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生物第四单元第一章《动物的食性与合理饲喂》教案.doc
八年级生物教案设计 课 题: 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与饲养
第一章 动物的食性与合理饲喂
课 型:新 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动物食性的概念;
2、举例说明动物食性与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概述反刍的概念;
4、举例说明食性与动物饲养、驯化和保护的意义。技能性目标:
1、尝试分析、综合的方法,归纳动物食性等基本知识;
2、探究基本知识,设计某种动物食性的实验。教学重点、难点:
动物食性,不同动物的食性与消化系统的结构关系,及如何饲喂动物。使用煤体:多媒体 课时分配:1课时
授课地点:衡阳县三湖镇鼓锋中学 授课教师:王海丽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0日 教学设计:
一、引入:
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它们整天为寻觅食物而忙碌着。这些动物都吃些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二、探究1:动物吃什么?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填空、比较,得出不同动物的食性有很大差别。
三、探究2:我们是否可以根据动物所吃食料的类别对动物进行分类? 通过学习小辞典,得出动物食性的概念,并能利用动物的食性给动物分类。
四、探究3:自然界的动物为什么吃的食物不同呢?它们的食性与哪些器官有关系呢?
通过探究不同食性动物的消化系统的特点,发现动物的食性与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相适应。
五、解释现象
由观察到鸡吃沙子这一现象设计实验,验证:“动物的食性与其消化系统结构、功能相适应”这一结论。
六、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食性呢?
七、家养动物的饲喂:
八、帮帮忙:
老李家养了一批肉鸡(一般的肉鸡三个月就可以到市场上出售),他每天只喂一些质量好的饲料,结果养了半年还不如人家养三个月的个大。
请你告诉他,除喂质量好的饲料外,还应加些什么?
九、小结:
十、练习:
(一)看左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图中
①是门齿,②是臼齿,③是犬齿。
乙
2、图甲是家兔的牙齿。其特点是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与草食生活相适应。
3、图乙是狼的牙齿,判断的理由是有犬乙 甲
齿。这与肉食生活相适应。
(二)选择题:
1、下列不是反刍草食动物的是(C)
A、羊 B、骆驼 C、兔子 D、牛
2、兔子的食性是(A)
A、食草性 B、肉食性 C、杂食性 D、腐蚀性
3、兔子的牙齿分化为(B)
A、门齿 犬齿 B、门齿 臼齿 C、犬齿 臼齿 D、门齿 犬齿 臼齿
4、兔子的消化管与食草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C)
A、消化管长,盲肠不发达 B、消化管短,盲肠不发达 C、消化管长,盲肠发达 D、消化管短,盲肠发达
5、砂囊的功能是(C)
A、贮存食物 B、软化食物 C、磨碎食物 D、消化食物
6、家鸽消化系统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A)
A、直肠很短 B、口内无牙齿 C、嗉囊大 D、前胃细长
十一、课后作业:
根据你的研究结果和你所了解的情况,分析当地饲养家禽、家畜及其它经济动物所用的饲料是否合理?写出调查报告。
实验课题:动物的食性与合理饲养
姓 名: 班 级: 日 期: 组 名: 组 长: 同组人: 准备情况:
探究目标:
1、通过探究明白动物食性特点。
2、明白动物的合理饲养与其食性之间的关系。
3、培养敢于实践、善于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观察的现象:一群小鸡在外面散步,看到一堆沙石就到上面啄食起来。喂鸽子时,故意给鸽子喂小沙砾,它们还真吃。多奇怪的现象呀。它们分辨不清而将石子当成食物了吗?
提出问题:鸡为什么要吃沙子?
