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音乐课堂中美育教学(写写帮整理)
浅谈农村音乐课堂中美育教学
岚下中心校
李美秀
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人类生活中离不开美的追求 ,人们总是按照美的原则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美育的普及和提高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美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按照美的原则去改造社会 ,它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净化人们的灵魂 ,陶冶人的性情 ,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 ,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从而对社会风气的改变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目前的农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无论是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还是音乐知识的教学,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完全无法达到审美教学的要求.比如唱歌课的教学,很多教师就是形式上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个歌曲,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课就是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试想,教唱的那首歌曲要是学生都喜欢的还好,要是歌曲本身就让学生觉得不够好听,旋律也不特别上口,那有多少学生能够接受,有几个人能够坚持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呢?这种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原来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更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再说音乐欣赏教学,有的教师就是找来许多的音响资料,整堂课放音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这种长时间的被动状态注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当然也无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及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但是,如何上好农村中学的一节音乐课呢?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我根据我这些年来的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广大同行有一点帮助吧。
一、发挥师爱的魅力。
师爱无疆,任何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作为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对他来说显得特别的重要,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就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对这门功课不发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煽动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具有分辨学生类别的能力,有些学生好像很调皮,其实只是他们稍微好动一点而已,又或者是他们对这个科目比较有兴趣,在课堂上显得比较兴奋而已,对这种学生,我们一定要分外注意,正确引导,其实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另外,还可以适当增加通俗歌曲的比例,通俗歌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很大,通俗歌曲是与外面世界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通俗歌曲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当今时代发展的程度。
三、好作品的运用 模仿能力、好面子和在异性面前表演的欲望是初中生明显的标志,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得向着教师学习。
四、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
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可以多样化的进行了,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我们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而大多数学校里的这方面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很多时候,老师的个人演讲或者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进行深刻的认识。
五、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教材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像在农村,石头、竹子、木头、泥等东西都是十分常见的,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以做成精美的独具特色的乐器,如竹子可以做双响筒和柱鼓,硬木可以作木鱼,这样不仅解决了乐器缺乏的问题,还可以使学生在制作乐器的同时收获到喜悦和成功。
六、互助互爱,团结合作 现在的学生很缺乏合作的能力,尤其是独生子女,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分组合作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教学,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课上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取舍然后选取最佳方案或答案。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音乐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农村小学的美育教学不单是我们音乐老师的事情,但是音乐课却是进行美育教学的一个好机会,全世界都开设音乐课,证明音乐课不是为调节。总而言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出现灵感,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第二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司荣秋
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都在那音乐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艺术类科目,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绘、去抒发、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在小学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为学校美育教育构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通过几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一、唱游学习中感受美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它是音乐形象的反映,形体艺术的表现。泰戈尔说:韵律起着河岸的作用,赋予诗以形式美和特征。其实,何止是文学,其它姊妹艺术的美又有哪一种能够摆脱节奏和韵律的约束呢?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其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的美感,给人带来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锵,让你获得美的享受。
如:小学一年级教材歌表演《小动物唱歌》和《幸福拍手歌》。前者音乐旋律抒展优美、节奏相对稳定,其动作形态显得平稳、圆滑、轻柔、舒展大方,让学生通过表演感受强弱;后者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轻快、情绪欢快激昂,呈现出欢快热烈的场面。通过上述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律动作品与相应的形体动作组合的教学,无疑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学生在参与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开发了潜力,丰富了情趣,培养了创新能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塑造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原则。进而在唱游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高尚品格,启发创新思维,拉近教师与学生,书本与实践的距离,从唱游学习活动中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
二、歌曲学习中认识美
