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支架

时间:2019-05-15 07:1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支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支架》。

第一篇:学习支架

1.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人们从不同角度、立足于不同的理论提出了各种教学策略。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策略被定义为:这种策略“应该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的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实施步骤

(1)搭脚手架。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即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3)独立探索。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得到知识的攀升。起初可以多一些引导、帮助,以后逐渐减少(即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4)协作学习。让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可能会增加或减少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相关的属性,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使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能够达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当前所学的概念,即最终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完成了。

(5)效果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做出的贡献;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完成情况。3.教学实践中提供有效助学支架的关键特征(1)提供清晰明确的学习方向;

(2)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

(3)设计能让学习者主动关注的学习任务;

(4)明确阐述学习期望;

(5)引导学习者去获取有价值的帮助和有用信息;

(6)在学习过程中避免学习者精力的浪费,减少不稳定因素,消除失望感。

4.个性化学习系统中支架创设应遵循的要点

(1)在设计助学支架时就应以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本身的特性作为出发点,应将学习者的需求与所提供的支架层次保持平衡。使得学习者能完成他们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2)个性化学习系统中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应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便于学习者自主学习。

(3)情境设计应满足学习者渴求新知识的心理,并能在一个改善了理解范围的情景下学习新知识。减少学习者学习失败的可能性。

(4)个性化学习系统中所提供的支架应逐渐减少,使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者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支架逐渐减少的速度应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的加深相一致。支架的时效性应与学习者的进步程度同步。

5.支架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支架式教学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而进行的,目的是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通过学习支架的支撑作用不断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水平。由此可见,运用支架(或支架式教学)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学生的实际水平(包括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等)和将要学习的知识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仅凭自己的能力又不能解决,需要帮助才能实现知识水平的跨越。这种情况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每个人身上都可能会出现。

6.学习支架的作用条件 学习支架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上,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在人们营造的某种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1)学习支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之中,学生在真实的或者近似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在这样的情景下,借助学习支架,学习难点更容易得到解决。

(2)学习支架的应用必须是在学生全程参与的情况下,让学生经历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虽然在以往的教学中有时觉得不必要,但是学生会在亲历过程中体验知识逐步获得的整个思维过程,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体验、领悟与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内化支架,获得独立完成任务的技能,为以后的自学打下良好地基础。

(3)学习支架的应用必须是在学生已经做了一定的努力仍然不能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提供,帮助其获得成功,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并且还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潜在的发展空间。学习支架的应用可以对学生今后的独立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或构建支架来帮助自己学习。

7.学习支架的几种常见形式

学习支架的形式随任务的不同、支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从支架的表现形式来看,学习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向导、图表等。令范例:范例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或阶段性成果,一般包括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好的范例在技术和主题上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范例展示可以避免拖沓冗长或含糊不清的解释,帮助学生较为便捷地达到学习目标。

问题:问题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应机地提供问题支架。

建议:建议支架与问题支架类似,当设问语句改为陈述语句时,问题支架就成了建议支架。但与问题支架的启发性相比,建议支架的表现方式更为直接。

向导:向导是问题、建议等片段性支架根据某个主题的汇总和集合,关注整体性较强的绩效。比如观察向导可以避免学生错过关键细节;采访向导可以帮助学生收集特定信息;陈述向导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等。

图表:图表用可视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描述,尤其适合支持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如解释、分析、综合、评价等。图表的形式变化多端,在皮尔斯博士(PierceJ.H0ward)的《知识工作者的可视化工具—批判性思考的助手》一书中总结了48种图表形式,包括概念地图、维恩图、归纳塔、组织图、时间线、流程图、棱锥图、射线图、目标图、循环图、比较矩阵等。

8学习支架的应用设计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学习支架,以及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时,应遵 循以下几点原则:(1).适时性原则:要在学生恰需帮助时提供适合的支架,并在适当的时候撤除支架;(2).适度性原则:学习支架应当有坡度,要给学留有恰当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学生站在支架上,必须经过自己的奋力一跳,刁‘能达到目标;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成学习目标;(3).适量性原则:学习支架的设计不是越多越好,应该做到“恰到好处”,给学生提供支架要精,不能多多益善;(4).动态性原则:学习支架要随着“最近发展区”的变化而变化;(5).个性化原则: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不同程度的学习支架。对于水平已知的学生而言,任务的难度越大,支架提供得越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及学习环境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支架类型和具体内容;(6).引导性原则:学习支架在于引导学生,而不是给出答案或替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7).多元性原则:主要指支架角色的多元。支架并不是只能由教师给出,第一章概念图与学习支架的关联分析学友、家长、专家,甚至学生自己都可以提供支架。

(8).渐退性原则:当学习者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时,支架就要逐渐移走,给学生更多的意义建构空间,使学生形成自己真正的能力。总之,无论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支架,都要以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其顺利达成学习目标为目的,考虑支架使用的有效性,发挥支架的最大功效。

第二篇: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

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

周子房

摘要

写作学习支架是写作教学设计的重点,它们能帮助学生顺利穿越写作学习中的“最近发展区”,有程序支架、概念支架、策略支架与元认知支架四种功能类型。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应围绕学生写作的过程经验、文体经验和功能意识的形成与强化而展开,本文呈现的两个样例充分体现了这一设计理念。

写作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提供各种需要的帮助。学习支架理论将这些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的支持和帮助称为“支架”。因此我们可以说,写作教学设计的重点是构建支持写作学习过程的支架系统。

一、写作学习支架的价值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相交叠的区域就称为“最近发展区”。发展区存在于学生已知与未知,能够胜任和不能胜任之间,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学生需要支持才能够完成任务的区域。学习支架的支持作用就是能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写作学习支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写作学习的内在矛盾,一言以蔽之,就是学生的现有经验水平与“这一次写作”所面临的写作动机、生活经验和表达经验之间的落差(如图1)。

学生现有的经验状态,包括写作动机和愿望、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书面表达能力;这一次写作任务所需要的经验包括对写作任务情境的理解,展开话题所需的百科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活动中所需要的表达技能。二者之间的落差所涉及的成分较多,内容较复杂。对于发展中的学生而言,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往往难以完成任务。

刘淼教授的“作文三级转换理论”认为,作文作为以书面语言表达观念的过程,“是一个多重加工、多重水平的行为,作文困难的原因在于,作文过程中,作者既要进行高水平加工,又要同时进行低水平加工,高低水平加工同时进行,产生了各加工水平之间的竞争,增加了各加工水平之间注意分配的难度。”[1]只有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架,才能避免不同水平的信息加工同时进行,降低写作的难度。具体而言,在写作学习中学习支架可以产生以下作用:[2] ◆保证学生在不能独立完成写作任务时获得成功,帮助学生超越先前的能力水平,认识到潜在的发展空间。

◆使得写作学习情境能够以保留了复杂性和真实性的形态被展示、被体验。离开了学习支架,一味强调真实情境的写作学习是不现实的和低效的。

◆让学习者经历那些更有写作经验的学生或教师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他们对写作中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通过学习支架,学生可以“模仿”“体验”“实践”和“内化”支架所蕴含的写作思维策略与问题解决方法,获得写作能力的增长。

◆对学生日后的独立写作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引导他们在必要时,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或构建支架来支持自己的写作。