作出假设:动物(鸡)的食性与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相适应。设计实验:动物(鸡)的消化道是怎样的? 完成实验:让我们打开它们的消化道看一看吧。
①从鸡的食管到小肠之间有一个非常膨大的半球形器官,这叫。用手捏一捏,感觉很硬。
②用剪刀将砂囊剪开,把里面的物质取出,分辨一下都有什么:。
③把砂囊冲洗干净,看砂囊的内壁:外层是大约有2厘米厚的肌肉,内表面贴着肌肉有一层2—3毫米的角质层,上面还有一道道的细棱,特别粗糙坚硬。说明。
④消化原理:鸡和鸽子等鸟类的食物经常是一些坚硬的谷物,如玉米豆、大米粒、黄豆等,要把它们磨碎是很不容易的。当食物进入砂囊时,砂囊壁上的肌肉强有力地收缩,角质层、沙子、小石子混合在一起磨擦谷粒,谷粒再硬也抵不上小石子,终于被磨碎了。
得出结论:。
第二篇: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教案
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
第一章动物的运动第一节运动的基础
学习目标:1.识记骨、关节、骨骼肌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知道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3.能列举出脊椎动物运动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新知自学
知识点一:脊椎运动的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功能:支持、保护和运动。
骨:杠杆作用;
骨连接:支点;
骨骼肌:提供动力。知识点二:长骨
2、长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髓。
(2).长骨的生长、再生
长粗和再生:靠_骨膜 内层_成骨__细胞的分裂。
(2)长长:靠__骺端软骨层
细胞的分裂。
(3).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硬而不脆。坚而不重、硬而不脆的性质使骨适于动物身体的支撑和运动。知识点三:关节
3、骨连接的种类:(1)无活动性的骨连结,如颅骨的连结。(2)有一定活动性的骨连结,如椎骨之间的连结。(3)关节:能够活动的骨连结,如肩关节、膝关节等。
4、关节的结构:
(1)、基本的结构:
(2)、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有_韧带_,增强了关节的__灵活性和牢固性__。(3)、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有关的结构分别有:
提示:(1)灵活性:关节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囊、韧带。
(2)牢固性:关节头和关节窝的结合,关节囊和韧带。
知识点四:骨骼与骨骼肌
5、骨骼肌的组成:肌腱(两端)和肌腹(中间)。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完成
学习目标:1.理解动物躯体运动的发生。
2.概述屈肘和伸臂的机理。知识点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骨和骨骼的区别:
(1).上肢骨就是骨骼,因为它是有尺骨,桡骨等许多块 的骨组成的整体;成年人骨骼是由206块骨通过不同的方式连结成的。(2).单独的一块则是骨,如肱骨、肋骨等。
2、哺乳动物运动的完成:骨骼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骨骼由骨和骨连接组成。
3、曲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舒张 两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垂直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某人右上肢瘫痪(肌肉不能收缩),是由于(控制右上肢的神经受损)
5、运动产生的过程:神经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运动)
6、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配合。
神经系统:控制运动,提供运动的指令。
消化系统:提供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
呼吸系统:提供能量利用和转化时需要的氧。
循环系统:运输氧和养料,排除废物。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的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它包括内容十分广泛,如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
甚至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2、动物行为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它不仅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还包括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第二个特点:它是由于适应环境而产生,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第三个特点:动物行为是 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和激素调节产生的,所以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特点。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特点 难点: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 教学过程: 实验:(课本80页)蜗牛取食行为靠身体的 结构完成。
大家谈(81页):
阅读知识链81页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行为的概念 2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由
3动物行为的意义 阅读实际用回答
人们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测一测:
1.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下列是动物行为的一项是()A. 田鼠的取食 B.大雁南飞 C.猫捉老鼠 D.以上三项均是
2.动物在自然界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那么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A. 只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B.把有害的动物全部消灭
C.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D.以上三项都是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 孔雀开屏 B.两只蟋蟀在斗架 C.蜜蜂的舞蹈 D.鲸“喷”水 4.对于动物行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B.动物行为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C.动物行为是由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D.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产生的 5.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之一是控制有害的动物,鼠类是有害动物。其危害是()A.咬坏衣物、污染存粮 B.盗食谷物、传播疾病 C.啃咬青苗、破坏田埂 D.以上三项都是 6.动物的行为是指()A. 动物的心脏跳动 B.动物的内部生理活动 c动物的呼吸 D.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7.鼠类的行为表明鼠类是有害动物。常用的灭鼠方法有()A.器械法 B.药物法 C.生物灭鼠法 D.以上三种都是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两只公羊在打架 B.鸡的育雏 C.老虎心脏的搏动 D.变色龙改变体色
