曲为四三拍,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短促,跳跃的旋律和第二乐段舒展,优美的旋律形式,鲜明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少年儿童保护家园,建设家园,要把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打扮得更加美丽漂亮的可爱形象。第一乐段的齐唱,第二部分的合唱以三度和声为主,和谐流畅,演唱起来比较容易掌握。教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气息训练,发声练习
3、欣赏《迎宾曲》——了解乐曲背景“广交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迎接各方客人时放的音乐,具有代表性或象征意义的音乐。要求先让学生听几段熟悉的具有代表性或象征意义的音乐主题。如《樱花》、《茉莉花》《太阳岛上》以及不同国家的国歌等。之后再听《迎宾曲》感受并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心情,明朗流畅的旋律,跳跃欢快的节奏,在高音区“朋友朋友”热情洋溢地倾吐了发自内心的对于友谊的期盼和珍重。可轻声跟唱热情奔放的旋律(可用“啦”轻唱)
4、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趣,表现的是“改革开放的广州欢迎您”的主题。看一看:书上插图广州交易会热闹的场面,人们喜悦的目光,用高兴的愉悦的心情哼唱旋律。唱一唱:注意顿音记号,连音线,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5、拓展延伸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版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曲,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教学后记:通过欣赏,认识到音乐是无国界的,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是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沟通的“七彩桥”,用美妙的歌声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巩固复习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4、听《中国花鼓》、《丝绸之路》——1923年克莱斯勒到东方演出,先后访问了中国、日本、朝鲜异国的文化给他留下深刻影象,创作了小提琴独奏曲《中国花鼓》乐曲一开始,钢琴就在低音区不断奏出空五度音,节奏平稳有力,模仿花鼓的敲击动作,小提琴随之进入的主题采用无声音阶并带有东方风格
要求:通过“听一听,连一连”练习,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5、《丝绸之路》——日本,电子合成器。全曲主题不断地重复,发展,加之合成器不断变幻的音色,乐曲显得悠远,唯没美和神秘,令人对那远古文明之旅充满了遐想
要求:让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等。
5、集体舞
教学后记: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华民族音乐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第三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巩固歌曲,复习歌表演
4、先朗诵再听《送别》范唱:说说歌词的意境——前半段写景: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等都是离人眼中所见,景物依旧,人在离别时,听起来就倍感凄凉,后半段以“今宵别梦寒”,“惟有别离多”表现了对人生离别的无奈。
5、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欢快、热情 再听:学生加上击掌,增添歌曲的热烈气氛 朗读加击掌(难节奏的地方重点练习)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分组练习
一起唱第二段歌词,结合录音范唱巩固歌曲的演唱
6、拓展
了解学堂乐歌,它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他们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歌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这可以说是它们的特点之一。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丝竹流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能从音乐中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
2、在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外婆桥》《姑苏风光》时能较准确地表现出八三拍,四三拍等节拍的特点。在演唱过程中准确地把握歌曲中休止符,一字多音,附点节奏节奏等难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3、能积极,有序地参与音乐表演,表演大胆,投入 教材分析:
《外婆桥》是一首富有浓郁江南水乡风味及生活情趣的童谣歌曲。特别是“摇阿摇,摇到外婆桥”的歌词,在民间广泛流传歌曲采用回旋曲式,围绕“童谣”乐段,多次插入其他具有对比成分的乐段,轻松,诙谐的歌声把外婆家过去和现在的一草一木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感受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孩子们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水乡歌儿多》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八三拍小调,使全曲具有小船摇曳的 动感。学唱时应准确把握曲中的休止符,并注意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村词“哟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水乡特色和生活气息。教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1、动一动
学生随着歌曲伴奏音乐《水乡歌儿多》,与教师一起律动进教室。
2、看一看
播放江南水乡风光片,学生边听歌曲《太糊美》边看画面
3、猜一猜
片中画面你熟悉吗
4、你能描述片中城市的风光特点吗?诗人就曾这样赞美江南美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亿江南?
5、唱一唱
听录音:学生可跟着音乐哼唱旋律,边随音乐律动。说说此时水乡孩子的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歌词,感受歌词所描述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泛舟湖面,感受捕鱼网虾的快乐。
学唱歌曲——听范唱,指导学生听辩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轻声跟唱 让学生反复听,感受中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歌曲
歌曲处理: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 歌表演,结合歌曲,将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1、在山清水锈的江南,还回荡着如绵绵江南雨的丝竹音乐,它轻巧,明朗欢快,活泼听民乐合奏《欢乐歌》——能用颜色来表现乐曲的情绪吗?学生讨论后各抒几见,学生可分“丝”与“竹”两组,边听乐曲,边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动作。完成书上作业。
2、小结:水乡是美的,生长在水乡的儿童是幸福的,让我们再次用美妙的声音来歌唱美好的新生活。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轻声哼唱《水乡歌儿多》
3、听《小巷风韵》——歌曲以苏州评弹的曲调为基础,并插以短小具有苏州评弹典型特点的间奏,从而赋予歌曲浓郁的江南韵味。歌词以白描的手法,细致地勾勒出江南古城粉墙黛瓦,垂柳轻舟的秀美画卷。
初听,感受苏州评弹典型特点,赋予歌曲浓郁的江南韵味 复听,了解三弦,琵琶的构造,性能
再听,学生可模仿三弦的演奏姿势,女同学模仿琵琶的演奏姿势,体会说唱结合,唱奏演集于一身的特色。
4、听《外婆桥》并学唱歌曲
由《摇啊摇》的童谣导入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跨我是好宝宝,又有团子又有糕”
听歌曲录音,哪些地方出现了你熟悉的童谣? 再听,歌曲的演唱形式,了度,速度有哪些变化 按自己喜爱的方式唱一唱歌中的“童谣”
分组练唱并编动作,结合录音熟练地演唱,表演
第三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歌曲《水乡歌儿多》,《外婆桥》
4、学唱《姑苏风光》——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十二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九连环”原指有九个套曲。经整理的这一套曲共有六段“码 头调”又称“剪定花”调,是整套曲的序引,曲调委婉动人,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俗语赞美苏州的风光。听录音,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 再听,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分组练唱
5、视唱