二、写作学习支架的类型

写作学习支架的分类标准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表现形式,一种是功能。学习支架根据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范例、提示、建议、向导、图表和解释等类型。依据功能标准,Hill,J.&M.Hannafin 将支架分为程序支架、概念支架、策略支架与元认知支架等四种类型。[3]本文讨论写作学习支架类型时主要采用功能分类标准,同时兼顾表现形式。为了系统借鉴美国写作教材在支架设计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同时为避免篇幅过长,在举例说明时,主要引用美国写作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特别是集中引用《作者的选择》第七册第二单元[4]的相关内容。

(一)程序支架

程序支架主要为写作学习者引导学习道路,是学生围绕既定写作任务展开各种活动的行动指南。

《作者的选择》对写作过程的五个阶段进行了全面的界定和功能定位,这五个阶段本身就形成了学生展开写作过程各阶段的程序支架。在具体每一阶段的学习中,教材还围绕特定的学习内容设计了针对性的程序支架。在《作者的选择》中,我们能处处感受到程序支架,几乎形成了大程序中套有小程序的程序链。例如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修改阶段就分为“评估草稿”、“有效分段”和“变化句式”三个阶段;而其中的“评估草稿”阶段又包括“评估清晰度”和“接受他人建议”两个环节;“接受他人建议”环节又分为“组织写作研讨会”与“给予和接受反馈”两个步骤。这些阶段、环节和步骤就构成了学生充分展开写作学习过程的程序链。写作学习的程序支架可以有建议、向导、图表、解释和提示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向导和图表较为常见。

(二)概念支架

概念支架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学生识别关键概念,亦或形成明晰的概念组织结构。

关于写作学习中的概念知识,我们现在往往有“谈虎色变”的感觉,因为这些概念知识曾经困扰过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概念知识之所以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问题,有多种原因,如有些概念的学习是不必要的或不适宜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我们将它们视为写作学习的目的,而不是中介工具。作为写作学习的工具,在写作教学中出现一些概念是必要的、有价值的。我们来看看美国写作教材中设计的概念支架。

美国的写作教材并不回避写作过程中的概念性知识,相反,它们设计了大量概念支架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概念,形成明晰的概念组织结构。《作者的选择》第七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修改:有效分段”,教材提供了关于“主题句”的概念性支架。

当你在检查草稿时,要找出主题思想。主题思想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句子围绕它而形成段落。

多数段落有陈述主题思想的主题句。有时主题句为段落的第一句,有时为最后一句。然而并非所有的段落都需要主题句,许多写得不错的段落就是由提示主题思想的句子所组成,而不是直接陈述它。

虽然主题句可以用在所有的写作类型中,但更为常见的是用在说明类或劝说类文章的段落中。在试图劝说时,你就不要让读者去猜测你在想什么。

这一支架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形成有关“主题句”的概念:什么是主题句?主题句有何功能?通常出现在段落的什么地方?通常在什么样的文体中使用?这些概念的明晰,对学生在写作中组句成段和修改段落有着切实的帮助。与之相配套,教材还设计了样例形式的支架,并配以一条提示性语句:“注意这一草稿中分段的方法,每段都有主题句吗?如果有,找出它们。”这样用结合样例进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所形成的概念。

为了学生形成特定文体的概念,掌握特定文体的特征,需要设计一些概念支架。本文的第三部分“写作学习支架设计的基本路径”中就呈现了几例,读者可以参考。

虽然写作学习的目的本身并不是为了获取这些概念,但毋庸置疑,理解这些知识,掌握一些工作概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概念支架可以有解释、范例、图表、提示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解释、范例和图表较为常见。

(三)策略支架

设计策略支架的目的在于为写作学习者完成某一任务,解决某一问题提供多样化的方法和途径。

写作课程是一门能力型的课程,强调策略支架的支持作用。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是策略支架不断内化的过程。

美国的写作教材设计了大量的策略支架。《作者的选择》第七册第二单元第2课为“预写:发现和探索话题”,教材针对“探索你的话题”探索设计了“簇型图”支架。

从你许多想法中,选择一个好的作为写作话题。接着,你可以使用簇型图来充分探索你的想法。

为了画出一幅簇型图,首先在一张纸的中央写下你的话题,接着,随着你对话题的思考,简略地记录你所想到的一切东西。每当你记下某种事情,便围绕它画一个圈。最后,划线连接那些看上去相互关联的想法。

簇型图可以帮助你决定讨论话题的哪一部分。你不可能论及每一个想法,但是你可能会发现其中令人惊奇的联系。簇型图还可以显示哪一种有关话题的想法比其他的想法更为宽泛或聚焦,这样就可以帮助你组织写作。

图2 《作者的选择》中的簇型图

在美国的教材中,解决学生写作内容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提供形式多样的策略支架,诸如“头脑风暴”、“自由写作”、“集束思维”、“立方体”等等。

按照我国大多数教师的理解,学生在起草作文时,教材和教师往往难以提供有效帮助,但在美国的《写作教师策略指南》中就提供了对学生起草进行支持的策略支架。如“是何-为何-如何(What-Why-How)”策略支架、“行动-感受-场景(Action-Feelings-Setting)”策略支架、“内容:目的、读者(Content:Purpose Audience)”策略支架等,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又如,“想法—细节(Idea-Details)”策略支架可以引导学生将某一事件或者观点具体化;再比如,主张把写作行文看做是“一个告诉和呈现的游戏(A Game of Show and Tell)”过程,你可以用一句话把事情说出来(tell),然后用一系列细节去呈现(show)。[5] 策略支架的表现形式很丰富,建议、向导、图表、解释和提示等都可以成为策略支架。

(四)元认知支架

元认知支架的功能在于支持个体管理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或引导学习者进行反思。

在美国的写作教材中提供了比较多的元认知支架。《作者的选择》第七册第二单元第5课“写才能获得”中就有一例。☆尝试不同的方法

通常,故事和报告看上去容易写,但是有时不管你看了多久,你的第一页一直保持空白状态。你或许有了开始起草的方法,但如果你没有或者不喜欢尝试其他的方法,你可以试试下文建议的方法。

(1)假设你正在为一个朋友写作。像正在与一个总是愿意倾听和理解你的朋友谈论你的想法那样去写。

(2)从最容易的部分开始。你不一定要从头开始,从最容易的部分开始,然后其他的部分有可能变得容易写了。……

(4)设置合理的目标。写出一篇完整的论文、报告或者故事的想法可能引起你的恐慌,你就确定一次只写一段或者一个句子。

这些方法对学生的起草而言是实用的,有效的,它们不是空洞无物的说教。学生经过练习可以将这些支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

《作者的选择》第七册第二单元第6课“修改:初稿评估”设计了问题提示形式的元认知支架:

我一直在谈我的话题吗? 我实现了我的目的吗? 我的心中有读者吗? 我的主要思想清楚吗?

我提供了足够的细节材料吗?会不会过多?