俄国大文豪契可夫说: “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学习唱歌和歌曲欣赏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习者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其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如歌曲欣赏教材中《我爱你,中国》,其歌词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森林山川、春苗秋果、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划,且词句清新秀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字句间展现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把“我爱你,中国”的主题引向深化。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词曲珠联壁合,相互辉映,仿佛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中国大地而引颈高歌的艺术境界。学生通过欣赏,加之教师生动的讲解,他们被歌曲优美的旋律和多媒体课件生动的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而深深吸引,歌曲犹如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谱写出中华儿女一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在《国歌》的学唱和欣赏中,学生知道它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标志,联想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他们可以说出许多:中国的今天、明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天对祖国说话的是澳门,三百年长久的呼唤,“祖**亲我要回来”。包含着酸甜苦辣。喜泪挂在笑脸上,奋斗抗争、渴望,随着音符的跳动从心底里流淌出来。香港的呼唤,让祖**亲看到《东方明珠》今天更加美丽。但是,还有一个子女日夜牵挂着母亲的心。“海龙王”你能架起彩桥,把鼓浪屿和基隆港连起来吗?郑成功的子孙们面对台湾,遥想当年“雄风”。“快快见到”的急切心情感染着学生,这情,是母子情、思恋情、思归情,通过歌曲的教唱和欣赏,谁不受到感染,他们听着、唱着、爱国之情由然而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道德情操随之升华。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因此不难看出,音乐与文学艺术的整合在这里发挥到了及至。丰富的歌词和优美激进的歌曲旋律大量蕴藏着美。然而,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辨别美、感知美、认识美、发现美、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以美扬善的氛围,启迪领悟学会做人的真谛。
三、乐曲欣赏中孕育美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然而,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器乐曲欣赏教材中《天鹅》中,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优美情景,那如歌的抒情旋律,恰似天鹅的吟唱,而钢琴玲珑剔透的琶音伴奏又似清澈明丽,波光摇曳的湖面,塑造了天鹅在湖面漫游的优雅形象,富有诗一般的境意。当孩子们聆听着轻柔优美的乐曲时,仿佛身临其境,美不胜收。其次,另一曲选听教材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作者细腻的笔触,为人们刻画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乐曲显得格外优美宁静。把月落前江面甜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细致入微。从那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洄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处、渔歌晚唱等段落的演奏中,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配器、不同的表现手法,将那山河秀美、碧波月影、层层涟漪的湖光山色演绎得惟妙惟肖,令人疑神屏息,浮想联翩,犹如一幅幅清丽淡雅的水墨丹清在你眼前徐徐展开,令人陶醉,仿佛把你带入这美丽的春江去畅想,去遨游。此时此刻,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在碰撞在交融,获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见机而行,指导学生在今后欣赏音乐作品中,用心去感受,去领悟、去体会乐曲所表现的美。
四、音乐活动中体验美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功能,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焕发出异彩。我在器乐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摸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比如,我在口风琴教学课上组织排练合奏《彩云追月》,首先运用声势训练法,让学生拍手、拍腿、跺脚,模仿伴奏乐器,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姿体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口风琴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节奏乐器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作即兴舞蹈表演。学生通实践,激起了创作的欲望。这种参与----互动----体验----升华的教育模式,则是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提验和深化。既优化了课堂,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拓展了思维空间,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心灵,以美怡心产生了相应的效果。
五、音乐实践中表现美
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如在课外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因合唱队,乐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要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奏不仅声部直体谐和,而且更讲究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美导行”在这里所产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事实。由此不难看出,集体主义意识在合唱、合奏音乐活动中是何等的重要。相互配合协调这种显性意识正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以美育美、以美启智、以美悦情、以美育德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
综上所述,学校的美育教育应该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是培养人格的工具,是勾勒宏伟蓝图的色彩,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是课堂上春雨润物的悉心交融、是开阔视野的明镜。它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绚丽多彩的画卷;它能编织出美育教育五光十色的彩环;它能堆砌出美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它能谱写出壮丽人生的不朽乐章.....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我们力求走进新课程,去感悟新课程改革那如火如荼的气息,去接受新课程改革那春风化雨般的洗礼,去加入新课程改革那轰轰烈烈的行列,去吮吸新课程改革那点点滴滴的精髓。
第三篇:浅谈音乐美育教学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
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都在那音乐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所以给学生一片自由的想象空间, 从而最大潜力地挖屈他们内心世界的艺术美,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
一、教学方法要“灵活”
会唱很多的歌曲,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难道这就代表了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课的快乐吗?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高兴还是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种关注应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应对不同的教材采用不用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常有一种“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让音乐课更接近生活。
二、创作方法要“多变”