9.动物的气味在个体间起通讯作用是动物的“语言”。下列不起通讯作用的是()A. 椿象在受到攻击时,释放臭气 B.狗在走路时,隔不远撒尿留下气味 C、黑尾鹿遇到危险时,释放香草味 D.老虎在自己的领地周围撒尿留下的气味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教学重点难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兔子在逃跑时竖起尾巴;鸟类在逃跑时发出鸣叫声。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动物们各种有趣的行为。运用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各种动物的行为对它自身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新课导入: 一探究课本84页:
二、阅读知识链区别7种动物行为,回答问题
1、动物行为类型包括、、、、、、2、攻击行为是动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相互攻击。其特点是
3、防御行为是动物之间发生的保护性行为。
三、检测
1.两只狗为了争夺一块骨头在打架,属于动物的()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社群行为 D.繁殖行为
2.有一种无斑雨蛙,在光滑的绿叶上面时呈绿色,而在粗糙的树皮上时呈棕色。对于无斑雨蛙来说,这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体色的行为属于()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贮食行为 D.以上三项都对
3.一种鹈鹕成群地在海滨岩石上筑巢,从周围的海洋里捕食鱼类,并且在这里进行繁殖。这种行为是()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社群行为 D.节律行为
4.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能随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和图案,这种行为对比目鱼来说()A.不利于保护自己 B.属于节律行为 C.属于防御行为 D.属于觅食行为 5.下列行为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A.杜鹃把卵产在大尾莺的巢里 B.家鸽用“鸽乳”喂养幼鸽 C.两只狗在争夺一块骨头 D.天冷时,老母鸡把雏鸡护在翼下 6.下列几种动物有社群行为的是()A.蚂蚁 B.野兔 C.绵羊 D.猪
7.驯鹿在最北部地区度过夏季。夏天过后,它们便迁往南部过冬。这种行为属于()A.繁殖行为 B.社群行为 C.防御行为 D.节律行为 8.每当春季的夜晚,常会听到猫的叫声,这种现象属于()A.繁殖行为 B.节律行为 C.贮食行为 D.社群行为 9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A. 两只雄海豹为争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 B 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c.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 D.螃蟹举起螯反击天敌的进攻 10.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攻击行为的是()A. 两只公鸡为了一只虫子而打架 B.两只狗为了争吃一块骨头而争斗 c.黄鼬在追小鸡 D.两只蟋蟀为争夺巢穴、配偶而发生战斗 11.在繁殖后代时,既不孵卵又不育雏的鸟是()A.杜鹃 B.大雁 C.海鸥 D.孔雀 12.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行为?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E.节律行为(1)清晨喜鹊在树梢上鸣叫()(2)新西兰有种原始蜥蜴,一年中有半年冬眠()(3)孔雀开屏()(4)两只黄鼬为争夺一只鸡而争斗()(5)黄鼬遇到敌害,肛门旁的臭腺释放臭气()(6)老猴发现猛兽后,高声吼叫并带领猴群逃跑()
课题:第二章第三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举例说明两种行为的概念。区别这两种行为。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 教学过程: 身边事资料分析 89页 大家谈 知识链
1、从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可以将动物行为分为_______行为和_______行为。1.实际用
1.动物的精彩表演2.警犬的应用3.特殊训练的海豚4.山喜鹊 想一想:试试看
1.有一种蜜蜂的工蜂,它会掀开已死的幼蜂的巢室的盖子,然后把死蜂取走。这种行为是___________,是由体内的________决定的。
2.母狼如果在哺乳期失去了幼仔,它会继续哺育其他动物的幼仔,甚至人类的婴孩(如狼孩)。母狼的这种行为属于()A. 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攻击行为 D.贮食行为
3.蜜蜂采蜜、鸟类迁徙等动物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所以叫做()A. 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贮食行为 D.防御行为
4.刚孵化出的小蝴蝶,立刻就能腾空飞翔,这种行为是()A. 攻击行为 B.节律行为 C.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 蜜蜂采蜜和猫捉老鼠 B. 蚂蚁做巢和牛耕田 C. 母鸡育雏和蛇的冬眠 D. 蜘蛛结网和马拉车
6.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 红雀喂幼鸟 B.蜘蛛结网 C.野鸭的迁徙 D.鹦鹉学舌
7、决定先天性行为的是()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体内激素 D、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8.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它们()A. 适应复杂环境 B.逃避敌害 C.找到食物 D.找到配偶 9.把两边相关内容写在横线上。
①蜘蛛织网 A.先天性行为 ②黑猩猩设法取到挂在高处的香蕉 ③大雁南飞
④经调教的猪,能定点吃食、睡觉、排便
⑤蛇的冬眠 B.学习行为 ⑥黎明时公鸡打鸣报晓 ⑦大山雀偷饮牛奶 ⑧小狗做“算术” ⑨灯蛾扑火,为光明而死 ⑩蜜蜂中的一些工蜂清洁蜂房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动物作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课文,知道作者是抓住小动物的外形和习性两个方面的特点。(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等特点,也可以写它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性,还可以写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等)
2、学习例文的写法,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对它的喜爱。
4、写完后要多读几遍,认真修改。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课文,把握写作方法,能按要求完成习作。
2、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
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详、写清。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收集、积累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是不是见过很多动物?(是)如天上飞的鸟,地上的爬虫,水里的游鱼,动物园里的猴子大象,家里养的小猫小狗等。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小动物。在这之前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学的几篇与动物有关的课文,那高傲的白鹅;有“上将派头”的白公鹅;既古怪有可爱的猫;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生动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课文《白鹅》和《猫》,是怎样来写的?(生回答教师板书)
(一)《白鹅》 抓住了总的特点“高傲”;《猫》抓住了总的特点既古怪有可爱。