元认知支架的表现形式以问题提示为主,也可以是建议。当设问语句改成陈述语句时,“问题提示”形式的支架就成为了“建议”形式的支架。与“建议”支架的直接表现方式相比,“问题提示”支架更具启发性。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学习支架按功能分为四类,其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支架设计的思考视角。总体而言,概念支架帮助学生明确是什么有什么用等,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因为理解是运用的前提;程序支架提供过程指南;策略支架提供方法选择;元认知支架则是进行思维管理与反省的工具。四种功能支架构成多维的支持系统。

在依据支架的功能类型进行写作学习支架设计方面,我们还要重视吸收和改造我国自身的一些文化成果。比如,我国古代概括出的文章章法结构的“起、承、转、合”的思维模型,戴师初提出的文章立意的“三番来者”说等等,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相应的策略支架或元认知支架。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马正平教授所提出的写作思维操作模型[6],包括:写作赋形思维(重复思维、对比思维)操作模型、写作路径思维(因果分析、构成分析、过程分析、程度分析)操作模型、写作相似思维(自相似与他相似)操作模型、写作策略思维(协调、对抗)操作模型等等,这些模型为我们进行策略支架设计和元认知支架设计提供了思路性指引。

三、写作学习支架设计的基本路径

上述分类,实际上也同时为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方向性指引。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明确与写作学习内容相匹配的支架设计的基本路径。系统的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应围绕学生写作的过程经验、文体经验和功能意识的形成与强化而展开。

(一)围绕过程经验设计

在过程写作的不同阶段,要求学习者关注的焦点不同。在预写阶段主要关注思想、组织和口吻;在起草阶段则要同时关注思想、组织、口吻和词汇选择等;在修改阶段要关注的是思想、组织、口吻、词汇选择和句子的流畅性;在编辑\校订阶段则聚焦于写作常规(拼写、标点和语法)。为了对写作的全过程给予切实的支持,要为不同的阶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支架和支架组合。《作者的选择》第七册第二单元就为写作过程各阶段提供了由多种类型支架组成的支架组合(见表3)。表3《作者的选择》第七册第二单元的支架设计 课序 写作阶段 学习主题 主要支架类型 第1课 写前

运用写作过程

程序支架(向导、图表)、概念支架(解释、范例、图表)第2课 预写

寻找话题,形成话题

概念支架(解释、范例)、程序支架(向导、范例)、策略支架(解释、样例、提示、簇型图)第3课 预写

确定目的和读者

概念支架(解释、范例、提示、图表)、元认知支架(提示、范例)第4课 预写 组织想法

策略支架(建议、范例、图表)、概念支架(解释、范例)、元认知支架(提示)第5课 起草 写才能获得

元认知支架(建议、解释)、策略支架(建议、图表)第6课 修改 初稿评估

程序支架(向导)、策略支架(建议)、元认知支架(提示)第7课 修改 有效分段

策略支架(建议、范例、提示、图表)第8课 修改 变化句式

策略支架(解释、范例、提示)第9课 编辑/校订 最终评估

程序支架(向导)、元认知支架(提示)第10课 发表/呈现 作品分享

策略支架(提示、解释、范例)

需要强调的是,与我们的写作教学不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特别重视过程写作中的发表/呈现阶段。在教材中,也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其中主要表现为策略支架,如说的策略、听的策略、预演的策略、观看的策略等等。这些策略支架可以支持学生与同伴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并且进行丰富多彩的作品展示,包括使自己展示的作品更加吸引别人,或者有效地获取别人作品中的信息等。

(二)围绕文体经验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文体经验,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支架,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展开前掌握特定的文体特征。因为其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文体概念,因此这些支架主要是概念支架。

有一个《童话小作家》的课例,要求学生先打印下面的童话主题表,接着访问一些指定的童话网站,选择阅读8篇童话,然后填写该童话主题表。

这是一种图表形式的概念支架,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这种比较矩阵,归纳出关于童话故事的主题特点与构成要素。

为了支持学生获得特定的文体经验,在写作过程的各阶段还需要设计相应的支架进行支持。下面我们将以虚构故事为例进行说明。

指导虚构故事写作,要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可根据需要选用“头脑风暴”或“自由式写作”等写作过程的共性策略支架,但是如果我们能选用一些如“滑栏创作法”这样更适合虚构故事创作的策略支架,则往往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滑栏创作法”[8],是美国创造教育专家帕内斯提出的,用于故事创造练习。该方法是:

1.确定故事的要素。如人物、地点、目的、障碍以及克服障碍的手段、结局等; 2.列表,分别填上能够提示想象的内容。如在“人物”一栏,分别填上“医生”“厨师”等,在地点一栏,分别填上“商店”“菜市场”等。

3.用一把尺子放在表格上,上下滑动,滑到哪一格就根据此栏的提示编写故事。如滑到“医生”一栏,就编写一个虚构的关于医生的故事;滑到“商店”一栏,就编写一个发生在商店的虚构故事。表5 滑栏创作法 人物 地点 目的 障碍

克服障碍的手段 结局 医生 商店 医治病人

医生无任何医疗器具 医生高超的医术 医生治好病人 厨师

…… 菜市场

博得欢心

停电

“滑栏创作法”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进行虚构故事的组织,当然,完成这些还需要相应的个性化策略支架。上述课例《童话小作家》中就设计了“故事图模板”。教师可以用故事图模板或类似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组织和完备故事要素。表6 故事图模版[9] 故事图模板 重要人物

场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故事中人物所遇到的问题(障碍)

主要事件(你的人物试图怎样解决问题?)

解决办法(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没有这些支架的支持,学生即使掌握了相应的文体特征,也无法保证能高质量地完成特定文体的写作任务。

(三)围绕功能意识设计

培养学生写作的功能意识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有关写作功能意识的教学内容,理想的做法是将它们落实到相关文体内容和相关过程内容之中。与此相对应,支持学生写作功能意识养成的支架也需要结合文体和过程两个维度,特别是结合过程维度来设计。这方面,美国写作教材中的一些设计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在《作者的选择》第七册第3课“预写:确定目的和读者”中,教材围绕“写作的目的”设计了解释形式与范例形式相结合的概念支架。大多数写作有四种目的中的一种。告诉故事是一种写作目的;描述事物是另一种写作目的;有时写作的目的是传递信息给他人或解释某种事物;你的写作还可以是为了说服读者相信某种事物或者采取行动。

你的主要目的将决定你将采取何种写作形式:论文、故事、诗歌或者报告。同一篇文章的各部分可以服务于不同的写作目的,例如,下面显示的所有句子,都是试图劝说人们开发和利用小区闲置空地的一篇长建议中的组成部分。

◆过去的两年里,在与空地毗邻的大楼中办公的几家公司搬进又搬出。(这句是用以解释在与空地毗邻的大楼中办公的几家公司所做的事情)

◆空地里长满了野草,布满了垃圾,玻璃瓶碎片散落在地面。(这句用以描述空地现在的状貌)

◆如果我们社区开发这片空地,邻居们就可以有一个地方见见面,一起打发打发时光。(这句试图劝说读者为了邻里的利益开发这片空地)

这些支架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确常见的写作目的有四种;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理解“目的将决定写作形式”。同时还能让学生理解和明确一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可能只有一种,但是其组成部分的目的可以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都共同服务于主要目的。这些概念的形成,便于学生理解写作的目的,并在写作中予以体现。《作者的选择》每七册第二单元第4课,设计了专门的策略支架来帮助学生根据目的来组织文章的材料。

目的与材料的安排

主题思想需要如例子、事实或者原因等材料来支持。本页的说明显示了主题思想与支持材料如何相互作用。

运用头脑风暴或预写记录列出一份材料清单。一旦有了这些材料,你就可以给它们排序,而这种顺序将取决于你的目的。

★为了劝说读者:你可以按照重要性来安排材料。将最重要的材料安排在首段还是末段取决于你认为何种顺序更具有说服力。

★为了描述事物:你可以按照观察的顺序进行材料组织,或者你可以从更有意义的材料开始。★为了说明事物:你可以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安排材料,或者按照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的顺序来安排材料。

在美国的写作教材中,支持学生养成写作功能意识的支架更多的是元认知支架。这种支架通常贯串整个写作过程。例如,麦克米兰/麦克希尔出版公司出版的教材《语言的艺术》中的六年级个人故事写作单元,在预写、起草、修改、校订和出版各个阶段都设计了由问题提示组成的元认知支架系统。其中预写、起草、修改和出版四个阶段都设计了直接提醒学生关注写作目的和读者的“问题”,让学生在每一阶段进行自查和反思,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和强化功能意识。表7 个人故事写作单元——“问题”清单[10] 预 写 阶 段

1.你思考过你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吗? 2.你做了一份经历清单吗? 3.你选好了题目并冥思苦想了吗? 4.你用图表去组织你的想法了吗?