江苏民歌《萧》 曲谱略见书
分组,个别练唱,能熟练唱谱
第二单元
友邻多佳音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歌唱、律动、吹奏、创造等音乐活动中,接触朝鲜、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洲国家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借助音乐领略亚洲各地的人文风情。
2、学生在分析、讨论、表现等实践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表现自己对邻国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在鉴赏亚洲音乐时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3、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乐曲的主题,体会他们各自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点,能演唱、吹奏其中的部分歌曲和乐曲的旋律。教材分析
《清津浦船歌》这是一首朝鲜东北部咸镜北道地区的民歌。该地区东邻日本海,水产业很发达,是个不冻港和渔业基地。自古以来,当地渔民唱着各种渔民号子出海捕鱼,有装网上船的装网歌,有与水上作业有关的行船歌、划浆歌、撒网歌、拉网歌等,还有属于远洋号子的远捕归帆歌以及庆丰收的风竹谣等。朝鲜的船歌也是与行船、捕鱼有关的歌曲体裁。
《故乡恋情》在佛教徒占国民比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千佛之国”泰国,其音乐显著的风格特点就是沉着稳健、祥和安定。我们可以从这首由著名音乐人陈小奇填词的泰国歌曲中感受泰国歌曲的沉稳与安详。歌曲表达了远方游子对故乡的绵绵思绪,就像一幅淡雅而略带朦胧的山水画,但引出的却是对故乡激情、奔放、真挚、深情的呼唤与倾诉。教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由复习歌曲《樱花》导入
听女声独唱《樱花谣》——樱花是日本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富士山一样,被视为日本民族的象征,每年3月15日,是日本樱花盛开的时节,这时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观赏,日本有许多赞赏樱花的歌,最为世界人民所熟悉的是《樱花谣》 初听:歌曲的旋律舒展,优美富有浓郁的日本民歌色彩,让学生讲一讲日本的风光(富士山)(盛开的樱花)等
补充欣赏用日本筝演奏的这首乐曲
4、学唱《清津浦船歌》
听范唱
感受歌曲八六拍的韵律,以及朝鲜渔民行船,渔民劳动的生动形象,了解最富有代表性的乐器——伽耶琴与长鼓作伴奏,朝鲜舞蹈和服饰 再听
学生用音哼唱,注意难的节奏 分段学唱歌词,分组练唱 结合录音巩固歌曲演唱
学生模仿有特点的朝鲜舞蹈动作,体验朝鲜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的特点 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后记:通过歌曲的学唱,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盛开的樱花和美丽的富士山,日本人民的文明礼仪等。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歌曲
4、听《佳美兰》(印泥民间音乐)——这个词是爪哇语,原意为“用手操作”,“敲击”。现在既指以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也指由它演奏的音乐 了解有关印尼的风土人情和音乐生活 听佳美兰乐队的演奏,你对作品中哪几件乐器的音乐有印象,在打击乐器中找出类似的音色 选择一些打击乐器,大家轮流当指挥,任意组合声部演奏,也可以加入人声。
5、学唱《故乡恋情》《我的 小花园》
以思念故乡为题,谈话导入,朗读歌词,体味游子对故乡的思恋听范唱 再听,学生用音随音乐缓慢哼唱,表现思念之情
跟音乐拍歌曲富有特色的节奏,跟琴学唱 歌曲,唱准每句的开头的弱起 结合录音巩固歌曲演唱
尝试用碰铃为歌曲伴奏,在歌曲的第二乐段“故乡,故乡”处,设计另外种伴奏型,表现歌曲较为激动的情绪。
第三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巩固前面学过的歌曲
4、听《脚铃舞曲》(孟加拉民间音乐)——孟加拉国 有“歌舞之”想的美称,就象文化方面与印度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那样,孟加拉国音乐,舞蹈也继承着古老音乐舞蹈的传统“脚铃舞”就来自印度传统舞蹈四大流派之一的“卡塔克舞”、再听,学生跟音乐一起动起来
5、唱《我的小花园》
欣赏“千岛之国”的迷人的风光,再听歌曲 通过听唱与视唱,感受曲调的模仿与变化 轻声跟唱,结合录音跟唱歌曲 学唱《哈罗,哈罗》
听 范唱
感知歌曲的欢快活泼
拍击节奏,跟着音乐拍 唱熟歌词后再加入击掌
有感情地歌唱,用歌声与乐器的合作,表现马来西亚人民在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模仿热情好客的印度尼西亚人,在歌曲中色块处加入“哈罗,哈罗”“我的朋友”的邀请声。
教学后记:了解到我们的友好邻邦——日本,朝鲜,泰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马来西亚等大家都是亚洲人,他们绚丽,迷人,独特的风情画卷感受其“真”的神韵,“美”的风采。
第三单元
北国豪情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再现北方民歌的特点与豪情。
2、通过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面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 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
4、能熟练地唱准几个变化音,通过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识,达到声部间的和谐统一,气息,力度的一致。教材分析
《掏洋芋》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表现了农民丰收时候的喜悦心情。歌曲中演唱和念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歌曲充满生活气息。
《对花》 原为河北省流传的一首民歌,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在生产劳动中的愉快心情,村词极具地方特色,增添歌曲的 欢快气氛。
《唱得幸福落满坡》这是一首农民作曲家史掌元于1959年根据陕西民歌改编的歌曲,歌曲反映了建国十年农村的变化。旋律流畅,自然,演唱要注意唱出新农民幸福和赞美的心声。教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3、师生问好
4、发声练习
5、听《跑旱船》——先了解跑旱船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听赏时,注意歌曲中滑音,任意延长音以及衬词的运用。
听后谈谈那些因素决定歌曲的独特风格节奏与内容讲述性很强,很贴切,衬词句显示了边歌边舞的活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间歌舞诙谐逗趣的特征。
模拟欢庆的场面,让学生用秧歌舞的简单步伐跟着表演,以增添欢乐的气氛,让学生在表演活动中反复听赏这首歌。
4、学唱,《对花》
听范唱
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在生产劳动中的愉快心情,衬词极具地方特色,增添歌曲的欢乐气氛。再听 在演唱中带说,表现聪明机智。师生问答练唱,男,女问答,熟练歌曲 可让学生根据季节的变化创编新的歌词,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在一问一答中强化对歌曲情绪的体验。
教学后记:通过欣赏,了解民歌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是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式和发展而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其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对花》
4、听《山村来了售货员》—— 乐曲分为:赶路,呦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等部分,每个标题都提示了该乐段所要表达的内容,描写了山村售货员购货的欢闹情景。初听,总体了解乐曲欢快的情绪
复听,乐曲有三个段落,三段旋律中节奏的变化给你带来怎样的想象 再听,学生可进行模仿表演
6、唱《唱得幸福落满坡》
范唱,让学生感受农民收获时的喜悦心情 再听,学生轻声用音跟唱旋律
分段学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连线的演唱 结合录音范唱,熟练歌曲演唱 分组巩固歌曲
教学后记:通过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了解到唢呐音色,演奏技巧山村售货,购货的欢闹情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购货山民的角色,用动作,表情再现山村售货员的形象,一堂课气氛活跃。
第三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听《蓝花花》〈掏洋芋〉——蓝花花以甜美流畅,开阔悠扬的信天游曲调咏唱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