(二)《白鹅》有顺序:从叫、走、吃三个方面来写,一个特点一段,如果长的话,可以分几段来表达一个特点;《猫》1-3自然段先写总猫的古怪;再从三方面分写突出古怪;第4自然段写满月时的小猫可爱、淘气。
(三)具体: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它的特点。
(四)正确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
二、小结归纳:
写小动物要害是描写它们的特征,并用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这个特征,才会使人明白。
老师:一般写小动物应该描写它们的哪些地方?(板书:外形、动作、声音、生活习性、事件。)
三、师生共同总结出写作方法:
1、要有顺序
2、抓住特点,详略得当。
3、重点要突出,(因为,我们不可能把这种动物的每一个特征都写出来,如果都写出来,就太长了,所以要重点写好一个方面。)写好过渡句。
四、共同构建作文框架
(以一种动物为例,学生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构思其它动物的写法。)【注:本环节,最好是说一段,写一段。免得学生最后一下子不能记得清。】(1)家里有猫的同学举手。你们家的猫,你的感受是什么?用“我们家的猫真让人感到()”来描述;或者用“我们家的()真是一个()的家伙。”(开头如何写:要总写猫的特点。)表现在哪些地方?(样子、睡、吃、玩……)
〖写开头。〗
(2)为什么这样说?你能用具体的事例一个个说清楚吗?(中间部分的写作内容。先用口语来表达。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来表演一下。)
样子:包括颜色、大小、耳朵、鼻子、眼睛、尾巴……什么样子的? A: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B:连起来说一说。
〖描写动物的样子。〗【注:你可以不写猫,也可以写出狗、猪、蚂蚁等。】(3)睡:常常睡在什么地方?一天睡多长时间?怎么睡的?你家里的人看见了,说什么?表达了人们对猫怎样的感情?
A: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B:连起来说一说。〖描写动物的“睡”。〗
(4)吃:爱吃什么?其他的东西是怎样吃的?他为什么爱吃肉?现在还逮老鼠吗?为什么?怎么办呢?他偷吃家里的东西吗?你怎么发现的?怎么说的?赶走了吗?为什么?
〖每说完一个,再连起来说一遍。争取说的连贯通顺。在说的时候,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用词、句子。〗
(5)最后还可以总结,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突出喜爱之情。
五、板书设计:
我喜欢的动物
总
(开门见山写动物总的性格特点)分{外形、动作、声音、生活习性、事件} 总(突出喜爱之情,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学生写作,教师指导。写完后,可以让学生读一下,评价。教学过程:
一、范文欣赏:《我家的猫咪》
二、学生完成习作: 要求:
1、写出特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一个一个表达,把每个特点写清楚。(注意分段)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4、一气呵成。不会写的字,用拼音表示,不必查字典。
三、大声读一读,看看哪里还需要修改。然后仔细地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
四、学生展示,老师指导。
五、把修改后的作文,写在作文本上。
(课下完成,课堂上,尽量多的让学生展示。展示的文章,要分层次,最好是优中差各一,指出优点,不足,和学生一起修改,学生在听的时候,一般能听出哪里不通顺,哪里觉得别扭,用词不合适,从中,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这一部分,也单独一课时,时间更充足。
六、板书设计: 范文欣赏:
《我家的猫咪》
第一自然段: 总写:我家有只“变色猫”,名叫“四脚鸡”。第二自然段:分写:写外貌和为什么叫“变色猫”? 第三自然段:分写:为什么叫做“四脚鸡”。第四自然段:过渡段: 第五自然段:捉老鼠的能手
第六自然段:总:写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四篇: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教学内容:
1、欣赏:《野蜂飞舞》、《狮王进行曲》《水族馆》
2、活动:声音的长短
4、唱歌:《小青蛙找家》《小蜻蜓》
5、欣赏:狮子、大象 教学要求: 总要求:
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本单元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3.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
2。进一步熟悉“×-”和“×”,感受声音的长短。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教学准备:
歌曲《小青蛙找家》《小蜻蜓》的录音带;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野蜂飞舞》、《狮王进行曲》《水族馆》的录音带。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进一步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音乐活动从模仿动物的叫声入手,认识声音的长短,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难点:
通过欣赏描述动物的音乐,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简单描述音乐形象。在多声部节奏练习中,聆听、感受、表现其他声部的节奏及三声部的和谐美。
课时: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小青蛙找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2、学生能够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并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3、情景创编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小青蛙着急、高兴等心情。
2、通过游戏、情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教学准备:青蛙头饰、青蛙故事图片。
教学方法:启发法、观察法、聆听法、听唱法、讨论法、表现法、游戏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动物说话》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进教室
二、综合训练、音乐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学生随音乐跟老师按x x | x x x | 的节奏做跺脚、拍手、拍肩等动作
三、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它非常调皮,常常跑到很远的地方玩,也不跟家里的妈妈打招呼,这不,今天它又出去玩了,我们来看看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四、新课教学
1、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小青蛙遇到什么困难了?(找不到家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它找家。学唱“小青蛙找家”。⑴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⑵师:小青蛙是怎样找家的?(生答:又蹦又跳、又蹦又叫等。)⑶教师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⑷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模仿青蛙叫并做动作。⑸学生听琴填词演唱。⑹学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2、歌曲处理:
⑴师:小青蛙找不到家了,心情会怎样?(生:着急、害怕、会哭等)想喊谁?(生:妈妈)让学生亲自喊一下。
⑵师:小青蛙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回到了家,这时它的心情又是怎样?(生:高兴)。
⑶学生听音乐演唱歌曲,表现小青蛙着急、高兴等心情。⑷学生分组讨论:当青蛙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回家了,她会怎样夸奖小青蛙?