5.你有没有用重要的细节去支撑你的主题思想? 6.你需要调研吗? 起 草 阶 段

1.你的故事适合你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吗? 2.你用了时间顺序的词语去呈现事件的顺序吗? 3.你用了思想和情感去使你的写作具有个性吗? 4.你用了能感觉到的细节去让读者脑海中浮现一幅想象的画面吗? 5.你的中心思想清晰吗?你的细节能让读者感到自己就在故事里吗? 修 改 阶 段

1.你的故事适合你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吗? 2.你描述了一次个人经历吗?

3.你的故事的任何一部分都需要详写吗?

4.你用了多彩的、精确的词语去描述你的经验和感受吗? 5.你使用了时间顺序的词语讲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吗? 6.当你大声朗读时,句子通顺吗? 7.你添加了有趣的标题吗? 校 订 阶 段

1.每个段落你空格了吗?

2.你有没有把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组在一个段落里? 3.你检查了难单词的拼写吗?

4.你每句开头使用了大写字母以及每句最后使用了正确的标点符号吗? 5.你的句子能连贯起来吗?该分段的地方分段了吗? 发 表 阶 段

1.我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我描述了一次个人经历吗? 2.我选择了一个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话题吗? 3.我用了好的标题吗? 4.我的句式有变化吗?我的句子通顺吗? 5.每个句子结尾的标点符号正确吗? 6.我正确地使用了复句吗?

7.我用了时间顺序的词语去呈现事件的顺序吗?? 8.我用了特别的细节去让读者容易想象我的经历吗? 9.我校对和改正了所有的错误吗?

四、写作学习支架设计的样例

在写作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将支架的功能分类所体现的思维路径与三种支架设计的基本路径结合起来,构建支持写作学习全过程的支架系统。下面完整地呈现两个课例[11],读者可以比较全面地体会如何在具体教学设计中综合运用上述写作学习支架的设计路径。

(一)中年级课例:童话故事写作 ◆情境与任务:

你喜欢哪些卡通人物?瞧,齐天大圣孙悟空,脚踩风火轮的哪吒,勇敢、团结的葫芦娃,机灵、调皮的米老鼠,聪明、勇敢而又帅气的名侦探柯南,还有可爱、顽强的“神奇宝贝”们……这些卡通人物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有的惊险刺激,有的幽默滑稽,有的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有的让我们懂得了不少道理。

元旦将到了,学校将举办童话故事创作比赛。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挑选出一两位卡通人物,重新编个故事参加比赛。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卡通人物,给他起个好听的名字,让他走进你编的故事里。我们期待你能写出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吸引读者的故事。[12] ◆学习目标:运用故事构思图表,完成一个有简单情节的童话故事的写作。◆学习过程: 1.换个方式讲故事

同学们,为了使大家写故事的时候能更轻松,写的故事更精彩,更吸引读者,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写故事的好办法。狐假虎威的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如果用“故事构思图表”来讲这个故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按照数字序号的顺序来看一看。

(5)题目:狐假虎威

(4)背景(时间、地点、自然环境等):茂密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小动物。老虎是他们的大王。

(1)人物:聪明狡猾的狐狸:

(2)遇到的障碍(问题):狐狸被老虎逮住了。

(3)解决方法:假说自己上天派来的管理百兽的,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6)事件: 老虎捉到了狐狸。

狐狸说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管理百兽的,老虎不信。

狐狸带老虎到百兽面前走一趟,狐狸神气活现,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大小小的动物都被吓跑了。

(7)故事结局

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救了自己。

怎么样?《狐假虎威》这个故事讲清楚了吗?我们的作者在写故事的时候一般就是这样先构思好,所以写出来的故事才这么生动、吸引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方法。

下面我们也来试试吧!请你用故事构思图表来讲讲下面的故事——《母鸡的愿望》

母鸡的愿望

草原上,又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蛋蛋比美”大赛了。今年的冠军可以获得奖励——一套七彩节日盛装。

听到这个消息,农民家里的那只孤单的母鸡兴奋极了。七彩节日盛装?如果能直接下出一只彩色的蛋,就一定能成功。母鸡脑海里冒出了这个好主意。可是,怎样才能下出彩色的蛋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它。别的小动物听说了它这个想法,都觉得它疯了,做事的时候都离它远远的,以为它得了神经病。直到有一天,母鸡发现路边的宣传画是用不同的颜料画成的,于是它决定每天吃不同颜色的食物。

第一天母鸡红豆,可是红豆吃多了很难消化。这一天,它都不舒服。不过母鸡还是吃完了自己设置的定量。就这样它第二天吃青菜,第三天吃玉米,第四天吃紫薯……

为了早点获得成功,母鸡每天都吃得很多,时常不舒服。

终于有一天,母鸡要下蛋了。它脸涨得通红,“咕噜”一声,一个黑色的蛋滚了出来。母鸡看到了,一下子晕倒了。它的小伙伴们连忙把它送进了医院。医生叮嘱它:“不能再无节制地吃东西了,这样要伤到你的身体的!” 可母鸡并不灰心,它把各种颜色鲜艳的食物搭配着吃。

又要下蛋了,母鸡边下蛋,边唱着歌:“我要下出彩色的蛋蛋,我要下出彩色的蛋蛋……”果然,它下出了一个彩色的蛋。母鸡兴奋极了,它小心翼翼地捧着彩蛋,去参加“蛋蛋比美”大赛。

比赛场上,大家被这只彩色的蛋吸引住了。看,这个彩蛋圆润光滑,乳白色的皮肤上红一片,黄一片,绿一片,呈现出一幅七彩的画面,纵横交错的线条把蛋儿打扮得格外迷人,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

比赛结束了,母鸡获得了冠军。它穿上七彩节日盛装,走上领奖台,发表获奖感言:“我为了下出这个彩色的蛋,吃了很多苦,别人嘲笑我,我也一直没有放弃。但我以后会想出更多好办法,让大家都能下出彩色的蛋。” 观众席上掌声四起!

2.请你运用故事构思图表写故事(1)构思与交流 构思提示一

读者喜欢读什么样的故事? ① 你的主人公最好是自己设计的。② 它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一个物体。作为你故事的主人公,它会说话、会思考、有感情……既符合“人”的性格,又带有它自身的特点。例如:想当歌星的西红柿、任性的小毛驴、爱美的白云…… ③ 只有你的主人公与众不同,你的故事才夺人眼球。构思提示二

读者愿不愿意读你写的故事? ① 你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 ② 他有什么特点?

③ 他想要做一件什么事?遇到了什么障碍或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构思提示三

① 请认真再看看构思图表,填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故事发生的情节,若格子不够,可以在下面添加。

② 在构思时要考虑:读者喜欢读什么样的故事。

③ 故事情节要有波折,如果主人公的经历平淡了,读者就不喜欢读了。④ 填写时可以用简单的词语或是句子。讨论与交流

①请大家看看,你最想读谁的故事。说说为什么?