初听,让学生了解全曲采用了叙事的手法,分节歌的形式,口语化的歌词舒缓自由的节奏,较为成功地塑造了蓝花花勇于冲破封建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由的叛逆形象。复听,学生哼唱歌曲的旋律,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情绪。对比女声独唱和钢琴独奏两种艺术表演形式,体会不同艺术表演形式在表现同一题材时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掏洋芋>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表现了农民丰收时候的喜悦心情,歌曲中演唱和念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歌曲充满生活气息.学生听熟后,以小组为单位跟着音乐进行念唱合练,并模拟掏洋芋作边唱边表演,体验念唱合作的乐趣,体验劳动 带来的快乐.7、学唱〈革命将士出征歌〉
听,感受歌曲威武雄壮地行进速度,要求表现出抗日军民夺取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用摸唱法学唱歌曲,分段了解歌词,表现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抗敌救国的豪情。
结合录音练唱歌词,分组练唱。
教学后记:通过歌曲学唱,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后,西北农村的变化,了解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抗敌救国的豪情。
第六单元
连绵白桦林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曲,表演等活动中,了解东欧的音乐文化,感受其多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和魅力,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音乐和相关文化的兴趣。
2、通过欣赏《波兰舞曲》,《跳蚤之歌》,《天鹅湖组曲》,《波罗维茨舞曲》及演唱歌曲《跳吧跳吧》〈故乡〉,〈蓝色的雅得朗〉了解和感受东欧各国民族音乐风格的相似性及区别,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对多种音乐,表现形式的体验。
3、能在音乐作品中,找出音乐旋律走向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简单的节奏,旋律创编,能根据作品的结构,为作品的不同 段落选择不同打击乐器的伴奏形式。教材分析 〈跳吧跳吧〉这是一首著名的斯咯伐克民歌,以民间波尔卡舞曲节奏写成,故被称〈土风舞〉,主要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热闹场面。
歌曲节奏明快活跃,情绪热烈奔放,旋律朴实流畅,全曲分两个乐段,第一乐段由规整的四个乐句组成,皆以摸进的手法写成,第二乐段各为八小节的两个重复乐句组成,节奏较第一乐段相对疏松,旋律舒展,表达了人们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
《兰色的 雅得朗》是一首南斯拉夫民歌,音乐形象鲜明而集中,八六拍大调式,歌曲的结构为二段体,每一乐段都包含两个从复的乐句,歌曲以起伏委婉,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表达了主人公真切的思乡之情,故乡的海洋“雅得朗”,故乡的城“斯普利特”是他永远不能忘怀的情节,歌曲中多用装饰音——波音,使曲调委婉细腻,绮丽华美,起到润饰,美化曲调的作用,也使歌曲具有独特的风格,第二乐段是以三度音程为主体的二声部合唱,这种表现形式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推动了歌曲情感的深化与升华,歌曲高声部结束在主音上方的三度音上给人以余音袅袅,情意深长之歌。教时安排:四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生训练
3、听《波兰舞曲》,演奏形式:钢琴独奏
这首乐曲作于1838年,别名《军队》,这是由于曲中的第一,二两主题的旋律,具有极为豪放,勇敢的军队性格之故,这是肖邦所写的最华丽,最灿烂的波兰舞曲之一。
传统的波兰舞曲就是以风格雄浑,豪放而著称的,显示出波兰这个民族的尚武精神,欣赏这首波兰舞曲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代波兰勇士们那强健的体魄,感受到他们豁达的胸怀。音符间无时不闪烁着骑士们无畏的精神火花。乐段的结构为“A—B—A”三段体
第一段:A大调,在这一段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色彩性变调,生动刻画出一群威武雄壮的波兰勇士,身着铠甲,腰佩战刀,雄赳赳大步向前的形象。
第二段:本段之前有一个号角般洪亮的过门,紧接着出现的本段主题,具有斩钉截铁般果断,刚毅的性格,调性从D大调至降B大调又到C大调,转调平凡。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再现。
要求:反复听赏并熟记第一段的主题,再次完整听赏的时候,要求分辨出乐曲的段落结构,当听到第一段主题再现时举手示意。
4、学唱民歌《跳吧跳吧》
听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 再听,请学生找出两句有特色的节奏型 轻声唱谱一遍,注意八度大跳音准
轻声配唱第一段歌词,注意一音多次词唱的地方,情绪快乐地,带着这种心情一起唱第二段歌词
分组巩固练唱歌曲
4、我的创造:为这首歌曲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歌曲表演《 跳吧跳吧》
4、听《跳蚤之歌》的歌词选自德国诗剧《浮士德》中的一段讽刺诗
歌曲的第一段曲调是叙述性的,接近于朗诵调,叙述国王养育跳蚤,对它关怀备至,召来裁缝为它做龙袍
第二段,音乐模拟威严的颂歌,表现跳蚤穿上龙袍,狐假虎威不可一世的架势 第三段,把前面两段曲调综合起来,最后掐死跳蚤的爽朗笑声结束全曲-要求:对比多种演唱形式的不同特征男高音:高亢,嘹亮-
男底音:深厚,低沉
5、学唱《故乡》
了解俄罗斯的历史,地理知识导入
辽阔的国王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豪爽,乐观,长期的战争纷乱又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尊严感,俄罗斯民歌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 听范唱,感受歌曲宽广,抒情,美丽的俄罗斯风光 再听,学生用音轻声哼唱
注意变音记号,延长音记号。再次唱旋律,分段练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体会辽阔的俄罗斯原野的宽广,美丽 分组练唱,要求有感情地演唱 结合录音范唱巩固歌曲演唱
第三教时
教学过程
1、师 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跳吧跳吧》《故乡》
4、欣赏《天鹅湖组曲》——这是由舞剧《天鹅湖》中的七首乐曲组成的,教材中选取了其中的两个片段
第一段是舞剧《天鹅湖》第一幕的终场音乐,也是第二幕的前奏曲,密林环饶着的湖面上倒影着皎洁的明月,一群洁白的天鹅静静地优游,乐曲的开始是竖琴的琶音和小提琴的颤音,接着双簧管奏出天鹅的主题。这主题旋律优美,既有哀怨,忧伤的情调,也表现出天鹅洁白无暇,高贵庄重的 神态,这是舞剧主人公的音乐形象。
第二乐段,选自舞剧第二幕中天鹅在湖畔嬉戏时,四只小天鹅跳的舞曲,要求:能唱一唱大天鹅的主题旋律,跳一跳四小天鹅富有跳跃感的节奏。
5、《跳蚤之歌》,《波次维茨舞曲》
原曲是歌剧《伊戈尔王》第二幕中的一首合唱曲,歌词大意为:歌声随风飞向故乡,那里是你自由歌唱的 地方,我们在一起将多么欢畅。后来,该曲常以管弦乐的形式单独演奏。
第四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本单元学过的歌曲
4、学唱《蓝色的雅德朗》南斯拉夫民 了解故乡的海“雅德朗”,故乡的山“马里扬”,故乡的城“斯普利特”是他永远不能忘怀的情结,听范唱感受曲调委婉细腻,绮丽华美,歌 曲中用了许多装饰音——波音起到润饰美化曲调的作用具有独特的风格。
带着思念再次听歌曲范唱,感受故乡的美。用音哼唱旋律,唱出旋律中的装饰音 轻声唱谱一遍,唱准连音线的时值
分段练唱歌词,先练高声部,再练低声部,两声部合起来唱一唱 结合录音,巩固歌曲演唱,分小组进行表演。
第六单元
彼岸新潮声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演唱,演奏等多种音乐活动中,感受多元,融合的北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歌曲《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了解黑人历史和美国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欣赏管弦乐〈蓝色探戈〉〈蓝色狂想曲〉感受布鲁斯,爵士乐,特有的韵律和节奏特色,了解“蓝调”的相关知识。
3、通过学习美国民歌〈啊,苏珊娜〉和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从情绪内容以及音乐本身特点进行对比,感受两个国家民族音乐风格的异同。
4、能积极参与节奏听辩活动,并能通过演奏乐器表现出自己对北美音乐风格的理解。教材分析
〈啊,苏珊娜〉此曲完成于1847年,同年9月11日在匹茨堡的“雄鹰沙龙”上首次演出,其后便不胫而走,风靡全国,望年美国西部发现金矿,大批的淘金者就是唱着这支生动,活跃的歌而直奔加利福尼亚的歌曲中几乎每个乐句都以后半拍 的十六分音符开始,营造出诙谐,乐观的情趣,全曲几乎只是一个乐句的重复,但丝毫没有单调乏味之感。
〈红河谷〉这是一首在加拿大平原地区 广泛传唱的民歌,并且在美国也同样流行,这首歌产生于1870年红河起义的历史背景下,那个时期,居住在曼尼托巴省红河流域的梅提人,爆发了加拿大历史上有名的反抗英殖民统治的斗争,即红河起义,“红河谷”歌词的最先版本就是描写了参加斗争的勇士们离开了美丽富饶的家乡时,妻子或女友与其惜别时的感伤心情。
教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听〈密西西比河〉(男声独唱)
这首美国黑人歌曲是电影〈汤姆 叔叔的小屋〉的插曲。密西西比河是黑人的母亲河,它的哀愁和呜咽是黑人心灵的旋律,这首歌曲带有“布鲁斯”的色彩,情感压抑悲伤,这歌配合画面出现了四次,每次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要求:学生哼唱体会旋律的特征,分别体验不同的音色带来不同的情绪效果,也可用卡农的形式进行演唱,体验美国黑人的心声,讨论:从这首歌中感受到了什么?
