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4节 基本滤镜的使用
第一章
图形图像的加工和处理 第四节
基本滤镜的使用
教学目标:掌握套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掌握几种基本滤镜的使用方法;
了解滤镜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套索工具的使用;
滤镜的使用;
教学难点:滤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任务驱动,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演示,教师示范操作、讲解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新课 提出本章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及本课的内容和要求(给出任务)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套索工具的使用、基本滤镜的使用。
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经常要制作一些艺术效果来表达特殊的含义。该软件可通过一系列滤镜制作特殊的艺术效果。
制作效果:二幅图像组合在一起,利用滤镜制作奔跑的动态效果。素材准备:一张奔跑的人物图像;
二、套索工具的使用——用于选定特定形状或颜色的区域。
1、手动套索工具:用来选取不规则的外形复杂的图形;
2、多边形套索工具:用来选取复杂的、棱角分明的、边缘呈直线的图形;
3、磁性套索工具:用来选取不规则的、但图形与背景反差大的图形。
工具和命令的使用:套索选择工具、羽化命令、复制、粘贴命令,自由变换命令、滤镜径向模糊等。
制作步骤:
1、利用滤镜制作背景;用滤镜中的云彩渲染、高斯模糊和径向模糊产生放射状效果。
(1)、启动软件,新建一个800X600的RGB像素的“背景图”;
(2)、新建一个图层,执行“滤镜”—“渲染”—“云彩”命令,制作出随机的黑白云彩效果;
(3)、执行“图像”—“调整”—“色阶”命令,打开色阶对话框,设置“输入色阶”参数为60、0.75、240;再执行“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打开“高斯模糊”对话框,设置“半径”为5.0像素,出现模糊效果;
(4)、执行“滤镜”—“模糊”—“径向模糊”命令,打开“径向模糊”对话框,设置模糊数量为“100”、模糊位置为“中心在右下方”、模糊方法为“缩放”和图像品质为“好”,重复执行两到三次,可达到效果。
2、利用套索工具勾勒出人物;执行“选择”—“羽化”命令,打开对话框,设置羽化半径为“15”像素(羽化使图像的边缘呈现模糊化,使图像与背景更好地过渡)。
3、将人像粘到背景图像上,大小可用自由变换工具调整;
4、对人像图层进行操作,对人像图层进行复制,对新图层执行两次“径向模糊”命令,最后把图层复本的图层模式调整为叠加模式。
5、用文字工具输入文字。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输入文字,然后用移动工具将文字调整到合适位置。
6、完成制作后,把文件保存为JPEG格式。教学后记:
第二篇:第4节 变阻器(教案)
第4节 变阻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制作过程,了解科学发明创造、科技革新的过程.2.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教学难点】根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教具准备】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小灯泡、铅笔(或铅笔芯)、金属夹、导线若干、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
从列举生活中需要改变音量或改变电灯泡亮度的实例(如:演示旋转收音机音量旋钮可以改变音量、旋转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可以改变灯的亮度)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入“变阻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物演示)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电阻箱
师 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大小的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一般有两种电阻箱:旋钮式和插孔式.(1)旋钮式:
①使用方法:将电阻箱的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中,调节四个旋钮就能得到0~9999Ω之间的任意整数电阻值.②读数方法:将各旋钮对应的小三角指的数字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电阻箱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如图所示是一电阻箱的实物图,该图的示数为3×1000Ω+6×100Ω+0×10Ω+8×1Ω=3608Ω.(2)插孔式:
①使用方法:插孔式电阻箱的盖上有一排铜块,铜块间有插孔,孔里插有铜塞,插孔下相邻的两个铜块间有电阻线相连.当铜塞插在孔里,就把相邻的两个铜块连在一起,电流就从铜块上通过.当铜塞拔出时,电流通过插孔下面的电阻线,拔出的铜塞越多,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②读数方法:每个插孔下的电阻线的电阻值都标在插孔旁边.只要把未插入铜塞的插孔旁的数值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如图所示,将20Ω和50Ω上方的铜塞拔出,其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就是20Ω+50Ω=70Ω.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2 滑动变阻器 1.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师 请大家自己动手设计电路图将台上的仪器(干电池、灯泡、铅笔芯、开关、导线)连接起来,之后观察灯泡是否会亮,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学生将电路连接起来,在探讨改变亮度的问题上很多学生都能够想到改变电