②这个同学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在实现自己的愿望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在实现愿望或是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故事?

(2)起草提醒

①拟一个与众不同的题目。②故事的开头要简洁。

③写作时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写好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等。④写作过程中多分段,层次会更清晰。⑤结尾要写得精彩。

(3)评价与修改

①故事的题目夺人眼球。10分 ②人物特点很突出。30分 ③故事情节完整,情节生动。30分 ④开头与结尾简洁。20分 ⑤语句通顺流畅。10分

(4)校对清单

①读全文,一字一句校对全文。②书写格式符合要求。③文中的错别字已改正确。④标点符号正确。

⑤修改时插入的标记清楚。

(二)高年级课例:运用类比结构写人 ◆情境与任务:

母亲节快要到了,班级将举办“A级妈妈”评选活动,请每一位同学都用手中的笔向我们推荐一下你的妈妈。作文上交后,将以不记名方式投票,得票最多的前10位妈妈将被评选为“A级妈妈”,文章的作者将获得由班级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

你的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妈妈吗?请你务必写出妈妈的个性来,这样才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字数不少于600字。

为了帮助同学们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我们将学习多种写人的结构和方法。这一次我们将学习运用“类比结构”写人。◆学习目标:运用类比结构写人。◆学习过程: 1.阅读大平台

下面两篇都是写人的文章,它们有个共同点,主人公和某物“神似”或“质同”。读读品品,相信你的收获会很多。

钟表!钟表!杨卓一

“滴滴答,滴滴答”,钟表又开始叫铃了!

钟表现在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城市的中心有钟表,车站码头有钟表,商场餐馆有钟表。在家里,客厅有钟表,卧室有钟表,甚至每个人的手腕上也“挂”上了钟表。

我最喜欢的是摆在我床头的钟表了:这是一款天蓝色的石英钟,外形酷似鸭子,很可爱。这只“小鸭子”时时在提醒我时间的存在。

“滴滴答,滴滴答”,早上六点钟,“小鸭子”会准时地叫唤起。我还没睡够,就伸手把它按掉了,心里对这个丑小鸭的“滴滴答,滴滴答”非常不满。但它却像一个忠于职守的卫士,过五分钟,又不亢不卑地响起。

这个钟表很能走,它像龟兔赛跑里的乌龟,一刻也不停留。它的电池是从玩具车上换下来的,已经用了两年了,能量仍然很足。它用的能量很少,但走的路却很长。

我用的这只钟表好多年了,虽然外表有了磨损的斑驳,但它的脚步还是那样矫健。几年如一日地报铃,虽然它的嗓子略显沙哑,但依然准时。钟表,磨损着自己的身体,传递着时间的消息。

“滴滴答,滴滴答”这是钟表的叫声,也是钟表的精神。我想说,可敬可爱的老师,也体现了钟表的精神。

老师有钟表准确报时的精神。我们会迟到、会旷课,可老师不会。不等我们到学校,老师已经坐在办公室里了;我们放学了,老师还在批改作业:回家了,老师依旧在研究课题。我们生病,偷偷懒,今天的作业不做了;老师生病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坚持来上班了。老师用勤奋和敬业,告诉我们每一天,都要抢时间。老师有钟表付出得多并永不止步的精神。老师如同钟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督促我们。谁的作业没有认真完成,老师都会认真记录下来,然后监督我们完成。老师的每一天都是一样的,他们在每一天里忠于着自己的职业操守。

老师有钟表磨损自己利于他人的精神。老师的每一天是一样的,但在一样的每一天里,变化的却是老师的容颜与青春。他们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他们用容颜易变、青春易老来传递知识的信息。老师的伟大在于他们像钟表一样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滴滴答,滴滴答”这不是钟表的铃声,这是老师的精神!

就像一棵树 朱悦铭

父亲,就像一棵树。

在人们的印象中,我的父亲总是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就像一棵树。逢年过节,亲戚朋友们总要一起聚一聚,谈谈过去又想想未来,把酒言欢。而父亲似乎总是默默地坐在那儿,轻轻地笑着,并不多言。推杯换盅中,人们笑啊闹啊,父亲呢?早已不见踪影了。父亲,就像树的沉默。

父亲并不太高,一米七多一点的个头,身材却是发福的样子了。人近中年,鱼尾纹、抬头纹也爬上了他的脸,一条条纹路刻得并不深,浅浅的,却已有了沧桑的感觉。父亲的身手也不再似以前的矫健,但他依旧包办了家中的大小事宜。只有那一头密发还一如以前的浓密,像树一样枝繁叶茂。父亲,就像树的体格。

小时候,我和父亲亲近得很,父女间的天性让我们亲密无间,无话不谈。我总爱缠着父亲,他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妈妈还说我们就像连体婴呢!但不知何时,我和父亲的关系渐渐疏远了。也许就因为那一次事情吧!那时,我不大,大概八九岁吧。那晚,我们一家人到父亲的朋友家做客,大人们在一起聊天,我在一旁看电视入了迷。后来,父亲说要走了,我却不肯挪窝,赖在那儿不走。父亲的脸阴沉了下来,妈妈又来劝我,但我哪里肯走。于是父亲的脸变得铁青了,拽着我就走,硬生生把我拖到了家。一进家门,我就挨了打。那之后,我们之间仿佛有了一堵墙。

直到后来,妈妈告诉我,冷战后,父亲的心里也不好受,常常在我熟睡后来看我。于是,那堵墙有了裂纹。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在父亲的抽屉里看见一张信纸,保存的很好,上面写着“女儿,对不起。”那堵墙塌了,我和父亲的关系又回到了小时候。

父亲,就像树的包容。

我的父亲,是普通民众的一员,是普天下伟大父亲中的一位。他像一棵树,默默地把爱的养分传送给我。

父亲,就像一棵树,像树一样无私、沉默和包容。

2.知识充电器

所谓类比的写作结构,就是抓住描写对象最突出的特征,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形成互映的关系。

运用类比的结构方式写作,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读者通过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使写作的目的清晰明了而又多了一层含蓄意味,不至于浅显直白。

《钟表!钟表!》一文中,作者就将钟表和老师进行类比,钟表的精神与老师的精神是一一对应的。比如说,钟表的准确报时精神,与老师的争分夺秒精神是对应的;钟表用的能量少但走的路很长的精神,与老师永不止步的精神是对应的;钟表磨损自己的精神,与老师的舍己利人、传递知识的精神是对应的。小作者通过钟表来写出老师如钟表一样,有钟表一样的精神。这样精巧的构思,精彩的表达,使得文章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啧啧称赞。

在类比构思中,选好喻体是成功的关键。《就像一棵树》一文中,作者将父亲比作树。树不会说话,总是默默地为我们净化空气。而父亲“像树一样无私、沉默和包容”,在父亲与树的类比中,其形象高大起来,读来内心充盈着感动。值得指出的是:作者为了着力刻画父亲和树之间的相似性,通篇用了很多比喻句:

父亲,就像一棵树。

在人们的印象中,我的父亲总是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就像一棵树。父亲,就像树的沉默。

只有那一头密发还一如以前的浓密,像树一样枝繁叶茂。父亲,就像树的体格。父亲,就像树的包容。

我的父亲,是普通民众的一员,是普天下伟大父亲中的一位。他像一棵树,默默地把爱的养分传送给我。

父亲,就像一棵树,像树一样无私、沉默和包容。

在运用类比结构写人时,切忌通篇只字不提喻体,直到最后结尾处才突然出现一句比喻句,让人摸不着头脑。比较好的方式是在看似不经意的时候轻轻提到数笔,不断呈现人物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并最后点明。3.本领练习场

请你参考表格一填写表格二 表格一:《钟表!钟表!》

事物 对比点 钟表 老师 一

忠于职守、准确报时; 勤奋敬业,争分夺秒 二

用的能量少,但走得路很长 永不止步,忠于职守 三

磨损自己,传递时间的消息 损己利人,传递知识 表格二:《就像一棵树》 开头 父亲,就像一棵树。简洁(比喻)主体部分 类比 段落 一 二 三 写法 人物:爸爸

事物:树

事例

中心句

结尾

4.作家工作室(1)构思:

①妈妈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和哪种事物很相似?