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创造性思维训练,能有效地开拓和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水。如:小学二年级教材歌表演《鹅》和《小红帽》。前者音乐旋律抒展优美、节奏相对稳定,让学生通过表演感受到歌曲的故事性;后者音乐旋律较快,节奏活泼、热烈,呈现出较强情节性的场面。通过上述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表演作品与相应的歌曲故事教学,无疑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学生在参与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开发了潜力,丰富了情趣,培养了创新能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塑造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创造玩的条件,使其享受玩带来的快乐,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游戏,如情境表演、律动、小游戏等。比如,在教学课上组织排练合唱《闪闪的红星》,首先让学生拍手、拍腿、跺脚以此来完成基本节拍训练。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旋律美,有的小组用钢琴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节奏乐器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作即兴舞蹈表演。学生通过实践,激起了创作的欲望。这种参与----互动----体验----升华的教育模式,则是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提验和深化。既优化了课堂,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心灵,并产生相应的效果。
四、材料利用“多样化”,尝试多角度的个性组合,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较差,如果提供的教学材料是单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乏味,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扩展教学材料的新鲜性和独特性,引发学生兴趣。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联想和利用,逐步养成从多思路创作学习的好习惯。
五、多使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后的课堂教学对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觉教材,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学生们喜欢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而多媒体的直观具体、变换灵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学校的美育教育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此来堆砌出美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
第四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乐器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乐器教学
摘 要:我们在开展农村音乐教学的时候因为教学环境的限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局限性,由于,农村音乐教学中乐器教学没有得到有效推广,老师一般以唱歌为主,忽略了对学生乐器和乐感的培养。所以,为了提高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通过乐器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乐器教学
正
文
一、音乐课堂上器乐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学习领域,而器乐则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效果。美国的音乐教育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过:“器乐教学是通往音乐世界的桥梁。”在教师的指引下,充满喜悦的心情的儿童们将音乐学习和器乐的联系相结合,更能将音乐的真谛领会,并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可见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不仅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得音乐教学理论结合实际, 而且丰富音乐教学课堂。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的乐感,可以用乐器来进行教学辅助,学生在进行传统音乐学习的时候,都是进行歌曲的吟唱,因为,农村地域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乐器,所以,我们可以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引入乐器教学,这样不但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还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及学习。
二、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乐器教学方法
(一)用钢琴伴奏来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
钢琴是乐器之王,能够让学生在进行音乐的初期学习的时候很好的进行节奏把握,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要急于给学生播放原声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模仿。可以先进行钢琴伴唱,让学生跟随老师谈的钢琴来进行跟唱,这样学生就能够跟随旋律掌握歌曲,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钢琴的优美琴声,也改变了了传统我们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用的课本配乐,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如果旋律过快就会跟不上,钢琴是可以进行调节,在开始的是可以慢一点,学生掌握之后可以逐渐提高速度,这样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有一个过渡。比如,我们在学习《我是一个粉刷匠》的时候,因为歌曲欢快,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很容易。我们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去唱,还可以培养学生去演奏。在学校现有的乐器支持下,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在老师讲解完旋律和节拍以后,教会学生认曲谱,学生学会了曲谱就可以自己研究并进行演奏,这样加强了学生对于小学音乐学习的热情,主动的进行音乐的学习[1]。
(二)通过自己制造乐器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好老师,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的乐器来对音乐进行表现的时候,这样对音乐的兴趣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所以,农村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先以身作则,拿出自己精选制作的打击乐器,给学生做出榜样,让学生可以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实践表演,这样还是能够增添生活的乐趣。老师要先鼓励学生,只要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就能够做出美观的打击乐器。老师可以要求利用废弃的东西自己动手实践去做,因为在动手的过程中可以开动脑筋,进行智力开发。我们可以用塑料瓶装上一些豆粒以及沙砾,然后把瓶盖封死,这样就能够自己做一个小沙锤,例如,学习了《两只小象》时,学生熟悉了音乐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来共同进行模拟表演,我们可以选择几名学生上台来伴随琴声用自制的打击乐来进行即兴演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知道什么时候要用什么乐器,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乐曲的节奏[2]。在农村的教学背景下发挥现有的教学条件,通过自己制造简易乐器,让学生人手一把学具。这也不失为一条农村音乐教学因地制宜的开展乐器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用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来进行乐器教学
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引导、情景引导以及游戏引导的方式来进行小学乐器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农村的地域条件有限,平时的娱乐活动比较少,能够接触到乐器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如果不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主动学习的意识,仅仅靠课堂来进行音乐学习,学生的音乐素养就不容易培养。我们可以在进行乐器教学的时候运用游戏接龙,把声音延长到最大限度来做一遍,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做一遍,这样学生可以仔细听到不同的声音,当前一种乐器的声音结束后,后一种乐器的声音才能发出来,老师可以分别找到三种乐器来进行展示,让学生来听这三种乐器的声音,听到声音后有的学生就会说像打雷,像教室的钟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就会总结出来金属的乐器声音比较清脆,木制的声音偏浑厚,在老师一系列的引导下,再用乐器进行实践,孩子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对音色进行认识以及理解。
(四)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乐器教学