压的大小、电阻的大小,但是改变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说可以改变干电池的个数,有的学生想到改变电阻丝(铅笔芯)的长度.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告诉学生实际生活中电源的电压220V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所以只能改变电阻(铅笔芯)的长度.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并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固定,并使另一端滑动,观察灯泡的亮度与接入的铅笔芯的关系.学生思考后回答: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越暗,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灯越亮.教师总结:电源的电压不变,铅笔芯越长,电阻大,电流小;铅笔芯越短,电阻小,电流大,所以通过改变铅笔芯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的电流,这就是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板书:滑动变阻器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改变电流.2.探究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师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将一个长电阻线逐步改装成一个滑动变阻器? 生:这需要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讨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之前,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选择何种材料的导线?——镍铬合金线
为使滑动变阻器调节的范围更大,我们还需更长的电阻线,应该选择什么材料最合适?
教师给出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 铜(0.017Ω)、铝(0.027Ω)、铁(0.096Ω)、锰铜(0.44Ω)、镍铬合金(1.1Ω),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条件下,镍铬合金的电阻比较大,滑片移动相同距离时,改变的电阻大.问题2:导线太长怎么办?——绕成线圈
有同学指出解决办法是将导线绕成线圈,有的同学说,平时我们见到的缝纫机线、弹簧就是这样的.(引导:导线较软,线圈没有支架,容易散乱.)
问题3:支架的材料?——绝缘材料(瓷筒)
师 选作支架的物体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绝缘体.师 众多的绝缘材料,用什么材料较好呢?
生:硬纸筒,圆木棒,塑料棒(没有同学提到瓷筒).师 很好,这些绝缘材料都可以做支架.但同学们注意,如果用这些材料作变阻器线圈支架的话,它也有缺点,比如,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较大时,因导体发热,容易出现什么不好的结果?
生:会烧起来.师 同学们继续找既能绝缘,又不会出现因电流过大而引发事故的绝缘材料.师 生共同讨论后,最终确定用瓷筒.问题4:线圈短路时怎么办?——涂油漆绝缘
师 紧密排绕的镍铬合金线线圈横向之间会导电,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塑料绝缘.师 塑料、油漆等绝缘都可以,但塑料绝缘比油漆绝缘线圈占用的空间大,所以常用油漆绝缘.问题5:怎样改变镍铬合金线的长度?——滑片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做的实验,导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多媒体演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和金属杆)
问题6:滑片靠在绝缘油漆上,不能跟镍铬合金线接触时怎么办?——将与滑片接触的镍铬合金线绝缘油漆刮掉.问题7:连接导线夹的导线→金属棒(固定滑片)问题8:为了使之连入电路→加接线柱.接着介绍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板书: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瓷筒、金属棒、滑片.结构示意图:
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3.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
师 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电路,进行实验,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弄清下列问题:(用多媒体播放)
(1)滑动变阻器有4个接线柱,接入电路时,如果只需接两个,共有几种接法?
(2)滑动变阻器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3)滑动变阻器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为零?
(4)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会随之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5)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滑动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6)要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应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7)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实验探究: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各实验小组的实物连接.实验结束后,各组进行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师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收获吧.生1:把A、B或C、D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电路时,灯泡的亮度都不变,说明AB间和CD间的电阻都不变;但是接C、D时灯很亮,说明CD间电阻很小,几乎为零;接AB时灯很暗,说明AB间的电阻很大.生2:要想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必须串联接入电路,并使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生3:要使灯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就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电阻最大的位置上.但我发现有的组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在最左(A)端,他们在最右(B)端,难道最大值位置有两个吗?