3、学唱〈啊,苏珊娜〉
听范唱,抓住旋律中有相似的乐句,主题乐句多次重复 再听,用音哼唱,跟唱歌词,注意弱起乐句间的换气 分组练唱
4、采集与分享:美国黑人的历史
美国的音乐文化主要受欧洲音乐和非洲黑人音乐的影响,也带有印第安文化的印痕,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并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歌曲〈苏珊娜〉
4、听〈蓝色探戈〉,作于1951年,是一首著名的轻音乐舞曲,19世纪末,在美国南方的黑人中流传着一种速度缓慢的“哀歌”人们称之为“布鲁斯”,布鲁斯的内容主要是表达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后痛苦,忧郁,哀伤的心情,在英语中“BLUE”既有蓝色的意思,也有忧郁,沮丧的意思。
要 求:听辩乐曲的主题重复了几遍
复听乐曲时,要体验,理解,判断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风格及美感。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探戈的文化知识,观看一些不同风格的探戈舞曲的表演录象,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跳一跳探戈舞。
听〈蓝色狂想曲〉——介绍作者,乐曲创作背景入手导入欣赏 感受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结合的效果
了解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式特征音,听辩,比较课本中列出的两个乐句,找出不同之处,说说〈蓝色狂想曲〉中用的是两句中的哪一句
1、学唱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听范唱,感受歌曲感伤缠绵的情绪
再
听,分析歌曲舒缓偏慢的速度行进平缓的旋律走向,工整简单的乐段结构等特点 轻声学唱高声部旋律,并配 唱歌词。
第三教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三度和声练唱
3、二声部视唱
4、继续学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 分声部练唱歌曲,两声部合唱。
结合录音范唱,巩固歌曲二声部的演唱
5、巩固复习本单元的歌曲
6、介绍美国特色音乐:爵士乐由民歌发展而来,有多种源头,在19世纪音乐是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们表达自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从19世纪末开始爵士乐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拉格泰姆及其他音乐类型是一种“混血”型产物。到了19世纪80年代后期,在美国绝大多数南部城市内,都出现了黑人铜管乐队,舞曲乐队及音乐会乐队,与此同时,美国北部的黑人音乐倾向于欧陆风格。
第三篇:新版8年级(上)音乐第1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
——《大海啊故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2、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学习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学习难点:
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
有关大海的视频资料,音乐光盘,钢琴、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 教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交响乐。你听是什么声音?(播放自然声响:海浪声)学生:(是海浪冲击岩石的声音)(播放多媒体课件:大海潮起潮落 海滩风光)随着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漫步在海边,迎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海风,脚下踩着松软的沙地,那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啊,你想到什么?看到什么?”
学生:(我仿佛看到湛蓝的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我想到各种各样的海鸟上下翻飞,海边人们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尽情地畅游,简直就是一幅人与 大自然和谐的画面„„”)
教师:“的确,大海有时平静得象个可爱的孩子,任你抚摩畅游;但有时却奔腾怒吼,掀起狂澜,让你胆战心惊,不可一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大海的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二)聆听感悟: 1 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
教师: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歌中所展现的大海带给你怎样的印象? 学生1:(歌词质朴深情,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生2:(歌中的大海总体上给人以微起波澜的印象,显得较为平和,这是由三拍子的节拍特点以及优美起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所决定的)2 复听音乐:进一步感受歌曲
教师用钢琴伴奏,学生随琴声哼唱并划拍,体验三拍子节拍特点,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以听唱法代替视唱歌谱,降低学习难度)3 学唱歌曲 :随伴奏演唱歌曲
以不同演唱形式(齐唱,领唱)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整体把握歌曲的风格,节拍特点及歌曲的主题思想)4 深入体验歌曲 1)旋律线
(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教师:划出的旋律线象什么? 学生:(象大海的波浪)2)节奏
教师;这首歌曲节奏有何特点?运用到的典型节奏型是什么? 学生:(歌曲节奏较为舒展,xx x.xx xx x-切分节奏的运用较明显,重复多次(集体练习节奏)教师:这一节奏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学生:(x x x.x x x x x-切分节奏的运用生动描绘出大海带给我们的印象:平静中略带波澜,使我们很自然想到大海的潮起潮落)教师:这首歌的旋律线的起伏和节奏特点对与表达歌曲的情感有联系吗? 学生:(切分节奏 x x x.x x x x x-的运用及旋律线都象是真切展现出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二者巧妙融合在一起,完美而统一,简直太绝妙啦。)3)重复
教师:“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有些多余? 小组练习并讨论回答: “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罗嗦,恰恰相反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就更进一步,从亲切倾诉————抒发情怀——情感深华——怀恋之情 ,这样感情的发展线也仿佛象是大海的波澜。从旋律的起伏到感情的发展,词曲的完美结合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丰富的想像发表独到的见解)5 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小组练习并展示,师生评价总结
三 表现创造: 教师:在音乐创作中,音乐要素的完美运用让我们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现在就让我们来为这首歌再添上精彩的一笔: 分组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及创作练习。经过认真准备,学生分成: 1)诗歌组:配乐朗诵
2)器乐组:竖笛演奏(领奏,齐奏)3)演唱组:不同演唱形式(领唱,齐唱,轮唱 4)舞蹈组:形体表现 5)绘画组: 6)创作组: 7)编导组。学生小组活动,以小组展示,师生评价总结
教师:“对于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有何不同感受?”