⑸各小组选代表说一说,师生共同评价。
3、学生完整表演歌曲
五、创编活动
1、师:老师要请孩子们一起来扮演这几只调皮的小青蛙 场景
一、几只调皮的小青蛙出场了-----------音乐响起(动物说话)【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的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场景
二、不知不觉,天黑了----------------音乐响起(闪烁的小星)。场景
三、惊慌失措的青蛙们开始找家--------------音乐响起(小青蛙找家)场景
四、回到家的小青蛙和妈妈一起进入梦乡--------------音乐响起(小宝宝睡着了)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不能不跟家里人打招呼就乱跑;不要跑到离家较远的地方;找不到家要自己想办法,回到家,不要慌张害怕)
板书设计: 小青蛙找家 找不到家 着急
找到家 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野蜂飞舞》。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通过聆听使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优秀音乐作品。
3、感受乐曲紧张的情绪,并借助语言、线条或图形、肢体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2.初听乐曲
(1)学生安静地聆听乐曲。
(2)让学生猜一猜,这首乐曲描写的是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3、揭示曲目
教师简要介绍歌剧《萨旦王的故事》剧情以及乐曲在歌剧中表现的情景。
4、复听乐曲
(1)乐曲的速度是怎样?力度是怎样?(2)乐曲的旋律是怎样的?(3)感受是乐曲的紧张的情绪。(4)结尾部分:渐弱的力度表现了什么?
5、表现乐曲
学生让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可利用手指在空中画线条表现野蜂飞舞的线路,用手臂的动作模仿野蜂在空中飞行的姿态。
第三课时 声音的长短
教学内容:
声音的长短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生活中的声音,感受声音的长短。
2.通过“恒拍”的训练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 1.课件呈现动物嬉戏的录象。
要求: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模仿一下。
【通过欣赏学生喜欢的各种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模仿自己所看到动物的声音和形态。(1)指声表演。(2)集体表演。
【给学生模仿的空间,是让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首先,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其次,让学生了解到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是有长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3.整理学生在录象中收集到的声音,如: 小鸭:嘎 嘎 小猫;喵 — 小狗:汪 汪汪 小鸡:叽叽 叽叽 青蛙:呱 — 小羊:咩 咩„„
4.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比一比,谁表现的方式多。【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方式有很多,如:①模仿叫声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脚④体态律动(跳跃、跑跑、走、舞蹈动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读谱法„„】
二、谈一谈、议一议、仿一仿
1.让学生收集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声音和动作: 泉水:叮 咚
火车:呜„呜„卡嚓 卡嚓 大钟:当 — 汽车:嘀 — 闹钟:嘀嗒 嘀嗒 牛 :哞 — 老鼠:吱吱 吱吱 心脏跳动: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狮子:吼 — 小兔:蹦蹦 跳跳
【通过收集自己所熟悉的声音或动作,并按节奏模仿出来,进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3.节奏组合表演
(1)师引导:谁能用刚才收集的火车的声音来表演火车开来的声音?(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教师给予指导。
(3)请表演好的学生表演展示给大家看,并给予奖励。鸣笛声‖ 呜 呜 ︱ 呜 呜 ︱ 呜 呜 ︱ 车轮声‖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奖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4.以小组为单位,边听《火车开了》边模仿鸣笛声和车轮声。(可以用声音,也可以律动)
5.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其他声音和动作的组合,教师指导。(学生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既培养了学生稳定的节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动物园里》,为下一节教学这首歌曲奠定了基础。)
①小鸭:嘎 嘎 小鸡:叽叽 叽叽 ②锤子: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
6.教师引导学生由二声部逐渐过渡到三声部: ①小猫:喵 — 小羊:咩 咩 老鼠:吱吱 吱吱 ②大钟:当 — 铃声:叮 呤 闹钟:嘀嗒 嘀嗒 ③ 风 :呼 — 泉水:叮 咚 树叶:哗啦 哗啦 ④狮子:吼 — 青蛙:呱 呱 小兔:蹦蹦 跳跳 „„
7.分组表演,比一比,哪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种类多,节奏稳定。评奖激励,自评、互评。
(生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这样,不仅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创造节奏。
1.用“×—、×、××”三个节奏型说话。(1)师示范:小白 兔 ︱ 跳跳 跳 ︱(2)学生创造:如: ① 老 师 ︱ 早上 好 ︱ ②小妹 妹 ︱ 真漂 亮 │ ③ 哎 — ︱ 你 在 ︱ 哪 里 ︱ ④赵丽 君 │ „„ 比一比,谁创造的有新意。
【语言本身就有生动、丰富而美妙的节奏,结合语言,提取节奏对儿童来说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2.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演奏“×—、×、××”(1)认识打击乐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
(2)让学生尝试演奏,了解其音色,同时教师规范其演奏姿势。(3)尝试用打击乐演奏前面所创编的节奏。
3.播放《在动物园里》,学生用打击乐演奏歌曲中的“×—、×、××”节奏,也可律动,如:跑跑 走,或蹦蹦 停、拍手等。【用打击乐表现“×—、×、××”,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能力。】
四、在学生的欢呼声中结束新课。
第四课时欣赏《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教学内容:
《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方式。
2.通过欣赏乐曲,熟悉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体验,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3.通过模仿、模唱、表现、创造,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体验,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教师将黑板装饰成森林的样子,再贴上一些小动物图片
(2)、播放几个音乐片段让学生猜一猜,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动物?为什么?