生4:我也发现了使灯由暗变亮有的从左向右滑,有的从右向左滑.师 大家先别着急,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上台将你们滑动变阻器不同的连接情况画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各组变阻器的连接情况,分析产生区别的原因,进一步弄清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及方法.教师总结:滑动变阻器阻值的最大位置及滑片的移动方向,都与变阻器的连接情况有关.如图,如果使用接线柱CA或DA,则电阻丝AP段被接入电路,这时电阻值最大的位置是滑片P应在B端,滑片从B端向A端滑动时,电阻逐渐减小,电流逐渐变大,灯泡由暗变亮;如果使用接线柱CB或DB,则电阻丝PB部分被连入电路,电阻最大值的位置就应是滑片P在A端,而要使灯由暗变亮,滑片要从A端向B端滑动.板书: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上、下各接入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4.滑动变阻器的铭牌
师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滑动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50Ω1.5A”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积极发言.生1:“50Ω”可能是说这个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50Ω,它的最大电阻值就是50Ω.生2:“1.5A”应该是说它能通过1.5A的电流.师 同学们分析的很正确.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因此在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规则:
板书: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
(1)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使用前应将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端.例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练习册中对应题目,先让学生思考,后讲解.5.变阻器的应用
师 在电路中,变阻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其电阻值,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一般只在实验室中应用.有些家用电器音量调节的器件也是一种变阻器,通常称为电位器,如教材P70页图16.4-5是一种电位器的结构图,它通过机械式旋钮调节阻值的大小.电位器也可以用在其他电器上,例如,可调亮度的电灯,可调温度的电热毯、电饭锅,等等.下面请同学们在课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
了解更多有关变阻器应用的知识.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课堂延展】
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主要异同点:(多媒体展示)
【教师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改变电阻大小的装置——滑动变阻器,它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其构造是把较长的涂有绝缘漆的电阻丝绕在瓷筒上,并在滑片与电阻丝接触的地方,将绝缘漆刮去,使滑片与电阻丝接触良好.变阻器也有规格,我们使用时不能超出其规格使用,所以使用前要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实际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只需要两个接线柱即可,一般采用“一上一下”的方式,开关闭合前,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以保护电路,不至于电流过大.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本节课采用探究性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
生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思考,参与探究实验,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基本上能够懂得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方法.2.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设计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沿着科学探究的途径,去体验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3.考虑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动手能力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同等原因,因此,到实验室后对学生的座位重新做了编排,把物理成绩好的跟差的分在同一小组,把动手能力强的跟相对较弱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这样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4.由于变阻器的学习属于技能性训练,因此探究的方式也与前面的学习有所不同,以提出思考性问题的方式展开,并且课本中的思考题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深刻体会,所以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要提醒学生把滑片置于电阻最大位置,然后再合上开关,移动滑片,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判断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的变化,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第三篇:《第4节 简单机械》教案
《第4节 简单机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演示,使学生学会比较、概括,了解杠杆的本质。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杠杆转动效果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春秋时代杠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2)通过对力臂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相对性和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结构及特点以及它们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机械效率并学会测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注意:杠杆的形状各异,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O)(2)动力(F1)(3)阻力(F2)(4)动力臂(l1)(5)阻力臂(l2)
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的平衡状态 杠杆静止、杠杆匀速转动(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F2l1F1l1F2l2或F1l2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3)为何要调节成水平位置平衡?