②请把妈妈的特点和“喻体”的特点对照写出来,并举出相应的事例。开头

主体 类比点 一 二 三 写法 人物:妈妈

事物:

事例

备注

多处用比喻句 结尾

(2)起草:

①抓住类比点,逐个写出。

②写开头与结尾时运用比喻,并相互呼应。③妈妈的特点与类比事物的特点一一对应来写。④所举的事例叙述时要简洁。⑤段落层次清晰。(3)评改

①运用类比结构写出了妈妈的个性。30分

②类比的事物的特点与妈妈的特点一一对应。20分 ③用类比的事物比喻妈妈的句子贯穿全文。20分 ④开头与结尾相呼应。10分 ⑤文章层次清晰10分。⑥语句通顺流畅。10分(4)校对:

①默读作文两次以上了吗? ②作文格式对吗? ③不通句子都修改了吗? ④错别字查字典解决了吗?。⑤标点都用对了吗?

参考文献 [1]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5.[2]闫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37.[3]Hill,J.&M.Hannafin(2001).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digital environments:the vol.49(3),46.[4]McGraw-Hill, Glencoe/ McGraw-Hill.Write’s Choice :Grammar and Composition(Grade7)[M].The McGraw-Hill Companies.2005:42-90.[5]Steve

Peha.TheWritingTeacher

resurgence

of

resource-based

learningETR&D sStrategyGuide[EB/OL],HTTP://www.xiexiebang.com.浏览日期:2010-9-20 [6]马正平.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4):4-6.[7]闫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81.[8]http://xxsx.dgjyw.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48 [9]闫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82.[10]Macmillan/Mcgraw-hill.Language

Arts

(Grade6)

[M]

.Macmillan/Mcgraw-hill Education,a division of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2005.50-63.[11]上海知明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楚彩芳老师参与了课例设计。[12]根据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课本习作6设计。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5.7-8)

第三篇: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支架研究

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支架研究

闫寒冰

论著选摘

【摘

要】为了实施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学习)过程时,必须要考虑从多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学习支架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甚至可以说,学习支架是教师现代教学技能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本文详细阐述了学习支架的概念、提供学习支架的原则、学习支架的几种形式,并分析了信息技术可以为学习支架的设计提供哪些支持,并辅以多个支架作为举例,以次增强文章内容在具体教学设计中的可应用性与可操作性。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支架 教育技术 研究性学习

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教改的迫切需要点燃了人们实践信息化教学的热望。信息化教学不但是教育技术学最具时代特点的研究范畴,同时也是中小学一线教师的重要实践领域。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支持仅仅是信息化教学的外显特征,要想真正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效,信息化教学必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鼓励学生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但这并非意味着学生的所有探究活动都是有意义的,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建“有援”的学习环境。“学习支架”正是学习环境“有援性”的一个突出体现。在信息化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监控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需要对学生支架,当没有必要时,则及时“隐退”,为学习者提供主动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进入理解与能力发展的新领域。可以说,学习支架的设计是教师现代教学技能充分、最集中的体现。

一、关于学习支架

“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施予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持就撤掉了。根据这个建筑隐喻,伍德(Wood,Bruner&Ross,1976)最先借用了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外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普利斯里(Pressly,Hogan,Wharton-McDonald,Mistretta,Ettenberger,1996)等人为“支架”所下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rgotsky,1978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教师如何以助学者的身份参与学习提供了指导,也对“学习支架”提出了意义明晰的需求说明。维果斯基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相交叠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这个发展区存在于泶生已知与未知,能够胜任和不能胜任之间(Vygotsky,1978),是学生需要“支架”才能够完成任务的区域。

总的来讲,学习支架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支架(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学习过程被内化),最后撤撤去支架。如图1所示。

具体来讲,学习支架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学习支架使得学习情境能够支保留了复杂性和真实性的形态被展示、被体验。离开了学习支架,一味强调真实情境的学习是不现实、低效率的。(2)学习支架让学生经历了一些更为有经验的学习者(如教师)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习对于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学生通过内化支架,可以获得独立完成任务的技能。

(3)保证学生在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时获得成功,提高学生先前的能力水平,帮助他们认识到潜在的发展空间。

(4)对学生日后的独立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或构建支架来支持自己的学习。

二、提供学习支架的原则

(1)适时性原则:与学习资源所能为学生提供的支持相比,学习支架具有更高的适时性,要在学生恰需帮助时提供适合的支架。

(2)动态性原则:最近发展区随着学习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学习支架也要随之调整。

(3)个性化原则: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不同程度的学习支架。对于水平已知的学习而言,任务的难度越大,支架提供得越多。

(4)引导性原则:学习支架在于引导学生,而不是给出答案或替代学生完成。

(5)多元性原则:所谓“多元”,主要是指支架角色的多元,支架并不是只能由教师给出,学友、家长、专家,甚至学生自己都可以提供支架。很多计算机软件也都纳嵌了支架的功能。

(6)渐退性原则:当学习者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时,支架就要逐渐移走,给学生更多的意义建构空间。

三、学习支架的形式 学习支架的形式没有一定之规,随任务的不同、支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从支架的表现形式来看,学习支架可以分为范例、问题、建议、向导、图表等。除了这些可设计的支架外,支架还有更为随机的表现形式,如解释、对话、合作等。

1、范例

范例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往往含纳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如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制作某种电子文档(多媒体演示文稿、网站、新闻稿等)来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展示前届学生的作品范例,也可以自己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制作范例来展示,好的范例在技术和主题上都会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范例展示可以避免拖沓冗长或含糊不清的解释,帮助学生较为便捷地达到学习目标。

举例:

以上海宝山实验小学的金玉琼老师设计的教案《脊椎动物》为例。脊椎动物分为鱼类、哺乳类、两栖类、鸟类、爬行类5类。教师先是展示了介绍鱼类的演示文稿,演示文稿从体表、呼吸、运动、繁殖、特色、定义几个方面介绍了鱼类。然后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根据教师研究鱼类的思路,分别研究其他4类脊椎动物,最后制成演示文稿由代表介绍小组的研究成果。“鱼类”范例展示了研究关注点以及技术需求,为学生开展相类似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范例并不一定总是电子文档等有形的实体,还可以是老师操作的技巧和过程。教师在展示这种非实体的范例时,可以边操作边用语言指示说明,对重要的方面和步骤进行强调。

2、问题

问题是学生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与“框架问题”(FrameQuestion,是指用于框定单元研究范围,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的问题)相比,支架问题的系统性较弱,更加关注细节和可操作性,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应机地提供此类支架。当教师可以预期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时,对支架问题进行适当设计是必要的。

举例:

如学生在此比较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安全性时,不知从哪个方面入手。教师问:各个城市的犯罪比例是多少?在过去的10年间是如何变化的?