2、完整聆听
(1)引子部分,感受引子音乐所营造的阴森、恐怖的氛围。(2)第二部分
聆听第二部分主题,感受狮王威风凛凛的音乐形象。
描写狮王的主奏乐器是什么?狮子形象是通过什么手段表现的?
再次聆听,随音乐模仿动作。(3)聆听狮王的吼叫,吼叫了几次?
4、介绍作曲家
5、随音乐表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水族馆》。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比聆听,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想象鱼儿、水草在水族箱里轻盈起舞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听辨乐器的音色,熟悉乐曲中的音乐主题,感受音乐中不同音色乐器所描绘的各种水中动植物轻盈、透亮、随波荡漾的形态。
2.体会主题旋律的特点,并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听赏:《水族馆》
(一)导入
1.谈话法导入(让学生描述海洋世界看到的各种水底景象。)2.聆听乐曲中的音乐主题片断 让学生猜猜乐曲中的演奏乐器,并说说其音色特点,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所描绘的不同意境,并即兴用肢体动作表现。
(二)感知学习
1.初听乐曲 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用线条或色块来表示,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听后进行交流讨论。
2.复听乐曲
(1)让学生边看海底世界的图画或影视,边随着音乐律动,模拟各种水中的动植物,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各种水中动植物轻盈、透亮、随波荡漾的形态。
(2)让学生选一种印象最深的动物或植物画一画,然后把它组成一幅海底世界长卷。设计说明:本环节通过听觉、视觉和动觉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积极地描述对音乐的感受。复听音乐的环节可以两者相结合,在听音乐选一印象最深的动、植物画一画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让班里个别有美术特长的学生进行;也可由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剪贴画,让学生听听、贴贴。一定要体现音乐性,不要变成美术课,还要注意学生的常规。
(三)创编
1.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分组自选合适的乐器伴奏或模仿演奏
2.创设情景,配上道具、搭建造型分角色表演
3.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为乐曲编上简单的故事 设计说明: 本环节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把对音乐的体验及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培养生生间的合作能力。因此,教师的启发是关键,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个环节的创编内容可根据时间有选择性地进行,在学生分组表演完,可别忘了师生评价这一环节,这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拓展
1.让学生查找、收集有关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生平、作品,用各种形式来简单介绍。
2.简单了解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3.聆听其它描写海洋世界的音乐作品 如:《水草舞》 设计说明: 通过学生查找、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了解法国作曲家圣桑及他的著名代表作《动物狂欢节》,聆听其它描写海洋世界的音乐作品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开阔他们的眼界。本环节可以作为课后拓展作业,下节课进行交流;也可以是上节课已经布置完成,本堂课进行交流、反馈。
三、总结
1.从乐曲的情绪上,或从不同的演奏乐器、不同的音色上让学生知道能表现出不同的意境
2.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让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3.从激发情感的角度,去鼓励学生勇于发现、探索海洋奥秘的情感 说明: 总结的方式可由教师按照课的安排自行设计,可以从以上三方面来进行,关于让学生树立保护海洋环境意识这点教师可以通过观看一段影片片断,启发学生说一说。
【案例分析】
音乐欣赏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积极地描述自已对音乐的感受呢?这是值得我们教师好好动脑筋研究的一个问题。教师要允许学生按自已的“水平”去想象,因为音乐想象决不拘泥于具体的某一事物,而是每一个人在聆听过程中对作品的再创造。由于这首乐曲逼真的模仿力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想象的意境,于是通过说、听、猜、动、画、创、演等方法展开教学,并根据班级学生的能力,配上道具、乐器,搭建造型等加以渲染和表达,从而很好地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和理解。
第六课时
一、教材分析
《小蜻蜓》选自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七课的歌曲,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虫忙的情景,结束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以肯定的口吻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学会歌曲后能为乐曲伴舞,培养学生的音
乐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肯定的态度让学生知道小蜻蜓是益虫,要爱护、保护它。
三、教学重点
1、学习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学会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
★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五、教学材料
《小蜻蜓》伴奏与范唱、琴、录音机、铃鼓、鼓
六、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教态亲切、自然)
师: 1 2 │ 3 4 │ 5 — │ 同 学 们
好!