倾斜状态力臂比杠杆上的刻度小,所以为了直接根据杠杆上的刻度读出力臂,把杠杆调节成水平位置。
4、杠杆的分类
(1)l1l2、F1F2省力杠杆如:铡刀、铁锹;(2)l1l2、F1F2费力杠杆如:钓鱼杆;(3)l1l2、F1F2等臂杠杆如:天平。
注意:在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确定的情况下,沿与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垂直的方向用力,力臂是最长的,力是最省的。
5、人体上的杠杆
二、滑轮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滑轮根据它的不同使用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1、定滑轮
(1)定义:在工作的时候,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时,轮子在不停地转动,但位置不变。
这种定滑轮我们日常生活经常见到如升国旗。旗杆顶上装一个定滑轮,人站在地上就能把旗子升到高处。
使用定滑轮与不使用定滑轮而直接用手去提拉,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距离。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1等于阻力F2,即不省力,因此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2、动滑轮
在工作的时候,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不用动滑轮而直接用手来达到同样的目的时用力的方向相同,即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使用动滑轮时,两段绳子承担总重,每段绳子只承担总重的一半,所以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是阻力F的一半。因为省一半力,所以要多移动距离,即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阻力移动的距离的二倍。
3、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滑轮组。它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A、绕成两段绳子时:F=1/2G总,S=2h。这时只有两段绳子总重,最后从定滑轮绕出的一段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承担重力,所以动力是总重的二分之一。
B、绕成三段绳子时:F=1/3G总,S=3h。最后一段从动滑轮绕出来直接承担重力,因此这时有三段绳子承担总重,所以动力是总重的三分之一。
(2)分析归纳: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动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动力(或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就是重物升高的距离h的几倍。即F=1/nG总,S=nh,n为绳子的段数,省了力就要多移动距离。
(3)绕绳子的规律:段数为偶数时,绳子固定端与定滑轮框架上的挂钩相连;为奇数时,绳子固定端与动滑轮框架上的挂钩相连。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W额外=W总—W有用
2、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注: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3、提高机械效率
采取减小额外功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方法。(1)减小摩擦(2)减小机械本身的重力
4、斜面——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 例:盘山公路——斜面越缓越省力
第四篇:第4节《焦耳定律》教案设计
第4节《焦耳定律》教案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四节
焦耳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电流热效应的现象及能量的转化。
2、通过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能够利用焦耳定律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利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简单现象。
4、举例说出生活中利用电热的实例,了解电热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体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的应用、电热的计算
难点: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猜想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多媒体、电阻丝(1个10欧、3个5欧的电阻丝)、密封容器(2个)、U形管(装有颜色的液体)、橡胶管、烧瓶(1个)、煤油、温度计(1个)、学生电源(12V)、开关、秒表、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实验准备
探究实验、探究产生热量Q与电阻R的关系
2、探究产生热量Q与电流I的关系
3、探究产生热量Q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
产生热量Q与消耗电能w的关系
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情景创设】:
XX百年一遇的雪灾席卷整个南方,电线上结了厚厚的冰,竿倒线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造成经济损失XX亿。科技人员攻关研究出“直流融冰”新技术,对冰熔化,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你知道这种新技术的基本物理原理吗?
(设计意图:利用中国重大事件为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
【引入】:像电暖气等生活中很多用电器,通电以后会产生热量。你还知道哪些电加热的设备吗?
【小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电能转化成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质疑】:“小太阳”电暖气和电炉都是由电炉丝发热,电炉丝A和导线B相连,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热呢?换句话说,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作出合理猜想。
(注:学生猜想因素有哪些,不一定能想到,老师适时给以提示。)
【实验指导】:电流产生热量有多有少,你能从提供的器材中,比较出热量的多少吗?电阻丝、密封容器(带有小孔)、U形管(装有颜色的液体)、橡胶管、烧瓶、煤油、温度计
【播放&点拨】:转换法反映产生热量的多少
方案一
方案二
(说明:若学生想不到,老师可展示。)
方案一:电阻丝加热密封容器中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形成
;液面差越大,产生的热量越。
方案二:烧瓶内装有煤油,电阻丝产生热量会使温度升高,用
测量温度;温度越高,产生热量的越。
【小结】:实验中,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它直观形象显示出来,我们称之为转换法。以上两种方案中,加热空气快?还是加热煤油速度快?