学生:(“诗歌使我们放飞思绪感受到诗与乐的完美结合;歌声让我们感受到人声的魅力,器乐让我们关注旋律的起伏发展;绘画给于我们无限的空间的想像......”)教师:“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得到无穷的艺术享受,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以集体的智慧奏响一曲新的乐章。”
学生表演: 引子:学生模仿海鸟的叫声;接着教师钢琴弹奏:用琶音表现海水波纹,潮起潮落;学生配乐朗诵加领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尾声:用琶音快速弹奏,伴以海鸟的叫声及波浪声结束。其间,由器乐组用竖笛,教师用钢琴穿插伴奏,舞蹈组形体表现,展示书画作品。
四、课后反思: 实践中取得一定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问题。需要教学中把握各环节分寸,教师指导到位,尤其编创环节的指导及时间把握。任一环节把握不当,都会导致教学失败。而且作为教师首先应时刻树立创新的意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节课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教学生涯是漫长的,只有长期不断地反思积累,总结并发扬教学成功经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才能不断超越,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课。
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
——《我的中国心》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课标要求:能够通过对节拍、节奏、旋律等的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特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往往会凭着记忆中的旋律去演唱,这样就会导致某些音的发音不准,以及轻微的旋律性错误。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欣赏及演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对节拍、节奏、旋律等的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特点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以坚定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情感
2、能够深刻感受《我的中国心》中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点:
能够让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我的中国心》 学习难点:
能够真正理解和有感情的演唱《我的中国心》 学习过程
一、课前复习
1、音阶练习2 3 4 5 6 7 1
2、复习歌曲《大海啊,故乡》学生跟琴回顾歌曲的旋律、情感。
二、新课
1、学习引入
师哼唱《我的中国心》,介绍当年这首歌曲对华人的影响,给学生探知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知道的同学介绍,并邀请会唱的学生一起哼唱,借此引入学唱歌曲
2、聆听歌曲,小声哼唱全曲并划旋律线。
3、跟着琴声学唱,注意高音部分的处理。
4、聆听音乐,小组合作分析思考完成,再次播放音乐
A段:(旋律起伏不大,柔和轻缓,表现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B段:(“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采用同样的节奏,旋律由三度向六度递进,情绪应逐渐高涨,抒发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A’段:(A段的再现,最后“我的中国心”的高八度呈现,使情绪更加激昂)
5、学生感受爱国之情,小组收集完成了解词作者、曲作者 黄霑:(词曲作家,音乐创作人,被冠以“流行歌词宗匠”,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主要作品:《我的中国心》、《上海滩》、《沧海一声笑》、《笑傲江湖》、《男儿当自强》等。)
王福龄:(香港著名作曲家,早期主要创作流行歌曲,擅长创作抒情歌曲,主要歌曲有《不了情》、《今宵多珍重》、《问白云》等。)学生讲述,老师总结补充资料。
三、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音乐拓展
欣赏春晚张明敏《我的中国心》视频、汪峰《我爱你中国》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划拍跟唱,在音乐声中感受那份爱国情怀。
五、探索创新:
下面我们分成两组进行表演,看哪组同学表现的好。
在老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可以用各种演唱形式.......。
小组表演,分析作品,老师补充完善相关知识背景,鼓励优秀小组
六、课后小结
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
——《我的中国心》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学唱歌曲《我的中国心》;
2、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
3、体验歌曲的情绪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
1、体验歌曲的情绪。
2、分辨演唱形式。
学习方法:示范法、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教 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学习过程:
(一)、复习歌曲,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么?大家一起来唱唱,再次回顾歌曲的情感。
学生演唱完后,提问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爱国歌曲呢? 生:《国歌》《多情的土地》„„
师:那同学们听听,老师唱的这首歌曲你们听过么?“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生:《我的中国心》
师:原来同学们都听过啊,那这首歌是谁唱的啊? 生:张明敏
师: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深入的学习这首歌曲。——《我的中国心》
(二)聆听歌曲,感受鉴赏:
1、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请学生仔细聆听,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作品简介:
《我的中国心》由黄霑词、王福龄曲。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青年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曲。
3、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4、再次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快,稍快,很快,极快。)(2)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
(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三)、演唱歌曲:
全班同学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情感。
(四)、音乐知识:
声乐的演唱形式
1、独唱:由一个人独立演唱。
2、齐唱: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3、轮唱:由两个以上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统一旋律。
4、合唱:两个声部以上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或更多的人演唱。
5、领唱:由一个人或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合唱的部分。
(五)、拓展延伸:
欣赏本单元另两首歌曲《七子之歌》《东方之珠》
师:这首歌曲同学们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吧。那么大家都来说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师:那么,我们来一起听一下面2首歌曲。
聆听完成:分小组分析这2个歌曲,都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有和异同?学生聆听模唱,全班同学都跟着哼唱,小组讨论自主完成音乐欣赏分析。小组讨论分析作品:
(六)、音乐游戏
下面我们分成两组进行表演,看哪组同学表现的好。
在老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可以用各种演唱形式.......。
(七)、课后小结
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澳门》《东方之珠》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七子之歌》及《东方之珠》的创作背景。
2、通过多种体验,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深化学生对祖**亲其 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用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学习重点:
1、认识弱起拍在乐曲中的处理。
2、通过创新想象及对歌曲的演唱处理,表现歌曲内涵及情感。
3、在分组创新活动中与他人友好相处交流合作。学习方法:
视听结合法、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法、竞赛法 学习媒体:课件 多媒体 钢琴
一、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
伴随《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响起,师有感情地引出导语:长这么大,是母亲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母爱。现在让我们伴随这美妙的旋律回忆母亲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师生共同唱)
音乐停,师:生活在母亲的怀抱是幸福的,那么被迫离开母亲怀抱的孩子是怎样强烈地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得到母亲的呵护呢?
2、(展示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就通过《七子之歌—澳门》《东方之珠》来听一听曾经被迫离开祖**亲怀抱的七子之澳门、香港当年的心声,在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的同时,用我们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课件播放歌曲,提醒同学们用心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3、新课学习:小组收集了解讲述《七子之歌》及《东方之珠》的创作背景。小组举手讲述歌曲背景,并介绍闻一多、李海鹰
李海鹰:(作曲家,广东广州人,代表作:《弯弯的月亮》、《我不想说》、《走四方》等。)
4、再次欣赏歌曲,体会情感并讨论。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
曲式: A + B 情感:(真诚地倾诉思念)+(渴望回归的呐喊)
5、学唱《七子之歌》找出最然你感动或最震撼你的乐句?(播放歌曲的首唱版)
①、领唱部分:7岁小女孩的声音带着纯真、带着感动。师弹琴带领学生演唱领唱部分,唱出童真、唱出真挚。②、歌词中两次“母亲”的出现
第一次:(给人以平静、亲切之感)第二次:(好似一种呐喊,表现对回归母亲怀抱的渴求)。
6、填词唱歌,思考: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心情是否一 样,如何表达这一 次比一 次更强烈的愿望?用自己设计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感情:
二、聆听《东方之珠》
1、小组完成:对比两首歌曲有何异同?讲述和香港有关的历史故事或歌曲
小组分析讲述
2、创新擂台 :
要求: 根据你对两首歌曲的理解和你的特长,有创意地表现歌曲,如:舞蹈造型、美术画、演唱形式的变幻、设计舞台演出背景、演出形式等。
3、总结收获——请同学们各抒己见,本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4、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价。
三、课后小结。
资料:澳门花絮拾零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全境南北距离约11.9公里,东西距离约7公里。据澳门官方统计,至于1993年底,澳门常住人口约为39.5万人,到1996年底,常住人口已达45.5万人,其中95%以上为中国血统。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进入澳门,1557年,通过贿赂守澳中国官员,得以在澳门定居。鸦片战争后,不断扩大其侵略地盘,于1851、1864年完全侵占了澳门。
闻一 多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台湾、澳门、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七个地方。《七子之歌》写于1925年夏。正值“五卅惨案”。
1997年,为迎接澳门将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当代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诚挚的音调宣泄了中华民族渴望祖国统一 的共同情怀
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 ——《台湾风情画》《御风万里》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欣赏聆听两部作品,结合复习选唱作品中的一两首民歌主题。加深对音乐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进而提高对中国民歌与音乐创作渊源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聆听演唱片段来深刻体会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体会所学作品的爱国爱家乡情感,并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家乡的热爱。教材分析:
《御风万里》是一首交响序曲(片段)。在音乐上采用了奇数拍与变节拍的形式进行艺术化创作,结构为引子+a+b+a1+尾声 管弦乐《台湾风情画》具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旋律多采用台湾童谣与民歌的主题音调进行创作。学生心理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有所认识,但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才能调动他们脑海里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并与音乐之外其它学科知识有所联系。更好理解把握作品。学习重点:掌握作品的音乐风格与体裁
学习难点:对比听两部音乐作品,掌握出现的民歌、童谣并进行听辨,教 具:教材、钢琴、音响、课件 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唱上行音阶起立 1 2 3 4 5 6 7 1 唱下行音阶坐下 1 7 6 5 4 3 2 1
二、复习节奏声部练习: x ox xx ox x x x-o xx x xx o xx o x
注意声部间的配合与协调
三、教授新课
(导入)伟大的作品往往孕育着一个不平凡的民族。今天我们来欣赏两首作品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
1、介绍作者与作品
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应香港特区之约,由作曲家郭景文于他作。于1997年香港回归首席演。作品大气,采用了主调与复调音乐相交融创作手法写成。我们即将听是整个作品b段。它们是由多首我国不同民族民歌穿插在一起。
2、先来听其中前一首歌曲旋律,熟悉吗?它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旋律节奏如何? 5 1 6 5— 2 5 2 5 2 5 2 1 6 5 6 5
《黄河船夫曲》是首汉族的陕北民歌,由双簧管吹奏。是船工摆渡时唱节奏不强。旋律舒展。并且在作品中始终以它为主线融合其它少数民族的曲调
3、(思考题):请记住刚才的主题,往下听到最后,你又听到: l 歌曲后面还依次出现哪些民族的曲调,知道它们吗?
贯穿全曲的《黄河船夫曲》旋律由哪三种乐器依次演奏的? 思考:(双簧管 长笛 圆号)《嘎达梅林》唱主题
3 3 2 3 5 6 1 6 2 3 2 1 6
2.3 3 5 1 6
4、用身体简单律动来区分不同民族曲调。(每个学一个动作)
5、交响序曲:(是歌剧、清唱剧、舞剧、声乐、器乐套曲开始曲。)
6、略听管弦乐《台湾风情画》
整个作品充满阒浓郁的台湾风情。旋律采用当地的童谣与民歌主题音调创作而成。
四、课外拓展
五、课后小结
第四篇:六上音乐教案 第1课 音乐的风格
第1课
音乐的风格
教学目标
1、能够饶有兴趣地运用音乐要素分析音乐作品,从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愉悦。
2、对比两个钟的不同,初步感受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与小提琴独奏曲《D大调小步舞曲》两首舞曲的不同风格,并能听辨出钢琴奏鸣曲《OP.49 NO.2》与哪一首乐曲的音乐风格相似;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与《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做出不同的体态律动;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结合听唱分析河北民歌《小白菜》和钢琴曲《节日舞》。
3、能够从所学的歌曲中找出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并加以分析评价。能够辨别区分出与音乐要素相关的一些音乐用语和音乐记号。教学内容:
一、欣赏六首风格不同的乐曲
二、学唱歌曲《小白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各音乐要素的理解,探索歌(乐)曲的不同风格。
第一课时(第1周)
教学过程:
一、感受钟表的不同风格
主要采用看、想结合方式引导教学。
1、出示钟表图,让学生找出两个钟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开关、声音等,看谁找到的多,用语言描述。
2、引导学生了解两种物体由于有其差异,才会形成各自的风格特点。
二、欣赏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与小提琴独奏曲《D大调小步舞曲》
欣赏这两首舞曲时,目的并不是详细地分析作品,而是学生能感受到并说出两首舞曲风格的不同,从听觉上初次体验音乐风格的不同。
三、欣赏方法
1、听一听,说一说
首先让学生欣赏《秧歌舞曲》和《D大调小步舞曲》,听后说说感受: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出示:
2、听一听,议一议
让学生欣赏《钢琴奏鸣曲OP.49 NO.2》的第二乐章,听听它的音乐风格与前面哪首乐曲的风格相似。
四、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与《草原就是我的家》 学生对这两首歌曲都秀熟悉,欣赏时着重根据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做出不同的律动。
1、出示踏步与蒙古族动作的视频或图片,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草原就是我的家》,让学生随音乐自由律动。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两首歌曲在情绪、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有何不同。
第二课时(第2周)
教学过程:
一、对比歌曲《小白菜》与乐曲《节日舞》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音乐要素并结合听唱,对比河北民歌《小白菜》与乐曲《节日舞》。主要采用唱、听、议、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听唱和欣赏方法的设计上,要关注到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让学生聆听《小白菜》,说说歌中描写了什么事情?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带首学生唱唱歌曲旋律,还可以边唱边划出旋律线,既了解了歌曲的情绪又感受了歌曲旋律逐渐下午的走向特点。
三、欣赏《节日舞》,引导学生感受与《小白菜》情绪的不同,唱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划出旋律线,感受其旋律上行的特点。
四、指导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