生: 5 4 │ 3 2 │ 1 — │ 老 师 好!
2、导入新课
①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才一个谜语,好吗?(边猜谜边板书)
谜语: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一双翅膀薄有明,捕捉虫子有本领。
② 师:a、同学们有见过蜻蜓吗?
b、那老师来问一问,小蜻蜓吃米饭吗?吃肉吗?那它吃什么呀?(蚊子)
c、蚊子同学们喜不喜欢啊?不喜欢,为什么?对,蚊子是害虫,到了夏天蚊子会吸我们的血。
d、那小蜻蜓把不好的蚊子吃掉了,帮我们捉住了害虫,它对我们有帮助,是不是益虫啊?
e、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是益虫吗?益虫就是对我们有帮助的昆虫。
f、我们要保护益虫。
③ 师:a、有两位叔叔觉得小蜻蜓特别的棒,所以给小蜻蜓写了一首歌来感谢它。
b、周康明叔叔为小蜻蜓写了一首儿歌,也就是我们唱歌时用到的歌词。(板书)
c、钟立民叔叔给小蜻蜓谱了一首曲子,也就是我们唱歌时用到的旋律。(板书)
d、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这两位叔叔为小蜻蜓写的这首歌,好吗?
3、学唱歌曲
① 聆听歌曲《小蜻蜓》范唱。
② 师:这首歌好不好听?那我们是不是要给它拍拍手、鼓鼓掌呢?先听老师是怎么给这首歌拍手的。
(师按照3/4拍的强弱规律给乐曲拍手)
③ 跟着音乐,学生随老师用拍手、拍腿来为歌曲伴奏。(强 弱 弱、1 哒 哒、2 哒 哒 ……)
④ 师:a、刚刚我们是怎样为歌曲伴奏的?对,1 2 3、2 2 3 ……
b、这是什么节奏啊?对,是3/4拍。3/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很好,强弱弱。一起来跟老师拍
一次。(强调第一拍的重和强)
★游戏:小朋友两两面对面坐好,在每个节奏的第一拍(重音)处互相击掌。
⑤ 朗读歌词,师用鼓打节奏(强调歌词由周康明所创)
⑥ 学唱歌曲《小蜻蜓》
a、师范唱(强调歌曲由钟立民所创);
b、学生随琴小声地唱;
c、随琴演唱。(强调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4、创编活动
① 创编舞蹈动作(学生先自由想象、发挥、后师进行教导);
② 学生上台表演。
5、下课,师生行礼道别。
第五篇:生物教案合理营养与膳食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生物学
七年级下册
教材内容分析: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是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两部分内容。在教材设计上,本章强调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突出体现生物学中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两大主题。本节课是对前面两节知识的具体运用,可以较好地体现出科学知识在指导人类健康生活中的价值。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感情。教学目标:
1、解释合理营养的概念,举例说明怎样做到合理营养。
2、搜集有关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资料信息等。
3、概述平衡膳食宝塔的意义。
3、关注食品安全,运用食品安全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4、交流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教学重点:
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注食品安全。教学难点:
什么是合理营养;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方便面即泡即食,特别方便。旅行中便于携带,救灾中便于运输,可以解燃眉之急。方便面能经常代替正餐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总结:经常以方便面、烧烤等一类的速食食品替代正餐,不符合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影响健康。那么,什么样的饮食才叫合理?什么样的食品才算安全呢?
引出课题: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二、自读预习,完成以下问题:
三、合作探究
(一)合理营养
(“小老师”播放课前搜集并制作的不良饮食习惯等的多媒体课件)
1、不良营养和不良饮食习惯带来的危害
资料一:汉堡包造就了美国严重超肥的一代,美国政府试图将国民脂肪摄入量从40%降至30%,却非常困难。而目前,洋快餐正在向我国青少年大举进攻,部分青少年偏食洋快餐,那只是摄入了高糖、高脂肪、高热量,而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极少,一旦形成饮食习惯,将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身体素质。
资料二:世界银行的统计表明,仅微量营养素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的损失,至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据介绍,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将1790年至1980年间经济的增长,归功于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而消除碘、维生素A和铁的缺乏,能提高人群平均智商10至15分。
资料三:我国自1985年到1995年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进行了10年动态调查,结果现实7-18岁青少年中,男生体重超重肥胖者比例从2.75%升至8.65%,女生从3.38%升至7.18%;与体质密切相关的肺功能、耐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水平下降。而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青少年肥胖者激增的趋势更加明显。那么肥胖是营养过剩?不是。肥胖不仅不等于营养过剩,而且是营养缺乏的主要表现。
资料四:阅读课本P32-P33图4-23
思考、讨论:
(1)资料一和资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从资料三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体重超重的比例逐年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3)课本图3-23中几位同学的做法科学吗?为什么?
(4)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在组间巡视参与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组一代表:资料一和资料二说明青少年由于偏食,高脂肪、高糖饮食,摄入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极少,会影响人的身体素质。而适量摄入碘、维生素和铁,能够提高人的智商。
组二代表:从资三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体重超重的比例逐年上升的原因是营养缺乏。
组三代表:图中显示有些同学不吃早餐就去上学,有些同学不爱吃蔬菜,还有些同学不爱喝水就爱喝饮料和爱吃巧克力、鸡鸭鱼肉等食品。这些同学的做法不科学。不吃早餐满足不了身体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就可能出现头晕目眩、浑身乏力等现象,不但影响身体发育,还影响正常学习。喜欢吃巧克力、鸡鸭鱼肉等高脂、高糖食物,身体得不到足够的维生素,出现身体偏胖、维生素和无机盐缺乏症等现象。不喜欢吃蔬菜也会影响身体正常发育,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疾病,比如坏血病。
组四代表:通过上述资料可以看出,饮食是否合理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合理饮食有利于人体健康,否则就影响人体的正常发育。
“小老师”:大家分析的都特别好。合理营养就是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包括六大营养素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多也不少,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教师强调: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食物,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所以,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示意“小老师”继续)
“小老师”:那如何才能做到合理营养呢?请阅读P33及图4-24,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组五代表: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宝塔第一层为谷类,第二层为蔬菜水果类,第三层为鱼、肉、蛋类,第四层为豆、乳类,第五层为油脂类。按照宝塔顺序,第一层每天摄入应为最多,第二层次之,以此类推,油脂类摄入应为最少。
组六代表:我们组来补充。城乡居民每天应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此外,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应当分别站30%、40%、30%左右。
教师:很好,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刚才我们提到了经常以方便面、烧烤代替正餐的现象是不好的,那么,现在请你为自己或者家人设计一份食谱,看谁设计的合理、经济实惠。
(学生进行设计然后小组内交流展示,教师在组间巡视、指导,跟学生一起交流)
(二)食品安全
“小老师”: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以相应的法律和各种法规来规范和管理。食品安全应贯穿于生产、运输、加工、储存、烹饪等全过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近几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食物中毒事件、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地沟油、苏丹红鸭蛋等)我们应该怎样做到食品安全呢?请各小组拿出课前搜集的食品包装袋,讨论:应当关注食品包装袋上的哪些内容?怎样判断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学生1:应当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学生2:还有营养成分和是否有“QS”质量安全图标。
学生3:是否含添加剂以及添加剂的种类
学生4:还有要关注生产厂家、厂址等。
“小老师”:怎样判断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
学生:根据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进行推算。
“小老师”:那购买蔬菜、鱼、肉等非包装食品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1:买蔬菜时看看颜色是不是新鲜,摸摸是否硬挺。
学生2:买鱼时要买活鱼或者看看鱼鳃是否是鲜红色的。
学生3:买肉时要看是否有检疫部门印章。
“小老师”:除此之外,在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食品安全的问题呢?
(学生短暂交流讨论后回答)
学生1:发了芽的土豆不能吃,里面有致癌物。野生蘑菇也不能随便吃,尤其是颜色比较鲜艳的更要注意,因为可能有毒。
学生2:家里厨房和餐具要保持清洁,这样不会污染食品。
学生3:发霉腐败的食品不能吃,也不能喂鸡鸭等家禽家畜吃,因为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到人体内。
学生4:水果蔬菜要浸泡后洗干净再吃,还不能吃太多垃圾食品。
“小老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来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打击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者。
教师总结:同学们分析的都很深刻。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因此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应当了解相关的知识,用科学的知识知道我们健康地生活。
教学反思:本节课最鲜明的特色是让生活走进课堂,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比较充分,“小老师”能列举出比较典型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同时也较好的组织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身边的实例出发,来说明怎样做到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合作、讨论、交流时间和发言机会。从中可以看出学生有许多的生活经验和潜在的探究能力,要充分积极地去调动,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科学,生活处处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