【过渡】:所以我们就选用第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实验一:探究产生热量Q与电阻R的关系
【实验指导】:
1、通过我们的猜想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应该采用什么探究方法?
2、当探究产生热量Q与电阻R的关系时,如何控制变量呢?一个10欧、两个5欧的电阻丝,我们怎么选?
3、如何才能更好地让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通电时间一样?
【进行实验】:
【引导】:哪个电阻的液面差明显?说明了哪个电阻产生的热量多?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其过程。)
实验二:探究产生热量Q与电流I的关系
【实验指导】:
1、当探究产生热量Q与电流I的关系时,如何控制变量呢?
2、一个10欧、两个5欧的电阻丝,我们怎么选?
3、两个容器中密封同样的电阻,在另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因此通过两容器中的电阻的电流就不同。
【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电路图便于学生更好理解通过两密封容器内电阻丝的电流为何不等)
【引导】:哪边液面差明显?是电流大的还是电流小的产生的热量多?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三:探究产生热量Q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
【实验指导】:当探究产生热量Q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时,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第一次通电5s,第二次通电10s.【进行实验】:
【引导】:哪次通电形成的液面差明显?可见产生的热量多少与通电时间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越大、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自学指导】: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首先对此作出了卓越的探究,请大家阅读课本100页第二部分以及图18.4-4《焦耳简介》,回答以下问题:
、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公式如何表示?
3、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板书】
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
公式:Q
=
I²Rt
【例题】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j热量?
【学生示范】解: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
电流产生的热量为:
Q=I²Rt=²×60Ω×5×60s=6480j
【指导】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规范解题过程
【针对练习】某导体的阻值为4Ω,通过0.5A的电流时,则1min产生多少热量?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养成规范解题过程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以致用】、我们学习了焦耳定律,你能回答当电炉丝A和导线B通过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2、你知道“直流融冰”新技术,即在输电线路中输入3000A左右的大电流,对冰熔化的物理原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物理,探索物理知识的奥秘,再从知识的殿堂中回归生活。)
【设疑】电视机、电动机、电暖气都标有“220V,200w”,把它们并联在220V的电压下,则相同时间内产生热量Q最多是?为什么?
【点拨】(1)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而没有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和消耗的电能w的关系是Q=w,这样的电路称为纯电阻电路。例如电炉,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烤箱,电热水壶等用电器,计算热量还可用Q=
=
=
=。
(2)像电动机、电视机消耗的电能除转化为内能还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这样的电路称为非纯电阻电路,Q
w。所以计算非纯电阻电路产生的热量只能用公式Q=I²Rt。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流产生的热量Q的计算,认识得到提升,能够灵活运用公式。)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101“电热的利用和防止”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电热对我们是有利还是有害的?
(2)、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利用电热的?
(3)、有时电热会给我们造成什么危害?我们又是如何防止的呢?