以上步骤是老师先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如:旋律进行、节奏特点等),再让学生完成相对简单的内容填写,这样能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兴趣,学习如何更好地欣赏音乐。
五、完成课本第13页的书面练习。
将音乐用语和音乐记号与它们所属的音乐要素用线连起来。
第2课
两首风格不同的台湾民谣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器乐曲《台湾岛》与歌曲《台湾岛》,学生能感受台湾岛的美丽、台湾资源富饶的景象;体验到台湾歌曲的美感,从而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从而表达对祖国资源的爱护之情。
二、通过歌曲《放纸鹤》、《月亮月光光》的学习,使学生能探索出影响这两首歌曲风格(节奏、速度、结束音)的因素。并通过两首歌曲的对比、辨别,学生能掌握弱起小节的歌曲特征。体现不同的音乐风格、情绪和意境。
三、掌握八分休止符,通过对比的方式,体验八分休止符在歌曲《放纸鹞》中的作用。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二、学唱歌曲《放纸鹤》
教学重难点:体验两首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对音乐要素进行对比。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第3周)
一、组织教学
二、唱唱做做,学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1、感受音乐。
探索构成歌曲风格的因素是本课的重点。弱起小节的四拍 子歌曲感受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播放《月亮月光光》的录音带,全班分四组,反复练习把握均匀感觉。
熟练上面练习后,全班分四组,请学生听着音乐拍出歌曲的节奏。教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请一组学生拍四拍子的节拍,另一组学生拍节奏。
2、学唱歌曲。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做拍腿、拍手、拍腿、拍腿的连续反复,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拍律感。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拍律感。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并用广东方言范唱歌曲。
三、拓展。现在我们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中的灰尘之类的越来越多,我们很少看见天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月亮有时候也很少看见,霾的天气越来越频繁,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怎样挽救我们被日益严重污染的地球。
四、总结
五、下课
第二课时(第4周)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台湾岛》,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鹤》
1.欣赏《台湾岛》,感受音乐。
放器乐曲《台湾岛》,请学生认真倾听,体验台湾乐曲的美感。
播放器乐曲《台湾岛》,请学生在音乐伴随下朗诵《台湾岛》这首歌词。播放歌曲《台湾岛》,学生可以轻声跟唱加以感受。播放课件,请学生在我国的地图上找出台湾省,并说说有关台湾的事。请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并在下堂课进行交流。
2.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鹤》
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并出示四张音符卡片: X
X
X
X
(ta
ta
ta
ta)师放《放纸鹤》的录音带,学生反复练习把握均匀感觉。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让学生听着音乐边听边拍。熟练上面练习后,请学生听着音乐拍出歌曲的节奏。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鹤》。
三、总结:热爱我国的土地,爱国教育,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从而表达对祖国资源的爱护之情。
四、下课
(第5周国庆放假)
第三课时(第6周)
一、组织教学
二、唱唱做做,学唱歌曲
1、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四拍子的拍律感。
2、师播放课件《放纸鹤》,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四拍子的拍律感。
3、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并范唱歌曲。
4、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歌曲演唱要注意的地方有:
1、歌词的咬字吐字要清晰。
2、四度大跳的音高演唱要准确。
3、提醒学生在演唱相同歌词时,其旋律音高是不同的。
4、注意段落反复记号的运用。)演唱歌曲的位置稍靠前,音色要清脆、悦耳。分组合作,表现歌曲《放纸鹤》。
熟唱歌曲后,再演唱几首以前学过的歌曲唱名,请学生比较歌 曲的结束音有什么不同?
5、教材与绘画结合。
教师播放歌曲《放纸鹤》做背景音乐。请学生根据对《放纸鹤》 歌词的理解,发挥想象力,画一幅图画。
三、拓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祖国环境,怎样爱护大自然,怎样防止我们生存的地球被污染,请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一起总结
四、总结
五、下课
第3课 环球音乐探宝
(六)—拉丁美洲之旅
教学目标:
一、欣赏闻名于世的墨西哥“草帽舞”、巴西的“桑巴舞”,参与巴西狂欢节,感受拉丁美洲地区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的特色。
二、能用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快来吧!朋友》,学会墨西哥舞的基本舞步并能随着音乐表现,欣赏古巴歌曲《卖花生》并做到即兴表演。
三、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拉丁美洲音乐中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及典型的节奏型——切分节奏X X.X并能随《桑巴舞曲》用打击乐器敲一敲。
教学内容:
一、走进墨西哥、学唱墨西哥歌曲《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快来吧!朋友》;欣赏〈墨西哥草帽舞〉;
二、走进巴西、欣赏《桑巴舞曲》;
三、走进古巴、学唱古巴歌曲〈卖花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对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感受。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墨西哥、巴西、古巴三国各种形式的资料,如:图片、文字、影片等。
第一课时(第7周)教学内容:
1、学唱墨西哥歌曲《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快来吧!朋友》;
2、欣赏《墨西哥草帽舞》;
课前准备:选择几位女孩子从家里收集一些帽子和围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新授课:
1、回忆引入:
让学生回忆以前去过欧洲、亚洲“探宝旅游”,老师提问学生在这些地方找到了哪些音乐宝藏?让他们畅所欲言,导入:这节课老师再带大家去拉丁美洲看一看——播放〈墨西哥草帽舞〉„„让同学们猜猜我们的第一站是哪里?
2、看一看:了解墨西哥的首都、国旗、国徽及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音乐风格等。(教师展示各种图片资料)
3、听一听。
1)播放墨西哥歌曲《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和《快来吧!朋友》,引导学生实听时随音乐有节奏地自由舞动身体;
2)复听一次,请同学们选一首喜欢的歌曲来学唱,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4、学唱〈快来吧!朋友〉:
1)看谱认真地、安静地听范唱录音。2)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静静地“看”,一组尽情地“动”,由看者点评动者,然后互换角色,听熟悉音乐后再唱。
3)演唱歌曲时,在“tata“处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4)自己学习教材第47页的儿歌和短曲。
5、跳一跳。
1)学唱基本的墨西哥舞步。请学生自找一位同学结为舞伴,分面对面或肩并肩或背对背三种形式,随口令“右左右
左右 左 ”跳,练习基本舞步。
2)熟练后随音乐《快来吧!朋友》的歌声来跳,为使同学们的表演更逼真,师指导大家动手用报纸设计一些帽子戴着来跳。
3)基本舞步熟练后,播放《墨西哥草帽舞》让大家尽情模仿,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小结本课。
第五篇:六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13只有一个地球
课前预习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加字,读通课文。
2、“圈”我会在生字表上给生字注音、组词。标出“蔼、赐”这两个字的笔顺;文中的多音字有“扁”,我要给它注音组词:下面这些词语,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在课文中批注在它们的旁边:晶莹、资源、恩赐、滥用、威胁。
3、“查”搜集地球的相关资料。
4、“思” 课文是一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阐明了()的事实,呼吁人类()。
5、“标”课文有哪些地方读不明白的请用“?”标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激趣导入:
1、导入新课。
2、出示导学提示。
(1)“读”读通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圈”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书上做批注。
(3)“查”搜集课文相关的资料。
(4)“思” 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5)“标”标出课文中哪些不懂的词、句?