学生都是喜欢听故事的,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给歌曲进行伴奏,比如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通过故事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歌曲要表达的内容,启发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内容,当学生对音乐进行熟悉以后,就要组织学生来小组讨论怎么样给歌曲进行配乐演奏,比如为了表现“花喜鹊”的声音应该用什么乐器,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我们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抓住花喜鹊的声音特征,让学生不断进行讨论,大家经过实践一致认为应该用声音清脆听上去比较俏皮的乐器来进行伴奏,在对乌鸦进行表现的时候,可以用打击乐来表现小乌鸦的诚实,在这两种形象进行对比的时候,学生就会知道两种乐器的差别。学生在进行配乐讨论的时候,就会对乐器进行更深的理解,可以大大的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进行共同讨论的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体验集体协作的乐趣[3]。
总之,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可以陶冶人情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小学音乐教学。但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效率不高,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可以利用乐器教学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乐感及节奏的掌握能力,从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张宏波.乐器进课堂: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新气象[J].上海教育科研.2013(05):3-5
[2]张桂艳.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管窥[J].菏泽学院学报.2014(01):10-11
[3]张红英.长春地区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1):11-12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课堂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课堂实践
兰州师范学校 吴小钢
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体地实施美育,却需要深入探讨。现结合课堂实践,谈几点意见。
一、根据教材内容抓住最佳契合点进行审美教育
为了使美育具体落实到小学语文每一课的教学中去,有必要以不同美的形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分类。然后根据不同内容的课文进行角度不同的审美教育。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那些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较多地体现着“社会美”这一美的特殊形态,可以将其划在进行“社会美”教育的范畴之列。而“社会美”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更细的分类,确定美育教学的最佳契合点,进行有条理、有侧重的美育教学,使美育落到实处。诸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爱迪生》《李时珍》《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的战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旗手的责任》《十六年前的回忆》等课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为理想不惜献身”的这一“社会美”的内容。我们在讲授这些课文时,就要特别注意抓住每篇课文的最佳美育契合点进行施教。例如:讲授《爱迪生》时,要突出以下几个美育的关键点:(1)热爱科学事业;(2)在不具备科研的条件下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3)百折不挠,愈挫愈坚地为科学献身的毅力;(4)奋斗成功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爱迪生从小热爱科学,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实验,在实验屡遭失败的过程中,显示了他那种超乎常人的毅力,集中地表现了爱迪生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当他经过千辛万苦的发明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时候,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美”是那样的耀眼,那样的熠熠生辉。这种为理想不惜献身的例子,属于人类在社会生产劳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美”,同类的课文还有《詹天佑》《鲁班学艺》等。而《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虽然也是反映为理想不惜献身的课文,但它们是通过人类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中,同恶势力进行斗争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美”。同样是进行“社会美”的审美教育,但侧重点是不同的。通过教学,可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和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二、结合美的特征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
美的形象性是美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也是它的形象性,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抓住这一契合点,进行活生生地、形象丰富的审美教育。
事物的形象往往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的形式美,往往又是通过“色、形、声”来表现,我们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就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文中那些具体描绘事物色、形、声的句子和段落来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例如《林海》中写落叶松一段,将白桦的银白色与落叶松的深绿色进行对比,并且联想到“海洋”这一形象,把青松边沿的白桦比作“浪花”,远远看去那“浪花”像“银裙”一样,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对林海这一形象作者采用特殊的视角展开遐想,绘出了事物的“色”与“形”,而在“形”中,又透出一种“声威”、一种松涛浪激的声威,从而将“色、形、声”天然地展示出来。我们只有从“形式美”这一特殊角度去体味感悟和分析,方能真正抓住这篇课文的形象,利用美的形象性、直观性进行审美教育。当然,我们不仅要引导小学生感受大自然那种外在的“形式美”,更重要地是要引导孩子们去体味和感悟大自然的那种或秀美或壮美的内在气质,激发起孩子们感奋的情绪,培养出他们刚毅的品格。
三、从字、词、句、篇章结构入手进行审美教育
祖国语言的美具体体现在准确、生动、优美的遣词造句以及清晰合理的篇章结构之中。因此在进行语言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识文断字,更重要的是体味祖国语言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准确、生动、优美。例如《趵突泉》一课在描绘趵突泉时,用词不仅准确、细微,而且写得非常的调皮和有情致。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注意结合课文落实字、词、句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悟,从品词赏句中欣赏语言的艺术美。叶老说过:“人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文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随便对付„„把它的滋味辨出来。”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常常会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尤其是对字词句的学习总是停留在表面上,加之一些所谓的《练习册》往往将一些字词摘出来,让学生查字典,进行死板、教条的解释,这种学习方法,完全斩断了语言艺术美的血脉,灵动、鲜活的字词是离不开生动、丰满的语言环境的。因此,从字、词、句的教学中,挖掘审美因素,进行艺术美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除字词句外,从课文的布局谋篇、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入手欣赏艺术美,进行语言表达艺术的审美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写景状物的课文,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写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然后抓住不同季节各种树木和整个小兴安岭的不同景色,分别写出小兴安岭树木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变化;最后在分述的基础上,用“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作总结。整篇课文显示出一种结构之美,容量力度上的均衡、齐整之美。虽然,这种文章的艺术美,不可能直接分析给学生,但,作为教师应该从理性上对每篇文章的结构形式、写作方法和布局谋篇有一定的审美观,这样才能将美育渗透到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去。
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具体途径、方法和契合点还很多,如体味诗的音乐美、绘画美、意境美,学习说明文认识大千世界的真趣美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各种不同的审美因素,认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薰陶,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