【展示】
电热器的优点:
清洁卫生,无污染,效率高,便于调节温度。
电热的危害:电热过多,损坏物品
电熨斗忘记关电源
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电脑
防止措施:设法散热
(1)加散热窗
(2)加风扇
(设计意图: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电热的利与弊,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生活是最深刻的实验”,渗透安全用电教育,体现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观看并思考
电热水器、电熨斗、热得快、电饭锅等等
猜想:、与电流的大小
2、与电阻的大小
3、与通电时间的长短
4、……
小组讨论、电阻丝加热密封容器中的空气,推动U形管中液体,形成液面差
2、电阻丝加热煤油,用温度计测量煤油的温度
液面差、多
温度计、多
方案一快;
方案二煤油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才会升高,所以慢
小组讨论
、控制变量法
2、应让电流、通电时间一样,改变电阻的大小;选一个5欧和一个10欧的3、将两个电阻串联
观察实验现象
、10欧的液面差大
2、电阻大的产生热量多
3、当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小组交流、讨论、让电阻、通电时间一样、改变通过电流的大小
2、选两个5欧的电阻丝
观察实验现象
、左边液面差明显
2、电流大的产生热量多
3、当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学生回答
让电阻、电流一样、改变通电时间的长短
观察实验现象
、第二次液面差大
2、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3、当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大小相同时,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自主学习、回答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
2、Q=I²Rt
3、Q—焦耳(j)
I—安培(A)
R—欧姆(Ω)
t—秒(s)
练习
产生60j的热量
讨论、交流、导线的电阻很小,而电炉丝的电阻很大,由焦耳定律Q=I²R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电流越大、热量越多,因此电炉热得发红,而导线却不热。
2、当电阻、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讨论、交流
由w=Pt可知,消耗的电能一样多;
电视机:w=Q+光能
电动机:w=Q+机械能
电暖气:w=Q
所以,电暖气产生的热量多
自主学习
回答问题
、既有利又有害
2、电熨斗、电饭锅、电热水器等
3、烧坏用电器;
烫伤
4、(1)电视机的后盖有很多孔,就是为了通风散热,使用时一定要把防尘布罩拿开。
(2)电脑里安装了微型风扇,把热吹走
(3)不要长时间使用
观看
增强安全意识
了解方法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见附件1
学生梳理知识
课堂检测
师巡视、讲评
见附件2
完成检测题
布置作业
见附件3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焦耳定律
一、电流的热效应:
三、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
2、公式:Q=I²Rt
3、与消耗电能的关系:Q=w(纯电阻电路)
四、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电热器的优点:
清洁卫生,效率高,方便调温。
防止措施:设法散热
(1)加散热窗
(2)加风扇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本节重点内容探究电热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全过程,从猜想到设计实验到得出实验结论,都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讨论而完成的。尤其是设计实验的环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能力,设计出了多种实验方案,并对每一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使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较好的渗透了物理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辩证分析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整堂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育理念。例如:(1)用“转换法”体现产生热量的多少,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比较产生热量多少的方法。(2)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先让学生根据现象提出猜想,再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法进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3)焦耳定律的学习上,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自己学,教师引领、规范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过程。(4)在电热的利用和防止方法上,先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再拓展延伸,渗透安全用电意识,又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多、容量大故将本课的实验为演示实验探究课,不能让学生亲身动手探究,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实验器材较小,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清楚,降低了部分学生的探究热情。
附件1:
附件2:
【课堂检测】
.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 制成的加热设备,是将
能转化为
能的过程,请你再写出两种常见的电热器:①
;②。
2、一只电烙铁的额定电压是220V,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是1210欧姆,它的额定功率是多大?在额定电压下通电10分钟产生多少热量?
3、小宇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大小的关系”。图中两只烧瓶内盛有质量和温度相同的煤油,温度计显示煤油的温度,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R甲>R乙。
①闭合开关后,通过两段金属丝中的电流是。
②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甲瓶中温度计的示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瓶中的温度计的示数。
③由上述实验可知,在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
4、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的位置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这是为什么?
答:导线相互连接的位置电阻较___________,根据Q=__________可知:通电时间、电流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导体的_____________成正比,所以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的位置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
5.电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要防止它造成的危害,你能各举两例吗?