如学生在检验某资源的可靠性时。教师问:这个资源的最后更新日期是什么时候?是哪个部门或个人创建的些资源?他们是否带有某种政治偏见?

如学生在确定进一步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时,教师问:你在到达这一步时做过什么?哪些有用,哪些没用?之前别人做了什么?哪类问题对你完成这项任务最有用?

3、建议

当设问语句改成陈述语句时,“问题”支架就成为了“建议”支架。与“问题”支架的启发性相比,“建议”支架的表现方式更为直接。

举例:

如学生在比较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安全性时,采用“主要城市”+“安全性”进行搜索,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建议可以通过关键字“犯罪比例”+“司法部”+“主要城市”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搜索。

如学生在检验某资源的可靠性时。教师建议将“资源的最后更新日期”、“创建人”作为重要的检验指标。

如学生在确定进一步研究的策略方法时,教师建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收集相关的信息。

4、向导 向导(亦可称为指南)是问题、建议等片段性支架根据某个主题的汇总和集合,关注整体性较强的绩效。如观察向导可以避免学生错过关键细节;采访向导可以帮助学生收集特定信息;陈述向导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等等。

5、图表

图表用可视化对信息进行描述,尤其适合支持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如解释、分析、综合、评价等。图表的形式变化多端,即便是基本的图表形式也有数10种,在此尔斯博士的《知识工作者的可视化工具——批判性思考的助手》一书中总结了48种图表(书中称为组织信息的可视化方法)形式,包括概念地图、维恩图、归纳塔、组织图、时间线、流程图、棱锥图、射线图、目标图、循环图、比较矩阵等。在这里,我们整理了学习支架中最常见的5种图表作以介绍。

(1)概念地图

作用:概念地图适合于展示概念、要素、实例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会通过对思维过程的记录激励创造性思考,便于学生自由而有效地产生新的想法或者问题解决方案。举例:比如在主题为“飞行器发烧友”的单元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共同“织”就图2所示的概念地图,从而使得整个单元的问题解决思路明了清晰,体现出对“高级思维能力”的追求。

(2)维恩图

作用:便于学生整理、分析、归类几件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举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确定了“从超市发展看上海经济的变迁”的主题,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的研究经验为学生提供下面维恩图,提示学生可以从物品质量、物品价格、购物环境、货物品种、服务态度等方面比较零店、小超市与大型超市的异同,从中寻找超市发展的外在与内在动因。

(3)时间线

作用:当某个序列包含着重要的、随着时间发展的事件时,时间线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这种序列。

举例:在“飞行器发烧友”单元里,教师提供了一个不完整的时间线,要求学生随着资料的收集整理不断完善这个时间线,借此帮助学生理清飞行器的发展历程,为学生的深入研究提供脉络框架。

(4)流程图

作用:流程图帮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前提条件及因果关系等要素。

举例:学生在访问专家网站时,教师提供如下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帮助学生提高资源的访问效率。

(5)比较矩阵

作用:比较矩阵便于展示和分析一系列可供比较的项目特征。当学生需要从3件以上的事物中归纳整理出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希望以类聚的方式辨识出这种相似性与差异性时,比较矩阵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持。

举例:教师在学生研究梵高的绘画时,提供下面一张表,要求学生梵高的人物绘画中哪种色彩运用得最多,哪种色彩运用得最少。通过比较与类聚弄清楚梵高绘画的色彩特征。

四、技术支持 在学习支架中,图表的数字化制作在技术上具有相对的难度。一些通用软件生产商为此增加了相应的图表插件,如Microsoft的办公室系列;还有一些公司则针对某种具体图表的制作生产了专用小软件,如FlowChart,其中有些公司还特别从支持可视化学习的角度考虑了软件的种种功能,如Timeliner,Inspiration。

信息化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然而在缺乏指导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因受失挫而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也可能因错误线索的引导而偏离预期的方向。因而,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予以有效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资源、示范、启发和咨询,使学生不但可以借此解决问题,还可以将教师所应用的主京都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中,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如何利用“学习支架”为学生创建“有援”的学习环境,正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期望借助本文引发关于“学习支架”设计问题的更广泛的讨论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略

第四篇:语言支架

基本式一组 计划制订

—— A 段视频脚本(10分钟)

参加人员:宋巧珍、田苗苗、赵同保、闫爱玲

赵同保:各位老师好!我是赵同保,是基本式一组的研修组长,欢迎参加2013年山东省小学教师双对接远程研修。今年课例研究具体的目标任务是:由研究教转向研究学,就像蒋院长所说的:由研究教学设计转向研究预设学习生成,由研究教学实施转向研究实现学生生成,由研究分工观课转向研究检验学习生成,从研究再次备课转向研究调整教学预设。我们组采用的是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基本式课例研究方式。本专题的课题是“从新知识学习到新知识运用的支架搭建”,承载的是对搭建语言支架教学问题的研究,贯穿在“发现问题、追踪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

我们今天主要是向大家介绍磨课计划。对我们组进行指导的专家有山东省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陈元宝老师,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宋巧珍老师。这位是参与今天讨论的宋老师。

宋巧珍:大家好!

赵同保:这位是我们组的指导教师田苗苗老师。

田苗苗:老师们好!

赵同保:这位是承担此次上课任务的闫爱玲老师。

闫爱玲:大家好!田苗苗:宋老师,今年课例研究的主题是贯彻课程标准,面向学生学习。为了更好地使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搭建从新知识学习到新知识运用的有效语言支架是十分关键的。请您为老师们解释一下什么是“语言支架”,好吗?

宋巧珍:好的。“支架”源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就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他人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两人或多人合作解决问题时,通过积极参与,共同合作,使能力稍差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这里所说的他人的指导帮助或者能力较强同伴的合作就是我们所说的“支架”。

其实,教学设计中所说的“支架”不只这一些,还包括学生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辅助性材料和资源,可以是文本形式的,音像形式的,图片形式的,情景形式的,情感形式的,语言交流形式的,还可以是活动形式的。

赵同保:也就是说语言支架的形式很多,不仅仅是句型、语篇的框架结构。

宋巧珍:确实如此。田苗苗:通过宋老师的讲解我对“语言支架”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学生的学习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学习新语言时存在一些困难;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语言,但不能灵活运用,很难跨越从新知识学习到新知识运用这道坎;语篇学习中语言输出量过少等。宋老师,请您为大家分析一下原因,好吗?

宋巧珍:好的,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搭建语言支架未能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老师没有分析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认知特点和水平,或是分析不够准确,或是分析后采取的行动不够恰当,导致搭建支架的梯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二是搭建语言支架不能适时适量,也就是搭建支架的时机和数量把握不好,导致学生在语言的思维、加工、建构和输出等过程中遇到障碍,不能较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实际上教师不仅仅要在教学设计之前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预设如何搭建、拆除语言支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成,及时调整预设,以便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悦。

至于说到输出问题,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静等学生,静等他们在有足够输入的前提下,自然输出。

田苗苗:是的,面向学生的学习,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就需要我们加强“学情意识”和“适时适量搭建语言支架”的意识。因此我们把增强教师根据“学情”搭建语言支架的意识和提升教师在高年级语篇教学中,适时、适量地搭建语言支架的意识和能力,确定为课例研究的目标。

闫爱玲:在课例研究计划讨论会上,我们根据日常教学的实际进度,确定以鲁科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5 Country Life Lesson3 He goes to school by school bus.作为承载本次研究问题的课例,引导老师们在语篇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搭建适当的语言支架,加强“学情意识”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必要的支撑。

赵同保:老师们,以上为大家呈现的是本组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确定问题”的主要过程,更多具体内容请大家到磨课平台上浏览全部过程资料。

闫爱玲:在本专题研修过程中,请大家一起来关注和思考:在我们课例研究的过程中,为了基于学生的需求设计合理的语言支架,是如何发现问题、追踪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田苗苗:对搭建语言支架从陌生到理解,从理解到运用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持续探讨!希望通过本次课例研究,能够引导教师在分析学习者的图式、能力、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需求、学习优势分析,搭建相应的语言支架,帮助学生实现从新知识学习向新知识运用的过渡,从而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赵同保:也期待老师们能够通过为学生的语篇阅读搭建适当的语言支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从而最终实现课标要求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欢迎大家在接下来的“备课研讨”环节中了解相关内容。

感谢宋的指导!感谢大家的关注!

第五篇:支架培训

支架作业安全培训

姓名:单位:成绩:

一、判断题目

1.警告标志的基本形式是带斜杠的圆形框,圆形和斜杠为红色。

2.禁止标志的基本形式是正三角形边框,边框及图形符号为黒色,衬底为黄色。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4.拆除模板、脚手架等作业时,下方不得有任何操作人员。

5.进行支模、粉刷、砌墙等作业时,下方若有其他作业人员,必须处于可能坠落的范围半径之外。

6.支设高度小于4米的柱模板,可以不设斜撑。

7.支设高度小于3米的柱模板时,可使用马凳操作。

8.在离地高度2米以上浇灌混凝土时,不得直接站在模板上或支撑上操作。

9.交叉作业是指在施工现场的上下不同层次,于贯通状态下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

10.悬空作业是指借助登高工具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11.搭设扣件式脚手架时,不得将Φ48与Φ51的钢管混合使用。

12.企业要从制度上赋予职工相应的职责和权力参加安全管理工作。

13.劳动者遵章守纪是减少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14.企业的“一把手”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

15.安全帽应能承受5Kg钢锤自1m高自由落下的冲击,帽衬须具有缓冲、消耗冲击的能量,保护头部免受伤害的作用。

16.安全栏杆由两道栏杆及立柱组成,上栏杆高度1200mm,下栏杆高度500-600mm。

17.连墙件应从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18.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19.脚手架旁有开挖的沟槽时,应控制外立杆距沟槽边的距离,当架高在50m以上时,不小于2.8m。

20.高度超过24m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

21.当脚手架下部不能设置连墙件时,要搭设抛撑(斜撑杆),抛撑与地面夹角45~60度,若抛撑钢管长度不够,可采用对接扣件接长。

22.每根立杆下部都要设置底座或垫板。

22.规范限定用于搭设脚手架的钢管长度和质量(重量),是为了确保施工安全、运输方便。

24.搭设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时,应优先选用直径Φ48的钢管。

25.搭设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钢管可用Φ48×3.5和Φ51×3.0两种,其中Φ51×3.0使用性能优于Φ48×3.5。

26.脚手架的承载能力由钢管、扣件的强度控制,所以采用高强度的钢材可提高脚手架的承载能力。

27.大风大雨过后,要对脚手架进行检修、保养,并经验收后才能使用。

2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

29.每块脚手板最大重量不应超过20kg。

30.扣件坯体是用可锻铸铁制作,扣件螺栓是用Q235钢材制作的。

31.拆除脚手架要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

33.拆除脚手架时次要杆件后拆、主要杆件先拆。

33.为了方便施工,钢管最大长度不超过4m,最大重量不超过20kg。

34.剪刀撑的接长应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不少于600mm。

35.遇到大雾、大雨和六级以上的大风时,禁止高处作业。

36.安全带应低挂高用,不准将绳打结。

37.安全帽的帽衬与帽壳不能紧贴,应有一定的间隙。

48.新工人上岗前的三级教育是指:公司教育、项目教育、班组教育。

39.拆除脚手架不得采用踏步式拆法。

40.木脚手板的厚度不得小于40mm。长度不得小于2m。

41.拆除脚手要一步一清。

42.开口型脚手架端头要设横向斜撑。

43.主节点处的扣件中心距不得超过150mm。

44.一般作业层可以兼作通道用。

45.安全网宽度不小于3m。

46.脚手架上若需照明,应使用12V低压电。

47.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的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

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58.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59.因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作业后立即恢复。

54.连墙杆不能水平设置时,可以向下倾斜。

55.脚手板长度大于3.5m时,其支承杆不能少于4根。

56.挡脚板高度不能小于180mm。

57.在旷野、山坡或处于雷击区的脚手架,要设置进行避雷装置。

58.当搭设的脚手架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安全距离达不到要求时,可以采取设隔离板、防护套等防护措施后,再搭设架子。

59.在搭设剪刀撑时,为避免两根斜杆相交时把钢管别弯,可将一根斜杆与立杆连接,另一根斜杆与小横杆的外伸部分连接。

60.搭设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剪刀撑应设在立杆外侧。

61.脚手架上操作层外侧要设挡脚板,其高度为180mm.62.在脚手架上同时进行多层作业的情况下,各作业层之间应设置可靠的防护挡板,以保证安全。

63.扣件式钢脚手架的立柱可直接立于夯实的土地面上。

64.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荷载荷载的传递途径是:→脚手板→小横杆→大横杆→扣件→立杆→底座→垫木→地基。

65.旧扣件在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并进行防锈处理。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66.门式脚手架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同步搭设。

67.门式脚手架的内外侧都要设置交叉支撑。

68.当门式脚手架的高度超过20m时,应在外侧设置连续的剪刀撑。

下载学习支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支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支架理论

    支架理论 支架式教学即“在共同的问题解决活动中,教师和儿童之间温暖的、愉快的合作,在这种合作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敏感的、适当的帮助,促进儿童发展,当儿童技能提高时,让她们承......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观察、学习支架、结束

    专题讲座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观察•学习支架·结束 王天镪(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干训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 庄志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林万新(河北师范......

    支架车间工作总结

    20xx年 支架车间是矿机公司主要生产车间,有员工40人,男员工33人,女员工7人,党员7人。在公司党行工的领导下,车间带领全体员工克服困难,团结一心,进一步促进支架车间各项工作健康......

    支架预压总结报告

    邯现浇箱梁支架预压总结报告 一、预压概况: 邯钢路桥梁工程主桥设计为现浇箱梁,跨径布置为19.6+37.5+19.6+19.6+37.5+19.6,共长153.4米,分两联布置,第一联跨越南水北调总干渠,第二......

    支架车间工作总结

    支架车间工作总结 支架车间工作总结 支架车间工作总结 支架车间是矿机公司主要生产车间,有员工40人,男员工33人,女员工7人,党员7人。在公司党行工的领导下,车间带领全体员工克服......

    液压支架操作

    陈家沟煤矿首届青工岗位技能大赛实际操作试题(A卷)(液压支架修理工)单位姓名得分1、题目:拆装ZF5000/17/28液压支架插板千斤顶2、技术要求:①按工艺进行拆卸;②说明部分零件规格或......

    支架论文(合集)

    维果茨基支架式教学的教育启示及学科应用 摘要 “支架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的一种基本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近年来在国内外数学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日益受到重视。“支架式教......

    《搭支架》教案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 课堂时间,更好地 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