二、初读课文。(完成导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矿——旷——犷 竭——揭——渴 赐——踢——剔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多音字辨读:扁担——扁舟 数不清——数数 灾难——困难 认读以下词语晶莹、资源、恩赐、滥用、威胁:;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择重点新词听写。
三、梳理文意,交流汇报: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做上记号,进行汇报。
2、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①、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自然资源有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③、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中你有什么想法,说一说。
出示:课文是一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阐明了()的事实,呼吁人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文中生字、词语。
2、感情朗读全文。
3、语境练习:用课文中的词语练习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重点语句,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一 回顾内容,复习导入。二 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①出示分解的小问题:
A、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一):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地球的可爱?找出相关语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②独自批注完后,请在小组内交流批注。③学生班内交流。
解决这个难点要引导学生: a、从1、2两个自然段中从视觉的角度去欣赏地球的外观,并通过读来展示自己的感受。
b、从3自然段地球为人类做出无私贡献——提供生存空间、无私奉献自然资源这两方面方面谈感受。
B、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二):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地球容易破碎?找出相关语句,批注自己的感受。②独自批注完后,请在小组内交流批注。③学生班内交流。a、资源是有限的:
从4自然段中抓关键词句谈感受 b、人类无法移居: ☆抛假设性问题:人类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从第六自然段中抓关键词句体会。☆引读,回扣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2、读写结合:让我们行动起来,拿起你笔,写下保护地球的宣言。(学生写,朗读展示)
三 体会写作方法(关注怎样写)
文中大量采用了说明方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是那样的渺小,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有限的。(2)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地球的美丽,是人类和地球生命能够生存的环境。(3)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一是不能再生的资源被不加节制地开采;二是能够再生的资源遭到破坏。
四、知识延伸(关注课外知识积累)
1、读一读:《地球,我的母亲》。
2、课后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状况,如,森林的覆盖率,煤、石油的储藏量,然后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晶莹球体、人类母亲、生命摇篮
保护地球 珍惜资源
易碎:范围很小、资源有限、难以移居
14鹿和狼的故事
课前预习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加字,读通课文。
2、“圈”圈出文中生字,找出文中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并在课文中批注出来.文中的多音字有“降”,我要给他注音组词,下面这些词语,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在课文中批注在它们的旁边:繁殖、狩猎、锐减、相悖、厄运、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
3、“查”搜集大自然生物链的知识。
4、“思” 出示:
5、“标”课文有哪些地方读不明白的请用“?”标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新课。
2、出示导学提示。
(1)“读”读通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圈”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书上做批注。
(3)“查”搜集课文相关的资料。
(4)“思” 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标”标出课文中哪些不懂的词、句?
二、初读课文。(完成导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多音字辨读:降落——投降
认读以下词语:繁殖、狩猎、锐减、相悖、厄运、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择重点新词听写。三 再读课文,梳理文意,交流汇报 1、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做上记号。②小组交流,班内汇报。
2、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①先找出有关的句段,再把你的感受用准确的词语概括批注在文旁。②小组汇报,班内交流。三 体会写作方法(关注怎样写)
1、这是一篇叙事说理的课文,文章在表达上有一个特点,前面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后面是讲道理。那课文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认真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批注自己的体会。
3、班级交流。
四、知识延伸(关注课外知识积累):
凯巴伯森林的现状:美国政府为挽救护鹿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划。而当时该项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板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
鹿啃树皮——毁坏森林
狼吃鹿——保护森林
(尊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课前预习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加字,读通课文。
2、“圈”圈出文中生字,找出文中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并在课文中批注出来.3、“查”搜集课文相关资料
4、“思”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的眷恋和眷顾,表达了()。
5、“标”课文有哪些地方读不明白的,请用“?”标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新课。
2、出示导学提示。
(1)“读”读通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圈”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书上做批注。
(3)“查”搜集课文相关的资料。
(4)“思” 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 文章是什么是结构?(5)“标”标出课文中哪些不懂的词、句?
二、初读课文。(完成导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多音字辨读:厚薄——单薄 下载——三年五载
认读以下词语:麋鹿、滋润、松脂、遗灰、眷恋;相机理解词语意思,并听写。
三、梳理文意,交流汇报: 默读课文,想一想: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 相机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课文就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2、理清文章脉络。
(1)谁看出了文章是什么是结构?(总分总)哪些自然段是文章的总起、分述,和总结呢?快速浏览课文进行批注。
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班级交流。(2)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a、自主完成。
b、小组汇报,班内交流。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四、课堂练习:流利朗读课文,在空白处标出自己的疑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重点语句,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住这份神圣,留住这圣洁呢? 教学过程:
一、回顾要点,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本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的眷恋和眷顾,表达了()。
3、出示导学提示:
(1)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住这份神圣,留住这圣洁呢?
二、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找出相关词句,写上批注。①独自圈点批注。
②独自批注完后,请在小组内交流批注。③学生班内交流。
2、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住这份神圣,留住这圣洁呢? ①出示分解的小问题:
a、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8自然段,边读边想,西雅图要求他们善待什么呢?画出感受深的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
b、这部分内容中,有一句话,作者反复说了三次,大家把它找出来,好好读一读,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独自批注完后,请在小组内交流批注。③学生班内交流,感情朗读。
3、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怎样的呼吁呢?充分朗读,批注感受,进行交流。A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孩子的身上。
B 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C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三 体会写作方法(关注怎样写)
1、课文语言优美,情感充沛,大量运用拟人、比喻表达手法,把土地上一切事物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流露出热爱和眷恋之情。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句子,读读悟一悟。
2、一句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效果,这就是反复的表达方法。
四、作业
1、推荐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2、小练笔: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有许多的话要对我们脚下的土地说,请拿出你的笔,用上饱含深情的语言,来表达你对土地的热爱。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16青山不老
课前预习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加字,读通课文。
2、“圈”文中的多音字有“卷、恶、宿”,我要给他注音组词。下面这些词语,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在课文中批注在它们的旁边:肆虐、盘踞、归宿、劲挺、淤泥、荡漾、风雨同舟。
3、“查”搜集课文相关资料。
4、“思”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用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和(),义无反顾地(),用15年的时间()实现了()造福后代。
5、“标”课文有哪些地方读不明白的,请用“?”标出
课时划分: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交流搜集到的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和植树造林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关注字、词、句、文意)、多音字辨读:试卷——卷起 凶恶——可恶——恶心 归宿——半宿——星宿
2、出示新词卡,认读以下词语:肆虐、盘踞、归宿、劲挺、淤泥、荡漾、风雨同舟;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择重点新词听写。3,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整体感知。三 再读课文,梳理内容(关注课文写了什么)
1、带着“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问题默读课文,并画出相关语句。做上记号。
①小组交流,班内汇报。
②、通过朗读能表现这一奇迹的相关语句,初步体会“奇迹”
句子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③划出文中的关键字词,重读它们,谈谈通过重读关键字词能体会到什么?批注自己的体会。句子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下来。①分解的小问题:
a大环境: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大环境,你会用什么?,。
b小环境: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②独自批注完后,请在小组内交流批注。③学生班内交流,感情朗读。
3、探讨: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感悟句子:“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②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他指的是谁?他的什么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3、解题:青山仅仅指老人所栽种的那片绿树吗?作者为什么要说“青山不老”? 三 体会写作方法
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表现方式文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找出来读读吧!
四、知识延伸 背诵背环保格言: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2)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口语交际·习作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组内交流讨论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习作四 作文教案
看图写话
课前准备: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四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评: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完成初稿后,学生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习作要求,在遣词用句上也更有心得。]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