【参考答案】
、热效应
电
内
电热器电烙铁等
2、解:P额=U2/R=2/1210Ω=40w
Q=Pt=40w*10min*60s/min=24000j
3、①相等②大于③越多
4、大
I²Rt
产生的热量
电阻
5、有利:①用电水壶烧水方便②用电暖气取暖,无灰尘等
有害:①不用的电熨斗、电视机要及时关闭②家庭电路要经常检修,以免发生短路等
附件3:
质检部门检查发现,伪劣电热器的电源线的芯线一般比合格产品的细,使用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请你对各类用电器的芯线进行调查,若不合格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五篇:第1章 第4节 多选题
1.思想路线就是()A.认识路线
B.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C.是一个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答案:ABC 难度:中
2.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是在()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反对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C.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D.反对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答案:ABCD 难度:中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也是()的思想路线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答案:AB 难度:中
4.在民主革命时期,教条主义曾经在党内盛行一时,党内教条主义的突出表现是(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B.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 C.不从实际出发
D.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答案:ABCD 难度:中
5.下面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含义有关的表述是()A.从实际出发
B.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 C.不能搞本本主义
D.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 答案:ABCD 难度:中
6.下面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含义相悖的表述是()A.本本主义 B.教条主义 C.狭隘经验论 D.从实际出发 答案:ABC 难度:中
7.民主革命时期,教条主义的主要表现是()A.本本主义
B.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言片语 C.狭隘经验论
D.唯共产国际的指示是从 答案:ABD 难度:中
8.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就是()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答案:ABD 难度:中
9.下面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有关的著作是()A.《反对本本主义》 B.《实践论》 C.《矛盾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答案:ABCD 难度:中
10.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
A.毛泽东在延安时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B.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C.它是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D.它是战胜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武器 答案:BCD 难度:中
11.经过(),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A.延安整风 B.大跃进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答案:AC 难度:中
12.实事求是是()
A.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B.指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
C.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案:ACD 难度:中
13.实事求是的‘是’就是()A.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B.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C.认识的真理性 D.认识的历史性 答案:AB 难度:中
1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写下的著作有()A.《实践论》 B.《矛盾论》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CD 难度:中
15.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党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出现了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错误,表现为()A.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B.发动文化大革命 C.发动大跃进
D.急于求成、急躁冒进 答案:ABCD 难度:中
16.“两个凡是”的实质是()A.继续维护毛泽东晚年错误 B.继续违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坚持毛泽东思想
D.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答案:AB 难度:中
17.“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A.一切从本本出发 B.思想僵化 C.迷信盛行
D.一切从主观想象出发 答案:ABC 难度:中
18.在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思想障碍是()A.“两个凡是”
B.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 C.教条主义 D.个人崇拜 答案:ACD 难度:中
19.邓小平说过,解放思想就是()A.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 B.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C.实事求是 D.求真务实 答案:ABC 难度:中
20.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答案:ABCD 难度:中
21.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针对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A.工作不实 B.急功近利 C.弄虚作假 D.脱离群众 答案:ABCD 难度:中
22.坚持与时俱进的含义是()
A.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B.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C.要不断改变我们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
D.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方法进行修改 答案:AB 难度:中
2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A.尊重领导 B.尊重群众 C.尊重实践 D.尊重人才 答案:BC 难度:中
24.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一再证明,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必然会导致()
A.思想僵化和迷信盛行
B.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C.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D.“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 答案:ABCD 难度:中
25.“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A.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 B.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C.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D.从本本出发 答案:ABC 难度:中
26.“理论联系实际”,就是()A.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B.要吃透理论
C.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D.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答案:ABC 难度:中
27.“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A.要依实践结果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 B.依主观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以实践的发展推进理论的发展 答案:ACD 难度:中
28.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A.解放思想 B.与时俱进 C.求真务实
D.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ABCD 难度:中
29.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这表明它们()A.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 B.没有什么重大的区别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 D.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科学理论 答案:ACD 难度:中
30.实事求是要求()A.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
B.反对离开中国的具体实际而去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C.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D.解放思想 答案:ABCD 难度:中
3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A.哲学基础 B.方法论 C.世界观 D.精髓
答案:ABCD 难度:中
32.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是()
A.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B.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 C.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D.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的束缚 答案:BCD 难度:中
3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答案:ABCD 难度:中
34.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答案:ABC 难度:中
35.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注重协调性 答案:ABC 难度:中
36.习近平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基本(A.思想方法 B.群众方法 C.工作方法 D.领导方法)”
答案:ACD 难度:中
37.习近平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D.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答案:ABCD 难度:中
A.B.C.D.答案:
难度: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A.B.C.D.答案: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
难度: